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贾府这样的诗书翰墨之族、权贵之家,最讲究名声、脸面。谅贾环也不敢没了他的银子。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没银子,那好,拿人来抵。
孙绍祖还是有点脑子的。不然,一个人在京城也混不到如今这个程度。又是袭职,又是家资巨富。
然而…。
和贾环比,他还是不够看的。
贾环的反应大大的出乎孙绍祖的意料。
贾环瞬间“勃然大怒”,在台阶上指着孙绍祖的鼻子,咆哮道:“放尼玛的狗屁!公府千金,用五千两银子去买?你算个什么东西?胆敢来侮辱我们贾府?来人,给我吊起来打!”
孙绍祖瞬间懵逼!
贾环怒骂。守在纠风办院子走廊上的几个小厮们齐声大吼,传信:“拿下,拿下。”
稍后,黄总旗带着人将孙绍祖拿下。按在地上绑了,拖出去。孙绍祖弓马娴熟,那要看和谁比?和黄总旗这样悍勇的淮上男儿相比,那就是渣渣。
“贾环,你敢?你敢对朝廷命官动私刑?”薛蝌在一旁看着如同死狗般被拖出去,还在骂的孙绍祖,有点惊讶于事情的变故。心里叹口气。能用银子买的,那是歌姬。孙绍祖跑到贾府来说,用贾二小姐银子抵债,这不是侮辱是什么?
“想太多。”贾环让薛蝌将贾赦给孙绍祖的写的书信送到纠风办里面去。到贾府里坐上马车,前往教坊司。从西门出去时,听到被吊在贾府门外的孙绍祖的惨叫声,“别打了,别打了…,呜呜…”
马车中,贾环笑了笑。
他故意激怒孙绍祖。孙绍祖的冒犯,他要说暴跳如雷,怎么可能?不过是,要找个借口“干掉”姓孙的。
想想迎春的人生悲剧,谁不气?谁不悲叹?窥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一年就被虐待致死啊。
他看孙绍祖这只中山狼不爽久矣!
这个干掉,不是说,将孙绍祖吊在贾府门口打就完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以贾府门口的人流量,这件事,稍后就会传遍京城。那么,他随后出手对付孙绍祖就是名正言顺的:你侮辱贾府嘛!
雍治十四年春,王子腾上奏本,寻了孙绍祖一个小错,免了他的指挥同知头衔;论罪,流三千里!家产抄没。
第五百五十二章 赤壁怀古
夜幕深深。贾府里灯火明亮,屋檐下、廊柱中,各种不同风格的灯笼绽放着柔和的光芒,将贾府主要的居住区域映的富丽堂皇。
大观园,蘅芜苑中。曲径回廊,清幽难言。
薛宝钗在屋子里做着针线,一身鹅黄色的对襟褂子,面前放着高几,端庄、明丽。湘云晚饭后和香菱、宝琴两个说笑着诗词。
呆香菱自打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的诗句后,就算是入了诗社。
宝琴跟着她父亲走南闯北,见识多广,本性聪敏,在贾府里住了这些时日,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关系融洽。她少女心性,和湘云说笑着。
湘云叽里咕噜的和香菱、宝琴说了一会儿韦应物、温庭筠的诗词,好奇的问道:“宝姐姐,你今日不回望月居?”
贾府的危机已过,宝钗晚上基本都在望月居。相思争如相见?偶尔在蘅芜苑,陪着湘云、宝琴住一晚。她白天在大观园里和众姐妹谈笑,或去王夫人等各处走动。时而,陪着贾母抹骨牌。宝钗于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
宝钗轻笑着摇头,道:“环兄弟今晚不在府中。”
贾环出门前打发钱槐回望月居通知了一声,彩霞派人通知了宝钗。自家的相公去教坊司喝花酒,谁家妻子心中会没有幽怨?再大度的妻子心里都会不舒服。
不过,宝钗知道贾环喝花酒是怎么回事。她信得过她的夫君。只是啊,她担心的是: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她家夫君那个名声啊…!
号探花。风范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谓之:簪花拥妓神仙骨。美人词名传天下。多少美人、名妓想找他求一首精品美人词而不得?
宝钗微微有些失神。湘云、香菱两个就抿着嘴笑。宝琴还懵懵懂懂的。倒是看的出来她堂姐和姐夫之间的感情。
这时,外头一个丫鬟进来道:“奶奶,史大姑娘,薛二姑娘,外头有个武官,给三爷命人吊起来。说起缘由,好像是说二姑娘的婚事。”
宝钗惊讶的道:“怎么回事呢?”
话题便转移过去。
…
入夜后,是教坊司最为繁华、热闹的时刻。绣阁朱楼,花街柳巷林立。楼阁中歌舞行乐,红袖邀欢。
本司胡同的一处楼馆中,外面热闹,里头幽静。京城名妓秋兰在绣楼的客厅中弹着琵琶。声律悦耳。秋兰红唇微启,唱到: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拥芳姿如秋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前。
一曲毕,满座的人叫好。
秋兰盈盈一笑,一身轻薄的白裙,坐到贾环身边。众人都是分席而坐,面前的案几上美酒佳肴陈列。另有美人相伴斟酒。
从西域归来的龙江先生,一身华丽的公子衫,四十多岁的老帅哥。一副放荡不羁的派头,拥着身边的美人,举杯大笑道:“好。好。我自西域归来,仿佛是从化外蛮荒之地,回归中国胜土。今日闻此旧曲,当浮一大白!诸位,痛饮之。”
这首曲子,是贾环几年前写给名妓秋兰的美人词。所以,龙江先生说是旧曲。
众人共饮。贾环浅尝辄止。他这个年纪,把高度酒喝多了,并非好事。
陪客的刘皇商鼓掌,笑道:“宁先生这个旧曲之典,用的极好。可请秋兰姑娘敬贾探花一杯。”
四大皇商,已经挂掉了一家。在平安州经营着与塞外贸易的马、铁、茶叶交易的朱家。卷入平安州走私贸易案,被查处。贾赦牵扯的就是此案。
据闻,晋商即将掌握对草原蛮族贸易的权力。通商口岸,将只保留张家口一处。
贾环笑一笑,并不大理会刘皇商,吃着一块凉丝丝、甜甜的西瓜。反季节水果。
京城中有大量资本的团体:除却北方的大财团:晋商票号,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剩下的便是皇商。而刘皇商参与对贾府的压价中。贾环意欲售卖贾赦的资产,同样碰到了金陵甄家的情况,豪商们不约而同的压价。
但是,贾家和甄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贾府有权势!
所以,贾环可以通过权力和资本的置换,筹集到50万两银子。而刘皇商消息灵通,打听到几天前贾环偿还了天子内库50万两银子,吓的赶紧找与他关系密切、最近才回京的龙江先生说和。
龙江先生呢,正好要找贾环吃酒、叙旧。他去西域前,还找贾环问策过。顺带着,韩谨和萧梦祯自黄州府远道而来。所以有了今晚这顿酒。
龙江先生看看刘皇商,贾环,沉吟着一笑。他并不会帮着劝什么,有些事,贾环肯来,肯坐下来喝一杯,就是卖他的面子。流于言语,就落了下乘。
龙江先生感叹道:“子玉贤弟,我几个月后回到京城,感觉是物是人非。诗诗姑娘退隐,天下再无第一名妓矣!追怀往昔,子玉贤弟,可有诗作?”
提起苏诗诗,贾环亦是心中感慨难言。今年六月底,他与宝姐姐成婚后,苏诗诗送了贺礼。听她的丫鬟丹儿说,她当日在酒楼包间中看着十里红妆哭的稀里糊涂。他又如何能忘却,金陵武定桥和安街,离别前那的一吻?窗外,夏雨连绵,轻柔而朦胧。
只是,他帮她赎身后。苏诗诗飘然离开京城,不知所踪。
你爱想起我时,就想起我,就像想起夏夜的一颗星;你爱忘记我时,就忘记我,就像忘记春天的一个梦。
贾环轻声叹道:“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时人一绊,记前声。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语出纳兰性德词: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贾环略作修改。追忆往昔。
绣楼中,纵酒狂歌的气氛变得有些伤感。
秋兰姑娘听着,就坐在贾环的身边,抱着琵琶,语调柔柔的道:“苏姐姐能得贾先生这首词,足慰平生。”说着,弹着琵琶,开口清唱。山花子的词牌。她自是听的出来。
萧梦祯还是胖乎乎的样子,拿起酒杯自饮一杯,叹道:“贾兄还是如此才华横溢。我方才还为秋兰姑娘只愿陪你而不过,想来,自该如此!”
他说的很坦荡。今年春,他和贾环一起参加会试。正好住在同一家客栈中,有些交情。而汝阳侯之子赵星辰找他,让他有偿散步贾环的流言,他拒绝了。
韩谨穿着半旧的衣衫,国字脸,有着一种落拓,潇洒不羁的气度,往日身上的棱角正在慢慢的内敛。这时,劝道:“贾兄,这首词固然是思念佳人,只是意境过于消沉。
贾兄在太子叛乱中立下大功。升翰林侍讲,而为吴王世子师。政治前途惨淡。但比之我如何?贾兄不必如此消沉。
吾辈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要有此心,就一定能做到。我更喜欢贾兄在妙峰山下的那半阙词: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韩秀才和贾环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他这一声“贾兄”,而不称“子玉”,意味着他已经放下心中的包袱,坦然的调整和贾环的关系。境界更进一层了。
韩秀才四年前就参加了贾环领导的书院救灾,负责文宣事宜。学到他今生受用的能力。他内心之中,对贾环还是怀有一分感激之情的。所以,在此时劝贾环,不要为前途而消沉。
他认为,这是贾环心中为前途郁结,交互感伤,才有情深、却消沉之作。
贾环摇摇头,并不说话。韩秀才误会他了。
他的志向是什么?在来到红楼时,首要任务是,摆脱贾府抄家灭族的命运。
而今,做到了。猪队友死的死,压制的压制,他执掌贾府。贾府不出大的问题,荣华富贵,还是没问题的。
那么,他呢?接下来,该做什么?
贾环的梦想,一直以来,都是过着:富贵、体面、悠闲、安稳的生活,拥着娇妻美妾,陪着红颜,一起老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谁愿意整天的挣扎,求存,挣命?
他是想过几年的安生日子。至于,兼济天下的情怀,强烈的拯救百姓的使命感,他是没有的。像张居正那样为国家累死又如何?青史赞誉有加:大明唯一相。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但,天下人谤之。身死,而家灭。
当然,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而言,想要过上富贵、体面、悠闲的生活,官肯定是要升的。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没有权势,谈什么其他?他在相应的年龄段,要取得相应的官职。
比如,六十岁时,要在宰辅的位置上。他身上毕竟还背负着一个政治团体的意愿。
只是,当前,并不需要那么急迫。他才十三岁。他可以多花时间,陪陪宝姐姐她们,改善生活条件、水平等。
贾环思索着他的人生时,韩谨、萧梦祯说起黄州赤壁,凭古吊今,各有词作一首:赤壁怀古。请秋兰姑娘唱出来。绣楼中的气氛,从伤感之中走出来。
…
腊月二十七,年味越浓。一场大雪覆盖着京城。洁白的雪花飞满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白雪落琼枝,一树梨花开。大观园紫菱洲,临水而建。贾环、宝钗、黛玉、湘云、迎春、惜春、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在缀锦楼中赏着雪景。
因王熙凤怀孕,以李纨、探春治府内事。宝玉早起誓,但凡贾环在的时候,他便不来。
残荷败落,枯草一线。白雪皑皑。晶莹的雪花飞舞。贾环在楼上,手伸出窗户,接着雪花。
冷风吹来,正围着熏笼,吃着烧烤,喝着热酒,和姐妹们笑谈,高谈阔论的湘云一个哆嗦,顿时气势全无。众姐妹哄笑。史湘云跺脚道:“环哥儿,你快关窗户。冷死了。”
贾环好笑的道摇头,见湘云划拳,把袄子都给脱了。就穿着见暗红色的裙衫,自然是感觉到冷。便关了窗户,准备到走廊上去赏雪。芦雪庵争联即景诗,那块鹿肉,给了湘云无限的灵感。今日,她又爽快的开吃。
等会诸位姑娘们要联句。今日的东道主是迎春。迎春的婚事,贾环给她交过底:不由贾赦、邢夫人、贾琏做主。他会帮她挑一个佳婿。迎春近来心情不错。
联句,贾环自是给一众金钗们排除在外。这不是排斥,而是怕贾环把大家的诗兴都给败了。
黛玉正坐在宝琴身边,和她说话。她不吃酒,亦没有吃烤肉。喝着一杯清茶,这时慧黠的一笑,道:“环哥,近日某探花的词作在京中流行,追忆诗诗姑娘。情真意切,脍炙人口。前些日子薛妹妹做了十二首怀古诗。你诗才高绝,不若你先写上十二首怀古诗,给我们提一提诗兴。”
黛玉跟着贾环在金陵生活一年多,苏诗诗还教过她乐器,有些事情她很清楚。
宝琴是个少女心性,对黛玉是极其的亲敬,附和的娇笑道:“林姐姐这个提议好。”
史湘云拍手笑道:“咯咯,林姐姐这个罚的妙!可见是个惯会作弄人的。”
黛玉和湘云两个争起来。邢岫烟、李纹、李绮几人都笑。
宝钗笑而不语,明眸如星,轻吟一口酒。颦儿为什么要罚贾环,她自是为什么要看贾环的“笑话”。
迎春还以为宝钗是对贾环有信心,温柔可亲的笑道:“三弟弟,要不要先吃一杯热酒?”
气质清冷的小惜春笑吟吟给贾环倒了一杯酒。
“你们这是赶鸭子上架啊!”贾环苦笑,接过惜春手中的酒,道:“谢谢四妹妹。”沉吟了半秒中,道:“十二首怀古诗,是没有的,先做一首。”
薛宝琴的第一首诗是赤壁怀古。贾环心里倒是有一首旷世之作。不过,此时的场景不对。
贾环直接跳到后面,吟诵道:“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香菱一脸认真的在傍边执笔,帮贾环录下来。录完后,读起来朗朗上口,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道:“真真是好诗。可惜我说不出来,怪难受的。”
史湘云便说她,手里拿着一块烤得金黄的羊肉,一边吃,一边爽朗的笑道:“傻丫头,你家三爷糊弄我们呢。白乐天的诗风,放到我们海棠社里,我们那还能有脸作诗?”
邢岫烟淡淡的点头。贾府的姐妹们作诗,不过是消遣、娱情。而环三爷这首诗是写实类的。很沉重。她们作诗,反倒是有些不知民间疾苦意味。
黛玉心里品了一回,站起来,提起酒壶,给贾环添了一杯酒,抿嘴一笑,细声道:“环哥,这首不算。”声若清箫。
贾环拿黛玉没办法,笑着摇头,吟道:“锦衣玉带雪中眠,醉后诗魂欲上天。十二万年无此乐,大呼前辈李青莲。好了。这一首给你们增添诗兴可好?再不和你们的意,我也无法了。”
宝钗娴雅的笑着对众姐妹道:“这首尚可。探丫头在,肯定喜欢你这首。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我们今日,便以‘天’字韵开始。”
这是探春起海棠社的句子。众女都是笑。独湘云笑的最开心,伏在宝琴的身上。联句随即开始。
贾环笑一笑,不打扰她们,到走廊上赏雪景。寒风更见清爽,山丘起伏,树林连片。一副很美的山水画。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他不来,贾府不就是这个结局?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不知道过了多久,身边传来淡淡的清香。黛玉掩嘴轻笑道:“环哥,你还在生我的气吗?”
贾环偏头,看着黛玉,如花似玉的少女,美丽无端。心中柔柔的情绪涌起,微笑道:“哪里有?我在想,改变贾府既定的航道、结局,不容易啊。”
宝钗从门口走过来,微微一笑,道:“夫君,什么不容易?”她站到贾环的左边。
看着娴雅、明丽的娇妻,想起新婚不久,便是废太子之事。贾环心中一笑,伸手,轻轻的,分别握住钗、黛两人的小手,道:“刚才颦儿不是要我作怀古诗吗?我有了一首,念给你们听。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风雪依旧,三人伫立在二楼的走廊栏杆便,美丽如画。
(第五卷完)
第五百五十三章 雍治十四年春
元宵佳节过后,京城中浓郁的年味慢慢的消散。朝廷衙门、学校、商铺、酒楼、茶馆、旅店陆续的开业。街肆上渐渐的繁华起来。三五成群的士子,操着来自全国的口音,在京城中随处可见。
一月下旬,礼部发文昭告天下,丙辰科礼部会试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参加考试的举人、贡生们在这个时间点,约三千多人,已经全部抵达京师。准备参加考试。
因年前皇周大军平定西域,威压西域诸国。朝廷重开丝路。京城之中来自西域的货物亦是逐渐的多起来。朝贡、觐见天子的小邦增多。小国使节们穿着奇装异服行走在正阳门大街上,瞻仰着天…朝上国巍峨、繁华、强盛的帝都。
自汉唐以来,屹立于东方的华夏王朝,时隔近千年,再一次的征服西域诸国。(宋、明未得西域。蒙元非我族类。)华夏文明的光辉,重新照射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土地、河流上。
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称华夏。
一月下旬,有胡儿于南城崇文门外闹市中拔刀伤人。为乌孙国王子侍卫。大学士何朔令南城兵马司缉捕,连坐二十余人,尽斩于西市。遣使问罪乌孙国王。
煌煌上国之民,有罪,有司问之,岂能见辱于胡儿?吾辈之刀剑不利乎?吾朝之枪炮不利乎?
西市是周朝杀人行刑的地点,伪清的菜市口与之类似。当日,京城百姓齐聚西市,拍手叫好。自此,京中并全国各地,胡使、胡儿悉守《大周律》、从汉俗,不敢再仗着个人的武力,嚣张跋扈。
何大学士的执政风格,展露无疑。
隶属于翰林院的文学周刊《翰苑文话》报道出来后,士林中一片叫好、赞誉之声。在贾环的主持之下《翰苑文话》已经由半月刊改为周刊。
皇周定鼎中原,混一宇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这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朝廷重开陆上丝路,丝绸、茶叶等货物自长安出发,经由南北中三线,于张掖、酒泉、瓜州汇聚于敦煌,出西域。如今海贸繁华,基本都汇聚在广州。广州行商,富可敌国。但,海贸亦有到不了的地方,以及季节性。陆上丝路,也有相当的利润。
京师并非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的中心。不可能如同唐时的长安那般繁华。但,它是政治中心。在皇周对外征战获得一系列的胜利时,不少人,慕名而来。或者,有事而来。约三百万人口的京城展示着她的活力、魅力。
雍治十四年的春天,在一场带着料峭春寒的小雨中,悄然到来。
京城西,妙峰山下,被誉为京西明珠的东庄镇浸润在小雨中。镇上,车来人往,繁盛异常。会试将近,以教育产业闻名北地的东庄镇与士子交流频繁。
另外,天子对吴王很信重。而吴王是妙峰山上潭拓寺主持智尘大师的好友。吴王妃信佛。吴王时时的带着家眷、子女来潭拓寺。京城有些人慕名与智尘大师结交。
潭拓寺的香火很甚,寺院在近年来修缮的更加金碧辉煌。佛要用金装。
享誉天下的闻道书院坐落于山脚下。凄凄小雨,洒落在树林,院落、小亭中。相比于镇中的热闹,学院中很是幽静。这主要得益于控制东庄镇行政、商业大权的咸亨商行对镇子的规划。闻道书院周边都是居民区。镇中心距离书院有几里路的距离。
旧校区里教授童生的一处学堂中,一名秀逸的少年坐立不安,翻着《书院讲义》,眼神呆滞,心不在焉。
少年约十一二岁,容貌秀气,穿着精美的白色长衫,腰间系着丝绸材料的汗巾,挂着玉佩。扇袋里装着乌檀木的名贵折扇。一看就知道是名门贵族出身。
闻道书院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由山长张安博个人出资建立书院。在雍治九年的水灾重建后,随着咸亨商行的成立,每年有大量的资金流入书院。
再加上第二任院长叶鸿云锐意改革,采纳贾环的诸多建议。此时的闻道书院已经是全国顶级的书院。设有藏,印书局,操场,食堂等处。类似于现代大学的配置。
又设教授、讲师等等级,配备住宅,发放薪酬。京城中大小的学院数十家,很大一部分优秀的老师,都转投闻道书院。其中不乏拥有进士功名者。
书院又在经义外,设有算术、刑名、钱粮、钱粮、管理、经商、工科等课程。若是无意于科举,可转修这些课程。亦可选修。毕业后,有的进入咸亨商行。里面需要大量的人才。有的给老师的官场朋友们当幕僚。有的,去其他商行中谋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全国的官办县学、州学、府学,私立的学院中闻道书院是佼佼者,在教授童生、秀才这个级别的学问上,独领风骚。
所以,不乏权贵子弟入学就读。像秀逸少年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很多。
闻道书院招收学生,有多种渠道。大致上,分两种。权贵子弟,可以缴纳500两银子,入学就读。其余,以资质论。有招生考试。学校中设有奖学金。
书院校风严谨,以文章、考试成绩论英雄。类似于现代的公立中小学合体。
课桌旁,少年的朋友写了一张纸条过来,问道:“贾兰,你怎么啦?过两天可要县试了。”
雍治十四年春,在礼部会试决出天下文魁的同时,天下各州县同时在举行童生试三关的第一关:县试。
现在还留在闻道书院里读书的童子,基本都是宛平、大兴两县的考生。路途较远的,已经各自回县。贾府地处京城内城西,属于宛平县。县试定于二月十二日。
贾兰想了想,在纸上提笔,回答道:“我娘今日来东庄镇。”
十一月,太子政变。贾府遭受大难。幸得环叔调兵回来撑过去。他很担心他娘亲。他回府小住了几日,又给他娘打发来书院读书。他知道他娘:望子成龙!
春节时,以如今贾府权势之盛,门前宾客如云,外加世交好友的来往、年酒、唱戏,府中太过于热闹。他在府里只住了五天,就回到书院读书。此时,他有些想念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小雨飘零。
闻道书院新小区内的教授院落区,院长叶鸿云的住处。敞轩中,汇聚着数名士子: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卫阳、许英朗、姚纬、纪鸣。谈笑甚欢。
来自书生食府的美酒佳肴,陈列在案几前。小雨落在栏杆、石板处,欢乐的汇成小溪,流走。
今日众人聚会,主要是贾环来信给叶先生:问诸位同学,何时出发至京城参加丙辰科会试。他安排食宿。另有书信给诸位同学。
雍治十三年,天子以太上皇七十寿辰开恩科。当时,闻道书院只有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参加,全部取中。
贾环以一句“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破题,夺取会元,殿试探花,现为翰林侍讲。公孙亮弃官,回书院治学,他的志趣不在仕途。罗向阳立誓非三鼎甲不入仕途,在书院教书,攻读。
雍治十三年,同样是乡试年。八月,庞泽,乔如松,许英朗,卫阳等多人参加乡试。只有许英朗一人通过北直隶乡试。其余几人,两试不中,科场蹉跎。
因而,今年的会试,只有去年六月来京城参加贾环的婚礼留下来的纪鸣纪德信、罗向阳、许英朗参加。书院诸人,并无国子监贡生。
叶鸿云性情宽厚,摇头,轻叹道:“子玉的心态如今是越来越悠闲。这不是什么好事。我虽然于官场不大懂,也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唉…”
他有点担心。贾府如今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局面。这样的态势,其实反而更容易出事。而贾环似乎安于享乐。
公孙亮温润如玉的笑一笑,宽慰道:“叶先生,贾师弟现在蛰伏一段时间也好。他这个年纪的翰林侍讲,太吓人。总要等风头过去。听闻,何大学士很赏识他。”
回头,他会提醒下子玉,不要沉醉在温柔乡中。
庞泽容貌丑陋,穿着整洁的澜衫,他娶了一位贤妻。他于权谋是相当精通,笑着道:“叶先生,子玉不被当今天子所喜,逆势而为,反而不美。
休息一两年也好。以我对子玉的了解,他不是受制于人的性子。必定不会想着仕途止步与翰林侍讲。叶先生但可放心。”
他很清楚,山长有意将政治资源都留给贾环。贾环身上背负着的是整个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意愿。贾环不可能以翰林侍讲,成为整个体系、团队的旗手。
相信贾环心中有数。官位肯定是要升的。不过,最近蛰伏一段时间,是很正确的选择。
叶鸿云点点头,笑了笑,道:“好了,不谈这个话题,谈一谈诗词。”举杯与众弟子饮一杯。
公孙亮长身而起,兴致勃勃,持杯笑道:“子玉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自此怀古无词矣。不过,我更喜欢那首‘大呼前辈李青莲’。”
这首诗确实给人才华要溢出来的感觉。众人轻松的笑谈起来。敞轩中的气氛,在小雨中,变得文采飞扬。
…
在闻道书院的众人笑谈诗词、人生之时,一辆自荣国府而来的精美马车于雨中抵达东庄镇。李纨在马车内,捋了下额前的秀发。秀雅的少妇风韵流泻。
于此同时,另一辆精美的马车从书生食府出来,在十字路口,转向去往京城。
雨滴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