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木匠皇帝-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人出身不同,志向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国报效出力!这也是三个人为何成为至交好友的原因。
东厂的队伍走完了,城门也恢复了通行,三人也出城去了!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三人自然倍感珍惜。
在南门不远处,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茶摊,老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手里提着大茶壶,一脸笑呵呵的样子。
在茶摊里坐着十几个人,身上全都穿着布衣,看起来就像是远到二来的客商。几个人一边和老板寒暄,一边打听京城里的事情。
在角落的一张桌子上,一个人压低了声音对另一个人道:“教主,兄弟们已经哦度进去了!教主也请进城吧!”
那人轻轻的叹了口气,神色复杂的说道:“现在的朝廷越来越不好对付,东厂和锦衣卫遍布大街小巷,让兄弟们小心些!”
第四百三十章 厂卫
轻轻的敲击这桌子上的几页纸,骆思恭的眉头皱的紧紧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窗外似乎起风了,吹的窗子不断的响动,让人有些心烦意乱的。
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衙门,骆思恭只能苦笑着摇头,这也太破了,怪不得窗户一刮风就响。慢慢的站起身子,骆思恭的注意力显然不在这上面。
对着站在门口的校尉招了招手,沉声道:“那三个人都还好吗?”
“回大人,那三个人全都压在了诏狱的特别牢房里,无论是吃饭见人全都是专门的人看着,万无一失!”校尉微微一愣,不过不敢有丝毫的迟疑,恭敬的施了一礼,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骆思恭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件事情是自己安排的,怎么现在还会询问?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是怎么了?难道自己真的老了?
走到桌子的前面,骆思恭将那几张纸拿了起来,再一次看了一变,脸上满是凝重。
“白莲教居然进京了,来的还不是少数人,这是要做什么?难道要在京城造反?”想到这里骆思恭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谁在京城造反,那都是死路一条。
可是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骆思恭来回的在屋子里走动,不断的思考着。他自然不会向好的方面想,这些白莲教肯定不是进京来参拜天启皇帝的。如果大规模的进京,所图肯定非常的大。
再一次看了一眼手中的供词,骆思恭看了一眼皇城的方向,脸上的神色异常的复杂。低着头想了许久,似乎下了什么决心,道:“也罢!事已至此,只能将意气之争放到一边了,大局为重吧!”
谨慎的将供词塞进怀里,骆思恭大步的走到门外,面容严肃的对着左右的校尉吩咐道:“让人备马,本将军要去东厂!”
校尉们顿时一愣,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闪过一丝疑惑。不过他们都是骆思恭的心腹,深知这位大人的为人,不该问的绝不开口。恭敬的点了点头,几个校尉转身跑了出去,各自去同知了。
骆思恭乃是堂堂的锦衣卫都督,已经加来太子少保,中军都督府右都督。这样的身份地位,在朝中可是不多,这样的人出行自然不会骑着一匹马就走了。更何况这是去东厂,这锦衣卫大都督的威风一定要做足了!
走出北镇府司,骆思恭看到外面准备的仪仗,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平日里自己也是坐这个,自己是不是应该悄悄的去东厂?转念又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藏头露尾?反正自己也是在明处!藏头露尾的事情还是让白莲教去做吧!
想到这里,骆思恭没有在犹豫,在校尉们的伺候下上了马,一行人威风凛凛的赶奔东厂衙门。
锦衣卫的大队人马来到东厂的时候,魏朝正坐在椅子上喝茶,周围小太监们殷勤的伺候着,一个个全都献媚的笑着。
“老祖宗!锦衣卫来了!”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来到魏朝的身边便跪了下来,恭敬的说道。
微微一皱眉,魏朝不急不缓的将手里的茶杯放下,轻声细语的道:“咱家说过你多少次了,不要如此毛毛躁躁,做事要稳重,怎么记不住呢!”
“老祖宗见过大的风浪,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能让老祖宗变色,文人们常说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说的就是老祖宗啊!咱们这些小崽子,哪有老祖宗这样的功夫,三分皮毛都没学到呢!”一边的一个年长一些的太监,一边为魏朝穿鞋,一边笑呵呵的说道,脸上全是献媚。
周围的太监立刻附和,那个跪在地上的小太监也连忙恭维了起来,不过投向刚刚说话太监时脸上便戴上了些许感激。
在恭维魏朝的同时,周围的太监们也顺带着恭维说话的太监,使其隐隐有成为众人之首的感觉了。
慢慢的站起身子,魏朝轻轻的拍了拍说话太监的肩膀,笑呵呵的说道:“小安子,你不错,咱家这几个干儿子里面,就属你最懂事!”
“小安子的一切都是干爹给的,自然是死心塌地的为干爹卖命,不敢有什么比的想法!”小安子连忙跪倒,不停地给魏朝磕头,脸上满是感激的说道。
不过在小安子低下头的一瞬间,眼中闪过的热切,甚至可以说是狂热。
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小太监,魏朝沉声说道:“前面引路吧!咱家倒是要看看,这锦衣卫的都督这次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说着迈步向外走了出去。
几个小太监都是一愣,督公是怎么知道的?自己不过说的是锦衣卫来了,督公怎么就知道是锦衣卫都督骆思恭来了呢?
不过来不及多想,魏朝已经走了出去,这些人自然赶忙跟在后面。跑在最前面的就是正是小安子,一脸献媚的走在前面。其余的小太监全都跟在小安子的后面,也都做着为魏朝引路的姿势。
“小安子,你如此的听话懂事,真的是不错!皇上如今在闭关,等到皇上出关了,我把你送到御前去伺候皇上吧?陈洪陈洪的干儿子在那里,咱家想把你也送过去,怎么样?”魏朝笑眯眯的看着小安子,语气轻快的说道。
也不管是不是走在路上,小安子连忙撩起衣服跪倒,脸上带着感激的大声道:“小安子谢过干爹,谢谢干爹栽培!”
其余的小太监全都带着羡慕的看着小安子,真不知道他是走了哪门子的狗屎运,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
这里都是太监,对皇宫里面的事情自然是非常的熟悉,陈洪的干儿子陈林那谁不知道啊!年纪轻轻,在御前伺候着,宫里面谁见了不得恭敬的称呼一声陈公公。如今有了厂督的支持,恐怕小安子就会成为下一个陈林了。
没有人注意他们的厂公魏朝,魏朝的脸上虽然挂着笑容,可是眼中却是带着冷冽。笑着对小安子点头,可是嘴角微翘,带着一丝浓浓的不屑。
一行人走到门口,骆思恭已经翻身下马,在那里等着了!见魏朝走了过来,骆思恭微微点了点头,打过招呼之后沉声道:“魏公公,上一次贺某来东厂找你,你是否还记得?”
刚想说话的魏朝顿时一愣,他自然记得骆思恭上一次来到这里找他,那是因为天启皇帝的圣旨。日子没过去多久,难道又是皇上的圣旨。
抬头看着骆思恭,见他不卑不昂,嘴角上带着笑容,显然是胸有成竹。魏朝微微一愣,伸手对骆思恭做了个手势,笑呵呵的说道:“来者是客!骆将军既然到东厂来拜会,本都自然不敢稍有怠慢,里面说话吧!”
笑着摇了摇头,骆思恭有些无奈的看着魏朝,非要说成自己上求见,真一点亏都不吃!不过骆思恭可没有心思和他逞口舌之利,自己到这里来不是为了找魏朝茬的。
借着魏朝请的手势,骆思恭大步的向里面走了进去,在他们的除了两名锦衣卫的校尉,其余人全都等在了外面。
挥手示意小太监们散了,魏朝跟着骆思恭便向里面走了进去,脸色也便的凝重了起来。作为老对手,魏朝还是知道骆思恭的为人的。现在骆思恭这样子,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他认真了!能让骆思恭认真的事情,肯定不是什么小事情。
一前一后走进一间屋子,骆思恭也不客气,一屁股做到一张椅子上,笑呵呵的做到一边看着魏朝。
“骆将军,这里已经是绝对机密之地,有什么话尽管说!”魏朝似乎也不在意,转身做到了一边,笑呵呵的看着骆思恭。
“魏公公,时间紧迫,本将军也不就客气了!这是锦衣卫刚刚得到的供词,魏公公先看看吧!”骆思恭从怀里拿出了那几分供状,将它们递给了一边的魏朝,面容严肃的说道。
魏朝自然是一愣,不过他知道骆思恭不是那种大惊小怪的人,既然不是天启皇帝的事情,那这件事情肯定能捅破天啊!不然锦衣卫自己就办理了,骆思恭怎么可能来找自己。
将供词翻看了看,魏朝脸色也便的很凝重,沉声道:“事情很大,皇上如今不在京城,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纰漏。这次东厂和锦衣卫要一起做些事情了!”
骆思恭也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魏公公,既然你也是这样想,那我们就分头去查一查吧!以后我们在见面,一定要私底下,而且一定要保密!”
“这个自然,咱家懂得,骆将军放心!”魏朝笑着点了点头,了然的说道。
在京城的北城,一个破落的胡同里,有一套破落的院子,此时里面也正在谈话。
“教主,兄弟们已经进来了,不过似乎少了三个!派人暗中打探过,不过都没有消息!”一个人对着坐在椅子上的人说道,眉宇间带着淡淡的担心!
被称为教主的人眉头一皱,沉声说道:“接着寻找这三个人,另外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找到那个人的安身之所,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御制大诰
北京城里繁华依旧,没有人意识到有什么不同,不过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的校尉似乎多了起来,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与以前不同,这些人不在扰民,也不是收常例,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
北镇府司的衙门里,骆思恭翻动着汇总上来的情报,眉头皱的紧紧的。低头思忖了片刻,只能无奈的摇摇头,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似乎陷入了死胡同。
白莲教似乎入泥牛入海,忽然间杳无音讯,东厂和锦衣卫多方寻找,可是一直没有什么结果。难道真的要等到白莲教动手?骆思恭眉头皱了起来,他们究竟要做什么?
自从得到消息之后,骆思恭便不断的思考着这个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既然如此大规模的进京,那肯定是有大图谋,造反是不可能,那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大人,西城千户所千户张柏武求见!”门口的校尉走进大厅,对着骆思恭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微微一愣,骆思恭有些诧异,不过随即面露喜色,难道有了什么发现?骆思恭的心里非常的明白,最近锦衣卫没有什么大事情,唯一称得上大事情也就是白莲教的事情。既然直接求见自己,十有八九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想到这里,骆思恭沉声道:“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便走了进来,一身锦衣卫飞鱼服,腰间带着绣春刀,对着骆思恭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卑职参见大人!”
缓缓的点了点头,骆思恭语气轻缓的说道:“免礼吧!有什么事情吗?”
“回大人,前几日大人传下命令,命被指等暗中查访白莲教,卑职在查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下疑点!”张柏武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如果自己发现了线索,这份功劳可是不小。要知道卫所里面立下功劳是很不容易,查访白莲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
毕竟白莲教从宫里就很重视,可以说是锦衣卫长久的课题,所以这次骆思恭传下去命令,下面的人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果然是这件事情,心中虽然欣喜,可是骆思恭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情。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是吗?人如果真的是的话,本都会有赏赐。如果是大的功劳,本都会奏明皇上,或许你有上达天听的机会!”
张柏武顿时激动了起来,撩起衣服跪倒在地,恭敬的说道:“卑职谢大人栽培,不过整件事情都是都督运筹帷幄,精心布置。卑职尺寸之功,何足挂齿!”
笑着点了点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张柏武,骆思恭心里为他加了不少分。懂事!无论这次有没有功劳,这个人都可以重点观察一下!
虽然心里转过了不少想法,不过骆思恭依旧是一副淡然的模样,不置可否的说道:“起来说话吧!本都一项赏罚分明,真的有功劳本都不会亏待你的!”
从地上站起来,张柏武再一次恭敬地施了一礼,沉声说道:“卑职下大人栽培!”见骆思恭看着自己,张柏武连忙道:“自从大人交代了事情,卑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便命手下的人查访了治下的客栈饭馆以及青楼和赌场。找到了今日到这里来的大队人马,总共查到了四伙可疑的人物!”
听着张柏武的话,骆思恭缓缓的点了点头,听话,做事有条理,这个张柏武真的不错。
“经过卑职亲自查实,这四伙人全都是刚刚来到京城的商户,并且全都是第一次到京城里面。那些总是往来京城做生意的,卑职觉得查起来很费力,这些人似乎嫌疑更大一些。”张柏武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骆思恭。卫所里面的人都知道,现如今这位锦衣卫都督可不是好糊弄的,心狠手辣,手腕也是极为强硬。
在整个卫所里面,没有人敢挑战骆思恭的威严,哪怕是新进起来的锦衣卫同知掌北镇府司的许显纯,在骆思恭面前也都是毕恭毕敬的,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见骆思恭对着自己点头,张柏武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接着道:“在这四伙人里面,有三伙是没什么问题,其中一过来自南直隶的人最可疑,他们自称是做丝绸生意的。卑职带着人却和他们谈丝绸的生意,同去的大掌柜说他们根本不懂丝绸生意,态度上也是漫不经心。卑职敢断定,这些人不是做丝绸生意的!”
骆思恭聚精会神的听着,张柏武确定这一点,这些人就算不是白莲教,肯定也不是什么正经人。皱着眉头想了想,骆思恭对张柏武说道:“你接着说吧!”
恭敬的点了点头,张柏武接着说道:“在那之后,卑职便命人暗中监视这伙人。发现他们总共有十六个人,全都是精壮的男子。每天除了一个人出去,其余的人全都是早出晚归,在跟踪之后,发现这些人行踪颇为怪异。”
“怪异?有什么怪异的?”骆思恭一皱眉,迫不及待的问道。
“回大人,这些人全都回到酒楼茶馆里去,每日都是和别人闲谈,在那里一坐就是一天。”见骆思恭追问,张柏武顿时大喜,看来自己的功劳有希望了,连忙武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舒了口气,只要有了突破口,事情就好办了!笑着对张柏武点了点头,骆思恭赞赏道:“不错,很不错,这件事情完了,到北镇府司来吧!”
“谢大人栽培!”张柏武顿时面露喜色,知道自己会得到奖赏,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见骆思恭示意自己接着说,连忙道:“为了弄清他们究竟在打探什么,卑职便派人上去和他们闲聊。”
赞赏的点了点头,骆思恭沉声说道:“有什么收获吗?”
“回大人,有!在谈过一天之后,卑职就发现这些人同时关注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遵化城之战!”张柏武话语异常的肯定,声音中也充满了自信。
“遵化城之战!”骆思恭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眉头轻轻的蹙了起来,在大厅里面来回的走动了几圈。大厅遵化城之战做什么?遵化城之战有什么特殊的?
张柏武看着骆思恭,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他知道已经说完了,那些人为什么打听遵化城之战,张柏武并没有弄清楚。因为怕别人抢了自己的功劳,来不及弄清楚,便到这里来了。
骆思恭低着头想了良久,骆思恭忽然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眉头也舒展开了。看了一眼张柏武,骆思恭沉声说道:“当务之急要弄清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这些人究竟是不是白莲教,第二这些人为什么要打听遵化之战!张柏武,本都将事情交给你了。”
连忙撩起衣服跪倒,张柏武大声的说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
慢慢的点了点头,骆思恭沉声道:“你回去那排一下,让人和他们接着谈,不过注意可以多说一说皇太极。既然打听的是遵化城之战,唯一值得别人关注的,恐怕就要数建奴的皇太极了!”
张柏武顿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面带敬佩道:“大人果然材质非凡,卑职回去就办!”
“至于确定白莲教的事情,诏狱里面有三名白莲教的要犯,他们供出了一些事情。你一会儿带走一个,看看能不能确认这些人的身份!”骆思恭面容严肃,目光炯炯的看着张柏武!
“大人放心,卑职回去就办!”恭敬{*文*}的答了{*人*}一句,张柏{*书*}武这次{*屋*}没有拍马屁。
轻轻的挥了挥手,骆思恭语气温和的道:“你去吧!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只要听本都的命令就好了!”
“卑职明白,一定会保密!”张柏武恭敬的行了一礼,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虽然得到消息,可是骆思恭的心里似乎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究竟什么地方不对劲,骆思恭自己也没明白。抬头看着外面阴郁的天空,轻轻的叹了口气,恐怕今天晚上京城又要下雨了!
京城里面锦衣卫正在四下忙碌着,南京的锦衣卫也一样,不过全都是在私底下。天启皇帝在南京的日子过的很舒坦,整日游山玩水。至于案子的事情,全都交给你了袁应泰和党寒。
因为有扬州转运使丁千里、扬州知府杨夏禹和盐商李昌配合,第一批要抓捕的人已经确定了下来。至于第二批要抓捕的人,那就要等到第一批人审问之后了。
现在天启皇帝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到锦衣卫和东厂人员的到来,再有就是要把抓捕的人调查清楚。这些事情自然有人去做,天启皇帝自然是不用太操心。
这一日天启皇帝难的没有出去,很罕见的在屋子里看书,这让袁可立和党寒都有些诧异。这一路上两个人都没到看到天启皇帝看书,这是怎么了?
不过当两个人看到天启皇帝看的书时,全都觉得遍体生寒,无论是久历官场的袁可立,还是身在锦衣卫的胆寒,虽然书名只有四个字:御制大诰!
第四百三十二章 许显纯到了
没有理会进来的两个人,天启皇帝依旧不紧不慢的翻着手中的书册,时而微蹙眉头,时而脸色淡然。
袁可立和党寒对视了一眼,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一项是人命如草芥的锦衣卫,在这本御制大诰面前也显得有些紧张。
站在一边的袁可立额头上已经浮现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这御制大诰可不是轻易动用的。根据天启皇帝以往的行事准则,这次很可能要使用这本御制大诰了。
御制大诰,袁可立详细的研读过,大诰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时的一种特别的刑事法规,是独立于大明律之外的。
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从重处理犯罪特别是官吏犯罪,就将自己亲自审理的案件加以汇总,再加上就案而发的言论,合成一种训诫天下臣民必须严格遵守的刑事特别法。
大诰在明朝是普及最广泛的一种法律,基本每一家都要有一本。而且,科举考试中会涉猎《明大诰》内容。到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统治晚期,他认为国家治理大有成效,于是将大诰中的很多内容并入了其他法规里边,同时也废除了使用过的法外酷刑。
看着天启皇帝翻动御制大诰,袁可立觉得自己的后脊梁直冒凉风,身子似乎都晃动了起来。
将手里的书合上,天启皇帝抬起走,笑呵呵的看着两个人,语气轻缓的说道:“两位爱卿坐吧!”
等到两个人坐下,天启皇帝又接着道:“袁爱卿身体似乎不太好,要不要找个郎中给你看看?”
“回皇上,臣年岁有些大了,可是身体还是不错了。只是进来体力似乎有些不支,站立久了难免有些吃力!”袁可立恭敬的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面带感激的说道。
天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将手放到一边的书册上,笑着说道:“朕少年登基,不谙世事,时刻不敢忘太祖创业之艰辛。每日将太祖亲自御制大诰带在身边,须臾不敢忘,每日研读,希望能够做到太祖十之一二,便已经是奢求了!”
原本听到皇上励精图治,无论是袁可立或者是党寒都应该面带喜色的拍着马匹。可是天启皇帝拍着御制大诰的神情,这两个人不但没笑出来,反而都要哭了。
两个人的心里都非常的清楚,御制大诰处罚比大明律都要重,而且其效力在大明律之上,大诰使用了很多的法外酷刑,如断手、阉割为奴等,可以说极尽残酷之能事。
与大明律及历朝历代法规相比,御制大诰都有不同,列举种种以酷刑惩治吏民的案例,公开肯定律外用刑的必要性、合理性。御制大诰总共罗列族诛、凌迟、枭首案例几千件,斩首、弃市以下罪案例万余种,其中酷刑种类有族诛、凌迟、枭首、斩、死罪、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盖、断手、斩趾、刖足、枷令、常号枷令、枷项游历、重刑迁、充军、阉割为奴等几十种。
同一犯罪,御制大诰较大明律大大加重,其中不少依明律只应处笞、杖的,御制大诰却加重为死刑。设置了不少为明律所没有的罪名,著名的有“禁游食”、“市民不许为吏卒”、“严禁官吏下乡”、“民拿害民官吏”、“寰中士夫不为君用”等。强调重典治吏。
如果说是因为御制大诰的严苛,倒也不至于让袁可立和党寒如现在这样。或许会有不妥,或许会劝谏,可是绝不会畏惧成这个模样。
因为御制大诰有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适用人群,这一点让满朝文武都不寒而栗。御制大诰的打击矛头总的说来是针对全体吏民,但侧重点是惩治贪官污吏,其条目八成以上是属于治吏的。
如果天启皇帝真的决心使用御制大诰,恐怕这大明朝顿时便被腥风血雨所笼罩了。虽然没有亲见,可是太祖朱元璋一个贪污案杀死几万人的事情,他们可是都知道啊!
狠狠的咽了咽唾沫,袁可立觉得自己的嗓子有些发干,拿起一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有连忙放下。几次想张口说什么,可是却怎么也没说出来。
文官总爱说一句,祖宗之法不可轻废,自己要怎么说呢?如果天启皇帝将御制大诰拿出来,自己应该怎么反对呢?
袁可立虽然忠心耿耿,可是对于御制大诰实在是觉得不妥,非常简单的一点,上面规定但凡官员以权谋私,官商勾结者,全都剥皮填草。在这个时候,如果按照御制大诰来,单单是这一条,满朝文武全都要被剥皮填草。
“爱卿,朕对爱卿信任有加,登基至今也从未因为禁言而治任何人的罪。今日屋中只有君臣三人,爱卿有什么但讲无妨!”天启皇帝见袁可立那个样子,轻轻的抚摸着桌子上的书册,笑着说道。
把心一横,袁可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声音坚定的道:“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自应以国士报之,臣之言或冲撞陛下,不过臣非讲不可。”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正了正神色,沉声说道:“爱卿说吧!”
“皇上,御制大诰乃是太祖费尽心力编纂的,其中审案规定甚是详细,太祖皇帝英明神武,这御制大诰可谓极好。”袁可立恭敬的跪在那里,开口便说道。
一边的党寒一愣,这是怎么话?不是要劝谏吗?怎么有拍上马匹了!这段话要是放到外面说,袁可立估计会被大臣们骂死。
天启皇帝却没有说话,这种先扬后抑的手段不新鲜,恐怕接下来就是但是了。
“皇上,太祖皇帝北逐蒙元,南定蛮夷,其功在万世,唐宗宋祖皆不如也!御制大诰乃是太祖皇帝之时制定,正所谓乱世当用重典,御制大诰自然是在合适不过了。秦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依赖的便是严苛的律法。”袁可立说到这里,抬起头看着天启皇帝,他的心里也害怕啊!大明朝可是有灭十族的说法啊!
慢慢的站起身子,天启皇帝走到窗边,伸手将窗户打开,深吸了一口气,回头对两个人说道:“不开窗户,屋子里总觉得有些压抑。”
袁可立和党寒一愣,互相看了一眼,谁也不知道天启皇帝这是何意?
将身子靠在窗户上,天启皇帝笑眯眯的看着袁可立,沉声说道:“袁爱卿,你不必吞吞吐吐的,朕把你没说完的话说完。秦历两世而亡,便是亡在了这严苛的律政上,没有与百姓休养生息。御制大诰过于严苛,在开国时使用尚可,如果后世使用,恐怕会倒秦朝之覆辙。”
听着天启皇帝语气中淡然,袁可立的身子却颤抖了起来,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臣罪该万死!”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语气轻快的说道:“起来吧!朕说了不会怪罪你的,唐太宗有魏征,朕自然可以容下一个袁可立。”
“谢陛下!”袁可立感激的站了起来,恭顺的站在了一边。
沉吟半晌,天启皇帝又道:“杜牧有诗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朕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秦朝的确值得借鉴,可是要认清楚本质,而不是一味去追求苛政的过错!”
见天启皇帝这么说,袁可立站在了一边,脸色有些发红,想要说什么,可是却没有说的出来。
轻轻的摆了摆手,天启皇帝没有看袁可立,转过身接着道:“太祖皇帝在位多年,一直在使用御制大诰,可是却没有人出现秦朝两世而亡的局面,你们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两个人全都低着头,谁也没有说话,这不是乱说的,天启皇帝说说也就算了,他们可不敢开口。
“那是因为制定的初衷是不一样的,秦朝的苛政或许为了修建长城,可以说是好事情,可是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太祖的御制大诰乃是针对官吏,使官吏不能横行,不能贪污,百姓得到却只有好处。自太祖皇帝之后,国朝越来越优待士人,可是不要忘了物极必反。”天启皇帝回头看着袁可立,目光中带着肃杀,声音严肃的道。
天启皇帝舒了口气,接着说道:“官场贪污腐败,官吏大多迂腐无能,这些朕都知道。富商巨贾肆意盘剥,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肥了的却是这些硕鼠!”
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袁可立和党寒连忙说道:“臣等不能体察圣意,实在是罪该万死!”
天启皇帝没有理会两个人,走到桌边将御制大诰拿了起来,声音严肃的告诉两个人,道:“辽东贪腐案,很多人说朕不体恤士人,可是谁体恤过朕。这次两淮盐案,朕就要告诉天下人,朕是大明朝的皇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跪在地上的两个人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在说什么,外面却忽然响起了陈林的声音:“启禀皇上,锦衣卫同知掌北镇府司许显纯已经到了南京,东厂魏公公派来的人也到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钦差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