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娱乐点金手-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多数人,都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去评判一件事情,比如有钱人如安馨,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10分,7分8分都不行。
因为你没做好,别人不会看到你做了,只会看到你没做好。
事实上像这一次,这种事情,怪罪慈善基金会审批流程繁杂,耗时长,可是却忘记了,慈善基金会,本就是安馨自己掏钱成立的非盈利基金。
没有谁是救世主,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帮助到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大家不会去关注,他们只会关注,因为慈善基金没有帮助到,或者说在帮助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就是你的错。
他们会想,如果慈善基金会的审批流程能够更加有效率更加简洁的话,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悲剧?
可是却忘记了这一切实际上是谁造成的,慈善基金会也需要把钱花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骗援助的人,同样大有人在。
而一旦被骗,大家又开始有话说,会说,你们慈善基金会,连对方的真实情况都没搞清楚,活该被骗。
这就是现实。
而事实上,每一次出现类似的事情,都会有有心人带节奏,比如这一次,如果当事人不是安馨,如果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不是安馨发起的,那么或许这个事情未必会闹的人尽皆知。
这才是叶秋愤怒的根源所在。
媒体方面对于叶秋接替安馨召开媒体见面会,倒是能够理解,毕竟,换做是谁,老婆被人欺负了,他要是不管的话,还算什么男人?
而对于张原而言,他自认为自己问心无愧,所以第一时间表示,自己一定会到场。
对于大多数媒体而言,这俨然又是一个大新闻,叶秋每一次召开媒体会,都会搞出大新闻来,显然这一次估计也不例外。
只是很多人都在猜测,叶秋会如何应对这个事情,毕竟,有些事情,因为叶秋的身份的原因,其实是很不好解释的。
比如,如果叶秋说,安馨做慈善是美德,不做慈善是理所应当,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事实,但是,如果叶秋真的这么说了的话,那么面临的肯定会是口诛笔伐。
这年月,道德绑架早就屡见不鲜了,捐款,你捐不捐,捐多少,不捐是没社会责任感,没善心,是为富不仁,捐的少是吝啬,捐的多又成了作秀。
所以很多人猜测,叶秋估计是想要借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消弭这次的事情给安馨和她的慈善基金带来的负面影响。
。。。。。。
这场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的媒体见面会,因为叶秋而变得备受瞩目。
早早的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媒体记者在那里等候,一些是受邀而来,一些是不请自来。
“你们说,叶秋今天会怎么应对这个事情?”一名记者在等候见面会开始的时候,和一旁的其他同行闲聊道。
“还能怎么样?估计就是道歉啊,然后再多花点钱,进行补救呗。”另一名记者说道。
“我倒是觉得,这个事情,好像根本不能怪慈善基金,总觉得有人在带节奏,你们想,国内的慈善基金,审批时间有几家能算的上效率的?几天时间我觉得根本不算什么,如果这就把责任归到慈善基金的话,谁还敢搞这个?”
“我觉得也不能这么说吧?慈善基金,你既然是打出了要做慈善的名号,既然想要这个名,那就应该力求做到最好,不然的话,最需要帮助的人没帮到,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慈善之名?”
“张原这次估计要火啊,张原的微讯,在这次的事情出来之后,已经突破了百万粉丝,而且叶秋回应之后,更是又翻了一倍。”
“那又怎么样?真不知道该说他牛还是说他不自量力,他怼上的可是叶秋啊,你觉得两个人是一个量级的吗?”
“叶秋又怎么样?事无不能对人言,我倒是挺佩服张原的,这种新闻也敢报,我不相信他会不知道,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是叶秋的媳妇发起的。”
。。。。。。
在媒体记者们闲聊当中,张原这个事件的发起者也到达了现场。
引来了许多媒体同行的注目礼,有羡慕嫉妒的,也有不屑的,还有一些同情的。
张原倒是一点也不怕,这个事情虽然他不能说是故意挑起的,但是他自认为自己是出于正义,他还记得在看到那个孩子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所以才会气愤之下,直接写了那篇新闻稿,结果效果比他想象的要好太多了。
在他看来,自己完全是出于一颗公心,有人提醒过他,别惹叶秋,可是他却觉得,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孩子,所以,无私者无惧。
他还笑着对那位朋友说,这种事情,他也知道很难解决,但是叶秋不是很厉害吗?说不定他能解决,而如果因此而迁怒于自己的话,那么他也无所谓。
到了现场之后,很多同行都朝着张原打招呼。
“张大记者,你可是干了一件咱们都不敢干的事情,不过今天你可得撑住啊,那可是叶秋啊。”
“是啊,不过你放心,咱们肯定站在你这边,这个事情,我们倒是要看看,叶秋会怎么解决。”
对于其他的媒体记者的话,张原还是很受用的,他甚至已经准备好,在见面会上要质问的问题了。
要说张原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那还真不能算是,因为张原自己,也捐过不少钱给慈善基金。
就在这个时候,叶秋和负责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的执行负责人苗君玉一同出席。
现场的目光顿时都聚焦在叶秋的身上。
以叶秋如今的身份地位,基本上就像漆黑里的萤火虫,无论到哪里,都是那样的鲜明和出众。
第962章 真相总是惊人的
叶秋扫了一眼现场的媒体记者,然后问道:“张原记者是哪位?来了吗?”
不需要张原回答,叶秋通过其他的记者的目光就知道了哪一个是张原。
叶秋点了点头,示意苗君玉可以开始了。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本人苗君玉,是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的执行主席。”
“首先宣布一下今天的媒体见面会的规则,今天我本人,以及叶秋先生,都不会回答各位的任何问题。”苗君玉看了一眼现场的媒体记者说道。
她的话音刚刚落下,台下的媒体记者们就一片哗然。
“大家请安静,如果无法保持安静,或者违反规则的话,那么不好意思,我只能请保安将你们请出去了。”苗君玉皱着眉头说道。
媒体记者们虽然对此略微有些不满,但是听到苗君玉这么说,又看了看站在苗君玉身后面无表情的叶秋,都选择了偃旗息鼓。
如果只是苗君玉的话,说不得他们会闹一闹,可是叶秋,人家可一点不会惯着他们。
“很好,其实,按照我个人的意思,原本今天这场发布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根本不需要向诸位解释。”
“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并不接受外界的捐款,所有的慈善基金的善款,完全是由安馨女士私人提供。”
“这是一支私人性质的非盈利慈善基金,自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我们一共花费了超过一千万华币用于援助流浪儿童的相关项目,在全国各地,捐献了超过10个流浪儿童救助站,援助了近千名流浪儿童。”
“而这一切,在这之前,从未有人关注过。”
“关于基金会对那些援助申请的审批问题,我们基金会完全依照现有的慈善基金会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批,或许现有的制度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错误,也完全不需要向在座的诸位媒体朋友解释。”
“全国有约百万的流浪未成年人,我们基金会虽然致力于帮扶救助流浪儿童,但是,我们的能力有限,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当中进行援助。”
“对于流浪儿童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助而引发的悲剧,我个人深表同情,但是如果想要将责任归咎于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我们绝对无法接受。因为这根本就是毫无道理的指责!”
“我的话说完了,叶先生,请!”苗君玉说完根本不理会媒体记者的反应,对叶秋示意道。
虽然对于苗君玉的话,很多媒体记者都有些不满,但是此刻也只能暂时压下自己的不满,因为今天的主角不是苗君玉,而是叶秋!
叶秋接过话筒,扫了一眼现场的媒体记者们。
“就像刚刚苗女士所说的,其实今天这场媒体见面会完全没有必要召开,但是我还是召开了。”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
“那一天,某网站上出现了一张图片,三个神情落寞的小男孩,坐在某火车站一处距离地面约两米的暖气排风洞口,他们当中最大的不满18岁,最小的才7岁。”
叶秋的话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明白叶秋在说的就是事件当中的那三个孩子。
只是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叶秋要说这些?
这些大多数人都知道,何必又重复一遍?
不过,他们也只能听着。
“他们的共同的身份是街头流浪儿所所所所所,摄入那个小小的排风洞,是他们的临时蜗居。”
“或许在常人看来,这样的蜗居,狭窄,阴暗,令人窒息,住在那里面简直不可思议,但是相对于露宿街头来说,这里是三个孩子的天堂,或者可以称之为家,属于三个孩子的家,那里可以躲风,躲雨,还可以躲避世人的异样的目光。”
“在那里,他们可以共同分享一块面包,一瓶水。对于他们来说,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也许是世间唯一的温情!”
说到这里,叶秋停顿了一下,目光看向了张原。
然后话音一转继续到:“可是,有一天,记者来了,他偶然发现了这个小小的蜗居。”
“他或许是出于好心,又或许是出于一个媒体人对新闻的敏感性,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兴奋地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对着每一个孩子,对着每一个角落,快速地拍了一通照片,然后再搭配上精心构思的文字,这些照片和文字被刊登在报纸上,流传于网络中。”
“这位记者在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他认为这些孩子是需要帮助的,于是他再一次将这些孩子的照片,发给了关爱流浪儿童慈善基金会,为他们申请救助!”
“这个新闻,很快地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他们会问,会好奇,这些孩子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要住在这里?”
“记者等了几天,没有得到慈善基金会的答复,他有些抱怨,慈善基金会的审批流程太麻烦,效率太低了。”
“而他没想到的是,慈善基金会的效率低,但是火车站的后勤部门的办事效率却很高,他们看到新闻之后,迅速出动,买来了细细的铁丝网,安装在排风洞的洞口。”
此时此刻,张原的脸色刷的一下变的无比苍白起来,而其他的媒体记者也都一个个皱着眉头看向张原。
叶秋叹气道:“孩子们的家被封了,他们再也不可能爬进去了,他们在外面流浪了一天,疲惫地奔向自己的小天堂的时候,却愕然发现,他们的小天堂,没了!”
不少感性的记者此刻已经双眼泛红,还有不少默默地落下了泪水。
“在记者看来,让孩子们住在这里,很难以接受,很不可思议,可是对于三个孩子们来说,这里却是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家!”
“在这处蜗居里面,孩子们存放的东西怎么办?也许,他们的不幸的童年当中为数不多的美好记忆就遗落在里面,当他们望着被钢丝网挡住的家,会不会伤心绝望地落泪?当暮色再一次降临,他们又要到哪里再去寻找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没有人知道答案。”
“记者终于等来了慈善基金会的答复,基金会的人来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已经不在了,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说,他们的职责就是封堵排风洞,并不知道孩子们去哪儿了。”
“那位记者将这个事情归咎于慈善机构的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可是当他举起照相机的时候,他有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篇报道,等于是一封‘举报信’,会夺去孩子们唯一一处可以栖身的‘家’?”
叶秋的话音落下,张原整个人失魂落魄地站在那里,双眼当中再也没有了此前的精光,剩下的只有悔恨和羞愧。
第963章
叶秋的故事讲到这里,所有人都基本上已经明白了他说的就是大家关注的那个事件。
现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叶秋说的故事里的记者,说的是张原,但是又何尝不是他们?
可笑的是他们此前还以为叶秋会为这个事情进行道歉,实际上最应该道歉的人是张原,是他们这些无冕之王。
叶秋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而是继续说:“还有一个故事,一位老记者和一位来报社实习的小伙子一起外出采访,因为躲雨,偶然闯入了公园里一处非常隐蔽的山洞,这里统一栖身着好几个孩子,当时孩子们正在分享乞讨得来的食物,让记者们非常感动的是,孩子们有一套自己的分配原则。”
“他们没有人指挥,他们将所有获得的食物都放在一起,然后自觉地将最新鲜的食物给最小的孩子,年龄最大的排在最后,整个过程无声无息,却又亲切自然。”
“这让老记者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比起这些孩子来,自己的娇生惯养的孩子,却显得那么的不懂事。”
“实习的小伙子忍不住举起相机,想要拍摄下这温馨的一幕。却被老记者阻止了。”
“嘘,请放下相机。”
老记者悄然说道。
实习的小伙子却很不理解,在他看来这是很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他不相信老记者会这点见识都没有。
等到走出山洞之后,老记者才告诉他:“觉得这是个很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是吗?”
小伙子点头表示既然知道,为什么不让拍下来?
老记者告诉他:“如果我们明天把这组照片发表出去,这个山洞立刻就会被人围观,这些被打扰的孩子,只能四散离去,你认为这是在帮他们吗?”
小或者愣住了,就像老记者说的,这样做,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不久之后,这位老记者联系了联系了一家慈善基金会,告诉他们自己的发现,慈善基金确认之后,表示可以对他们进行援助。
老记者在征求了孩子们的同意之后,和慈善基金会的人一起将他们一一安排妥当之后,这个事情才在报纸上刊登了出来。
叶秋说完,现场响起了轰鸣般的掌声,只有张原愣在那里,满脸的羞愧和后悔。
叶秋伸手压了压,记者们同时停下了掌声。
“我讲述的这两个故事,不是想要把责任归咎于谁,而是想说,我们更应该欣赏后面这位记者的做法,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如果不能确定能够帮助到他们,就不要贸然地去惊动,搅扰他们,当你放下照相机的时候,或许失去了一个难得的新闻,但是却给他们保留了最起码的栖身之地,这或许才是最好的帮助!”
“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该如何取舍?这是个问题,我们不应该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味地去追究责任在谁,是不是应该去想一想,怎么做才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与诸位共勉!”
虽然叶秋全程都没有指责张原,但是此时此刻,所有人都知道,那第一个记者说的是谁?
也开始联想到,张原报道了那么多流浪儿的新闻,可是为什么受到救助的寥寥无几,却原来问题是出在这里。
把事情归咎于慈善机构,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个笑话。
而许多记者,都不由地反思,如果自己遇到那样的情况,是不是也会像张原那样做?
媒体见面会并没有开太长的时间。
但是这次的媒体见面会本就备受瞩目,当叶秋的那一番话,那两个故事说出来之后,此前还在不满苗君玉的态度的媒体记者,此刻都不免有些羞愧。
是啊,他们凭什么不满?
慈善基金会好歹还做到了帮助了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而他们这些记者呢?在报道的时候,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在帮助他们?
舆论的风向自然而然地随之偏转。
许多网友恍然大悟:“突然觉得自己挺可笑的,之前竟然和那个记者一样,觉得这个事情,是慈善基金会的责任,可是却完全没想过,记者报道这个新闻,本身就是相当于一封举报信,而我们这些人,也成了伤害他们的帮凶。”
“社会风气如此冷漠,媒体才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
“细思极恐,不禁在想,那些孩子们,在被报道出来,被围观的时候,那些犯罪分子是不是也正好看到了?”
“可笑的张原记者,原来你才是最大的帮凶。为什么不先确定可以帮助他们,再发新闻稿,为什么要先发新闻,然后才想到去为他们寻找援助,说白了,还是你自己为了新闻,根本不顾那些孩子们,这么做,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们?”
“火车站后勤部门的效率什么时候这么高了?该效率的时候不效率,不该效率的时候,却那么效率,而且你们是冷血动物吗?为什么对那些孩子视而不见?”
“现在的媒体,为了新闻,什么不敢做?他们哪里会管他们的报道会不会伤害道别人?”
“可笑,明明是自己的错,却还在那里一副为孩子们鸣不平的道德君子的样子,可悲,孩子们何其无辜,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栖身之地,却不可得,可叹,火车站的后勤部门,只看到了那个洞,却完全忽略了住在里面的孩子们。”
这一场媒体见面会,最终引爆了话题,到底怎么做,才是对他们的最好的帮助?
叶秋的两个故事也广为流传,而张原却成了人们耻笑的对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概说的就是张原吧。
他或许是出于好心,初衷或许是好的,可是却以自己为中心,完全没有考虑到还在们的处境,结果酿成了大错。
最关键的是,他报道的新闻并不止这一篇,所以才更让人愤怒和不满。
一次两次或许可以是巧合,可是那么多篇报道,他却没有发现问题,还是说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去发现问题。
只是一味地将责任推脱给其他人,或者是地方相关部门,或者是慈善机构,却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他自己本身!
第964章
这一个事件,可谓是一波三折,峰回路转。
不过,虽然这个事情,的确责任不在慈善机构,但是关于慈善基金会的审核效率,以及媒体记者们在面临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之间的选择的时候,应该如何抉择,都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些慈善基金,慈善名人也纷纷现身说法。
慈善基金会方面表示,国内的慈善机构在审批,到最终的确定援助的流程,的确繁琐,但是实际上,这却是很难做到简化流程,因为慈善基金,必须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如此,在审批的时候,自然要格外的严谨。
而简化流程的弊端,实际上早就已经出现了。
网络上,在微信当中就有自发求助筹款的功能,这种方式,原本初衷是好的,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
但是因为这种方式,审核流程简单,缺乏严谨性,虽然在效率上提高了,但是却往往会出现一两只害群之马,结果事件真相一出,往往会让人对此类的筹款的项目产生不信任。
同时,还出现过一个家里有几套房,却哭穷求捐款的案例。
而往往这种事情的出现,会让慈善基金会遭遇信任危机。
一些慈善名人也表示,其实国内的慈善事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和人们的慈善意识,以及没有重视社会公德的教育。
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比如在北美,他们似乎有一种共识:不做义工就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在这种氛围下,北美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认知,不做义工就别想申请好的大学,更难以进入名校。
这不是一种硬性要求,但是却成为一种共识。
有一份调查发现,在北美的许多名校,他们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都有义工的经历。
他们的义工活动是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以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业工作为主,包括帮助父母擦汽车、为邻居剪草坪、在社区内送报纸、为朋友照看猫狗等。
美国中学会组织学生面向社会,从事各类义工活动,譬如走向各大医院、医学院实验室、社区各种服务机构、红十字会、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等。
学生们在做义工时,都会得到一份凭证。我们会习惯地问:会不会有人做手脚,比如只做了半小时,却登记上两个小时?或者找个“关系户”,本来没有做,却也得到了做义工的记录?
美国朋友给我的答案是:绝对不会。在美国,诚信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公德,诚信教育是学校里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说谎,不作伪证,是美国孩子从小就知道的“大?法”。而且,不诚信的行为会降低一个人的信用等级,必然会在求职、消费贷款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一些学校甚至对学生做义工有明确要求: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必须无偿地为社会服务60个小时,每做20个小时可以算1个学分。
所以在国外发达国家生活过的人,很经常会看到,在各种像医院,养老机构等等地方,常常会出现义工人满为患的情况。
而在国内,却很难见到。
他们甚至申请做义工还需要排期,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
而慈善机构之所以会给人一种效率不足的感觉,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人手不够,如果加大人手的招募,那么又会有一种情况出现,那就是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因为这里指的人手,不是无偿服务的。
人们常常能够看到在国外甚至在港岛等一些地方的电视剧集当中,义工是很常见的。
而且在他们这些地方,法庭的判决也有社会服务令。
但是在国内,却很少听闻。
虽然国内也出现过政策鼓励,比如大学生支教等政策,但是却不具备普及性。
甚至于很多人根本就不清楚,怎么去当志愿者,怎么去做义工。
于此同时,叶秋在集团内部召开了一场高层视频会议。
与会者有梦想科技,飞讯,微讯,微信,易搜视频网,搜搜,传奇科技等等公司的最高管理层。
叶秋提出了一个关于,将社会公德性质的包括志愿者,义工社会慈善等等行为纳入企业招聘,升职等等评估体系。
叶秋的想法很简单,他或许无法影响到整个社会,但是起码能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推动。
当然,叶秋只是提出了一个方案,不过,各大高层都对这个方案很感兴趣。
因为这样做,虽然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影响,会让人力成本有所增加,但是如果一旦运作成功的话,那么给企业带来的长远的影响会是巨大的。
而且对于企业本身这就是一个最佳的对外的名牌和广告。
事实上,点金集团旗下的各大公司,基本上都是在某个行业当中的顶级的存在,在同行业企业当中,对求职者吸引力最大的。
比如星星动漫,已然是华国动漫第一。
传奇科技,同样的是游戏界的巨头。
点金影视,梦想科技,易搜,飞讯,微信,微讯等等同样如是。
所以,或许其他的企业如果贸然推动这种做法的话,或许会让他们在招聘的时候变得尴尬起来。
因为公司本身不具备优越于其他的同类公司的优势,却又有其他公司所没有的要求,自然就会失去竞争力。
而对于点金集团,对于叶秋系的公司来说,这却不是问题。
因为本身,点金集团的要求就是高于其他公司的,同时,点金集团的待遇也比其他公司要高上一筹。
所以,将志愿者,义工等等经历纳入入职招聘,升职等评估体系,对于点金集团以及叶秋一系的公司而言,利大于弊。
同时从长远考虑,当这个项目形成了常例,那么无形中,公司的形象就比其他的公司更加光亮。
当然,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善的,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的改进。
不过,当这个消息被叶秋放出之后,在社会上却是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点金集团推行将一个人是否当过志愿者,当过义工,以及时长,在当义工和志愿者期间获得的评价等等纳入到入职招聘,职位升迁等体系当中,在国内绝对是开了先例。
特别是还是如此大规模,而涉及到的公司是在行业内顶级的公司,所以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第965章
点金集团,梦想科技,传奇科技等多家公司联合发布的消息,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毕竟每一家公司,在业内都是顶级的存在。
当然,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幕后老板都是叶秋。
同时,点金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社会服务部,专门为员工培训义工,志愿者等相关知识。
并且这个部门还将会为员工联络需要志愿者义工的包括慈善机构,包括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同时在社会服务到期之后,对其进行评价。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争议颇大。
一方面认为,做慈善,志愿者,义工等,应该出于自愿原则,而不是强制性的,带有功利性的。
叶秋将其旗下的公司,推行这一策略,同等条件下,将是否从事过义工工作当成一种筹码,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毕竟,如果做义工只是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的话,那么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就具有社会公德心,因为他做这一切是带有极为功利性质的。
而且点金集团推行的这个策略,不具备可复制性,因为其他的公司,除了行业顶尖水准的公司,否则的话,贸然加入这一条和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并不相关的要求,很容易会让求职者放弃。
但是更多的人却都在为叶秋的这个举动高声叫好。
知名慈善家万天明:义工,志愿者,这类的从事无偿的社会服务工作的群体,在国外很普及,很普遍,很多高校,企业都将之纳入了评估体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