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韩警官-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10警车一辆接着一辆过去了,交警指挥东西方向的车辆可以通行。

    小王挂上档继续往前开,手机突然响,正稀里煳涂想到雨山的韩博,居然接到一个从雨山打来的电话。

    “小韩,我卢惠生,晓蕾说你回来上班了,你人在不在新阳?”

    大嗓门,中气十足,震得人耳膜疼,哪像一个患有白血病的人。

    韩博腹诽了一句,把手机往边上挪了挪,故作轻松地用老家话问:“卢书记,我在东萍出差,有什么事,您和王大姐是不是到新阳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桑苗一车一车运过来,正忙着呢,我哪有时间去新阳!”

    他这个雨山县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现在几乎成了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整天忙着搞蚕桑推广,而且在雨山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尊重,正在拼命发挥余热,确实不太可能有时间去省城玩。

    韩博干脆不问了,因为他会说。

    “陈文兵调过来了,上午到的新阳,刚去省…委…组织部报完到,这会正在往凯山赶的路上,估计晚上就能到雨山。关书记和王县长说明天上午宣布任命,他们委托我问问你有没有时间,要是有时间就回来一趟,给他接个风。”

    现在还没办正式调动手续,依然是雨山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

    县委班子即将有一个新成员,还是老乡和曾经的领导。当年在良庄工作,人家是镇党委书记、镇长,确实是领导,而且是来接替自己的,照理说应该回去一趟。

    关键现在走得快吗?

    韩博轻叹口气,一脸无奈地说:“卢书记,你帮我跟关书记、王县长和老陈打个招唿,我有任务,实在回不去。”

    刚跟人家打过包票,结果他却回不来,老卢有些不太高兴,嘀咕道:“韩博,陈文兵是为什么来的你最清楚,让你回来不光为他接风,关书记、王县长、徐副书记他们也是想借这个机会给你送行。”

    韩博全能不知道陈文兵走马上任之日,就是自己正式调往省厅之时,想到东萍距雨山不到三百公里,沉吟道:“我看看吧,如果明天不太忙,我抽个时间回去一趟,不过只能吃顿饭,吃完饭就要回东萍。”

    “这就对了么,再忙能差那几个小时?”

    事实证明他的话还很好使,老卢很高兴,又跟大领导似的问道:“对了,要不要我派车去接你,吃完饭再送你回去。”

    “不用了,我这边有车。”

    一个在老家不受县领导待见的老干部,居然在雨山混得风生水起,韩博越想越好笑,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哄老卢高兴高兴,老卢接着道:“晓蕾有没有跟你说,银行的手续批下来了。我都跟晓蕾一样辞职了,他们又非要返聘我,这次不是名誉董事长,这次是董事,什么独立董事。”

    炫耀,又是炫耀。

    生怕别人忘了南港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良庄农民合作基金会,而良庄农民合作基金会是他一手搞出来的。

    至于城商行为什么非聘请他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很大程度上与他在雨山已成为“太上皇”有关,毕竟银行一样要经营,只要经营就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支持。

    只要他开心就行,韩博跟往常一样恭维道:“独董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很多大公司大银行全去请大学教授担任,这说明城商行离不开您,而且很敬重您。”(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二章 发现!

    3。12案现场在东萍市化肥厂西门外的草地上。

    化肥厂只是东萍人习惯性的叫法,事实上这里十年前就不再生产化肥,与很多技术设备落后、经营不善的国企一样,偌大的厂区显得格外萧条。

    东门是大门,靠大门处的办公楼、厂房和仓库,分别出租给人家开办小作坊。

    往里走是蜘蛛网般地管道,早已废弃,锈迹斑斑,无人问津。管道下面杂草丛生,成了附近小孩玩耍的天堂。

    再往里走便是西门,也就是曾经的化肥厂后门,门前一条小路,平时没什么人走,路西侧是一片缓坡,坡底下是一片草地,杂草丛生的地,并非人工种植的草坪。

    实地看到的与技术民警勘查现场时绘制的地形图不太一样,地形比较复杂,很难用平面图表达出来。

    “韩处,小心脚下,这边滑,我下来时还摔了一跤。”

    “你们别动,没事的。”

    下过一阵毛毛细雨,斜坡确实很滑很难走,韩博小心翼翼来到坡底,稳住身形问:“苗队,现场在哪儿?”

    “这儿。”

    苗文韬往左走了几步,指指一片积满泥水的洼地,旋即从余科长手里接过照片,比对着说:“死者当时是这个姿势,刚才你下来的地方,有从坡顶滚下来或摔下来的痕迹。由于缓坡长期被雨水冲刷,浮土极少,勘察时没发现其它痕迹,包括足迹。”

    如果是抛尸,抛不出这么远,从坡上往下滚也滚不到这个位置。

    韩博回头看看,喃喃地说:“凶手下来过。”

    “先把人往下推,等人摔得半死再下来一通乱刺,相比另外几个被害人,这个死得最惨。”

    法医病理检验报告不知道看过多少遍,死者陈大全身上有四十多处锐器伤,以至于很难判断哪一处是致命伤。

    尸体是三天后被发现的,血迹已经干了。

    照片上看不出什么,但能够想象到死亡时是什么样子。

    韩博看看之前看过好几次的照片,抬头问:“基于什么判断可能是多人作案的?”

    “两点。”

    苗文韬回头看一眼陪同他来看现场的东萍市局民警,解释道:“一是尸检,尸体虽然火化了,但照片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法医在。老余仔细研究照片,跟法医认真谈过,发现四十一处锐器伤应该是刃宽不同的两把匕首造成的。”

    “刃宽相差多少?”

    “至少相差3毫米。”老余“阅尸无数”,经验远比市局法医丰富,昨晚把照片扫描进电脑,把伤口放大、缩小,缩小再放大,用尺子量,今早又找市局法医询问过,相信自己的判断。

    韩博同样相信他的职业水准,追问道:“第二点呢?”

    “第二点在上面,在厂区里面。”

    苗文韬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不无兴奋地说:“提到流浪汉就是居无定所,但这个居无定所是相对的。有的白天瞎转,到处翻垃圾桶找吃的,晚上睡在桥洞里。有的白天乞讨,晚上住废弃的房子里。

    专案组忽略了这一点,没想过他平时都在哪儿落脚。这个错误是不应该犯的,因为现场只有尸体没其它东西,他捡破烂不可能没个袋子,乞讨至少有个碗,现场什么都没有,那些东西哪儿去?”

    老余通过照片和市局法医提供的情况,发现伤口与伤口的细微差别,分析出凶器极可能是两把甚至更多,

    赫赫有名的“新阳神探”想到死者不可能没一点随身物品,进而推断出他应该有一个落脚点。

    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韩博有些惭愧,暗想自己怎么没想到,不过联想到自己所肩负的责职又释然了。屁股决定脑袋,现在要考虑的问题跟他们不一样。

    作为刑警,作为刑事技术专家,他们只需要想案子,而自己不光要想案子,还有想许多与这一系列案件相关的事,比如刚来时要考虑怎么说服东萍市局领导,怎么才能请东萍市局重新调查这四起几乎已办结的案件。

    “只有想不到,没做不到。”

    苗文韬轻叹口气,抬头遥望着坡上的废弃厂区说:“跟通过领带找的王云海一样,找死者生前的落脚点并不难。我让他们去附近问了问,大人不太清楚,几个经常跑厂里玩的小孩带我们找到死者睡觉的地方。”

    这是一个重大进展,韩博禁不住问:“有没有发现?”

    “人迹罕至,又脏又臭,小孩都不愿意去玩,虽然时间过去近一年,但现场保护的非常好,有扭打痕迹,有脚印,好几个脚印。我让他们通知技术大队了,好好勘查一下,或许能发现手印。”

    “太好啦,苗队,余科长,姜还是老的辣,不服气不行啊!”

    “韩处,别表扬了,我研究过你侦办的几个案例,你要是跟我们一样把精力全放在这上面,你一样能发现。”

    “不一定,有些事你有时候真不一定能想到,只要是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

    正说着,坡顶出现几个人,穿得是便服,但一看便知道是警察。

    韩博摆摆手,示意他们不用下来,带头的民警举手敬了个礼。苗文韬跟陪同他和余科长来的民警点点头,民警立即爬上缓坡,带领刚来的人消失在视线里。

    技术民警,勘查现场。

    如此重要的现场,没有两三个小时搞不完,又不能进入现场,同样不能影响他们工作,韩博干脆不过去,摸摸口袋,翻出盒烟,拆开一人散了一根,又问道:“1。05案呢?”

    “判断1。05案有可能是多人作案的线索不是我们发现的,是派出所的一个治安民警反应的。”

    苗文韬从余科长包里取出一张地图,指着一个位置解释道:“由于现场距马路不远,在发现尸体的群众报警,到民警赶到的二十几分钟内,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群众,现场基本被破坏了。

    那个民警赶到现场之后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也就是说在外围。他在这个位置发现一个烟头,离尸体所在的地方相距十几米,不敢确认是看热闹的群众留下的,还是凶手或凶手的同伙留下的,当时就没跟上级说。”

    “苗队,你是怎么找到他的?”

    “当天出过现场的人我全问过,有当面问的,有打电话问的。问到他,他欲言又止,当然要刨根问底。”

    时隔一年多,烟头肯定是找不到了。

    就算那个派出所民警留个心眼,把烟头保存下来,如果从烟头上检不出嫌疑人的dna分型,一样没什么意义。

    关键是烟头出现的位置!

    韩博紧盯着地图看了十几秒钟,沉吟道:“可能是看热闹的群众留下的,也可能是凶手留下的,还可能是凶手的同伙在路口望风时留下的。”

    “嗯,我就是这么分析的。”

    苗文韬笑了笑,接着道:“另一起案件的疑点其实是专案组发现的,他们当时找到一个目击者,但目击者年事已高,一会儿说好像看见几个影,一会儿说可能看花眼了,到底是不是案发当晚看见的也不敢确定,这份笔录也就没放进材料里。”

    “12。18案呢?”

    “老余,你分析的,你跟韩处说。”

    “死者尸体没火化,我没解剖过,但我问过市局法医,我发现几处伤口的角度很蹊跷。如果有人捅一刀,他可能猝不及防,第二刀第三刀呢?在没有死亡的情况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老余习惯性的比划起来,生怕年轻的领导看不明白,请苗文韬一起帮着演示。

    韩博反应过来,凝重地说:“行刑式的,极可能有人攥住死者的双臂。”

    “如果死者当时昏迷这个分析就不成立,因为凶器不只是水果刀,还有一块板砖,死者头部还有钝器伤。”

    “捅了之后再用砖头砸,还是砸了之后再用刀捅的?”

    “应该是捅了之后再砸的,这一点从颅骨损伤的角度上能分析出来。”

    “这么说基本可判定是多人作案。”

    “可能性较大,但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

    这些是基于现场和尸体分析的,现场可以伪装,尸体可以任意摆布,在真凶落网之前确实只能猜测。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应该是多人作案,可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什么,他们到底图什么?

    这个问题想了一天,愣是没能想出个所以然。

    韩博干脆不想了,同二人一起爬上坡顶,来到厂区里废弃的一间配电室外,一边低声交流,一边等里面的勘查结果。

    “报告韩处,我们发现五个脚印,正在拓印。”

    “别把我的给拓下来,”苗文韬指指一个民警所站的位置,提醒道:“我那会儿没注意,往里走了两步。”

    “苗队放心,您的足迹比较新,一眼就能看出来。”

    “能看出来就好,你们忙你们的。”

    这地方一般人不会来,多出的几个足迹极可能是凶手留下的,韩博有些激动,正琢磨能不能通过脚印查到凶手,正在拓印足迹的一个民警突然咦了一声。

    “怎么?”韩博下意识问。

    “报告韩队,这个足迹不太对劲,23。5厘米,37的鞋。”(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二章 进展神速

    37的鞋码,许多孩子11岁就穿37的鞋,这个脚有点小!

    可这个足迹却是现场最清晰的足迹,事实上不是一足迹,是一组足迹。技术民警百思不得其解,韩博同样觉得有些奇怪,探头看看屋内地面上做的几个标记,确认往哪儿下脚不会破坏现场,走进去一起勘查起来。

    足迹步态分析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实用技术,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弄清足迹遗留的地面条件。例如地面的软硬程度以及各种动作对足迹步法特征的影响程度,分析现场足迹遗留人的各种因素,并作出综合判断。

    在确定足迹遗留条件的前提下,再分析足迹遗留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行走姿势等等。

    韩博蹲下身,摸摸地面上的灰尘,紧接着往前挪了挪,同技术民警一起观察足迹的起落脚特征。

    一般情况下,矮个子但脚大的人,容易出现蹬痕、踏痕、扣痕。而高个子脚小的人,一般是拇指压下,前掌外侧虚边小,外落脚偏大……

    仔仔细细观察研究了近半个小时,双腿都蹲麻了。

    韩博站起身,走出屋外掏出手机,用手机里的计算器,利用公式换算起来。

    在bj进修期间,拜访过一位足迹专家,虚心请教过足迹步态分析技术,这些年从来没用过,没想到今天居然用上了,不过通过足迹分析出来的线索只能作为参考。

    如果之前没打听过,苗文韬会很直接地认为他是在不懂装懂。

    但现在不是之前,杜志纲说过,眼前这位是担任过南港市公安局刑事技术中心主任兼刑事科学研究所所长的人,除了不会检验尸体,其它刑事技术几乎没他不会的。

    苗文韬凑过来,不无好奇地问:“韩处,能不能分析出身高体重?”

    “确实有点奇怪,如果不出意外,留下这组足迹的人为男性,年龄在16岁上下,身高1米61左右,体重约48公斤,体态偏瘦,小罗圈腿。”

    “小孩?”

    “会不会是案发之前或之后进去的?”

    好不容易取得个进展,结果却冒出这么个情况,苗文韬和老余哭笑不得。

    韩博回头看看身后,一边带着二人往东门走,一边苦着脸说:“从现场看,几个足迹是同时留下的。”

    “有没有可能身高体重符合,年龄有误差,毕竟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尤其在发育上,你看那些侏儒,几十岁还那么高。”

    “有可能,所以说足迹步态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不过从鞋印的纹路上看,应该是一双运动鞋,学生喜欢穿的那种运动鞋。”

    “另外几个足迹呢?”

    “均为男性,年龄应该都不大,身材应该都不高,体重应该都不重。”

    “一帮孩子杀人?”苗文韬觉得很不可思议,想了想又说道:“应该是案发之后进去的,这地方本来就有很多孩子来玩,足迹是他们留下的,打斗痕迹不是。”

    打斗痕迹与步法是相唿应的,想到来的路上遇到的那几辆110警车,想到一帮无法无天的未成年人械斗,韩博长叹道:“苗队,余科长,我觉得你们没搞错,这个案子应该是几个熊孩子干的。”

    “动机呢,好玩?”老余实在不敢想象,不禁微皱起眉头。

    “好玩,刺激,炼胆,甚至可能是接纳新成员加入他们这个小团伙的一个仪式。电视电影里是杀鸡,他们是杀人,不光杀人,还嫁祸于人。”

    “到底是不是,应该不能核实。”苗文韬刚才先入为主,觉得杀人只有成年人干得出来,现在越想越有道理,因为排除掉其它可能只有这一个可能,何况第一现场还有足迹。

    “我给应支队打电话,王云海应该没放走,问问四个冤大头,如果真是,他们应该有印象。”

    ……

    接到电话,应成文一刻不敢耽误,立即通知正在第一看守所盘问的民警核实,自己则走进刑警三大队二楼的一间办公室,亲自询问王云海。

    “没有,公安同志,真没有!我知道轻重,我就是赚点小钱养家煳口,怎么可能把那些盘租给小孩?”

    王云海直到现在都不知道文化局和公安局联合执法,并把他带到这儿来的真正目的。在他心目中公安只知道罚款搞钱,哪敢承认把黄…色光盘租给未成年人,要是承认就等于罪加一等。

    眼神闪烁,一看就知道是在撒谎。

    不说老实话,应成文肺都快气炸了,打开公文包,啪一声将一叠照片拍到他面前,“王云海,死到临头还不老实交代,你到底想不想活了!”

    “公安同志,你别吓唬我,不就是租影碟么,多大点事?我是下岗职工,自谋生路,没给政府添麻烦,你也别找我麻烦好不好?”

    “看清楚,仔细看看!”

    被人栽赃嫁祸都不知道,要是当时没疏忽,通过领带查到你,而你又拿不出不在场证明,真可能给人当替死鬼。

    应成文狠瞪了他一眼,举起一张照片:“这是谁的领带,眼不眼熟,它怎么会出现在命案现场?”

    “命案,这……这不关我事。”王云海懵了。

    “不关你事,看看这张,这个人认不认识,他在你店门口拉屎撒尿,你揍过他,特么的全世界都知道。”

    应成文指指他鼻子,顺手拿起小摄像机,翻出中午搜查时录制的视频,快进到搜出水果刀的那一段:“看见没有,凶器也在你店里找到了,你说这不关你事,谁会相信?”

    原来是那个老乞丐老混蛋的事,王云海反应过来,哭丧着说:“公安同志,我是冤枉的,我是揍过他,他如果在你家门口拉屎撒尿你气不气,可是……可是我真没杀他,我怎么可能杀人,怎么可能为这点事杀人!”

    “不是你杀的,那你告诉我领带怎么会在案发现场,凶器怎么会在你店里?”

    “我是冤枉的,肯定哪个王…八…蛋栽赃嫁祸。”

    “谁会嫁祸你,为什么嫁祸你,他为什么不嫁祸别人?”

    “我想想,丁二蛋,肯定是丁二蛋干的,他惦记我老婆不是一天两天,左邻右舍个个知道。”

    “丁二蛋?”

    “小名二蛋,大名我也不知道,不过……不过也不太可能是他,他去年去东广打工了,春节都没回来。也可能是他,偷偷跑回来杀人,再嫁祸给我,诬陷我。”

    原来公安是因为这个去查抄店的,王云海终于反应过来,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一口气说出十几个有可能栽赃嫁祸的人,没想到他仇人还真不少。

    他不太可能因为流浪汉在店门口拉屎撒尿杀人,他说的十几人同样不太可能因为那些破事通过杀人来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

    尽管如此,应成文还是将名字一一记录下来。

    等他再也想不出有矛盾的人,冷冷地问:“王云海,请搞清楚你的处境,最后一个问题,必须如实回答。”

    “公安同志,你尽管问,我保证不说假话。”

    “到底有没有把影碟租给未成年人?”

    “租过。”命悬一线,王云海不敢再信口开河。

    “多不多?”

    “不多,也不少。”

    “大概有多少?”

    王云海想了想,老老实实说:“经常去我那儿租盘的有十几个。”

    “都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大概年龄,在哪个学校上学,有没有印象?”

    ……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其中一个去租黄…色光盘,且因为把盘搞花了与王云海发生过争执的市四中学生,年龄、身高、体型、步态,几乎完全符合韩博提供的特征。

    兵贵神速,应成文没时间再盘问,立即带着他去第四中学指认。

    韩博接到通报,急忙提醒道:“应支队,种种迹象表明几起案件极可能是多人作案,而且极可能是未成年人,我认为不能打草惊蛇。先找校方要学生照片,让王云海看照片指认,指认出来之后再搞清该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

    平时跟哪些人混,经常去哪些地方玩,这些情况都搞清楚,再拿其他人的照片让羁押在看守所的三个人辨认,确认无误再采取行动,不光要采取强制措施,还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并固定证据。”

    差点被一帮臭小子搞出一系列冤案,作为刑侦支队长,应成文的心情可想而知。

    刚才没控制住情绪,只想第一时间抓获真凶,居然差点又搞出纰漏。

    他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紧握着手机说:“韩处放心,我不会轻举妄动,已经搞成这样了,不能再打没把握的仗。”

    “好,你先带王云海去四中,我去看守所和宋局一起等消息。”

    破案只需要一个契机,事实证明苗文韬的发现极具价值,根据他发现的第一现场,根据通过第一现场遗留的足迹分析出的线索,应成文很快锁定七个嫌疑人,拿到七张照片,下午5点21分,羁押在东萍市公安局第一看守所的三个“嫌疑人”,分别辨认出其中四个!(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二章 抓捕!

    夜深人静,东萍市公安局大院却灯火通明。

    市局、分局(县局)两级公安机关的四百多民警集结于此,整装待发。

    在强烈的车灯照射下,对面墙上“维护稳定,打击犯罪,保护群众,义不容辞”的宣传标语分外显眼。尽管寒风刺骨,但民警们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东萍市公安局宋文副局长一声令下:“出发!”

    警笛嘶鸣,警灯闪烁,两百多名刑警、技术民警、治安民警、特警分乘四十多辆车奔赴战场,一场大抓捕行动拉开帷幕。

    已确定的嫌疑人只有四名,但其拉帮结伙一起在校内外涉嫌从事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盗窃乃至抢劫的多达21人,其中包括6名社会青年。

    谁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参与,为确保万无一失,今夜统一抓捕,有一个算一个,全带回来问话。就算没参与故意杀人,也要对其它犯罪行为进行一次清算!

    正在进行的抓捕行动共分五个战区,25个小组分别抓捕25名嫌疑人。市局不仅签发拘传证,还签发了25张搜查令。

    紧急从各派出所抽调的治安民警负责带路,刑警负责抓捕,技术民警负责搜查嫌疑人住所,收集并固定有可能存在的证据。

    考虑到嫌疑人大多是未成年人,不明真相的家长有可能阻扰,特警负责维持秩序,谁要是敢妨碍公务,立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警车一辆接着一辆消失在视线里,台阶下只剩黄副局长、宋副局长、韩博和局政治部刘主任、局办公室谢主任几人,偌大的院子突然变冷冷清清,气氛却依然紧张。

    “黄局,刘主任,你们陪韩处,我去指挥中心。”

    “去吧。”

    宋文是行动总指挥,站在门口怎么指挥,黄副局长目送走宋文,紧握着韩博说:“韩处,这次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洞察秋毫,及时发现问题,后果真不堪设想。”

    “黄局言重了,分析研究刑事犯罪情况是我的工作。”韩博回头看看刘主任,若有所思:“而且说这些有点早,到底是不是。如果是,能不能收集到足够证据还是一个问题。幸好种种迹象表明是多人作案,有机会各个击破,要是单人作案,我心里真没底。”

    韩博的担心有一定道理,时间过去那么久,现场被破坏,其中三具尸体已火花,所有证据全指向仍羁押在看守所的几个“嫌疑人”,并且案子已经办到这个份上,翻案的难度可想而知。

    黄副局长微微点点头,一边陪韩博往楼里走去,一边咬牙切齿说:“要不是苗文韬同志找到第三个被害人的落脚点,在落脚点勘查出嫌疑人留下的痕迹,谁能想到这一系列命案是一帮无法无天的学生所为。”

    “不光心狠手辣、无法无天,还极其狡猾,居然有预谋的作案,居然栽赃嫁祸!”接下来的善后工作以政治部为主,关了几名“嫌疑人”那么长时间,其中一个差点被押上刑场,能够想象到他们和他们的亲属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政治部刘主任越想越窝火。

    “不是个个都这么狡猾的,如果没猜错,他们中应该有一个主犯,或者有一个专门出主意的。”

    这一系列案件把东萍市局搞焦头烂额,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孟卫东直到此时此刻仍在省里向上级检讨,作为常务副局长,黄局更气,冷冷地说:“故意杀人,还连杀几个人,手段残忍,未成年人又怎么样,未成年人一样从严从重!”

    从严从重,说说而已。

    虽然现有法律规定14至16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纵火、爆炸、投毒或投放危险物质等八类犯罪负刑事责任,但同时规定对未成年人要从轻或减轻处罚。

    换言之,不适用死刑,这个死刑也包括死缓,实践中判无期的都很少。

    未成年人犯罪东萍有,雨山有,其它地方一样有,呈现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文化程度较低、外来未成年人所占比重较高、所犯罪名比较集中、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暴力化倾向、共同犯罪居多等六大特点。

    有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有暴力倾向。

    暴力、血腥、se…情等不良影视作品的渲染,网络上充斥的不健康内容,包括一些网络游戏,以及家庭等原因强化了孩子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容易将虚拟空间中的负面影响搬到现实生活中,导致各种犯罪行为发生。

    认为他们处于发育阶段,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存在欠缺,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应当给予他们宽容和帮助。

    作为一个警察,韩博觉得法律应当保护遵纪守法的好孩子,对那些施暴的坏孩子也要有相应的制裁,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对少年施暴者进行刑法制裁!

    至于年龄,14至16岁现在是未成年人。

    在平均寿命不到40岁的解放区,甚至更早的年代,许多十五六岁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