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记得贾环的试探吗?他问邢夫人:贾赦和王子腾的关系如何?邢夫人笑呵呵的不答。这其实就是答案:贾赦和王子腾没什么关系。贾赦不敢惹王子腾。而王夫人是王子腾的亲妹妹。

    贾赦要搞的只是“宅斗”,准确的说是唆使贾环当先锋去斗:就是今天你落下我的脸面,我心里不爽。明天我落下你的脸面,我心里爽。啰啰嗦嗦的,来来回回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又不影响各自地位,仅获得心里满足感。

    精神自…慰!

    贾环相当厌恶、鄙视这样的行为。做事情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目标,搞什么名堂!

    贾环并没有和贾赦联手的打算,这种还没接触就暴露出“猪队友”本质的人,要是当队友,不知道得被他坑得有多惨。相互利用而已。

    当然,有了这次接触,达成所谓的“默契”,贾环在贾府里可腾挪的余地也就变大。

    贾环出了贾赦院,返回住处。脑海中翻腾着贾府的格局。

    …

    贾府的地理格局是东、中、西三路构成。而权力格局也围绕着这展开。其核心利益焦点是:贾府后宅的管理权。

    这涉及到银子、权力、待遇。

    谁拥有后宅的管理权,谁就可以让贾府后宅的大小丫鬟、婆子、姑娘、姨娘们敬畏。看看贾母日常的待遇就知道。并非仅仅是“孝道”的缘故。

    按照封建礼法来说,对贾母而言:夫死从子。她跟着贾赦住在一起,还是跟贾政住在一起随她喜欢,但很重要的一点,贾府内宅的管理大权,她要交出来。至少在表面上要交出来。

    然而,很多时候往往是:规定是这样,实际操作又是一个样。因为在封建礼法中还有一条:百善孝为先。

    举个例子:邢夫人在贾府里是个说话没份量的人。王熙凤在贾府里手段凌厉,很有威权。按理说,邢夫人碰到王熙凤哪会是对手,只能是被完虐。但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妇,看邢夫人是怎么“玩”的。

    书中第71回。因为贾府的两个婆子对尤氏的丫鬟不敬,王熙凤打算处罚两个婆子。邢夫人在包括王夫人的很多人在场时,当众“陪着笑和凤姐求情”。

    凤姐的反应是什么?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

    令得凤姐“又当着许多人,又羞又气,一时抓寻不着头脑,憋得脸紫涨”,“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得灰心转悲,滚下泪来”。

    婆婆当众赔笑着求儿媳妇,这传出去会是什么样的?这就是“百善孝为先”的一种用法:以退为进。威力巨大到王熙凤这样伶牙俐齿、精明强干的人都要败退。

    邢夫人这样的战五渣都可以这样“调…教”战斗力爆表的王熙凤。更别说贾母这样经历荣华富贵,贾府兴衰的老人精。

    所以实际中,内宅是母亲掌权,还是媳妇掌权,主要看谁更高明。而很显然,贾母就是个很高明的人。她如今虽然是荣养,将贾府内宅的大权交给王夫人管理。但依旧拥有着决定权。

    贾赦、邢夫人是权力边缘人。他们时刻想要进入权力中心。

    但在王夫人面前,贾赦、邢夫人也就只能想想。王夫人本身就手段厉害,而且她现在有王子腾的支持,日后有嫡女贾元春的支撑。下面又有内侄女王熙凤帮衬。地位稳固。

    因而贾府的权力格局是这样一条主线延续下来:贾母…王夫人(贾政)…王熙凤。这条权力链的中坚是王夫人。

    王熙凤在这条权力链上并非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只能算是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她是以侄儿媳妇的身份帮叔叔婶婶管家,很别扭的身份。她的权力来源于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

    正是因为并非不可或缺,所以书中当她生病之后,王夫人很轻易的就用李纨、探春、薛宝钗的组合将她给替换下来。

    王熙凤并没有她看起来的那么强大!

    最后,正如贾环所认为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在这条权力链上,贾母和王夫人就没有矛盾吗?

    有红学观点指出,王夫人在书中是逐步的将贾母架空。宝玉房里晴雯和袭人之争,就是双方在斗法。以晴雯被撵出大观园病死,贾母的感叹做为失败的感言。

    “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领导说话,一般重点是“但是”之后的内容,看看贾母的“但是”之后说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仔细品读,很有深意。

    宝玉的婚事,到底是黛玉还是宝钗,也是双方的矛盾焦点。

    书中,贾母唯一一次骂王夫人是在贾赦要强娶鸳鸯时,贾母骂:“你们都算计我。”以贾母的老辣、机智、绵里藏针,怎么可能只是一句气话,她心里多少对王夫人还是有意见的。

    当然,贾母和王夫人的矛盾对贾环而言,无须过多关注。在厌恶他这一点上,贾环相信贾母和王夫人的立场是一致的。她们是贾宝玉的守护者。

    他能用的上的,还是贾赦的野望。

    …

    贾环和邢夫人见面后,便专心读书。时间缓缓的流逝。

    邢夫人让他从贾府东边出府的建议就像一只小猫爪子在他心里不时的挠着。痒痒的。自由,当你失去它时就会无比的渴望。但他终究是克制住。只要走了一回,就是给邢夫人、贾赦送了一个把柄。

    这种自由的代价太高!

    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贾府里开始变得繁华喧闹,车水马龙。来往的都是达官贵人,如镇国公府、理国公府、齐国公府、治国公府、修国公府、缮国公府、南安郡王府、西宁郡王府、北静郡王府。

    一批批的管家、内眷、载货的马车出入。这都是当年周朝开国时册封的第一批勋贵,算上荣国公、宁国公,东平郡王,合称“四王八公”。

    然而,历经五朝共计一百五十三年的时间,当年错综盘杂的勋贵势力已经衰落。贾府这样的,荣国公的长子贾代善(贾母的丈夫)还能获封荣国公,现在都已经坠落为中等人家。

    书中秦可卿的葬礼时对四王八公当前的境况有一个大致的描述: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之孙世袭三等伯石光珠(杜撰)。

    旧有的势力的衰落、分化:有的还维持着昔日的荣光,有的沉沦下去。新的勋贵崛起。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但在端午、中秋、春节这三大节日,四王八公这样的旧勋贵群体还是会相互走动、联络感情、互通声气。特别是值此之时,朝堂上风高浪急。

    但这种热闹和贾环无关。他还是从探春那里听来这些消息。比如东平郡王府和府里关系不佳,已经断绝来往。

    二十三日下午,因为第二天放假,贾环放学的早一些,和贾兰一起回内宅。路过赵姨娘的小院时,贾环便进去转转,就听见里面传来呜呜的哭声。

    哭声凄凄惨惨,委屈难言。

第四十九章 射雕英雄传

    赵姨娘在卧室的床榻上匍匐着哭泣,头埋在被子里,像一只躲避沙漠里风暴的鸵鸟。

    见此情状,贾环轻轻的叹了口气。很少见赵姨娘哭得这么伤心。她一贯有点没心没肺,受了委屈过两天心里就过去了。

    跟在贾环身后进来的大丫鬟小鹊小声说道:“往日我们屋里的月钱都只扣1吊。上个月月钱足足短了4吊。这个月月钱,别的屋里都发了,就我们屋里没发。姨奶奶去找太太评理。给太太打了一耳光。还骂了一回。”

    贾环眉头皱起来,缓缓的,冷声问道:“为什么?”

    小鹊委屈的道:“当时二奶奶在。姨奶奶跟二奶奶的陪房来旺媳妇吵了几句,骂了王家的祖宗。太太就生气打了姨奶奶,将姨奶奶赶出来。”

    “好威风,好煞气!王熙凤没骂人?”

    “骂了。”小鹊低下头,懦懦道。她和赵姨娘一样,一贯怕王熙凤怕得厉害。赵姨娘今天都不敢质问王熙凤一句,就只敢和来旺媳妇吵吵。这还是因为之前来旺媳妇吞了她20两银子巨款的缘故。

    贾环阴着脸,轻轻的点了点头。

    王熙凤、王夫人。

    他讨厌宅斗。非常,非常的讨厌!

    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慌的女人在精神上自…慰。屁用都没有!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要斗争,就要有付出血淋淋代价的觉悟。而王熙凤显然没有这个觉悟!

    王夫人呢,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菩萨,俯视着贾府众生,生杀夺予。但要记住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名言:哪有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赵姨娘听到贾环的声音,爬起来,脸上有一块很清晰的巴掌印,眼睛红肿,哭诉道:“环哥儿,统共我和你房里的月钱就4两4吊钱,扣4吊钱不说,这个月还扣着不发。你说,我去评理有什么错?有什么错?来旺媳妇那个贱货,竟然骂我…”

    贾府的月钱通常在每个月的二十号左右放。书中第39回,史湘云二十三日在大观园举行螃蟹宴时,袭人问平儿月钱怎么还不放。这里已经迟了几天。

    赵姨娘和贾环的月钱各二两。另外4吊钱是4个大丫鬟的月钱。各一吊。

    贾环表情平静,耐心的听赵姨娘哭诉完整个过程。不管怎么样,他占了小贾环的身…体,确实就是赵姨娘下半辈子的依靠。赵姨娘前些日子对他也确实很不错。

    赵姨娘在儿子面前哭了一回,痛骂来旺媳妇,抱怨太太偏心她内侄女,怯弱的说起王熙凤心黑手辣,心情渐渐的平静下来。絮絮叨叨的就说到晚饭时间。

    贾环让小鹊去厨房里提了饭过来,陪着赵姨娘在堂屋里吃饭。蜡烛的灯光明亮。

    赵姨娘扒着饭,担忧的道:“环哥儿,月钱没了,以后日子怎么过?”

    贾环就笑了下,“娘,大不了我给你们发月钱。这件事我来处理。嗯,我来处理!”贾环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

    自来贾府以来,他除了对付他的乳母张嬷嬷是主动的以外,都是被动的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但这是不是给贾府的一些人错觉,认为他不敢主动出击呢?

    他没有兴趣和王熙凤继续缠斗下去了。布局,等待收获,太慢,太慢!

    他要“解决”王熙凤。

    …

    赵姨娘给王夫人打了一耳光的事情在贾府后宅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新闻,很快就传开。

    赵姨娘一贯是作死,没人同情她。这件事的新闻点在“王夫人动手打人”。这的的确确是算新闻。据说是因为赵姨娘骂了王家的先人,令太太极为生气。

    贾府里的主流舆论认为:搁在其他府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把赵姨娘打死了也没错。到底是太太,菩萨似的人,只打了一巴掌就算揭过。

    中秋之后,入夜就比较凉爽。凤姐院中,王熙凤在圆桌边托着香腮,喝着清茶,笑意盈盈的。她最近心情不错。

    平儿从门外进来,弯着腰将东西收好放在衣橱里。

    王熙凤看着她的得力的助手,忽而开口问道:“平儿,可打听清楚了?”

    平儿回头迷惑的道:“奶奶什么事情啊?”

    王熙凤凤眼瞪她一眼,笑骂道:“你个小蹄子,尽给我打马虎眼。我问你赵姨娘的月钱被扣了,贾环的反应呢?”

    平儿就笑起来,心里多少有点无奈。她从鸳鸯那里听来消息:贾环已经将厨房的厨娘都给收买,来旺媳妇“监督”晴雯,在府里就是个笑话。便想着法子劝王熙凤罢手。

    “奶奶,都这些天了。来旺媳妇天天那个点去盯着,也该懈怠了。你治了贾环这一回,他心里就有个畏惧的念头。依我看,还是让来旺媳妇回来。贾环再犯,奶奶再这样惩罚他。让他怕。”

    王熙凤想着也是,就听了平儿的建议。

    这时,平儿心里苦笑,何苦呢,非要针锋相对,能落什么好处,不过是赌口气。说道:“我问了来旺媳妇,贾环没有任何动静。照常读书。”

    王熙凤满意的笑起来,“这还差不多。他手里有些银子还够花。怕是不敢闹。有太太在,凭他怎么都翻不起浪来!”

    她虽然把厨房里的手段给撤了。但她在八月份放月钱时将赵姨娘和贾环的月钱给扣下。前天赵姨娘趁着她在,在太太面前闹了一回。她只回了一句“不过迟几天”就应付过去。赵姨娘也是太高看她自己,以为有老爷的宠爱,太太就会让着她吗?

    她现在也琢磨出一点心得:对付贾环,让太太帮忙整治最便捷。以大义压下来。太太让她帮忙着管家,又是血亲,肯定会支持她。

    平儿担忧的道:“奶奶,就怕他憋着个坏。”以她的观察,贾环怕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

    王熙凤悠然的抿了一口茶,傲然的挑起她标志性的柳叶眉,仿若雌虎,“那我等着他呢。”

    她虽然忌惮贾环,但给骂的回来吐一口血,这件事能这么轻飘飘的算了?看她不整死那个奴几辈生养的小屁孩!

    …

    夜灯孤明。

    贾母上房探春住处,月华皎洁的从屋檐上流泻而下,树木、屋舍、花丛,影影绰绰。

    侍书从门外进来,见探春还在屋内徘徊,轻声劝道:“姑娘,你该休息了。明天要和姐妹们出门。”

    贾探春停下来,站在窗口,看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叹了口气,“侍书,三弟弟能行吗?”

    贾府里的事情她自然能听到消息。对于赵姨娘挨了太太一巴掌,她并不同情。她所担忧的是琏二嫂子将贾环的月钱给停掉,这该怎么办?

    侍书给探春披上件披风,更加显得她俊丽、精致的美丽,道:“姑娘,三爷不是回话了吗?”

    探春嘴角浮起一丝苦笑,视线落在书桌上贾环写她的字条上:“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字条上的每一个字她都认识,但组合起来她就不解其意。

    这是什么语言风格?她闻所未闻。看起来异常的古怪、别扭。只是从那飘逸、轻快的笔迹上多少能看得出来贾环写这段话时,心情应该不错。

    字条是翠墨拿回来的。她派翠墨去给贾环送银子,但他没收。而是回了这张字条让她安心。就像上次给她回了一首青松诗。

    贾探春长长的叹了口气。

    希望,三弟弟一切顺利!为什么总是要有这么多的苦难?让三弟弟安心的读几年书考个功名,再出去立一番事业不好?

    琏二嫂子做事太过分。

    庶子啊,庶子!

    …

    八月三十日,天晴,无风。贾环给探春写了纸条的第二天。

    贾府中路,贾环住处。

    并不算宽敞的堂屋里挤满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小丫鬟,有五六岁的,有七八岁的,都是安静的坐着,或者站着。从她们简单、质朴、单调的衣衫上,可以看出这些小丫鬟身份低下。并非贾府各房里有头有脸,有名有姓的丫鬟。

    堂屋正中,贾环正坐在一张条桌后,手里拿着一卷书,在讲故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宋年间,金人势大,屡次南下,杀我汉家儿郎。江湖豪杰奋起抗争,一时间各地风起云涌。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从临安城外牛家村说起。”

    贾环给小丫鬟们讲的是金庸先生的经典之作《射雕英雄传》。傻郭靖,俏黄蓉,东邪西毒,江南七怪。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故事性很足。

    贾环讲了一天,才将第一部铁血丹心讲了小半,但也让小丫鬟们听的津津有味,而后散去。

    八月天时,一抹斜阳映照,满地的瓜子壳诉说着热闹之后的萧索。贾环在门口看着夕阳。

    晴雯和如意两人扫着地。晴雯心直口快,对着贾环的背影抱怨道:“三爷,这是干嘛啊,好端端的给她们讲什么故事,还要陪上茶水和瓜子。”

    贾环回过身来,开玩笑道:“我在下一盘大棋。”

    不过这个笑点。显然不适合晴雯和如意。两人只是一阵迷糊。两双漂亮的美眸滴溜溜的转着。

    贾环笑了笑,也没有解释。

    …

    九月六日,休息日,贾环再次开讲,听故事的人数增长到四十多人。

    九月十二日,休息日,贾环继续开讲,来听故事的人将贾环住处的屋檐给挤满。静静的只听到一个小男孩的声音。

    九月十八日,休息日,贾环接着开讲。贾府里的一些大丫鬟都来了。如:侍书、紫鹃、雪雁、媚人、茜雪、司琪、入画、翡翠、彩霞等。

    九月二十四日,休息日,贾环讲完了射雕第40回华山论剑。全书完。

    一则消息突然间在贾府里流传起来:府里月钱每次都要晚几日发放,还有克扣,是因为琏二奶奶将银子拿出去,在府外放印子钱吃利息。

    舆论的力量在缓缓的集聚之后,如同火山喷发一样猛烈的爆发出来。山呼海啸般涌动,仿佛地动山摇。

    令某些人措手不及!

第五十章 王大善人?

    数十株松柏在抱厦厅外一字排开,夕阳斜照而来。九月底已是深秋时分,路边野草枯黄。

    王熙凤是在抱厦厅中和林之孝家的议事时听来旺媳妇过来汇报知道消息的,当场手就抖了下。

    “哐当!”

    一声脆响,名贵的汝窑茶碗跌落在青石地上。温热的茶水溅洒了一地。站在一旁的平儿赶忙扶住王熙凤。

    “二奶奶,我先告退。明儿再来领二奶奶的话。”荣国府的内管家林之孝家的行礼后离开议事厅。有些事情听不得。

    丰儿出去拦住了几个要进来回话的媳妇和婆子。

    平儿感受手中王熙凤身…体在发软,沉沉的倚在她手臂上,急的眼睛都红了,她心里以为是贾琏出了事,刚才来旺媳妇是在王熙凤耳边说的话。将王熙凤扶在椅子上坐下,轻声问道:“奶奶,怎么了?”

    王熙凤感觉喉咙有点堵,手指了下一旁哭丧着脸的来旺媳妇。平儿和丰儿就看着尖嘴猴腮的来旺妇。

    来旺妇苦声道:“平儿姑娘,我在外面厢房里吃酒赌钱。听几个管事婆子说奶奶拿府里的月钱放印子钱吃利钱。一问,现在阖府都在传这件事,赶忙来禀告奶奶。”

    “啊…”平儿倒吸一口凉气,仿佛心都颤抖了下。这件事竟然传得阖府都知道?真真是要命!

    …

    天色渐渐的暗下来了。

    王熙凤在议事厅里失态的摔碎茶碗的事情以迅捷的速度在贾府内传开。

    荣国府的内管家林之孝家的是个闷嘴葫芦,不会乱说。即便她的女儿小红在宝玉房里当差。但,议事厅外等候着一群来向王熙凤汇报的管事媳妇。人多嘴杂。

    王熙凤在傍晚时分突然以“身体不适”的理由不再视事,带着平儿、丰儿返回家中。这由不得管事媳妇们人心浮动,私下里议论原因。

    到晚间时分,贾府里的主子们近乎都在半公开的谈论王熙凤放印子钱的事情。贾府的舆论自底层爆发,终于将这股压抑着的能量传导到上层中。就仿佛腐朽的木板,在夜色中,在滔滔的洪流冲击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快要封堵不住了!

    探春的心情是欣喜的,她恍然的明白贾环给她写的“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纸条的含义;迎春是窃喜,她依旧是那个温柔可亲,性情懦弱的女孩,但她也想月钱足额及时发放;性格孤僻的惜春很好奇,她在想环哥儿突然间怎么变得像大人了。

    贾宝玉从黛玉屋里讨论射雕英雄传回来,骤闻消息,一时间有些茫然。和媚人、茜雪、麝月、秋纹在屋里议论起这件事的后果:凤姐姐有可能会被剥夺管家媳妇的资格。

    影响太坏了。

    怕又是和环老三有关。

    …

    贾环呢,在此时刚刚以一句“每一个女孩,都希望有一个属于她的靖哥哥”作为结束语,送走了来他屋里听故事的彩霞、赵姨娘、小鹊、小吉祥。

    如意意犹未尽的咂嘴,给贾环倒茶。晴雯气喘吁吁的从门外跑进来,她去了一趟东边,还想着赶回来听贾环点评射雕人物的结尾,却没没有赶上,忍不住撅嘴。

    贾环和丫鬟们笑说两句,坐在书桌前。明亮的灯光映照着他黑色的眼睛。

    夜晚静静的。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夜晚。可以安然的等待。他在等待,等待着狂风骤雨席卷贾府,将魑魅魍魉横扫!

    他要“干掉”王熙凤。

    …

    贾母正房。贾府权力的中心此时还没有感受到府中汹涌的舆论,依旧平静祥和。

    贾母吃过晚饭,笑呵呵的将王夫人、李纨打发走。看起来很有福气的老太太倚在榻椅中喝茶消食。袭人很尽心的在面前服侍。鸳鸯从屋外进来,欲言又止。

    鸳鸯今晚穿着青色丫鬟背心,粉底的衣衫,俏丽高挑。眉眼间有忧色。

    二奶奶拿公中姨娘、少爷、姑娘、丫鬟们的月钱去府外放印子钱的消息已经压不住了。刚才琥珀来找她,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和太太(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在外面花园里遇到吵起来,相互冷嘲热讽。

    这是事情压不住的征兆。她再不回明老太太,若老太太从别人口中听到这件事那就是她严重失职。可要她背后告二奶奶的状这显然也不行。她只能尽量“周全”些。

    贾母看到鸳鸯,笑呵呵的将茶碗放在袭人手中的托盘上,问道:“什么事啊,鸳鸯?”

    鸳鸯道:“有桩事要回明老祖宗。”

    等贾母点点头,鸳鸯接着道:“府里近日在传二奶奶挪用公中的月钱去外面放印子钱。说的有鼻子有眼。我是想:月钱没有按时放是有的。每个月的日子都有偏差,有时早些有时晚些。原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府外的事情,我也没什么见识,不大懂,说给老祖宗听一听。”

    贾母的脸色渐渐的阴沉下来。放印子钱?这是贾府这样的人家应该做的事情吗?简直是败坏家门清誉!

    “府里有多少人知道?”贾母内心中还是想要遮掩过去。

    “应该有很多人。”鸳鸯不敢明说,只说推测。她若是说府里都传遍了,那她要怎么解释:到现在才说给老太太听呢?

    贾母沉默一会,轻轻的叹了口气,疲倦的道:“明天让凤哥儿自己来说清楚罢!”

    这件事仿佛就这么定下来,轻飘飘的揭过。许久之后,鸳鸯和袭人服侍着贾母睡下后,一起退出贾母的房间,对视一眼,两人心中都知道一场风暴就要来了。

    出来后,鸳鸯连夜去找凤姐。

    …

    第二天上午,贾府的众多女眷齐聚在贾母正房中。就如往常某个时日女眷们来陪着贾母说笑、逗乐。但平静、习惯之下,隐藏着种种暗流。

    李纨笑吟吟的说起小火炉好用的日常小事。现在已经是九月底,就要入冬。天气渐渐的凉下来,可以考虑开始使用。王熙凤几个月前给她推荐小火炉,说了个小火炉有“三好”的俏皮话。传得很广泛。

    李纨说完,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林黛玉、迎、探、惜、宝玉、薛宝钗。并各自的丫鬟、陪房都是笑起来。

    这时,贾母突然道:“凤哥儿,我近日里听说府里有些不好的传言,到底怎么回事?”

    贾母说完,正房的客厅中顿时鸦雀无声!

    来了。

    就好像贾府里所有的情绪和压力在此时此刻此地汇聚,喷出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风暴。她们此时就在风暴眼中。

    贾母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贾母说的是什么事情。

    印子钱是高利贷的一种。民谣云: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但凡和印子钱沾上的人家,等同于带上“为富不仁”的帽子。这样事关府里清誉的事情,老太太不可能不过问。

    王熙凤昨晚就得了鸳鸯的通知,已经和平儿商议好对策。这时,起身回答,脸上的表情颇为委屈,说道:“老祖宗,我这月的月钱是迟了几日放。我因六月时环哥儿骂我,将赵姨娘和环哥儿屋里的月钱给压几日。赵姨娘上月还找我闹了一回。这事是我的错。哪知,环哥儿怀恨在心,编了一套词儿来编排我。我…我…”

    说着话,眼泪就滚滚的落下来。

    “原来是这样。”有不少人恍然大悟,竟然有这样曲折的缘故,觉得凤姐儿说的有理。

    站在贾母身后的鸳鸯和袭人互相对视一眼:那一位爷真是个能折腾的,不声不响的,一个月的功夫,就搞出这么大动静。这一位也是有能耐的。

    贾母惊讶的道:“还有这样的事情?”

    王夫人淡淡的道:“有这事。为这事我还训了赵姨娘几句。”说着,眼神从身侧不远处的赵姨娘扫过。她才留意到赵姨娘竟然跟着她“混”进来了。

    王夫人这么一说,众人就更明白。前些时候,赵姨娘不是被太太打了一巴掌吗?据说赵姨娘出言不逊辱骂了王家的祖宗。原来,根子是在闹月钱的事情。

    众人的目光看来,赵姨娘脸色讪讪的笑了笑。她骂人祖宗,确实理亏。即便不理亏。王夫人将她打了也就打了。大老婆打小老婆她还能到处说冤不成?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气愤:让你们看姨奶奶的笑话,等着瞧!

    她今天不是来看戏的。

    薛姨妈就有些奇怪:贾环傻了吧,这么重要的场合,就让他娘过来?以赵姨娘说话不着调、夹三带四的水平,凤姐儿今天要脱身实在太容易。

    想着,薛姨妈拿起茶杯悠然的喝了一口。

    看到赵姨娘,平儿、丰儿等人心里都松了口气。环三爷到底是个明白人,知道闹也没用。老太太心里还是偏向她们奶奶的。不然鸳鸯也不会来提前报信。

    今天的事:奶奶先用体己将银库那里印子钱的本钱补上。日后赵姨娘、环三爷的月钱按时足额的放。

    现在,先处理环三爷造谣的事。

    贾母正要说话。邢夫人突然插话道:“凤姐儿真是好厉害的嘴。黑的能说成白的。哦……,但凡你有错,都是和你有过冲突的环哥儿在说你坏话。都是他的错。你就是一个好人、善人、体面人、干净人。呸!你也不拿镜子照照你自己!你去府外问问你王大善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