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骨利年纪约三四十岁,非常的胖,头小手脚短,肚皮圆,整个人如同肉球一般。穿着精美暗色丝绸长衫。见厅中所有的人都看过来,很随意的道:“我突然嗓子有点痒,请贾大人见谅!”
“哈哈。”厅中响起一阵附和的笑声!不少汉商都是脸带微笑。
敦煌大族的族长郭纶,是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穿着浅蓝色的棉布衫,微不可查的摇摇头。看来,本城的头号富商骨利根本不把贾参议放在眼中啊!贾参议这脸丢的!
贾环眼神微冷。他这时自是认出来,眼前的肉球,就是上午时,他在敦煌大街上遇到的,带着侍卫,耀武扬威的胡人。有这种体型的人,不多。
贾环看了骨利一眼,没回应这毫无诚意的道歉。继续道:“采取何种方式报价,我等会再说。首先,我需要提醒各位一段历史往事:唐失安西四镇,汉儿为奴,妻离子散。
血脉、种族,不是你想改,别人就会承认的。若是拔野古联军攻下敦煌,诸位阖族的结果如何?联姻、跪舔有没有用?可以去翻翻史书。看看到底如何。以史为鉴。”
贾环顿了顿,再道:“现在言归正传。请诸位将各自的报价以及可以筹备的粮食数量,隐秘的写在纸上。本官将择取最低的商家报价采购。
我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此次粮食采购,只是第一笔生意。后续,大军的各项物资都将部分从敦煌城中采购,预计数额不会低于1000万银元。”
贾环的话,说的简单点,就是“工程招标”。
这十六名胡商、汉商,现在坐在一块,聊的很嗨,多是旧识,看似一个整体,其实不然!自古,汉胡不两立!拔野古部联军来了,吐谷浑人可以投降,当二等人。汉人呢?唐朝安西四镇的结局,可以去翻翻。
同时,贾环画了一张饼,1000万银元的采购大饼。很多话,不用说的太明白,他当然是会和此次采购粮食的商人合作。
商人短视,未必会讲什么国家、民族大义。晋商不就把明王朝卖的干干净净?但,商人绝对逐利!
重点在于,贾环采取的是暗标的模式。没有人知道别人写在纸上的价格。这加剧了竞争。有利于低价拿到粮食。
或许,有的人更看好前线是胡骑取胜,或许有的人比较保守。但十六家粮商中,一定有人会赌一把!机会就在眼前,若是这些粮商不敢赌,他们就有胆子高价卖粮?
吾之刀剑不利否?
贾环说完之后,坐下来,做个手势,令等候在外面的钱槐带着书手进来,给各粮商送上笔墨。
花厅中的气氛,陡然间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同伴变成了商业上的竞争对手。
郭纶再看贾环的眼神,就微微有些变化。六十多岁的老者,低头喝着清茶,心中思索着郭家的报价。
…
傍晚时分,副将(正三品)苗骐带着几十名亲随骑兵,自城外回到城西的副将府中。
他刚处理完军务回来。军营之中,哪有家中舒服?甚至,九边苦寒,他原来在驻守的宁夏镇,亦没有敦煌这里舒服。
庭院前,管家迎着,吩咐着家仆,妥当的安排着亲随们、马匹。苗骐将身上的棉甲脱下来,坐到椅子中,小厮奉上香茗。
管家躬身道:“老爷,骨利上午来拜访,说今晚贾参议在归云楼召集城中粮商议事。”
苗骐喝着茶,微微点头。他根部不关注贾环这个人。他的注意力都在西域总督齐驰身上。齐驰虽然奏请朝廷,晋升他为副将,但在打压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这次瓜州之战,更是将他排除在外。他知道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齐驰和他对胡人的立场不同。
苗骐问道:“我知道了。贾环今天没来我这里投贴子?”他对胡人采取怀柔的立场,但不会蠢到希望西征大军失败。事实上,若齐总督驻龟兹,他在敦煌城中的自主权会更大一些。
所以,采购军粮这件事,他还是愿意帮忙的。只是价格上…
管家低声道:“并没有。”
苗骐微怔,刀锋般削出的五官上露出玩味的笑容,“呵,他倒是挺自信的。他明日来拜访,就说我不在。”
语气很不满。
但苗副将显然没有料到事情的走向!
…
八月十四日晚,贾环召集胡商、汉人缙绅议事,协商采购粮食的价格。最终,本地大族郭家拿到这笔订单。七万石大米,一石作价12银元。总计84万银元。
八月十六日,位于郭家城外数处田庄中的粮食,就近集中至一处,由总督府调兵接管,并派吏员登记造册。同时,第一批粮食已经起运,送往瓜州前线。
…
八月中旬,夜中比较寒冷。
吐谷浑胡商骨利在十六日晚,悄然的前往城西的副将府中。刚才一帮胡商聚会,大吐苦水。咒骂贾环和郭家。少顷,便有老仆将骨利引到苗骐的书房中。
苗骐四十多岁,外貌俊伟,一身白色的轻裘坐在书桌后,眼神锐利的盯着走进来,单手抚胸的骨利,半响,才冷冷的问道:“归云楼中,怎么回事?”
这两天,城中的消息已经传遍。贾环采取暗标的方式,最终被郭家夺标。但,谁知道是不是郭家的报价最低呢?毕竟,消息是十五日清晨才公布的!
敦煌并无宵禁,贾环又住在人流密集的驿馆中。谁知道有没有粮商在夜晚私下里拜会他?
相对而言,贾环在归云楼中对胡人强硬的态度,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他只是一个军需官。
骨利苦着脸,叫冤道:“大人,我们几人都是统一报价。但是,郭家太奸诈。明明事先答应了。但在最后报了一个低价。抢到这笔生意。”汉人做生意,最狡诈,最无耻。
苗骐冷哼一声。没有心情说话。他此时看骨利如同一头蠢猪!
同时,他心中亦有些恼羞成怒。抬高些许价格,是他的本意。骨利抬的太多,根子还在他这里。而贾环来到城中数日,竟然不来拜访他这个留守的副将。让他心中极其不快!
骨利的小眼睛转了转,谄笑道:“大人…,我们…”
苗骐瞪骨利一眼,训斥道:“我们什么?你在归云楼中,无故嘲笑贾环。却是为何?我大周的朝廷命官,是你一个商贾能嘲讽的?”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借题发挥。
若非如此,他居中调解,日后的军需采购,分一杯羹很难么?1千万银元啊!
“我…”骨利低下头。心中,倍感屈辱!
他可以购买汉女为奴,肆意玩弄。可以在街头前呼后拥,趾高气扬。可以对其他商人发出指令。可以轻慢贾环,从四品的左参议,但是在手握二万兵马的副将面前,并无底气。所以还是拔野古部来统治敦煌比较好。
苗骐怒骂道:“王八蛋龟儿子。你还不服气。动动你的猪脑子,想想得罪贾环你有什么好处?”
骨利耸拉着脑袋。
书房中,骂声不绝于耳。
骨利在归元楼中,当众故意和贾环唱反调,落贾环的颜面。但,贾环以事实回击,证明没有骨利这帮胡商的牛羊,他一样可以筹备到军粮!
很解气!
你嚣张个什么劲?没有张屠户,我还吃不了猪肉吗?
这种装逼不成反被打脸的经历,对当事人心中一般都很不好受。结果,此刻,他又被苗骐痛骂了一顿!
憋屈啊!
但是,此刻正在假装很温驯挨骂的胖胡商骨利,包括苗骐,都没有搞清楚贾环的脾气、性格。京中对贾环的评价,很难传到敦煌来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第七百八十章 接风宴
“诸位,今日宴饮第一杯酒,敬贾都转运使。祝贺他顺利完成粮草募集的任务。大帅的嘉奖令已经下来。请!”
“这第二杯酒,敬贾参议!因瓜州前线局势紧张,接风宴时至今日才开始。”
“第三杯酒,敬贾探花。敦煌自古便是凉州重镇。文化明珠。今有我朝的诗词大家贾探花前来,必可在敦煌城中留下令人称道的诗篇、华章。请!”
敦煌城并不大,周长二十余里。城中约有百姓5万人,大半是汉民。胡儿以吐谷浑、月氏、羌人为主。
这样的人口规模,与京城、金陵、扬州、苏州这些动辄百万人口的城市相比,规模太小。但与国朝内地的县城来比,算的上中等。
整座城池有两条大街,呈“回”子形布局。沿街栽种着胡杨。各种商铺、仓库、客栈、酒肆、青楼、赌馆、驿馆沿街布置。
沙州府府衙在大街西。敦煌县衙在大街东。而临时的西域总督府征用了府衙。
八月十九日中午,由程攸出面,代表总督府,召集城中的文武百官近400多人,在总督府中开接风宴,招待贾环。
一个州府,再加上留守的五万将士,文武官员,绝对没有4百这么多。汇聚在此的大半是大周在西域布政司的行政官僚。多数是从龟兹、焉耆、高昌、哈密撤下来的文官。
程攸的祝酒词毕,安坐在主座的贾环瞬间便成为全场的焦点!
十七岁的青年,于此时,被西域的官场正式认识。
位于主桌的西域左布政司韩伯安默然的品着酒。他是看贾环不顺眼的。然而,西域局势崩溃,牛继宗承担全责,他同样有责任。随着齐总督到来,他的职权,被压缩到最小。而贾环却是齐驰点名要来的才俊。
这时,厅门口的一名中年官员扬声道:“贾探花蜚声中外,今日酒宴,岂可无诗?”
厅中的官员们,纷纷附和。气氛热闹。
程攸微微一笑,乐见其成。他以秀才的功名,在如此众多的官员面前,挥洒自如,其能力亦展现出来:策士!难怪当日总督府的幕僚们刁难贾环时,他最先出头。
庞泽饮一杯酒,笑着看着被人瞩目的贾环。为好友感到高兴。这是运粮完成后应有的待遇。前线大战,军粮有何等重要自是不必说。能做事的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程公达这不就转变了态度?
事功、事言、事德。他亦要作出决定啊!何苦毕生困顿于科场?
贾环站起来,向四周拱拱手,谦逊的道:“程公达谬赞。诸位抬爱。”再道:“环于八月十三日入敦煌。这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亦是我朝西征的起点。
当今西域的局势严峻,令我忧心。那么,谁将挽救如此危难的局面?能站出来,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牺牲?
在下口占一首,送于诸君。赠西域诸君:寸寸河山寸寸金,西疆图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世间所熟悉的杜鹃典故当属李义山的句子:望帝春心托杜鹃。然而,杜鹃啼血的传说还有一则:望帝化杜鹃入城,劝说丛帝爱民,啼血而死。
这一句,是表示,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
精卫填海的典故,无须多言。这是面对困难的意志之辞。
“好!”
贾环吟诵完,厅中喝彩声扬起。这首诗,平心而论,并不出色。但是,贾环的名声在这里。同时,很契合当前敦煌、西域的氛围!提振士气。
寸寸河山寸寸金!
国家的领土,怎么能容忍他人的宰割,让江山图画变颜色?任何一个有血气,有骨头的汉家儿女都绝不答应!不能容忍这种屈辱!
敦煌、瓜州,不提汉唐,自国朝开国定鼎起,便是汉家故土。而今胡骑犯境,我们怎么能失去这片土地?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总督府二堂内大厅中的气氛,随着众文官解读着贾环这首诗,被带歪。变得慷慨激昂。由接风宴,变成爱国、边塞之宴集!
西域全境丢失,这样的巨变之下,谁没有故友、同年、同袍死在胡人的刀下?男儿本自重横行,相看白刃血纷纷。
程攸有些惊叹的看着当前的局面。这实在超出他的意外。
或许,这就是顶级的辩士的风采吧!煽动情绪,高超绝伦。只要给他舞台。
…
中午的酒宴,到下午三点多,才逐渐的散去。程攸留贾环在总督府内的一处雅室密谈。
总督是独官制度。自行招募幕僚,管理着衙门中的吏员,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而齐总督在瓜州,敦煌的临时总督府便是由程攸负责。
书画、阳光,清茶袅袅。
程攸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瘦瘦的个子,穿着送花色的长衫,拱手赞道:“贾兄高才。”态度不复往日的冷淡。
贾环平和的一笑,道:“程兄太客气。”
程攸笑着点头,道:“瓜州已经和胡骑开打。子玉身为军需官,事务将会越来越繁忙,后方的舆论之事,你亦要费心。可来总督府处理事务。我已经命人收拾出几间屋子。”
现在是战时,整个行政体系处在非正常的运转状态。总督府是核心衙门,统率全局。
贾环答应下来,接受程攸的好意,道:“也好。”再问道:“我有一事不明,想要问问程兄。”
“哦?你说。”
“大帅是朝廷任命西域总督,总领军政。名正言顺。苗副将如何与大帅有矛盾?他敢不听军令?”贾环听汪学士说过此事,他现在想听一听齐总督幕僚的看法。
程攸听的微怔,深深的看了贾环一眼。贾环问到整个后方局势的核心点上。
程攸沉吟了会,组织语言,道:“贾兄,道不同不相为谋。苗骐当然不敢明着违背大帅的命令。但又一批将领支持他,令他的意见份量很重。而兵事凶险,大帅如何敢用他?将他留在敦煌,人尽其才。”
贾环将程攸未尽之意,听得清楚明白,轻轻的点头。
第七百八十一章 当前的任务
敦煌八月下旬上午的阳光很舒适。铺陈在城外连绵不绝的军营、戈壁上。
沙漠和戈壁是两种地形。大漠是漫漫的黄沙。而戈壁是荒凉的,土质有黑色,褐色等,蕴含着不同的矿物质。
敦煌西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驻扎在城外的四万大军,环绕着敦煌城。
沈迁骑在一匹骏马上,他带着八名家将,马匹小碎步匀速的进入军营中。他穿着白色的武士服,猿臂豹腰,英姿勃发。
一路上,穿着栅栏,壕沟、拒马,营盘。到京营伸威营游击杨纪帐中拜访。此时,营帐中已有近十名京营将校齐聚。
沈迁走进帐中。众将校纷纷招呼。
“于乔来了。”
“沈二爷来了。”
“沈兄弟…”
场面热闹。沈迁亦是得体的一一回应着,叔伯兄的称呼着。世家子弟,在场面上很娴熟。
庆国公府世代勋贵,隶属于旧武勋集团。而牛继宗的部下,很大一部分高级将领都是旧武勋集团。同时,沈迁的长兄数年前战死在西域。军中有同袍。
春季时,牛继宗战败,撤下来溃兵三万。其中京营两万。京营的编制是8千人一营。设一名参将,两名游击。齐驰前往瓜州前线,带走了4千京营。留有两营在敦煌整训,休养。
游击杨纪便是留在敦煌。
敦煌留守5万人,除却苗副将手下的2万人,再加上这2营京营,其余则为辅兵。
营帐中,游击、千总、副千总们随意的落座。沈迁陪在末席。他奉贾环的令,和诸将接触。
闲谈一会后,杨纪环视诸将校,试探的问道:“诸位以为贾环如何?”昨天的接风宴,他们都参加了。反响很大。贾环对外的态度:很强硬。这符合他们这些京营旧部的需求:复仇,一雪前耻,将功赎罪!而且,贾环同样出身于旧武勋集团中的核心世家:贾府。
但是,杨纪等人对他,仍旧有疑虑。投靠与被投靠,或者双方合作,本来就很复杂。
贾环的年龄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第一,贾环的态度是否会变化。第二,贾环的地位,在整个西域而言并不高。纯以文官论,除去总督,贾环官位排在第五。但战时,将领的权力很大。军需官很重要,如何比的过手握兵权的将军?
以四王八公这条线来看,他们应当与贾环合作。那么,他们投靠贾环背后的齐总督,贾环在齐总督面前,有多少份量呢?
一名老成的千总道:“杨大人,还是再等等看吧。”几名千总纷纷出言附和。
杨纪点点头,他心中亦是倾向于这个意见,看向沈迁,“于乔,你看…”
沈迁轻轻的抿一抿嘴,收敛心中遗憾的情绪,笑道:“我定会将诸位叔伯的意思转达给子玉。”说到底,还是贾环在西域诸将中的“面目”太模糊啊!个人形象,才刚刚开始,慢慢的树立。
…
八月二十二日,天下着小雨,天地间腾着一股小小的雨雾。敦煌全年降水很少。雨天难得。
总督府二堂内东面的院落中,程攸为贾环安排了三间并排的屋子,用作办公。
庞泽作为贾环的助手,管理着手下二十五名吏员、笔帖式、账房。他们一起在隔壁的房间中。贾环组建团队,向来喜欢往大的方向去做。他的要求很精细。
黄观每日带着二十骑,轮班跟着贾环。护卫他的安全。他们在旁边的屋子里等候,休息。
贾环的办公房间居中。屋中陈设简单。书桌,档案柜,一套枣木茶几,用以待客。
贾环端着茶杯,站在木窗前看着庭院中的雨。
沈迁刚刚离开。
自十九日的接风宴之后,贾环以一句“寸寸山河寸寸金”引领的风潮,那耀眼的光芒似乎归于平淡。他的日常时间又转变为繁忙的后勤调动。
瓜州前线已经开战。齐总督手握4万4千京营,外加2。6万辅兵。依城列阵,局面占优。大战开始,后勤压力不小。
但是,整个西域画图的一角,已经舒展开!他运粮完成,在军需官的位置上,算是站住脚跟。再进一步,则是接管整个西域的舆论宣传。这是齐总督和幕僚们都认可,并交给他的权力。
此时繁忙的情况,要等胡炽抵达敦煌才会缓解。他才能腾出手做其他的事情。胡钱王十天前,就带着随从从长安启程出发。将于二十六日抵达。
贾环看着庭院里稀疏的树木。心中思索。
他习惯于从平平无奇,变得万众瞩目!同样习惯于从舞台的中心,回归于落幕后的平淡。
潮起潮落!
这是一个男人在经历无数烈火的锤炼后,应该有的气度、格局、思想。
沈迁刚走。他所反馈回来的信息,令贾环感受到些挫折。但,争取与旧武勋集团有关联的将校的支持,并不是他当前迫切的任务。他在西域要呆三年。还有时间。
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应当是协助齐总督彻底的握有兵权。更直白些:废除副将苗骐在军中的影响力。
这不仅仅是话语权,兵权之争。这是路线之争!对胡儿怎么可以怀柔?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残忍。胡儿杀汉民时,可曾感念曾被放过的恩德?
以武止戈!以杀止杀。
那么,第一步,应该是什么?
贾环身后传来脚步声,庞泽一身青衫走进来。他中等身材,大鼻短须,面向丑陋。但才华横溢。曾经在书院中绰号的“凤雏”。时年已经快三十岁。时光荏苒啊!
“子玉,你找我?”
贾环微笑着招呼庞泽落座,说道:“士元,晚上你陪我一起去郭家走一遭。”
庞泽微怔,随即仰头大笑,“子玉,你是想…,哈哈!痛快!大丈夫当如是。”
他猜到贾环的意图。
…
郭家,是敦煌本地的大族。民族,汉。在敦煌繁衍近百年。家族人口近千。拥有多处田庄,经营着丝路上的茶马贸易,粮食贸易。
郭家在敦煌的住处,位于离城三里的郭家村中。村落分布在山坡、平原、河流旁。人烟稠密。农民在田野中忙碌着。小雨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如若塞上江南。
郭家嫡支、族长郭纶的府邸位于郭家村的东头。高门大院,屋舍静雅。优美如画。
但此刻,午后时分,宁静的郭府正厅中,气氛极其的压抑。
胖胡商骨利正高坐在椅中,蛮横的道:“郭族长卖粮,得了大把的银元。赚的盆满钵满。而我们几家囤积的牛羊却开始在掉膘,每天都在损失。这笔账难道不该算一算?”
第七百八十二章 胡焰嚣张
西域的地域风情,最常见的故事,通常是胡儿一言不合,怒而拔刀,民风彪悍!血溅五步,都只是等闲事。
但其实这并非什么可怕的事情。汉朝时,民风尚武,游侠盛行。那又如何?一样有盛世之治。一样的是人杰辈出!关二爷不就是杀人从家乡跑了吗?
关键在于官府要有权威,能够维持住地方的秩序。守序的社会,永远比混乱好!
然而,这在西域可能吗?
胡族人数多,一呼百应。发生日常的冲突,大周位于西域的官府多半会选择息事宁人,被压制的通常就是守序的小民。这种氛围下,可以想象胡焰的嚣张!
吐谷浑可在敦煌召集起一万多骑兵。当日,苗副将召集胡骑两万协助防守,其中吐谷浑的骑兵最多。
所以,吐谷浑的胡商、敦煌城中的第一富商骨利,跑到郭府上要求郭家赔偿他和同行囤积居奇的损失,看似很嚣张、很离谱,但于骨利来说,讹诈郭家,只是件小事。泄愤之举。
郭家支持贾环,破坏了他的赚钱计划。令他很不满。他当日与胡商们相商的价格:羊50银元一头。牛300银元一头。超出正常市价数倍。
当然,更因为他近日最近得到了一些额外的支持有关。即便苗副将叮嘱他不要和贾环冲突。还有后续的军需采购大头。但,他还是想先出一口不平气!
郭纶六十多岁,微微皱着眉头,稳着心中的情绪,柔中带刚的道:“骨利,话不能这么说。当日你我十六家在归元楼一同竞标。你们报价太高,致使现在有所损失,这如何能怪老夫?”
骨利冷笑道:“郭族长,人人都说汉人奸诈。果不其然。当日我等粮商约定好共同进退。你怎么独自报低价?你违约在先,我们这么大的损失不该你郭家承担吗?”
郭纶很无语。
骨利的话,看似占着道理。其实就是胡搅蛮缠!之前,敦煌的粮商们确实约定共同进退。但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口头预定,只是协商、通气性质的。不是歃血为盟。
这样的一个口头约定、意向,他郭家难道就要陪着胡商,对抗大周的朝廷?一条路黑到底?
贾参议开出了合适的条件,郭家当然博一把。这和违反约定有什么关系?若是胡商中标,会分他多少利润?用屁股都想得到。他届时去指责胡商违约?
郭纶第三子郭灌,年轻气盛,拍着扶手,怒道:“骨利,你到我们郭家来,我们好酒好茶的招待。你存心来找茬是吧?做生意,各凭手段。你们故意要多赚军粮的银元,这怪得了谁?”
把价格卖高了,卖不出去东西,反来怪我们把东西卖低?天下有这样的道理?
骨利被骂,不怒反笑,小眼睛眯着,盯着郭灌,神情阴测测的,“我就是来找茬的,你又能如何?我发一句话,你们郭家的茶马贸易就别想做。”
吐谷浑人擅长养马。有名品如:龙种、青海骢。敦煌、瓜州、哈密一带,优良的马匹基本都在吐谷浑人手中。
郭灌梗着脖子,并不服软。
骨利再讥讽的道:“我知道你们郭家有以后的军需采购,有恃无恐。但是,郭老头,你们郭家去葱岭以西的马队,是不是不想要了?”
宋元后,丝路没落。海贸兴起。直到雍治十四年,大学士何朔下令重开丝路。敦煌这里才重新繁盛起来。郭纶的二弟带着族人、马队常年往葱岭以西进行贸易。
这是赤……裸……裸的拿人命在威胁!
郭氏三兄弟顿时脸色大变。郭灌紧紧的咬着牙,脖子上青筋暴露,强行的让自己将一口气吞下去。
郭纶呆了一下。他没想到,有人敢在他的家中,当着他的面,说要杀他的弟弟、族人。这种屈辱,让他这个年纪,都难以忍受。怒气在心头勃发!
但是…
他知道骨利的威胁是真的。吐谷浑人在敦煌周边都有族人,现在西域大乱的局势,吐谷浑人在敦煌附近截杀郭家的马队,抛尸大漠,谁有证据?
特别是留守的苗副将倚重吐谷浑骑兵。他找谁伸冤?贾参议,抵得过手握重兵的苗副将?
半响之后,郭纶缓缓的道:“你想要我怎么赔偿?”
“哈哈。”骨利得意的纵声大笑,如同一个肉球在抖,“你们汉人有一句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伸出胖胖的,短的食指、中指,“二十万银元。”
郭氏长子倒吸一口冷气,“这…”好狠!郭家赚的全部赔进去,都还不够。
骨利志得意满的晃一晃手指,道:“别急。我还没说完。久闻你家小娘子是敦煌城中第一美人,我要她做我的第十二房小妾。”
郭灌一口气没憋住,冲口而出,“你欺人太甚!”
骨利不在意的扫了郭灌一眼,从椅子上走下来,往厅外走去,头也不回的道:“你们郭家可以试试得罪我的后果!”郭家若是不识相,等拔野古联军进敦煌,他杀郭家满门。
骨利走后,郭灌气愤的道:“父亲…”
郭氏长子亦道:“父亲,娥娘她…”
郭纶依靠在椅子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唉…”
或许,这笔生意做错了!骨利不允许别人挑战他在敦煌城中的商业地位。
…
敦煌城南,党河蜿蜒。沿岸沃野千里。杨柳沿着河岸蔓延。金秋之时,风景美丽。
约下午五点许,贾环、庞泽在黄观的保护下,一行二十多骑,纵马出敦煌城。前往立城三里的郭府赴宴。以马速,这个距离很快就可抵达。
因购买郭家七万石粮食,贾环和郭纶变得很熟悉。他昨日派人下了帖子,今晚前来吃酒。
除了商议因当前大战起而增加的军需物资采购之外,他还要额外的问一件事:骨利在敦煌是否有不法之事?
贾环来到郭纶的府邸前。郭家的仆人迎着、通报。片刻后,郭纶带着三个儿子迎出来,走到台阶下,拱手施礼,“欢迎贾大人前来。请。”
贾环见郭氏父子脸上带着忧色,并没有问,还礼道:“叨扰郭员外了。请。”
一路寒暄着入内。到大堂中,分宾客坐下。倒茶叙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