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韩警官-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再拖。消防队要添置消防设备,上级有标准,到时候要来验收,这笔资金必须解决。
看守所要扩建,宿舍楼盖盖停停,那么多民警没地方住,今年不能再不竣工。看看你们的办公环境,再看看局里的办公环境,看看兄弟区县公安局的办公环境,县里批了一块地,建设资金还得靠我们自己解决……”
“局里要盖办公楼?”
“不盖行么,三楼已经漏雨了。”
局里的办公楼是够破的,几十年前的苏式建筑,连良庄派出所都不如,更无法跟气势恢宏的新庵公安局相比。
韩博表示理解,吉主任很高兴,命令继续学习,掏出小笔记本跟着学了两三个小时,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反正说起来是“受益匪浅”。
下午两点,四个派出所的撤并会议在食堂按时举行。邀请焦书记、陈镇长和分管政法综治的黄副书记参加。
该来的全来了,包括事业编和地方编民警在内二十四人,吉主任代表局党委宣布任免,三位派出所长全部调县里。
任命丁湖派出所指导员张晓翔为良庄派出所副所长,李庄派出所指导员刘旭为良庄派出所副所长,永阳派出所指导员殷劲元为良庄派出所副教导员,丁湖派出所副所长常海涛为良庄派出所指挥中心主任。
任命李庄派出所副所长王仲斌为良庄派出所治安队长,局法制科小徐为良庄派出所法制队长,原交警二中队副指导员杨万东为良庄派出所交警队长。
镇领导讲话,对撤并到良庄的新同志表示欢迎。
紧接着,宣布成立良庄派出所党支部。
上级党委从今往后不再是镇党委,而是局党委。召开全体党员会议,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组织、纪律、宣传、青年等委员。
派出所,派出所,公安局派出的所。
从今往后,良庄派出所跟镇里关系就不会再跟之前一样亲密了。有些乡镇不管派出所,不给派出所经费,派出所一样不搭理乡镇领导,甚至专门抓乡镇干部的赌。
送走吉主任,焦书记把韩博拉到一边,感叹道:“小韩,要是卢书记在,公安局接管党支部估计没这么顺利。”
“他走了,现在您是书记,不过我还是我。”
韩博回头看看身后,紧握着他手道:“您尽管放心,只要我当一天所长,良庄派出所就会一如既往地在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会全心全意为全镇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至于其它工作,我们会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为镇里扫平障碍。”
老卢在时绝对服从,现在要以不违反原则为前提。
不过能有这个承诺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自己是自己,老卢是老卢。焦汉东笑了笑,好奇地问:“晓蕾什么时候到?”
“今天晚上,开会时打过好几次电话我没接,应该出发了,应该正在路上。”
“上次没请成,这次要请,明天晚上怎么样?”
“焦书记,不用这么麻烦,这次不光她,还有她姐。下半年结婚,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
…………………
ps:第一章,求订阅,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团和气(求订阅,求月票)
送走镇领导,继续开会。
正股级以上民警到二楼会议室,召开派出所第一次工作会议。
人的名,树的影。
“韩打击”名声在外,每次打击行动抓起人都是以百为单位,甚至极具前瞻性的采用dna技术侦办疑难案件。何况人现在是副科级实职,既是派出所长,也是镇党委委员,跟副局长一个级别,没人敢小瞧比自己年轻十几甚至二十岁的所长。
“同志们,个个认识,我们就不用相互介绍了,直入正题。教导员,开始吧,”
“未婚妻”和大姨子晚上到,新一轮打击行动开始之前陪她们好好玩玩。跟搭档已经分好工,韩博决定当甩手掌柜,会议由搭档主持,顺便让他树立一下威信。
“好,正式开始。”
陈维光翻开小本子,跟大领导一般慢条斯理地说:“同志们,几个所撤并不光是人过来,工作一样要移交过来。局里对我们期望很高,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模范所,韩所和我一致认为,所撤人不能全撤。
三个派出所从今天开始正式成为三个大警务室,每个大警务室必须24小时有民警和两名联防队员留守。现在是过渡期间,等一切走上正轨,再跟良庄一样在主要路口和居民较多的地方设立小警务室……”
这些工作尤其分工居然由教导员安排,刚来的新同志有些不可思议。刑警队长归家豪笑而不语,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所长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仲斌,你是治安队长,从今天开始,各警务室由你全权负责,由你兼任治安联防队长。先熟悉情况,了解良庄这边的治安防控网。等将来有条件,在三个即将撤销的乡镇推行,建设一个大‘平安良庄’。”
“老常,你是指挥中心主任,你负责110和群众报警,7号车从现在开始主要归你指挥中心使用,去年底镇里安置过来的几个退伍兵也划归你指挥,作为所里唯一的机动力量。”
“派出所撤并,乡镇一样要撤并,镇里要求我们协助清欠、各村撤并重新选举等工作。老张,你幸苦一下,专门负责协助镇里工作,需要人手跟老常和仲斌开口。”
“刘旭,你负责所里接下来的两个大行动,具体什么行动回头跟你说;老殷,你的担子也不轻,负责四个乡镇的企事业单位内保。思良公路西段要整修,工业园区要破土动工,我们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必须要有一个人盯着。”
……
各管一摊,明天把各种台账移交过来。
户籍有户籍民警管,高亚丽把良庄户籍资料移交给户籍警,同丁湖并过来的内勤一起接手三个派出所的账目。
归家豪是刑警队长,接手所有尚未破获的刑事案件,三个乡镇有两个嫌犯在逃,要去做其亲属工作,通过亲属敦促其投案自首。
交警队在治安队配合下摸底,建立交通安全台账,跟良庄一样将无证机动车辆的手续补办上,同时负责柳下河大桥治安检查站。
治安队人最多,刑警队其次,指挥中心再次,交警队两个人,需要查车管治安队借人。法制队最可怜,就小徐自己。
陈勐调入刑警队,安小勇协助负责户籍。
小单非常想调入刑警队,关键熟悉辖区情况的同志不多,他又一直负责情报,调入治安队,担任治安队副队长。所里设的官,局里不承认。
王燕依然内勤,干不了几天,马上回家生孩子。老王同志过几天要调到良小,老米的联防队副队被撤,接替他负责后勤。
打拐中队和即将挂牌的经济犯罪侦查中队,相当于两个临时专案组,行动时从各队抽调人员,行动结束回各队继续干本职工作。
安排好分工,调配完人员,陈维光侧身道:“韩所,你说几句吧。”
“基本上就这样,大事没什么要补充的。”
韩博合上会议记录,半开玩笑说:“春节期间我一直值班,当然,教导员也一直在值班。但我的情况跟他不一样,他成家十几年,女儿上三年级。我没结婚,我的个人问题要尽快解决。中午跟局里请过假,补休一个星期,所里工作由教导员主持。”
打过交道的全知道年轻的所长其实很好相处。
前丁湖派出所指导员、现良庄派出所副所长张晓翔笑问道:“韩所,听说你未婚妻要过来?”
“嗯,晚上到,带我大姨子过来玩几天。大家幸苦一下,回头请大家吃饭。”
“听说很漂亮,能不能带过来让我们看看?”
“不用带,她们这次走西路,先来所里,然后去思岗,其实我打算先带她们去柳下转转。柳下史悠久,人文景观比较多,比思岗有看头。”
……
跟教导员谈工作,跟所长谈这些,会议开得有些搞笑。
开完会一个个赖这不走,有的借口布置新办公室,有的说要熟悉新环境,其实全是想看“新娘子”。
没办法,只能管饭,正好聚个餐。
菜不用特意买,春节期间剩下很多,自己在食堂搞几桌,挺丰盛。
为了给大姨子留下一个好印象,韩博把胡子刮干干净净,请高亚丽把警服熨烫得笔挺,皮鞋擦得铮亮,引来新部下一阵阵哄笑。
氛围很轻松,这不是什么坏事。
有些单位撤并,有人不乐意,有人对新职务不满意,甚至有人对新上司不服气。搭档虽然年轻但有威信,又会做人,没年轻气盛,很稳重,加之局里把能考虑到的全考虑到了,没其它单位撤并那么多事,堪称一团和气。
陈维光深受感染,不禁打趣道:“各位,新娘子马上到,我们是不是搞个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仪式?”
“拿洗脸盆出来敲敲?”
“洗脸盆太寒酸,忘了跟吴站长打招唿,应该把他的锣鼓队拉过来。”
“对了,他们正在搞文娱,拉过来能体现我们的热情,可惜太晚来不及。要不这样,杨队,你们是交警,你们去柳下河大桥等着,看见东海牌照的桑塔纳过来,就在前面给她们开道。”
“这个主意好,小河,我们去帮韩所接新娘子。”
“开什么道!”
韩博被搞得啼笑皆非,回头笑问道:“各位,你们这是在捧杀我,是不是想我这个所长明天被免,想取而代之?”
“怎么可能,当所长要副科。年龄大了,又没文化,我们是没机会了,只是想表达下心意。再说大晚上的,去接一下,谁知道。”
“知道又怎么了,我们是去巡逻。”
“别闹了,没必要,我姐夫来过,知道怎么走。”
正说说笑笑,手机响了,掏出一看,原来是交警大队马大队长的手机号码。
韩博摆摆手,大家伙很有默契的禁声,摁下通话键,只听见对方热情洋溢地说:“韩所,我交警队马红新,老余他们搞七八天终于搞完了。在铁的事实面前,三名嫌疑人对肇事逃逸供认不讳,我安排人去协助他们押解,协助他们把肇事卡车开回来。
要不是你们提供线索,这个案子真不好查。谢谢,非常感谢,回头请你吃饭。今天先跟你说一声,你可以安排人通知死者家属,省得她们再去你们所里闹。”
“马大,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们,大年初一让余大他们出去办案,直到现在都没能回家,一个春节没过好,我很内疚,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案子本来就是我们的,你用不着内疚。再说吃这碗饭,就注定过不上安生日子。换作你们所里有案子,又赶上春节,你一样别想过好年。”
…………………
ps:有些书友感觉总写这些琐事,感觉枯燥无味。
再次解释一下,我们这本书偏写实,基层民警干的就是这些琐事,大案要案偶尔有机会参与,但不是很多,并且过程漫长,一个案件查一两年是常有的事。
还有书友认为韩警官运气太好了,破案这么容易,其实很多案件并不复杂,只要有足够资源尤其是经费去查,就这么简单。福尔摩斯那是小说,一环套一环那是影视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 团聚(求订阅,求月票)
迟迟没见着人,不放心打电话问,韩总说刚过江。
暂时没接到他们,建工集团汪总和长期在东海施工的三位项目经理居然先到了。三辆轿车,停在派出所门口打着双闪,甚是威风。
自老卢穿针引线让两位老总合流以来,相互之间联系非常频繁,不用问就知道是韩总给他们打过电话。
几个全有钱人,长期呆在外地,用不着求派出所。
确切地说不愿意搭理甚至有些瞧不起刚并过来的丁湖派出所民警,摁下车窗打了个招唿,就这么呆在车里抽烟聊天。
所长“名声不好”但处事公正,为什么抓你,为什么罚你,全按法律法规办。抓人有手续,罚款给收据,钱交到银行没落个人口袋。对坏人更是毫不手软、绝不留情,老百姓既怕他又有那么点服气。
丁湖派出所不一样,干过太多烂事,老百姓只讨厌不服气。
人为什么不愿意进来,陈维光心知肚明。
自家事自己清楚,张晓翔、常海涛等丁湖过来的人尴尬不已,没心情再看“新娘子”,各自找借口纷纷开熘。
李庄永阳比丁湖好不了多少,心里同样不是滋味儿,干脆也跟着走了。
如何扭转他们在辖区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看来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点小事不能烦所长,陈维光若无其事问:“韩所,汪总怎么过来了?”
“接我爸的,他们是好朋友。”
韩博笑了笑,低声解释道:“工程队工人多,搞土建,工资低。我爸工人不够就管工程队借,按照装潢的工资跟工程队结算。对老爸而言虽然没省什么钱,却省去很多事。比如水电安装工,专门养十几个不划算,去马路边找的大多连电工证都没有,工程队的人既专业又听话,用他们放心。
又比如贴瓷砖之类的瓦工活,我爸手下主要是木工,养瓦工不划算。打个电话,工程队立马安排人过去。
对工程队来说,安排几个人去帮忙,一天能从一个人身上净赚40,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也好几千。并且工地不是天天有活儿干,既不影响工程又有外快工人又高兴,何乐而不为。”
“难怪人家说搞装潢有钱,原来工资相差一倍。”
“装修全小活,不像土建一个工程几百万。除此之外,他们有业务上的合作。工程队在建的几个小区,经常有业主去看房子。施工员、安全员、会计、保管员天天呆在工地,闲着也是闲着,跑过去跟人搭搭讪,从工程质量聊到装修,就这么帮我爸揽活。
刚开始打电话,叫我爸赶快去工地跟人谈。现在发展到在工地里搞间办公室,门口张贴海报,脚手架上拉横幅,业务员常驻工地。我爸当然不能让人白帮忙,接一个活儿给一个活儿的提成。”
搞家装算不上什么大事业,来钱速度却不慢。只要能揽到活儿就有钱,真正的投资少、见效快。
丝河镇的木匠,估计有一半在老爸手下干。
大伯小叔、几个堂伯堂叔、大舅二舅、大姑父二姑父三姑父四姑父五姑父……现在全成了经典装饰工程公司的职工,二舅和三姑父等几位能说会道、能写会算的全部走上“领导岗位”。
聊起老韩的事业,韩博比自己当上副科级大所所长都有成就感。
“闲杂人等”全走了,汪总笑容满面推开车门:“小韩,刚电话问过,你爸估计要一个小时。我跟他说好了,走,去柳下宾馆等。”
副乡长职务年前被免掉了,他现在无官一身轻,既是建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建工集团第一大私人股东。
事实上包括自己在内,派出所老人几乎全是建工集团股东。
老卢非要干部职工入股,乡里几个企业建筑站效益最好,老汪这个董事长兼总经理最能干,入股建工集团自然是首选,傻子才会去当什么“良庄人自己银行”的股东。
韩博回头看看王燕等人,苦笑着说:“汪总,这怎么好意思,这不太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陈教导员,所里这么多人,有什么不放心的,一起去。”老汪虽然没行政职务,语气依然不容置疑。
老卢走了,在良庄,他身份最超然。
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股东大会选出来的,不是镇里任命的。与建筑站有关的事,焦书记要跟他商量着办,陈镇长等外来和尚想借车去个什么地方,要看他心情好不好。
股份制就要按照股份制的规矩办!
事实上不光建筑站,“良庄人自己的银行”、建材机械厂、榨油厂和砖瓦厂同样如此。
联想到马主席、崔副书记、牛部长等老良庄干部现在的职务,可见良庄经济命脉仍死死抓在良庄人手中,或者说仍受老卢影响。从丁湖李庄永阳调来的镇领导想染指这几个效益不错的企业,三五年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盛情难却,一起去。
建筑站是柳下宾馆的大客户,为此,人家专门让厨师和服务员晚一个小时下班。在大包厢里聊了一会儿,守在十字路口的建筑站司机,将韩总一行带到宾馆大院,
看见老韩,韩博差点被雷倒。
本以为他会跟老卢穿一样的行头,没想到比老卢更夸张,披着一件深蓝色呢大衣,脖子里挂着一条白围巾,发哥的架势,一看就知道从东海滩来的。
他搞得很拉风很夸张,姐夫李泰鹏和一起来江北乡下玩玩的沙副总,不光夸张而且很搞笑。
一个穿着立领的中山装,一个西装革履外面同样披大衣脖子里同样挂围巾。一老一少,一左一右,跟两个马仔似的,再加上身后几位雍容华贵的女眷,看上去很排场很威风。
“老朋友”相聚,老总经理们好不热情,握手招唿,相互拜晚年问好。
韩博插不上话,先跟沙副总的爱人祁阿姨打招唿,然后抱上小睿睿,走到未婚妻和初次见面的大姨子面前。
“笑什么,介绍啊!”从小到大没出来这么玩过,从东海下火车到现在一直享受高规格礼遇,李晓慧玩得乐不思蜀,对妹妹未来的家庭和家人很满意,禁不住用胳膊肘捅了捅。
“韩博,你未来妹夫。我姐,李晓慧。”正式介绍,李晓蕾感觉很不好意思,急忙把小睿睿抱了过去,似乎想掩饰什么。
“姐姐好,欢迎姐姐来我们这个穷山僻壤。”
“不穷,”李晓慧同妹妹上次来一样,一脸不可思议说:“一路上好多小洋楼小别墅,条件比我家好多了,我家到现在还窝在胡同里呢。”
谁不喜欢别人说自己家乡好,韩博真为自己是江省人而骄傲,一边招唿她坐,一边笑问道:“姐,第一次来南方习不习惯?”
“习惯,叔叔阿姨和韩芳姐人那么好,不习惯也习惯。”
“对不起,我应该去趟bj的,可是,可是……”
“别说了,知道你工作忙,而且我爸那人思想特封建,现在去反而不好。放心吧,我会帮你们的,保证你十月份前顺顺利利把我妹娶回家。”李晓慧大包大揽,一副我可以做主的架势。
真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就这么把自己妹妹给卖了。李晓蕾彻底服了自己的老姐,尴尬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急忙装着什么没听见一般继续逗小睿睿。
韩芳一直留意这边的动静,趁她们两姐妹不注意做了个鬼脸。似乎在说“放心吧,搞定了”。韩博悄悄竖起大拇指,由衷感谢姐姐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决心(求订阅,求月票)
挑野菜,包春卷。去海边,看涨潮……
第一次来南方农村,大姨子看什么都新鲜,感觉什么都好玩。
听说思岗春节最有意思的不是除夕和大年初一而是元宵节,居然打电话跟单位请假,跟她老公和老爸老妈继续编瞎话,非要等过完元宵节再走。
在思岗,元宵节确实和过年一样隆重。
在人们心目中把它放在年节里面,只有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始新一年的工作、生活,大多数商店跟年三十一样早早关门,街上行人急匆匆地往农村老家赶,要在夜幕降临之际,再一次把春节的节日气氛推向**。
不少古老的习俗,在史发展的长河变异了,消亡了,思岗及周边几个区县却奇迹般保留着元宵节“炸麻串”的习俗。
每到元宵节晚上,人们就会点燃手中的麻串(类似于火把),在自家田埂上边舞动边吟唱祖祖辈辈传下的歌谣。人们挥舞着燃烧着的麻串,在田间洒下一路噼啪炸燃的声响和孩子们的叫喊,脚下不知疲倦地奔跑着,红红的火苗照亮高低不平的田埂,也照亮了大家欢快的脸庞。
田间一束束舞动着的精灵,点燃着人们对丰收的期望。
类似宗教仪规的“炸麻串”十分庄重、严肃又非常好玩,李晓蕾和李晓慧从来没见过,同韩芳一起站在田埂上兴高采烈。
“木匠之家”虽然早不种地了,但骨子里依然是农民。
除夕回不回老家无所谓,元宵节必须回来。不在自留地里“炸麻串”,老韩会感觉这个年没过。
“麻串靶子”昨天就扎好了,一共扎了两个。
用干稻草和干芦柴,把许多稻草裹在了芦柴里面,有大象腿那么粗,用稻草捻成的绳子将它扎紧,这样第一节就算扎好了。这麻串靶子一般要扎十二节,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要是遇到闰月,就得扎上十三节,有时还往靶子里塞小鞭炮。
韩总一个,韩所长一个。
儿媳妇正看着呢,韩总决定今晚一定要“炸出精神,炸出气势”。正准备点火,韩所长手机响了。
工作重要,“麻串”可以等会炸。
韩总放下尚未点燃的“麻串靶子”,示意儿子先接电话。
“老陈,在炸麻串,没开始呢,马上开始。”韩博朝三位观众摆摆手,打扰她们的雅兴,必须表示歉意。
要是不值班,这会儿也回老家“炸麻串了”。
陈维光站着窗边,看着远处点点火光,笑道:“韩所,就三件事,跟你汇报一下。第一件事,赵局今天中午过来了,刚刚走。等你上班之后,他就过来坐镇指挥协调。”
张局真会点将,居然安排分管后勤和财务的赵副局长,去良庄坐镇指挥协调即将开始的新一轮打击行动。
他不怎么懂业务,他哪里是去指挥协调,分明是去收钱的。
韩博啼笑皆非,陈维光同样哭笑不得,扶着窗户苦笑道:“赵局让我给你捎句话,局党委对我们的打击行动全力支持。不过要求也很高,要我们帮局里打出一栋办公楼。”
“办公楼,真看得起我们。全力支持,有没有说怎么全力,别又是空口说白话。”
“没空口说白话,这次来真的。张局说打击经济犯罪的专业性极强,我们到底专不专业放一边,至少要让人家看上去感觉我们很专业。局里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一辆日本进口的商务车,同局里的依维柯一起暂借给我们使用。
笔记本电脑,就是那种小电脑,局里就一台,配给我们。年前刚买的扫描仪,一样配给我们。你去年支持政治处的摄像机物归原主,局领导说我们现在更需要。
考虑到查企业不是打击其它犯罪团伙,张局认为要注意影响,不能一查把人家查倒闭,建议参与行动的同志一人购置一套西服。香港电影里不是有个什么什么科,就是专门查经济犯罪的警察部门,要有点那个意思,要让人感觉我们很专业,很有文化。”
“商业罪案调查科!”
“对,就是商业罪案调查科,从商务车上下来,西装革履,一人拖一拉杆箱,出示警察证搜查证,该询问询问,该查账查账,摄像、录音、扫描复印账本,是不是有那么点意思?”
韩博再也控制不住了,笑得差点喘不过气。
不过话又说回来,查这样的案件必须摆谱,不仅要唬住对方,而且要唬住对方的关系网。尤其异地办案,如果唬不住对方根本查不下去。
所长要“炸麻串”,陈维光不想占用他太多时间,接着道:“刚才是装备,第二件事是人员。赵局带来十二个人,全秀才,最低学中专,有六个大专,其中一个学计算机的。水平可以,精兵强将全集中到我这儿了,关键搞财务的没几个,只能组织岗前培训。”
“我给沈大姐打电话,她没时间请她安排别人过去。”
“这样最好,现在最缺的就是老师。”
陈维光笑了笑,继续说道:“最后一件事,考虑到辖区群众对刚并过来的同志有看法,我打算依葫芦画瓢,组织民警下村服务,帮没办理身份证的人办上。他们以前总是忙这忙那,平时极少下村,顺便借这个机会下村了解了解辖区情况。”
“这个主意好,现在人口管理是‘以证管人’,好多人不出远门,不需要身份证。他们办不办无所谓,我们要帮他们办,不然所里连张照片都没有。”
“我也是这么想的,照相馆联系好了,有钱赚,几个老板很积极。”
“老陈,既然是服务就要有服务的样子,该收多少工本费收多少,别把好事变成一件坏事,搞到最后老百姓个个在背后戳嵴梁骨。”
“放心,不会乱收费的,我们接下来有大行动,没必要为点小钱搞天怒人怨。”
“行,挺好,你们按计划进行。”
……
“韩博,好了没有,人家都炸完了,等你呢!”
“好啦好啦。”
韩总同样等得有些心焦,忙不迭点上“麻串靶子”,一家之主,一马当先,挥舞着“噼噼啪啪”作响的大火把,冲进自留地里疾走高唿:“正月半,炸麻串,十八个穗头称斤半,爷爷称,奶奶看,奶奶称,爷爷看……”
生怕儿媳妇和儿媳妇的姐姐听不懂,居然用思岗普通话吟唱起古老的歌谣。
李晓蕾、李晓慧和韩芳笑得花枝乱颤,一个个争先恐后嚷嚷道:“韩博,到你了,你怎么光舞不唱?”
“小博,别不好意思,小时候你不是最喜欢炸麻串么!”
唱就唱,今晚全思岗男人个个喊这个,没什么丢人的。韩博挥舞出一道火圈,喊道:“灯笼亮,火把红,正月十五炸麻虫!场边田边都炸到,炸得害虫影无踪!”
“正月半,炸麻串;别人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别人的菜,烂掉了,我家的菜,卖掉了!”
儿子一开口,韩总更有劲,两父子在地里一唱一和。
放眼望去,周围全是火把,从来没见过如此有意思的场面,李晓蕾和李晓慧跟孩子般地鼓掌叫好,竟跟着一起嚷嚷起来。
韩总是当家人,按传统习俗举着火把,照遍田地,把田岸子上的荒草点着。
韩博回到田埂上,气喘吁吁笑道:“爷爷活着时告诉我,每年炸麻串要看火势看火色,火势熊熊表示年景兴旺,五谷丰登;火色泛白表示今年是水年辰,泛红表示为旱年辰,十分怪异,细想起来有点巫术的意味。”
李晓蕾好奇问:“思岗的火把节,这个习俗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
“你真问对了人,上大学之前我一直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