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间大玩家-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承平摇摇头:“我只是今日在街上看到了许多陌生人,衣服都是中原人的衣服,那脸一看就是匈奴人,还一个个藏着缩着,到处打听着什么。”

    公孙湛当场就要出去,赵承平拉住他:“你去哪儿?”

    “禀告武安君和郡守啊。”

    “他们能这么静悄悄的进来,不伤一命,不惊一人,难道将军真的认为他们是凭自己的能耐进来的吗?”

    听他说的别有深意,公孙湛拧眉道:

    “你的意思是,有内奸?”

    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不仅是内奸,还是权力很大的内奸。如今在这安邑城里,最有权的只有白起与王稽二人。

    白起与穰侯有知遇之恩。

    而王稽却是将坑死穰侯的范睢引荐给秦王的人,也可以说,是王稽间接害死了穰侯,在白起的心中,对王稽不是没有怨恨的,而赵承平正是要利用这一点。

    公孙湛在白起麾下多年,对这位战神可谓是忠心耿耿死心踏地,只要再点上一把火……

    “现在很难说清到底是谁把匈奴人给放进来的。”赵承平故意很苦恼的样子。

    公孙湛急道:“武安君绝对不会干这种事!”

    “你相信,我相信,大王相信吗?如果真的是你想到的那个人在做什么,只怕此时咸阳那里,已经收到举报武安君的密信了,穰侯死了,华阳君也被撵回了封地,再除掉一个武安君,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每一句话如大锤,一下下打在公孙湛心上,他不能容忍任何对白起的攻击,当下他就手书一封信,飞鸽传书往咸阳。

    赵承平从他脑中直接读取记忆,收信人也是他的熟人:客卿蔡泽。内容是让他密告秦王,武安君发现河东郡有匈奴人潜入。

    干得漂亮啊,虽然没说是谁,但是出首者肯定不会是生事的人,再利用这段时间安排好证据,等咸阳来人的时候,证据一交,别说王稽真的做了,就算他什么都没做,他也百口莫辩。

    从帅帐出来,赵承平径直前往郡守府,白起果然在,乔瑜也在,白起来到河东郡不仅是要招兵,还有买马,而整个秦国最佳的马匹提供商就在这里,倒也省了他不少事。

    直到赵承平进门,乔瑜已经向白起卖出了两千匹骏马,此时的乔瑜哪里还有一点小女人的娇羞,此时她的模样,就像穿着高跟鞋,化着精致的妆,走在cbd最高级的写字楼里的女强人一般。

    原本觉得有企图心的女人非常可怕的赵承平,不知道为什么这会儿看乔瑜特别顺眼,好像整个人都散发着光芒。

    “那就这么说定了,两千匹马,我这就通知送来。”乔瑜最后一句话,象征着这桩生意已经愉快的成交,她转头看见赵承平进屋,脸上绽开笑容:“你也来了。”

    王稽笑道:“没想到今天赵都尉起得这么早。”

    “咳,”赵承平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尴尬的咳了一声:“再怎么也不能耽误公事。”

    白起开口道:“三日后才出发,不用着急。”

    “可是,现在挺着急的。”赵承平又将对公孙湛说的话说了一遍,只说在街上看到了可疑的匈奴人,白起听着听着,两道眉毛皱了起来,而那厢王稽眼神陡变,看起来有些紧张。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他很快就会去问问那些被他放进来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嚣张的在大街上抛头露面,只要盯着他,就可以捉奸捉双。

    白起站起身:“这么大的事我必须亲自去查。”转头看见赵承平:“你也一同去,告诉我在哪里看见的匈奴人。”

    赵承平一愣,完全没有说点什么的机会,白起已经出去了,乔瑜也走到赵承平身旁,只听见极细的声音:“盯着王稽。”她一愣,就见赵承平已经紧跟着白起的身影出去了。

    此时在街上,已经没有了一个匈奴人的身影,赵承平说:“想必是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此时已走的一个也不剩了。”

    白起大怒,急步回营,点起所有士兵:“你们几个,守住城门,谁也不准出去,其他人,挨家挨户给我搜!把安邑城里的匈奴人搜出来!”

    这下动静可大了,城里家家户户鸡飞狗跳,在这样封闭的地方,想要搜出几十个匈奴人,简直太轻松。很快,昨夜进城的匈奴人,就被带到了白起面前。

    “谁放你们进来的?”白起喝问道,公孙湛又用匈奴话说了一遍。

    没有人回答。

    “啊!”一道鲜血飞溅上天空,公孙湛手中长剑斜指向地,剑锋上犹自缓缓向下滴着血。

    白起冷冷扫视着他们:“现在,有人想说了吗?”

第四十二章 计中计(中)

    当白起带人找到那晚当职的守门士兵时,他们都已经死去多时了,看伤口是自杀,按秦律,通敌罪可不只是死了这么简单,这么一了百了倒也干净,只是线索却从此断了,虽然怀疑王稽但也查无实据。

    对于这一点,赵承平倒不是很担心,王稽总归会露出马脚,现在他最关心的是沈飞身上的那块匈奴人腰牌,到底是谁的。

    “夜狼卫。”小王子说。

    夜狼卫是匈奴人的斥侯队伍,夜视能力极强,行路无声,潜伏能力极强,每次匈奴人南下侵略中原的胜利背后都有夜狼卫的支持。

    “看来这位夜狼卫也许是被沈飞发现,然后把沈飞杀了?”小王子猜测道。

    想起自己刚住进都尉府的时候,三天两头来刺客,通过他们的记忆只有一个神秘的人,说得是汉语。

    赵承平突然想到了什么,沈飞陈实一定是发现了王稽与匈奴人勾结的事情才会被杀。

    虽然公孙湛已经传信给蔡泽,但是如果要秦王相信郡守这样的职位里通外国,一定要有实际证据。证据这东西,其实也不是很难嘛。

    拿出绢布,赵承平维妙维肖的画下了王稽与大王子密会的画面。角度是蹲在窗口往屋里看。

    小王子与大王子都有匈奴王族的信物,刻的字都一样。

    绢画加上小王子慷慨赠送的匈奴王族信物……还有蔡泽,王稽,看你如何过得了这关。

    所有进入安邑的匈奴人被白起斩杀的那一天,赵承平对小王子说:

    “该你出手了。”

    那一天,一个满身是伤的匈奴人被秘密送出城,很快大王子得知派出去的人不仅没有找到小王子,还被王稽假意迎入城中,出卖给白起,致使全军覆没。

    “中原人背信弃义,我们应该给他们点教训。”大王子哲都大怒,“召集所有人马扫平安邑。”

    左贤王却止住了他:“大王子不要冲突,我听说近日韩国上党郡被白起断开与本国的道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已秘密派人去邯郸求助,赵王一旦利令智昏收下上党郡,秦赵之前必有一场大战。中原人有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只要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手,定能事半功倍。”

    哲都想了想,深以为然,冷笑道:“只是王稽背信之举,我绝不能就这样放过。”

    “这有何难,王稽任河东郡守期间,当真不曾向秦王汇报过辖内任何吏治之事,只怕秦王早对他心有不满,只要稍微点一把火,让秦王下诏杀了他,还有什么完不了的事?”

    说着,左贤王召来斥侯,交待了几句,斥侯领命而去。

    ……

    ……

    邯郸城中,赵惠文王接到上党郡郡守冯亭代表全郡百姓上书,拒不执行韩王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的命令,宁可投赵,不愿降秦。虽然朝中多人劝阻赵王不应为此与秦国结仇,但是上党郡这么大一块地方,看得赵王是双眼发光,即使平原君一劝再劝,最终还是答应了冯亭,赵国愿意接收上党郡。

    …………

    …………

    咸阳城中,秦昭襄王接到两封密信,第一封是有传言称王稽勾结匈奴人叛秦,第二封是赵国将原本已被韩王下诏割让给秦国的上党郡给收了。他认为王稽之事纯属胡说八道,暂且搁置一边不予理睬。

    上党之事则事关重大,他将范睢蔡泽等重臣召来,讨论是否对赵用兵,蔡泽却先开了口:

    “大王,有人密报给臣一件事,事关重大,臣不得不禀告。”

    说着,将手中的绢画与匈奴王族信物取出:

    “这是河东都尉赵承平遣人转达,同时,武安君麾下禆将公孙湛也密报王稽放匈奴人入关,被武安君尽数抓捕正法。”

    昭襄王拿起那副绢画,画上人物栩栩如生,蔡泽又道:

    “赵承平说画上的匈奴人是匈奴大王子哲都,咸阳有老兵曾与大王子军队交手过,他们都说画中人的确是哲都没错。”

    “河东郡之富庶,三年不必上报吏治的权力,王稽,你还有什么不满!”昭襄王大怒。

    蔡泽劝道:“大王息怒,兴许正是因为大王放权,他才越来越贪得无厌也未可知。”

    两人一怒一劝,却没有注意到身旁的范睢脸色阴晴不定,他是王稽举荐,得秦王重用后,又反过来推荐了王稽,正是因为他的推荐,王稽才做了河东郡守。

    “万一,这是反间之计,万一,这是匈奴人的计谋……”昭襄王自语道。

    蔡泽说:“臣家中有一人,正是从河东郡来的,原是王稽帐下校尉,重伤之后终日昏睡,昨日才醒,只是不是不能行动自如,不如大王过些时日再问问他?”

    “寡人今天就要问!就算是抬,也要将他抬来!”

    许久,一人被两个强壮宫人抬进了大殿,蔡泽道:

    “陈实,这是大王。”

    陈实勉强可以动动脖子,似乎想要挣扎起来行礼,昭襄王一摆袖子止住:

    “免礼,你告诉我,王稽是不是勾结匈奴?”

    陈实答:“是。”

    “他勾结匈奴你是怎么知道的,如实细说,否则你就是诬陷!”

    接着,陈实便将那日发生的事和盘托出。

    那一天,陈实例行巡查,发现街上有一个人行踪可疑,想要查探,却被一人拦住说这是王郡守的朋友,不必问了。由于那人是王稽身边亲随,陈实也没有多想,嘻嘻哈哈说了几句家常也就没再追究。

    当他离开后,越想越不对,那个人虽然尽力遮掩,但是明显那模样就是匈奴人啊,王郡守为什么会有匈奴人做朋友,他将此事告诉了上司沈飞。沈飞也觉得此事可疑,让陈实先不要声张,他去郡守府问问清楚,相信以他与王稽的关系,王稽应该不会对他怎么样的。

    沈飞去郡守府之后,陈实继续巡查,却发现“王稽的朋友”再次从街角出现,鬼鬼祟祟的向素来没有什么人去的那户人家而去,那时住着一个行脚商人,卖得东西并不稀罕,大街上随便一家小店都有。

    心下生疑的陈实一路跟过去,却发现那人在门口东张西望,没有发现被跟踪之后,敲响了房门,门开了之后,他一闪身进去,门又被关上了。

    这家门户的院墙并不高,陈实轻易地攀上了去,跃进院里,院里没有别人,只有一处房间里似乎传来声音。

    陈实悄悄靠近,想要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惊讶的发现,他们说的竟然是匈奴语。陈实听不懂匈奴语,只记下了只字片语,便匆匆翻墙离去。在路上遇到一个自己队中的士兵,他命那个士兵守在商人家边上,如果有人进出,就要报告,之后他在郡守府门口,他遇到了刚出来的沈飞,他将自己的发现告知沈飞,沈飞沉吟半晌:

    “刚才郡守大人说,那人是在边境上做生意的,叫我不要多心。”

    “你相信吗?”陈实问道。

    沈飞摇摇头:“我又不傻,等天黑了我们再去那屋子探探。以前叫你好好学匈奴语,你总懒得学,现在后悔了吧?他们说了什么,你还记得吗?”

    陈实将依稀记得的那几个单词说了出来,沈飞想了想:

    “王子、离开、烧。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算了,还是今晚去探探再说吧。”

    在离宅院旁,陈实派出的那个小兵忠实的执行着命令:

    “没人进出。”

    陈实点点头:“很好,你回去吧。”

    两人继续蹲守在住宅附近,入夜之后,陈实与沈飞两人看见那栋宅院里面亮着灯,遂由墙跃入,屋里有两个人,还在交谈着,沈飞越听,眉头皱得越紧,陈实一脸的迷茫,沈飞在他手上写下:

    “匈奴人与郡守有交易,郡守放他们自由进出河东郡……”

    想要再写,陈实的腿蹲麻了,想换个姿势,却不小心踢到了地上的石块,发出一声轻响。

    草原上的民族都有着狼一般的敏锐,两人提着弯刀就冲出了屋子,见了陈实沈飞,二话不说,直接就砍了上去,沈飞犹自能抵抗,陈实因腿麻,行动不便,被砍中一刀,好在他穿着胸甲未脱,并没有伤到要害。

    见他受伤,沈飞上前一人力敌两名匈奴人,他武艺超群,以一敌二,尚且可战个平手,不料,突然有人对着他的后脑猛然一下重击,沈飞当时就腿一软,跪在地上。

    陈实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敲了沈飞脑袋的不是别人,竟是郡守王稽。

    “王大人,你,你真的与匈奴人勾结了?”陈实不愿意相信。

    王稽冷冷道:“国家大事,匹夫怎懂,既然你们都看见了,就留不得了!”

    见沈飞已经蹲在了地上,那两人转而又去对付陈实,若非一身甲胄,陈实小命早已不保。

    忽然,沈飞站起来向两人扑过去,手中的青铜刀斩向两人腰间,将一人砍翻在地,另一人及时跳开,只伤到一点,与沈飞扭打在一处。

    “快跑!”这是陈实听见沈飞留下最后的话。

    他翻墙而走,在墙头最后一次回眸,看见的却是王稽手中的匕首狠狠插进了沈飞的心窝。

    …………

    …………

    大殿上一片安静,针落在地上也能听得见。

    陈实忍着泪水咬牙道:“大王,沈将军一生忠心为国,不料末了竟是如此下场,大王要还沈将军一个公道啊。”

    现在昭襄王心烦意乱,内乱外敌同时袭来,最后他一拍桌子:

    “杀,杀杀杀,敢反我大秦者杀,敢逆我大秦者杀!”

    蔡泽低头不语,心中暗喜。

    范睢低头不语,心中大赅。

    很快,一道诏令自咸阳发出,收信人是河东郡安邑的武安君白起。

    展信细看之后,白起示意,召集全军。

第四十二章 计中计(下)

    接收上党之后的赵惠王也知道秦国必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调集更多士兵前往长平廉颇帐下听令,已有四十万之数。

    得知此消息之后,赵承平知道,历史上那一刻就快要到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很快就会因固守不出而被赵王调换,换成赵括。

    …………

    …………

    半夜,辛伟被人摇醒,还没来得及发火,就听见熟悉的声音说:“是我。”

    “有什么事不能白天说,非得搞得好像红拂夜奔一样,鬼头鬼脑叫我出来,”辛伟抱怨道,赵承平带着他兜到黑灯瞎火的角落里,十分认真的问:“现在有件事,只有你能去做了。”

    “我竟然这么有用?”辛伟挺高兴。

    赵承平说:“去邯郸,忽悠赵王把和氏璧变成传国玉玺。”

    这是什么奇怪的要求?辛伟一脸茫然:“这事不是秦始皇灭赵之后做的吗?”

    “对,但我等不了这么久,我要赶紧把这里的任务完成,然后去下一个空间,不然你的身体总躺着,就算不死,万一得个褥疮什么的也麻烦。要说忽悠人的本事,苏秦张仪鬼谷子绑一块儿都不是你这个营销总监的对手。”

    辛伟心中一股暖流:

    “别捧我了,还没升职呢。行,我去。”

    第二天天一亮,秦王诏令就到了,历数王稽勾结匈奴等数大罪状,要白起将他立即处死,依秦律,他将会受到比车裂还严重的酷刑而死。因此,当白起带兵冲入郡守府的时候,他已经自尽而亡,可怜他的家人一同连坐,皆判弃市之罪,连出嫁的女儿连同夫家也不能幸免。

    “刑罚太重了。”赵承平摇头,秦朝法度严苛,乱世用重典,统一时可以使用这些,但在吞并六国后依旧沿续严刑峻法,也难怪二世而亡。

    辛伟乔装成术士,潜入赵国邯郸,求见赵王,只说他夜观天象,发现一道瑞光直落赵王王宫,赵王大喜,让他指点到底宫中有何祥瑞。

    出发前,赵承平已经将游戏设计稿中赵王宫的藏宝之处画给了辛伟,辛伟干脆利落带人直奔存放着和氏璧的藏宝阁,一指:“就是这里。”

    赵王很确定辛伟没有进过王宫,见他能直奔藏宝阁,心中不由对他的说辞更加坚信不疑,将阁中宝物一样样拿出来给他看,直看到和氏璧的时候,辛伟坚定的指着它:“就是这个。”

    为了这块和氏璧,卞和失了双腿,若非蔺相如机智,也早成了秦王之物,到底哪里吉利了?赵王不解。

    辛伟将王稽被斩之事告知赵王,他说:“王稽在河东郡苦心经营这么久,秦王始终也没有过问,为什么突然就泄了机密?连秦王已经开始连自己最信任的重臣都开始杀了,这是天佑赵国啊。”

    赵国在秦国当然也安插了奸细,赵王派人去查,果然王稽自尽,家人尽服诛。

    “那,此等祥瑞之物,于我赵国有何好处?”赵王现在百分之百的对辛伟无条件的信任。

    辛伟掐指一算:“这和氏璧现在只有瑞光,并无王气,只要大王将它做成玉玺模样,刻上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就能保赵国江山千秋万载。”

    原来就是把它做成玉玺,这太简单了,别说只是做成玉玺,就算现在辛伟说要把和氏璧拿走放在自个儿家养一百天可以保赵国江山千秋万载,他都会信。

    很快,赵国最好的玉匠前来,将和氏璧雕成玉玺模样,还有那八个字。刻好的那日,赵王将玉玺拿在手上细细端详,越看越喜,想要找到辛伟,重重赏他,却已经找不到他的行踪。

    很快,白起接到秦王调令,前往长平,目标夺回秦国对上党郡的统治权。临出发时,赵承平对小王子说:“你的机会快要来了,如果有朝一日,你可以成为草原上的王,希望你可以遵守你的承诺,永不侵犯中原。”

    小王子点头答应:“只要你也能保证承诺的通商互市,我们匈奴人吃得饱穿得暖,又何必动刀动枪。”赵承平把自己的计划尽数告诉小王子,让他伺机行动。

    送走小王子,他又去找了乔瑜:“很快咱们就可以回去了。”

    乔瑜点点头,微笑道:“回去以后,咱们几个好好庆祝一下。”

    “好,我知道有一家烧烤店,肉特别好,特新鲜,还要吃烤玉米,一定要他们多撒些辣椒面!”赵承平一脸向往。

    乔瑜嗔笑道:“吃货,赶紧出去上工吧。”

    秦军主力到达长平,秦赵之战一触即发。

    赵王下令廉颇出战,但廉颇却死死固守城池不出。

    打仗就是在比谁的国库够烧,秦国受不了,赵国同样也受不了。秦国的探子开始在邯郸散播谣言:“白起特别能打,廉颇什么的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唯独怕的就是赵奢之子赵括,要是赵括当了统帅,白起就玩完了。”

    之前赵王已经几次催促廉颇出兵,廉颇却总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根本不理睬他。眼看着国库即将耗尽,赵王终于憋不住了,下令让赵括接替廉颇之位,调廉颇回邯郸。

    赵括出征前,赵王对他说了很多很多的期待和愿望,也知道赵国已经打不起消耗战了,他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又从小得父亲在军事兵法上的指点,对自己满怀着信心,几乎是刚到长平,就整顿军队,打算马上主动出击。

    消息传到秦军帅帐,白起脸上丝毫不见情绪波动,依旧冷静如常,但赵承平知道他心中大喜过望。

    同样大喜过望的,还有匈奴人,大王子哲都接到消息,秦赵两国陈兵长平,而赵王临阵换将,将来一个年轻的小子,他将一改死守政策,转为进攻,在秦赵打得热闹的时候,就是匈奴出手的好机会!

    很快,他与左贤王带着匈奴大多数的精锐战士,悄悄潜伏在边境,随时等待占便宜。

    战场上,命令前进的鼓声、秦赵双方士兵的喊杀声、兵器相撞声、还有惨呼声混成一片,赵承平站在城头,看着这一切。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与战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电视电影上的那些镜头,网游里的特效,在真实的残酷面前不值一提。

    尽早结束这一切,是他现在唯一的想法。记得白起有“人屠”之名,他是否与自己不一样,对血腥和屠杀有着特别的兴趣?赵承平望着身边的白起,从他的脑海中读出的思想竟然也是:快结束吧,这一切快结束吧。

    战局刚开始还势均力敌,很快,白起事先安排的一支队伍从赵括队伍背后的小路突然杀出,将赵军杀了个措手不及,赵括急忙下令鸣金收兵,此时已是伤亡惨重。

    都说赵括纸上谈兵,赵承平自己反思了一下,如果是自己的话,会不会想到白起会提前两天派兵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从山头绕过来奇袭?

    结论是会的,身为一个与甲方、老板来回对喷过很多回的设计,习惯性的将方方面面想齐全了,不然一个没想到,就会被问住,语塞,然后就不得不彻夜加班改改改。

    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还是可以随便在古代当个将军的。

    第二次战斗打响,赵括派出的队伍是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秦军阵地冲来,秦弩战阵三波连射,仍有骑兵冲进秦军阵中,突然之间,秦军骑兵出现,在马镫的支持下,他们手中挥舞着长戟,收割着赵军骑兵的性命。

    两方骑兵厮杀不多时,赵军的马已经累得不行,秦军的马仍有余力。战局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看着这一幕,赵承平想了想,这是乔瑜这个意外因素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赵军不应该败。不过就算没有乔瑜,按正常历史进程,秦军也已经从匈奴人那里学到了单边马镫,还是比赵国强些。

    他又感慨,果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战争是促进发明创新的动机。

    第三阵,秦军拿出全部实力,与赵军四十多万主力对战,真正实力的较量开始了。在这一场中,分明就看出来白起比赵括强了不是一个等级。

    白起以百万之兵将赵军迫入山林,让赵军的骑兵优势尽失,此时赵括又接到斥侯来报,秦军将粮道截断。此时长平已断粮数日,只待邯郸派人送来粮草,如今这最后的希望也断了。

    清点士兵,人数仍有数十万,但均已疲惫不堪,此时,大多数赵军的眼中已流露出恐惧,发自内心的恐惧,他们都累了,希望不要再与这样可怕的敌人交手。

    其实秦军这里也支持不了太久,秦王有令,凡秦国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男性,全部送往长平,甚至原本不需要服役的人家也未曾幸免。

    百万之多的士兵,张嘴就要吃饭,长期的兼并战争,对秦国的国力也消耗极大,何况突然再有这么多人的集结,粮草根本就不够数。

    如果不能一举拿下长平,秦军也要饿肚子。

    两边均露出疲态,得到斥侯回报的大王子哲都露出得意的笑容,转头问左贤王:

    “现在,是咱们出手的时候了。”

第四十三章 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

    就在秦赵两军厮杀的正酣时,从另一侧的山头涌出了铺天盖地的第一支队伍。

    “匈奴人!”有人惊呼。

    养精蓄锐等待多时的匈奴军以猛虎下山之势直扑两**队,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许多人已经被匈奴的弯刀砍翻在地。措手不及的两国士兵在慌乱中根本不知如何自处。

    其中包括赵军的统帅赵括,他哪里见过这种半路下山摘桃子的事,有心将被打散的军队集合起来,却已无能为力。

    白起这边铁血亲卫仍进退有序,但也只是数千人的亲卫队,其余的人马,特别是那些刚刚被征召来的,甚至没训练过几天的士兵,虽然人数有数十万之众,但被人数仅有十几万的匈奴军冲开了与指挥官的联系,他们也只有疲于逃命的份。

    现在,是时候了。

    赵承平从系统中调出技能:众望所归。

    并没有什么异象,赵承平有些担心是不是自己弄错技能的施放方法了,正在紧张的时候,队伍开始骚动。

    秦赵两方的士兵心中同时响起了一个声音:“与秦(赵)军的人一起,先干掉匈奴人。”鬼使神差一般,他们拿起手中的武器,整肃好队伍,所有的中原人,齐齐将刀挥向匈奴军。

    左贤王早已预料到秦赵两国的士兵会回过神来,但是没有想过会反应这么快,而且仿佛有人指挥似的,迅速集结成阵,攻守各司其职。而且两方刚才还厮杀成一片的敌人,竟然同仇敌忾。

    赵国骑兵一马当先,与匈奴人战在一处,后排的秦兵引箭待发,一排排的秦弩如遮天蔽日的乌云飞上天空,将匈奴的后军射了个七零八落。

    刚才还在以死相拼的两人,互相以后背相托,为对方掩护,硬是砍翻了十几个匈奴人。

    赵承平举起青铜剑:“秦军听令,左右两军从后路包抄,中军正面进攻。”副将传令下去,鼓声有节奏的响起,响彻战场。

    训练有素的秦兵迅速按鼓声列阵,率先冲阵,挡在匈奴人前面,赵承平趁此空荡,找到了赵括:“我也是平原君的老相识了,虽现在为秦国效力,但也不忍见赵人受此屠戮,不知赵元帅是否愿意暂且放下恩怨,共战匈奴。”

    “众望所归”的影响力也对统帅有效,赵括马上答应:“赵军也可由君指挥。”

    赵承平又下号令:“赵军骑兵与秦军中军共同对敌,步卒从山头兜过去,截断匈奴后援通道。”

    匈奴人原本就是捞一把就跑的打算,根本也没想过要认真的打阵地战,见秦赵两军突然合作无间,两**队加在一起人数有百万之众,以匈奴军队的数量,很快就被淹没在两**队的包围中。

    想退,却已经没有退路,不知道什么时候,通向北方草原的通道上,已满是秦军,匈奴人的马再快,又怎能比箭矢更快。

    很快便被一网打尽,大王子与左贤王在贴身护卫的拼死保护下,才勉强得以全身退向北方草原。

    “都尉,追吗?”发现有一小股匈奴人向北方溃退之后,斥侯向赵承平汇报。

    赵承平笑笑:“不用了,会有人处理的。”

    远离了秦赵边境,大王子与左贤王见身后并无追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