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一直默不作声,冷眼看着这些诸侯自编自导地做戏,直到无人再请求离开。

“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攻破长安,救得圣上。诸公却在此时,欲要离走,难不成要弃忠义而不顾乎?”

陶谦站直了身躯,眯着眼眸,浑身散发着泯然大义,铿锵有力地向袁绍一等人责问道。

“陶公此言差矣。吾等皆是汉臣,岂有弃忠义之理。只不过实在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只要待吾等休养一阵,解除各自的患忧,定然继续为汉室上刀山下火海亦在所不辞!”

袁绍似乎早有准备,立刻便有说辞为自己辩解,而其他欲要离去的诸侯亦纷纷附和。

“副盟主此话有理。吾袁公路受皇命托付,管辖一方之地,岂能眼观贼患蔓延,而置之不理?”

袁术冷着脸,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

“哼,凡事都应分个轻重缓急。圣上如今被董狗挟持,董狗狼戾残忍,随时都有可能会对圣上痛下死手。汉室天下危在旦夕,汝袁公路却只顾一弹丸之地,分明就是有私心!”

兖州刺史刘岱腾地站了起来,指着袁术张口呵斥。袁术的脸顿时变得阴沉,冷哼一声,却是忍着不去反驳。

“哼,冠冕堂皇的伪君子。说我有私心?这里谁没有私心!?”

袁术心中冷哼,后退一步,闭嘴不言。

“刘兖州莫怒,请听吾一席言。吾等先前接到总盟主的诛董矫诏,义无反顾便是整兵前来,这一路与董狗贼军作战,谁不是损失惨重?吾北平的儿郎死了足足有数千余人,剩下的亦皆是疲倦不堪,难以再战。相信诸公麾下,亦有与吾北平儿郎相同的境况。吾等亦非是弃忠义不顾,只是希望休养一阵,待士卒养精蓄锐,整兵再战。”

公孙瓒倒是平静,也不理陶谦等人的指责,心平气和地解释道。

“够了。别说得这般理所当然!义师各路兵马虽是疲惫,但董狗贼军被义师逼得远走长安,他们的境况只会更差!此番若是执意离去,汝等纵然有千万种理由,也遮掩不了汝等的私心!”

豫州刺史孔伷暴跳如雷,吹胡子瞪眼地指着袁绍等人张口便骂。而袁绍、袁术、公孙瓒一众欲要离去的九路诸侯,皆是冷着脸面,似乎铁了心要离开义师。

顿时议事厅内,陷入一阵死寂诡异,而又充满火气的气氛。就在此时,作为总盟主的曹操,终于发言了。

“董贼祸害苍生,劫迁天子,海内震动,此间正乃天亡之时也。只要诸公齐心协力,攻至长安,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有何理而不进?”

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曹某心中敬佩。而此间,河东文冠军,冒九死一生之险,夺得潼关,吾等义师一过潼关,便可直捣黄龙,诛灭董贼。未料此时,汝等却欲离开,曹某虽然痛心,但不敢有阻。

还请诸公,留下一些粮草作为资助,也可让义师继续为大义而战,成功诛灭董狗。不至于让吾等初始建盟时立下的誓约有失。”

曹操此话一出,顿时让这些欲要离去的不少诸侯,脑海内不由升起了当初建盟时焚香发誓的场景。

“有为公义苍生而战,不惜生死!有渝此盟,俾坠其命,鬼神共愤!”

这一誓词,好似仍在他们耳中回荡。

“诶,罢了罢了。如此吾东郡便再为义师略施绵力,留下千石粮草,以助义师吧。”

“吾冀州亦愿出千石粮草。”

“山阳(荣阳)愿出五百石粮草!!”

“广陵……”

曹操的一席话似乎唤醒了不少人的良心,东郡太守乔瑁,冀州刺史韩馥,山阳太守袁遗,荣阳太守王匡,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北平太守公孙瓒等人纷纷说出他们愿意资助的粮草数量。

最后,众人目光都集聚在袁绍、袁术两兄弟的身上。

“曹孟德这阴险小人,最后还想要大捞一把!而且,我还不得不割肉!”

袁绍几乎是咬牙彻齿地死死盯着曹操,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留下了千石粮草,至于袁术最是直接,说自己汝南有危,正是用粮草之时,反而还想要开口向义师借点粮草。

对于袁术的无耻,曹操反倒显得大方,送了五百石粮草给袁术。袁术洋洋得意,对周围鄙夷的目光视而不见。

留下了粮草,这让这些欲要离去的诸侯愧疚心减了不少,之后也不和曹操再废话,纷纷告辞。曹操令管辖的粮草的陶谦随他们一起离去,将他们承诺资助的粮草收取。陶谦见这些人最后还算是有点良心,脸色好了不少,便是随他们一同离去。

该走的都走了,原本声势浩荡大的十八路义师大军,此时只剩下寥寥几人,未免显得一些清凉。

曹操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情,今日之事他早有预料,也已做出可谓是最妥当的处理。他明白,这些人虽有私心,但多多少少还是顾虑自己的脸面,所以曹操利用这点,在最后还是让这些人留下了不少粮草。

粮草乃是军中命脉,而接近维持了数月的大战,义师的粮草也将近用了一半,曹操亦为此甚是烦忧。如今走了九路诸侯,义师人数减半,而这些诸侯又留下不少粮草,可谓是解决粮草短暂的问题。

“诸公大义,曹某在此替天下苍生拜谢诸公!”

曹操站了起来,深深地施一礼,剩下的诸侯连忙纷纷还礼,皆说此乃他们应分之事。

“好了。虽然走了不少人,但诛董之事,不容耽误。接下来吾等还需继续为大义而战。董贼如今迁到长安,长安距离凉州极近,一旦他从凉州调来大军,那么吾等义师与董贼之贼,便会难上加难。对此,不知诸公有何对策?”

曹操一边说,一边接眼神投到了金城太守马腾的身上,马腾似乎察觉到曹操的眼神,与曹操对视,曹操对马腾便是一笑。

马腾脸色一怔,沉思了一阵后,似乎隐约猜到了曹操的意思,但却不敢肯定。

“总盟主,有何吩咐。吾马寿成定然令到必行!”

第三百四十八章 贾文和计除董贼

“哈哈。好。寿成与汝之义弟韩遂在凉州的声名不低,加之又和西羌胡交好。董狗无义,在凉州内亦有不少人对他不服,若是寿成此时在凉州振臂一呼,定然能够聚集不少凉州义士,一同征讨董贼。”

“总盟主的意思是要腾回去凉州起义,在董狗的后花园放一把大火,打乱董狗的布局,让他无法从凉州抽出兵马?”

“寿成聪慧。若要诛灭董狗,定需寿成配合。”

马腾低下头,脑念电转,在心中快速地思考得失,此举虽然危险,但一旦成功他很可能将会成为继董卓之后的西凉霸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正我与董仲颖已是水火不容,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马腾思定,便是走前一步,单膝跪下凌然喝道。

“吾,马寿成定不负总盟主所托!”

“善!如此寿成即日便起兵秘密回去凉州,与汝之义弟准备起义之事。寿成汝可要捉紧时间,否则只怕难以成事!”

马腾重重地颔首,表示明白后,在曹操挥手示意下,便坐回了自己的席位中,低头沉思,开始思量在凉州起义的部署。

“只要寿成在凉州起义成功,凉州大乱,董贼就难以抽出兵马。而吾等要做的是,就是在潼关未失之前,立马赶去潼关,只要过了潼关,吾等可先夺了临晋,在那为根据地,等待寿成起义。一旦寿成起义成功,吾等便立即挥大军直落长安,与董狗决一死战!”

“好,既然总盟主已做好决策。事不宜迟,吾等立刻起兵过潼关取临晋!”

孙坚一拍桌案,战意昂然。刘岱、孔融、张扬等诸侯亦是认同。之后曹操又将一些细节与各人说清,便是让各诸侯各自回去整顿其麾下兵马,准备离开洛阳。

原本十八路的义师,因袁绍等人的离开,只剩下九路诸侯。而曹操却不放弃,俨然一副不除董狗,誓不罢休的态度,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数天后,在潼关内。

“贾文和,你竟然说我与一众将士把生死置之于外,阻止董卓迁都,此举莽撞而有失思量!?你凭什么这样说,若你给不出我一个因由,我定不饶你!”

在潼关楼台内,文翰眼睛刹地红了起来,而在他身旁的关羽、徐晃更是爆出滔天的杀意,若非文翰用眼神阻止了他们,他们定然会把贾诩的破嘴,给狠狠地撕烂。

贾诩平淡地目视着前方,抿了一口茶后,静静地说道。

“文冠军虽是阻止了董相国迁都,而诩亦知以董相国的性格,强行带离近百万的洛阳百姓,定会造成不下于数十万的伤亡。而且,诩还在董相国麾下时,还察觉到董相国有烧毁洛阳之意。

文冠军此举,可谓是救得了数十万洛阳百姓,也让洛阳避免一大浩劫。但是,文冠军有没想过,董相国为何需要强行带离近百万洛阳百姓?”

“那当然是长安人口极少,而董狗若要在长安定都,大量的人口是必不可缺!”

“没错。董相国欲要在长安定都,就需大量的人口!而董相国失去了洛阳近百万百姓,所以他定会在凉州一带强行迁离百姓!到时,原本应该发生在洛阳百姓身上的惨剧,便会转移到凉州百姓的身上!

而且,若我猜得不错,曹盟主将会派金城太守马寿成回去凉州起义,以来阻止董相国在凉州抽兵。到时战火必定会弥漫整个凉州,凉州百姓不但要受流徙之苦,还要遭战乱之灾!

文冠军凭你的聪明才智,你略微算算,到时凉州会死多少人?”

贾诩忽然转身,直视着文翰的眼眸,文翰猛地一吸凉气,整张脸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文翰瞪大着眼睛,越想脸色就越差,最后竟不敢与贾诩对视,痛苦地闭起了眼睛。贾诩冷笑连连,更是不依不饶地说道。

“竟然文冠军不愿说,那就由诩来说吧。凉州有十二郡二百四十九县,近千万百姓,到时很可能就因文冠军之举,而死去近百万人!!!”

百万人!!这三个字,如同三柄利刃狠狠地插在了文翰的心脏之上。

文翰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无比,整个人宛如被夺去了灵魂,摇摇欲晃地好似随时都会倒下。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贾文和汝莫要以为自己有几分才智,就能如此放肆!!汝信不信吾这就把汝这张竟说鬼话的破嘴撕烂!!”

徐晃再也忍受不住满肚子的火气,一步踏出,浑身都似冒火地冲向贾诩。

“四弟!!!”

文翰暴然一喝,将怒发冲冠的徐晃喝停。

“贾文和,说得没错!”

文翰快要咬破了钢齿,竟然当面承认!贾诩脸色一震,然后又是皱起了眉头,在观察文翰万分痛苦、内疚复杂的脸色,他完全没有预料,文翰竟然会承认!

“三哥!!我们此举可谓是九死一生,却要背负此等罪名!!”

“够了!!别再说了!!错了就是错了!!纵然我等有千万种理由、借口去辩解,仍然无法改变我等已造成的错果!!”

“难道,我等明知有数十万人将会死去,而冷眼旁观!而且还要认为他们的死都是理所当然吗!?”

对于徐晃的怒喝,文翰脸庞抽动,无法说出一字。

“有时候,人需懂得取舍。”

贾诩冷不丁地说出一话,话中充满无情,但却是实在。

“贾文和,没有人的死是理所当然的。汝说的罪名,吾文不凡愿意背负,但是如今还有弥补的机会,如果汝有心思责备于吾。为何不用汝的聪明才智去挽救这些无辜的凉州百姓。”

忽然,文翰似乎想通似的,将内心的愧疚、痛苦强压。

贾诩又是将眼神投在了文翰的眼上,这次文翰没有后退,而是正视着贾诩的目光。

“不错,没想到他竟然如此之快便振作起来。敢于承担错果,也算他有些担当。”

贾诩心中默默腹诽,随即神色一凝,平静地说道。

“想要弥补,非是不可。但动作必须要快,趁董相国未曾下令迁离凉州百姓之时,将其势力瓦解。如此,便可救回不少凉州百姓。”

“董狗势大,想要将其势力瓦解无疑是难于登天。贾文和,汝有何计策?”

文翰平复下来后,思路亦变得清晰,他明白贾诩竟然有此一说,定心中已有对策。只是看他说不说而已。

贾诩顿了一顿,好似故意挑衅文翰,那张口就是不张。

文翰一咬牙,对着贾诩深深一拜。

“请文和看在这近百万无辜百姓的份上,出计相助。事后,若是文和欲要离去,文不凡定不阻拦,更会将文和的家人毫发无伤的奉还!”

贾诩嘴角上翘,心中暗道,这文不凡果然还是不够无情,就凭这点,便注定他在此乱世,难成大业!

“文冠军此言当真?”

“若有违此言,必遭天打雷劈,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好!文冠军如此说誓,想必定不会反悔。如此诩便会凉州百姓略尽绵力。”

贾诩最恨遭人威胁,自从他被文翰擒住后,便一直想计离开。而当他观察文翰的品性、性格后,很快便想出了今日之计。

“旧时诩仍在董相国麾下时,在洛阳曾见过一女,此女有倾国倾城之美,足以令天下男人疯狂。如此天下无双的美人,诩亦不禁起了心思,四处打探后,得知此女乃王司徒近年从府中收得的义女。

而后来,更是听闻温侯吕布曾在王司徒府中做客,见得此女,一见倾心。吕布更是恳求董相国,为他提亲。只是,此事未了。汝等十八路诸侯的义师大军便是分别攻向了虎牢、箕关。吕布被董相国派出征战,所以此事便暂时被搁置。”

文翰听得心脏狂跳,几乎在一瞬间想起了一个名字,貂蝉。然后几乎猜到了贾诩要使何计。

“等等。”

文翰蓦然开口打断了贾诩,贾诩猛地一怔,一脸不明所以然的望着文翰。

“汝是想使连环美人计!!”

贾诩细长深陷的眼眸顿时瞪大起来,然后深深地凝视着文翰,他忽然觉得文翰似乎有些高深莫测。

“文冠军之智,实在令人惊叹。没错,吾欲要使连环美人计,先让王司徒把此女许嫁吕布,然后又献与董卓。然后再从中取便,离间二人。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而此女又有倾国倾城无双之美,定会令二人疯狂。

然后再让此女教唆吕布让其弑杀董卓,吕布为了一匹赤兔马尚且能弑杀丁原,从此便知他是无情无义,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的白眼狼。到时吕布定然听从,将董卓杀死。董卓一死,凉州大军,群龙无首,定然大乱。如此,其势力便会迅速地瓦解。

而诩听说,文冠军乃是王司徒之徒,王司徒深信于汝。还请文冠军,即日起立刻派人传信到长安,告之王司徒此计。”

“贾文和,汝可当真恐怖。此计可谓是毒辣。”

“呵呵,文冠军过誉了。诩不过是略施小计,略施小计。”

“贾文和,你从一开始就是在算计于我!故意用这近百万的凉州百姓来做威胁,逼我放你离开!”

“诩就知瞒不过文冠军,的确如此。”

“你!!若是我不答应!!你岂不是眼看着近百万凉州百姓死于非命!!”

“呵呵,诩知道以文冠军仁义的性格,必会答应。”

“若是日后你离开后,再与我为敌,只怕你会成为我心腹大患。你凭什么就这么肯定我就单凭一誓言,就放虎归山!?”

“文冠军非是背信弃义之人,这点诩深信不疑。更何况诩的行事作风,实在不适合在文冠军麾下入仕。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呐。”

“这瓜甜还是不甜,我不管。我只管这瓜有没有毒!”

“如此诩倒有一计,可解文冠军烦忧。”

“何计?

“取一刀便可。”

“汝不怕死?”

“诩最怕的就是死。但是若文冠军要铲除后患,此计最是直接。”

贾诩口中虽是如此在说,但脸上却不显丝毫惧色,反而气定神闲。文翰压缩着眼中的杀意,心中好似有一股魔力,在不断叫他,杀了面前此人。

但是,他的良心又在提醒他,贾诩为他出计挽救了很可能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罪孽,若是杀了他,实在有失情理。

文翰大大地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我不杀你,是看在你挽救了近百万凉州百姓的份上,替我弥补了大罪过。只要董卓一死,我便会修书一封,让你毫无阻碍地从河东带走你的家人。”

“如此,诩便谢过文冠军了。”

贾诩好似早有预料,淡淡地点了点头。

“二哥,给师傅送信一事,关乎天下大势,百万生命。而且董卓一死,长安必乱,到时师傅只怕会遭他人毒手。其他人我信不过,还需劳烦二哥,到时将师傅安全带离长安。”

“三弟莫忧,关某定会不负重托。”

关羽一拱手,神色不觉凝重几分,他明白这封信的重要性,当下便是抖数精神,心中暗道即使是死,也要将信送到王允的手上,并且将王允安全带出长安。

“呵呵,有关云长在,此事便是十拿九稳。”

在文翰的麾下,少有人能让贾诩敬重,而忠义无双,勇猛绝伦的关羽是其中之一。

第三百四十九章 会师潼关

“贾文和,这信是你写还是我写?”

文翰皱了皱眉,显得有些不耐烦地向贾诩问道。

“王司徒为人谨慎,还是由文冠军来写此信,比较合适。”

“如此,汝便在旁边指点吧。”

“自然如此。”

文翰说罢,便走到一张桌案坐下,贾诩带着一抹轻笑,在旁边为文翰磨墨。而文翰落笔后,时不时还会在一旁指点。

大约半柱香后,文翰将写好的信,给贾诩观阅,贾诩看了几遍,确定无误后,文翰将信交给了关羽。

关羽慎重地将信收入怀内,又听文翰和贾诩各交代一番要注意地细节后,便是离去。

却说,曹操领着义师大军往潼关疾奔而来,在关羽刚离开潼关一日后,便是赶到了潼关。潼关上的守军,见远方马蹄、脚步响个不停,又是旌旗蔽日,便知有大军压来,连忙向文翰禀报。

文翰算算时间,猜到这很可能是义师的大军,立马便派出斥候去打探,一会后打探完毕的斥候回来禀报,这大军果然是曹操所领的义师。

文翰大喜,便是领着一众将士,在潼关下迎接义师大军。

随着那似能踏破天地的行军之声,越来越接近,文翰渐渐看到了,走在大军最前的曹操身影。曹操骑着宝马绝影,披着漆黑狮头兽面鱼鳞甲,身穿黑绸金龙纹战袍,尽显其霸气本色。

而曹操亦同时发现了在潼关下的文翰,顿时脸上就升起了笑容,策马飞奔潼关而去。就在距离文翰仅有十步之遥时,飞身下马,快步向文翰走去。

看着面前这个男人,曹操神色很是复杂,他不得不让曹操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愿意牺牲的男人。

“文不凡大义,请受曹某人一拜!”

文翰不知曹操竟会有所一举,当他想要阻止时,曹操已是深深地施完这礼。在曹操身后的各诸侯,亦是纷纷下马,朝着文翰就是一拜。

“文冠军大义,请受吾等一拜!!”

而很快,在各诸侯身后的义师大军,亦是异口同声地齐声呐喊道。

“文冠军大义,请受吾等一拜!!”

文翰领八千人夺取潼关的义举,几乎传遍了义师内的各支兵马。无人不被其将置生死之于外的豪气义举所感动。所以这一拜,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油然而发。

而在义师内,除了总盟主曹操受过此等大礼外,现在又多了一人,那就是文翰。

“诸位莫要如此,文不凡实在受不起大礼。”

若是贾诩未将他阻止董卓迁都而带来的影响告诉他的话,或许文翰会欣然接受众人的拜礼。

但此时他却是心中有愧。

“哈哈,汝这文不凡又在故作谦虚。实在该罚!”

曹操哈哈一笑,以为文翰在作谦虚,也懒得理他,然后又转身道。

“好了,诸公此番跋山涉水,一路赶来这潼关,想必皆是疲惫,快快领各将士入关歇息吧。”

说毕曹操便一把捉住文翰,甚是凝重地问起文翰在潼关经历的战事,文翰脸色沉了沉,想起潼关昔日惨烈的战事,在潼关周围已被大雨清洗的血色硝烟宛如又是历历在目。

文翰一边和曹操述说,一边与他走入关内。在其中曹操少有发言,不过当他听得潼关曾遭滔天大火吞噬时,神色刹时变得紧张无比,而后又听忽然来了一场及时雨,将这大火扑灭,这紧张便转为了唏嘘和惊叹。

“如此死境亦被能化险为夷,不凡汝的命可真够硬呐。看来汝是这天下为数不多拥有大气运之人!”

义师大军已赶到了潼关,而此时在长安的董卓还未得知。

长安城,在西周时称为沣镐。沣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沣京和镐京的合称。沣镐所在地区称为宗周。秦时称内史,至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为长治久安。

而汉高祖刘邦,定都期间,曾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后又建造了未央宫。之后到了汉惠帝元在长安建造城墙。随后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而在西汉二百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外域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城中有近有十万户,数十万人。

只可惜到了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如今汉献帝在董卓的挟持下,再次回到长安,此时长安已无西汉鼎盛时期的繁华,若要与洛阳相比未免有些冷清。

未央宫内若显破旧,到处还有不少战火留下的痕迹。不过自东汉后,数代皇帝皆有意修建长乐宫,不过此工程实在浩大,每次开始修建不久,又因当时社稷出了不少灾害祸乱,而被逼停止修建工程。

“还请圣上委屈数日,待本相国将曹孟德等逆贼击退后,定会召集人手,大兴土木,将未央宫重新修建!”

董卓在汉献帝面前单膝跪下,满脸胡须的大肥脸愣是逼出几分悲伤。

“实在是辛苦了相国。相国为汉室鞠躬尽瘁,与曹操、袁绍等逆贼激战关中,可惜贼势浩大,直逼洛阳。相国不辞千里,用十万大军护送朕迁离洛阳,此忠义实乃令朕感动。

朕有意称许相国为尚父,封尚父之弟董晃为左将军、鄠侯,封尚父之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不知尚父可肯接受朕的心意?”

“圣上隆恩,臣不敢不敢受!圣上放心,臣定当竭力诛除逆贼,为汉室王朝安定天下!!”

其实,在董卓来之前,早就令一小太监通知汉献帝,要做出此番封赐。汉献帝在董卓手里就如一个傀儡,任由董卓摆布。

“哈哈哈,朕堂堂一国之主,竟要被迫认贼作父。董卓,汝欺君弄权,玩弄朝纲。朕恨不得那曹孟德早日攻至长安,将汝碎尸万段!!”

汉献帝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悲痛万分,但却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定会遭到董卓多番折磨。

“尚父大义,从今日起无需跪礼。”

“皇恩浩荡,臣在此谢过圣上。”

董卓缓缓地站起庞大的身躯,对着汉献帝就是呵呵一笑,汉献帝看得头皮直发麻,想这董卓定又想夜宿龙床,奸淫宫妃。

就在此时,李儒从未央宫外走入,向汉献帝跪礼后,便朝董卓做了一个手势。董卓暗暗地向李儒点了点头,示意他出去等候。然后又安抚了汉献帝一阵后,便是告退离去。

在未央宫外,李儒闭目养神,静静地等候董卓,听到从未央宫内传来沉重的脚步声后,便知董卓是走出,连忙睁开眼睛迎了过去。

“文优,让汝久等了。汝有何要事禀报?”

“秉主公,刚才牛辅、李催、吕布三位将军已领大军归来,原本欲要等候主公,但儒见他们三人皆是疲惫,便是自作主张地先吩咐他们回去歇息,明日再与主公报告。”

“嗯,他们回来后,长安便是稳了。文优,如今在长安吾等还有多少兵马?”

董卓和李儒就似在游走自家后花园般,一路漫步在未央宫内。

李儒听董卓问起兵马,神色略微一变,不免有些感伤道。

“吾等凉州大军,如今在长安的兵马仅有不到十二万。”

董卓猛地止住了脚步,恶目瞪得斗大,浑身好似点燃了火焰一般。

“十二万!!在吾等鼎盛之时,可是有着整整三十万的兵马。这岂不是说,吾等凉州儿郎将近死了十多万人在曹操那群逆贼的手上!”

“主公息怒。这战事哪有不死人的道理。虽然吾等损失了十多万的凉州儿郎,但曹操那群逆贼一样死伤不少!”

“可恨,可恨呐!!这群逆贼若是落到本相国之手,本相国定要,断其手足,凿其眼睛,割其口舌,以大锅煮之!!”

瞬间,董卓的火气好似化作了无尽的恨意,李儒听得直打哆嗦,因为他知道董卓根本不是在说气话,这恐怖的手法,他曾经就用过在不少反抗他的官臣身上。

董卓咆哮了一阵,连踢烂几块横栏,吓得许多在不远处走过的宫女、太监蜷缩一旁。

“喝~!”

董卓大吸一口气,强压怒火,然后见到被自己踢烂的横栏,好似想起什么,便是向李儒提道。

“对了,文优。明日传令到凉州十二郡,让各郡太守迁离其郡下十分之一的人口过来长安。如今长安可是大汉的都城,怎能如此冷清。待凉州百姓来后,汝便开始着手准备,重新修复未央宫,让它重显西汉时皇宫的气概。”

李儒听到董卓要从凉州抽离人口时,顿时就是一惊,然后又涌起了不忍之色。

“怎么?文优,难道汝对本相国的做法有意见?”

董卓见此,甚是不喜,恶狠狠地问道。

第三百五十章 李儒的约法三章

“非也。只是儒希望主公和凉州十二郡的太守约法三章,让负责看押的士卒不得杀人、伤人、行盗。若有所犯者,依法处决。毕竟这些凉州人皆是主公的同乡,主公的根始终在凉州,所以儒不希望主公在凉州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影响。”

“哦,如此简单。本相国会在文书提出,让凉州十二郡各个看押的将领严令执行此三章。”

“主公深明大义,实乃凉州百姓之福。”

李儒在心中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凡事皆有黑白,人也一样。董卓虽天生残暴、肆意妄为,但对根生之地的同乡还有下属还是会讲些情面。

“文优,人不可忘本,这点本相国还是明白的。当初本相国只是一无足轻道的小吏,若非得到凉州百姓的支持,哪有今日的威风。待本相国统一天下后,本相国还会将这天下百姓分为三六九等,凉州百姓皆为上等之人!而那些对抗本相国的贼子,皆一律下降为奴隶,本相国要他们三代子嗣都要为奴为婢!!”

董卓遽然恶相顿生,李儒看得一阵心惊肉跳,心中腹诽还好自己出身凉州,而且还是董卓的女婿兼军师。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