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环提着狼毫笔,在精美的白纸上写写停停。自他那日得罪完贾母、王夫人、贾政之后,和贾府内宅的消息就断掉。只有晴雯从探春那里回来,悄悄的带了探春的信。

    他写信,一则是关心探春的处境。赵姨娘被他牵连的事情让他有些担忧探春。二则是拜托探春有条件的话,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关照下赵姨娘。

    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一如既往的糟糕。晴雯前些时候睡觉时还给他说,赵姨娘经常在探春面前炫耀她生了个好儿子,顺带着再骂探春几句。

    贾环是想接赵姨娘出贾府的。但是给赵姨娘拒绝:没有离开丈夫和儿子过日子的道理。贾环只得作罢,教她个自保的法子:在贾政面前骂他,尺度自己把握。总之,千万不要在贾政面前夸他。

    说白了,赵姨娘在贾府里的根基是贾政的宠爱。虽然贾政是个泥菩萨,求他也不会有反应。但只要赵姨娘和贾政的关系好,事情自然会慢慢的平息下去。另外,有他在外面撑着,府里的丫鬟、婆子们敢对她不敬的不会太多。

    贾环另外再给小鹊留了100两银子,足够赵姨娘在贾府里生活、享用。

    写到信的最后,贾环犹豫了下,终究是没有在信中问宝钗的近况。他拿薛蟠的事情和王夫人硬顶,宝姐姐多半是知道的。这件事,恐怕会让他和宝姐姐之间造成一些隔阂。但他并不会后悔。因为,那天他没有更多可选择的余地。

    贾环写下落款,搁下笔,轻轻的一叹。有一些如看天边美丽的白云般的思绪在飘荡。(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章 改变、偶遇、夜晚

    贾环将墨迹干后的书信放进信封中,刚粘好封口,就见晴雯和宝珠两人快步进来。禁不住微微有些诧异。大仲马已死,现在宁国府还有什么危险吗?

    宝珠气喘吁吁的向贾环行礼,“婢子见过三爷。”又真切的道:“三爷若是没有紧急事情的话,奶奶想留三爷再多住一个晚上。奶奶想晚上过来,当面向三爷致谢。”

    贾环就笑起来。晚上,当面,致谢,大美人,这种词语组合其实很容易让人想歪啊!当然,秦可卿不是那种意思。微微沉吟几秒,答应下来,“行吧。”

    他知道秦可卿的想法。她现在事务繁忙,几乎是宁国府内宅的半个中枢。白天过来的话,人多眼杂,势必会有些流言。毕竟,贾珍的死,和他有些关联。晚上悄然的过来最好。

    当然,给他上等的待遇,自是有各种说辞。而且由宝珠一手安排,并无太大的顾忌。

    贾环确实没有太紧急的事情。他是回闻到书院去读书,晚一个晚上问题不大。他对留下来接收秦可卿发的“好人卡”并不反感。也算是为这件事做一个了结吧。

    很多红学研究的观点,将秦可卿的死视为贾府衰败的缘由之一。贾环不认可这种看法。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标志性的事件已经被他改变了。

    红楼原书中红楼十年秋,秦可卿病重,病死于红楼十一年秋。当然,按照她的判词,以及一些红学观点,认为她是上吊自杀于天香楼。在这起标志性的事件前后,有两件事比较引人注目。

    第一,红楼十一年夏末秋初,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病重,接她回扬州。贾琏同行。这是红楼书中宝、黛爱情发展的关键**件。

    第二,秦可卿死后,立即就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贾家开启其倒塌、败亡前,最后的辉煌、兴盛的时期。

    宝珠得了贾环的回复,一直悬着的心就放下来,关心的问了贾环还差什么后才离开。秦可卿忙,她也忙的很。

    贾环拿着脱胎填白盖碗喝着冰茶,想着这些书中的故事。想起他在处理这件事上的一些纠结、犹豫、心路历程等等。不管怎么说,坏得流脓的大仲马死掉,柔弱、美丽的秦可卿活着,这算是一个好结局!

    “咳咳。”晴雯看到贾环嘴角浮起一抹轻笑,笑着咳嗽两声,打断他的遐思。

    “怎么了?”贾环收回思绪,看着俏丽的大丫鬟晴雯。见她美丽的大眼睛中丝毫不掩饰某些暧…昧的猜测,顿时笑起来,“又顽皮!你想那里去了啊?不是你想的那样。”

    晴雯穿着青白色的衣衫,梳着少女髻,俏丽妩媚,抿着嘴轻笑,灵秀的神韵在眉眼间溢出来,说道:“三爷知道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啊?可见,我想的东西半多就是三爷想的。”

    晴雯这张嘴啊!贾环笑着摇头,说道:“真不是你想的那样。我在想别的事情。你困不困,要不要跟如意一起睡会?我这屋里凉快。”

    晴雯灿烂的笑着,说道:“三爷,你转移话题呢。我不困啊。”贾环在关心她。

    贾环就笑道:“那你帮我把这封信送给三姐姐。”

    晴雯顿时翻个白眼,舒一口气,说道:“三爷,我白感动了。合着你要支使我跑腿啊。”说是这么说,从贾环手里接过信封。又问了贾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没有,得了话,这才离开。

    贾环目送晴雯离开,笑一笑。看到晴雯,感受着她的活泼、顽皮、嘴快,真的是能让人心情愉快。

    他现在真的是能理解,为什么原书中贾宝玉会在她生气时哄着她撕扇子?不独独是贾宝玉在女孩子身上费心思,也因为晴雯的性情、美丽。

    贾环起身,看看睡的迷迷糊糊的如意,出了院子闲逛,欣赏宁国府内建筑的气派、格局、美景。

    …

    贾环住的小院毗邻二门外,贾环便往里头走。他是贾府的子弟,不用避讳遇着宁国府的内眷。因而心情很放松,欣赏着园林、建筑之美。

    要说园林艺术,他知道的,最出名的有两处。一个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一个是皇家园林。

    荣国府内的园林轩峻壮丽,有北方园林大开大合的那种感觉。贾赦住的东路,园林则是小巧别致。宁国府这里的院落格局、气派与贾府类似,不过胜在更加清幽、浑然一体。

    贾环正穿过一个半圆门,进入一处院子,迎面的甬道上走来两位年轻的女子,一位穿着菱白色的衣衫,身姿修长。明眸樱唇,脸型偏瓜子脸,琼鼻挺拔,略显五官立体,眉眼精致如画。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大美人。

    贾环几乎瞬间就在心中给了90分的评分。

    而这位大美人身边跟着一位穿着浅紫色衣衫的女子,容貌与其姐肖似,风流标致。行走时,言笑晏晏,妩媚妍丽,精美的耳坠随着她的步伐摇晃着,有着别样的韵味。

    贾环不用问,就知道眼前这两位容貌肖似的两个大美人是谁。必然是尤二姐和尤三姐。这样出色美人,在宁国府中除了这两位,再不可能有旁人。他早听说,贾珍死的当天,尤二姐、尤三姐两人在场。

    贾环并没有和这对姐妹花打招呼的意思,只微微笑了笑,很绅士的让开路,示意她们俩先走。

    尤二姐温柔的福了一福,算是谢过。尤三姐美目一闪,笑兮兮的道:“可是环三爷当面?”

    尤二姐,尤三姐很好认。贾环在荣、宁两府内也很好认。十来岁的少年,穿着儒衫,能有他这样安静、沉稳气质的,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贾环就笑,“二姐、三姐自便。我四处转转,看看风景。”

    尤三姐咯咯一笑,挽着尤二姐的胳膊顺着甬道离开,远远的听到她笑道:“这就是琏二爷说的环哥儿。啧啧,真是奇了。说话当真和小大人似的。”

    贾环自是听到尤三姐的话,失笑的摇摇头。心情略微有些愉快,又有些感慨。愉快,自是因为这是美女自带的属性,令人赏心悦目。感慨,则是感叹这对姐妹花的命运。

    这两位也是苦命人。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但柳湘莲嫌弃她,结果自杀殉情。尤二姐给贾琏偷娶了当外室,本来是改过,准备好好的过日子。却给凤姐坑死。现在大仲马贾珍死了,不知道她们俩的悲剧是否会改变?

    贾环同情、感慨,愿意在方便的时候顺手帮帮忙。他毕竟不是冷血动物,乐意看着人去死。但就他的估计,他日后和尤二姐、尤三姐的交集会很少。

    至于提醒什么的,估计作用不大。尤三姐是典型的性格决定命运。听刚才尤三姐的语气,八成尤二姐和贾琏已经有一手。尤二姐嫁给贾琏其实不是个错误。贾琏能包容尤二姐往日失了脚的错误。红楼原书中写道:

    偏这贾琏又说:“谁人无错,知过必改就好。”故不提已往之淫,只取现今之善,便如胶授漆,似水如鱼,一心一计,誓同生死,那里还有凤平二人在意了?

    贾琏好色归好色,人品之中也的确有可取之处。他这对尤二姐是极好的。尤二姐错就错在听了王熙凤的鬼话,进了贾府,然后命丧黄泉。

    很多红学观点认为,贾琏休妻后,平儿成了贾琏的正妻。王熙凤落魄到去扫马路,最终肯定是死了。她的曲子里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一句。

    但其实贾环一直有个疑问:若是尤二姐不死,平儿能扶正吗?以贾琏对尤二姐的喜爱,再加上她肚子里的男孩,贾琏屋里正妻的位置多半是尤二姐的。

    以他看来,贾琏现在肯定不敢偷娶尤二姐。其一,贾蓉还没掌权,说话没分量。贾琏要娶,也得有人帮忙说服尤老娘。其二,王熙凤现在身体好着,没生病,贾琏要瞒过她,难度相当大。

    尤二姐暂时性命无忧。他在这件事,自是不必多说什么。

    贾环想了一回,逛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屋中。

    …

    入夜时分。小院的房间中点燃驱蚊香。香气飘散再空气中。

    吃过晚饭,贾环在屋中和晴雯、如意闲聊。这时,秦可卿穿着一身白色的孝服,身姿妙曼婀娜,步履轻盈的走进来。贾珍的死,她心里很高兴,只是表面上不能表露出来。身后只带着丫鬟宝珠。

    明亮的烛光下,一身白衣的秦可卿,天姿国色。

    “环叔!”秦可卿走上前,只说了一句,感激的情绪在心中激荡,立即就哽咽的再也说不出话来。若不是贾环救她,现在躺在灵堂里的人就是她。

    贾环微笑着点下头,“秦氏,坐吧。”他对秦可卿的正式称呼是“秦氏”、“蓉哥媳妇”

    秦可卿俏脸上两颗泪珠滚落下来。她没有坐,而是盈盈的跪下来,“侄儿媳妇谢环叔救命之恩!”

    我去!贾环给吓一跳。他没想到秦可卿的好人卡是这么个发法。连忙站起来去扶秦可卿。秦可卿的好意,感激,他受之无愧。但秦可卿要给他下跪、磕头,这礼节就太大,太过。很折寿的。

    “这干什么?快起来。事情都过去了。”贾环双手将秦可卿扶起来。

    秦可卿心中感慨,噩梦确实过去了。想着,眼泪就止不住,抱着贾环失声痛哭。

    晴雯、如意、宝珠都能从她的哭声中听得出苦涩、心酸种种情绪。

    感受着秦可卿曼妙、柔软的娇……躯,她身上怡人的幽香传来,贾环很有点无语。秦可卿拿他当十岁的少年,并没有男女避讳之意。问题是,他不是啊!

    秦可卿情绪不佳。他这个时候心里冒出些旖……旎的情绪。好像,有点不合时宜,有点趁人之危。但给这么个大美人紧紧的抱着,他心里要是没点想法怎么可能?(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四章 得与失

    宁国府,东边的垂花门外。贾蓉就着月色,独身一人,悄悄的进了府内,顺着长长的甬道往里走。他打算去找尤二姐厮混。路过贾环居住的院落时,听到里面传来女人的哭声。顿时觉得奇怪,折进了贾环住的小院。

    …

    贾环等秦可卿的情绪宣泄了一会,稍微退开了小步。再不退开点要出事了啊!

    现在正值夏季,衣衫单薄。而古时又没有文……胸这种东西。给秦可卿紧紧的抱着,身高差刚好。贾环只觉得脸上全是丰盈、温软如玉的触感。他即便才十岁,也感觉到某些情绪蠢蠢欲动的浮上来。

    在美女情绪不佳的时候占她便宜是很没品的事情。贾环心里即便依依不舍,终究是将情绪压下来,退了小步,半扶半搂着秦可卿,轻声安慰着她。

    “好了。秦氏,事情已经过去了。要放眼往前看,憧憬将来。谁无暴风骤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晴雯、如意都是有些感触。宝珠去东庄镇求救时,把事情说的很清楚。她们俩都知道秦可卿经历了什么样的困境,贾珍要做什么样的丑事。

    宝珠抹着眼泪,轻声哭出来。苍天有眼,让三爷救了奶奶一回。可怜她的好姐妹瑞珠那样悲惨的死去,没有等到现在。

    秦可卿俏脸上挂着泪痕,有着梨花带雨的风情,泪眼婆娑的看着贾环,娇软的道:“侄儿媳妇省得。今日是高兴的。”

    贾环笑着微微点头,目光越过秦可卿,看向客厅门口,正好就看到奶油小生贾蓉愣愣的站在门口。贾环心中瞬间升起很怪异的感觉。这场面…好尴尬!

    然而,贾蓉和贾环目光接触一下,唬的魂飞魄散,转身就走。

    贾环顿时哭笑不得。不知道贾蓉在门外站了多久。贾蓉八成误会他和秦可卿有私情。但贾蓉正确的反应不应该是气势汹汹的进来质问吗?怎么反倒是逃跑?

    实际上,贾蓉进来,他倒是好解释。虽然他现在将秦可卿半扶半搂着。但他才十岁,又是秦可卿的叔叔,关系亲近,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敏感。解释一下,可以解释的通。

    而贾蓉转身就跑,他这“隔壁小贾”的名声就算是坐实了。问题是,他和秦可卿真没有私情。他喵的!

    晴雯、如意、宝珠三人在贾蓉离开的时候都看到,这一幕很有点尴尬。

    秦可卿是背对着客厅门口,根本就不知道贾蓉来过,痛哭过后,情绪发泄出来,心情极好。但她是极为聪明的女人,见屋中人的神色有异,说了两句话,就告辞出来。

    在回廊中往住处去时,宝珠将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秦可卿俏脸浮起红晕,又羞恼又失望又难过。

    羞恼自是给贾蓉误会她不守妇道,和环叔有染。但环叔才十岁大啊,还忌讳这个?

    失望是因为贾蓉还是那个她熟悉的软蛋。既然误会,为何一句话都不敢留下,就这样跑了。

    难过则是,她毕竟是贾蓉的妻子。即便贾蓉那样的坑她、设计她,她又能如何?她难道还能和贾蓉和离不成?贾蓉这样的误会,她日后在宁国府里如何自处?

    贾蓉从贾环的院子里“逃走”,也没心思去撩拨尤二姐,到外书房里,要了酒,抑郁、忧愁的喝着闷酒。他早就怀疑秦可卿和贾环两人有问题,今晚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他现在心中是恐惧大于愤怒。因为秦可卿是他的妻子。贾环很有弄死他的动机啊。这让他如何不怕?

    当天晚上,贾蓉借着酒劲回到屋里找秦可卿。两人怎么谈的不得而知。听一些小丫鬟说,蓉大爷和奶奶吵了一架。自此,贾蓉就不再进秦可卿的屋里。

    关于这事,日后隐隐有些风声透出来。当晚,贾蓉跪在秦可卿面前求饶:“可卿,你们两个的事,我吃了豹子胆也不敢管。求你看在多年夫妻的情分上…”

    …

    贾环并知道当晚贾蓉搞出什么的闹剧。给晴雯取笑了一回,笑着解释了几句。他当时对秦可卿有点想法,是正常男人都会有。他又没有行动。

    第二天上午,早饭时间刚过。贾环雇了马车,怀里揣着银票,带着晴雯、如意两个丫鬟,从宁国府出发,准备回东庄镇。宁国府的事情算是结束。

    贾环的小厮钱槐、胡小四;关系亲近的贾琮;贾琏、贾蓉、贾琼,贾琛,贾璘等人并贾赦的心腹小厮鸿儿,宁国府的新任大管家李华等人在宁荣街相送。

    早晨七八点钟的样子,阳光还不算炽烈。街道中还飘着清晨少许的凉气。晴雯和如意坐在马车中。贾环步行。身后一堆人跟着相送。

    贾环再见到贾蓉,本来要解释下的,想了想又算了。这事越描越黑。就这样吧。反正,他考完试,经营好退路,把贾府里的事情了结,就准备远走高飞。

    贾蓉见贾环欲言又止,讪讪的笑了下,上前半步,恭敬的请示道:“环叔,前几日薛大叔过来祭拜。我道我父亲的棺木不中意,他说他店里有一副棺材,原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那棺材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奇异难言。你看用于给我父亲下葬如何?”

    贾环听的就是一笑,贾蓉这请示,其实是在向他示弱。真是让他有种日了狗的感觉。不过,他已经不打算解释,就不在说什么。说道:“正合适。”

    薛蟠说的这幅棺材就是原书中秦可卿死后下葬用的棺材。现在给贾珍用真是充满了讽刺意味。当然,也正好,正合适!

    贾蓉见贾环态度和气,心里松口气。

    一行人走着,正好在街口碰到贾代儒带着贾瑞往荣宁二府里过来。贾代儒看到一堆贾府子弟簇拥着贾环,一口老血差点没吐出来。

    族里的决定是留贾环帮忙迎客,不是留他当大爷的。看看这架势!又想着他给贾环连问几句“敢问老先生是哪一年的皇榜”,气得跺脚,指着队伍,愤愤的道:“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贾瑞一脸的无语。他爷爷真是糊涂了,竟然敢和环三爷较劲。现在谁不知道:如今宁国府里环三爷说话比蓉大爷还好使。东府里那帮管家、管事看到他跟老鼠见了猫没区别。赖升的例子摆着的呢。

    街口,贾环和贾府的子弟道别,身手矫健的上了马车,往内城西直门而去。

    此时,朝阳已经完全的升起,光芒万丈。

    …

    贾琏和众人说了一回话,告辞回到荣国府的家中。凤姐正在家中等着,见贾琏进来,问道:“环哥儿走了?”

    贾琏点点头。

    凤姐就感叹一声,“总算是走了。他再这么来回折腾几次,真真是要命。”因为那日没帮姑妈(王夫人)在老太太面前说贾环的坏话,她给姑妈着实的骂了几顿。真是无妄之灾。

    平儿过来侍候贾琏换衣服。最近环三爷回来,闹了一回。琏二爷和奶奶的关系反倒融洽了些。

    贾琏享受着美妾的服侍,笑着感叹道:“琮哥儿倒是好运气。跟环哥儿混的熟。照我说,珠大嫂的眼光还是差些。”

    凤姐笑道:“得了吧!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三姑娘这亲姐姐现在都不敢和环哥儿亲近。珠大嫂那性子,哪儿怎么敢让兰哥儿和他一起顽?”

    贾琏就是一笑。这算是贾环丢掉的东西!

    …

    五月十八日,下了一场小雨。朝廷的休沐之日。王夫人坐马车,带着丫鬟、宝玉、姑娘们到王子腾家中走动。

    王子腾自雍治八年升九省统制奉旨查边后,如今在军机处当差,简在帝心。

    王夫人和内眷聊了一上午后,吃过午饭时分,和哥哥在王府内宅的一处偏厅里见上面,说了些话。

    王子腾是名五十多岁的男子,正是政治黄金年龄,喝着茶,看着厅外的小雨,笑着道:“张伯玉背后是何大学士。和我不熟。且等等吧。”

    王夫人明白了,微笑着陪着哥哥说话。

    这等小事王子腾并不放在心上,说道:“贾珍死了,大姑娘在宫里,你们府里要派人帮衬着。该花的银子一定要花。”

    王夫人点点头。元春是她的女儿。

    …

    贾珍是三品爵威烈将军,在朝廷勋贵扎堆的地方:五军都督府挂职。贾家是老牌世家,他与城中和勋贵子弟来往很多。贾珍的死让一些人很好奇原因。

    而和贾珍交好的冯紫英这些天被勋贵子弟们轮番宴请,询问缘由。冯紫英是不敢说内幕的。内情也只敢稍稍透露些:大约和服药不谨慎有关。贾府要动他父亲,不是难事。

    六月初的一个晚上,锦乡伯公子韩奇做东,在教坊司内宴请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人。美人相陪。席间说起贾珍的事。

    冯紫英拿套话糊弄了一番,然后笑道:“诸位,珍大哥的儿子贾蓉已经袭爵四品明威将军。这可真快啊。汉王这个宗人令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爽快?”

    卫若兰笑道:“当然是见了银子最爽快。”

    众人都是大笑。

    话题很轻易的给冯紫英转移过去。这也说明,时间过去约一个月,贾珍的死所造成的影响正在消退。(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五章 踏遍青山人未老(一)

    下午的小雨朦胧,似乎给京城蒙上一层细沙。

    王夫人去王府时,贾政在贾府的外书房内招待前来拜访他的门生傅试。贾政对这个门生很看重,待他与众不同。如今傅试已经是顺天府通判。

    茶香袅袅。

    傅试笑着道:“老师近日似有忧愁,不知道可有门生效力之处?”

    贾政摆摆手,“家事而已。”

    傅试便点点头。他时常派人来贾府里走动,多少知道些缘故。政老爹和他的庶子,如今名满京城的贾环贾子玉关系不佳。他倒是有些奇怪这件事。

    谈了一会朝廷中的传言,傅试道:“门生近日在衙门里听到消息,今科秋闺,顺天府的总裁官即将要定下来。以金陵方凤九的呼声最高。”

    贾政捻着胡须,道:“若有贫寒学子,你若遇上,要照料一二。”

    傅试忙答道:“门生岂敢忘了老师的教诲。”他这位老师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

    贾政满意的笑起来,喝着茶。

    …

    京城中,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都位于内城西侧。都察院中,右都御史齐驰和幕僚曹师爷在官衙中闲谈。

    齐驰自年后卸任总督办理赈灾、治河、民生等事宜后便清闲下来。都察院以左都御史为大,但院中的御史各有事务、权限、人脉。比较松散。

    曹师爷笑着道:“东翁,近日倒是有些传言,说是荣国府和张伯玉不对付。”

    齐驰微微有些诧异,“张伯玉的得意门生贾环不是出自荣国府吗?”

    曹师爷笑道:“贾小友是庶子。照我看,多半和贾小友脱不了关系。”

    齐驰哂笑一声,“荣国府倒是有意思的很!一个勋贵家族竟然敢惹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怕是仗着王安世(王子腾)的势力吧?”

    曹师爷嘿嘿一笑,“东翁,说不定是王大人在试探何新泰。”

    齐驰笑着摆摆手。没有和幕僚再说这个问题。揣测上意,是大不敬的罪名。今上早就想将在太上皇执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南书房给裁撤掉,只留军机处处理军国大事。

    而今,南书房的章大学士已经倒台。只剩下东林党党魁李吴江。他已经是岌岌可危。王安世在勋贵子弟中算是有才干的,简在帝心。不大可能在此时向何新泰发难。

    想着朝堂上的事情,齐驰心头微微有些凝重。

    …

    京师东面,遵化县。顺天巡抚衙门。已是六月中旬,正是盛夏之际。巡抚衙门中,有些离别之意。

    当初跟着山长张安博来历练的乔如松、庞泽等五名生员,都在收拾行李,准备返回闻到书院。今科的秋闺大比就开要来了。

    衙门后堂的书房中,张安博的书桌上压着两封信。一封是弟子贾环写来的,汇报近况,并求教学问。

    一封是好友北直隶提学沙胜写来的,督促闻道书院的生员参加由他主持的科考、大收。这是今年乡试前的资格考试。

    张安博穿着素色的常服,叮嘱着五名弟子,“你们跟着我这半年来表现卓异,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俱是一时才俊。沙叔治有信来,你们可下这一科的考场试试。不可误了前程。”

    乔如松、庞泽等人都是领命,拜谢山长。其实,提学写信来,基本就是保送参加乡试。晚上与同僚们吃过酒,第二天一早,五名生员拜别老师,骑着驴、骡、马,往京城西郊的闻道书院而去。

    听说,书院在叶先生的住持下已经改制,办的如火如荼。

    …

    六月中旬,地处在妙峰山脚下的闻道书院内,绿树成荫,有着山林中特有的清爽。

    闻道书院自扩建后,便不再是以明伦堂为正中心,而是呈现为一个葫芦状。新扩建的书院区域向东北向扩建,区域足有原书院的五倍。建有食堂,学生寝舍,澡堂,新讲堂,会场,讲郎宿舍等。

    贾环自五月中返回闻道书院,便积极准备科考。此时,距离贾珍的死亡过去一个多月,宁国府的一切仿佛变得极其遥远。而由于恶了贾母等人。他和贾府的联系中断。在书院这片宁静、繁华的天地中,外界的消息都变得遥远。有一些飘渺的感觉。

    贾环现在的首要目标是通过7月份举行的录遗考试,然后是八月份的乡试。

    午后无风。罗向阳的小院中,贾环、罗向阳、公孙亮、许英朗四人聚在一起闲聊。

    闻道书院改制,设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个等级。罗向阳、许英朗两人都有秀才功名,挂了讲师一职。在书院中,薪酬、待遇都不错。

    而改制后,内舍弟子扩充到200人,全部都在新校区这边。这里挨着东庄镇的北前坊、书院大街。又不禁止弟子出入。课业分为必修、选修,很有些后世大学的雏形。

    原来的老校区,全部划拨给外舍弟子。由于扩招的缘故,外舍弟子扩张到约400人。专门教授完成启蒙教育的童子四书。

    贾环和公孙亮在五月份的月考中分别考了上舍的第五名、第一名。大师兄依旧是学霸。以叶先生和何先生的估计,他们俩的水平肯定能通过录遗考试。

    因而,贾环和公孙亮现在心态都比较放松。读书几日,就会放松放松。

    书院的待遇、伙食都是不错,罗向阳又变得微胖。他是辛亥年顺天府院试的案首。相当的风光。在书院内部的威望也很高。至于,他考试前说家里要破产的窘境自然是解除。

    罗向阳笑着问贾环,“子玉,我倒是很好奇,你为何让咸亨商行在东庄镇上回收粮票、废弃后,又要在书院内部发行餐票。”

    贾环穿着青色的直裰,容貌普通。身形略显偏瘦,因为长期锻炼,皮肤微黑。身上有一种超出年龄的沉静气质。

    罗向阳早就由山长张安博给赐了表字:长文。不过,贾环他们这些书院的老弟子一般都叫他罗君子。

    就像贾环,熟悉他的人都会称呼他:子玉。而敬称就是:院首。闻道书院改制,废除一月文会。林先生没有山长那样的人脉资源。贾环成了最后一届院首。预估他这个独有的称号将会一直保留着。

    贾环倚在窗沿边的交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