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猪星高照-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板,你这是买书还是在买古董啊!?”惊讶之余,曲文问了句很笨的话。
摊主听见又笑了笑:“小兄弟你还真说对了,如果是十多年前,这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书,可现在却都成了古董。如果你还想按小人书的价买,就算你走遍全国也买不到。特别是现在,成套的越来越少,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这套《三国演义》是七九年才正式出版的一套小人书,按年代谈不上真正的古董,但因其类型,出版年份,又有沾有古董的边。
曲文把头转向赵海峰:“阿峰你在这行久了,知不知道早期的小人书都是些什么价,有什么**。”
赵海峰从小也爱看小人书,家里还存有一大堆,七九年的三国自己就有一套,可是仅此一套,所以不能割爱给曲文。在古玩行里混了这么久,多多少少对早期的小人书市场也有一定的了解。
“连环画最早兴于上海,一般是六四十开每本,因为携带方便,价格低廉,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尤其是穷人。早期的连环图往往只有一副大饼油条的钱,就连拉黄包车的车夫每人手上都有几本,放在车上坐垫下,闲时翻上一翻,最能解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连环画最鼎盛时期,不少画界名家参与其中,如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等人最为著名。那时的连环画编排精粹,图画精美,效典型的就是三国系列。”
“到了近几年因为连环画被新一代漫画取代,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出版商人也就停止了连环画的发行,渐而成为绝品,稀缺品,被一部份藏家收藏。价格也由原来的单本几毛钱涨到几元甚至几十元不等,成套的价格就更高了。老板给的这个价格说不上最贵,但也不便宜,我觉得八百元就差不多了,再高的话我宁可陪你再找找。”
赵海峰的话让摊主一个劲的惊讶,原本想再卖贵一些,没料到遇到了位高人。其实这套书是他花一百元收来的,真要按目前的成套旧书市价出售,还赚了好几百块。不过真正的买主还没开口,他也不会傻到急着卖,否则对方以为还能再降。
果然曲文听了赵海峰的话,开口说道:“那就八百,老板你愿卖的话就帮我包上。”
明明赚了一大笔,摊主却装出一副出了血本的样子:“算了算了,就当是交个朋友。”说着乐呵呵的接过八张百元大钞,帮曲文把全套《三国演义》给装了起来。
第五十九章 搭出来的宝物(一)
接过整箱小人书,刚要走摊主又张开了嘴:“看三位小兄弟的样子应该对古玩收藏挺了解,既然来了这里,要不要老哥帮你们引条路子。”
听摊主的意思,似乎他还做着掮客生意。
“老板你有路子?”感到好奇,曲文马上问了句。此行的目的就是来掏宝,不管是真是假,多条线索总是好事。
“我那有什么路子,不过有个兄弟做这行,从他那听到些消息。”
曲文听见又坐了下来,递过一只烟,虽然自己没有烟瘾,但身上总放着一包,在外头做事别管认不认识,只要有只烟就好说话。
“老板你给我们说说。”
摊主接过香烟,四十元一包的软中华,虽然算不上极品,却也是大多数老百姓舍不得抽的好烟,顺着曲文伸过的火机,立即点上。
“从我们这里过去几十公里有个叫清'镇'市的地方,原本只是个县,从元朝开始就有,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个市,地方不大却是周边有名的是非之地。太早的我就不知道了,听说当年吴三桂就去过那里,以平乱为由屠杀了不少苗人,大肆烧杀抢搞掠,让一座座村寨变成了空城。后来到了民国和建国初期,清'镇'市变成了土匪窝,有不少土匪和国'民'党残部藏在里边,时不时下山抢夺民财。不过到了五零年,全国开始大规模的剿匪行动,由当时的二野五兵团负责'贵'州地区,短短的半年共剿匪和敌特务数千人。”
曲文是喜欢听故事,但弄不清掏宝和剿匪有什么关系,听老板说了一大堆,忍不住打断了下:“老板,这建国剿匪和古玩收藏有什么关系,听说那时的土匪自个也穷得很,顶多就是比老百姓多吃两碗饭,多喝两碗酒。难不成抢了当地的大财主,手头上丰盈得很?”
摊主停了下,深深的吸上一口中华烟,露出招牌似的微笑:“小兄弟这故事得说全了才好听不是吗。别的地方我不知道,那时这里的财主早就被大伙斗垮了,那还有可能留下东西给土匪抢。因为这些土匪人数众人,残留在国内的国'民'党军想尽了办法拉拢他们,金银珠宝给了不少。可惜各大山头的土匪们还没来得急享用这些东西,二野五兵团就打来了。当时能拿的就拿,拿不了的就地埋起,想日后再回来取。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解放军打来后就再也没走,在清'镇'就地驻扎起部队,转眼就是几十年。”
“你们想想,国'民'党军送给当地土匪的东西都是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除了黄银条,珍宝应该也有不少,后来新一代的苗家人在山里驻起楼寨,久不久就会在自家的地里挖出些值钱的老东西来。这些就是当时逃窜的土匪来不急带走留下的。”
等摊主把话说完,曲文三人均露出兴奋的神彩,真按他所说,在不远处的清'镇'苗寨还真有不少好东西,而且摊主说故事的能力不错,勾起了三人的强烈前往**。
曲文一高兴干脆把整包大中华递给摊主:“老板,如果我们想去清'镇'苗寨看看,不知道有谁能带路不?”
摊主开心的接过大中华,收进衣袋:“有,我先前说的那位兄弟和寨子里的人很熟,让他给你们带路就行,只不过要收些导游费。”
若真能掏到好东西,一点小钱算不了什么,就算是去风景区,光门票还要好几十。
“行啊老板,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你跟你兄弟说声,有空的话明天就带我们进山。”
曲文找了张纸条,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上边,跟摊主多聊了几句,便领头回到宾馆,三人好好的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大早就有人找上门来。
“请问是曲兄弟吗,昨天和我家兄弟说好了,今天来带你们进寨子。”
前来的是一名中年男人,年纪和书摊老板差不多,皮肤黝黑,身形偏矮,约莫只有一米五几,站在曲文身边足足矮了一大截。
“我就是曲文,不知道大哥怎么称呼,这费用怎么算?”
“我姓熊,在家排行老五,大家都叫我老五或五哥,至于费用按人头算,每人一百块,如果要在寨子里住宿,每天再加一百,包一日三餐。如是你们收到好东西,再按成交价的百分之一给我中介费。”
那年头全国许多地方的人均月收入也就是一千多点,熊五一开口一天就是一百块,还是按人头算,若是多带些人,这一个月下来不知能赚多少钱。而且在北京也有人做古玩掮客生意,但别人是在双方成交后才收取中介费,没有什么都没见到就先收钱的道理。
曲文吐了吐舌头:“五哥,干你这行赚钱挺快嘛,但是进山后我们寻不到东西又怎么办?”
熊五个子不大,性格倒挺像东北的汉子,说话直来直往,不喜欢转弯抹角。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城里人,整天跟老东西打交道,其实兜里的钱多的数不完,相中一件就够我们老百姓吃上好几年,甚至一辈子。所以我要这点对你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如果想去的话现在就给钱,要不然我回家带娃了。”
曲文被熊五的话弄得哭笑不得,谁他'妈'的乱传,搞收藏的就一定有钱,很多人收了一辈子,家里没几件真品,随着收藏的时间越久,反而越收越穷。
不过既然知道了,就没有不去看看的道理,曲文取出三百块钱交给熊五:“五哥,我先给你一天的份,如果有需要住宿我另外再给你行不?”
“行!”熊五接过钱随即又说道:“放心吧,东西一定有,我带去好几拨人都有收获,至于你们能不能找到想要的东西,就得看你们的眼力。如果我也有这本事,就不用帮你们带路了,这几个寨子的东西全都归我一人所有。”
**************************
兄弟们,票子不太给力啊,蛮民每天准时更新,怎么也值一两票吧。
下周不知道有没有推,如果大家给力的话,每天三更。
第六十章 搭出来的宝物(二)
熊五带去的第一个村寨挺大,离清'镇'约有十公里左右,开车到远处便能看见一幢幢极具民族特色的木楼相依成排。进到里边正巧遇到一个旅游团在参观苗寨。
出于好奇赵海峰上前询问了下,得知平均每个团员所花的费用还不到七十元,这让他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把情况告诉给曲文之后,曲文只是挠头傻笑,这钱都已经给了,总不能再让熊五再吐出来吧。
“先看看,说不定五哥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很快熊五就用行动证明,曲文的钱花得物有所值,在他的介绍下,三人顺利的进入大小民居,而不是旅游团只能去的几个指定场所。
找了半天曲文和赵海峰发现了不少老物件,其中大多数是苗人配戴的银饰,虽然做工精美,但只能算是一般民俗用品,市场价值并不高。
而且年代较近的饰品都不是纯银打造,当中加入了很多铜的成份,又称为白铜,近些年出现的大量苗银,就是这种半铜半银的东西。外观看起来挺白却不是真银,用的时间一长就会掉色,上手的份量也比纯银要轻,所以价值就更低了。
“五哥,我们到下一个寨子看看吧。”
在第一个寨子转了半天,实在找不到能看上眼的东西,吃过午饭曲文让熊五带他们前往下一个寨子。
熊五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曲文,以前带来的人,光这一个寨子就要呆上两天,足够让他赚上一笔。可曲文三人只用了半天就寻完整个寨子,怎能让他不感到惊奇。
“你们这就看完了,这么粗略很难找到想要的东西。”
如果是别人或许要花上一两天时间,可曲文不同,有灵觉在身只要房子不是太大,随意走走就能知道里边有没有好东西。
“不用了五哥,你就当我们是来旅游的行了。”
曲文没在多说,执意让熊五带路,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四人开车来到了另一座寨子。由于不是旅游景区,地处较偏,和前一个寨子相比明显要小了许多。见有车子开进,一群苗家小孩都围了上来,跟在汽车两边,边叫边跑。
“五哥,这样的寨子也有好东西?”看着车窗外简陋的木楼,曲文又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这可不像是能出宝贝的好地方。
“放心吧我不会乱带路的,听说这几个寨子都曾经挖出过东西,所以带你们过来看看。如果你们能买到件好东西,对我也有好处。”熊五边开车边说,按双方之前的约定,若有东西交易他会得到百分之一的佣金提成。
出来大半天,一路上和熊五聊了不少,曲文发现他这人除了贪财和心直口快外,还是有些优点的。最少他收了钱能替雇主着想,这是很多专业导游所不具备的职业素质。他们只想着怎么从你口袋掏钱,合着旅游区的商家一起蒙游客。
下了车熊五把曲文三人带到一座大木楼内,用苗家话和里边的一位老人说明来意,很快许多人便拿着大大小小的物件来到几人身边。
“我跟族长说了,你们是来收东西的,所以他通知大家把认为值钱的老物件都拿了过来,省得你们再一家一家的跑。”
看情形应该常有人到寨子里收东西,一说到有人来,全寨人都很自觉的把自家的老物件搬出来。像这种情况在北方古文物较多的地方常见,村民们偶尔会在自在地里刨出些东西,都偷偷收起,没有丁点上交国家的想法,只有私人来收的时候才会偷偷的拿出来。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丝毫办法也没有,和所谓的保护文物精神相比,白花花的钞票更诱人。
跟赵海峰分别看了下村民拿来的东西,除了两件纯银饰品,就属一面破铜鼓比较值钱。甚至还有人拿来了几十年前的**,虽然已经不能使用,但让人看着新奇。
“五哥,就这些了,问问族长还有不?”对村民拿来的东西,曲文似乎不太满意,大老远跑来可不是专收民俗用品的。昨天从书摊老板那听说的土匪埋藏物,一样也没见到。
熊五随即转身跟族长说了声,说的是苗家话,曲文一句也听不懂。
过了会熊五又转回身子:“族长说了,前些日子来了几个人收走不少东西。现在就剩这些,要不你们自己挨家去转转。”
忙了一天连件像样的东西都没发现,别说曲文不甘心,赵海峰也显得有些失望,看了下日头,天色已经不早,跟曲文说道:“要不我们分头去找,等到天黑在车边汇合。”
曲文听见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如果能加快速度,就不必在寨子过夜。这山里的气温和城市不同,昼夜温差极大,白天还能穿件单衣,到了晚上就得加件厚的外套。而且山风刺骨,透着丝丝的阴寒,那感觉并不好受。
“好啊,就不知五哥的意思怎么样?”曲文转向熊五,征求他的意见,因为一但找到好东西,他可是要收提成的。
熊五听后没有反对,既然曲文三人不想在寨子过夜,他也没必要强求。让族长叫过一人给赵海峰带路,自己则和曲文、谢单去往另一边。
三人刚走出族长的屋子,就见一个四十多岁和熊五差不多身高的苗家汉子走了过来,用极低的声音跟曲文说道:“小兄弟,我家有几件好东西,你要不要去瞧睢?”
听到有好东西,曲文眉心一展,总算听到个好字,而且还是几件!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看对方的样子,应该不会太差,否则也没必要弄得这么神秘。
“好啊,那麻烦老哥带路。”
路上闲聊了两句,得知对方姓吴,因为家里穷过了四十还没娶上媳妇,前些日子在林子里挖草药无意中刨出件东西,看样子不错,寻思着能卖个好价,如果是城里人说的老宝贝,说不定还能抵得上一个媳妇的钱。
跟着吴哥走了十多分钟,总算来到他家,老旧的木楼内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因为只有一层,设计得也不合理,里边的光线并不充足,除了门头和窗口那一点,其它地方几乎都是黑的。
吴哥从里边拿出几张自己用木板钉成的板凳,让大家坐在门边,也只有这里的光线足够大家看清楚东西。随后又从里屋拿出个锅子大的竹篮,上边用厚厚的绵布盖着,笑了笑:“就是这几件,你们给瞧瞧,觉得好的话给我个实在价。”
*************************
兄弟们票子,收藏,蛮民都想要!想到要疯了!所以请大家多多支持几张吧。
第六十一章 搭出来的宝贝(三)
曲文从吴哥手上接过篮子打开一看,里边有放着一对巴掌大的掐丝珐琅蒜头瓶,还有两串橙黄色的项珠,十多块银元和几件纯银打造的首饰。看样子应该富家女人用的东西,因为战乱时期能拥有这些的大多都不是普通人。
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会遗落或掩埋在深山里,总之几十年后被连媳妇都娶不上的穷光蛋吴哥给挖到了。
看着这些东西,曲文忍不住在内心暗暗狂喜,这趟果然没来错,忙了大半天终于有了收获。可激动归激动,却不能表露出来,否则让对方看出端倪,一定会狠狠的宰自己一笔。
“吴哥,这些是在一起挖出来的?”曲文好奇的问了句,想确定这些东西的来历。
吴哥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山里人的憨厚老实:“全都是在一个地方挖出来的,当时还有个小木箱子装着,因为箱子有些破了,所以我把里边的东西取了出来。”
听到吴哥的话,曲文灵思一动,且不管小木箱子是用什么材质所做,最少是个老物件。
“吴哥,那箱子还在不,麻烦你拿来给我看看。”
吴哥想了下,皱起眉头,颇为紧张的样子:“好像扔到柴房了,如果还没被烧掉的话,怎么那个小箱子更值钱。”
曲文听着就想笑,他又没见过怎么知道那个箱子值不值钱,就算值钱也不能打实了说,否则就不叫捡漏。在这行做了几个月,首先明白了一道理,老实人发不了财,好心人更发不了财。之所以叫捡漏就是趁别人不懂以极低的价格买到极好的东西。
“没有,只是这两个瓷瓶容易破,所以想找个合适的东西装起来。”
吴哥不懂古玩收藏,也没想那么多,觉得曲文说的挺有道理,连篮子里的东西都没收回,就直接走进隔壁的柴房,剩下一篮子的宝贝和三个外村人。
趁着吴哥找木箱的当口,曲文仔细看了下篮子里的几件东西,首先是掐丝珐琅蒜头瓶,铜胎蓝轴,从瓶口到底足外围绘满了缠枝花卉,在工艺手法上称之为满工,是相当费时的工艺手法。缠枝中的花以仙桃图案为蕊,加上蝙蝠和双钱图案做瓶口和边足的纹饰,有“福寿双全”“花开满堂”的意思。
整个瓶身轻盈秀美,贵气十足具有很浓的清中后期风格,加上下边落着大清道光款和淡淡的灵气凝聚,所以曲文敢肯定这件应该是到代的东西。
另外两串念珠,曲文上手轻轻摩擦了下,过了会慢慢散发出一股极淡极淡的香味,如果不细闻很难闻得出来。
熊五毕竟跟人收了不少古玩,说一点不懂绝不可能,一眼就认出曲文手上的两串珠子是蜜蜡制成,但对于蜜蜡的好坏却不是很清楚。
“曲兄弟,这两串是蜜蜡吧,我听别人说这是树汁凝结而成的,就不知这东西有什么好处,该怎么分辩法?”
如果不是熊五带三人进山,曲文就不会遇到这些好东西,淡淡一笑,当是回报给仔细的讲解了下:“这两串确实是蜜蜡,它是由植物产生的液体,经由千万年凝结而成。蜜蜡堪称为中医五宝之一,在《本草纲目》和《新中药大辞典》中都有记,长期佩戴蜜蜡可以缓解风湿骨痛,鼻炎,胃痛,高血压和皮肤敏感等症,而不同地区不同颜色的品种功效也不同。至于分辨方法有很多,最方便最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真的蜜蜡属于中性有机宝石,夏天戴不会很热,冬天戴不会太凉,永远都是一种很温和的感觉,如果是玻璃和玉髓防制品会有冰冰凉又很沉的感觉。第二,在买蜜蜡的时候你可以稍微的摩擦一下,真的蜜蜡只有在燃烧和摩擦时会产生一点几乎闻不到的淡淡香味,如果在地摊上不用摩擦就有香味的蜜蜡工艺品最好只看不买。第三,在强光下看,真的蜜蜡内会含有气泡,多为圆形,如果是假的大多为长扁形。一般只要注意这三点,基本就不会买到假蜜蜡。”
听得起劲,熊五又拿起篮中的银元和银饰,这几样是他目前能玩得起的东西,至于蒜头瓶那类的高档货,他暂时还不敢想。
“那这些银元和银饰又有什么讲究。”
曲文把其中两枚银元拿上手掂了掂:“这些银饰就不说了,看工艺只是一般民俗用品,就算具有一定的年份,价值也不高。至于银元嘛,要按它的制作年份和生产数量,存世量来定。像这几枚上边印有民国二十五年,面值为一元,在当时属于较普遍的流通货币,发行量大,存世量也大,所以价值也不怎么高。如果你真想了解银元目前的市场价值,最好去问阿峰,他在古玩行呆的时间比我久,知道的也比我多。”
曲文说完,吴哥也刚好回来,手中捧着一个破旧的暗黄色小木箱,目测而观约有三十多厘米长,二十多厘米宽高,箱子上端刻有花纹图案,正前方有个莲花型的铜制锁鼻,整体来看有点像古代的大型首饰箱。
等走到近前,吴哥把木箱直接递给曲文:“还好我没烧掉,这么小的一个破箱子能有什么用。”
曲文接过木箱,没有马上回答,暗中放出灵觉,随着灵觉触碰到木箱,禁不住神情一动,能明显的感觉到小木箱上有浓郁的灵气凝聚。不过很快又放了下来,似乎完全不在意这个木箱的样子。
“五哥,能麻烦你叫人去找下阿峰不,让他来帮忙给这些东西定个价。”曲文用手指朝篮中的东西虚空一画,却没有提起身边的小木箱。
“行,我这就让人把他找来。”见曲文有意买下这些东西,熊五特别的高兴,因为事后他能拿到提成,加上带路的费用,只一天他就能赚上好几百甚至上千。
没过多久,赵海峰便来到了吴哥的屋子,刚进屋就大声叫道:“怎么又是你先找到宝贝,回头我得去找算命的问问,你是不是十大善人转世。”
是不是十大善人转世,曲文不清楚,在天上的猪头师父也没提过,但是可以肯定自从遇到了猪头师父,自己的运气真的越来越好,不管上那都能遇到好事。
“如果我说天上真的有大罗金仙罩着我,你信不信,有闲功夫在这耍嘴皮子,不如先看看这些东西值多少钱。”曲文说完又朝篮子中的东西比画了下。
赵海峰在古玩店做了几年,对古玩的市场的规矩非常了解,一进门便看到了曲文身边的小木箱,和曲文一样忍不住神情一动。
但曲文只说给篮子里的东西定价,赵海峰马上明白了他的用意,心领神会的拿起篮中的东西看了看,然后把曲文拉到一旁小声商量,没过多久俩人就把价格定了下来。
*****************************
收藏,推票,蛮民只能不停的提,不停的要!兄弟们全你们了!!!
第六十二章 搭出来的宝贝(四)
商量了好一会,曲文回到吴哥身边,伸出五个手指:“吴哥,你这些东西我确实喜欢,就不跟你玩那些虚的了,五万你看怎么样?”
“啥!五……五万!”吴哥原以为能卖个万把块钱就不错了,再努力努力就能买个媳妇,不再是连女人是什么滋味都不懂的光棍一条。惊讶得连话都说不全,呆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
其实曲文给的确实不少,除去木箱,光只是蒜头瓶和蜜蜡链珠,拿到任何一个市场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价,更不用说收了。如果是黑心商人,先贬一顿再慢慢跟你聊,一番下来让你都认定自己手上的只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最后能卖个几千就高兴得跟什么似的,说不不定还会一个劲的陪笑脸。
曲文不是黑心商人,但也不是老好人,给出这个价非常公道,沉默了会装样露出为难之色:“吴哥,我出的价不低了,要不你拿着这些到古玩市场问问,别人要是能给得出这个价,我把头剁下来给你当板凳坐。要不是真心喜欢这一对蒜头瓶,我顶多只给三万。”
吴哥那懂什么叫蒜头瓶,只是曲文一张口就给五万把他给吓蒙了,他辛辛苦苦做一年也就是赚个四五千,除去吃喝拉撒,等一年下来剩不了多少。如今曲文开出的价,足够他买个媳妇,还是比隔壁二麻子老婆更水灵的漂亮媳妇。
“行…行,五万…五万,我这就给你包起来!”吴哥起身要收拾篮中的东西,连说话都有些颤抖,没想到穷了半辈子,祖宗终于显灵了一次,不再让他受穷受累。
看见吴哥的样子,曲文马上把他拉住,先不管那个不起眼的小木箱价值多少,篮中的一对蒜头瓶也值不少钱。万一给弄坏,曲文心疼,吴哥肯定更心疼,止不定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吴哥你坐着,我自己收就行。”曲文说完亲自把篮中的东西收进小木箱内,从包中拿出五万块钱,钱是事先准备好的,足足带了二十万,都装在自己和赵海峰的包里,在大山中可没有刷卡机这东西。
“吴哥你好好点点,没错的话我们就两清了,以后这些东西都归我所有。”
吴哥接过钱,双手忍不住直颤,很认真的一张张点着,等他点完足足花了十分钟,若是经常碰钱的人,快的话一两分钟也就完事。
“对了,对了,以后这些东西都是你们的了,我屋里头还有两瓶自己酿的米酒,你们若是喜欢就一起拿去。”吴哥说完拿着钱回到里屋,再出来时手中多了两瓶可乐瓶装的米酒,直接塞到曲文怀中,没在多说把人全‘请’了出去。
对于吴哥的做法,曲文非常理解,在西南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山里人过着清苦节俭的生活,不管是谁突然有了一笔自己认为很多的钱,都会时刻防着别人会不会对自己产生坏心。
收到东西,时间已是下午六点,天色完全暗了下来,不过曲文的心却是一片明亮。五万块钱收到这些东西,按市场价说不上贵,也不算便宜,当然没有包括小木箱在内。
“曲兄弟,你可真大方啊,五万块收这些,是不是当中有什么奇珍异宝?”回去的路上,熊五忍不住要问,以前带过不少人到苗寨,没见过谁一口价就给得这么高的。
“哪有,这里头也就是这对蒜头瓶和蜜蜡链珠值点钱,别的东西回家我就扔到箱底,当是压箱钱。”
见曲文不愿说,熊五也没在多问,回到市里拿到五百块钱的提成,连声谢了好几次,才开车独自离开。
等熊五一走,曲文便兴冲冲的抱着木箱回到宾馆客房,一屁股坐到床上,把里边的东西全拿了出来,看了半天才向赵海峰问道:“海峰,你看看这是什么木料?”
前边为了不引起吴哥和熊五的怀疑,赵海峰也没细看这个木箱是什么材质所做,只是见曲文如此重视这个木箱,也不由的好奇起来,拿到手中从上到下好好的看了半天。
“**的真是十大善人转世!”良久之后,赵海峰极少见的爆出一句粗口,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
“这应该是明代的紫檀纹盒,确切的说应该是明代紫檀雕三友方纹盒。”
跟曲文到西南没几天,谢单听到不少有关古玩收藏的事情,虽然兴趣依然不是很深,但被赵海峰夸张的神情给吸引住,一个暗黄甚至有些发黑的小木箱子能值几个钱。
“峰哥,这箱子有什么名堂,能值得你们这么惊讶?”
惊讶过后,赵海峰像斗败的公鸡,无奈的长叹一声:“都说同人不同命,以前我不信,现在我信了,怎么上哪都是这个牲口捡到好东西!首先说这个箱子的雕花和年代,虽然只雕了一面,但雕的是松竹梅三友纹,因冬季万木凋零,唯有松、竹、梅仍屹立寒冬又称为寒岁三友,喻意年年月月仍不变,友谊天长地久情,是古代文人最喜欢的图案之一。从雕刻的手法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