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五十六章 死斗(五)…无耻、摩擦

    宇文锐的话里有门道。罚的太轻!贾环以士绅的身份,骂一个超品的郡王,而是还在御前,这罪大了去!真打四十板子都是轻的。判个劳役、发配都是寻常事。

    宇文锐和贾府交好。这样公然的利用职权袒护贾环。难道不无耻么?

    南安郡王铁青着脸,走出来。将郡王帽子摘下来,语气激烈的奏道:“臣与贾环势不两立。臣愿以王爵归还朝廷,恳请陛下为臣主持公道。请斩贾环。”

    “嚯!”

    死斗啊!乾坤一掷。武英殿中的又响起一阵惊呼声。南安郡王的决心,让众人感到惊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魏其候笑吟吟的对身边的成国公道:“四王八公,内讧啊。不过,南安郡王挨骂挨的不冤。在贾府背后捅刀子啊。”

    成国公六十多岁,为人老成,笑一笑。确实。南安郡王故意利用和贾府的交情、标签坑贾府,这事办的不地道。

    雍治天子神情微动。

    这时,一直闭目养神,从进殿以来,从没有开口说话的礼部尚书方望突然睁开眼睛,厉声训斥道:“南安郡王,你一言不合,就要挟君上,这是何道理?退下去。贾环如何,自有国法处置!哪里轮的到你一个武夫插嘴?”

    是的,有机会成为军机处大学士的是礼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曾缙。但也不能否认只是在翰林院修书的方宗师的地位。他是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文坛盟主,方宗师是清流中的旗帜人物!而清流训斥、鄙视勋贵,那真和骂猪狗没什么区别。这是一种道德上的心理优势,且士林认可!

    国朝文武并立,但清流、浊流之分还是有的。换个清流,如此“训斥”南安郡王这样的实权勋贵他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排名第四的军头肯定死的很难看。

    但,方宗师是礼部尚书,他公然公开对南安郡王搞人身歧视,南安郡王真拿他没办法。

    我日!

    这大概是方宗师开口之后,大部分朝臣想说的话。贾环骂南安郡王,方宗师却说南安郡王在处置贾环这事上没有发言权。公然的袒护贾环!霸道啊。

    但,这非常的正常。

    要知道,方宗师是贾环的乡试座师。贾环是方宗师的得意门生!这份关系,更是延续到文坛上。曾经有人预言,若贾环五十年后登临绝顶,则必然会为国朝文坛盟主。成为前明李东阳那样一呼百应的大佬。

    所以,今天的议事,决定着贾环的命运。埋头修书的方宗师出现在武英殿上,很正常。开口帮忙,很正常。

    南安郡王气的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他官帽子都摘了,跪在地上。怎么扭头和方宗师吵架?

    “摩擦”的意思,就是把你的脸,按在地上,从一点沿直线推到另一点,往返数次。对南安郡王来说,准确的说是三次。贾环骂,是第一次;宇文锐袒护是第二次;方宗师的霸道是第三次。

    但,徒呼奈何?

    此时,南安郡王脸都被打肿了,才发现,看似强盛的晋王党,在朝堂之中,势力远没有他相像的那么强大。心中的孤单、忧伤之情,油然而生。

    …

    这时,工部尚书白璋淡淡的道:“既然交有司论罪,但罚银太轻了。可判西域军前效力三年。”贾环“自辩”,他当然看的出来,但他不想贾环脱罪。抓住贾环的痛脚不放,穷追猛打。

    白尚书够狠!

    户部尚书卫弘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的道:“白仲玉何必这么着急?就算要问罪,也得等贾环在御前奏对完成。银贵谷贱,乃是执政难题,若是能解决,将名留青史。”

    “嗨…”武英殿中顿时又响起一阵嗡嗡的声音。

    够无耻啊!

    卫尚书的这个提议,门道一样很多。试想,在天子看来,骂南安郡王算多的大罪?又不是骂天子。而若是贾环能解决问题,刷新天子的感官,那什么罪都不是罪了。

    白璋看了卫弘一眼,没再纠缠。

    唇枪舌剑,争锋相对。

    卫尚书技高一筹。

    此时,份量极重的宋天官一言不发。相比于白尚书执着的要“干掉”贾环,他更看重消灭何系之后的蛋糕划分。消灭一个派系,并非要干掉派系中所有的官员。搞成东林点将录那样,有什么意思?

    而今天在武英殿中担任纠察御史的王御史都差点想哭的冲动。今天庙堂诸公太不矜持了。一会惊叹,一会交头接耳,一会议论纷纷。他这个纠察御史,根本弹压不过来。

    不知道,今日结束以后,王御史会不会对贾环进武英殿有心理阴影!贾环是一个暴风眼。

    …

    卫弘和白璋两人“吵完”。武英殿中安静下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庙堂上的老大人们,和市井百姓差不多,只是争吵的东西更高级。

    雍治天子看看地上跪着的贾环,道:“你起来吧。”

    他不喜欢贾环搞事情。进来就痛骂南安郡王。但,作为一个父亲,形势上,他不可能贾环。说到底,贾环是因为贾贵妃皇子而恼怒。

    又道:“南安,你且先起来。”

    南安郡王用郡王爵位要换贾环一条命,决心很大,姿态很足,但现在天子开口,他自然不能硬顶。忙站起来,看了一眼,还站在殿中的贾环一眼。杀气腾腾。

    贾环心中哂笑一声。南安郡王大约以为,今天的死斗,是对他去的。但是,你够资格吗?

    真的,你想太多了!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贾环站起身,额头上的血迹,极其的显眼、刺目。从御座往殿门口看去,太监、锦衣卫、通政司读本官、监察御史、何大学士、翰林方阵,靠前的勋贵,很多人都看到贾环额上的血。

    显然,这是贾环刚才向天子陈情时,用力磕的。不管天子怎么看,至少,这个姿态,演戏,是做足了。对自己狠的人,才是真狠人啊!

    有些明眼人,虚眼看向武英殿殿门口外,看不到人影,但知道人在,徘徊的刘公公。贾环在半年前就要找他的麻烦,可以预见,未来,两人还要斗下去。

    …

    雍治天子“调解”贾环和南安郡王的矛盾,先放在一边。用意是很明显的。贾环要是解决不了“银贵谷贱”的问题,那等待他的恐怕不是好结果。

    雍治天子询问道:“贾环,卫卿说你有办法解决银贵谷贱的问题,并推行银币。可试言之。”

第六百五十七章 死斗(六)…武英殿激辩

    “草民遵旨。”贾环躬身对雍治天子行一礼,没有任何迟疑的大声答道。

    这份胸有成竹的姿态,在武英殿群臣,七八十人看来,是题中应有之意!否则,卫尚书敢不要脸的吹捧、抬高贾环?

    贾环朗声道:“物以稀为贵。银贵而谷贱的局面,若不涉及具体因素,则表明市场上流通的银钱较少。因而,解决办法,当请朝廷大量铸造银币,用于流通。”

    前文有过介绍,自明以来,海外白银大量输入。国朝社会,已经是银本位。所以,贾环要统一货币的度量衡,只能且必须选择铸造银币。这是尊重客观规律。

    距离御座不远的翰林方阵中,费状元沉吟着,不解的问道,“如此便可解决银贵谷贱的问题。”

    贾环微微一笑,自信的道:“这只是我整个方案中的第一步!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缓解银贵的问题。”

    说的直白点,就是印钞,钱不值钱。大量的制作银币用于流通,供给市场,则可以制造出一种类似于温和通胀的经济学现象。提升粮价。从而保护农民。

    武英殿中,不少大臣都点头,有些心得体会。历年来海外白银输入,雍治7年时,五钱银子一石米,如今已经八钱银子一石米。

    魏翰林开口,给贾环捧场,问道:“方才工部杨侍郎言道,铸造工序不是难题,难在如何是钱币流通天下。这个问题又要如何解决?”

    贾环转过身,背对着天子,看向外朝方阵中的魏翰林,拱手一礼,道:“银币铸造、定价、流通,当定钱法,明文昭告天下。同时,朝廷要率先使用,垂范。比如:规定税收,只收银币。朝廷各项开支、用度,都以银币支付;还可以规定,各地票号、钱庄,必须兑付银币。如此,五到十年,并可流通全国。”

    甚至,可以成立中央银行,统筹所有的“金融机构”,来做件事情。

    但是,这个方案,贾环并没有说出来。涉及到货币政策、金融体系,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楚的。武英殿中的大臣和皇帝们都拿他当幕僚,问问题。但他今天进武英殿里来,可不是为了当高参!

    他要改变他被囚禁在天牢的局面,他要稳住贾府的基本盘,他要给贾皇子复仇!而不是,纠结于技术问题。

    主次一定要分清楚。

    …

    贾环答的调理清晰,给出解决办法。御座上的雍治天子都禁不住微微点头。

    工部尚书白璋微微皱眉。

    山西道掌道御史戴琮出列,冷笑着质问道:“贾环,你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重点。百姓年年欠债,家中如何有银币缴纳给官府?”

    所以说,魏翰林是自己人。他是给贾环捧场。而戴御史直接就是找茬,偷换概念。农民收入少,如何增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吧?如何解决?历来都是薄赋轻徭,休养民力。

    贾环一点停顿都没有,直接道:“很简单。朝廷应当根据各府县具体情况,统一制定最低的粮食收购价格,由户部执行。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朝廷应当是以银元向百姓收购,这样就可以保证,百姓手中能有银元缴税。”

    贾环毫不犹豫的祭出大招:后世通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利用国家行政、财力,进行宏观调控,保护自耕农,小地主的利益。

    粮食,在如何时代,都是战略物资。想想多少起义,乱子,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没有饭吃,而发生的?太多,太多。

    所以,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粮食储备。广建官仓:积极储备粮食,比如:太仓,常平仓,广济仓,惠民仓。并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官仓管理,负责粮食的征收、出纳和籴入粜出等事务。

    收储粮食的制度,一直有,但是,在夏收、秋收时,制定一个最低粮食收购价的制度,一直没有!

    贾环话音落地,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轻的吸气声!朝臣们各自动容。反应快的,自然体会到贾环这个方法的力度。反应慢的,则是在想,贾环因为这句话,要得罪多少豪门大族?

    这是教唆朝廷虎口里夺食啊!粮食,向来是豪门大族盘剥小民的利器。灾年,都是大发横财的时候啊!购买土地,购买小民的儿女。

    一名侍郎满脸怒容的训斥道:“黄口小儿,一派胡言!户部以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天下这么多州府,只怕国家的家底都要陪进去!你出的什么烂主意?”

    兵部左侍郎鲁侍郎道:“马侍郎言之有理。年复一年,国家如何经的起这样的消耗?”

    南安郡王跳出来道:“陛下,贾环欺名盗世,名不副实。亏的卫尚书还要大加吹捧。浪费时间。臣请陛下诛杀此子,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接着,又有数名大臣出列,数落贾环,“虚言邀名,还不滚出去?”

    …

    武英殿外,刘公公就在华丽的走廊中。守候在门外的锦衣卫校尉,并不赶他。

    刘公公在宫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排行第四的大太监。仅次天子身边的太监总管许彦,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刘公公听着武英殿中的动静,详细的听不太清楚,但可以听得到殿中尽是斥责贾环的声音。嘴角,禁不住浮起一抹笑意。贾环,少年得志,还是躁了点!

    武英殿中,口水官方阵中,朱鸿飞禁不住焦虑。他个头不高,黑黑的。满脸焦急。怎么会搞成这样?贾环难道事先没想清楚吗?朝廷财政支付粮食收购,以国朝地域之大,能支撑多久?

    魏翰林的性子要沉稳些,但已经忍不住皱眉。局面对贾环很不利。搞什么鬼?

    北静王,低垂眼睑,心里轻轻的叹口气。庙堂之上都是老狐狸。一个不慎,很容易被抓住痛脚。贾环这是不是给戴琮挑衅,导致出了差错?

    连续几名大臣攻击贾环,仿佛掀起一个小**,意见占据上风。眼看着就要将贾环的方案给否掉。连御座山的雍治天子都忍不住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毕竟,若能解决“银贵谷贱”的执政难题,必将将名留青史。”

    但,户部尚书卫弘不急不躁,面带微笑。

    …

    在工部尚书白璋“一锤定音”后:“陛下,臣以为贾环之法不足取。通篇以虚言鼓动,而无实用。解决一个问题,又带出更多的问题。臣请陛下斥退此人。”

    一连串的攻击,贾环都找不到机会反击,这时,趁着短暂的安静,义正言辞的质问道:“诸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吗?要知道,执政为民!”

    “嚯!”武英殿中一片哗然。贾环今天的画风很耿直啊!骂完南安郡王,群嘲庙堂诸公。所谓执政,当然是指六部九卿,并大学士这样的重臣。

    “刷”,“刷”,许多道目光落在贾环身上。像刀子一样扎在贾环的身上,给予他压力。

    但贾环并不理会,转身面向天子,作揖一礼,道:“草民有一法,可解决收购粮食导致国库空虚的问题。何相推行的新政,列:东珠、南珠、北珠、象牙、香料、翡翠、宝石等二十几种商品征税。规定十税一。

    恳请陛下在此基础上增加:茶、酒、矾、生丝、绸缎、棉布、瓷器、铜铁器、糖等商品。弥补亏损。如此,则银贵谷贱之问题可完善解决。”

    何大学士推行商税,因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好,退了一步。他所规定重税的商品,都是奢侈品,而且大部分都是海外进口的货物。比如:香料、翡翠,已经各种奇珍异宝。

    但即便这样,还是引得权贵阶层不满。

    而贾环现在所提的要求更进一步,涉及的商品,不仅仅是市舶司的进出口贸易商品,还包括在国内流通的商品,比如:瓷器、茶叶、糖、铁器等。以宋朝的经验来看,增收商税,的确可以弥补粮食差价造成的亏空。

    然而,贾环这个提议,却是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瞬间,武英殿的气氛就变得沸腾起来,如同爆发的火山一般,激流汹涌。

    “不可!”

    “胡说八道。”

    “贾环,胡言乱语,祸乱国家,其罪当斩。”

    “毫无见识。增收商税,最终不得转嫁到百姓身上。贾环此人,没有经历府县,骤然高居正五品官位,所论完全是空中楼阁。臣窃以为不取!”

    一个个的大臣出声。义愤填膺。原因,自然是贾环触碰到他们的根本利益。满朝诸公,谁是两袖清风?谁家里没有人做生意?特别是涉及到利润极大的海贸:丝绸、瓷器、茶叶等。

    贾环在瞬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鼠、害人精、妖怪。一个个的大臣走出来,向雍治天子陈情,要求杀贾环,以谢天下士民。风高浪急!在这样的巨浪、洪流之中,朱鸿飞,宇文锐,魏翰林,费状元,北静王等人为贾环辩护的声音,完全被淹没!

    最后,吏部尚书宋溥走出来,他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一锤定音。此刻,何朔已经丧失全部,武英殿中的大臣,以宋天官地位最高。

    宋溥神情坚定,吐词斩钉截铁,“陛下,岂有因一法之利而致天下大乱?贾环大言不惭,虚媚君上。臣请陛下斩此子,以警后来者。”

    雍治天子看了贾环一眼。他心中的天枰已经偏向宋溥。这一刀下去,一了百了。他看贾环有点烦。

    这时,贾环突然上前两步,跪下,大声疾呼,道:“陛下,晋王有党!”

    接着,语速飞快的举报道:“晋王府专卖蜀茶。天下皆知。如今,满朝大臣皆为其辩护。言不可加税。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与晋王勾结,蒙蔽圣明。膳食房太监刘公公与晋王过从甚密,京中人称为晋王的谋主。

    顺亲王、南安郡王为其羽翼,白尚书、宋尚书为其爪牙。大臣为走狗。草民冒死奏闻陛下。请陛下明察。”

    瞬间,武英殿中,鸦雀无声。仿佛刚才群情汹涌,只是虚幻一般。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包括刚才跳的比较欢的戴琮,南安郡王、白璋等人。

    真真正正的,死一般的安静!贾环说的四个字,太重:晋王有党!

第六百五十八章 死斗(七)…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主席曾经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当武英殿中以宋天官、白尚书、南安郡王为首的大臣们猛烈的抨击贾环的商税政策时,贾环却根本就不和群臣辩论,而是向天子举报:晋王有党。

    这个切入点,非常的精妙。

    满殿安静!

    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武英殿中,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大臣们此时突然变得如此的安静!

    首先,贾环扣了一顶大帽子下来。

    满殿总共只有七八十名大臣,而五十多人在痛骂贾环,群情激奋,并请天子诛杀贾环。别管,贾环是不是胡说八道,你觉得这么个大臣的数量,和晋王扯上点关系,御座上的天子会怎么想?

    记住,天子是人,不是神。他的看法、感受,比所谓的证据、真相更重要。

    其次,贾环有些话说的是真话。第一,晋王府专卖蜀茶,这确实是真的。消息灵通的重臣,心里有数。第二,抨击贾环的大臣中,确实有晋王党。比如:南安郡王。

    最后,满殿的大臣都在骂贾环,法不责众。但,谁敢在这个时候首先冒头,和天子争辩?天威难测。是个人,都会选择沉默,等一等,看情况。

    所以,才有现在,贾环以一人之力,镇压全场的场景!

    …

    “哼!”

    雍治天子坐在宝座上,脸色阴晴不定,眼神锐利的扫视着殿中,各自低头,保持安静,如同雕塑的群臣。

    这就是他的好臣子!

    武英殿中气氛极其的压抑。贾环抽冷子来这么一下,将形势完全翻转过来。

    这时,御座之下,一直没说话的何朔忽而出列,躬身行礼,朗声道:“陛下,贾环所要求增税的商品,没有一项是百姓日常的必需品。何以说,会搞的天下大乱?

    吏部尚书宋溥、工部尚书白璋、五军都督府同知南安郡王等人激烈反对。结党营私。臣恳请陛下彻查。党争亡国,前明殷鉴不远。”

    贾环的计划,并没有与何大学士沟通过。但以何朔的政治水平,此时该怎么做,怎么说,与贾环配合的天衣无缝。何朔看似陈情,实则是在补刀!

    贾环说晋王有党,何朔说:宋天官等人结党营私。都是一个意思:就问你查不查?

    何朔现在,基本就等着致仕回乡。因为立杨皇后之事,他被天子厌恶。但,他的忠心,雍治天子还是非常认可的。

    雍治天子点头,下定决心,冷声道:“把毛鲲叫进来。”

    查!

    贾环的举报,说雍治天子被蒙蔽。首选,当然是问询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不是贾环说什么,雍治天子就信什么。

    当即,便有太监去传召锦衣卫指挥使毛鲲。

    此刻,武英殿中,形势剧变。刚刚还在担忧、无力辩驳的朱鸿飞,宇文锐,魏翰林,费状元,北静王等人都放松下来。户部左侍郎赵鹤龄捻须一笑。当前被动的局面,总算是扭转过来了。嘿,晋王有党!

    而另外一边,宋天官极其腻歪的瞥了眼何朔:这老倌,人都要走了,还搞风搞雨。

    工部尚书白璋,心里冷哼一声。别看贾环帽子扣的大。但他是楚王党。真正要担心的,是南安郡王那些人。

    南安郡王脸色变得很不好看。用要吃人的眼光,盯着殿中跪在金砖上的贾环。如果眼光能杀人,贾环现在已经死了无数遍。

    而还有更多的大臣们,如戴琮、周侍郎等人,则是在揣摩、推敲贾环的“阴谋”。

    很明显,大家都落进坑里了。贾环是有预谋而来。户部尚书卫弘,以解决银贵谷贱的办法勾起天子的兴趣,接着,贾环从天牢进殿,再接着,贾环提出解决银贵谷贱的办法,顺理成章的引出增收商税的话题。

    痛骂庙堂诸公,并提出增收商税的品种名称,引起众怒。要知道,不单单是晋王府在蜀中经营茶叶生意,宋天官家中在湖广,经营着白糖生意。而江南籍的高官,不知道多少人家里在经营,丝绸,海贸相关的产业。

    而众人痛骂贾环正好掉进贾环的圈套中,贾环反打一耙:晋王有党!

    可以预见,晋王一党,绝对有大……麻烦。

    不管天子信不信,从传召锦衣卫指挥使毛鲲的那一刻起,天子心中的天枰就已经偏了。

    真正的原因在于:在东宫位置,已经空悬两年多的情况下,何大学士已经翻船,而晋王在朝堂中的“势力”如此之大,天子怎么可能不忌惮?他不怕逼宫之事重演吗?

    不得不服!

    大局已定。

    …

    在群臣各自遐思时,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从右顺门而来,进入武英殿,在殿外,和刘公公遇到。两人对视一眼。殿外的走廊中,都有锦衣卫、御前侍卫等护卫。两人根本无法交谈。

    刘公公一贯神情冷峻。毛鲲点点头,心中稍定。迈步进了大殿。朝臣们注目。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的消息一点都不闭塞,知道贾环在御前举报的内容。

    此时,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随着毛鲲踏步走进来,武英殿中压抑的气氛,略微有所缓解。

    接下来,是查证,辩论的过程。贾环占据着上风。

    毛鲲一身红色的斗牛服,跪拜,高声道:“臣毛鲲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御座之上的雍治天子不答,冷着脸,径直问道:“晋王专卖蜀中茶叶,有无此事?”

    毛鲲矢口否认道:“绝无此事。蜀中茶叶的年产量非常大,晋王府哪有这份财力?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贾环插口道:“陛下,草民有下情上奏。”

    “准!”

    贾环道:“陛下,蜀中茶叶,近五成的产量,都是晋王府在经营。而海贸的茶叶,完全被晋王府垄断。大江之上,船只络绎不绝。陛下派人一查便知。”

    他的消息是从西南钱王,胡炽处得知。五个月的时间,够他布置很多东西。

    “哦…”武英殿中响起一阵低叹声。贾环绝对是有备而来啊!

    中立的魏其候、成国公几人都摇头,毛大人惨了。不过,想想也正常,这个时候,谁能在天子面前承认?找死,不是这么个死法。谁人都会挣扎一二。

    毛鲲额头上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抗声辩解道:“陛下,臣有罪。未能查明此事!”心里大骂贾环。劳资和你无冤无仇,你tm的扯上我干什么?

    “你闭嘴!”雍治天子愤怒的喝止毛鲲,声音回荡在武英殿中。天子一怒,威势极大。脸上青气一闪,手指着南安郡王,“南安,你有什么话要说?”贾环刚才举报:顺亲王、南安郡王为其羽翼。

    南安郡王现在顾不上用眼神杀贾环了,走出来,战战兢兢的自辩道:“陛下,臣与晋王殿下是有来往,但绝不敢妄顾皇命。为其羽翼。”

    “唉…”北静王轻了叹口气。南安郡王完了。天子根本不是问这件事,而是问贾环进殿时骂南安郡王的话:此人勾结晋王,在军中大肆安插亲信,图谋不轨。

    贾环泄愤般的,乱举报南安郡王在军队中安插私人。这是一个很扯淡的事。南安郡王为五军都督府的同知,排位第四的军头,他不提几个自己人,怎么掌权?

    刚才根本没人会在乎。但是,在此时,形势变化,攻守易主。天子既然对晋王起了疑心,自然要关注。有大臣附翼,有军队支持,想干什么?

    果然,雍治天子“呵呵”的冷笑几声,并不理跪在地上磕头的南安郡王,阴鸷的目光横扫全场,帝王之威尽展露,群臣低头。当然心里怎么想的,就非雍治天子所能得知。

    少顷,雍治天子一字字的吐出口,带着冷意,“锦衣卫指挥使毛鲲,下狱论罪。南安郡王,罢职夺爵。”

    随着雍治天子的判决,武英殿中仿佛凝固了一层冰霜。但对贾环等人而言,凉的痛快!

    当何系如同被秋风扫落叶一般被清除时,当故交、好友被贬谪出京,当我因文字狱被关在天牢时,你们可曾想到今日同样会享受到雍治天子之怒?

    同学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啊!

    …

    武英殿中的消息,如同旋风一般的迅速的往周边传遍。最新的处罚,还没传来,有延时。但,锦衣卫指挥使毛鲲被传武英殿的事,已经传遍。

    不提最先得到消息的宁淅,宁澄等人的反应,不提宫中杨皇后的反应,不提贾府中的反应…等等。

    京城外城西,永昌公主府中,精美的帷幕中,摇晃的床榻停歇下来,只剩下男子大口的喘气。

    永昌公主仰卧在刺绣的枕头上,浑身不着一缕,身段妖娆、性感,肌肤白皙。充满了魅惑。永昌公主一脚将还趴在她身上的宁浮给轻轻的踢开,不满的道:“你真是个没用的废物。这才多大一会?说吧,你爷爷得到什么消息。”

    宁浮,封爵镇国公,原顺亲王宁棕最得意的孙子。今天宁棕在晋王府中,等待消息。他则是到永昌公主府等消息(鬼混)。他知道,某捕快因犯错,已经被疏离。

    刚刚最新的消息传来:贾环在武英殿中举报“晋王有党”,随即天子召锦衣卫指挥使毛鲲觐见。形势对贾环极其有利,然而,宁浮却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贾环能落得了好?”

    有消息,自然就有好处。

    所以…

    宁浮时年17岁,讪笑,看着永昌公主的身体,露出迷恋的神情,道:“是皇姑太迷人。我一时激动。皇姑,我爷爷说,刘公公手里有贾环的把柄。他反不了天。你想,天子虽怒,但对举报、搞事的贾环能有好印象吗?”

    永昌公主妙目一转,咯咯娇笑,“嗯。也是。这么说起来,贾环今天也难逃处罚!”说着,对宁浮勾勾手指头。

第六百五十九章 死斗(八)…隐藏的晋王党

    武英殿中,即将收尾的大戏继续。

    群臣沉默。

    雍治天子的裁决,余音还没消散。几名锦衣卫已经进殿来。毛鲲神情恍惚。天子裁决他:下狱问罪。以他所掌握的秘密,大概会暴毙在狱中。

    他不服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