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蟠这几日除了要去薛家的亲戚,便是要去皇商里的世交家中拜年吃酒。

    正月初四的下午,薛蟠与王家的王承嗣、王伟在史家保龄候府上遇到。

    保龄侯史鼐嫡次子的史智招唿着一干表兄在后院里吃酒、打牌、赌钱。丫鬟们在一旁伺候着。

    抹着骨牌,薛蟠输了几十两银子,半醉的对下家的王承嗣道:“大表哥,我们约起了初六去你家里吃酒。嘿,贾环那小子也要去,到时候你可要好好的给我出口气。”

    在座的几人都是哈哈大笑。贾环在四大家族里不吃香的事,早就传遍各家的子弟耳中。不过,据说贾环在贾府内很威风。连贾府里的名人,琏二嫂子都要让他三分。

    王承嗣三十多岁的年纪,微微发胖,蓄着短须,这时矜持的笑一笑,道:“文起,亲戚间还是以和气为重。”话是这么说,他心底却是已经决定后日要给贾环一个难看。

    他作为王家的嫡长子,对他父亲的想法略知一二。贾环在金陵搞事,将依附贾家、王家的贾雨村给打掉,弄得贾雨村贬谪安南,他父亲极为恼火。

    第一,这打乱他父亲的安排。贾雨村的年纪,进士出身,能对王、贾两家的势力有极好的补充。

    第二,他父亲向朝廷举荐过贾雨村,然而,贾雨村却犯了事,这令他父亲面子上很难看,极为难堪。工部左侍郎胡侍郎就曾当面嘲讽他父亲识人不明。

    这个场子肯定是要找回来的。

    …

    晨曦在山峰顶端浮现。少顷,东庄镇便沐浴在金红色的阳光中。

    闻道书院内的教师生活区,院长叶鸿云送贾环前往北门。两名童子跟随着。彻夜的长谈,贾环、叶鸿云两人的精神都还不错。

    北门的门口,负责咸亨商行的姚维、都弘两人早已经等候着。咸亨商行通过商铺、住宅的供应、买卖,包税的权力,牢牢的控制着东庄镇的行政权力,以及衍生而来的商业权力,缓慢而持续的膨胀、壮大。另一位负责人柳逸尘则是在京城的家中过年。他是大兴县人。

    作为一个以教育发展起来的集镇,常住人口将近十万人的东庄镇在春节里少了些往日的繁华、兴盛。集镇在清晨略显安静、清冷。往日消费的富家学子,前往妙峰山金云峰的潭柘寺的香客都不见。

    叶鸿云拍拍贾环的手背,感慨的道:“子玉回京,万事小心。事有不谐,先退一步,回书院来读书,等二月的春闱大比之后,局面便好了。”作为书院的院长,山长远在金陵,他即便不愿意,还是会了解到一些朝政信息。

    书院的子弟,大部分还是归属于山长一系。而山长与何大学士交好。何大学士与王子腾、谢大学士不是一路人。

    他不大看好贾环能过他舅舅王子腾那一关。政治面前,有时候亲情不算什么。

    贾环沉静的笑一笑,道:“我知道。叶先生保重。”

    辞别叶先生后,贾环在东庄镇上咸亨商行的总部和姚维、都弘吃过早饭,聊了聊,这才坐马车带着长随钱槐、胡小四返回京城贾府。

    …

    正月初六的下午四点许,贾家、薛家的马车一起驶入位于小时雍坊秋叶胡同的王府中。

    片刻后,正在前院里招待宾客的王承嗣等人便得知消息:贾环来拜年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四章 见王子腾(下)

    贾史王薛四家,号称金陵四大家族。原因有两点:第一,四家的祖籍都在金陵。

    第二,四家的先祖:贾府两个国公,史家的尚书令、保龄候,王家的都太尉统制县伯,薛家的紫薇舍人,这样的组合在南都金陵可以横着走,但是在京城,还不够看!

    类比一下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就能明白。民国时的四大家族: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所以,在帝都之中,想要称四大家族得是什么地位?第一,皇族;第二,后族;第三,党派负责人;第四,和前面几家联姻的大财团。

    贾史王薛四家显然没达到这个高度,因而只能是金陵四大家族。

    如今,贾史王薛四家的旗帜人物是王家的王子腾,官居从一品的九省统制,兼职军机章京。

    正月初六这一天下午,四家的头面人物会齐在王家吃年酒。通政司右参议贾政、保龄侯史鼐都是带着家眷前来。薛家如今就剩呆霸王薛蟠顶着门面,他陪着薛姨妈、宝钗一起前来。

    史家几人早早的就到了。得到贾环到来的消息,在王府前院的一处花厅中吃酒、看戏的史盛、史智都是“翘首以待”,等着的。据说,当日贾雨村被贬谪,王子腾回来后在书房中拍了桌子。

    王承嗣、王伟等数名王家嫡系子弟则是赶往侧门处“接着”贾环,要给他一个难堪。

    贾家、薛家的马车从王府的侧门驶入。贾政、贾环、贾宝玉、贾琏、薛蟠在此下车。而内眷的王夫人、凤姐、薛姨妈、宝钗则是直抵中路的内仪门处,进入王府后宅中。自有王子腾的正妻何夫人招待她们。

    初六下午四点许,金红色夕阳斜斜欲坠的挂在空中。王府内的甬道上,宾客往来,热闹非凡。王家的管家接着贾政等人。

    这会在门口边迎客的王子胜,他送进去一批客人后,正好出来接着贾政几人。寒暄几句后,王子胜上下打量着贾环,讥笑道:“你还有脸来我们王家?要不是我二哥有吩咐,我现在就把你轰走。”

    王子胜年纪四十多岁,穿着一身华美的蓝衫,容貌普通,但很张扬,这会儿冷眼看着贾环。

    贾环脸色平静,淡淡的看了王子胜一眼。王子胜这个人没什么能力。王子腾死后,就立即闹的六亲不和。他没兴趣和这样的人斗嘴。

    “哈哈。”一旁的薛蟠晃着矮冬瓜般的大脑袋,噗的笑出声来。他心中很畅快。

    贾宝玉今天穿着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戴着束发银冠,玉面星眸,神彩飘逸,这时,大圆脸上微微一笑,嘲讽的看着贾环。他第一次觉得过年出来拜年也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贾政微微皱眉。王子胜这是没将他放在眼里。贾家此时的声势,未必就比王家差吧?贾环引荐给他的幕僚白师爷很快就得到他的信任。白师爷日前曾经建议他帮贾环解围,免得他内兄为难贾环。但他还没想好说辞。

    王子胜冷哼一声,道:“这边请把。我二哥要见你。”指了一名管家,带着贾环前往王子腾的会客场所。

    他二兄刚派人吩咐他:贾环到府后,立即带过来。

    …

    贾环到王家之后,立即被安排跟着王家的管事前往院落深处面见王子腾时,王承嗣等人想要找他的麻烦,只能是作罢。

    谁都没有想到王子腾会吩咐要在第一时间见到贾环。这是重视,或者是不满呢?

    …

    一路上飞檐廊柱,精美华贵,年节的喧嚣声渐渐的隔绝在院落、园林中。

    贾环跟着王府的管家抵达王子腾的书房中。门外几名小厮安静的候着。通传了一声,就让贾环进去。

    布置的精雅的书房中,王子腾正在书案后翻书,提神的香袅袅的燃烧着。王子腾五十多岁的年纪,一身锦色的便服,身形微胖,气度森严,不怒自威。

    这是一个从一品高官摆官架子后应有的气质。

    见贾环进来,王子腾将书随意的丢在书案上,淡淡的扫了贾环一眼,将不满表露出来,讥讽的道:“人言贾子玉辩才无碍,我今日是很想听听你擅自妄为的理由。若是你不能说服我,今年二月份的会试,你就别参加了。”

    作为参与军务的九省统制、军机章京,贾环的舅舅,他是有资格说这句话的。

    沉重的压力扑面而来。书房中烧着木炭,温度很高,温暖如春,但气氛很冷,冷如寒冰!

    四大家族中的人物,除了贾政,大概没有谁能承担的起王子腾的怒火。史家那个两个空头侯爷也不行。

    王子腾说贾环辩才无碍,并非是胡说。贾环游说的能力是很强的。主要体现在雍治十一年为救山长张安博的奔走。他先后说服过乡试座师方望、王子腾、卫康。

    而贾环在江南,能说动淮扬巡抚沙胜查抄郑大盐商,抄了数家在水灾中趁机并购土地、买卖人口的豪强,杀的人头滚滚,沙胜被淮扬缙绅讽刺是血染的官帽子。

    贾环还说动龙江先生,将贾雨村添到倒卖金陵粮案有罪的名单中去,一举将他打掉。

    这些事,过去这么久,王子腾身处朝廷中枢,自然能从各地官员上书的奏章中的蛛丝马迹中得到消息。评价贾环一句“辩才无碍”,毫无问题!

    贾环身姿挺拔的站立着,仿佛没有感受到那凛冽的恶意,拱手作揖行礼,平稳的道:“我与贾雨村之间的龌蹉,想必舅舅有所耳闻。此人雍治七年来京是一个样子,彼时在金陵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事情紧急,金陵与京城相距太远,我未曾来得及请示舅舅,还请舅舅恕罪。”

    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瞎扯淡!派系的中生代人物的去留,什么时候轮得到贾环擅自做主、说话?

    当然,贾环也把原因隐晦的点明了:他和贾雨村不对付,这是个人恩怨。

    王子腾冷笑一声,冷冷的看着贾环,这个答案,他怎么可能满意?贾环今天要是说不出新花样来,别怪他不给贵妃面子。

    贾环自是不会认为他这么一番话就可以说服王子腾。他这样说,只是表个态度,给一个双方都能下的来的台阶。并不是真的向王子腾请罪。现在,王子腾不愿意下来,他还得再推一把。

    叶先生从政治派系的角度而言,担心王子腾突然的对他痛下杀手。但他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无他,因为他的前途、潜力!他是姓贾的。王子腾要是出手将贾家的政治新星打下去,宫中的贵妃贾元春会怎么想?贾、王是姻亲,是政治盟友,但到底还是两个家族。

    贾环从王子腾寥寥的几句话中就推测的出来:王子腾下杀手倒不至于,但是是真想要压他一年,磨一磨他的势头。毕竟,他给王子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脸面上的,政治安排上的。

    然而,现在已经不是雍治十一年正月,他第一次来见王子腾的时候了!那时,是80级的大号欺负他10级的小号。他给王子腾敲打(虐)得冷汗淋漓。但现在,他有很多牌可以打。

    贾环躬身行礼,道:“舅舅因何事如此看重贾雨村?现任金陵知府纪兴生与家父交好,我以曾面见,为官之正,远超贾雨村,能否填补贾雨村的空缺?”

    说白了,就是因为贾雨村是两榜进士出身,履足够,关键时候能够帮王子腾在朝廷里“卡位”。这是政治团体常见的套路。谁掌权,不在关键位置放上自己的小弟?

    贾环要改变王子腾的看法,首先得帮他把这个窟窿补上。至于脸面?对政治动物而言,那是什么东西?如果他和你讲脸面,那一定是给他的利益不够,你没有满足他。

    王子腾脸上冰冷的表情有点变化,讥笑道:“纪家数代都是高官门第,如何能为我四大家族所用?”纪家自成体系。

    贾环从袖袋里拿出两封书信,上前两步,放在王子腾的书桌上,道:“林姑父临终之前,给了我三封书信。其中一封,便是给纪太守的。余下两封分别是刑部郎中(正五品)汤奇,翰林院侍讲(正六品)蔡宜。舅舅如果有意,我可以代为传话。”

    林如海临终的书信,明显是给贾环铺路的。这是政治遗产。王子腾一点就透。而王子腾作为从一品的高官,在朝廷里是有资格当山头的。虽然,他现在依附于谢大学士。

    王子腾扫了一眼书桌上的信的封皮,他这个位置,自然不会小家子气的拿起书信来检查真伪。有些惊讶的看看贾环。贾环这是真得林如海的喜欢啊!连政治遗产都交给他了。

    王子腾拿起精美的白瓷碗,徐徐的喝了口汤,道:“我听说你在贾府里,因林如海之女的事,和老太太闹了一回,还借机生事为难宝玉。看来是有的?”

    贾环坦然的点点头,他确实坑了大脸宝。族学套餐,他已经想好了。就等着教教大脸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坦率的道:“我若金榜题名,自有一番天地、格局。贾府的未来是宝二哥的。”

    他和王子腾没有血缘关系。王子腾在宝玉和他之间,选择谁,这是不用问的。而嫡庶之分,向来是深入人心,别看政老爹对他颇为倚重,有点言听计从的态势。但是贾家二房的家产、政治遗产,肯定都是宝玉的。这不用想。

    贾环现在是亮明自己的态度:有些东西,你们很看重,但我并不在意。大脸宝的东西,就给他罢。我没兴趣。我要的,我会自己去奋斗!而且,会比贾宝玉混得更好。

    这个态度,他估摸着正月十五还要对贾元春说一遍。

    王子腾看了看贾环,脸色稍缓,眼神示意,道:“坐吧。”

    京官向来是比地方官贵重。一个正五品的刑部郎中,一个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比不了正三品的金陵知府,但足以消弭他对贾环的不满了。这两个位置运作一下,还是很有前途的。

    贾环拱手道:“谢舅舅。卫尚书年后三月进京。舅舅若是有意,我亦可以在卫尚书面前说句话。”

    他和卫弘有这个交情。

    王子腾脸色微动,深深的看贾环一眼,眼神中掠过一丝惊奇。担任过一方布政使的户部尚书。正二品。若是他没在军机处当差,仅凭着九省统制这个职务,在户部尚书这样的文官大佬面前,说话能有几分份量?

    此时,王子腾对贾环在文官体系中深厚的人脉算是有一定的认知。心里不得不感叹:这就是文官!

    文官对文官,天然有一种亲近感。特别是像贾环这样注定要创国朝科举记录的后辈,再加上贾环本朝的诗词名家的名头,在文官面前更是加分。

    “与卫司徒见面不急。日后看机会吧!”

    王子腾摆摆手,拉了拉铃,让侍女进来给贾环上了杯热茶。

    …

    贾环在书房里见王子腾时,史盛、史智、王伟、贾琏、薛蟠等表兄在王府前院风景雅致的院落中吃茶、说话、打牌。

    眼看着厅外的夜色越发的浓郁,小厮们进来点了蜡烛。小儿手臂般粗的蜡烛点了两排,将厅内照的灯火通明。

    然而,众人关心的事,还没有结果:贾环还在王子腾的书房中。

    王承嗣去外面待客,给众表兄一催,借故到父亲书房的院落里去探消息。他本来没堵着贾环就是一肚子气。等回到这边待客的厅中时,满脸的抑郁。

    薛蟠急不可耐的道:“大表哥,如何?”

    王承嗣叹口气,神情很有点失落,还有点不解,闷闷的道:“家父刚让侍女给贾子玉上了茶。”

    “啊…”精美、雅致的厅中,四大家族的一干纨绔子弟都是惊诧无比。

    贾琏不动神色的笑着喝茶:肤浅!幼稚!无知!

    舅老爷的不满,以环兄弟那性格,都这么长时间,他怎么可能没有对策?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

    王府的内宅上房中,王子腾的正妻何夫人并家中的女眷招待着来访的贾、史、薛家的亲戚。

    房中,地面上铺着喜庆的红色地毯,正厅中放着三足的金珐琅大火盆。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

    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设着靠背引枕,搭着貂皮,何夫人居中而坐。下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

    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宝钗、宝玉、王家女儿等人依次坐着。宝玉在外头坐了一会,就给何夫人叫进来。

    何夫人看看自己的二女儿冬萍,对王夫人笑道:“宝玉如今一天大似一天,妹妹可曾看好谁家的女儿?”

    这话说的宝玉心都提起来了。他心里只有林妹妹。虽然林妹妹不和他亲近了。但是,年后他会去向林妹妹道歉的。

    王夫人就笑,“嗳哟,老太太天天将他带着身边养着。感觉小孩子似的。还早。冬萍可许了人家?”

    何夫人点头,矜持的道:“前儿有媒人给保宁侯府上说亲。老爷还在考虑。”

    说起这话,何夫人因问身边的丫鬟薇儿,“都这个点了,是不是该摆饭了?外头怎么没动静,别说我们请亲戚们吃酒,却饿着亲戚们了。”这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薇儿带着两个丫鬟出去了。

    王熙凤穿着珊瑚红的袄子,身姿修长丰盈,明眸流转,掩嘴娇笑。她也在关心会面的结果。这可是关系着她以后怎么和贾环相处的问题。

    王凤姐归结起来可以算个“聪明人”,想法很多,这两天一只没怎么睡好觉。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就是她这个状态。

    薛姨妈看看娴静而坐的女儿,惆怅的叹口气。贾环和宝钗的婚事,就是宫里的贵妃作的煤,操办是她嫂子操办的。亲都订了,再反悔,是毁女儿的名声啊。

    说笑了片刻,薇儿从外头回来,在何夫人面前小声回道:“太太,老爷在书房里和环三爷相谈甚欢。”

    相谈甚欢,这四个字,让笑意涟涟的上房中突然间仿佛是给人按了暂停键一样。画面定格。

    一群“久经沙场”的贵妇们,忽而不知道此时该用什么表情了。怎么会这样?

    贾宝玉错愕的张张嘴,下意识的去看宝钗。正好看到宝钗嘴角掠过的一丝极浅的笑意。

    宝钗一袭素白色的衣衫,端庄如淑女,坐在椅子上,精致绝美的容颜在烛光中,明丽无端。

    环兄弟就是环兄弟!

    …

    月明星稀。寒风萧瑟。

    贾家的马车依次往西出秋叶胡同,返回四时坊中。贾环的马车掉在尾巴后。

    他还在想和王子腾讨论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之间的矛盾、龌蹉的缘由。何大学士是想恢复明朝时的文官政治。

    贾环对这个想法给予鼓励,但绝不赞同。以当今天子的个性,你和他谈:天下乃读书人的天下,圣天子垂拱而治,这和找抽没什么区别!

    正思考着,外头传来钱槐的声音,“三爷,到府里,老爷让你去梦坡斋里见他。”

    梦坡斋是贾政的小书房,恩,用来睡午觉的地方,贾环在书房中和贾政见面。

    贾政对贾环怎么通过王子腾的一关很好奇。

    贾环说了一遍后,道:“儿子近日读书,颇感心绪不宁,想请太太赏赐个丫鬟,服侍我读书。”

    王夫人的心思,心里憋着的坏,他能不知道?但是,他现在过了王子腾这关了。该要点利息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 彩霞到来

    正月初六自王府里拜年回来,贾环的住处望月居的众人便明显的感觉到府里的气氛不同。

    晴雯时常在贾府各处里玩耍。她性子爽利,嘴巴利索,得理不饶人,但也有几个交好的朋友,如紫鹃、翡翠等人。处处的小丫鬟都是喊着她晴雯姐姐。三爷跟前的人呢!

    雍治十三年的正月初六一过,府里的内管事们,都有喊她“晴雯姑娘”的。王熙凤派平儿强行的送了她两件新衣裳: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

    另外则是,府里的管家、管事如单大良、吴兴登时时来请示,关于正月十五省亲诸事如何安排,如何处理等等琐事。

    初八的下午,初春的寒风凛冽的掠过东跨院外稀疏的树枝。正房侧面的下房中,彩霞正在屋里收拾着自己的包裹:日常的用具、衣裳、胭脂等。

    金钏儿、玉钏儿、彩云、彩鸾、彩凤、绣鸾、绣凤七个大丫鬟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一边算是和好姐妹道别,一边也算是取笑她取乐。

    内官家林之孝家的在正房里陪着王夫人等人吃茶,并不来管小丫头们的私房话。一会便是由她送彩霞到望月居。

    金钏儿是个圆脸的大丫鬟,她已有十七八岁,身量中等,作为贾府的太太王夫人身边的首席大丫鬟,穿着体面,一身大红猩猩毡的雪褂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笑嘻嘻的取笑道:“苦思数年,这不,终于得偿心愿。啧啧,小蹄子心里都乐开了花呢。”

    几个丫鬟哄笑。三爷说话了,要太太屋里的丫鬟,服侍他读书。怎么要到彩霞?大家心里都数,彩霞心里一直念着三爷呢。凡是去给三爷传话都必定她去。话是老爷开口和太太说的。当时,彩鸾、彩凤可是在场。

    彩霞满脸通红,系好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包裹,辩解道:“我哪有?我不过是去三爷屋里服侍。你们就拿我取乐?没羞没躁的!等金钏儿明儿成了姨奶奶,看你们怎么笑?”

    “好个小浪蹄子,你思春了,倒还攀扯我?”金钏儿和彩霞两人在床榻边笑闹起来,又道:“今日你走了,还不许我们笑你?日后端起姨奶奶的款儿,还不定认不认我们呢。”

    彩云冷笑道:“这大脸面的姨奶奶,你们侍候着,我可不敢沾惹。”她心中有点嫉妒。她和三爷也是熟识的。三爷在府里,也是一块儿玩的。凭什么彩霞现在飞了高枝?

    彩鸾、彩凤几个都是笑,跟着拿话“挤兑”彩霞。彩霞是又喜欢,又恼怒,又娇羞,又伤感的和几人斗嘴。只是,她一个人哪里说的赢金钏儿她们一堆人?

    玉钏儿年纪小些,帮彩霞收拾好东西,笑道:“好了。你们别欺负老实人了。人家要赶着去做姨奶奶的呢。别耽搁时辰了。”

    这话又是说的屋内的丫鬟们一阵好笑,前仰后合。房间里充满了银铃般悦耳的声音。

    说笑了一回后,彩霞拿着包袱,跟着金钏儿、玉钏儿两人进到东跨院的正房中向王夫人辞行。

    正房中,薛姨妈、王熙凤、周姨娘陪着王夫人说话。这两天的年酒忙的王夫人、王熙凤脚不沾地,下午这会儿才偷个空。

    彩霞跪在地上磕了头。

    王夫人神色淡淡,还是那副木纳的模样,公式化的“勉励”道:“你跟着我这么些年,素日是个好的,环哥儿如今开口,要丫鬟服侍他读书,我把你派过去。你日常要尽心。”

    王夫人强忍着心里的不适,交代了一番场面话。读书什么的,那都是瞎扯。名头而已。不过是要她身边的丫鬟。贾环在警告她呢。这混账东西!偏偏她哥哥怎么就看重她这个庶子。

    王夫人心里念头转着,倒是忘了,若不是初六时贾环成功的与王子腾修复关系,她打算怎么炮制贾环。

    王熙凤一旁笑兮兮的看着彩霞跟着林之孝家的离开,心里倒是觉得找到贾环的“弱点”:这小子好色。

    这才多大的年纪?宝姑娘、她身边跟着的香菱还不够眼馋的么?听说他在江南还和名妓不清不楚。

    男人呐,都是一个德性。

    王凤姐聪明归聪明,一时间没想到贾环是在警告王夫人这上面去。毕竟,这个答案太吓人。

    …

    彩霞跟着林之孝家的一路到望月居。贾环正在屋里写写画画,做八股文。跑来献殷勤的单大良等人,他都打发给贾琏、贾蓉去处理。

    贾云春省亲,贾府里要忙碌的事情很多。后宅里,归王熙凤负责。贾环那天回答了平儿的问题,王熙凤又放开手脚,开始管内宅的事。府外,则是贾琏、贾蓉跑腿。

    贾环没兴趣主导这件事,都是琐事而已。生在富贵乡中的贾琏、贾蓉比他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他只需要做好与贾元春见面的准备即可。

    彩霞和林之孝家的来之前,贾环上午刚去拜访了乡试的座师方望。

    方宗师如今在京城里担任礼部尚书,主持编撰《皇周英华》,手下管着一帮翰林,庶吉士,中午留饭后,给贾环说起礼部会试的事。

    明亮、暖和的小间中,方望随意的靠在椅子上,问道:“子玉近来可有温书?会试有没有把握?”

    贾环回京后就特地上门拜访过方望,此时再来拜年。方望在京城、金陵、士林中都帮了他很大的忙。再者,乡试座师这个身份,在如今的科举体系中,这是相当硬的关系,他怎么可能不来走动?

    贾环苦笑一声,道:“正月里琐事缠身,尚未读书。按照张先生的估计,我金榜题名或许有望,但是名次如何可能要靠运气。”

    其实,按照贾环现在的年龄情况,如果这一科考的名次不好,完全可以等明年雍治十四年的会试。会试、殿试的名次直接影响着日后的仕途。

    但是贾环已经没有时间了。他这一科只要能取中就是好事。名次无法强求。运气好,碰到他合适的题目,可能就是高分,运气不好,那就只能中规中矩。

    方望和贾环笑着谈了一会科举的事,道:“举业不过是敲门砖,跨过去,便无须理会。当然,圣人之言,我辈读书人要时时揣摩,学习,不可忘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科举的文人,说科举是敲门砖,这是相当大胆的说法。京城、北地,这种说法不会流行,倒是江南士风日渐狂暴,这样的说法很流行。方宗师这么说,是将贾环当自己人。否则,贾环说出去,方宗师少不了要给士林的鸿儒问难。

    贾环当即起身,躬身行礼道:“谢老师教诲。”

    如果方望只是日常的闲谈,这么说贾环一句,贾环这样的礼节,就显得过了。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方宗师是什么人?士林的领袖,官居礼部尚书。这样清白的履、地位,如果不出意外,他在今年的礼部会试中,至少是同考官的身份。担任主考官,收割一批进士,也不是不可能。

    方宗师都说了:不可忘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什么意思,贾环难道会听不懂?

    没有任何考试制度是绝对公平的,只能做到相对公平。比如科举,比如高考。而制度之外,就会有一些名堂。比如高考的加分,提前批等等。

    而科举里面就有一种,叫做“约定门生”。就是主考官和士子在考试之前,就已经相互约定为师生。主考官看中士子将来的潜力。士子看中主考官的地位。明朝着名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其中就有一种说法,主考官程敏政泄题给唐伯虎,很有可能就是已经约定门生。

    方望温和、赞赏的笑了笑。孺子可教也!

    …

    贾环在搜肠刮肚的写八股时,晴雯和如意两个笑嘻嘻的带着林之孝家的、彩霞到书房里。

    贾环早早的给她们俩交过底。

    贾环搁下笔,笑着起身,和林之孝家的聊几句,吩咐如意带彩霞去放包裹,算是完成彩霞的接收程序。

    林之孝家的四十多岁,容貌普通,坐着椅子上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