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牛古董商-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可是一枚导弹,不是菜市场上的咸鸭蛋,有钱想买多少就有多少。
贺斌不相信,可唐豆一家在听闻这件事之后,却知道此事必定跟唐豆有关。
这世界上巧合的事情不少,可是没有这么巧的,贺斌跟唐豆打电话求救,唐豆向钱慈航求助,贺斌刚刚脱离危险,然后麻屯努几百个人就这样轰的一声没了?
在背着贺斌的时候,三位老爷子面色严肃的询问唐豆。
唐豆支支吾吾了半天,双手一摊,一脸苦瓜的说道:“我也没想到一箱黑锁金的威力会这么大,我只是想把麻屯努灭了,给贺斌解解气……”
“臭小子”,两个巴掌一根拐棍同时落在了唐豆脑袋上。
你给贺斌解解气,几百条人命就这样轰的一下没了?
当然,三位老爷子最担心的还是唐豆有没有暴露身份。
高明德也跟着贺斌一起来了,高明德被周老带进自己住的屋子呵斥了一顿。
等高明德愁眉苦脸的从周老屋子出来的时候,唐豆把高明德拉进自己屋子,给高明德泡了杯茶,苦笑着送到高明德面前:“德哥,说句实话,以后缅甸那种局势不稳的地方还是不要去了,如果你真想赌石的话,我听说国内不是也有几处赌石的地方么,你就到那些地方小玩玩也就算了。”
高明德双手接过茶杯,叹了口气说道:“豆子,你是不知道现在珠宝行业的生意有多难做。我哪里是对赌石有什么兴趣,我主要是为公司采购一些价格低一些的原材料。国内那几个赌石的地方咱就不提了,十块石头中恐怕都没有一块真是从缅甸运过来的,就算是有,价格也比缅甸贵了将近十倍,而且……”
高明德苦笑了一下接着说道:“咱们国人别的本事没有,造假的本事绝对是世上一流的,什么蟒带、色晶都可以给你弄出来,打胶灌铅着色开假门,就连开的窗都有可能是后补上去的。我自认眼力不行,在国内吃了几次大亏,再也不敢出手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了,公司要生存要发展,仅靠着传统金银首饰根本撑不起台面来。”
唐豆皱着眉头望着高明德问道:“德哥,你的意思是,你赌石主要是为了为公司采购原材料。”
高明德点了点头说道:“十赌九输,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如果不是为了给公司采购原材料我才不去碰赌石呢。”
唐豆呵呵笑着伸手拍了拍高明德的胳膊:“德哥,如果你只是需要原材料的话,如果用量不是很大的话,这个问题我倒是可以帮你解决。”
“你能解决?怎么解决?”高明德惊奇的望着唐豆问道。
唐豆呵呵一笑,冲着高明德说道:“德哥,我认识一些人,他们手中有一些玉石,包括缅甸的翡翠他们手中应该也有,我请他们匀点给我应该还问题不大。”
“真的?”高明德兴奋的拉住了唐豆的手。
唐豆笑着点了点头,当然是假的。
唐豆口中这些所谓的有一些玉石的人不过是他随口杜撰出来的罢了,他想要找玉石原材料,只需要吩咐给朱元璋或者秦始皇,又或者是武则天、曹丕、赵佶他们,想要多少找不来?
说做就做,唐豆笑着站起身,冲着高明德说道:“德哥,你等一会儿,我瓷窑里就有一块璞玉,我拿来给你。”
“我跟你一起去。”高明德兴奋的跟着站了起来。
唐豆笑着摆了摆手:“德哥,我可没有拿你当外人,不过你该知道我们家岳父老子脾气有点怪,这瓷窑可是他的命根子,就连灯平时都不敢进去。”
高明德了然的点了点头,杨一眼的脾气他可是有所领教,这老头他可不敢招惹。
唐豆快步离开屋子来到瓷窑,锁好门瞬间穿越到朱元璋那儿,吩咐他给自己找两块璞玉过来,自己有些用处,然后唐豆又瞬间往返来到刚才吩咐朱元璋一个月后,在他别宫中已经摆放了一大堆颜色各异的璞玉,这可不是什么玉石原石,而是真正的璞玉,大块的有半人多高,小块的也有脸盆大小。
唐豆试着摇了摇那块半人多高的蓝田玉,那块玉石根本就是纹丝不动,唐豆估摸着这块璞玉最少也得有几百斤重。
唐豆苦笑着摇了一下头,令人告诉朱元璋不要再搜集璞玉了,然后搬起一块脸盆大小的璞玉,噔的一下穿越了回来。
唐豆抱着璞玉返回后院,高明德已经从他的屋里出来,跟三位老爷子在银杏树下说话。
三位老爷子已经听高明德说唐豆到瓷窑里去给他拿璞玉去了,瓷窑里有没有璞玉三位老爷子心里都清楚,他们知道这小子肯定是又到古代去踅摸了。
这不是什么大事,对唐豆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罢了,能帮高明德解决一些问题,老爷子们也乐得看见。
看到唐豆抱着脸盆大小的一块璞玉回来,高明德已经兴奋的跳起来快步迎上唐豆,周老则是笑着冲着唐豆点了点头。
除了唐豆之外,高明德可以说是周老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如今唐豆能帮助高明德解决一些生意上的事情,这令周老感到很欣慰。
迎上唐豆的高明德看清唐豆手中抱着的璞玉,已经忍不住惊呼了起来:“豆子,你,你竟然有这么一大块京黄玉,这,这恐怕得有好几十斤。”
唐豆呵呵一笑,将手中的京黄玉递给高明德,笑道:“估计是得有几十斤吧,是我朋友送我的,幸亏我还没把它粉了烧瓶子,德哥喜欢就拿回去用吧。”
“败家,败家呀,把京黄玉粉了烧瓶子,那烧出来的瓶子得多尊贵,才抵得上这京黄玉的价值。”
一旁的杨一眼得意洋洋地说道:“京黄玉算什么,我烧瓶子的时候珍珠玛瑙翡翠都曾用过。”
高明德咯噔闭上嘴,他敢说唐豆败家,可不敢说杨一眼糟蹋东西。
高明德小心的把那一大块京黄玉放到地上,用手细细的抚摸了一遍,以他玉石专家的眼力,自然早就已经断出这是一块上好的京黄玉璞玉。
高明德在心里默算了一番,抬起头来冲着唐豆说道:“豆子,哥哥占你点便宜,这块京黄玉我给你六千万你看怎么样?”
唐豆笑着说道:“德哥,提钱可就见外了,这本来就是人家送我的,现在我转赠给你好了。”
高明德正色说道:“那不行,生意归生意,你肯把这块京黄玉转让给我就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如果你不收钱,那这块京黄玉我无论如何不能收下。”
这时,贺斌跟曲云两个人走进院子,贺斌听到什么京黄玉,肿成一条缝的眼睛刷的一下睁开了:“什么京黄玉,我看看,擦,还有不要钱的好东西,德哥,你要是不要我可就……”
唐豆急忙冲着高明德说道:“德哥,六千万成交,这块京黄玉现在已经是你的了。”
“我去”,脚步匆匆赶来的贺斌忍不住骂出了粗口。
满院子的人,包括三位老爷子都忍俊不禁的哈哈大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840章 产生幻觉了
贺斌终于被曲云押解回京城去了,不过临走的时候还是从唐豆这儿搜刮走了几件古玩,唐豆一副肉疼的样子送走了这位财神爷。
当然,唐豆肉疼的样子是装出来的,不如此不能满足贺斌那种占了天大便宜的小心理。
贺斌前脚刚走,后脚三位老爷子就一脚把唐豆踹进了瓷窑,咣当一声关上了瓷窑的防盗门。
高明德早就带着那块京黄玉回黄埔去了,贺斌在唐豆这儿住的这几天把三位老爷子都憋坏了,三位老爷子就差直接向外撵人了。
穿越到空中别墅换好衣服,唐豆直接穿越到了咸阳别宫,不过已经是上次穿越过来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看完供案上的黄绫留书,唐豆呵呵一笑,直接将那些黄绫留书收起来,也没有再次穿越到某个黄绫留书的时间,就这样微笑着推开殿门走了出去。
秦始皇的数封黄绫留书已经将齐国之危的事情写得很详细了。
齐国同时受到燕国和楚国的攻击,向秦国请求支援,按照唐豆制定的计策,其实是朱元璋刘伯温等人想出的计策,蒙骜在函谷关外隐蔽的地方设下了营寨,营寨每天都在不断的扩大之中,车马粮草进进出出忙碌不停,摆出了一副集结重兵的样子。
楚军探子探听之后飞报楚王熊完,熊完闻报大惊,急忙撤回了攻齐的二十万大军,在函谷关外五十里扎下营寨,摆出了跟秦国决一死战的态势。
齐人没有了楚人的威胁压力顿减,齐王建发动临淄城中百姓死守临淄,国相田单带领三千家将杀出临淄城,凭自己的威望在即墨召集了七万乡勇,马不停蹄奔袭聊城,一举收复被燕国占领一年之久的聊城。
正在猛攻临淄的燕王喜闻报失了聊城,自己这支军队已经成了深入齐国境内的孤军,急忙带领燕军趁夜退兵,绕道退回燕国。
至此,齐国之危已解,齐国从燕人手中夺回了聊城,但是南方的莒(ju)城却被楚人占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此役等于是徒劳无功。
且说楚王熊完在函谷关外五十里屯扎重兵防备秦兵来袭,连续十几天,探子来报都是秦兵的营寨一直在不断扩大之中,时刻可以看到粮草兵卒进入大营,探子按照秦军营寨规模估计,秦人最少在函谷关外集结了三十万兵力,看营中大纛,统兵之人正是秦国右相蒙骜。
熊完哪敢大意,调兵遣将整军备战,兵力也集结了三十万之众。
熊完刚刚大动干戈调集好兵力,探子突然来报,函谷关外秦军大营突然拔营起寨,所有秦军正在退回函谷关。
熊完不明其意,亲自带人前往查看,只见函谷关外秦军大营已经消失不见。
熊完派人再探,数日之后熊完得知真相,狂喷了一口血。
函谷关外的秦军大营根本就是一座空营,只有两千秦兵每天忙碌着扩建营寨,四处点火做出营中各处埋锅造饭的假象,每天进出营寨的也只是这两千秦兵,白天把粮草拉进大营,晚上再把粮草运出去,等到白天再重新拉回来,周而复始,根本就没有什么三十万大军集结。
被一座空营吓得退回楚国攻齐之军,还集结重兵摆出决一死战的样子,这对熊完来说根本就是奇耻大辱。
熊完恼羞成怒,连斩十二名探子,不顾春申君黄歇劝阻,命令已经集结的三十万大军攻打函谷关。
楚军兵临函谷关下,老将蒙骜单人匹马来到阵前,直视熊完,道:“你可是要与我秦国开战么?”
函谷关上瞬间树立起上万军旗,千面战鼓同时被擂响,杀声震天。
眼见秦**威,熊完狂喷了一口鲜血跌落马下,昏迷不醒。
黄歇急忙命令大军退兵,护送熊完返回寿春。
事后,熊完得知,当日函谷关秦兵守军不过三千之众,所目睹的上万军旗,千面战鼓均是这三千秦兵虚张声势罢了,如果他当天命令楚军强攻函谷关的话,现在楚军恐怕已经打到了咸阳城下。
熊完再次吐血,发誓与秦国不死不休,不过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了。
一个空城计解了齐国之围,吓退了三十万楚军,令秦人上下心情大爽,小秦始皇的黄绫留书中拍的马屁肉麻得令唐豆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唐豆推门走出大殿,看到皓月公主正和两个宫女在院中假山旁一小片田地里忙碌,他一笑走了过去。
走到正蹲在地上摆弄秧苗的皓月公主身旁,唐豆蹲下身,看了一眼秧苗,笑着说道:“玉米已经长这么高了。”
皓月公主呀的一声惊呼,转头看到蹲在身旁的唐豆,望着唐豆显得有点惊慌地说道:“公子你来了。”
唐豆一笑点了点头,伸手摆弄了一下玉米苗,笑着说道:“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吃到皓儿亲手种的玉米了,很是令人期待。”
皓月公主慌乱的嗯了一声,站起身冲着唐豆说道:“贱妾到房里去洗手换过衣服再来见公子。”
唐豆扫视了一眼皓月公主,笑着说道:“用不着这么麻烦吧,已经很漂亮了。”
皓月公主小脸一红,脚步匆匆的走向自己所住的偏殿。
两名宫女站起身,冲着唐豆裣衽一礼,急忙脚步匆匆的跟在了皓月公主身后。
唐豆奇怪的看了一眼脚步匆匆的主仆三人,苦笑着摇了摇头,伸手拿起地上还带着皓月公主余温的小铲,小心的铲去了玉米秧苗旁边的一棵杂草。
皓月公主脚步匆匆的伸手推开自己所住偏殿的殿门,回身关闭殿门,背靠着殿门长长的呼了一口大气,低声呼喊道:“姐姐。”
“皓儿,什么事儿?”一个声音从屏风后面传了出来。
皓月公主小手轻拍着胸口,低声说道:“姐姐,公子来了。”
“啊?”屏风后传来一阵悉索的穿衣声,随后一个女子从屏风后快步走了出来。
皓月公主心虚的望着那个女子,那个女子快步走到窗前,伸手轻轻的将木窗推开了一条缝,盯着正蹲在田里摆弄秧苗的唐豆看了几眼,放下窗,走到了皓月公主身旁。
皓月公主忐忑的望着那个女子,那个女子突然咯咯笑着伸手在皓月公主的小脸上扭了一把,娇笑着说道:“傻妹妹,替我监视着这个坏蛋,他要是敢做什么坏事,等回头你告诉我,我来收拾他。”
皓月公主哦了一声,那女子拉住了皓月公主的小手,叮嘱道:“我先回去了,等我下回来的时候再陪你种玉米,别告诉他我来了,记住,这是咱们俩人的秘密。”
皓月公主又哦了一声。
那女子捏了捏皓月公主的小手,伸手摸上了手指上的一个黑曜石戒指,噔的一下消失在了屋子里。
院中,唐豆似有警觉的刷的转头望向皓月公主所住的偏殿,只见小翠和另一个宫女如同哨兵一样站在偏殿门口,似乎并没有什么异状。
唐豆凝视片刻,轻轻摇了摇头收回目光。
怎么感觉刚才偏殿中有一道自己非常熟悉的气息呢?
也许是这段时间太过劳累产生幻觉了吧。(未完待续。)
第841章 加速推动进程
皓月公主从偏殿中出来,已经换了一身衣服,她脚步轻快的走到唐豆面前,低声呼唤了一声公子。
唐豆站起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皓月公主,笑着调侃道:“欲把皓月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皓月公主小脸一红,娇羞万状的呼唤了一声:“公子~”
公子竟然将她比作越国出了名的美女西施,这令皓月公主心花怒放却又娇羞不堪。
看到皓月公主娇羞的样子,唐豆意识到自己刚才篡改的那句诗实在是有些采花浪蝶的嫌疑,他呵呵干笑了两声,冲着皓月公主说道:“皓儿没什么事吧?如果没什么事我就到地宫去看看,等一会儿我就直接回去了。”
皓月公主低声哦了一声。
我有一件天大的事儿一直想要告诉你,可是那天你去探望无忌公子,说好的回来却没有回来,如果那天你回来了,我就会告诉你姐姐来过了,还跟我说了好多话,可是偏偏的,你抱了一箱《竹书纪年》就直接飞走了……
唐豆望着乖巧的皓月公主笑了笑,将手中的小铲递到皓月公主手中,径直到地宫寻找李斯去了。
望着唐豆离去的背影,皓月公主红着小脸,轻声念着唐豆刚才随口吟出的诗句:“欲把皓月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在公子心中,我真的比得上西子么?”
随后的几天,在三位老爷子的催促下,唐豆加快了推动秦国发展的进程。
公元前249年7月末,秦国受旱灾影响严重的咸阳、南郑、雍城等地区补种的玉米喜获大丰收,由于小秦始皇推行了黔首自食田的制度,农民耕种和垦荒的热情空前高涨,玉米亩产竟然达到了平均一千二百斤,其他补种的谷粟产量也比平常高出了将近一成。
一季玉米丰收,秦国已无粮荒之忧,农民们不辞辛苦,又争分夺秒的在刚刚收获的土地上播种下了唐豆搬运过来的早熟玉米品种,期盼着赶在入冬之前收获第二季的收成,而这一次,农民们亲眼见识到了玉米的高产,再也没有在耕种上打什么埋伏,连那些新垦出来的荒地也都被种植上了玉米。
公元前249年9月,楚国与魏国边境纷争引发大规模冲突,魏无忌统帅十万魏兵攻占了楚国的陈郡,齐国趁机攻打被楚国占领的莒城,战斗持续两个月,齐国无功而返。
公元前249年11月初,秦国第二季玉米收获,各郡县粮仓粮食堆积如山,玉米秸秆更是可以令全国的牲畜好几年也吃不完了。
秦国粮草充裕,赵魏楚齐燕各国均有大量流民蜂拥进入秦国,累计人口多达十万之众。
右相蒙骜唯恐有五国奸细混入,下令边境各关卡严禁流民进入。
左相韩非与蒙骜意见相左,他认为各国流民来投,正是说明秦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为各国百姓所向往,当接纳,纵有些许奸细混杂其中也无伤根基,只要妥善安置即可。
秦始皇采纳了韩非的意见,下令开关放各国流民入境,鼓励流民垦荒,同样享受黔首自食田制度,视如秦人一般。
秦始皇仁政之下,相邻的赵魏楚三国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举家迁往秦国的现象,三国大惊,下令锁关,派兵阻止百姓前往秦国,如有偷越国境者,以叛国罪论处,杀无赦。
可是就算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冒死偷越国境迁往秦国,魏国紧邻秦国的一个村落甚至全村男女老幼连夜迁至了秦国,空留下大片良田无人耕种。
百姓奋斗一生,不就是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么?
在魏国和其他的国家,百姓只能是租种地主、贵族的土地来耕种,辛苦一年,一半的收成全都用来交了地租,而在秦国,只要垦荒出来的土地都归自己所有,缴纳的地税却只需要一成收成,而且还可以向官府租用耕牛、铁器,甚至还可以领到免费的种子。
跟秦国的农民比起来,简直一个是在天堂,一个是在地狱,谁不向往能到天堂去过几天好日子?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其他五国也开始试着推行黔首自食田制度,不过却受到各阶层地主的强烈反对,推行进程甚为缓慢,各国统治者和那些封扈地主简直将首创这一制度的秦始皇祖宗八辈都骂到了。
穷兵黩武,公元前249年岁末,楚人大军攻伐魏国,两路大军东西夹击,一举收复陈郡。
魏安釐王临阵换将,以龙阳君替代魏无忌,贬魏无忌至安邑。
龙阳君指挥魏兵在大梁城外凭借险要与楚军决战,春申君黄歇以火牛阵大破魏军,龙阳君溃败逃往秦国三川郡,投奔已被秦始皇册封为阳瞿君的韩厘王,大梁失守,安釐王被迫迁都邺郡。
公元前248年岁首,龙阳君策动阳瞿君哗变,被阳瞿君设计拿下,绑缚咸阳,秦始皇待之以礼,当庭释放龙阳君,龙阳君婉拒秦始皇招纳,客居咸阳。
公元前248年岁中,黄歇挥三十万师直逼邺郡,魏安釐王重启魏无忌,奈何楚军势大,不敌。
安釐王向赵孝成王求援,赵孝成王恼恨魏无忌与秦国暗通款曲,将嬴政赵姬母子掩护逃离邯郸,不顾廉颇李牧等将请战,按兵不动。
安釐王被迫再次移都,退出邺郡,移都安邑,魏国三成国土已落入楚人手中。
魏国危在旦夕,魏无忌第三次出使咸阳,希望能够获得秦国援助。
魏无忌出使秦国,到达咸阳后不是前往咸阳王宫拜见秦始皇,而是直接来到了咸阳别宫求见唐豆。
魏无忌运气不错,他求见唐豆的时候,唐豆正在咸阳别宫中招待客居咸阳的龙阳君。
唐豆闻报魏无忌来访,望向客座上的龙阳君,龙阳君轻叹了一声:“魏国危矣。”
唐豆亲自到宫门迎接魏无忌,魏无忌见到跟随在唐豆身后的龙阳君,不胜唏嘘。
二人曾经同殿为臣,如今相见却是在咸阳。
唐豆请魏无忌进内,好酒好肉招待,绝口不问魏无忌来意。
魏无忌几次开口,欲请求唐豆在秦始皇面前美言,说服秦始皇出兵攘助魏人夺回失地,均被唐豆岔开,或以秦国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为借口搪塞。
一旁的龙阳君轻轻叹了口气,冲着魏无忌说道:“信陵君,可否听奴家说一句话?”
魏无忌端起面前的酒樽一饮而尽,两行热泪情不自禁的顺着眼角落下。
魏无忌不理会眼角热泪,仰头望着大殿的屋顶,颤声说道:“龙阳君可是要我劝说大王效仿韩厘王么?”
龙阳君沉默片刻,眼睛湿润的望着魏无忌说道:“君上心中系着的是魏国,奴家心中系着的是大王安危,君上,唯今之计,唯有举国投靠秦国,才可两全其美。君上若无法面对大王,奴家愿前往安邑面见大王。”
魏无忌忽的站起身,冲着上席的唐豆匆匆拱了一下手,一声不吭转过身,头也不回的大步向殿外走去,连唐豆出声呼唤也不理会。
目注魏无忌离去背影,唐豆摇头叹了口气。(未完待续。)
第842章 魏归秦,燕齐亡
魏无忌面见秦始皇,陈说厉害,摆动不烂之舌鼓动秦始皇出兵攘助魏国抗击楚人,结果魏无忌从秦始皇口中得到跟唐豆同样的推诿。
和平发展、休养生息是秦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秦国可以给予魏国适当的帮助,比如部分粮草供应,但是秦国绝不会为了魏国而出兵与楚国交战。
秦始皇吩咐韩非设宴款待魏无忌,魏无忌哪有心思饮宴,提出辞行。
韩非亲自将魏无忌送回馆驿,与魏无忌一番深谈。
当夜,魏无忌再次前往咸阳别宫拜会唐豆,唐豆在下一次穿越到咸阳别宫的时候得知魏无忌前来拜会,特意穿越到魏无忌来时将魏无忌迎进了别宫,两个人彻夜长谈,直至天明魏无忌才离开咸阳别宫,当天魏无忌就快马简从离开了咸阳。
龙阳君闻知之后也随后离开咸阳,步魏无忌后尘前往安邑。
黄歇挥得胜之师二十万乘胜追击安釐王,试图一举灭掉魏国,可是就在楚军兵临安邑城下之时,安邑城头魏军突然撤下魏旗,换上了秦国的旗帜。
黄歇惊疑不定,派人探听,这时驻守大梁的张槎遣人来报,三川郡秦兵五万由王翦统帅攻占大梁,张槎不敌,已率领大梁残军七千退守濮阳。
黄歇吓了一跳,秦人不说休养生息么,怎么突然开战了?
这时,探子来报,魏国安釐王已经下诏归顺秦国,安釐王接受秦王册封濮阳君。
黄歇一头黑线,魏国已经成了他砧板上的鱼肉,这时安釐王竟然效仿韩厘王归顺了秦国,战还是不战?
黄歇正举棋不定之时,又有探子飞奔进中军大帐:“报,蒙骜统帅洛阳秦军十五万突然出兵张平,已截断我军退路。蒙骜已经在两军阵前排开阵势,请君上阵前说话。”
黄歇骇得跳了起来,急忙率领诸将奔赴后营,却见数里之外旌旗招展,战鼓雷鸣,数万秦兵已经排开了一字方阵,一员老将领于阵前,正是秦国右相蒙骜。
黄歇趋马上前,脸色阴晴不定的质询蒙骜,为何突然发兵援助魏国袭击楚军?
蒙骜大笑:“君上差矣,你们楚国攻打魏国自然与我们秦国无关,可是如今魏国已经归顺我们秦国,成为我们秦国的河内郡,君上率兵攻打我秦国,我大秦将士岂能坐视不理?君上如果就此退兵,我可命令将士为君上放开一条退路,若君上执意要战,我大秦将士必定血战到底。”
黄歇自知统帅前来攻打安邑的二十万楚军无法抗衡蒙骜十五万秦军和安邑城中十万降秦魏军的夹击,踌躇再三,冲着蒙骜黑着脸咬牙切齿的拱手说道:“歇多谢蒙将军让开生路,无以为报,已得邺郡、濮阳就送与将军,希望将军能吩咐下去,令王翦也让开一条通道,令我邺郡、濮阳驻军能够返回楚国。”
蒙骜大笑:“如此蒙骜就多谢君上了,来人,让开通道,欢送春申君返回楚国。”
黄歇也是明智,大梁已失,如果他依旧贪恋夺到手中的魏国邺郡、濮阳,那这两地的楚军则成为深陷秦国境内的两支孤军,蒙骜只要发句话,这两支孤军一定会被蒙骜吃掉。
而蒙骜想要找个出兵的理由实在是太简单了,魏国已经归顺秦国,秦国收复魏国失地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黄歇传令下去,二十万大军垂头丧气的从秦军让开的通道中撤退,蒙骜带领秦军,一路殷勤的将黄歇送出了三川郡,送至秦楚国境。
楚军伐魏大胜,攻城略地直捣黄龙,眼见魏国就要亡国了,可是风云突变,安釐王竟然归顺了秦始皇帝。
黄歇劳师动众却无功而返,反而是为秦始皇做了嫁衣,受此重挫,黄歇急怒攻心一病不起,楚王熊完亲往探视黄歇,君臣两个默默无语,唯有眼中的怒火燃烧更炽。
魏国归秦,秦始皇册封安釐王为濮阳君,食邑濮阳十万户。依旧册封魏无忌为信陵君,食邑宁陵三万户,任命信陵君为御史大夫,负责监理各部官员。龙阳君劝说安釐王归顺有功,秦始皇本欲册封,招纳龙阳君入朝为官,却被龙阳君婉拒。龙阳君移居濮阳,陪伴濮阳君(安釐王)终老一生。
魏国国鼎被移至咸阳,秦始皇亲自押解送入咸阳别宫,并且将秦鼎也一并送到了咸阳别宫,连同魏鼎一起送到咸阳别宫的,还有几十车得自于魏国的珍宝。
安釐王两次迁都,遗在大梁和邺郡的珍宝数不胜数,楚人退去,这些珍宝自然归秦所有,秦始皇这是做了个顺手人情,把这些得自于楚人手中的魏国珍宝转手孝敬给了唐豆。
其实这还是秦始皇心存仁厚,给安釐王留下了大量的养老钱,不然的话,这个数量还将更加庞大。
至此,唐豆手中除了九鼎之外,已经拥有了秦鼎、韩鼎、魏鼎,而战国七雄如今也只剩下了秦楚赵燕齐五国。
公元前247年初,休养生息两年的赵军恢复了一些元气,李牧率十万师出代郡攻伐燕国渔阳。
魏韩归秦,赵国与秦国数千里领土接壤,尤其是国都邯郸,秦军如果从邺郡出兵一日可达。
形势险恶,赵孝成王夜不能寝,他召集群臣商议,赵人自然不会完全相信秦国的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也是根据形势而变化的,如果秦人谋赵,一日即可大军包围邯郸,魏国已经降秦,赵国没有了盟友支持,而东方的齐国又是秦国的盟友,北方的燕国有对赵国虎视眈眈,赵孝成王岂能安枕?
联楚抗秦?
熊完狼子野心,比秦始皇一个稚子更为可怕,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