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嘲讽。
贾环讥笑道:“章朋友还是那么自信!我以为,今科县试案首绝不会是你!”
“那你就等着瞧吧!”章魄微微抬起下巴,蔑视贾环一眼,一甩衣袖,转身走了。类似于装完逼就跑。
但,贾环并不觉得章魄能装逼成功。
罗向阳摇摇头,好奇的问道:“贾兄,此人骄矜自傲,到底什么来头?”
贾环就笑着将初春文会的时候简略的和罗向阳说了说。正说话间,就听得鸣炮三声,嘀嗒滴答的几个吹手奏乐,几名衙役排开道路。两名书吏拿着大红的榜纸,张贴在墙上。
发案了。几乎在瞬间人潮涌动着往前。然后发出各种嘈杂、叫喊的声音:“少爷,你在圈内”,“刘同学,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啊,怎么可能没有我”,“唉…”
诸如此类。
虽说县试要考4场或者5场。但第一场的成绩相当重要。能名列团案内圈(前20名)的士子,只要自己不作死,则必然稳过县试。而能名列团案外圈的士子(21名…50名)也足以说明实力。
另外有副榜取800多人。若是团案外圈的士子后面几场考得不好,则会被副榜中的士子取代。如果团案和副榜上都没有名字,那么请君明年再来吧。不用参加后面的考试了。
贾环和罗向阳略微等了一会,然后跟着人群往里挤。挤到榜下,贾环一眼就看到团案里正中十二点钟方向赫然写着:罗向阳。
“罗兄,恭喜!”贾环嘴里道贺,眼睛再看。他的名字在外圈。42名。
看起来很危险。但贾环心中有数。赵县令虽然答应点他过县试,但看来并不会给他一个好名次。以免引起士林非议。
罗向阳微微出神,他是第一名!随即,恢复过来,微圆的胖脸上浮起欣喜的笑容,“贾兄,同喜,同喜。走,回客栈。”
贾环和罗向阳笑容满脸的挤出人群往外走。这时,正好的看到章魄正在对自己的随从咆哮道:“怎么可能,你到底看清楚没有?怎么会不是我?”
贾环扬声道:“章朋友不用问了。县试第一名乃是我闻道书院罗君子!”
章魄狠狠的瞪贾环一眼,嘴硬道:“你别得意,还没有考完!”带着两名随从灰溜溜的走了。
周边的士子和随行的人都是轰堂大笑。小胖兄罗向阳呵呵笑起来,他觉得章魄挺搞笑的。
看着章魄狼狈的背影,贾环嘴角翘起来:让你装逼,装成傻…逼了吧?
以赵县令方正的性格,他点章魄为案首,岂不是跪舔章大学士。有可能吗?有必要吗?
…
县试第四场考试结束时已经是辛亥年三月初七。三天后放长案。案首正是罗向阳。
贾环名列45名。县试顺顺当当的考下来。并没有出现他的大师兄公孙亮那样的各种神意外以及各种诡异的事件。
此次闻道书院同来参加县试的卫阳、柳逸尘都顺利的通过大兴县县试。卫阳得了第五名,通过顺天府府试的概率很大。柳逸尘则是十七名。
三月仲春。京城中春光融融。
贾环和两位同学罗向阳、柳逸尘道别,径直进了内城,往四时坊贾府而去。在贾府的正门外磕了三个响头,又去宁国府的贾府祠堂外磕了头。就回了闻道书院。
他昨天发案前就已经和钱槐见过面,了解过贾府里的情况。
其实,王熙凤搞错了一件事,过县试是没有人来府上报喜的。只有过了府试才有人报喜。
但贾三爷在贾府正门口和宁国府祠堂外都磕了头,消息早传到贾府里去。
贾环回到妙峰山下闻道书院的第五天,钱槐来到书院。刚刚在书院朔考中取得外舍甲班12名成绩、继续苦读备考府试的贾环在傍晚时分得到斋夫的通知,到书院后门会客用的耳房中见前来送东西的钱槐。
钱槐一身青衣小帽,小厮装扮,乐呵呵的将一个大包袱放在方桌上。将一张单子递给贾环,“三爷,这是府里姑娘们送给你过县试的贺礼。礼单是三姑娘写的。包袱里面还有晴雯姑娘和如意姑娘给你做的鞋子、衣服,打得络子、制作的鹅毛笔、炭笔。”
“哦?”贾环微微有些意外。以他不被贾母待见的处境,贾探春她们敢明着给他送贺礼?
贾环接过礼单,上面抬头写着:祝吾弟科场连捷。娟秀的字体跃然纸上,行文间,笔锋流畅,似楷(书)似行(书)。贾环能感受到探春写这张礼单时愉快的心情。
毛笔字,有这样的表现力。
贾环一行行的扫下去。探春在上面写着宝玉、宝钗、黛玉、湘云、迎春、自己、惜春、李纨的贺礼,再往下,贾环看到鸳鸯的名字,目光微微一凝。
贾环有点明白了。
鸳鸯都送了贺礼,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贾母的意思。看来,他虽然不受待见,但他过了县试,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还是有所提升。允许同辈姐妹和他来往。
这件事恐怕少不他的三姐姐探春的策划吧。其他人和他没这个情分。
贾环放下礼单,对钱槐道:“谢谢诸位姐姐妹妹了。你今晚在镇上休息一晚,明天再来这里,将我的书信带回去。”
“好的,三爷。”
…
夜里下起雨。坐在窗沿上,点点滴滴。
贾府梨香院某处房间中。
一位穿着浅黄色对襟衣衫,年轻美丽的姑娘,坐在榻椅中看书,气质端庄娴雅。雪白莹润,圆脸杏眼。额前的刘海令她让人心生亲近。
俄而,她丰姿美丽的俏脸上浮起一抹浅淡的笑容,如江南的烟雨般浅淡、朦胧。
环兄弟,应该收到姐姐妹妹们的贺礼了吧?
…
东府。贾蓉住处。
娇媚动人的秦可卿在客厅中缓缓的走着。她穿着粉白色的长衫。身姿妙曼婀娜。
她的步伐很慢,很缓,但是难掩她清水般的明眸中的焦虑。
片刻后,贴身的丫鬟瑞珠进来,小声回道:“奶奶,打听清楚了。环三爷进了府,只在祠堂门口磕了三个响头就走了。”
秦可卿轻轻的抿了下嘴唇,“环叔府试考完应该还回再来。”
…
贾环收到钱槐送来的贺礼之后,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实在是距离府试的时间没有久了。
三月二十五日,顺天府府试时间公布,将于四月二十五日在顺天府府学中举行。
这一次,贾环很顺利的报名。他虽然是书院的外舍生,但县试都过了,断然没有不考的道理。
府试报名,士子先去县衙礼房取得文书,再由两名禀生作保,去府衙报名。
闻道书院的弟子,90%以上都是顺天府籍。县试过后,在二月里略显空荡的书院再次恢复热闹。没过县试,自然得回书院继续读书。过了县试,依旧要回书院读书。书院离京城近啊。
这一次闻道书院报名参加府试的足有十几人。包括大师兄公孙亮。他府试还没过。此外计有贾环、罗向阳、柳逸尘、卫阳、许英朗、张四水等人。
二十七日中午,公孙亮出面,约齐要参与顺天府府试的同学在书院食堂里吃饭。
正是午饭时间,众多内舍弟子热热闹闹的打着招呼。说着府试的话题分别找桌子坐下来。厨娘很快就会端上大碗装的五菜一汤,一大盘馒头。
贾环是今年闻道书院的院首,理所当然的和公孙亮、罗向阳、卫阳等人坐在一起。
罗向阳、卫阳分别拿了宛平县、大兴县的案首,保送秀才功名。人气很高。区别在于小胖兄罗向阳很礼貌。卫神童很高冷。
公孙亮环视一圈,微笑着问道:“诸位同学的保结可都拿到?”
府试的保结需要两名禀生作保。
“都拿到了。”
“拿到了。”
贾环微微一笑,他是走的骆讲郎的门路,他在县学的一名好友在首善书院里学习。这一次没有叶讲郎的情面,贾环共计支付5两银子才拿到保结。
孔夫子教书都要收弟子的束脩,否则不教。贾环倒不觉得骆讲郎不讲情面收他银子有什么不对。其实很多禀生都指着科举时收点外快补贴用度。
“那行。明天月考。我们后天出发去京城府衙报考。等报完名,贾院首请大家到酒楼喝酒。”公孙亮还记得他的贾师弟显赫的出身。但实际情况不是他想的那样。
贾环并没有拒绝,笑着应承下来,“谢诸位同学捧场。届时共谋一醉。”
一干同学纷纷叫好。
人生赢家卫阳很不屑的冷哼一声,嘀咕道:“没见过世面。喝个酒都这么高兴!”
第八十六章 士子、秀才
三月二十八日,书院月考。当天下午院榜就张贴在青云院知之讲堂外的石壁上。贾环考了外舍甲班第七名。他的八股文水平继续保持进步。
贾环请“包打听”的易俊杰帮忙,在傍晚时分回请上次凑钱请客的几位同学:朱宸,展成济,都弘,秦弘图。
书院后门院墙的小亭处。金红的夕阳将书院里的树木、花丛、屋舍染的五颜六色。
贾环要了丰盛的菜肴,拿荷叶铺在石凳上放好。人手一只鸡、一筒米酒,另有花生米、肉包子、辣椒炒肉几种小菜,与四位同学共饮。
身材魁梧的易俊杰挠挠头歉然的道:“贾同学,展成济那小子掉到乙班去了,不好意思来。”
贾环心里微微有些感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日子,总有人会掉队、离开。轻轻的点头,举起手中竹筒盛的米酒,“我们喝一口,祝他早日考回来。”
四人都笑着举杯。贾院首这话说的暖心。
说笑一会,易俊杰羡慕的道:“贾同学,你们明天就要启程去报名府试,可惜我们还没有资格去参加县试。唉…”
贾环笑了笑,喝着米酒。书院的做法是对的。书院的弟子如果没考到内舍就去参加县试,通过的概率太低。他自己是特例。走后门过的。
沉吟片刻,贾环鼓励道:“今科已过,几位同学后年肯定已经考入内舍。届时再下场便是。来,祝愿我们大家科场顺利!”
“嗯。科场顺利!”几人纷纷举杯共饮。就如同高中同学在校外小店里一起喝着啤酒说,“来,祝愿我们高考顺利。”然而,再聚首不知道将是何时!又有几人!
…
三月二十九日,闻道书院参加顺天府府试的十七名学子相约汇聚在书院门口,一起出发前往顺天府府衙报名。
出书院大门,走两里路就是东庄镇。公孙亮早让人雇了三辆马车等在镇口。
坐马车往东行10里,过龙泉镇下辖的村落:刘家湾,上前往京师的官道。
官道上,煤车络绎不绝。用人、马、骆驼、骡子、驴等运载。亦有出行的贵族、官宦、士子、官差、民众,或骑马、坐车、步行。
官道往来如此繁华,有三个原因,
第一,京城西山设有煤税监。第二,京城西郊拥有大片的良田。都是归达官贵人所有的庄园。于此春光明媚的时节,达官贵人们出游、踏青。
第三,宛平县西的山区,西接太行,峰峦叠嶂,风景迤逦。以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为景色最盛。千岩竞秀、美景如画。山中建有温泉、寺庙、道观。游客与信众在仲春之际熙来攘往。
马车摇摇晃晃。贾环和许英朗、卫阳几人挤在一个马车中。对官道上的繁盛景象,他来来回回好几次,已经熟视无睹。
许英朗,字文谦,年十九,内舍甲班生。与乔如松关系最好。其人性格活波。逗着抱膝而坐保持高冷风范的卫神童,“卫同学何故一言不发?莫非被某位小娘子伤了身?”
同车的几位同学都是笑起来。伤了心,可以理解。伤了身,这就很让人遐想了。
卫阳13岁,唇红齿白,容颜俊美,俊秀的有点女子相,瞥了许英朗一眼,冷冷的道:“好色之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许英朗当即就和卫阳吵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引经据典,冷嘲热讽。许英朗嘲讽卫阳假清高、假道学。卫阳则讽刺许英朗:好色放荡,恬不知耻,士林之蠹虫,非圣人门徒。
贾环听得好笑,心里摇头。大周的读书人诲淫诲盗,和明朝士子一个德性。
整个社会呈现出极端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程朱理学对女子严重的禁锢、束缚,另一方面是对男子而言,社会风气极其的开放。引诱人…妻,都不用背负道德、法律责任。还可以洋洋自得的在朋友面前吹嘘。
…
一路前行,快到京城时,遇到闻道书院的前院首刘逸呼朋唤友携美人出城游玩。十几辆精美的马车,阵势庞大。
刘逸是闻道书院贾环之前的院首字国山。贾环之前在醉仙楼里和刘国山、乔如松、许英朗、陈嘉运、林心远等人见过。刘逸现在在首善书院读书。
公孙亮招呼愿意见面的同学下来和刘国山几人寒暄了一会。秀才和童生确实没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只是还有些昔日同窗的情分。这就和仙侠里面一样:筑基期的修士,是不可能和练气期的修士继续交往。
众人寒暄一阵后便分开。闻道书院的众士子在府衙顺利的报名后,贾环邀请同窗们到位于崇文门大街上的醉仙楼喝酒。
贾环的长随钱槐早早的等候在二楼的“长”字包厢中的偏厅中。位置是他按照贾环的吩咐订下的。贾环招呼同学进了包厢,过来和钱槐说话。
布置的精雅的小厅中,摆着屏风、座椅、字画。钱槐笑着给贾环行礼,“给三爷请安。”
贾环笑着点点钱槐,“还给我来这套?有话快说!”
钱槐眼睛很机灵的转着,提醒道:“三爷,长字包厢少说要得15两银子。若是算是美酒…”
算上美酒,这顿饭没有30两银子下不来。贾环心里有数,摆摆手,制止钱槐接着说下去,笑着道:“摆阔也就这一回。你候着吧。”转身出了包厢。
贾环身上的总资产不过约100两银子。陡然花销30两,令他经济压力上升。但今天这顿酒实际上是人脉投资:省不了,省不得。等考完院试,他真的好好想想赚钱的事了。
贾环心想着,进到正厅中。公孙亮,贾环、罗向阳、柳逸尘、卫阳、许英朗、张四水等人已经落座。丝竹之声悦耳。演奏的两名女子在厅中偏远一些的地方,弹琴吹箫。不愧是文化氛围浓厚的知名酒楼。
贾环吩咐上酒菜。片刻后就有店小二从来精美的菜肴。书院诸位士子谈笑着,觥筹交错。话题不离在城门口碰到的刘国山等人。
永清县士子张四水感叹道:“今日方知生员的痛快处。无朔考之紧迫,呼朋唤友,携美人同游,优哉游哉。美景美酒,人生一大乐事啊!”
许英朗笑道:“张同学感慨的重点应当是:携美人同游之后的事情吧?”
“哈哈!”众人哄笑。
张四水不好意思的接着喝酒掩饰尴尬。
卫阳冷着脸,拿起精美的酒杯,抿了一口酒。越发的觉得与这些人格格不入。
贾环笑着摇头。感觉和前世里大学的同学一起吃饭差不多。相互调侃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过过嘴瘾。其他的倒没什么。年纪再大些,酒桌上就要讲黄段子了。
正说笑着,这时,酒楼外突然传来一阵呐喊声,声浪鼎沸。有人声嘶力竭的在喊,“国朝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诸君随我去质问那狗官。”
“正是,正是。”
“同去!同去!”
公孙亮,贾环、罗向阳十几人面面相觑,搞不清楚什么情况。而后,大家都挤到包间的窗户边。
就见一只约二三十人的队伍的前头,京城狂士韩秀才正在振臂高呼。十几个身穿士子装束的秀才追随在他身后,再后面都是跟着看热闹的人。衣衫、服饰各不一样。
“这是在搞什么?”
“为首的是京城名士韩秀才。他是国子监的贡生。东林党人。”
“贾师弟!”公孙亮哭笑不得的拍拍贾环的肩膀。他们两个是知道内情的人。贾环“唆使”韩秀才仿前明杨文宪公义举时,他就在场。没想到韩秀才还真去做了。
贾环微微摇头,判断道:“公孙师兄。韩秀才没聚拢多少人。他达不成目的!”
正在议论的书院众士子都安静向来看向贾环。小胖兄罗向阳好奇的问贾环,“贾兄,怎么回事?”
贾环道:“韩秀才得知顺天府府尹陆新翰贪墨挪用永定河河防银两百万两,正在为这件事奔走。”
“啊…”众人惊呼一声。纷纷沉默下来。
在这明媚的春天里,有的秀才出门喝酒泡妞,有的秀才出门疾呼为国家奔走。他们都是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多少有些触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圣人可没有说将这作为人生的理想、目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时,三楼上中突然传来一阵大笑,“哈哈,哈哈!可笑,可叹。区区十几名士子也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韩秀才,名不副实。废物也!”
一直沉默不语的卫阳突然爆发,尖锐的怒声大喝道:“楼上是谁,报上名来!”
第八十七章 文战三场
楼上有人回应:“在下宛平章魄。楼下何人?”
这个名字报出来,卫阳顿时哑火。他爷爷是从二品的左布政使,一省之长,封疆大吏。但章魄的爷爷章华阳是正一品的大学士,入值南书房,执掌朝廷中枢之地。
华阳县是章家的故乡。周朝如明朝旧例,好以籍贯称大学士。比如,明朝名相张居正,人称张江陵。明朝官僚技术水平排在前三名的申时行,人称申吴县。
卫阳13岁过县试,被誉为神童,少年老成。当然知道不能和章魄起冲突。只是一口恶气憋在心里着实难受。
这时,同学们中响起一阵长笑声,就听见贾环扬声道:“手下败将,何足言勇?宛平贾环在此!”
醉仙楼三楼华美的“百”字包厢中,左侧临窗的位置处坐着的章魄臭着脸不接话。心里很是不爽。他们双鹤书院的同学恰好也在今天到府衙报名。
同桌的书院同学为章魄说话,大声道:“吾不知贾环者何人。宛平某甲在此。”我们姑且称这位配角老兄为某甲。
二楼中,小胖兄罗向阳高声道:“宛平罗向阳在此!”
宛平某甲立时噤声。辛亥年宛平县县试案首罗向阳。这没的说。此人是宛平县县试童生第一人。
“哈哈。”二楼中闻道书院的众人都是痛快笑起来。许英朗赞道:“罗君子,你好敏捷的心思。”很明显,楼上的绝对是双鹤书院来的童生。县试案首足以力压。
这时。三楼中某乙道:“楼下可是闻道书院诸生。何必口出恶言。在下大兴某乙在此。”
二楼的诸位同学都是笑着看向卫阳。卫阳心中涌起一阵很奇异的感受。第一次以来,他感觉他的骄傲,不是由他的爷爷、他的家世带来的,而是由他自身的实力带来的。这种感觉真好。
卫阳扬声道:“大兴卫阳在此。尔等背后论人是非,岂是君子所为?”
三楼中传来一阵骂娘的声音。大约类似于现代的词汇:卧槽、尼玛、你妹等等“感叹词”。
不服不行!
闻道书院今年县试逆了天,竟然拿下京城中宛平、大兴两县的案首。一院双案首。实力异常的恐怖!偏偏他们现在“道左相逢”,让人情何以堪!这…该找谁说理?
安静了一会,双鹤书院有人反驳道:“持正之论,何来背后论人是非?天下事,天下人说。”
两家书院的士子都喝了酒。本来就是关系并不融洽的两家书院。场面顿时有点火药味。隔着楼上楼下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来。都是读书人,酒楼方面也不来管。
公孙亮对双鹤书院很有些怨念,前些天双鹤书院的杨山长还讽刺他科场不力,拿着酒壶,在窗边豪气的道:“双鹤书院的诸位,不要做口舌之争。来,来,来,以文章论高下!”
双鹤书院的诸生又一阵无语。论你妹啊!
楼下说话的是闻道书院的大师兄公孙亮。谁敢和他比经义文章?这****的文章水平早就是秀才级别。而且是秀才中最优秀的禀生级别。人称“公孙龙”,两榜进士的关门弟子。他连霸闻道书院朔考、月考上舍第一,岂是浪得虚名?
公孙亮就是考试运气不好,否则早就在科场一飞冲天。
沉默了一会,双鹤书院十几名士子商量着输人不输阵。要是连应战都不敢,那也太怂了。某甲说道:“好。在下出一题,请公孙兄先破题。”
士子之间的八股文比试,不可能比整篇八股文。比的就是破题第一句。这一句往往就是整篇八股文的精髓。高下立判。
比如:明朝礼部会试会元、殿试二甲传胪唐顺之的八股名篇。题目为:晋人有冯妇者…冯妇攘臂下车。出自《孟子…尽心下》。
全文为: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里这段话的大意是:晋国有位叫冯妇的人,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来因此提拔做了士人。一次,他看到许多人正追逐一只老虎。有人邀请冯妇打虎。冯妇撸起袖子下车。老百姓看了,一起叫好。而车上的那些士人则嘲笑他不该混杂于百姓之间干这有**份的事。
鲁迅先生曾经自嘲:再为冯妇。寓意是重操旧业。就是孟子中的这个典故。
那么,这样的题目,怎么写八股呢?如何代圣人立言呢?看看八股高手的文章。唐顺之破题一句:晋人始则改行以从善,终则徇人而失己也。
白话文的意思是: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起初能改掉他原来的勇猛强悍的行为表现,并且变成好的,善良的人。到后来为了别人的安全却失去了自己已有的行为风格,又变得勇猛强悍起来。(译文出自:明清八股文鉴赏)
述而不作,道尽孟子真意。
不愧是会元的文章啊!
…
某甲道:“听好了,学而不思则罔。公孙兄以何句破题?”
公孙亮不假思索的道:“惟学而不求诸心,则昏而无所得于己。汝以何句破题?”
某甲就愣住,懦懦的将他的破题句子说出来。
惹得闻道书院的众人哄堂大笑,有人夸张的用手拍窗户大笑。出题的人,肯定是之前做过的题目,反倒没有破题的人水平高,这搞什么?
公孙亮自信的微笑,道:“该我出题了。吾十五有志于于学。”也是出自论语的题目。
半响,双鹤书院有人对了一句,问道:“公孙兄破题句呢?”
公孙亮笑道:“我破题句为: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渐以至之也。”
双鹤书院的众人一阵沉默。搞不定啊!这是有真才实学的猛人。有人道:“不行。不能比八股了。换法子。”
“我来。比对联。”某丙扬声道:“公孙兄高才。我双鹤书院认输。但文比,不可只比文章。我有楹联一副:二三四五。”
“好啊,比就比!”公孙亮快意的一笑,举着酒壶猛来一口。二楼闻道书院众人士气正旺,纷纷争抢的说道:“我来,我来。这么简单的对联,谁不会。哈哈,双鹤书院看来是黔驴技穷。”
贾环对楹联没什么功底。只按部就班的读了《对类》,《韵诗训》,《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知道: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但他知道,双鹤书院的人既然敢抛出这个对联来,肯定有陷阱。当即看向罗向阳。大师兄酒喝的兴致勃勃,不问他了。倒是罗君子此人见事明白。
罗向阳皱眉道:“贾兄,肯定有问题。但是这对联我想不出来。”他出身于殷实的小地主家庭。到书院后,攻读经义,对文章之外的东西很少涉猎。
贾环环视众人一眼,见卫阳嘴角带着冷笑,便快速的说道:“大家都别对。让卫神童来对!”
正准备喊出声,出个风头的几名士子颇有些不满的看着贾环,“凭什么?”
许英朗对贾环拱拱手,怪笑道:“贾同学,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为何要让卫神童代我们对呢?很简单嘛。二三四五,七八…九十。”
几名同学纷纷出言符合。公孙亮喝着酒,并不介入。他很少动用大师兄的权威。他相信贾环。贾环很强硬的做了个下压的手势,大声道:“事关书院荣誉。我是院首。大家听我的!”
场面依旧喧闹,贾环院首的权威并没有被真正的树立起来。在书院里,有讲郎、制度来维护院首。但在外面,众士子可不打算听一个小孩的话。
贾环也不管众人,语速飞快的对抱着膀子看热闹的卫阳道:“卫同学,你既然在闻道书院读书,书院的荣誉有你一份子。第二场,你接着。”
卫阳不屑的冷哼一声,桀骜不驯的看着小他几岁的贾环。他此时的心情是矛盾的。他和书院这帮人格格不入。想看他们出丑。但又觉得凭自身才华出风头的感觉真不错。
这时,三楼双鹤书院的人催促道:“诸位若是对不出来,趁早说一声。认输不丢人呐!”
卫阳道:“有什么难的?听着!六七**。”这是隐字联。缺衣(一)少食(十)。他自小给爷爷带着身边参加各种文会,不知道见识了多少奇联。
“哦…”双鹤书院的士子惊讶的一声低呼。这么短的时间,底下闻道书院那帮人还真对出来了。“好,再来。”
卫阳和双鹤书院的士子你来我往的斗对联时,二楼“长”字包厢中安静下来。刚才抢着要出风头几人都缩起来。他们一听卫阳的对子,就知道他们孟浪了。对面有高人。幸好是卫神童上场。
这时,卫阳道:“好,最后一联。你们要能对上,算我输。听着:烟锁池塘柳。”
贾环禁不住叫道:“好!”大名鼎鼎的千古绝对他怎么可能没听过?卫阳既然敢抛出来,肯定有把握对面那帮人没听过。
果然,三楼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
卫阳嘲讽道:“诸位若是对不出来,趁早说一声。认输不丢人呐!”原话奉还。解气。
闻道书院的众人大笑。公孙亮笑着拍拍贾环的肩膀,贾师弟的冷静、机智。前途无量。
许英朗感叹道:“险些早了道。幸好贾兄见识的早。也幸好卫神童本事高。诸位,我们共饮一杯,为第二场胜利庆贺!也是我等孟浪的赔罪。”
罗向阳笑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许兄有君子之风。”
众人都笑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