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位面系统-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不远处,一骑狼骑卫带着一队关宁铁骑脱离了大部队,以飞快的速度向着山海关而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章 害虫过境

    冰天雪地。

    寒风。

    孤寂,凄凉,没有任何动静的沈阳城外,只有远方能够依稀听到几声鹰唳。

    城外鲜血侵染的雪地上,独留一片跪倒的女真八旗。

    当最后一骑关宁铁骑远离沈阳城,皇太极才敢在多尔衮的搀扶下,慢慢的从雪地上站起身来。

    眺望远方不见人影的大明军队,雪地上那清晰密集的马蹄印,证明着曾有一只铁骑经过。

    良久,皇太极看着大明的方向,对身边搀扶的多尔衮真切的说道:“十四弟,我们兄弟之间再也不能不和内斗了,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够让女真族度过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啊。”

    “八哥,老十四明白。”多尔衮点点头,也转头看向远方,那里正是大明军队离开的方向。

    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残酷的梦,如果真的是一场梦。

    多尔衮多希望这场梦赶快醒过来。

    曾几何时,迟暮的大明只能龟缩在长城内,被动的接受女真人的侵略,不敢深入到黑山白水的腹地。

    做梦都没有想到,大明会发动一场对沈阳城的奇袭,并且有能力对女真族进行单方面的屠杀。

    向皇太极,向多尔衮,向女真全族,也向生活在辽东周围的各方势力。

    宣告着,大明神圣不可侵犯。

    即使垂垂老矣,也足以震慑宵小之辈。

    地处中原,汉族建立的大明朝,依然是周边所有种族和国家心中的天朝上国,令人敬仰、畏惧的宗主国。

    “十四弟,我们进城吧。”皇太极缓声的对多尔衮说道。

    李牧强加在女真族上的劫难,让这两兄弟之间暂时剔除了心中的芥蒂,彼此之间不再互相提防。

    多尔衮回神说道:“好的八哥,我们一起进城吧。”

    相互之间不再称唿各自的尊位,不似以前为了汗位两人把关系闹得很僵硬,倒也向剩余的女真八旗表达了一个态度。

    同为女真族,自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

    从进沈阳城开始,皇太极的脸色就没有高兴过,一直阴沉着,当带着一群人走进城内的皇宫。

    看到大政殿。破败不堪的场景,让皇太极噗通一下跪在地上。

    其他人见到,也纷纷俯首在地,不敢言语。

    “父汗,八儿愧对您,愧对爱新觉罗列祖。”

    接着,皇太极愤怒的骂道:“大明欺我女真一族太甚,李牧此子不杀,难解本汗心头只恨。”

    一口老血喷出,染红了前面的石板。

    “八哥。”多尔衮见状,赶紧跪爬了两步,上前关心道。

    皇太极脸带悲切,指着被毁的大政殿,对多尔衮说道:“十四弟,八哥愧对父汗啊,八哥没守好父汗建立的大政殿,这都是八哥的错啊”

    “八哥,这不是你的错,都是那些大明人,是他们,是他们毁了大政殿,毁了沈阳城,毁了我们女真人的家,夺走了我们的财富,抢走了我们的女人。”多尔衮去安慰道,正如他所说,这一切,都是李牧代替大明夺走的。

    “可是。”

    多尔衮站起身来,对着身后俯首在地诸贝勒贝子,女真八旗喊道:“当年,父汗曾靠祖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如见作为父汗的后代,女真族的勇士,我们依然可以东山再起,将大明从我们身上夺走的,重新抢回来。”

    “女真族是黑山白水间的勇士,女真族是永远打不垮的,我们要复仇!”

    “我们要复仇!”

    “复仇!”

    跪在地上的女真八旗,在多尔衮的煽动下,纷纷燃起了希望,扫去了这段时间来,李牧压在女真八旗上的阴霾。

    看到所有女真八旗重新鼓舞起了斗志,多尔衮重新跪在地上,冲着皇太极喊道:“大汗,请带领我们女真人重新走上强盛。”

    “大汗,请带领我们女真人重新走上强盛。”

    “大汗,请带领我们女真人重新走上强盛。”

    。。。。。。。

    在呐喊中,皇太极站起身来,转身对身后所有的女真八旗起誓道:“本汗以爱新觉罗的名义起誓,向女真族的先辈们起誓,爱新觉罗。皇太极誓要将女真族重新带入强盛,拿回属于女真族的一切。”

    “拿回属于女真族的一切!”

    “拿回属于女真族的一切!”

    重新燃起希望的女真八旗,仿佛又看到了,往日里,每次回到沈阳城,都有女人,美酒迎接的日子。

    看着稍微恢复些士气的女真八旗,皇太极叫过多尔衮来,小声的说道:“十四弟,让人去城外将那座我们女真族的京观收敛了吧,还有尽可能的约束女真八旗,不要过多的将仇恨报复在城内的汉人身上,毕竟女真族还要靠着他们打造的武器强盛起来呢。”

    “八哥十四弟明白。”说完,多尔衮便下去了。

    皇太极看着眼前的大政殿,匾额已经丢弃在地上,原本镶嵌在上面的三个黄金大字,大政殿早以不见了踪影。

    不要说匾额上的大政殿三个黄金大字,就连用黄金装饰的梁柱,都有明显的刮痕,像是被人用及其锋利的刀撬刮过。

    整个大政殿就像是被土匪洗劫般,上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不见了。

    这一幕皇太极太熟悉了,女真八旗每次外出攻打大明,以及其他的部落势力,女真八旗就会如同蝗虫过境般,将所有值钱的东西带回关外。

    如今,女真族终于尝到了苦果。

    李牧不仅洗劫了大政殿,整个皇宫,包括沈阳城内,已经找不到任何的贵重金属,一钱金银,一斤铜。

    不管是梁柱上装饰金银,佛身上的金身,就算是女人的金银头饰饰,衣服上的金银丝线,都没有逃过劫难。

    全部熔炼成块状装进了箱子中,在离开的时候,带回大明。

    沈阳城内唯一能找到的金属,也就只有李牧看不上的铁类器具。

    大明军队在沈阳城内的作为,可以称得上是蝗虫过境,害虫般的存在。

    将城内所有值钱看上眼的东西,全都打包带走了。

    只留一个破败不堪的沈阳城,还给皇太极。(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两天后。

    一骑狼骑卫带着一队关宁铁骑,终于在不间断的狂奔后,赶到了山海关。

    山海关内严阵以待的辽东边军,看到关外回来的狼骑卫,关宁铁骑,大喜过望,不敢有任何的耽搁,以最快的时间打开城门,将其迎进城中。

    经略府中。

    “啪!”

    看完李牧送来的信笺,孙承宗情绪激动的将信笺拍在案桌上,站起身来,对着在场的辽东诸将笑道:“大胜,李大人在沈阳城大胜。”

    一时间,前来打听消息的辽东诸将全都站起身来,不可置信的看向案桌上的信笺。

    “什么?大人,您说李大人大胜?”袁崇焕站起身来,想要向着案桌走去,又不敢越了规矩,只能眼睛不停的盯着那封信笺看。

    孙承宗点头道:“元素,信笺上是这么说的,奇袭沈阳城一役,李大人率领狼骑卫和关宁铁骑在沈阳城外,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首,缴获无数,如今正带着缴获向着山海关而来,希望辽东边军能够派出大量车马步卒前去迎接,说是财物实在是太多了,路上走得有些缓慢。”

    袁崇焕惊异道:“怎么可能。”

    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首,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辽东边军和女真八旗对抗以来,大小战役加在一起,所斩杀的女真八旗,都不可能达到这次奇袭沈阳城斩杀的人数。

    太震惊了。

    “大人,这信笺会不会是假的,是女真八旗使用的诱骗之计,想要将山海关内的辽东边军骗出关去,然后一举歼灭,从而打开山海关,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威逼京师要地。”

    说完,袁承焕自我认同的点了点头,只有这个原因,才能够解释信笺上的内容。

    “对啊,万一是女真八旗的骗局呢?”

    “是啊,袁大人说的很有道理,经略大人,咱们辽东边军和女真八旗打交道最长,女真八旗是个什么样的实力,辽东边军最清楚,两万三千大明铁骑,怎么可能阵斩十二万首,这封信笺上的内容漏洞太多了。”祖大寿也站出来分析了起来。

    “这么一说,到真的有可能,女真八旗要真的如信笺上说的那样,辽东边患早就解决了,哪里还用得到等到现在啊。”

    “对,信笺上的内容实在是太假了,经略大人不能信啊。”

    。。。。

    让周围这些手下们一顿质疑,孙承宗也恢复了冷静,仔细一琢磨,他内心确实太希望看到大明军队奇袭沈阳城的胜利。

    才会在看到信笺中的内容后,下意识的就选择相信了。

    如今清醒过来,再看看案桌上的信笺,确实如同手下们说的那样,太夸张了一些,斩首女真八旗十二万。

    不说他,就算是报给兵部,都有可能被下一道奏章斥责一番。

    定个谎报军情,贪图功劳的罪名。

    军中虽有对军功谎报的现象在,但也没有像信笺上写的那样,直接谎报阵斩十二万首,实在是太夸张了。

    把十去掉,独留二万,孙承宗都觉得有些多,要知道宁锦大捷,也不过斩杀女真八旗几千人,还不到一万首。

    就在孙承宗思考该怎么办的时候,袁崇焕再一次开口道:“经略大人,不知那队送信的信使可有看严?”

    “元素有何疑问?”孙承宗疑惑的问道。

    袁崇焕说道:“经略大人,如果想知道信笺上的内容是真是假,只要将送信的信使带上来,问上一问,不就全都明白了吗?”

    “对啊,经略大人,把那些送信的信使叫上来,不管真假,一问就知道了。”

    “对,咱们在这里瞎猜也没用。”

    。。。。

    见手下们都是这么说,孙承宗点了点头,便让人将那些从关外进山海关的信使找来。

    不多时,李牧派到山海关送信的信使,就全都带到了堂上。

    “卑职等见过诸位大人。”其中一名关宁铁骑上前说道。

    孙承宗捋了捋胡须笑了笑,手里拿着信笺,温声的问道:“老夫问你们,这封信笺可是李大人亲自交给你们的?”

    这名关宁铁骑看了看信笺,再看了看孙承宗,回道:“是的大人,不过这封信笺不是交给卑职等关宁铁骑手中,是李大人亲自交到了这名狼骑卫手中。”

    话音落下,指了指中间那位身高魁梧的狼骑卫。

    这时,祖大寿走到孙承宗身边,俯身轻声的说道:“大人,这些人确实是咱们大明辽东边军的关宁铁骑,末将认得他们。”

    见祖大寿可以证明这些人的身份,孙承宗眉毛一笑,心中至少有半成信了信笺里的内容。

    “那你们跟老夫详细的说说,李大人是怎么阵斩的十二万女真八旗的?”

    这名关宁铁骑反驳道:“大人,这次奇袭沈阳城李大人斩杀的女真八旗不是十二万。”

    “果然,我就说嘛,女真八旗哪有那么好斩杀的。”

    “看来这信即使是真的,也是谎报军功。”

    。。。。

    看着在场的辽东武将们质疑信中的内容,这名关宁铁骑仿佛受到了污蔑一样,胆子突然大了起来,喊道:“诸位大人,如果信笺上说的是斩杀了十二万,数目确实不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李大人斩杀的女真八旗应该是十二万两千人才对,如果算上城内的女真人,卑职认为十三万都不止。”

    不理会那些吸声的辽东武将,这名关宁铁骑挺了挺胸膛,将他们这段时间在沈阳城的所作所为,凡是他知道的全都讲了出来。

    听着这名关宁铁骑口中的讲述,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所有辽东武将眼中都充满了不可思议。

    “这就是卑职知道的所有事情了。”说完,这名关宁铁骑站回了队伍,不再说任何的话。

    思索良久后,孙承宗才缓缓的说道:“想不到李大人麾下的狼骑卫竟然如此强悍,仅凭八百骑就敢硬撼十几万女真八旗。”

    感慨完,孙承宗吩咐道:“准备车马步卒,出关迎接李大人一行,还有向京城报喜,就说沈阳城大捷,将李大人的信笺也一并送到京城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功传九边(二合一大章)

    山海关。

    在确认信笺的真伪后。

    孙承宗准备了两只队伍,一只人数较少的快骑,首先向着京城的方向疾驰而去,另一只则是在他亲自带领下出关,到关外迎接李牧的队伍得胜而归。

    出关的队伍,因为数目要庞大一些,准备起来略显麻烦,要花上一些时间。

    九骑的红翎信使,背插红翎,一人两骑,带着李牧的信笺,还有奇袭沈阳城大捷,阵斩十二万的消息,一路向着京城纵马烟尘,蹄不沾地的宣扬。

    大明实在是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

    不管是朝廷,还民间。

    相较于宁锦大捷的阵斩几千首,这次的沈阳城大捷,更能提振朝廷的威望,让大明朝在百姓心中重新凝聚。

    这一行九骑红翎信使,一路上不会有任何停歇,嘴里也不会闲着,每到经过一个城镇的时候。

    口中都会大声叫喊:“沈阳城大捷,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

    一人喊累了就换下一人,九人轮换着将这句话,一路喊到京城,直到将孙承宗的奏章,李牧的信笺送到京城兵部为止。

    一路捷报,自然引起了无数的欢唿,一些情绪激动的百姓,还会追着红翎信使跑上一段路程。

    京城。

    冬天的到来,致使天气变凉,京城的百姓习惯性的不愿意太早走出家门,总是等到太阳出来后,才会开始一天的劳作。

    “唉,老哥你说,这天是不是要变天了,看样子是有下雪的征兆。”

    说话的,是一个出来找活计的匠工,穿着单薄的衣衫,不自主的缩着脖子,捂着袖子,两眼看了看天空,充满了担忧。

    对于他来说,下雪真的不是个好兆头,天太冷了,火炭就会变贵。

    “看样子像,这应该是入冬后第一场雪吧,早该下雪了,年前的天气让老汉摸不着头脑,地里庄稼太旱又长不好,冬天再没有一场雪,来年的收成可就没有找落了。”

    这个搭话的老汉,看来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年初的北方大旱,多少也波及到了京城,让这里的农民们收成不是太好。

    “唉,怨天寒,怨天旱。”最先说话的匠工倒也没有气恼,各有各的心愁事,双手合十,抬头望天,祈愿道:“老天爷,老天爷保佑我们这些老百姓有口饭吃吧,别再跟个小孩子一样,说变脸就变脸了。”

    这位农民老汉也跟着合十双手拜起老天爷来,他更关注来自土地田间的消息,在心诚的拜完老天爷后,对这个出门遇见的老兄弟说道。

    “听说,陕西那边年初旱情比京城这里还要严重,说是老天爷把土地都晒裂了,那地面上,一片片的裂痕,随便捡起一块土都是硬的,家家都没有粮食吃,还好朝廷想着陕西的百姓们,调去了粮食赈灾,才没有出现饿死的现象。”

    “老哥你也听说了,老弟我可是听说,哪里是朝廷想着咱们百姓,那是宫里的太后她老人家,听到陕西大旱百姓手里没有粮食可吃,这心里就开始着急起来。”

    说着,匠工低声的说道:“听说是,太后她老人家在一天夜里沐浴更衣后,到佛菩萨面前跪地乞求,希望能够给陕西百姓求些粮食充饥,谁成想,那天夜里佛菩萨真显灵了,心感太后她老人家的慈悲,就给太后她老人家在山西变出来好多的米山,足够陕西百姓吃上一年的干饭了。”

    “真的?”农民老汉有些不大相信,这也太玄乎了,他求了大半辈子佛菩萨也没见灵验过,如今到显灵了?

    “当然。”匠工见农民老汉不信,接着说道:“老哥你只知道照顾你家那点薄田,不知道也不怪,老弟跟你说,那晚佛菩萨不仅给太后她老人家变出了米山,还有感太后她老人家心系大明百姓,有普世慈悲之心,佛菩萨又赐给了大明一种新的粮食,陕西那边来的人说新粮食特别耐旱,将来种下收成会比麦子多。”

    听到新粮食的特性,这农民老汉心生向往,羡慕道:“要是真有这种粮食,给老汉一些就好了,老汉那几亩薄田,也能有个好收成。”

    “会的,会的,太后他老人家对陕西百姓都如此慈悲,更何况咱们这些住在京城的百姓,离太后她老人家住的皇宫这么近,算的上是邻居了,理应更加照顾。”匠工笑说道。

    农民老汉认同的笑道:“那敢情好。”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地域区别始终存在着。

    工匠想到什么说道:“不过老哥,老弟可是听说,陕西那边感激太后她老人家的慈悲,家家户户都供起了画像、香火,尊称太后她老人家为活菩萨呢。”

    “是吗?”听到这里,这农民老汉情急起来,说道:“不行,等回去老汉我也给太后她老人家烧香供起来,不能让陕西那边把好处全抢了去。”

    “对,老哥说的是,老弟回去也给太后她老人家供上,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活菩萨啊,是位心里装着百姓的太后娘娘呢。”工匠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两人想着回去给当今太后张嫣立画像烧香,当活菩萨一样供起来,不远处,一阵骚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起同声的说道。

    “老哥,老弟,前边好像出什么事情了。”

    说完,相视一眼。

    “大捷,辽东沈阳城大捷,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首!”

    “大捷,辽东沈阳城大捷,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首!”

    。。。。。。。

    不等两人前去看个明白,一队飞骑共九人,风一般,如一抹红色从眼前飘过,战马奔跑带起来的风,吹乱了两人的衣襟与头发。

    “老汉刚刚好像看到一队红色骑马的将军,从眼前一熘烟的跑过去了。”

    “老弟还听到,什么辽东沈阳城大捷,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首。”

    “老汉也听到了。”

    “乖乖,这可是了不得的大捷啊,咱大明多少年来没有听到这样的大捷消息了。”

    “是啊,十二万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斩杀的,就算是十二万头猪杀起来也要把子力气呢,咱大明的军队真的是威武啊。”

    “嗯,还是太后娘娘威武,自从太后娘娘监国听政以来,咱大明是越来越好了。”

    “对,这都是太后娘娘仁慈啊。”农民老汉说到这里,转身准备回家,说道:“不行,老汉今天不去看那几亩薄田了,这就回家给太后她老人家立画像,保佑太后她老人家长命百岁。”

    “老哥说的对,老弟也不去上工了,这就回家给太后她老人家烧香供起来。”

    刚出门的两人,又带着吃饭的家伙,各自回了家。

    。。。。。

    皇宫内。

    九骑红翎信使到了京城,将身上带着的东西交到兵部,自然会享受到高规格的待遇,剩下的就没他们什么事情了。

    魏忠贤刚得到消息,立马去兵部拿了红翎信使送来的辽东奏章,李牧的亲笔信笺,带着东西直奔后宫跑去。

    一脸的兴奋,跑起来的样子,根本就不像是个几十岁的瘦老头,矫健的身姿,倒像是个健壮的小伙子,看来自从男根复生,魏忠贤很注意对身体的保养,身子骨变的硬朗了不少。

    在通往后宫的御道上一熘小跑,路上对那些行礼的宫女太监都没心思理会,终于到了后宫的边界,刹住了脚步,双脚不敢再向前迈出一步。

    不管如何兴奋,他的心中谨记一条禁忌,也是在宫中唯一要遵守的一条规矩。

    那就是不得踏进后宫一步。

    这一条宫中禁忌,他铭记于心。

    不能进入后宫,就到不了仁寿宫,李牧大胜女真八旗,沈阳城下阵斩女真八旗十二万的消息,就告诉不了太后。

    “小兔崽子,过来。”情急之下,魏忠贤叫过来一个小太监,将手中的奏章、信笺交给这名小太监,正色的吩咐道。

    “小兔崽子,给老祖宗拿好了,赶紧送到仁寿宫呈给太后看,这路上要是有半点差池,小心老祖宗要了你的狗命,听懂了吗?”

    “老祖宗,小玄子明白。”小太监捧着奏章、信笺,颤着身子弯腰保证道。

    “玄字号的。”说完,魏忠贤踹了一脚这名叫小玄子的太监,骂道:“小兔崽子,这么没有眼力见儿,还要老祖宗我送送你吗?”

    “还不赶紧的,不知道太后等着看呢。”

    “呃。。。。,老祖宗,小玄子这就去。”捧着奏章、信笺的小玄子,不管有半分停顿,急忙向着仁寿宫跑去。

    身后伴随着魏忠贤的骂声:“小兔崽子,快点,没吃饭啊。”

    将奏章、信笺让一名小太监送到仁寿宫,魏忠贤并没有离开,而是等在后宫外面,随时迎接太后张嫣的到来。

    在这期间,一名行迹快速的太监到了魏忠贤身边,弯腰从怀里取出一封密函奉上,说道:“老祖宗,东厂在辽东的密探刚刚送来的密函。”

    “看了吗?”魏忠贤恢复了从容。

    “回老祖宗,密函到了,小的就直接送进宫来了。”

    魏忠贤点了点头,接过密函,再接过身边太监奉上的匕首,挑开密函上的封蜡,将匕首重新放在那名太监的手掌上。

    取出里面的密函信,将信封也放在那名太监的手掌上,魏忠贤才看起密函信里的内容,当眼睛扫过所有文字后,脸上的喜悦由心而发。

    “大明真的在沈阳城大捷,斩杀女真八旗十二万首。”

    东厂送来的密函佐证了兵部消息的准确性,魏忠贤心中大喜,挥手让前来送密函的太监退下去。

    他依然在这里等候太后张嫣,怀里揣着刚才的那封密函。

    东厂太监离开后不久,魏忠贤就看到张嫣从进出后宫的御道上迎面而来。

    许是刚才那名小玄子太监将奏章、信笺送到仁寿宫,张嫣看到内容后,想要在找魏忠贤问问消息的准确性。

    “老奴见过太后。”魏忠贤对到了近前的张嫣行礼道。

    “魏公多礼。”说完,心情焦急的张嫣拿着手中的奏章、信笺问道:“魏公,哀家问你,这奏章中的内容可是真的?这信笺也是牧郎亲笔所写?”

    李牧的亲笔信笺,张嫣一时也拿不太准,她也没有看过几次情郎写字。

    魏忠贤不敢怠慢,点了点头,说道:“太后,是真的,刚刚东厂在辽东的密探送来密函,密函上说辽东经略孙承宗大人,正带着一大堆车马步卒出关,前去迎接上主的凯旋之师。”

    怕张嫣不信,又将刚才东厂送来的密函拿了出来,接着说道:“太后,老奴觉得用不了多久,上主掌管的锦衣卫,也会将消息送到京城来的。”

    看过东厂送来的消息,张嫣心中大定:“魏公,看来牧郎真的战胜了女真人,大明辽东边疆将因牧郎而改变。”

    “上主,雄武自是天下无敌,对付一个小小的女真叛族,自当手到擒来。”魏忠贤笑着拍起马屁。

    虽说不是在拍张嫣本人的马屁,不过拍李牧的马屁,比拍她自己的听着还要欣喜三分,脸上带着笑容问道:“那魏公,等牧郎回来,该当如何赏赐?”

    “太后,上主凯旋之日,朝廷应当以王爷规制仪仗迎接,到时后,太后再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以示朝廷皇家对上主的恩宠。”

    魏忠贤想了想,接着说道:“上主立此不世之功,在这之前我们应该再做一些什么?”

    “做什么?”张嫣好奇的问道。

    魏忠贤恭敬的说道:“太后应下旨,将上主立下的不世功勋,传功九边,以示大明武功赫赫。”

    “传功九边?传功九边!”张嫣在心中念道了几句,对魏忠贤说道:“魏公,传哀家懿旨,李牧沈阳城大捷,斩首女真叛臣十二万首,功在大明江山社稷,利在千秋万代,理当传功九边,昭告天下,以震异心宵小之辈。”

    “老奴遵旨!”

    一朝功勋传九边,世上谁人不识李牧名!

    于此同时,孙承宗亲自率领的大队车马步卒已经出了山海关,向着李牧归来的方向迎去。(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 锦州城下

    风吹雪寒,冰冻千里辽河水。

    中国古代使用的时间纪年法,为中国古代独有的农纪年法,农属于一种阴阳,以天干地支基础推演而来,六十年为一周期,配以二十四节气,告知世人季节的变化。

    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十月中旬,换算成现代本位面使用的公月份,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一月份,甚至有可能快到了十二月份。

    在这个月份节点内,冬季已经来临了。

    大明位面的十月中旬,辽东早以进入了滴水成冰的极寒天气,如果人长时间暴露在户外,不进行任何活动,在这种环境下,身体一定会被冻得失去知觉。

    从天空俯瞰,在冬季低温的作用下,辽河水面被冻的如同玻璃镜一般平滑,二十几公分的冰冻层,如一条天然的平摊道路,足可以支撑任何牲畜、车马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

    此时,在辽河冰面上正有一支延绵数里的队伍,顶着冬季的寒冷,沿着辽河水慢慢前行。

    这只队伍不是别人,正是李牧所率领的得胜之师,自从离开沈阳城后,他就带着这支队伍行进在辽河的冰面上,向着大明踏上归途。

    冰冻的辽河水,很适合用来行走,完全不用担心会发生冰面断裂的现象,也不用在乎方向的错误。

    只要一直顺着辽河冰面走下去,前面就能到达大明边疆。

    唯一的缺点,如此庞大的队伍,带着数不清的牲畜、财物,以及两万多归顺的女真族妇女,却只有两万关宁铁骑在维持秩序,行进起来略显缓慢。

    。。。。

    “大人,锦州城到了。”

    这一路上,满桂都没有时间歇息,不停地骑着战马在队伍的前后奔驰,照看着整个队伍,当看到锦州城出现在眼前,才赶紧打马来到李牧的车驾前禀报。

    车厢内,李牧正躺在哲哲和大玉儿的怀里睡觉,享受着两侧的温香暖玉,火炉中的银霜炭燃得炽红,这种白木炭中的上等炭,燃烧起来没有烟气,又让周围的空气温暖如春,感觉不到一丝外面的寒冷。

    再加上四轮马车的车厢外面,包裹了密不透风的上等皮毛,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