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甄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转身挂着燕王的棉袄,“哪个先生?”
宁淅带着醉意,文静的笑道:“贾先生。”先生是以请假的名义回京。
甄愣了下。有些失神。然后,忙活着,道:“嗯。”
宁淅笑一笑,他知道甄家上下对贾先生复杂的情绪。而他则想着在先生门下求学的快乐时光。先生应该不会再离京了吧?
…
京城东城外,咸亨商行的总会馆中,翰林编修纪澄和咸亨商行在京中的负责人姚纬喝着小酒。借酒浇愁。
姚纬三十多岁,人长得文秀,容貌普通,有着秀才功名,是北直隶有名的儒商。小口抿着白酒,问道:“伯言,史家不同意你和他们家大姑娘的婚事?诶,这就奇怪啊?
你好歹是个翰林。京中多少人想和你结亲。虽说没有如今沈于乔那般夸张,但也不少了吧?”
他和纪澄同为书院中贾环的嫡系。纪澄更是继贾环之后,书院中最出色的弟子。实务能力很强,举一反三。
纪澄时年二十三岁,满脸苦涩,郁闷的喝着酒,道:“史家嫌我泥腿子出身。实际原因是他们想攀附华大学士。华大学士的儿子有意纳她为妾。院首何时回?”
院首远去西域,他在京中,时常去贾府帮衬一二。和贾蓉、贾蔷、贾芸等都是熟识。偶遇到常来贾府小住散心的史家大姑娘,惊为天人,一见倾心。
这三年来,和史家姑娘熟识。亦同情她的遭遇:和卫若兰定亲,却是望门寡。
他想求娶史家姑娘,却心愿未成。
姚纬好笑的道:“你这天天来问也没用啊。院首在路上,就算是与齐总督大队分开而行,最早不会早于腊月初八。”
纪澄苦恼的扶着额头。即便他满腹经纶,权谋机变,但这种事,他能如何?
…
冬日柔和。投射在永寿宫中花园里常绿的树木上,几点日光斑驳。深翠浓荫。
杨皇后满脸怜爱的看着花园里蹦蹦跳跳的儿子,一身暗红色的宫装。身边二十多名丫鬟、太监们环侍着。
三年的时间过去,岁月仿佛特别的钟爱杨燕燕。时光没有在她脸上留下任何的痕迹。
三十七岁的杨皇后,依旧是纤腰楚楚,肌肤雪白,容颜精致无瑕。雍容、华贵的美妇一袭宫装,双如高耸挺拔,珠圆玉润。一颦一笑,带着成熟美妇的风情,堪称尤物。
但气质却是端庄、雍容。构成她独有的风情。芳华绝代。
蜀王宁恪亦在,看着将满六岁的雍王宁渊,笑着赞道:“母后,渊弟聪慧机敏,将来肯定是文武全才。”
杨皇后雍容的轻笑,道:“恪儿这又是哪里听来的好话?”
宁恪嘿然一笑,道:“母后,这可是尹郎中说的。”尹言对教导杨皇子非常上心。
杨皇后微微一笑,她内心中,何尝不对儿子寄予厚望?惟愿天子长寿。多撑几年。
“渊儿,歇一会。”杨皇后喊一声,让宫女将儿子带下去擦汗,和蜀王离开后花园,往宫中走去。宫女、太监们在他们身后跟着。
杨皇后微笑着道:“恪儿,外头闹的沸沸扬扬,贾府三姑娘的夫婿沈迁,人还没回,如今在京中炙手可热。媒婆都踏破沈家的门。贾子玉何时回来?等他姐姐出嫁,你代我送一份厚礼去。”
贾环要回来了。她想交好此人。若说谁有能力将她儿子推上皇位,她更相信这个人是贾环!
宁恪给杨皇后打趣,笑一笑。心中感触难言:他的妻子是沈迁的妹妹。他和妻子感情很好。孩子都有。然而,贾探春,是他此生所深爱的女子。
此时,她终将出嫁。所幸,她的夫婿是如此出众啊!否则,他心中何安?
“好的。”
杨皇后螓首微点,再低声叮嘱道:“这次朝廷里的风波,你别卷进去。”
蜀王应道:“嗯。”心中却是微微一惊。
十二月上旬,朝堂中爆发了激烈的朝争。因真理报上大肆报道漠北战功,舆论因此而起,工部尚书纪兴生因此而上书,请求天子重赏诸将、诸功臣。
当然,他不会在奏章提起贾环的功劳。他和贾环是政治盟友,不会这样害贾环。
然而,其政治对手大学士华墨却上密折,攻讦纪兴生罔顾君上困境,逞一己之私欲,操纵朝局。随后,翻出纪兴生在雍治十七年的陈年旧事:结党。将其一本参倒。
他是听潇妹妹分析的。
纪兴生要求大封赏诸功臣,本意还是要掌握在人事调整中的主动权。漠北大胜,天子确实非常高兴。但是,他却是忽略了国库无银,内帑无银的境况。
十一月份,圣寿节上,左都御史张安博当面劝谏:不可靡费,铺张过多,惹得天子极度不快。
华墨借此解决了政治对手。根子上的原因,还在于天子要华墨稳住朝堂,别去烦他。天子选择了更体贴、媚上的华墨。而放弃颇有名望的纪兴生。
纪兴生被下狱拷问,家中被抄。当前,朝堂中,正在追杀纪党。
第九百章 问君何时归(下)
腊八时节,通州的码头上繁华异常。舟楫云集。店肆密布。南北往来的货物,汇聚于此。年节将近。
一艘自金陵而来的大船于下午时分,徐徐的泊在码头上。楼船上一杆“贾”字的大旗在冬风中飘扬。船板开始铺下来。
昨日得到同知,早在码头上酒肆里等着的贾蓉、贾蔷、贾芸等贾府子弟二十多人都动起来。“老爷他们到了。”候着的贾府奴仆催着车马过来。
贾府的大管家林之孝到船舱外见贾政,道:“老爷,到通州了。”
贾政正在小厅中,由赵姨娘服侍着,带着老花镜看邸报。一杯热茶袅袅,散发着清香。
作为前九卿,通政司。政老爹从运河上一路行来,并不缺乏巴结他的官员,消息畅通。此时,他心中满是叹息。他的至交好友纪兴生因在朝中结党营私,被天子抄家下狱。
这个原因,一看就知道是借口。朝中难道无党吗?
京中向来是风云变幻之地,和金陵闲适的政治气候,大不相同啊。
贾政感叹着,摘下老花镜丢在书桌上,回答林之孝,吩咐道:“嗯。你和琏儿安排吧。”
…
这艘楼船为贾府私有的楼船,配备着水手。方便贾府众人来往金陵、京城两地。
楼船顶层的中后段是贾府女眷起居场所。王夫人、李纨、薛宝琴、薛宝钗、林黛玉等人俱是住在此。
楼船进入通州港口后。宝钗、黛玉等贾府女眷聚在甲板上眺望着码头上的繁华盛景:人声鼎沸,舟楫如云,货物往来。
薛宝钗一身鹅黄色镶边大袄,雪白莹润,明丽娴雅。三年的时光流逝,她已是二十二岁。正处在她人生中,最美丽的阶段。风华无双。微风吹拂着她的头发。
薛宝钗看着码头上屋舍、店肆,微微感叹,笑道:“这里竟和我们离京时差不多。”将到京师,她心中欢喜。贾环的信,她们都收到。将在京师贾府北园再见!
黛玉穿着一件青色碧霞云纹棉袄,身段婀娜,风姿明媚,如花似玉的佳人。她小贾环半岁,今年十九岁。细声道:“宝姐姐,通州这里三年未变。而我们都长了三岁。”
环哥将归,她心中感慨万千。三年的时光,在金陵的思念里流逝。她如何不叹?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李纨、探春跟着笑起来,“颦儿,你都嫁人了,还说这孩子气的话。”
一旁站着的薛宝琴咯咯轻笑,道:“林姐姐,不知道京中的姐妹们如何了?”她和湘云挺谈的来。迎春、惜春都在京中。
一干丫鬟们俱在,笑声附和着。甲板上这里,一时莺啼燕语,姹紫嫣红。
…
这时,宝玉从丫鬟金钗儿手里那过一件白色的斗篷走过来,准备给黛玉披上,大圆脸上全是温柔之意,道:“林妹妹,这里风大,你身子弱,披件斗篷挡着风。”
黛玉明眸嗔怒,有点恼宝玉。她已经出嫁。宝玉还这样待她,当她是什么人呢?
紫鹃梳着丫鬟小辫,拦着宝玉,道:“二爷,姑娘这里有呢。不劳二爷费心。”
宝玉脸上略尴尬。
贾宝玉的妻子薛宝琴一脸的黯然之色。心中凄苦难言。悔当初,不该嫁。
宝钗轻轻的拍拍堂妹的手,安慰她,正准备说宝玉时。王熙凤从船厅出来,拍手笑道:“嗳哟,都教我好找,原来大嫂、妹妹们都在这里。马车已备好,要下船了,都快来吧。”
凤姐儿一身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头戴白色抹额,粉光脂艳,酥凶挺拔,明媚动人。说不尽的美人风情。
众女眷和丫鬟们就此都离开。
宝玉看着她们的背影,跺脚,一声长叹,泪流满面。即便他和琴妹妹成亲,但他这些年,一腔情思都在林妹妹身上。奈何…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
京中教坊司,乃是天下闻名的红粉场所。京城东的本司胡同里,处处是绣阁朱楼。花街柳巷中,丝竹悦耳,贵人买笑。
这是男人乐土。各中姿色的美人匍匐在身下,在塌前承欢。前提是有金银、权势!
然而,对于犯官的家庭、家族来说,教坊司这里是不堪回首的血泪史。
十二月十二日,纪兴生被抄家八天后,锦衣卫在其家中发现他和晋王来往的“证据”,呈报天子。天子震怒,对纪兴生的印象更坏。在西苑御书房中御批:令有司论其罪。
其实,在雍治天子行将就木,步入晚年,晋王作为唯一的成年嫡子,几乎可以确定为新皇人选。押注杨皇子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此情形,朝堂上谁和晋王没点瓜葛?
像纪兴生这样的重臣,逢年过节时,晋王派人给他送礼,他难道能拒之门外?会不会做人?
按理说,进入年底,朝廷上下都懈怠着,风平浪静,等着过年。有什么恩怨来年再说。但建极殿大学士华墨唯恐夜长梦多:焉知过几天天子气不会消?
判处纪兴生、纪时春等人流放西域,家产抄没,女眷籍入教坊司。
按照国朝早几十年的政治斗争来说,这有些过了。但是,按照雍治朝的斗争来说:一般。早年间,南书房的大学士们,都是被杀头的。夷三族的不是没有!
雍治天子当年政变上台,前十年杀的人头滚滚。赢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只是,这些年对大臣才有所收敛。
教坊司在入夜后,越发的热闹,灯红酒绿,红袖邀欢。一辆华丽的马车驶入本司胡同中的一座绣楼中。
绣楼的房中,永清公主宁潇侧站在窗户口,看着漆黑、阴沉的天空。
她今日前来,是女伴男装。一袭白衫,身姿修长。头戴唐巾,明眸皓齿,肌肤白皙,俊美异常。
她身后,纪兴生的女儿纪小娘子正在坐在床榻上呜呜的啜泣。
她和永清公主同为贾探春的手帕交,相互认识。知道宁潇是来救她的。
永清公主宁潇是受贾环的委托照顾纪婉儿。去年淅哥儿的儿子出生时,贾环的信从西域来。贾环不看好纪兴生和华墨的政斗。现在,他人还没回京,结果已经出来。
片刻后,一名中年仆妇进来,道:“殿下,手续办好了。”
宁潇走到床榻边,怜惜的抱着纪婉儿的肩膀,轻轻的拍拍,叹息道:“婉儿,跟我走。”
带着纪婉儿离开教坊司。坐在马车上,宁潇情绪不佳。纪兴生任事,做事,却败给贪……腐、媚上的华墨,家破人亡,这何其令人可惜?难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知道贾环何时归来啊!真希望他快一点,快一点。
她之前和贾环初识时,曾说他是庸庸碌碌之辈。但他不是的。她心中很清楚,若贾环在京中,一定会帮纪兴生。而且,可以获胜!
…
贾政、贾琏带着贾府众人于腊月初九回到四时坊宁荣街的荣国府中。至二十日,府中才算从搬迁的忙碌中,稍稍安宁下来。
这几日,前头,贾府男子们酒宴,和京中的世交们互访,自不必提。
府内,王夫人、王熙凤忙的脚不沾地。拾掇、清扫各处,照料大观园。安排各处的衣食住行。李纨、探春帮忙料理贾府庶务。宝钗只管着北园里的事。
北园的正房厢房里的小厅中,麻将的搓洗声不断。午后的时光,微冷而静谧。
晴雯、如意、香菱、莺儿四个通房丫鬟聚坐在一起打国粹。宝钗带着彩霞和黛玉一起去秋爽斋中,帮探春准备出嫁事宜。她们几人在屋里闲着无事。
晴雯标致俏丽。如意清秀柔美,香菱温柔安静,莺儿灵巧娇媚。
晴雯葱绿的掐牙背心,刚输了一把,郁闷的道:“三爷怎么还不回啊!”
一句话说的如意几个咯咯娇笑。因为,贾环在屋里是出名的散财童子。
如意娇笑道:“晴雯姐姐,你这个理由想三爷,可真是绝了。”
晴雯翻个白眼,斜着大眼睛,呛道:“你们不想?”她吵嘴不认输。
屋中笑声,稍减。如何不想啊?三年的时光,就这样悠悠的走过。有太多的话,太多的担忧,想问他,想和他说。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三爷,你现在到哪里了啊?
此时,钱槐刚骑着一匹快马,跑进宁荣街。
第九百零一章 回时莫徘徊
腊月中的贾府在午后的时光略显安静。
钱槐风尘仆仆的在侧门口翻身下马时,贾府门口顿时一阵轰动。随即,消息传向贾府各处。
钱槐被管事领着,快步往贾政的外书房而去,
…
荣国府前院中,贾政的外书房。
书房中,一应陈设精美、雅致。挂着名家字画。多宝阁上陈列的装饰,价值万元。
午后时分,贾政正在和七八名清客在书房里清谈。气氛融洽。
詹光手里拿着一副画,笑呵呵的道:“老世翁在金陵这三年,这笔法越发的老练。”
贾政谦虚的笑着。只是脸上的笑容出卖他的情绪。几名清客纷纷出言赞和。
这时,长随信儿从外头快进来,神情兴奋,跪在地上,大声道:“老爷,三爷派钱槐回来通知,他已到顺天府境内,今晚到府。”
贾环今晚回来?贾政微怔,随即反应过来,道:“好!叫钱槐进来。”他要问下贾环的近况。
政老爹没有察觉,他的声音有点高。高兴之意,溢于言表。八名清客们何其眼明,立即恭贺贾政。
贾府的主心骨回了。老世翁能不能官复原职,就看贾环的了。
…
贾环将在晚上回府的消息,如同一阵风般的在宁荣两府内传播。
起先是在荣国府的侧门处,贾瑞等人议论着。稍后,前院的书房、管事处、纠风办等地,都在传遍。
宁国府里的贾蓉、贾蔷亦收到消息。年关将近,基本都在家中准备过年。
而随着贾政见过钱槐后,令人往后院里报信,令贾府的厨房准备接风的宴席,贾府内的气氛如同被点燃一般。
宁荣两府,合计两千多口人,在雍治二十年的腊月二十日午后两点许热议着环三爷将归的消息!
…
宁国府中。
贾蓉和贾蔷得到消息时,正领着一帮贾府子弟在花园里饮酒看戏。消息传过来,当即就炸开。
贾蓉今年三十岁,往日俊俏的奶油小生略显老成。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性格懦弱的纨绔子弟。一叠声的吩咐道:“都撤了,撤了。”又对贾蔷道:“蔷弟,你去西府和琏二叔,琮叔,芸哥儿说一声。我们到城外去迎环叔。”
贾蔷二十七岁,相貌俊俏,有一个秀才功名。和宛平县本地的文士有来往。娶的是龄官。夫妻感情极好。孩子都有两个。起身道:“好的,蓉哥。”
将戏酒给撤了,贾蓉再进到宁国府里,在东边院子里找着尤氏、妻子胡氏,说起这个消息。
尤氏四十多岁,已见衰老,笑道:“嗳,那我们娘俩赶紧去西府恭贺太太去。”带着胡氏往荣国府来。
…
尤氏、胡氏到时,东跨院里,王夫人面前,薛姨妈、王熙凤、赵姨娘、周姨娘并林之孝家的等内管事都在,正说着这事。
自贾母死后,贾府内眷们的活动场所,便在王夫人的东跨院。
东廊三间小正房内,赵姨娘犹自哭泣着,她其实是在得瑟。她儿子回了呢!嘴里骂道:“这蛆心的孽障,出去三年,还知道回来。”
一屋子人都在劝解赵姨娘。
薛姨妈笑着劝解道:“姨奶奶,环哥儿那是为国效力!不是他想回就回得来。这不是打了胜仗,得胜还朝吗?”
王夫人坐在西边上首,喝着茶。看看赵姨娘。子和儿子比,要气死人。她那个孽障还在厮混。她的心情略烦闷。儿但,她得承认,贾环东归,是好消息。
他是贾府的架海紫金梁!
…
消息传到东跨院处,接着向大观园内传去。
大观园中,秋爽斋是略偏贾府中路的位置。秋爽斋三间开,房屋相通,陈设典雅、华丽大方。
贾探春正给一干姐姐妹妹们打趣着:她将嫁给沈迁。沈迁二十二岁,即为国朝名将。在京中,炙手可热。据闻,最近沈家的大门都要被踏破。
有的人是想沈家太太悔婚。有的人则是想沈家太太为沈迁纳妾。
她今年二十一岁,因贾母去世,耽搁三年,都成了老姑娘。好在是,得一良婿。
李纨、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几人都在这儿笑闹时,外头忽而听得一阵阵的喧嚣声。
贾迎春鹅蛋脸,温柔可亲。她和薛蝌成亲,就住在离荣国府不远处,婚后生活和美。笑着道:“三妹妹,准是沈家派人来下礼了。太太前儿和沈家太太在西平郡王府上遇着,说起你的婚事。”
三书六聘。一一都要走到。预计,三妹妹婚事在明年二月春。
探春大方,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气质,但架不住闺中姐妹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调笑。正好转移话题,吩咐侍书,道:“去问问怎么回事?”
半响后,侍书满脸笑容的回来,对宝钗、黛玉行礼,笑吟吟的道:“倒是要先恭喜两位奶奶。”
宝钗讶然的笑道:“我们正说你家姑娘的事,怎么扯到我和颦儿头上?若是…”话说半截,她忽而意识到什么,一双美眸看着侍书。
一旁的黛玉轻轻的扶着凶口,手抓着手帕。陪着她的袭人、紫鹃都催促的看着侍书。
侍书笑道:“三爷派人传信,他已经到顺天府地界,今晚可以回府。”
“啊…”
秋爽斋中的气氛,在惊讶、欣喜中迅速的升至顶端。众金钗们,笑颜如花!在这冬天里,仿佛春天提前到来。
因为,贾环将归!
…
大观园距离贾府中路略近些。秋爽斋这里得到确切消息时,一个小丫鬟正往无忧堂的正房里来报信。
正房的偏院里,鸳鸯正指挥着丫鬟、婆子们晒洗棉被。
小丫鬟从东面的半月门进来,正好遇着,忙笑吟吟的道:“鸳鸯姐姐,三爷派钱槐回府传信,他已经到顺天府,晚上回府。”
鸳鸯二十七岁,穿着缕金百蝶穿花青色洋缎窄袄,俏丽高挑,肌肤白腻。鸭蛋脸。蜂腰俏豚,香腮处几点雀斑。很出挑的女子。手里拿着水盆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听得这个消息,就感觉头有些晕,手里的水盆掉下去。一个声音在脑海里不断的响起,“三爷要回了。”
她又如何忘记三爷走之前,那日和她说的话,“改日我再让姐姐真正的…”说是改日,一别就是三年。她无数次的梦回。想着那日到书房里见他的情形。
鸳鸯这边还没反应过来,院子里的丫鬟、仆妇们都“轰”的一声,兴奋的议论起来。
有人到正房的厢房里去告诉晴雯她们四个。片刻后,就听得里头,如意惊喜的叫声,“呀…”她高兴的不知道怎么表达!
…
贾环妻妾们的住处格局,他和宝钗住在正房,诗诗在厢房中。黛玉在隔壁的院落,偏大观园。而林千薇、林芝韵都在其他院落。正房这里得到消息后,她们随即得知。
苏诗诗和林千薇关系好,两人时常在一起遣怀。消息传到时,两人正阅读着报纸,论着曲艺、才艺以及金陵圈子里的八卦。
林千薇“嚯”的站起来,一米七五的身高,倍显得她风姿。腰细腿长。她大步走到门口,才恍然,贾郎是将回,要晚上才到家。时间为什么这么慢?
苏诗诗情绪难以自己,将杯中的酒,仰头一饮而尽。她的气质清丽娴静。但她慑人的容光下,是对他炽烈的感情。
…
林芝韵的院落靠近北园的角门处。她正在账房里看账本。雨儿跟在她身边。贾府的掌柜们,轮番在外头等着求见林姨娘。
消息传进来,林芝韵呆住。万般情绪涌上心头,恬然自若、商业上精明、强干的御姐就此泪崩。“呜呜…”
相公终于要回了。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第九百零二章 归来……补一更,求订阅
贾环是以请假的身份离开西域返回京师,他无须一定要跟着齐大帅的队伍按部就班的走。
过保定府后,他便将500名亲卫都留在大队中,单独带着石玉华、张四水、易俊杰、杨大眼、钱槐、胡小四等一行二十多人疾驰返京。
由保定、涿州、房山的官道进入宛平县地界,此时已可见京城外城轮廓。
京城在望,奋马扬鞭。归心似箭。
雍治二十年腊月二十日下午四时许,阔别京师近三年的贾环率众抵达京城外城西的金光门外。
贾琏、贾蓉、贾蔷、贾芸、贾琮、贾兰等贾府子弟二十多人,俱是等在金光门外的官道旁。
“吁……”贾环远远的便看到路边的“贾”字旗。放缓马速,带着众人徐徐而来。
贾琏欣喜的上前,“环兄弟…,你可算回来啦!”三年未见,贾环变化很大。气度更加的凝练。
贾蓉、贾蔷等人纷纷行礼,道:“见过环叔。”都是语气欣然,脸上带着期盼、亲近。
贾环微微一笑,勒着马缰,道:“都上马吧。我们回府再叙旧,再休息。”
…
一行人纷纷上马,径直的从城西入城,过阜成门,到四时坊。抵达宁荣街时,街上已经是人头攒动。
贾环当先纵马,踏入长街。宁荣街两旁黑压压的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三爷…”
“三爷回来了。”
自发的来迎接的人群中,有的是贾府中的奴仆,有的是贾府各房子弟,还有的是贾史王薛家等姻亲。
如此声势,一方面固然是贾环施恩。另一方面是贾环一身系着贾府、四大家族的荣耀!他回京,意味着四家的势力将上升。
几十匹好马在傍晚的夕阳中喷着白气。组成豪华的“车队”。展示着贾府的实力。贾环骑术不错,在马背上,团团的拱手一礼,朗声道:“谢诸位前来相迎。”打马直入荣国府。身后众人跟随着。
林之孝、吴新登、李华、李伟等两府的管家、管事,早在府内的甬道上等着,见贾环进来,跪迎道:“奴才等恭迎三爷回府!”一溜的管事、奴仆跪地,声音整齐。
易俊杰啧啧称奇。要说场面,在西域自是见得多。不过,在贾府中,能有这样的场面,可知贾环治理的才能。
贾环翻身下马,自有小厮过来将马匹领走。伸手虚扶,道:“都起来吧。”这等场面,他现在已经经历的很多。这是他地位提升后的成长。
众管家纷纷起身。林之孝穿着石青色的棉袄,上前道:“三爷,老爷在荣禧堂等着你。”
贾环点点头。由贾琏等人簇拥着,穿过仪门、向南大厅、至贾府正中的荣禧堂见贾政。
张四水、杨大眼等人,自有贾府的管家们安排休息。薛蝌、罗君子、纪澄、姚炜几人在花厅里等着。准备接风宴。
石玉华的马车往北园去。马车中,石玉华有些紧张的握着丫鬟洁儿的手。哪里有半点在西域引起两国大战绝代名伶的风姿?
…
荣禧堂五间开,大堂中,门匾是由周帝亲书的“书赐荣国公贾源”。两侧对联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为大紫檀雕螭案。陈列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
“见过三爷!”
贾环由贾琏、贾蓉、贾蔷、贾兰陪着,走进荣禧堂中。在堂内外候着的小厮们,奴仆们,俱是向贾环行礼。
贾环微微点头,踏进堂屋中。许久不见的政老爹正坐在左首的楠木交椅上拿着洁白的钧窑茶杯喝茶。两排蜡烛点的屋中亮如白昼。
贾政换了件干净的深蓝色文士衫,头戴璞头,鬓角斑白,风度儒雅,略显暮气沉沉。
贾环对贾政如此的“淡定”,心里忽而有些好笑,一种亲切的好笑。政老爹一贯是假正经,喜欢在儿子们面前保持严父形象。这是儒家士大夫的通病。
他内心中,并不会将贾政视为父亲。但三年未见,陡然见贾政衰老,亦是有些感触,将他当做一个长辈。跪地行礼,道:“儿子自西域归来,见过父亲。给父亲问好。”
父子人伦大礼,他即便不想跪,亦是免不了。包括他等会要见王夫人时。
“环哥儿,快起来。”贾政眼中闪过欣慰的神色,严肃的表情没有绷主,感叹的道。
他表面上不说,但其实盼着他这个庶子回来。有贾环在,贾府在京中才安稳。贾府终究是京中世家,窝在金陵,子侄后辈怎么进益、上进?至于他个人的仕途,他并不太在意了。近年来,他对宝玉都管的松些。
贾环和贾政若没事情,很难聊得起来。
贾政问了些几时返程的话,便顿住,想了想,道:“去见你母亲吧!”
贾环拱手道:“是,父亲。”
京中是什么情况?贾府是什么状态?这些事,他现在都不想管,不去想。而只是想尽快走完回府的流程,去见他想见的人。
宝姐姐、林妹妹,我回来了!
…
东跨院,就是荣禧堂的东跨院。贾环离开荣禧堂,往东去见王夫人。
贾政则是在荣禧堂中,吩咐贾琏、贾蓉准备接风宴席,行程,随从等事务。一一叮嘱。
贾琏心里好笑,别看老爷和环兄弟说两句话就没话说,其实心里关心着。要知道,老爷一贯不管俗务。
想起他父亲,贾琏心中一叹!
…
王夫人的起居,不在东跨院的正房中,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