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位面系统-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半个月的时间内,身边发生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也太突然了,夫家的部族遭到了进攻,而进攻夫家的人却是她的娘家。

    不仅如此,娘家进攻她的夫家,只是为了将她再一次送给另外一个人。

    大玉儿看到姐姐的样子,帮忙解释道:“姑姑,姐姐现在还有些不适应,就不要再逼她了。”

    “这。。。。。”哲哲也有些为难起来,毕竟那是她的侄女,虽说是她带着狼骑卫将其抢回科尔沁部的,但亲人总归是亲人。

    无奈下,不好说什么的哲哲转头看向了李牧。

    李牧没有理会哲哲的目光,一直看着近在咫尺的海兰珠,这个只要身手就能将其拽进怀里的美人。

    嫁为人妇,海兰珠和哲哲一样拥有着风情的美,要比她的妹妹大玉儿诱人上三分,却又比她的姑姑在成熟上略逊上三分。

    海兰珠的美,介于哲哲和大玉儿之间,青涩中透露着人妇的熟美。

    下意识的动了动喉结,李牧与海兰珠四目相对,沉声的说道:“海兰珠,你以前的夫家是谁本座不感兴趣,但现在,本座希望你知道,你海兰珠是本座身边的一个婢女,同你的姑姑和妹妹一样,这一辈子也只能侍奉在本座身侧。”

    想来,海兰珠的夫家,那个他在科尔沁部从来没有理会过的蒙古部族,在他离开后,科尔沁部定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机会,一个壮大科尔沁部的机会。

    要知道,为了抢回海兰珠,哲哲可是向他借了一千狼骑卫,而哲哲作为科尔沁部的王女,不可能只会为他抢回一个女人,而不会借机帮助科尔沁部扩大实力。

    他用脚趾头猜都能想到,哲哲在向海兰珠的夫家要人的时候,一定会借机让狼骑卫重创这个蒙古部族,从而给科尔沁部接下来的扩张行动做好准备。

    在蒙古部族里,可是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美谈,大多数有仇的部族,都会恨不得弄死对方才好。

    对于同样是蒙古部族的科尔沁部来说,既然得罪了海兰珠的夫家,到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借此机会扩张一下部族的实力,将对方的人和牲畜全都抢回科尔沁部来,也好永除后患。

    “海兰珠是有男人的。”海兰珠刚一接触李牧的目光,就害怕的低下了脑袋,却又不得不小声的解释起来。

    “你的夫家?”李牧不知道海兰珠的那个男人现在是否还活着。

    不过,当看了身旁的哲哲一眼,他就知道这个命苦的男人,十有**早就死了,为了不留下祸端,被哲哲当时就杀了。

    心中有了答案的李牧,接着对海兰珠说道:“不管你有没有男人,你的男人有没有死,现在你都是本座的女人。”

    说完,李牧身体前倾,看向海兰珠,鼻子可以清晰地嗅到女人都有的幽香,这种香气不是胭脂药香的味道,而是女人独有的体香。

    闻到这种淡淡的香味,让他忍不住耸嗅了一下鼻子。

    在海兰珠惊吓中,伸出一只手,绕过脑后,将其搂了过来,而他则顺势吻上了那期幕已久的樱唇。

    品尝这特有的甘甜。

    良久,李牧感觉到了一丝疼痛,是他嘴唇处传来的,才发现,在他品尝时,海兰珠咬住了他的嘴唇。

    而此时,他的唇间有殷红的血丝流出来。

    旁边的哲哲发现这一情况,吓的赶紧上前,一巴掌打在海兰珠的脸上,叫道:“海兰珠,快松开。”

    脸上挨了一巴掌的海兰珠,楞了一下,还是听话的松开了咬住李牧的嘴唇,伸手捂在脸上,露出委屈的样子。

    哲哲看到海兰珠松开了李牧的嘴唇,还想伸手教训一下这个侄女,让她知道,为了科尔沁部,为了她自己,以后都不能在做这种要命的事情了。

    因为这有可能不止要了她自己的命,还有可能让整个科尔沁部覆灭。

    用大拇指抹了一下嘴唇的李牧,拦住了哲哲,说道:“哲哲,算了,在回大明这段路上,海兰珠会明白该怎样去做的。”

    “是,爷,哲哲会交给侄女如何侍奉您,如何守规矩。”哲哲在一旁保证道。

    看了一眼旁边委屈的海兰珠,李牧舔了一下嘴唇,感觉到还有一些血腥味,让他有些惊奇。

    自从身体经过优化后,这是第一次被人伤到,虽然是让一个女人咬伤的,而且还是在嘴唇的地方。

    不过也让他知道了,‘初级基因改造液’在优化身体方面,也有弊端,或者说疏漏的地方。

    那就是嘴唇这种人体薄弱的地方。

    有了新发现的李牧,将海兰珠交给哲哲来教训,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车厢。

    。。。。。

    车架外,李牧骑上了一匹战马,心中想着一些关于‘初级基因改造液’的事情,没有察觉到满桂到了近前。

    “大人,您怎么改骑战马了?”知道李牧离开车架的满桂,赶紧从队伍前面快马跑了过来。

    沉浸在思考中的李牧一愣,才发现满桂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身边,于是敷衍道:“没什么,本座只是想出来透透空气。”

    满桂听到李牧的解释,没有说话,因为他发现了上官嘴唇上的异样,忍不住偷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车架,想到里面那个刚刚带出科尔沁部的美人,他瞬间就明白了。

    李牧不知道满桂已经发现他嘴唇上的异样,而是没事人般的问起了正事:“满桂,派回大明的那队信使出发了吗?”

    “回大人,已经出发了,再过几日,便会抵达宣府镇,然后进关前往京师。”满桂忍着笑意,回禀道。

    李牧看着前方,不免轻声说道:“终于要回大明了,老子在辽东都特么待腻了。”

    而大明,此时也正在盼望着李牧的归来,尤其是身处大明皇宫内的懿安太后张嫣,更是盼望着他这个情郎赶紧回到大明,不要在辽东一带停留了。

    这只回大明的队伍上空,一声鹰唳传过,一只老鹰向着大明的方向飞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一章 封王仪仗 (二合一)

    越接近农新年,大明的朝廷就越加的忙碌,一年下来积攒的国内朝中政事,都要在这最后的时间段里解决掉,以免拖延到年后。

    毕竟这些朝中大臣们也想过一个安生年,好迎接来年朝中新的政事。

    至于有处理不完的剩余事情,看在快要过年的份上,各部大臣们为了稳妥,能推后的也就顺势推后了。

    快过年了嘛,什么事情,能比的上中原,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独有的农新年重要的。

    不仅朝中大臣们在忙碌着处理手头上那些政事,身为听政、监国太后的张嫣,这段时间里也同样的非常忙碌。

    要知道,内阁、六部大臣们拿不准的奏章,事宜,都要呈到干清宫拙政殿,让太后张嫣来拿主意,为整个朝廷,大明做最后的决断。

    尤其是陕西赈灾事宜,对天下文官的巡检,统计卫所人员,兵制改革,这些内阁、六部无权独立决断的事情,都需要先呈览太后张嫣才可以。

    。。。。

    幽幽大明皇宫,一如既往的沉稳安静,仿佛就是一条沉睡不醒的巨龙一般,盘踞在大明京师要地的核心位置,俯瞰着整个大明江山,与那些对大明有敌意的宵小。

    红墙,琉璃瓦,将整个大明皇宫装点的庄严肃穆。

    冬季,相较于辽东大雪的粗犷,让人感觉到恐惧,担心牲畜会被这冰雪的寒冷冻死,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很少出来活动。

    今年,对于大旱之年的北方,大明京城降下的雪,可以堪称瑞雪,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虽然这对于李牧来说,明年的崇祯三年,大明也不过是另一个灾年而已。

    不过,大明位面的中原百姓可不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年前下的雪,他们依然认为这就是一个好兆头,和老辈子的话一样:‘瑞雪兆丰年’。

    京师要地降雪,自然也少不了覆盖整个大明皇宫,让百姓认为的瑞雪,给这座沉闷庄严的城,增加一丝圣洁之色。

    也好拉近京城百姓与皇家之间的距离。

    干清宫,拙政殿内。

    坐在龙椅上的太后张嫣轻放玉手,将刚看完的奏章放在龙案之上,拿起一侧的朱笔,蜻蜓点水般在砚台上啄几下墨汁。

    动作轻缓,如同优美的舞姿,让人赏心悦目。

    啄好墨汁的朱笔,在奏章上连续点下几笔,将她的意见,批注,加在这封奏章之上,才将朱笔重新放回笔架上。

    合起处理完的奏章,将其放在览阅完的那堆奏章堆里。

    当张嫣刚想去拿新的奏章,一个声音阻止了她。

    一旁伺候的魏忠贤,看到劳累的太后张嫣,不忍心下,上前阻止道:“太后娘娘,今天的奏章批阅的够多了,您即便再思念上主,也不能这般劳累,望娘娘保重凤体,等上主得胜归来,班师回朝,才不会因为娘娘身体消瘦而发怒,责怪老奴没有照顾好娘娘的凤体安康。”

    “瘦了吗?”张嫣听到魏忠贤的劝阻,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感觉确实有些消瘦了。

    这段时日,快要过年,处理的奏章朝事,还真的比平日里多上了几倍不止,媚目抬起,看了看那览阅过垒砌很高的奏章。

    不知不觉下,今天她已经批阅完这么多的奏章了。

    听到张嫣不知是自语,还是问话,魏忠贤都立即上前回道:“瘦了,太后娘娘您这段时日处理朝政,确实憔悴消瘦了很多,要不是您拦着,老奴都想去内阁,六部骂街了。”

    说着,伸出手指,指着殿外,所指的方向应该就是内阁、六部所在的办公地。

    “他们这些拿着朝廷俸禄,吃着咱皇家饭的大臣们,没能力处理好朝中大事,却来劳烦太后您,简直不为臣子。”

    “行了,魏公。”张嫣听到魏忠贤对内阁、六部的评价,心软的打断道:“这一年来,不管是江山,地方上,还是朝廷,变化都很大,也着实难为了这班朝中大臣了,就连哀家处理起这些朝政来,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更不要说朝中阁老,六部老臣了。”

    “娘娘仁慈。”魏忠贤不着边际的拍了张嫣一个软软的马屁。

    宛若没有听到魏忠贤的马屁,张嫣坐在龙椅上,扬起手臂,伸动了一下腰肢,让长时间保持坐姿的身体活动一下,免得僵硬下来。

    一旁的魏忠贤眼睛刚扫到张嫣充满柔美的动作,连忙低下了眼帘,不敢看不该看的东西。

    要知道,现在的他可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在这皇宫里,该避讳的东西,比他作为太监的时候,要多的多。

    尤其是,眼睛不能多看后宫中的女人一眼,哪怕多停留一会儿,这都是一种罪孽。

    活动好身体的张嫣,看了一眼龙案上的奏章,至少还有三分之一没有览阅,感慨的接着说道:“再说,哀家作为听政,监国太后,如果不担起责任来,岂不是对不起先帝,对不起远在辽东为大明爬冰卧雪的牧郎,还有这有着中兴景象的大明社稷。”

    “太后娘娘说的很对,大明中兴在即,上主又在关外辽东苦寒之地,为了大明九边安宁着想,不得不去爬冰卧雪,如今大明有上主立下的功绩镇压国运,九边得以安定,九边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免遭战火毒搽,而老奴却在心安理得的享受福报,让娘娘,上主独自为社稷操劳,老奴惭愧。”

    魏忠贤抹了一把眼泪,跪在地下说道:“老奴该死,让太后娘娘如此操劳,不顾凤体安康,老奴有愧上主吩咐老奴照顾太后娘娘的嘱托啊,老奴有罪。”

    “魏公,何来之罪,这都是哀家的意思,朝中之事,哀家不拿决断,内阁,六部又怎么敢私自决断?”张嫣看到跪在地上,泪眼滂沱的魏忠贤,赶紧劝道。

    “魏公,你年岁也大了,快快起来吧,这朝中之事,还要仰望魏公,牧郎可是说过,朝中之事,如有难以决断之事,完全可以问策一下魏公之意,牧郎还说,魏公在做事上虽有瑕疵,与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心却是忠于大明的,忠于民族的,这一点还是可以夸奖一下,至少魏公之心,好过那些东林党之心不知多少倍。”

    “老奴,谢太后娘娘,上主的信任之情。”张嫣的话,着实让魏忠贤感动,正如他听到的这些话一样。

    他魏忠贤,为人确实有很大的瑕疵,办事也让那些反对他的东林党感到不如意,但是他作为一个汉族,从来没有想过背叛祖宗,背叛列祖列宗,这大明的江山社稷。

    他虽然贪财,贪权,但从来没有短过辽东九边的饷银。

    “那,魏公赶紧起来吧,虽说这拙政殿不冷,地上也热乎,但是跪时间长了,对你这双老腿可是一个不小的折磨。”

    这段时间,张嫣和魏忠贤在政事上的配合,让她逐渐对这个老奴有了不同的看法,虽不至于冰释前嫌,倒也没有以前那样恨的直咬牙了。

    “老奴起来也可以,还请太后娘娘答应老奴要照顾好凤体,不要在批阅奏章了,不然上主回来,看到娘娘凤体消瘦,定会责罚与老奴。”魏忠贤跪在地上,没有抬起头来。

    龙椅上的张嫣,看着跪在龙案一边的魏忠贤,哀求的语气,一下子也是了没辙,只好说道:“不看了,正好哀家也感觉有些乏累了,这剩下的奏章明天再看,这样一来可以了吧,魏公”

    然后,对跪在地上的魏忠贤说道:“如此魏公可愿起身了。”

    “娘娘凤言,老奴不敢不听。”得偿所愿,魏忠贤笑着站起身来,对殿内的宫女,这些仁寿宫的宫女示意了一下。

    让宫女赶紧将龙案上的奏章撤下去,免得张嫣没歇息一会儿,又拿起奏章开始批阅了。

    再让宫女端来香茗‘大红袍’。

    魏忠贤才对笑而不语的张嫣说道:“太后娘娘,老奴这也是逼不得已,全是为了娘娘您的凤体着想。”

    “哀家看,魏公是为了你的上主着想吧?怕牧郎回来处罚与你。”张嫣笑道,接过了宫女奉上的香茗‘大红袍’。

    品了一口茶,张嫣看到茶杯中的茶叶,这茶还是李牧所提,才让武夷山进贡到皇宫内的。

    看到张嫣盯着手中茶杯的神情,魏忠贤轻声的问道:“娘娘这是又想上主了?”

    不知道多少次了,每次喝大红袍沏的茶,张嫣都会睹物思人,为了这件事,魏忠贤曾经想过用其他的茶叶代替。

    只是每一次都没有成功。

    “是啊。”张嫣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拙政殿紧闭的殿门,缓缓的说道:“不知牧郎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入关,回京城来,再有月余就是大年除夕了。”

    不等魏忠贤说话,拙政殿的侧门,有被推开的声响传来。

    在张嫣和魏忠贤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镇守皇宫的鹰卫,负责守卫干清宫的一名鹰卫推开了拙政殿的侧门,一身冬天穿的甲胄大步走了进来。

    张嫣看到鹰卫走了进来,疑惑的问道:“鹰卫可有事请向哀家禀报?”

    这些鹰卫,平日里,一般不会有事情,也不会插手宫中的其他事宜,只是负责镇守整个大明皇宫。

    今天这是怎么了?

    这名鹰卫到了龙案旁,冲着张嫣禀报道:“太后,大人的信使从宣化府入关,已经抵达京城,现在宫外候着,是否召见?”

    “见,鹰卫快让信使进殿来见哀家。”不用说,鹰卫口中的大人定是李牧,她朝思暮想的情郎,张嫣哪有不见之理。

    鹰卫得到吩咐,便退出了拙政殿。

    张嫣看到鹰卫离开,情绪激动的看向魏忠贤,说道:“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是啊,娘娘,上主终于要回京师了。”魏忠贤也跟着高兴起来。

    。。。。。

    不多时,李牧派回京师的那队信使,其中的领队进了拙政殿,跪在了殿内,心情激动的张嫣,没有让这名信使多礼,就让魏忠贤赶紧把信函接了过来。

    拿着信函,问了龙案下的信使一些话,张嫣才开始看手中李牧的亲笔信函。

    魏忠贤则让信使先退下了。

    一字一句的认真读完李牧写的信函,张嫣喜悦的落下了泪花,嘴角带着点点笑意。

    “老奴还请太后娘娘暂缓喜悦,上主携旷世功勋归来,朝廷必须尽早做好迎接准备。”魏忠贤看到喜悦的张嫣,不得不提醒道。

    张嫣用手中的信纸捂住嘴,停了一会,才点头说道:“对,对,魏公,让内阁,六部,尤其是礼部,做好迎接准备,哀家要代表新皇,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外,迎接凯旋之师,得胜之师,班师回朝。”

    “老奴遵旨。”魏忠贤从容的领了懿旨。

    迎接李牧得胜回京的事项,早在传功九边的时候,魏忠贤就和张嫣商量的差不多了,现在无非是在稍作修改一些细节,添加好一些仪仗之类的。

    “还有。”张嫣转身对领旨的魏忠贤再一次吩咐道:“魏公,如第一次所说的那样,为牧郎准备王爷仪仗。”

    “老奴这就下去准备。”说完,魏忠贤快步的离开拙政殿,下去吩咐礼部按懿旨办事。

    这些事情,看上去简单,但是准备起来也要一些时日呢,尤其是出城三十里迎接所需的东西。

    魏忠贤刚离开不久,周御,周王妃披着裘皮的斗篷,怀中抱着朱慈走了进来,笑道:“姐姐什么事情,让姐姐这么高兴,刚刚妹妹偷眼看到魏公小跑着就出了拙政殿,那速度不像是个年老者。”

    自从和张嫣一起共侍李牧,周王妃就改口叫姐姐,不再叫嫂嫂了,也免得两人听着不自在。

    张嫣看到是周王妃抱着新皇进来了,连忙笑着迎上前去,顺势接过了朱慈,笑说道:“妹妹,自然是喜事,大喜事。”

    将朱慈抱给张嫣的周王妃轻松了下来,听到是喜事,还是大喜事,边解身上的斗篷,问道:“姐姐,是什么喜事。”

    “自然是我们姐妹的牧郎要回来了。”说完,张嫣逗弄怀里的朱慈说道:“慈啊,知道吗,你的辅国柱石李大人就要回来了,将来等你长大了,可要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要不然可就对不起这些为你铺好路的大臣们了。”

    张嫣这话,魏忠贤要是没有走,一定会眼露异色,还好的是他没在,现在殿内除了宫女,也就是只有刚来的周王妃。

    而周王妃此时听到李牧要回来了,惊喜的看向殿门:“姐姐这是真的吗?”

    那目光,宛若穿透了一切,想要看到殿门外的景象,哪里站着的是不是李牧。(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二章 重镇,宣府镇 (吃土了,求订阅啊!)

    行路难。

    冰雪千里,一孤线。

    不管怎说,李牧率领的麾下大明悍骑,顺利的通过了察哈尔部的领地,出人意料的没有遇到任何的骚扰,甚至是没有遇到来自察哈尔部探骑的窥探。

    想来,这般轻松,要得益于皇太极的功劳,让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没时间理会旁事,理会这些只是从他境内路过的大明军队。

    也有可能,林丹汗明白李牧这支过境的凶兽不好惹,干脆躲起来不露面,以免惹上麻烦,让察哈尔部伤上加伤。

    横穿过察哈尔部控制下的大草原,李牧的队伍便出现在大明辽东九边之一的重镇,宣府镇的边城之下,也是他预定回大明路线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至于在广阔的察哈尔部大草原上穿行,四周都是茫茫白雪,放眼望不见一点绿色,更甚者天空都辨别不了放向。

    作为整个队伍的掌控者,统领者,李牧是如何顺利找到宣府镇的方向在哪的,从而不担心整个队伍在冰雪中迷失方向。

    他自然是趴在哲哲的丰满上,大玉儿的**上来确定方向的,至于新得的美人海兰珠,在没有经过很好的调教前,李牧暂时没有在车架上宠幸的意思。

    对于海兰珠,李牧想等到哲哲教好她规矩后,才会考虑要不要吃下这个从科尔沁部要过来的美人。

    如果,在他回到大明京师后,哲哲依然没有教会海兰珠如何守规矩,他不介意让这个女人在大明的皇宫里刷一辈子马桶。

    就像康熙对待他老婆容妃那样,罚去刷马桶。

    这些都是后话,李牧真正准确把握方向的办法,就是让在队伍前面作为前锋的满桂,在失去方向感后,直接询问狼骑卫,不要来车架旁打扰他的清净。

    作为生化人的狼骑卫,是不可能失去准确的方向的。

    抵达宣府镇,这支作为镇杀女真十二万,威震辽东,获朝廷殊荣‘传功九边’,功勋卓着的大明悍骑,自然得到了宣府镇的热情招待。

    不仅是李牧这支大明悍骑的统领者,麾下的将士们同样被好好的招待了一番。

    到了宣府镇,就正式进入了大明的疆域,关宁铁骑也算是到家了,毕竟关宁铁骑和宣府镇同属九边,辽东边军编制内,归辽东经略孙承宗管辖。

    打算将关宁铁骑带回京师封赏的李牧,特意在宣府镇停留了两日,让两万关宁铁骑放松一下,整理一下身上的甲胄,仪容,也好整齐干净的回京受赏。

    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免得这些杀材,一个个胡子拉碴,甲胄带着血腥,到了京师再吓到他的美人,亲自前来迎接的太后张嫣。

    之所以知道张嫣会亲自迎接他们这支得胜之师,是因为,在刚到宣府镇的时候,李牧就得知宣旨太监在此地等候多日。

    接下了懿旨。

    懿旨上明确的写到,张嫣会以太后的身份,代替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班师回朝。

    除了一道当众宣读的懿旨,他从宣旨太监那里还得到了一封信函,上面封有蜜蜡。

    。。。。

    坐在宣府镇总兵单独为他休息准备的府邸内,接过哲哲递过来的匕首,一把小巧的蒙古匕首。

    接过这把匕首,李牧对哲哲笑了一下,暗叹这个皇太极的大福晋,现在越来越适应新的身份了,也越来越会伺候人了。

    用手中的匕首,小心翼翼的挑开封口处的蜜蜡,放下匕首,李牧拿出里面透着女人香的信纸。

    哲哲看到拿出来的信纸,好奇的问道:“爷,这是谁给您写的信函?哲哲要不要先退下?”

    看李牧没有主动让她离开,心中知道这封信不会有什么秘密的内容,不过为了本分着想,还是问了出来。

    “不必。”已经拿出里面信纸的李牧,边展开仔细折叠的信纸,就能从信纸的背面看那娟秀、俊小的毛笔字,一个个是那样的端庄秀丽,一看就是出自张嫣那双玉手。

    得到允许没有离开的哲哲,看到信纸上秀美的字,不自觉的赞叹道:“爷,这字写的好美,像是一幅画一样,哲哲就写不来。”

    “哈哈,是吗?”听到哲哲的赞叹,李牧大笑一声,说道:“将来你可以向这字的主人求教,让她来教你学写汉字,毕竟将来你们要在大明境内生活了。”

    “对了,还有大玉儿,嗯,加上海兰珠那个不听话的小妞。”

    想到哲哲的两个侄女,李牧随口将两人也带上,然后心思就放在了信的内容上。

    “爷,海兰珠只是还有些想不通,很快她就明白了,伺候爷是她的荣幸。”哲哲为海兰珠辩解了一句。

    看到李牧将心思放在信上,也不敢在说话打扰了,站在一旁,为其准备了一杯热茶,放在一边。

    这段时日里为了赶路,再加上所带物资的原因,李牧就没有品上过一口茶,全程喝的都是马奶酒。

    到了宣府镇,李牧就让哲哲给他换成茶叶,虽然不是上好的‘大红袍’,不过也可以凑活,至少是茶叶就行了。

    “嗯。”李牧眼睛看着信纸上的文字,感受着张嫣那透过文字的无限思念,边对哲哲问道:“这事就交给你了,她毕竟是你侄女,不过,爷可只等到进京城前。”

    说完,又想到刚才没有看到大玉儿和海兰珠的身影,便问道:“对了,海兰珠和大玉儿她们去哪里了?”

    放好茶杯的哲哲,听见李牧问两个侄女,连忙回道:“爷,布木布泰看宣府镇很热闹,就拉着海兰珠出去逛逛。”

    “身边跟着人吗?”李牧听到大玉儿拉着海兰珠出去了,随口问道。

    要知道,只是两个女人出去逛街,难免不会遇到不轨之徒,这里可是边城,人员非常的混杂。

    哲哲听此,说道:“爷,满桂将军派了关宁铁骑跟着。”

    “嗯,正好。”看完信的李牧,将信纸重新折起来,他此时已经让这封信中的思念,挑动的恨不得立马回到京城,将张嫣搂紧怀里。

    要不是为了稳妥起见,又需要带着关宁铁骑回京,回京后还有一堆繁琐的程序,他还真敢这么做。

    强忍着这种冲动,对哲哲说道:“去吧满桂那个家伙叫过来。”

    “好的,爷。”哲哲万福后,赶紧出去找满桂前来。

    哲哲走后,屋里的李牧,则开始铺开一张信纸,用镇纸压好,拿起毛笔,准备给山海关的孙承宗写一封信。

    等一会儿,满桂过来之后,他吩咐完事情,顺便让其将信交给宣府镇的信使送去山海关。

    这信里,写着一些李牧请孙承宗帮忙的事宜。(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得胜亭 (汪汪汪!求订阅!!!)

    两天后。

    班师回朝的日子。

    李牧开始整军离开宣府镇。

    两天时间,关宁铁骑整军完毕,身上的甲胄清洗干净,破损的地方也进行了修整,除了甲胄。

    关宁铁骑身体上的污垢,脸上的胡碴也进行了修剪。

    当然,对于生化人的狼骑卫来说,也需要将身上的甲胄做同样的检修。

    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

    一声令下。

    狼骑卫面带金色面甲,同样关宁铁骑也面带银色面甲,所有都是一人两骑,以纵队的方式排列。

    而李牧也穿上了出京时,张嫣和周王妃为他亲自穿戴的甲胄,脸上带嵌银金色面甲,在满桂的陪伴下,作为领头的前锋,带着麾下这些大明悍骑向着京城徐徐前进。

    至于李牧的车架,则留给了哲哲和她的两个侄女来乘坐。

    不过要说的一点,原本九匹骏马拉拽的车架,在到了宣府镇后,就进行了削减,将九匹骏马拉拽的车架,改成了两匹骏马。

    一是因为,宣府镇通往京城的道路,是一条宽敞平坦的驰道,不像关外基本没有真正的道路,需要很多的骏马来拖拽才可以。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古代中原是一个非常重视礼制的国度,就算是大明对礼制不太重视,也不会允许百姓、官员在一些礼制上进行逾越。

    比如拉拽马车所用的马匹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