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韩警官-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青青对“陈世美”深恶痛绝,说完之后从书房里翻出一叠“证据”,各种夸大效果的宣传材料。
确实是个骗子,但这归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管,公安局拿他没辙。
韩博一份一份看完,追问道:“你有没有去过他公司?”
“去过两次。”
“有没有厂房,有没有实验室,这些保健品是不是他生产的?”
“他是个大骗子,开得是皮包公司,没厂房更不会有什么实验室,卖得那些保健品全是从西北一家公司进的。”
现在的生物技术公司,有一大半是挂羊头卖狗肉,说是搞生物技术,其实是打着生物技术幌子卖保健品。
法律不健全,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招摇撞骗。
要是在良庄当派出所长,要是在“老卢时代”,要是他们敢去良庄招摇撞骗,收拾他们没商量。可惜现在不是,良庄那地方一般骗子也不敢去。
韩博暗叹一口气,又问道:“他跟你姐为什么闹离婚?”
“他在外面有人,跟一个19岁的小姑娘鬼混,被我姐撞见了。韩警官,您看我姐照片,多漂亮。那个不要脸的女人真不如我姐,就是比我姐年轻,可不管我姐怎么求怎么说,他愣是死不悔改。”
“分居之后他回过几次家?”
“就回来过一次,春节的时候,让我姐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我姐没签,两个人吵起来了。”
分居就是为离婚做准备,分居一段时间就能证明感情不合。
从吴青青的话中可以听出,死者丈夫已经做好净身出户的准备,房子、存款这些全可以给死者,孩子要不要一样无所谓,反正赚钱对他来说不是很难,他要的只是自由。
死者在不在协议上签字,不影响离婚,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这么一个人会投毒杀人么,且不说他没那么容易获得足以致人死亡的细菌毒素,就算有机会获得一样不太可能铤而走险。
让韩博倍感意外的是,卫生局技术人员把厨房翻遍,检完所有能检的用具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竟然没检出超标含有黄曲霉毒素的东西。
“韩警官,我就说不可能是一般食物中毒,这段时间我跟我姐住一块,中午在学校吃,早晚跟她一起吃,为什么我没事,她有事?”
怎么会检不出来,难道试纸有问题。
卫生局老王觉得很奇怪,让部下采样带回去进一步检验,在客厅坐下跟韩博一起询问。
“青青同学,你姐中午一般吃什么?”
“钰钰,就是我姐的女儿是她奶奶带大的,以前中午在幼儿园吃,早晚在她奶奶家吃,吃完饭再接回来。后来他们闹离婚,老人担心影响孩子,担心我姐跟他们抢钰钰,就不再让接。”
吴青青回头看看照片,哽咽地说:“我姐在路口超市上班,离家近,但一个人懒得做,要么在超市附近随便买点吃的,要么回家热剩饭剩菜,晚上跟我一起做,我俩一起吃。”
“随便买点吃的,买什么,去什么地方买?”
“超市后面有好多小饭店,有时候吃面,有时候吃蛋炒饭,超市上班的人全在那条街上吃。”
小饭店不卫生,极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市领导非常重视,而且人命关天,王主任决定搞个水落石出,起身道:“青青同学,麻烦带我们去那些小饭店看看。”
“韩警官……”
“带王主任去吧,不管是有人下毒,还是其它原因食物中毒,你姐的死因必须搞清楚,不能就这么死不明不白。”
“好吧,请跟我来。”
公安只是协助,这种事公安也帮不上太大忙。
离开死者家,韩博跟卫生局同志道别,一个人驱车赶往分局,在刑警队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正叫冤叫屈的死者丈夫。
“我不知道,我在出差,好多人可以给证明,一日夫妻百日恩,虽然我们感情不合但也不可能杀她!”
“我是冤枉的,警察同志,请您相信我,真跟我没关系。”
“我要找律师,你们不能冤枉我,青青只是个孩子,你们不能相信她的一面之词。”
……
韩博在门口看了几眼,同老吕一起走进法医办公室,刚坐下正准备开口,老婆大人打来电话,气唿唿说:“老公,吴娜被骗了,何权是个大骗子!”
骗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楼下办公室关着一个,老婆大人又指控出一个。
韩博被搞得啼笑皆非,示意老吕不用倒水,走到门外问:“怎么了,慢慢说。”
“何权骗吴娜说他没结婚,其实他有老婆孩子。吃坏肚子,活该!要不是吃坏肚子,要不是他们公司人告诉他老婆,要不是今天遇上,吴娜不知道会被他骗成什么样。那个女人也不讲理,管不好自己老公,反过来怪别人,要不是我在,吴娜今天要吃大亏。”
“吃大亏!”
“那个女人要动手,我往她前面一站,我说我怀孕了,你动手啊,出了事你负责。”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韩博大吃一惊,埋怨道:“老婆,我知道你仗义,但你现在怀孕了,肚子里有宝宝,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孩子想想。她不讲理,她要动手,你可以叫保安,可以打110报警。”
“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不是没事么,白瞎了我买的花。”
“没事就好,安慰安慰吴娜,让她以后把眼睛擦亮点,别再上当受骗。”
“放心吧,她跟姓何的王八蛋认识没多长时间,真是普通朋友,她没吃亏,她坚强着呢,就是遇到这事有点不好意思,怕你,怕咱妈笑话。”
“我们怎么可能笑话她,就这样了,我还有事。”
挂断手机,回到法医办公室。
老吕拍拍桌子,不无自嘲说:“韩支队,看来我们可能草木皆兵了,上午刑警队同志去过一趟楼下那混蛋公司,一大堆没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一大堆夸大其词的宣传材料,不具备培养细菌毒素的条件。
民警询问过他的几个手下,过去半年他不是在市区和几个现场开什么专家会,就是下乡搞讲座。日程安排紧紧的,一站接着一站,有时候一天搞几场,比你我忙,一样没时间去培养细菌毒素。”
就这么放人领导不会放心的,韩博权衡一番,抬头道:“带他去刑技中心测个慌,没问题就移交给工商局查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检出来了!
作为警察,必须擅于察言观色。
韩博看了几眼死者丈夫,觉得他不太像杀人凶手,在分局吃了一顿便饭,同老吕一起赶到死者生前工作的超市。
超市是全国连锁的,上下三层,规模很大,隔壁是一家手机大卖场。
人流量大,员工多。
超市和手机大卖场的营业员、促销员,大多跟死者一样在后面的小吃一条街吃午饭。正值饭点,各种风味的小饭店生意一家比一家好,里面坐不下,把小桌子搬出来,许多人在外面吃。
饭店不是普通人家的厨房,菜品多,原材料多。
卫生防疫部门没那么多黄曲霉毒素试纸,现场检测根本检不过来,只能取样带回实验室检验,且只取了两家,另外十几家打算下午再过来。
吴兰兰极可能是在这些小饭店吃了不卫生的食物中毒身亡的,害的协助卫生部门调查的分局民警不敢在这儿吃,没搞清楚情况之前又不能收队,干脆在超市买几桶方便面,跟一些不愿意出来的超市员工一样凑合下。
姐妹情深,吴青青没回去,跟学校请过假,姐姐死因没搞清楚,姐姐的丧事没办完之前她不会回校上课。
一个人坐在塑料凳上发呆,手机响了都不知道。
“韩支队,吕主任。”看见“少帅”和老法医,分局刑警刘敬军和派出所民警老徐不约而同起身相迎。
“坐,吃完再说。”
韩博压压手,坐到小姑娘身边问:“青青,面快泡烂了,怎么不吃点?”
“吃不下。”
“我知道你很难过,换作谁都一样,可是我们总得往前看。你伤心,你父母更伤心,这个时候你必须坚强,这个家靠你,只有你才能安慰他们。”
“我知道,可是我……”想到前几天还在这里工作的姐姐,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正悲痛欲绝的父母,吴青青又控制不住开始流泪。
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人家刚失去至亲,说什么安慰的话也无济于事。
韩博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看到她这副伤心的样子,不由想起年迈的外公外婆,想起一天一天老去的父母和岳父岳母,想到自己将来不可避免要面对亲人离去,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韩支队,我们吃好了。”
刘敬军吃得很快也很多,一个人吃掉大半袋火腿肠,面汤喝一干二净,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找了块抹布擦了擦桌子,从包里取出笔记本汇报起工作。
“我们刚才询问过吴兰兰生前关系较好的几个同事,她食物中毒没几天,出事前去过哪几家小饭店,吃过什么饭,吃过什么零食,几个要好的同事有印象,基本上能回忆起来。”
“中午一般吃拉面、蛋炒饭或鸭血粉丝,就在后面小吃一条街上。17号好像买过烤红薯,下班时吃过同事买的粘玉米。休息时跟同事们一起吃小零食,大多是在这个超市买,散装的……”
“卫生局同志取样没有?”
“卖红薯的今天没来,玉米是在超市小吃摊位买的,前面卖烤肠、卖奶茶那个摊位,防疫站取过样,超市销售的零食也一样取了一点,后面小饭店没取完,他们说下午再过来。”
“平时去哪几家小饭店吃饭知道吧?”
“知道。”
“走,去看看。”
第一家拉面店,生意火爆,人满为患。
卫生防疫站的人和警察上午来过,没想到又来了,小店老板不太高兴但也不敢得罪,端着刚煮好的面回头道:“公安同志,你们来得不是时候,这儿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别管我们,你忙你的。”
“没事没事,大家接着吃,我们就是随便看看。”
跟好奇张望的食客说了一声,韩博抬头看起贴在墙上的菜单,主要是牛肉拉面和蛋炒饭,炒菜不多,凉菜也不多,也没什么人点。
拉面煮面在外面,各种调料也摆在外面,卫生环境很一般,这样的小饭店也没法高标准严要求。
凉菜炒菜在里面做,卫生防疫部门上午来过,里面显然收拾过,菜墩菜刀生熟分开,地上用水冲了,湿漉漉的。各种材料调料放在架子上,到底黄曲霉毒素超不超标,光凭肉眼也看不出来。
死者是食物中毒几天后肝功能衰竭死亡的,腹泻好几天,胃早空了,法医病理检验从胃内容中检不出什么东西,不知道她是吃什么导致食物中毒的。
几个同事知道她来这儿吃过,一样不知道到底吃过些什么。要查的范围不大,但想找到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物尤其原材料却不容易。
走马观花,看完第一家看第二家。
当走到第三家,看到脏兮兮的菜单时,吴青青突然道:“韩警官,我姐喜欢吃辣,她跟我提过这家的山椒木耳好吃。”
早上在死者厨房见过瓶装的野山椒,不光有野山椒还有豆瓣酱。正如她妹妹所说,她生前比较喜欢吃辣。
野山椒问题不大,木耳就难说了。
韩博放下菜单,回头问:“老板娘,这个菜怎么做的?”
耽误做生意,老板娘一肚子不快,凑过来看看:“凉菜,凉拌的。”
“走,去厨房,麻烦你让厨师给我现场拌一份。”
“正好有一张空桌子,你们坐这儿等吧,我们给你倒茶。”
“不用,我就想看看怎么做的。”
卫生局的人惹不起,公安一样不能得罪,老板娘只能把韩博和老吕带进厨房。
饭店不大,一个厨师两个配菜的,大厨忙满头是汗,配好的菜放在不锈钢小盆里堆成一排等他炒,凉菜由配菜的做。
两个警察盯着,配菜师傅尽可能注意卫生。
从保鲜盒里抓出一把泡好的木耳,已经洗过摘过,又当着二人面洗了一次,沥干水,放进一拌凉菜的不锈钢盆,从冷藏柜里取出几根袋装的笋尖,切成小块,再把野山椒剁碎,放进盆儿里加上味精、醋等调料一起拌。
动作麻利,不到两分钟就好了。
吃起来肯定很脆很酸爽,不过木耳没用开水烫,笋尖一样是生的,韩博和老吕可不敢吃,示意厨师用塑料袋打包,完了又从保鲜盒里抓了一把木耳,给了10块钱,装上塑料袋一起带走。
要了一个菜不如多要点,只要吴兰兰生前喜欢吃或常吃的,韩博干脆让几个饭店一样做一份儿。
顺路把吴青青送回家,赶回刑技中心已是下午1点半。
把一堆“外卖”编上号交给理化室检验,带着老吕走进心理测试室隔壁的观察室,隔着单向透明玻璃看死者丈夫接受测谎。
以前要请江城市局的同行帮忙,现在不用。
招了新同志,又有周素英这位精神病专家兼半个心理学专家在,完全可以开展心理测试工作。刑事案件应用的少,现阶段主要是为交管局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他们调查一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交通事故。
“你知不知道黄曲霉毒素?”
“不知道。”
“你销售的保健品能不能治疗高血压、胆囊炎、脂肪肝?”
“能,应该能。”
“到底能还是不能?”
“不能。”
“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不知道。”
……
生物技术有很多方向,他的毕业证上虽然是生物技术专业,事实上没学到多少生物技术,主要是动物保健、动物养殖、动物饲料方面的,测谎结果显示竟然对黄曲霉毒素闻所未闻。
2点要替搭档参加支队长、县(区)公安局长会议,周素英不知道搭档就在隔壁,反复问了十几个问题,把这里交给心理测试室民警先走了。
接受测试的人作案可能性不大,之所以测试只是确认一下。
两个技术民警全新同志,测谎的机会又不是很多,不像dna、痕迹文检等科室一样从早忙到晚,干脆把他当成“小白鼠”,不断问反复问。
换作别人,韩博会让他们别折腾,到底有没有作案嫌疑,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但这家伙不是别人,而是一个长期招摇撞骗且以招摇撞骗为生的混蛋,不知道骗了多少老人的退休金和农民的血汗钱,公安无权查处他,但可以吓唬他,可以关他24小时!
“吕主任,走吧,一起去楼上看看。”
老法医同样痛恨这种江湖骗子,意味深长笑了笑,跟韩博一起走出观察室,乘电梯上三楼。
换上白大褂,走进理化室实验区,看着一台台先进的仪器设备,一个个忙碌的年轻民警,老法医由衷感叹道:“条件越来越好,比我在时强一百倍。”
“要不我再想办法把你调回来?”韩博半开玩笑地问。
“千万别,在分局呆挺好,就算调回来也跟不上时代。”
“活到老学到老,这些没你想象中那么难,我们检一个,你当我助手。”
“行。”
这里不是谁都能进来的,老吕很高兴能回老单位给老领导打下手,二人取出一份检材,同黄志远等技术民警一起忙碌起来。
只要一进实验室就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刚填好一份检验报告,安乐市局派来培训的技术民警突然惊唿道:“韩支队,黄主任,检出来了,木耳中的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
问题果然出在木耳里,韩博看看数据,回头道:“再检一次,黄主任,这次你来。”
事关重大,必须由不同鉴定人检验两次。
黄志远毫不犹豫答应道:“好的,我来。”
第二次检验的数据显示同样严重超标,韩博掏出手机,打起电话:“王主任,我这边检出来了,问题出在川味饭店的木耳里,死者生前喜欢吃他家的山椒木耳,别人没食物中毒,她之所以中毒,跟个人口味和菜品做法有一定关系。”
“韩支队长,什么关系,您能不能说具体点。”
“山椒木耳是凉菜,干木耳泡开直接拌,没用开水烫,更没用过油。我中午在这家店里见厨师做过其它带木耳的菜,可能是为了赶时间,几乎全用沸油过过,油温绝对超过200°,黄曲霉毒素基本上被杀灭了,所以吃带木耳的木须肉、鱼香肉丝不会中毒,吃直接凉拌的山椒木耳极易中毒。”
吴兰兰点过这个凉菜,别人一样可能点。
这是卫生防疫部门的事,王主任不敢耽误,脱口而出道:“韩支队长,我立即责令那家饭店下停业,立即向上级汇报,向工商局通报,请您安排民警协助我们调查木耳来源。”
“没问题,我给分局打电话,请分局安排民警协助你们工作。”(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 聚会
在许多人看来当干部就是坐在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纸。
其实不然,公安从年头忙到年尾,各种专项行动、大检查以及各种考核一个接着一个,卫生、工商等部门同样如此,只是群众接触得少不知道罢了。
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死亡病例,无异于敲响了一个警钟。
市县(区)两级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兼任组长,组织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展开食品安全大检查,重点追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木耳,同时上报省卫生厅、工商局等上级部门。
这也是案子,不过比公安的一些刑事案件好查得多。
先封存检验川味饭店的木耳,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发现黄曲霉毒素确实严重超标,盘问小饭店老板,木耳从哪儿采购的,顺藤摸瓜往上查,搞清被污染的木耳去向,紧急召回销毁。
由于从批发市场采购的人太多,无法一一核实,只能通过媒体通知,跟以前有人吃小龙虾中毒一样,搞得南…港人谈虎色变不敢再吃木耳。
好在是搭配的食材,许多人一年吃不了几次,又不是大米、猪肉,吃不吃无所谓,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多大影响。
分局安排民警协助追查,没技侦支队什么事,对天天给办案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各种检验分析的技侦支队而言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之前所做的一切只是很普通的日常工作。
该检验分析进行检验分析,该培训继续培训。
三天时间过得很快,听说陈维光、归家豪周末要来南港探望程文明,良庄派出所长刘旭、教导员王燕、前教导员老殷、前良庄分局副局长张晓翔、前良庄分局副局长常海涛、法制队长小徐、刑警队长小任全来了。
刑警大队长王解放也来了,小单正在侦办地下…六…合彩案,实在抽不开身,高亚丽代表他过来探望。
一下子来十几个人,病房里坐满满的,好不热闹。看到这么多老领导、老战友,尽管之前关系一般,程文明依然很高兴,恳请医生和老婆允许他抽两根烟。
“文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方局说政治部正在替你申报一级英模,你参与侦办的是大案要案,在负伤前就立过功,评选英模是板上钉钉的事。等你评选上之后,我们良庄派出所就走出两位英模了!”
模范单位出模范,刘旭是真高兴,作为良庄派出所长,他确实有理由高兴。
不过他说错了,韩博指指归家豪,微笑着提醒道:“刘所,老程评选上之后良庄派出所走出的英模不是两位而是三位。”
“老归!”
陈维光哈哈笑道:“刘所,你平时不看报纸吗,家豪前年就是二级英模。”
“我,我真不知道,哎呀,这么大事你们怎么不给我打电话?”
“我以为韩支队跟你们说过。”
陈维光耸耸肩,所有人目光不约而同朝韩博看来。
“别看我,不是我不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是老归不让我说。”
“老归,立功受奖是好事,为什么不让说?”
“就是参与侦办过一个案子,没什么好说的。”归家豪变化很大,可能跟换了个环境有一定关系,虽然看上去依然粗犷,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像一个大老粗。
至于为什么没说也是原因的,他被上级抽调去参与侦破的是一起当年非常有影响力的大案,不是部督案件,是中…纪…委查的案件。
老单位同事只关心县局的事,市局的事都不太关心,自然不会关注另一个地级市公安局发生的事。
不知道也好,要是知道个个打听。
上级要求保密,别人打听你又不能说,不如不让他们知道。
韩博虽然没参与侦办那起特大案件,但当时在bj进修,离公安部机关近,对案情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甚至在公大组织下参加过英模的表彰大会,开完会之后还跟归家豪一起吃过饭。
今天的主角是程文明,刘旭不好多问,但想到有哪个派出所能走出三位英模,心里顿时美滋滋的,笑得合不拢嘴。
今天来不光看望程文明,不光跟老同事聚聚,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王燕放下林新霞刚削的梨子,嘻嘻笑道:“各位领导,部里的审核组过几天去我们所审核,我们的条件大家知道的,一级所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今天约一下,审核通过之后我们打算搞个小仪式,放在节假日,到时候请各位领导赏光,帮我们撑撑场面。”
这是公安部第一次评选全国一级派出所、二级派出所,单位荣誉、集体荣誉,比荣立集体一等功光荣多了,跟个人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差不多。
谁不希望自己的老单位红红火火?
陈维光第一个举起手:“提前给我打电话,没时间都要抽时间回去。”
“我一样。”
全南港系统能有几个一级派出所,市局对这件事很重视,韩博笑道:“别看我,我肯定是要去的,不光我要去,崔局和钱支队一样要去。”
“程大,到时候我们来接你,回娘家,好好聚聚。”
“我,我这样能去吗?”多少天没抽烟,程文明生怕浪费,一直抽到过滤嘴才把烟头交给妻子。
“我刚才问过医生,他说一天时间没关系的。”
“王燕,我不是说有没有关系,我是……”
李晓蕾岂能不知道他是怕丢人,靠在丈夫身边笑道:“程大,你是因公负伤,又不是不小心摔伤的,英雄回家乡,多光荣。”
“是啊,镇里还开党员干部大会,焦书记在大会上号召大家向你学习呢。”
“回去看看也好,总呆这太闷。”其实现在可以回家修养,只是局里分配的房子没搞好,暂时搬不进去,林新霞想让他出去散散心,帮着一起做工作。
这么多人全去,不去别人会怎么看,何况连妻子都有心回去看看,程文明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老同事到了南港,怎么能让林新霞请客,韩博要尽地主之谊。
李晓蕾早联系好酒店,聊了一会儿,在程文明催促下带众人去吃饭。
长江宾馆,大包厢,一桌正好能坐下。
一坐下,陈维光就问起刚才不太好问的问题:“韩支队,文明有没有希望站起来?”
“怎么说呢,希望是有的。”
这个问题太沉重,刘旭轻叹道:“那么多雷…管爆炸,能有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抢救时心脏停止跳动十几分钟,真是在鬼门关转了一圈,这条命真是捡回来的。”
“他运气怎么就这么背呢!”
“干这行就这样,说不定哪天我稀里煳涂就光荣了。”
“好不容易聚一次,不说这些了,喝酒。小任,我不能喝,你帮我敬。”
“是!”
久别重逢,要不是程文明躺在医院里,这顿饭会比现在更热闹,大家会比现在更高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王燕不想大家总想着程文明的事,跟高亚丽对视了一眼,岔开话题:“归局,陈大,我们所里办事你们要回来,韩支队和晓蕾喜得贵子时你们一样要回来,相比我们评选一级所,这才是喜事。”
“当然要回来,当年喜酒都没喝成。”
“维光,家豪,你们来我高兴,但因为这事耽误工作就不合适了,春节一样可以聚,我们也不想大操大办。”
没有眼前这位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没能喝上他的喜酒,归家豪一直耿耿于怀,抬头道:“韩支队,别人来不来是别人的事,我肯定是要来的。晓蕾,我家那口子天天念叨你,等生完宝宝,等身体修养好了,去江南玩玩。”
“行,有机会一定去。”丈夫能获得这么多人尊敬,李晓蕾打心里眼骄傲。
“我要说得话全被老归说了,只能敬酒,祝晓蕾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祝韩支队步步高升。”
“谢谢,这是最后一次,又不是外人,别搞这么客气。”
喝完最后一杯酒,聊起各自近况。
陈维光依然是经侦大队长,他们市局一样打算设立经侦支队,不过由于年龄和学的关系,他只能担任副支队长;归家豪是县级市公安局的刑侦副局长,刚走马上任没多久;王解放势头很勐,同样刘旭一样进入局党委班子,成为局党委成员。
小任被正式任命为良庄派出所刑警队长,现在良庄派出所是思岗县局炙手可热的单位,他这个小刑警队长同责任区刑警中队长同样是正股级。
王燕现在副科,等一级所评上之后就是正科,其他几位全是思岗县局的派出所长。
“我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我们老家的父母官马上要高升,也算不上高升,只是平调。树挪死人挪活,只要能跳出思岗,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韩支队,你是说焦书记?”
“我是听晓蕾说的,晓蕾,你消息灵通,你告诉大家。”
事实证明老卢退了依然有影响力,第一次“跑…官”居然让他跑成了,李晓蕾禁不住笑道:“前天去谢部长家吃饭,谢部长说省…委…组织部有一个干部交流计划,焦书记被列入副处级干部交流名单,好像是要交流到海港市的一个县担任副县长。”
现在主要领导干部异地任用,焦汉东这个县委常委继续留在思岗,只能继续兼任良庄镇党委书记。任期到了之后要么调到市里的局委办担任副职,要么留在县里当个副县长或副调研员,常委都保不住。
交流出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