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大学士和被贾环“打掉”的前南京吏部尚书陈高郎是好友。

    谢大学士想了想,眼睛看了心腹刑部尚书华墨一眼。他并不希望贾环成为日后的宰辅,否则以贾环的心性,他之后,谢家日后几十年都难出头。

    同时,他也想测试下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天子以何朔主持廷议,他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华墨动都没动。他不打算成为谢大学士的马前最。据说,王子腾家被攻破的当晚,王子腾前往谢府求救被拒绝。再者,谢大学士在朝堂上的颓势很明显了。

    谢旋心中大怒,转而目视另一名心腹,大理寺卿赵鸿云。

    赵鸿云微微点头,出列,向何朔拱手一礼,道:“何相,贾环有功,朝廷有目共睹。然而,他实在太年轻。下官以为,可加其为尚宝司司丞,并为天子导驾官。”

    武英殿中的文武大臣们,微微有些骚动,交头接耳,或者交换眼神。监察御史宇文锐喝道:“肃静。”

    关于赵廷尉的提议,内中蕴含玄机。尚宝司司丞为正六品,贾环官升一级,酬功即可。玄机在后一句话。可谓,杀机四伏。

    常朝或者大朝会上,天子身边跟着的,文臣是翰林词臣,武臣是锦衣卫。还有一种人,鸿胪寺尚宝司出两个人,捧着宝玺为前导的导驾官。

    都知道雍治天子不大喜欢贾环,还提议将贾环放到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这提议,满满的都是恶意。

    大学士韩润有点看不过眼,他还是很赞赏这个少年,有勇有谋啊,假以时日,必定是国朝的名臣。说道:“一个正六品的虚衔,如何酬其功?本官以为,可升迁詹事府右中允。”

    詹事府右中允,官职正六品。太子造反,东宫随后必然空悬。翰林词臣,向来有将詹事府的官职作为升迁的传统、惯例。韩大学士这个建议,水平是很高的。

    接着,几名大臣附和韩大学士的说法。大理寺卿赵鸿云的观点自然是被抛弃。

    谢大学士开口撑自己的心腹,道:“贾环年幼,不可骤然拔擢高位。何高远,你以为如何?”

    领班军机大臣开口,发表看法的朝臣都停下来,心里掂量一下。谢大学士的份量还是很重的。

    何大学士冷哼一声,强硬的道:“在下以为谢相的建议不妥。以贾环之功,可升翰林院侍讲(正六品)。”

    “啊…”

    何大学士话音一落,武英殿中顿时一片哗然。惊讶赞叹之声不绝。毫无疑问,何大学士在栽培贾环,而且是着重栽培。这是很纯正的翰林词臣升迁路线。

    翰林修撰(从六品),任满九年升翰林侍讲。贾环今年才进的翰林院,如今有可能一步跨越。几个月走完,别人九年的仕途。这不是栽培,是什么?

    翰林侍讲,升翰林侍读。再跨越一个大台阶,任满九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即可成为朝堂上的中坚力量。要知道,侍讲学士、侍读学士,通常会谋求兼任六部侍郎。

    到了六部侍郎,就可以说是高官。而且,一般而言,没有人会满九年再升迁。明朝首辅李东阳很苦逼的熬满了九年,他担任翰林侍讲学士时36岁。

    不要以为六部侍郎,还得升尚书,再升大学士。有这种想法,图样图森破。当年,李前辈在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入内阁,成为阁臣、宰辅。大学士的官衔,可以日后再加。

    贾环呢?升到侍讲学士,最多最多二十四五岁。甚至还有可能更早。那么,结论是什么?令人赞叹啊!在这个年纪,贾环就具备进入军机处的资格。当然不那么快。但国朝极有可能会诞生一位不到四十岁左右的宰相。

    其执掌中枢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三十年!

    何大学士要为贾环奠定这关键的一步,夯实贾环的仕途基础。令其在仕途上,压无可压,如同旭日东升。再者,他不愿意贾环卷入夺嫡之争。这个时候,尽量避免担任东宫的官职。

    何大学士怼完谢大学士,冷声道:“下一个议题。”

    何朔态度不好,谢旋极其的不满,他与何朔的关系不大好,冷笑道:“本官自会上书天子。告辞。”

    谢旋甩着袖子出了武英殿。

    武英殿中,寂然无声。首揆发脾气,还是很有气势的。等谢旋的身影消失在武英殿门口,何大学士淡淡的道:“继续。”

    …

    朝廷内外,基本没什么秘密可言。武英殿议事结束之后,殿中谢、何两位大学士争执的一幕就传遍朝廷内外。

    处理结果,何大学士以奏章的形势上报给天子。

    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关注的信息自然不同。有人关注,谢、何两位大学士的争斗。谁才是朝臣之首、第一军机大臣?

    有的人则是关注争论的焦点:贾环。若是贾环升任翰林侍讲,立即将前程无量。

    十一月初二,雪融之后,天气渐渐的暖和了几日。正阳门后的棋盘街中,人流密集。中午时分,贾环安步当车的从翰林院出来,准备回家吃饭。顺便下午早退。宝姐姐、林妹妹等着的。今天是海棠社起社的日子。

    自贾环在城西设立祭田,灵堂,供奉为贾府死去的奴仆,供养这一战的老弱妇孺,伤残病人,贾府上下的凝聚力大幅提高。十月底,贾环带着贾蓉、贾琏等人亲自去灵堂中上了香,赢得府中无数的人心。以这种情况而言,大约贾政学政任满回来后,贾府还是贾环说了算。

    而两府内的气氛,终于在大半月后,逐渐的平复。死者长已矣,生者自苟活。时间,冲淡着人们内心的伤痕。大雪过后,大观园中,梅花盛开。

    长随钱槐,胡小四两人跟着贾环,在街道边顺着人流往贾府内走。贾环的四名长随,在贾府一战之中,死的就剩钱槐、胡小四。一个机灵,一个粗壮,孔武有力。

    这时,身后传来呼喊声,“贾兄,贾兄,请留步。”却是贾环在翰林院的同僚周慎行,并几个同年一起过来。

    周慎行拱手一礼,一边走,一边笑着道:“子玉,上回我邀请你去荆园参加文会,给你拒绝。这次可不行。

    西域传来消息,大军平定西域,楚王殿下召集文会,为皇周赫赫武功而贺。子玉在前不久的动乱中,有勇有谋,于兵事熟悉,岂无佳作?我等今晚,共赏之。”

    周慎行说了一大堆,贾环心里翻个白眼:周同学,我和你,和楚王很熟吗?

    太子宁溥、梁王在宫中“畏罪自杀”。消息已经传出来。接下来,必然是晋王和楚王的夺嫡之争。他没有兴趣参与。夺嫡,收益高,风险同样极高。贾府现在的态势,足保富贵。

    他吃饱了撑着,参与夺嫡?

    贾环拒绝道:“谢玉绳兄厚爱,在下今天还有事。”说着,对一众同年拱拱手,带着长随,告辞离开。

    看着贾环的背影,一名同来邀请贾环的同年忍不住讥讽道:“哼,还没成为侍讲呢,就这样傲气起来?”

    周慎行“大度”的笑着摇摇头,道:“走吧!”他还得去回楚王。

    …

    夜色琉璃。顺亲王府中一处院落中,正厅里,来自教坊司的名妓们载歌载舞。

    晋王和顺亲王分席而坐,欣赏着美人歌舞。酒入酣处。顺亲王挥手让名妓们都退下去。

    晋王宁湃,二十四五岁的年纪,容貌英俊,一身土褐色的精美便服,器宇轩昂。拿着樽状的银质酒杯,笑着道:“王叔,你得考虑和贾府改善关系了啊!”

    顺亲王老狐狸般的笑一笑,举杯和晋王共饮,道:“贤侄可是听到什么风声?”

    宁湃点点头,压低声音道:“据宫中的消息,我父皇很有可能同意贾环升任翰林院侍讲。”

    顺亲王微怔,皱眉道:“那怎么可能?贾环现在多大?就这么升上去,日后必定是权相一流的人物。圣上岂会不考虑?”

    宁湃微微一笑,道:“谢旋的表现太糟糕啊!坐观成败,其罪当斩啊!”

    顺亲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在皇子争相准备“拉拢”贾环的背景下,贾环的地位水涨船高。十一月初,关于太子叛乱的各种处罚结果都出来了。

    其中的一个焦点:京营参将乐白,谢鲸等人从京营除名,贬西南。各自品级不变。作为对京营诸将抗旨的处罚。从京营贬到地方,而且品级不变,这无疑是贬谪。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当前西南,朝廷正在对外用兵。如此强将,到西南岂会没有立功的机会?立功之后,天子还会用他们的。

    而众人所关注的贾环的官职,却是被天子留中不发。一时间,风头有所变化。据说,天子更倾向于谢大学士的意见。加一个正六品的虚衔给贾环。

    为此,十一月十日,顺亲王再请晋王吃酒,席间大笑,“贤侄,如何?”

    晋王苦笑着摇头,“圣心难测。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

    冬季的西苑,更显得寂寥。一排排杉木,排列在远端湖边。

    雍治天子在小亭之中喝着茶,少顷,许彦带着吴王觐见。

    吴王在天子叛乱中,表现的很忠心。比顺亲王强得多。这些情况,锦衣卫自是都报告给天子。吴王再次恢复内务府总管的职位。重新被天子信任。

第五百四十七章 谢、何交替

    “坐。”

    雍治天子抬手示意、意态随和。漂亮的妙龄宫女给吴王拿来椅子,上铺着暗红的绣花鸟软垫,精美难言。又有一名小太监送上一杯茶。

    吴王心里苦笑一声,坐了半个屁股。天子赐座,比站着还难受。但这却又是天子亲近的表现。

    雍治天子倚在椅子上,喝着盖碗茶,感叹道:“皇弟,这一次太子叛乱,让朕看清楚不少人啊!”看着吴王的眼睛,手一指,“比如你,比如何朔。想不到哇!”

    他的皇叔,封号顺亲王,可见平时多听他的话,可是一到关键时候就靠不住。远远不如他提拔、挖掘出来的皇室远支吴王。再比如:谢旋。这是他一手提起来的亲信,恩宠异常,却是坐观成败。不如何朔秉公而行。

    吴王笑了笑,这话不好答。

    雍治天子近日染了风寒,在养病。这是他没有去武英殿廷议的原因。心中郁结啊:他的父亲、儿子、后妃都是不省心的。天子感叹了一句,道:“皇弟,朕请你帮个忙!”

    吴王连忙站起来,“臣弟不敢。请陛下吩咐。”

    雍治天子点点头。

    …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天子批复谢大学士的奏章,由内监转到军机处文渊阁。

    积雪才消。下午四点许,已是黄昏,微黄的阳光落在文渊阁中。

    文渊阁中,四名阁臣,各有公房。因谢大学士托病在府上,奏章直接被内监送到何大学士手中。何大学士看完奏章后,将奏章下发诏敕房,起草诏令,下发礼部、翰林院。

    消息,随即传遍整个文渊阁。天子批复谢旋奏请加贾环虚衔尚宝司司丞的奏章:升环翰林院侍讲。

    中书舍人,军机章京们,看似一如既往的在军机处来回走动,办事。但消息,在文渊阁各处传递。剩下的两位大学士刘飞白、韩润也很快收到消息。

    绚烂的夕阳之中,军机章京、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澄在自己的庑房中,看着窗口落下的夕阳,心中不由的涌起这样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相信,此刻文渊阁中,有很多人和他有一样的感受。天子在奏章上,直接批出何大学士的建议。这是当面打脸。可见天子心中对谢大学士的看法!

    在看热闹的看来,大约贾环升翰林院侍讲是一件大事:一颗耀眼的政坛新星,跃然而起,或许在不久的几十年后,他将会主宰帝国中枢长达数十年之久。

    而在他们这些明眼人眼中,看到的是:天子在何、谢两位大学士之中作出了选择。而这一变动,对朝堂上的震动,可想而知。

    尔后,消息继续向大周门前的六部衙门蔓延,传播。继而,扩散至整个京城。

    …

    傍晚时分,小时雍坊,谢府门前,车流穿梭。最近朝堂的风声对谢大学士有利。谢府在太子叛乱后,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后,稍后宾客如云。

    待客的事情,自是交由儿子、幕僚去办。谢旋在后院一处精美的楼阁中,拥着新纳的美妾妙梦,饮酒作乐,另外有素琴、诗书等物。士大夫在公务之余的生活,还是相当悠闲的。

    豆蔻年华的美妾,翘着兰花指,给谢旋斟酒,嫣然笑道:“老爷圣眷正浓,梦儿为老爷贺!”

    “哈哈。”谢旋开怀大笑,饮了这杯酒。太子叛乱,他的应对确实有问题。但是,他一大家子人,难道学何朔那么光棍?看看王子腾什么下场?破家灭门啊!凄惨难言。

    他跟着雍治天子这么多年,绝对没有背叛、不忠的念头。只是,他已经位极人臣,天家父子的事,他不愿意搀和太深。天子呢,到底是还是原谅他了。

    谢旋刚笑完,门外传来长子的声音,很惊惶,“父亲,儿子有急事禀报。”

    谢旋微微有些奇怪,让小妾去里面回避,叫进来长子,“何事如此惊慌?”

    谢大公子当然出城报信,被京营扣留,后来天子回来后,又被放出来。此时,一脸的焦虑,顾不上行礼,赶忙道:“父亲,赵大人刚派人来通知,天子批复,升贾环为翰林院侍讲。”

    什么?

    瞬间,谢大学士脑子嗡了一下。他也算是历经宦海沉浮的人物,养气功夫到家。但在此刻,他禁不住失神。“嘭!”的一声,手里的酒杯落在地上。美酒溅洒出来。

    他刚刚还在想,天子看在往日的情分、忠心办事的表现上原谅他。哪里知道会是这样?不仅仅没有原谅,反而表现出厌恶。

    良久之后,谢大学士叹口气,“罢了。我改日上书请辞。回归故里吧!”

    “父亲…”谢大公子急得想劝,但突然间发现,他父亲仿佛苍老了十岁。话到嘴边,硬生生的忍回去。说到底,谢府在事涉皇位的政变中蛇鼠两端、立场不坚定。触怒了天子。

    唉…

    …

    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京城。谢府门前骤然的冷落下来。看不清楚形势的官员,是极少的。看似庞大的谢党,在雍治天子的态度、压力之下,分崩离析。

    分裂出来的几个旗标人物有:军机章京、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澄,刑部尚书华墨、大理寺卿赵鸿云、左副都御史韩伯安以及官职未定的王子腾。

    十一月下旬时,天子和王子腾密谈了一次,王子腾升任九省都检点。年后离京,去九边赴任。

    (红楼原书第五十三回: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治办年事。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不题。)

    谢旋自此称病不出,在十二月后,上书求去。往返十三次后,于雍治十四年春,辞官回乡。自此,周帝国中枢进入大学士何朔的执掌期。

    当然,这是后话。

    雍治十三年的十一月中旬,满京城的关注点,除了谢大学士失势、贾环升官外,最大的热点,是西市杀头。襄阳侯在狱中赐死,保全体面。据说是五军都督府的右都督魏其候为其争取的。汝阳侯赵豫全家当众处斩。

    汝阳侯安排了后事。他的几个儿子分多路出城逃跑、避祸。包括和贾环有旧怨的赵星辰,但,均被锦衣卫捉拿,无一走漏。女眷贬教坊司、或发卖为奴。

    据说,王统制买了几个漂亮且有身份的女子回去。

    其余,参与叛乱者,都是照汝阳侯这样办理。夷三族。吴贵妃的家族亦在此列。这个算是太子宁溥挖的坑。

    一时间,京城中杀的人头滚滚!白杨村里人呜咽,清风林下贵吟哦。但叫好声一片,京师两三百万人口,在那一夜的兵乱中,至少有几万人丧生。

    …

    天阴沉着,北风呼啸。翰林院飞翘屋檐上的瓦片,被吹得嗡嗡作响。

    贾环裹着棉袄从检讨厅出来,到讲读厅处的一处公房见方望。方宗师的公房中,堆满了各种书籍。方望一身青袍,坐在书案后,正在校对书稿。见贾环进来,笑着道:“唷,贾侍讲来了。”

    方宗师的死对头傅伯龙卷入太子叛乱中,被杀。他现在心情极佳。

    贾环给打趣的无奈的一笑,行礼,道:“学生见过方先生!不知道先生叫我来有什么事吗?”他还没有领到礼部的告身、官袍,暂时是假侍讲。

    方望将手头的一份半月刊拿出来,放在桌边,道:“傅伯龙已死,你给我说的那个文学奖,大概可以推行。我忙于修书(皇周英华),这件事,你负责起来。”

    贾环点头。

    方望再语重心长的道:“如此年轻的翰林侍讲,国朝闻所未闻。当年明朝名臣彭时,以状元入阁,亦有32岁。风头太盛,不是好事啊。要谨言慎行。如今盯着你的人多,你再修书混日子就不行了。先帮我把《翰苑文话》撑起来。”

    《翰苑文话》是方望以翰林院的名义刊发的半月刊报纸。方宗师身为礼部尚书,清流之望,借翰林院的牌子在文坛打口水仗,当然没人说他。

    翰林侍讲,修书,必定是要挂头衔的。不可能如翰林修撰、庶吉士那样,白干。而且,书成之后,必然要论功行赏,升官。方望对官场不热心,不代表他不懂。

    他真要给贾环挂一个修书的头衔,如副总裁官,某篇的副主编。对贾环而言,绝非好事。月满则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贾环道谢,“谢方先生。”

    方望摇摇头,感叹的道:“我本以为,我在京城修书七年,可以保你七年无忧。没想到啊,何朔这么看重你。把你推到风口浪尖。子玉,你要韬光养晦啊!”

    何朔很有可能在未来,调贾环入值军机处,熟悉中枢事宜。为以后做准备。

    贾环郑重的作揖行礼,道:“学生省的,”

    方望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哦,差点忘了。前几个月翁宗道等翰林被贬。正好你升侍讲。亦有不少翰林要晋升。魏宗贯亦升翰林侍讲。你可以去恭喜他。”

    贾环和皇周英华副总裁官、性情耿直的魏翰林关系匪浅。他是大师兄的岳父。多年的老翰林,总算是熬出头。

    得了方宗师提前透露的消息,贾环笑一笑,告辞出去,去找魏翰林。

第五百四十八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中午,贾环在棋盘街的云宾楼请魏翰林吃饭。棋盘街与崇文门外、灯市口等处,并称为京城的闹市,人流密集。棋盘街这里,不远就是六部等衙门。想不繁华都难。官员经济,自古有之。

    棋盘街这里的铺户号称有数千家。繁盛异常。云宾楼便是棋盘街最好的酒楼。正所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钱槐早早的在西面的阁楼中订了位置。贾环和魏翰林先后抵达,在引客的店小二的带领下抵阁楼二楼的房间中。

    魏翰林还是老样子,说话很不大中听,在八仙桌边落座,道:“你府上还欠着天子五十万两银子吧?我听闻你都在卖地,怎可如此奢华浪费?”

    贾环一阵无语,道:“请魏先生吃顿酒的银子,我还是有的。”贾赦在平安州参与走私贸易,天子罚银五十万两,这是归内务府、天子内帑的银子。吴王前两天就派人通知他,同时下帖子说要府上拜会他,请他做吴王世子的老师。

    贾府缺不缺银子呢?缺。五十万两的缺口,确实非常大。贾环脑子没进水,当然不会像甄家那样拖欠天子的银子。太子叛乱结束后,他就派人去乌家庄处理卖地之事。同时,变卖贾赦的收藏、家私,筹集银子。京城之中,稍微留意下贾府的动态的人就知道贾府正在变卖资产。

    所以,别看魏翰林说话不中听,实际上,对贾环还是很关注的。毕竟,他是贾环会试的房师。算是师生关系。

    少顷,店小二上了酒菜。

    魏翰林和贾环吃了几杯酒,到底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打开话匣子,告诫道:“子玉,你别高兴的太早了。嘿,十三岁的正六品翰林侍讲。不足四十岁就可以成为宰辅。你觉得可能吗?

    天子此次偏向于何新泰的意见,原因在于天子对谢福清不满。天子一定会找机会压你。你近几年最好低调一些。犯了人主的忌讳。这不是好事。”

    这是第二个人给他说,要如履薄冰,小心慎微。

    贾环嘴角泛起一缕苦笑,这算是推心置腹吧?给锦衣卫听着,报你一个“揣测上意”,不死也要脱成皮。同时有些惊讶。魏翰林的官场觉悟,比方宗师高。

    贾环起身给魏翰林斟酒,道:“谢先生提醒。”

    其实,他早就有预感。怎么可能如此顺心如意的拿到一个正六品翰林侍讲?

    方宗师是叫他低调,淡出别人的视线。魏翰林更进一步,说要提防天子打压。实际上,贾环心里的看法是:天子只怕已经出手。这才符合雍治天子的性情。

    所以,贾环现在根本就不是什么低调不低调的问题。他只需要等着雍治天子“出招”、等待结果就可以。这确实非常令人无奈。就像游戏里面打boss爆出的宝物,某些属性逆天,却总有些缺陷。

    当然,他并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多半会给雍治天子派个闲差,消磨青春、光阴。

    …

    从云宾楼出来,贾环回到贾府,刚回望月居后院。鸳鸯已经等候多时。晴雯陪着鸳鸯在闲聊。望月居那日遭到汝阳侯的乱兵,在冬日里显得有些破败。

    鸳鸯一身青色的棉袄,系着白绉绸汗巾儿,身姿高挑,越发显得胸挺腰细。二十岁的鸳鸯,已经是俏丽明媚的女孩子。见贾环进来,她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欢快笑容,笑吟吟的起身,眼眸看着贾环,道:“三爷,贵妃打发陈太监来给你送升官贺喜之礼。老太太等着你去呢。”

    贾环微笑着点头,“嗯。我换身衣服就去。刚在外面吃了酒。鸳鸯姐姐稍等。”

    他当然能感受到鸳鸯的亲近之意。这是因为贾赦的缘故。贾大老爷,如今已经下狱,想要强娶金鸳鸯,那是做梦了。给美丽的女孩子亲近,当然是让人舒服的事情。

    鸳鸯笑着点头。

    贾环洗过热水澡,换了身便服,到贾府西路的贾母上房处见贾母,阖府的女眷都在。包括新来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四人。贾环领了贾元春的赏赐:一斤的明前西湖龙井,一套正品的汝窑茶壶,一件精美的白色貂裘斗篷,款式新颖、金锭一对。

    对元妃兴致勃勃的赏赐,贾环心中报以苦笑。大约,雍治天子没和贾元春说吧。她弟弟的这个翰林侍讲,可没有兼职日讲官,或者修书升官的机会。

    陪着贾母、王夫人等贾府的内眷们说了一会话,贾母就笑,道:“你去和宝丫头她们说笑罢。你在这里,我们也不自在。”贾环向来是不搞“母慈子孝”的名堂,也不会陪着贾母说笑。他到贾母面前来,多半都是有事。

    而贾环在贾府内权威日盛。他不说笑,贾母等内眷,难以忽视他的存在。所以,贾母笑着说要贾环出玩笑。这倒不是疏远。贾母对贾政也是这么说的。

    贾环笑着点头,辞别出了贾母上房处。在庭院外的甬道上,和宝钗、黛玉、探春等人道别。他并没有陪金钗们去大观园里小坐,而是回到贾府的前院。

    略等片刻,吴王便到了。时间自是早在帖子中约好。贾府开中门迎接。贾环在荣禧堂中,招待前来拜访的吴王。贾蓉、贾蔷两人做陪客。贾琏还在处理贾赦的资产事宜。

    叙茶、寒暄几句后,吴王令众人都退出去,和贾环单独密谈。吴王将近四十岁,穿着水蓝色的蟒袍,更显得气度不凡。温和的笑一笑,看门见山的道:“贾探花,天子转我转述,令你担任小犬之师。本王今日特来相邀。”

    贾环微微怔住。随即,回过神来,原来雍治天子的后手在这里。

    之前,吴王专程前来邀请过他作为吴王世子宁澄的老师,据说是雍治天子推荐的。他拒绝了。因为,当时,吴王对太子的立场不明,他不想卷入。

    另外,成为一个亲王世子的老师,并没有什么前途。最出名的是汉朝早死的梁怀王太傅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环当时也恶意的揣测过,雍治皇帝心中怕是很希望他如同贾谊般,英年早逝。

    果然还是来了啊!一个非常清闲的职位。要知道翰林侍讲,通常是要做太子,或者天子的老师。他却被天子安排去做吴王世子的老师。很恶意啊!几乎让他的政治前途,看不到光亮。

    贾环的心情并没有太大的波动。雍治皇帝在点他为探花时,不是一样想压着他,让他跟着方宗师去修书。结果呢?七年的修书时间,对他而言,反倒成了一个绝佳的晋升平台。

    升官的机会啊,不是皇帝给的,而是自己去刷的。不过,短期内,他这个翰林侍讲,怕是没什么作用。从炙手可热,变成冷灶。搞不好,他的词臣之路,就此到顶。

    贾环“表演”着轻叹一口气,以一种不确定,不甘心的语气问道:“这是圣上的意思?”吴王是雍治天子的眼睛,他此时的表现,必将全部反馈给雍治天子。他不能表现的毫不在乎。你要表现的让天子“爽”到啊。否则,结果不问可知。

    吴王笑着点头,道:“本王还不敢胆大到假传口谕。”说着,又笑道:“本王确实是诚心想请贾先生教授小犬。特备薄礼一份,望贾先生笑纳。万勿推辞。”说着,从袖袋中拿出一纸文书,递给贾环。

    天子的想法是一回事,他的想法是另外一回事。

    贾环接过来看了看,微微一惊。这是一张地契。对应的就是荣国府北街汝阳侯的住宅。贾环惊诧的看向吴王。吴王微笑着点头,给了贾环一个确定的答复。

    这张契约,是晋商们“孝敬”给他的。平安州走私贸易事发。荣国府、平安州知州、节度使章时、京中四大皇商朱家被卷入。晋商们希望废弃平安州的通商口岸的地位,仅留张家口作为与草原蛮族的通商口岸(吃独食)。

    这张房契收到,他自然是认可晋商们的想法。但,他才不会和天子提。晋商自会安排官员上书,若是天子问他,他会支持晋商们的意见。现在转送给贾环,作为拜师之礼。

    据说汝阳侯,欠着晋商大笔的银子。而汝阳侯被杀后,这地契自是归了晋商。虽说,晋商并没有废多少银子、力气,但这不并是意味着这座府邸不值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