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时,自京中出发返川的齐大学士带着家人,刚刚走到湖广武昌府。

    在武昌府城东,精美的府邸之中。齐驰半倚坐在正房的床榻上,挥挥手,让服侍他的妻妾、儿子们都离开,道:“你们都去过年吧!别耗在我这儿。”

    少顷,正房里便空下来。值此时,他的病情已经大致稳定下来。六十多岁的齐中堂,一个人沉思着他这些年来的宦海沉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咚,咚…”

    敲门声响。齐驰从沉思中惊醒过来,见门口胡炽正恭敬的而立,笑道:“兴斋来了。坐。不必拘礼。我已不是国朝的宰相了!”他和胡炽交情非同一般。这栋住宅都是胡炽在武昌府的产业。

    胡炽去江南传信返回京城后,一路追随着齐驰返乡。以两人的年纪,恐怕这一别,就是再无相见之日。是以,他一路相送。这是一个商人的忠义!

    胡炽身材矮小,干瘦,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黑色的长衫,笑着走进来,拱手道:“大帅今日感觉可好些?”

    “死不了。”齐驰洒脱的一笑,寒暄几句,对胡炽感叹道:“我这一生,唯识人耳!”

    比如:军事长才曾季高。依靠着曾季高,他征服西南,拓土千里。比如:到此时,依旧对他不离不弃的胡炽。有这份忠义,他值了。

    还有,信守承诺的贾环。京中的政治安排,基本都依着他的意思进行的。贾环停留在金陵,并未去京师。他内心中,感慨难言!

    从雍治九年那时起,他就未曾看错过贾环!

    胡炽坐在椅子上,看着衰老的齐大帅,眼睛微湿,点点头。

    …

    永兴十年春,天下公认的永兴朝名相齐驰,继何太师之后国朝又一位名留青史的宰辅,在四川老家中病逝!谥“文正”。以其文治武功,有大功于国,配享太庙。

    周史记载:本朝自定鼎以来,贤圣继作,山岳降灵。英人杰士,比肩相望。然论功见于世者,寥寥数人。齐驰方肃,夺群小之威福以还天子。举贤任能,改革弊端,恢复国力,复皇周天威于四方。

    宪宗初践大宝,当是时,内忧外患,民气未复。柱石倾移,朝野多故,时事亦孔棘矣。齐驰以一身拄其间,沛然若有余。奖励人材,振饬纲纪。伟哉宰相才也。

    古称社稷臣,何以尚诸?

    …

    一代名相齐驰的致仕、归乡,落幕。就像是一条单行线,渐行渐远。他的病去,是后话。

    时光匆匆的流逝。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天下午,贾环带着孩子们到莫愁湖踏青放风筝回来,金陵知府袁枚来访。

    他正是当年那位写诗讽刺贾环的江南才子:到底公卿负前盟,荣华情重美人轻。林仙领略情中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贾环在府中洗过手、脸,彩霞端着水盆、毛巾离开。他和玉华说笑几句,逗着黏他的女儿几句,换了衣服,到前院里会客。

    精美的小厅中,袁知府正悠然的喝茶。见贾环进来,忙起身,道:“在下叨扰贾学士了。”

    贾环一边走进来,一边伸手示意他坐下,随意的笑道:“子才若是真怕打扰我,便不该来。说说看,什么事?”

    小厮上了茶。

    袁枚笑呵呵的道:“江南子弟多才俊,近日要在秦淮河中举行文会,在下特来邀请贾学士参加。”

    贾环抿一口茶。

    袁枚笑道:“当然,贾学士若无时间,一定要留一首佳作,供一干后辈们学习!”不提贾环的帝师身份,仅仅是他的科名:雍治十三年的探花。这个资历,在士林中,就非常高。“前辈”当之无愧!

    贾环就笑,伸手虚点了下袁枚,道:“你啊…。我前几日正好有一首习作,便给你拿去吧。”

    他为文坛盟主,亦需要帮手。他这些年,专注于推动工业的发展,在诗词,文章上的功夫,渐渐的下的少。袁枚便是他所中意的接棒人选。这点面子要给他。

    …

    永兴九年,江南江北于春风中传唱着贾环的新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时,在皇宫之中,永兴天子宁淅颇为躁动的来回踱步。

    齐驰致仕,曾缙为执政宰辅。周王朝的历史,就此翻开新的篇章!永兴天子亲政。

    而永兴天子此刻,就是遇到亲政后的难题。

第九百七十五章 洪波涌起

    傍晚的夕阳在天际边燃烧。映照的宫室、殿宇间流光溢彩。威严与贵气同在。

    这里,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是整个东方地区的权力中心!四海之内,万邦来朝!这里是周帝国的统治中心!

    永兴天子宁淅穿着一身暗红色的龙袍,时年二十九岁。独自的徘徊在乾清宫后的殿宇里。头顶的天空,仿佛给金碧辉煌的宫殿屋檐遮住,在傍晚时分更显幽暗。

    太监总管袁琪带着几个小太监进来。小太监们手中提着精美的银质食盒。

    袁琪此时白发苍苍。距离当年的政变,已经过去九年。袁老太监低声劝道:“万岁,喝点粥吧!你中午都没吃东西。”

    “唉!朕中午哪里吃得下!”宁淅长叹一口气,走到桌子边坐下,道:“若是先生在京就好了。”

    袁琪对小太监们做个手势,示意把食盒铺开,准备天子用膳。低着头,建议道:“贾学士在金陵,路途遥远。万岁若有疑难,何不问长公主殿下?”

    老太监是一位政治明眼人,水平大约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只是受到本朝内监不得涉政的规定,无法施展其才华。

    他是宁淅母亲的老人,又服侍宁淅多年,会偶尔在政治上提点宁淅一两句。

    宁淅大口的喝着粥,他也有点饿,道:“不能问潇姐姐。否则,将来黄河河工出事,朝野必定要追究她的责任。”

    近日黄河春汛。河道总督卢言信上书,要求调拨大量的银钱,维护黄河沿线堤防。然而,户部尚书彭世俊以国库难支,提议分段,分时的治理方案。

    他为此而发愁。

    南书房里蔡学士、纪澄等人的意见是支持卢总督:一劳永逸!治水关乎民生,不可大意。然而,军机处里的三位大学士都赞同彭尚书的意见。老成谋国。

    他一时间委实难以决断。

    他内心里是倾向于南书房给出的意见。作为贾环的学生,这点眼光,他还是有的。但要他强压军机处的曾、萧、殷三位大学士,他又犹豫的很。

    宁淅的性情,还是偏软。且,他拿不出解决治水银钱的办法。

    这只是明面上,就事论事的困难。更深层次的,还涉及到朝堂的政治博弈!

    军机处对于制衡其存在的南书房,心存不满,有意试探。若是齐驰执政,南书房的作用自然是很小。但,现在换了曾缙执政,他要和试探着南书房磨合,划分彼此的权力界限。

    同时,亦属于派系之争。卢总督为历代执政大学士所器重,他在河道总督位置上坐了二十多年,专注治理黄河。但基本会把他划归为何朔、贾环一系。

    彭世俊与方宗师、贾环有大仇。岂能不反对?

    袁琪一听,明白天子的烦忧所在,垂头低眉,道:“万岁,治河之事,玄宗朝有定例。可召当日旧人问询。”雍治天子曾费大力气治理全国的河道。背锅侠找一个就好。

    宁淅顿时喜上眉梢,放下手中的碗筷,微微一沉吟,吩咐内侍,道:“召青美人来见朕!”

    这个背锅人选,令袁太监一阵错愕。并非说青美人背锅不合适。青美人长期服侍雍治皇帝,担任书手。她够这个资格。而是,他总觉得的天子和青美人接触,并非好事。

    但,天子金口玉言,他如何劝天子收回成命?

    …

    “轰!”夏日的暴雨,倾盆而下。夜色的天空中,闪电不时的刺透苍穹,如网裂开般的景象。

    “唰!唰!”

    坤宁宫内,甄皇后正在精美、明亮的灯下,翻阅着诗集。书桌上,有她刚刚录写的新词。字迹秀丽,流畅。

    正是几个月前,贾环传唱天下的那首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当日她和天子在燕王府中,生活平常,她晚上会作些针线活。如今贵为皇后,她自无须再做针线。而是恢复她少女时代在金陵时的生活习惯。

    然而,如今富贵虽然富贵,她一样有烦恼。

    少顷,贴身的侍女快步从外头进来,跪下来,汇报道:“娘娘,万岁打发人来传信,他今晚在西苑里休息。”

    “哼!”甄皇后俏脸带霜,冷哼一声,将手里的诗集重重的丢在书桌上,道:“好的不学,他师父那一套,他倒是学的很快。明日叫青美人来宫中见我!”

    当真以为她不知道他在西苑做什么吗?宠幸青美人!此事,潇公主都不说管一管!青美人不祥!她并非是杨皇后,青美人若是敢作妖,她就敢杀了她。

    她并非不能容人的女人!但,往日被她管得服服帖帖的丈夫,登基后,妃嫔数人。对她不再是初心,令她独守空闺。她内心里又岂会没有气!

    侍女应道:“是,娘娘!”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京城西,香山上,枫叶浸染金红色。这日休沐,文华殿大学士萧丕和门生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瞿炜登山赏景。

    山中一处小亭中,萧大学士和瞿侍郎眺望着京中美景,置酒闲谈。童仆都在小亭外候着。

    萧大学士品着酒,悠然笑道:“懋中,帝后失和啊!”

    瞿炜微微一笑,给萧大学士斟酒,道:“青美人当真是妖孽啊!迷住两代帝王。”青美人当日他见过。

    萧大学士笑着摇摇头。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帝后的事,到他这个层次,看起来,一样是家务事。轻声道:“对有些人而言,恐怕是机会来了。”

    瞿炜笑着点点头。永兴天子身体素来文弱,宠幸有内媚之称的青美人,只怕是要重蹈覆辙。他知道萧大学士说的是那些人。户部尚书彭世俊算一个。

    …

    京城,天阴。城东的十王府胡同中。这一带因集中着国朝的皇族们府邸而著称。

    胡同东段的卫王府中,蜀王宁恪受邀在此参加一次皇族内部的酒会。

    在热闹、艳丽的歌舞酒宴后,宁恪到正厅后面的小轩小憩。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名英俊的青年自门外进来,一身锦色长衫,作揖行礼,道:“九叔好!”

    “小烁来了!”宁恪三十多岁,留着胡须,形容憔悴。倚靠在椅子上,随意的招呼。

    自杨皇后去世后,他内心中无时不受到煎熬。他想要为姨娘复仇,但又因为妻子秀儿,还有自身的实力,他根本无力完成。只能借酒浇愁。

    宁烁,晋王嫡子,时年十九岁。在九年前的那场政变中,贾环攻破晋王府,杀晋王宁湃。但未杀其府中男丁。

    宁烁点点头,和宁恪寒暄几句,道:“九叔,杨太后死去这么些年了,你对今上没点怨气?”

    宁恪诧异的坐直身体,深深的看了宁烁一眼。

第九百七十六章 号角声

    这些年在江南逐步开启的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暂时并未影响到京城。那种强烈、精确的时间观念,在江南一带,司空见惯。基本都在采取小时计时制。而京城这里还是慢悠悠的生活节奏。

    一个社会习俗的改变,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更易!

    永兴九年秋,九月初六,朝廷的休沐日。

    在大半个月前,大学士萧丕和礼部右侍郎瞿炜在香山闲谈,推断彭世俊必然会有动作;在十天前,梁国公宁烁,用言语挑拨蜀王宁恪后,于今日,彭世俊才借着小妾生日的机会,召集他的政治力量相聚在府中“通气”。

    这天中午,小时雍坊的彭府门口,颇有些热闹。马车、轿子先后而来。十几名彭系的官员到府相贺。户部尚书,可谓是朝廷重臣。怎么可能没有党羽、朋党?

    一干官员纷纷汇聚在正厅里闲聊。

    计有:户部侍郎柳安宜,吏部右侍郎彭鏊,户部郎中施鉴,山东道掌道御史陶泰等人。

    彭世俊的恩师傅伯龙是雍治朝前太子宁溥的老师,号称帝师。雍治十三年,方宗师借故将其定罪,斩于西市,剪除自己的文坛对手。彭尚书对此恨得咬牙切齿!多年来,未曾忘却这份仇恨。

    彭世俊是于雍治十三年离京,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从三品)。于十七年后,累官升至户部尚书(正二品)。以实干能力闻名于朝。受齐驰赏识。

    大规模的聚会,不可能谈很私密的问题。所以说只是通气。彭世俊表示出他对朝政“担忧”的态度就足以。而到午饭后,在书房里私下小聚时,就谈得非常透彻。

    秋高气爽。午后时,树阴合地,书房里幽静雅致。

    彭世俊时年五十五岁,一身便服,神情沉稳的喝着茶,道:“叔时以为当前局势如何?”

    户部侍郎柳安宜,东林党的谋主,在雍治朝被贬苏州后,一直在苏州任职、讲学。至永兴朝才慢慢的起复。他不仅会放嘴炮,还会办实事。六十多岁时,官至户部侍郎。

    当日,齐驰在病榻上对胡炽说,他这些年消弭了一些贾环的影响力,说的就是这些事:他提拔了一批彭世俊、柳安宜这样的人才。

    柳安宜轻松的一笑,放下茶碗,道:“不过是待天时有变吧!”萧丕、瞿炜能看出的问题,他当然知道。青美人还是当日韩秀才委托刘皇商自江南带回京中的。

    书房中除了柳安宜,还有彭世俊的亲信山东道掌道御史陶泰。他微微点头。

    今年春的博弈中,彭系受到挫折。天子最终假借青美人之口,采取了卢总督的方案。但,意外的是,天子却因和青美人的接触,陷入其温柔乡中。

    彭世俊坐在主位中,抿着茶。茶香袅袅。半响之后,才叹道:“距离我师父被冤杀,有十七年了!希望,平反之日不远。”

    贾环留在江南,将是其犯下的最大错误!届时,他会让贾环明白,什么叫做鞭长莫及!

    贾环所依仗的,无非是他的两个走狗:骠骑将军,京营指挥使沈迁;车骑将军,九门提督张四水。一个弑君者,就算过去快十年,他能有何威望?

    在接下来,天子驾崩前的这几年时间中,他会将想方设法这两人调离京城。

    柳安宜,陶泰各自喝着茶。没说话。他们知道,这是号角!

    …

    九月初,是深秋时。在文人士子们咏秋之时,永兴天子这段时间亦都住在景色秀美的大明宫中。

    大明宫内一处胜景的小楼中,永兴天子和新近半年得宠的青美人在楼中赏月,欣赏歌舞。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小楼宽敞的厅中,各具风情的八名美人正载歌载舞。宁淅打着节拍,细看着给身边他斟酒的青美人,禁不住有些失神。一种油然的快乐感,从心底而生!

    青美人时年31岁。穿着一袭水蓝色的长裙,身姿比例极佳。她容颜清秀幽静,琼鼻樱唇。有一双柳叶眉,双眸剔透。这时,感受到天子火辣的目光,忍不住娇嗔,“万岁…,你还病着。”

    她的声音,有一种略嘶哑的质感,很有标识性。堪称尤物的青美人在两起两落之后,于深宫居住十年,再次得宠,身上的风情,已经沉淀下来。

    迷人至极!

    宁淅仰头哈哈一笑,道:“等几日,朕的事务不那么繁忙时,好好的锻炼一阵,身体就会好起来。青儿,和你没有关系。”

    青美人看着比她还小两岁的天子,想起朝野、宫中的流言,听得这话,心头一热,低着头,情真意切的道:“臣妾是不详之人,今得万岁垂怜,已是万幸。无他奢求。惟愿万岁保重龙体。”

    歌舞渐停。宁淅挥挥手,让美人们都下去。侧身,拍拍青美人的手,看着她的眼睛,道:“青儿,红颜祸水,这种事在朕这里是不存在的。先生很早就教过我。朕的健康,治国理政,都与你无关!”

    书上说,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他不以为然。如今算是信了。他不算英雄。但,他一样过不了眼前的美人这一关。

    先生曾经教过他,帝王之评价,在国事,不在女子。隋炀帝杨广钟情于萧皇后一人,但依旧落个荒淫的名声!唐太宗李世民娶了弟弟的妃子,不一样是明君?

    他愿意保护这个弱女子。先生教过他的道理。一个男人,哪里能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呢?

    青美人扑在宁淅怀中,呜呜的哭起来。

    宁淅笑一笑,拍拍她的背。

    虽然不怪青儿,但他身体的衰弱,他自己是清楚的。她是真的美啊!常常令他情难自禁。过段时间,确实该好好锻炼下。

    …

    永兴十年夏,漠北传来急报:宛国公主娜敏潜回漠北,率拔野古部叛乱。叛军约十万众!而且,根据军中新月卫的消息,她得到了北面沙俄帝国的支持。

    两年前沙俄与法兰西、奥斯曼大战。至今大战已经结束。而显然,沙俄帝国的贵族们,将目光投到东方。试图和东方的周帝国再次争夺贝尔加湖、西伯利亚等地。

    漠北,只是一枚棋子,一隅之地!

    五月下旬,永兴天子拜骠骑将军沈迁为帅,率五万京营出京,在宣大会齐边军后,计十万大军,前往北疆平叛。这一战要打出周帝国的风采!

    同时,还要北上与沙俄交战,彻底断绝沙俄对东方土地的念想。凡日月所照,俱是我大周臣妾!

第九百七十七章 战争,病倒

    周帝国自永兴朝以来,国力逐渐恢复。按照贾环当日的设想,开始了对四周诸国的征伐、平定。正所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贾环那个时空,国家吃过太多地形上的苦头。

    比如,若共青城、远东地区若还在手中,以形胜之地对东瀛。区区东瀛四岛敢蹦?

    比如,安南历来就是中国的附属国。这块土地在手,占城跳得起来么?乖乖的缩着。

    还有,吕宋等岛。

    至永兴八年,一代名相齐驰致仕时,周帝国已经是一个西起呼罗珊,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南洋诸岛,东至东瀛的大帝国。

    此时,周王朝已经取得对波斯帝国战争的胜利,占有呼罗珊。而与沙俄的战斗,从来都没有平息。只是没有发生大决战而已。远东天气寒冷,地广人稀。

    从地理上说,乌拉尔山脉以西,都可称为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又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而周王朝的战略态势是,自辽东北上,得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库页岛等地,至今东西伯利亚海的辽阔土地,全归周王朝所有。设立都司。

    而周王朝在平定漠北之后,以羁縻各部落,组建仆从军的形式,对中西伯利亚高原展开征服、控制。得贝加尔湖等地。据有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为沙俄帝国的粮仓。早在其控制之下多年。漠北诸部当年时常就感受到沙俄的兵锋,不少小部落都被其屠戮。

    此次沈迁出塞北。与沙俄大军的决战之地,很有可能便是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贝加尔湖一带。

    这是举国之战,万众瞩目。非名将沈迁领军不可。连日来,真理报,京中的报纸,各地的报纸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此事。给永兴十年酷热的夏天,更添几分躁动。

    京城,小时雍坊,彭府。

    夜里,户部尚书彭世俊在书房里,看完老仆传来的纸条,在蜡烛上烧掉。火光中,他的神情,明灭不定。他轻声道:“可!”

    …

    虽然,北疆即将进行大战。这是两个庞大的帝国之间的碰撞!而沙俄帝国的实力,更是远比波斯帝国萨菲王朝更加强大,但横跨数万里的周帝国境内,并非一片安宁。

    这是一种必然!

    要知道,在国朝只据有中原之地时,天灾**便是朝政中的日常,更何况现在疆域大了这么多?

    在南方,周帝国的战略态势是以吐火罗总督庞泽,负责攻进天竺等地。而毗邻西南的暹罗、骠国,安南等地早就是国朝的郡县。南线的边境,早推到南洋诸岛上。

    以吕宋总督许澄统帅全局,攻略吕宋、爪哇、三佛齐诸岛、澳洲等地。他麾下计有周军三万余人,仆从军约十万。维持这里约三千万人口的地区稳定。

    永兴十年,七月中旬。爪哇南部的巨港府发生叛乱。吕宋总督许澄派出大军征讨。船队抵达巨港府城后,四千周军和两万仆从军向内陆进发。

    在中原地区已经是秋季时,这里依旧炎热。周军尚红,衣衫单薄。以燧发枪为主。仆从军则是矮小的土著军队,皮肤黝黑,旗帜杂乱无章。

    王游击骑在马上,看着在道路中进行的队伍。他心中有说不出的烦躁。或许是因为自离港以来还没有进行过大战,这与往日南洋的土著叛乱不同。

    就在这时,“嗖”的一声,一批毒箭不知道从密林深处何处射来。“啊。。。”惨叫声骤然而起。

    “敌袭!”

    …

    永兴十年秋,吕宋总督府在爪哇岛平叛失败。五千周军并两万仆从军遭到叛军的伏击。带队的王游击身死。这是死在南洋最高级别的军官。

    有情报怀疑,周军的行军路线,被人出卖给叛军。

    这场大败,引得南洋诸岛形势震荡。一时间,各地的叛乱仿佛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周军船坚炮利,这些个叛乱并不足以影响到南洋的航道,周军在当地的统治。但却影响到了当地物产的产出。

    战况、当地的局势迅速的由吕宋总督许澄报到京城,等待朝廷决策。永兴天子在大明宫勤政殿中召开御前会议。

    大学士曾缙、萧丕、殷鹏,吏部尚书宁儒、礼部尚书胡璁、户部尚书彭世俊,左都御史李斯,越王宁澄,北静王水溶,都督同知新城王沈澄,兵部李尚书。

    并南书房诸位学士都在:翰林院掌院学士、詹事府詹事蔡宜,翰林侍讲学士纪澄,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魏源质。

    宁淅脸色微微有些苍白。近日在战争的重压之下,他让青美人陪着他,略放纵了些。此时,坐在御座上,环视着众臣,道:“诸位爱卿都说说看。”

    南洋局势的不稳,暂时没有影响到海贸,但不代表以为不影响。而且,南洋的物产,对中原是一个补充。现在,基本都停歇下来。这必须要解决,以避免影响到北疆的战事。

    彭世俊率先出列道:“臣以为许总督于军事上并不得力。需要调派大将迅速的,以最小的代价平定南洋叛乱。拖延日久,户部钱粮难以支应。”

    稍后,几名重臣都是这个意见!从快,从重,杀一儆百!

    文华殿大学士萧丕并没有看彭世俊,奏道:“万岁,臣以为当用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张四水在永兴朝初期时,率部平定辽东叛乱,接着南下攻破岭南的楚王,战功赫赫。这十年间,一直在京中练兵。是国朝军中双璧!

    宁淅轻轻的点头,“好!”

    …

    御前会议散后,重臣们三三两两的从勤政殿中出来。

    横穿广场时,蔡宜放慢脚步,和纪澄一起闲聊。“我观伯言方才欲言又止,何故?”

    纪澄说是书院的“小字辈”,但他的年纪,实际比贾环还要大些。时年34岁。与湘云的孩子都有两个。这时,留着胡须,气度沉稳,低声道:“学士,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二人最好要留一人在京中,做定海神针。”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院首起兵,拥立永兴天子。依靠的是兵权和齐中堂的支持。今年春齐中堂便已经去世。朝局早就变化。别看距离那场政变已经过去十年,未必就人心安定。

    军权必须要握在手中。

    蔡宜微微沉吟着。方才是萧学士提议,天子认可了派张伯仁去南洋平定叛乱。

    “然则,伯言方才为何没有出言阻止?”

    纪澄苦笑一声,道:“在下如何能拦着车骑将军立功?反过来看,如此安排,天下精锐尽在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之手。给别人,倒未必放心。再者,军中讲武堂办了十期。军中各将校,俱是天子门生。只要天子还在,并无不测之虞!”

    蔡宜微笑着点点头。

    他回头会和天子好好的谈一谈此事。

    …

    随着张四水率五万大军南下南洋。贾环在华亭的港口,和他见了一面。至永兴十年冬,大周的南北两端,同时在作战!

    大明宫养心殿中,永兴天子宁淅仰躺在床榻上。周围的太监、宫女、御医跪了一地。气氛极度的压抑。

    昨夜下雪,天子与青美人在“碧桐书院”的亭中趁夜赏雪。亦或做了些别的事。今日上午,天子没有起床,而是有些头昏,发烧。至此时下午,还未退烧。

    甄皇后一脸寒霜的坐在床榻边,神情冷峻的看着跪在地上的青美人,冷声道:“青美人,现在你满意了?”

    青美人脸色惶然,满脸泪痕,道:“贱妾不敢!”这不是她的本意。但她如何拒绝得了天子?

第九百七十八章 宁淅

    昔年曾醉美人家,却恨花开又落花;司马青衫旧时泪,因风吹不到琵琶。

    幽寂的画面,如同无声电影一般掠过,一段段的从记忆的深处涌上来。

    有儿童时的欢乐,有少年时的小心翼翼,有青年求学时的欢乐,有婚后生活的平静,有登基为帝后的如履薄冰,有君明臣贤赞誉无数的时刻。

    那时,皇周之天威,威震四方!他是大周的天子!齐中堂带着群臣朝贺。四海之内,万邦君主低首。

    记忆的画面中,还有这一年来,青美人陪伴着他的快乐时光。

    “啊…”

    宁淅心中一声大喊,整个人仿佛从深水中骤然浮出水面,五感在刹那间恢复,四周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他虚弱的睁开眼睛。那种头晕目眩的感觉依旧。手臂轻动了动。

    守在床榻边的小太监兴奋的大叫道:“万岁醒了,万岁醒了。”

    …

    一弯新月淡淡的挂在天空中。大明宫,养心殿。树影斑驳。浅淡的晨曦在园林、殿宇间飘荡着。

    时隔三天,永兴天子苏醒的消息,令大明宫中一片沸腾。消息迅速的传递着。

    守在养心殿外的太医,太监总管袁琪等人最先进入殿中,稍后,住在隔壁小殿中的甄皇后带着太子宁炎过来。

    宁淅侧头在枕头上,搭脉的太医又换了一个。他虚弱的问道:“大伴,几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