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着看着魏朝,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的说道:“起来吧!知道就好,好好的做你的奴婢。”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臣传

很是松了一口气,魏朝慢慢的站了起来,缓缓的退到了一边。此时他的终于放心了,天启皇帝已经将上次的事情放过了,看来陈林也是帮了自己一次。可是让魏朝不理解的是陈林为什么要帮助自己,想了好久魏朝也没想出来。

“魏朝,这里面的东西你都看过吗?”天启皇帝打开袋子,一面翻动里面东西,一面随意的问道。

天启皇帝随意的问,可是魏朝却不敢随意的回答,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天启皇帝,魏朝恭敬的答道:“陛下还没看,奴婢怎么敢看?”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神色没有丝毫的变化,也不知道是不是满意魏朝的答案。

一边的魏朝则是额头上全是汗水,隐晦的看了一眼王承恩,魏朝现在非常的想和这位老朋友聊聊。不过看到王承恩递给自己的那个隐晦眼神,魏朝便低着头什么也没有在做。

不断的翻动手中的东西,天启皇帝的神色非常的淡然,可是心里却并不平静。骆思恭将他到张家口的所作所为全都写在了上面,事无大小巨细。另外一张张厚厚的东西,则是晋陕商会八大掌柜的供状,再有就是张家口建奴兵的问题。

在最后面骆思恭隐晦的提到了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显然骆思恭想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没有明白天启皇帝的心思。

轻轻的笑了笑,天启皇帝将手中的东西放了下来。自从自己登基,大明朝的事情就从没有断过,很多事情是不能一件做完的。

回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天启皇帝沉声说道:“给骆思恭写一道密旨,让他把皇太极三个人压到京城来,至于那几个商人先不动。真会派御史去查出,把那些人的家都抄了,这个就不要锦衣卫插手了。”

“是,陛下!”王承恩恭敬的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一边的魏朝似乎觉得有些不妥,皱着眉头想了一想,魏朝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抄家的事情还是让东厂的人去做吧!钱还是放到内库里面吧!”

看了一眼魏朝,天启皇帝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有些事情过犹不及,上一次辽东抄没的银子,朕就拿进来内库。因为惩处的大臣比较多,没有人在意这个,这次就不行了。况且国库已经是要见底的米缸了,也要让国库维持下去啊!今年的亏空还不知道有多少,漕粮和税银也还没到,国库里还是要有些钱的。”

魏朝似乎还想说什么,一边的王承恩轻轻的拉了一把魏朝,示意他不要在说什么。

疲倦的揉了揉额头,天启皇帝声音低沉的说道:“你们出去吧!朕一个人呆一会。”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天启皇帝轻轻的靠在龙椅上,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并不是睡觉,而是回想着自从自己登基以来所发生的事情。

想了许久,天启皇帝心里稍稍的松了口气,从自己登基开始就是事情不断,到了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辽东的局势暂时稳定,朝堂之内也肃清的差不多了,训练新军的事情也在着手准备,水师也准备筹建。等到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是自己动手脚的时候。

不知道是不是心情过于放松了,天启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睡了过去,他睡的很香甜。或许这是天启皇帝来到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睡得如此安稳的时候。

天启皇帝在里面睡觉,王承恩和魏朝则是在里面交谈,不过交谈的地方非常的隐秘,两个人的声音也非常的小。

“你要小心点,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或者说什么话,皇上对你已经有了不满,你要好自为之。”王承恩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

魏朝则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声音颇为无力的说道:“这一点我早就想明白了,可是我怎么没想明白皇上是怎么想的呢?”

瞪了魏朝一眼,王承恩连忙说道:“你这说的什么话,怎么越来越糊涂,皇上的心思是我们能琢磨的吗?怎么把做奴婢的东西都忘了?这个皇上和别人不同,你好好的想想你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要想着揣摩什么,那不是你该做的事情。”

听了王承恩的话,魏朝痴愣的站在那里,显然是在想着。

轻轻的拍了拍魏朝的肩膀,王承恩一边左右看,一边说道:“我要回去伺候了,你好好想一想。盯着你这个位子的人不少,不要掉以轻心,我们一但失去了皇上的庇护,恐怕会死的很惨。”说完王承恩转身离开了。

时间很快进入了九月,京师依旧是繁华无比,热热闹闹的。京城的城门口也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不过百姓很快便不允许进门了,大门被一对一对的军士给封住了,禁止百姓出行。那些军士都是五城兵马司的,很多百姓都知道,这是大明朝有大官要进城了。能有这样待遇的人,最少也是大都督。

没有出乎人的预料,很快一队队锦衣卫打马进城,有的站在了门口,有的则是飞快的跑进了城里。被堵在门口的人都看着远处,有的还爬到了树上,在人们的注视下一大队人马从远处走了过来。

队伍的人大部分是锦衣卫,有一些是东厂的蕃子,对于这样的队伍老白姓都躲得远远的。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最恐怖的存在。

骆思恭端坐在马上,不时回头看看三辆马车,脸上的笑容便会多一分。这次他的功劳不小,加上以前的功劳,骆思恭觉得天启皇帝一定会重赏自己。

虽然都是马车,可是三个人的待遇却不同,皇太极和莽古斯是坐在马车里的,陈良宇则是被压在囚车里。如果不是骆思恭三番五次的阻止,陈良宇说不定早就被人折磨死了。这一条通往经常能够的道路,或许就城里陈良宇的黄泉路。

来到北镇府司的门口,骆思恭对一边的党寒说道:“皇太极和莽古斯好好的招待,找一个僻静一点的院子,对他们客气点。至于陈良宇,直接扔到诏狱里吧!”

通过骆思恭对待三个人的不同态度,非常明显的能看出骆思恭对陈良宇的厌恶。

“是,大人!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安排妥当。”党寒对着骆思恭一抱拳,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骆思恭笑着说道:“你办事我一直很放心,我现在要进宫见皇上,有什么等我回来再说。”

骆思恭打马来到皇宫,通报之很快便接到了天启皇帝的召见。

缓步的走上大殿,骆思恭的脸色很是严肃,撩起自己的衣服,骆思恭推金山倒玉柱般的跪倒在地,口中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苏!”

“免礼平身!”天启皇帝的神色严肃,说话的声音也是颇为认真,显然这是很重视和骆思恭的对话。

“爱卿辛苦了!”等到骆思恭站起来,天启皇帝笑着说道。

骆思恭则是脸上神色丝毫不变,语气恭敬的说道:“尚有明君圣主,下有将士用命,臣没什么功劳。这次全是祖宗社稷保佑,皇上如日中天,臣不过是吊天之光而已。”

看着骆思恭一副严肃的样子拍马屁,天启皇帝忽然觉得心情好多了,原来被人拍马屁也是这么舒服的。不过天启皇帝脸上倒是什么有什么表露,沉声问道:“怎么样?人都押回了吗?”

“回皇上,都带回来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科尔沁部的莽古斯台吉,还有一个就是原本的遵化知府陈良宇。”骆思恭说道这个名字都皱起了眉头,显然是十分的讨厌这个人的。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心中十分的高兴,这非常符合自己的想法,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情。

“陛下,臣有本奏!”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下意识的说道:“说吧!”

“皇上应该在塘报上将遵化知府的事情说清楚,一方面让人们知道卢峰将军的气节,另一方面让人们知道陈良宇这样人的下场。以后凡是这样的人,给予除籍的惩罚,让同宗之人不承认他们的姓氏,死后不得进入祖坟,他的父母也不许葬入祖坟。让他们成为无君无父无母无根之人,另外还要请几个当世大儒著书,将秦始皇以来对国不忠,对君不忠,以做汉奸为乐的人都写进去,让他们遗臭万年,让后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骆思恭似乎很是气愤,说起话来也是满脸的阴沉,显然心情是非常的不好。

看着侃侃而谈的骆思恭,天启皇帝顿时觉得有些诧异,真的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样的想法。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便缓缓的点了点头,给那些大儒们找点事情做也好。免得这些人整天唧唧歪歪的,总是找自己的麻烦。

想了想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本书就叫二臣传吧!朕早朝的时候会提出来!”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骆思恭恭敬的说道:“皇上圣明!”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雨倾盆

九月份的北京城,到处都是一副繁忙的景象,如果不去北城的话,整个京师都是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随着各地乡试的结束,今年的士子们都开始向京城聚集。其中还有各地进京参加武举的武举人,不过大多数都是各地勋贵子弟。

京城在这个显得更加的繁华,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很多有见识的人都明白,这样的繁华不过是表象,如果你去北城看看,或许就会明白这个国家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没有人去关心这些,无论是朝堂上的肉食者,还是自允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读书人。他们更多回去城南的青楼,会去最好的酒楼,他们不会到北城来。

天启皇帝此时就走在北城的街道上,看着低矮的房屋,到处倚着躺着的气概,天启皇帝的眉头皱的很紧。跟在天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则是一脸的担心,如果不是天启皇帝带着侍卫,他是一定不会让天启皇帝到这里来的。

似乎是上天听到了王承恩的祈祷,并没有在北城多待,很快就准备回宫了。不过王承恩也感觉到了天启皇帝的变化,很明显天启皇帝的心里被触动了。在天启皇帝的身边,王城恩对天启皇帝的脾气也了解一些了,现在天启皇帝的心中应该很是愤怒。

回到皇宫里,天启皇帝什么也没有做,这已经出乎了王承恩的预料。不过到了下去,他再一次被天启皇帝叫到了身边。

“王承恩,你去把骆思恭给朕找来!”自从骆思恭从张家口回来,天启皇帝只见过骆思恭一面,而且并没有询问太多的事情。这一直让王承恩很诧异,毕竟天启皇帝一直对张家口得事情很上心。

现在天启皇帝想见骆思恭,王承恩自然是不敢怠慢。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是,陛下!臣这就是去办!”

没有耽搁太久,在王承恩带领下,骆思恭快步的走了进来。去了一趟张家口,骆思恭的身上仿佛增加了一些东西,让他整人看起来比以前更加的有气势。

来到大殿的中央,骆思恭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拜九叩,骆思恭做的一丝不苟。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这次张家口的事情你办的很好,真的心里很满意,非常的不错。”

“全赖陛下洪福齐天!”骆思恭对着天启皇帝拜了拜,语气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笑着说道:“起来回话吧!”

“是,皇上!”谢过恩之后,骆思恭缓缓的站了起来,恭敬的站在那里。

“皇太极还好吗?有没有难为他?”看着骆思恭,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问道。

听到天启皇帝的话,骆思恭顿时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天启皇帝会这么问。沉吟了一下,骆思恭声音严肃的说道:“回皇上,皇太极被锦衣卫压在一个隐秘的地方,并没有压在诏狱里。”

“不要让他出什么事情,等什么时候朕想见他再说,至于那个陈良宇,尽快安排行刑。压着他游街三日,然后在菜市口凌迟了吧!”天启皇帝的语气很轻,没有什么感情,显然这些都是小事情。

对着天启皇帝躬身施礼,骆思恭用力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陛下放心,臣回去就办!”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又将目光转向了一边的王承恩,沉声说道:“骆思恭这次的事情办的漂亮,司礼监那边有没有赏赐的方案?”对于这件事情,天启皇帝必须要亲自过问一下。

“回皇上,司礼监的意见已经拟定好了,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另外加正二品上护军。”王承恩看着天启皇帝,将司礼监的意见说了出来。其实这个赏赐可以说非常的少,而且不过是散阶和勋职,实际的好处一个没有。

不过司礼监也明白,天启皇帝既然是让他们拟定赏赐,他们就不能拟定的太高。毕竟这里面要为天启皇帝留有余地,毕竟还是要天启皇帝特旨加恩的。

天启皇帝皱着眉头想着,骆思恭已经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实权上确实没有升赏了。不过着赏赐也不怎么样,沉吟了一会儿,天启皇帝沉声说道:“受荣禄大夫,加柱国,另外晋封左都督,恩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另外赏赐白银万两。”

“臣骆思恭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骆思恭连忙跪倒在地,显然他也没有想到,天启皇帝会给自己这么重的赏赐。

荣禄大夫乃是一品的散阶,柱国乃是一片的武勋,还恩荫了一子,至于白银万两则是微不足道了。最让骆思恭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左都督,大明建国的时候,太祖皇帝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设大都督,节制中外兵马。洪武十三年诛胡惟庸,为防止军权过分集中,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一员。各都督府通过都司统领京卫及外卫之兵。明中叶后,各卫仅存空名,都督遂为虚衔。

现在的大都督虽然只是虚衔,不过却是达到武官顶峰的标志,骆思恭今年五十九岁了。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能够在坐几年未可知不过却不会太长了,天启皇帝这是在让骆思恭没有遗憾。

缓步的走下台阶,天启皇帝轻轻的将骆思恭搀扶了起来,沉声说道:“你对大明朝的忠心,对朕的忠心,朕都知道,朕全都看在心里。好好做事,朕不会亏待了自己人。”

此时的骆思恭觉得心里暖洋洋的,他做了这么多年的锦衣卫指挥使,对提拔的万历皇帝都没有这样的感情。他心里知道,这或许就是知遇之恩吧!对着天启皇帝躬身施礼,骆思恭声音颤抖着说道:“臣定当肝脑涂地。”

骆思恭离开了皇宫,带着满足和欣慰,他的心里是热的。整个张家口的事情似乎就这么过去了,大明朝的朝廷再一次恢复了平静,古井不波。

天启元年,九月初六,凤阳府,知府衙门。

凤阳乃是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龙兴之地,这里自然能得到大明朝历代皇帝的照顾。所以凤阳城一再扩建,现如今已经是一座非常大的城池了,也同样非常的繁华。

作为凤阳府的知府,李长玲是四品的文官,这在官场上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最让人诧异的是这位李长玲李大人今年不过刚刚四十岁,显然前路还长着,将来官至一省巡抚或者六部尚书也未见得不可能,这才是真的叫做前程似锦。

不过现在这位李大人却并没有了以往的从容淡定,站在屋檐下面望着天空,丝毫不在意天空中的雨点打在自己的官服上。

“府尊,天已经不早了,你还是早一天休息吧!”师爷张芳来到李长玲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回头看了一眼张芳,李长玲轻轻的叹了口气,语气颇为无奈的说道:“这已经是第三天了,三天两夜的暴雨,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一点停下来的迹象,本府怎么睡的着啊!”

师爷张芳是举人出身,并不愿意做官,因为是,李长玲父亲的学生,所以才在李长玲的身边做师爷。对于这个名义上的师爷,实际上的师兄,李长玲一直都是非常的尊重的。

“在这里看着也没有用,老天爷要下雨,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如果黄河真的决口了,也是能算是天灾。”张芳说的话似乎是在安慰李长玲,可是他的脸色也是非常的不好看,看着漆黑的天空一筹莫展。

轻轻的叹了口气,看了一眼张芳,李长玲沉声说道:“去年秋天,本官上书朝廷请朝廷拨付治河的银两,想要把河堤加固一下。奈何奏折犹如石沉大海,一去不返,没有了丝毫音讯。后来我给家师写信询问情由,结果家事回信说京城有大变,已经顾不上这些了。现在看来这老天爷是一点功夫都不给啊!如果黄河真的有事情,本官恐怕罪责难逃啊!”

“府尊放宽心吧!黄河决口本就是天灾,如果没有人祸,府尊自然不会受到牵连。何况府尊的座师已经是内阁次辅,实际控制着内阁,只要有他代为周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张芳沉吟了一下,轻声的说道。

缓缓的摇了摇,李长玲颇为无奈的说道:“本官的官职是保住了,可是这沿河的百姓怎么办?黄河大堤真的决口,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于非命了。弄不好那是会出大乱子的,到时候恐怕谁也保不住我。”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李长玲看着张芳,沉声说道:“着急人手,我要大堤上去看看!”

“府尊,现在下这么大的雨,又是晚上,还是等天亮再去吧!道路泥泞,很不好走,很容易有危险啊!”听到李长玲的,张芳顿时大吃一惊,连忙劝解道。

第三百三十六章 心

天空中的云越来越低,风很大,大殿里的帘子全都被吹了起来,大门被吹的来回动,不时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

“快,把门都关上!帘子全都卷起来!”王承恩在大殿里不断的叫喊着,无数的太监和宫女在大殿里来回的跑动。

缓步的走出大殿,天启皇帝站在大殿的台阶上,看着天空的黑云,天启皇帝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狂风不断的吹拂在天启皇帝的身上,宽大的龙袍随着风不断的飘动,猎猎作响。似乎感觉不到寒冷,天启皇帝看着昏暗的天空,久久不语。

“陛下,进去吧!要下雨了,要保重龙体啊!”王承恩看到这一幕,顿时觉得自己魂都要飞出来了。连忙跑到天启皇帝的身边,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

没有理会王承恩,天启皇帝就那么站在那里,看着天空中的黑云,没有知道天启皇帝在想什么。

并没有出现特殊的情况,大雨伴随着狂风降了下来,硕大的雨滴打在房檐上,劈啪作响。时间不长,广场上已经出现了积水,随着雨滴的击打,已经是一片白茫茫了。

水滴不断的飘落,随着风的吹动,有的已经落到了天启皇帝的身上,他的下半身龙袍已经开始湿了。天启皇帝依旧一动不动的看着面前的大雨,脸色依旧阴沉着。

顾不得天启皇帝怪罪,王承恩连忙从地上站了起来,挡在了天启皇帝的身前,任凭水滴打在自己的身上。

苦笑着摇了摇头,天启皇帝转身走进了大殿,轻声的吩咐道:“把门关上吧!”

“是,是皇上!”王承恩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跟随着天启皇帝走进大殿,招呼站在一边的小太监关门。

在几个小太监的推动下,巨大的宫门缓缓的合拢,一声巨响之后,大门合上了。顿时大殿里和外面成了两个世界,宫里的灯有也被点燃了,不然乌云遮住了天,已经看不到东西了。

没有在大殿里面停留,天启皇帝来到了后面的暖阁,这里只有王承恩一个人伺候。缓缓的坐到床上,天启皇帝面无表情的对王承恩说道:“坐下吧!朕和你说说话!”

王承恩微微一愣,拿过一个墩子便坐了下来,把天启皇帝的腿揽在怀里,轻轻的捏动着。

“王承恩,你进宫多少年了?”似乎是无意的,天启皇帝看着王承恩,轻声的问到。

“回皇上,奴婢进宫十六岁进宫,到今年已经整整十一年了。”王承恩看着天启皇帝,语气颇为感慨的说道。

听了王承恩的话,天启皇帝微微一愣,或许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又或者是王承恩总是一脸老成的样子,天启皇帝忽略了王承恩的年龄。原来王城今年不过二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相比与陈洪要小不少,比王安小的更不是一点半点。

“你和魏朝不是一起进宫的吗?朕听说你们还在一起做过事,怎么他比你好像大不少啊?”天启皇帝看着王承恩,有些迟疑的问道。

轻轻的笑了笑,王承恩语气轻快的说道:“那是因为奴婢进宫的早,魏朝魏公公要稍晚一些,他进宫的时候都二十一岁了。不过魏公公年龄也不大,不过三十二岁啊!”

天启皇帝只能苦笑着摇头,看来自己对太监的年龄实在是没什么概念,便没有在纠结这个问题,而是沉声问道:“王承恩,你当年为什么进宫?”

“回皇上,奴婢的家乡当年糟了大灾,家里没有办法便将我卖给了人贩子,几经倒手便将我给了曹公公,曹公公便将奴婢净身带进了宫里。”王承恩轻声的叙述着自己的过去,语气没有一丝的波动,显然已经放下了。

“有没有恨过你的家人?他们把你卖了?”天启皇帝听到曹公公的时候,脸色微微一变,不过却没有说什么。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除了天启皇帝,王承恩恐怕也没有注意到。

笑着摇了摇头,王承恩颇为感慨的说道:“那个时候全家人都要活不下去了,如果不卖掉一个人,恐怕全家都要饿死。家里的几个孩子抓秋,最后抓到的是我没有什么办法。”

“那你的家里人还有消息吗?”天启皇帝换了一条腿,一边问王承恩。

“奴婢托人去找过,不过没有什么音讯,恐怕已经不在了吧!”说道这里,王承恩的语气有些低沉,显然家人在他的心里地位非常的重要。

把自己的腿拿了起来,天启皇帝轻声的说道:“你出去吧!朕一个人躺一会。”

“是,皇上。”王承恩恭敬的施了一礼,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轻轻的闭上眼睛,天启皇帝却没有一点睡意,心中翻来覆去五味陈杂。百姓无以果腹,易子而食,如果真的这样下去,恐怕将来又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了。

看来自己的想法要尽快的实行,不过也不能进攻尽力,把这些思路理清,天启皇帝又想起一件事情。早在天启皇帝登基的时候,有一群人就被天启皇帝忘了,或者说是选择性的遗忘了。这里面就有一个人,就是刚刚王承恩提到的这个曹公公,他的名字就叫做曹化淳。

南直隶,凤阳府,知府衙门。

天色刚刚蒙蒙亮,知府李长玲便已经起来了,陪在一边的是师爷张芳。

“府尊,还是让我也你一起去吧!有什么事情也好给府尊出出主意。”张芳一边为李长玲打理行装,一边神色复杂的说道。

缓缓的摇了摇头,李长玲正色说道:“我是堂堂的凤阳知府,朝廷的四品命官,上要对的起朝廷的任命,下要对的起黎民百姓。你是师爷,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宽且衙门里面有什么事情还要你做主。”

见李长玲说的严肃,张芳也知道多说无益,便没有在开口,默默的李久玲准备一切。

“大人,骄子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捕头刘亚快步的走了进来,他的身上穿着蓑衣,头上带着斗笠,脚上穿着水鞋,显然是已经准备好了。

听了刘捕头的话,李长玲就是一皱眉头,面色不愉的说道:“刘捕头,本府的规矩你不知道吗?太祖年间便已有了定论,坐轿乃是以人为畜。本府还没有老到骑不动马,让人准备马匹!”

刘捕头被劈头盖脸的训了一顿,虽然没有反驳,可是却是一脸可怜的看着一边的张芳。

给刘捕头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对着李长玲说道:“府尊大人,现在外面大雨还没有停,路上湿滑泥泞,是没有办法骑马的。坐骄子要比走着去快很多啊!事后多给轿夫一些银子也就是了,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大堤啊!”

看了一眼张芳,李玖玲略微有些尴尬,外面的天气确实不能骑马。不过坐轿要比走着快,这就是张芳在提醒李长玲了,不过说的很是隐晦。

作为一个标准的大明朝读书人,李长玲的身体并不比别人好多少,可以说还要差很多。轿夫自然是什么样的路都走过,体力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就算抬一个人都比李长玲走得快。况且山高路远,泥泞湿滑,走起来恐怕真的会出事情。

犹豫了片刻,李长玲便点了点头,现在并不是耽搁的时候。看了一眼刘捕头,沉声说道:“找几个好的轿夫,多给人一些银子,知道吗?”

“府尊放心,卑职明白!”刘捕头对着张芳笑了笑,听李久玲说话,连忙恭敬的答道。

“大人,卑职觉得你还是不能这样去,让人去通知一声白指挥使吧!让他派兵跟着大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也会有人手啊!”张芳轻轻的皱了皱眉,迟疑着说道。

大明朝在没每个省都设有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一人,为正二品的武官。在每个府又设有卫指挥使司,设卫指挥使一人,是正三品的武官。凤阳府就有一个卫指挥使司,指挥使姓白,叫白林,是一个真正的武人。

虽然凤阳知府李久玲是四品的文官,卫指挥使白林是三品的文官,可是按照大明朝的规矩是文官节制武臣,所以李长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调动白林。

似乎觉得张芳说的有道理,李久玲便轻轻的点了点头,对一边的张芳说道:“那个我的帖子,让白林派人过来。”对于进士出身的李久玲来说,正二品的白林还没有放在眼里,大明官场上的文官大都是这样的。

屋子里的人都没有觉得诧异,张芳点了点头便快步的走了出去。

身为卫指挥使的白林可不敢跟着走,毕竟没有上方的调令,他私自带着兵离开驻地,可是和造反无异了。不过打着保护李久玲的名义,在麾下调拨一支人马出来就没什么问题了。

时间不长,张芳就带着一个身着千户的人回来了,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五百卫所兵。虽然不如边军精锐,可是毕竟是南京五军都督府直辖的,有是在驻扎在凤阳的,看起来也是军纪颇为严明的队伍。

第三百三十七章 钦差大臣

整个队伍在府衙门口集合,没有仪仗,没有铜锣开道,也没有伞盖,一行人在大雨里等待着。千户周林带着五百士卒护卫着中间的一顶四人抬的小轿,十几个衙役跟在小轿的左右。

没有过多的停留,凤阳知府李久玲上轿之后,整个队伍便开始向前走了。

“大人,我们这是哪里?”来到李久玲的骄帘外面,周千户大声的问道。

“去灵璧县!”李久玲看了一眼阴沉的天空,他的心情也变得异常阴郁。作为凤阳的知府,李久玲虽然算不上能臣干吏,但也算得上尽心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