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于1984-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孟尧有点惊讶,或者说有些反感许辉的语气。

    按照他的预计,估计接下来许辉肯定会说什么《那些年》电影接地气之类的屁话,但他还是要问:“您是怎么做到的?或者说您凭什么判定某个题材能够大卖?”

第五十三章 市场

    后世,互联网公司入场文娱产业,带来了一种叫大数据的东西,然后电影立项的时候,会有大数据分析。

    比方说ip热度,明星流量,潜在的观众群等等吧,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名词,粉丝经济、流量明星…

    只有把这些东西全部计算完成了,确定了基本的盈利可能性,影视公司才会同意投资。

    按照这个逻辑打造的《小时代》系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是盈利的。

    当然,这些项目碰到一种叫做‘名导加持’的东西就要全部废弃。

    毕竟,导演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有了名导加持,电影即使再怎么烂,应该也不至于巨亏吧。

    可惜,电影这种东西是需要妥协的,没有了枷锁,那些大导演在执导电影的时候,就会很大胆。

    然后就整了《摆渡人》、《黄金时代》之类的巨亏的电影出来。

    究竟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对于电影这种感性的东西来说合适不合适呢?

    这个命题太过宏大,有空我们会探讨的。

    现在是2009年,bat三巨头还没有大举入场的意思,互联网思维也还没有推行到电影市场。

    许辉不一样,他有这种思维!

    拍《绣春刀》,拍《那些年》,看似他一意孤行,毫无章法,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他本身是个流量担当,粉丝数量众多,这一点保证了电影不会亏本;

    其次,这两部电影口碑都很不错,票房也还可以;

    最后,制造话题。

    这两部电影分明属于不同类型,而且许辉担当的角色也不一样,《绣春刀》里,许辉扮演的是配角,《那些年》他则是第一男主。

    但是宣传手法出奇的相似。

    制造绯闻,线上线下紧密宣传,疯狂的路演,各种跑综艺。

    还有一点,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题材真的很好!

    ……

    “我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详细的调查报告,现如今我们的观影普遍年龄在降低,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二岁,这就说明了观众年轻化!而《那些年》就是瞄准这群人打造的电影!”

    看着谢孟尧,许辉笑了笑,接着说道:“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苍白的可怜,高中约等于高考危机,大学约等于工作焦虑。正因为青春就这样荒废了,所以才会去消费青春,而电影里被艺术化、放大化的“伤痛”更像是补充了人们对青春的想象,让他们说起青春不会感到词穷简单的心理补偿机制。按照这个模式打造出来的电影票房不会差,前提是电影不能太烂,青春片绝对是个宝藏!”

    谢孟尧有点叹为观止。

    他还真没想过许辉居然有这样的见识。

    难怪去年在接受采访他就敢说《那些年》的票房肯定很高。

    “…所以你才说《那些年》的票房附和你的预计!那您说句实话,关于这部电影的票房,一开始您心里的预计是多少?”

    “跟现在差不多,我估计应该能到4。5亿。”

    许辉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其实最关键还是因为电影本身还算可以,否则,就算题材再好,也没戏!”

    “…我刚才看到你身边摆着的好像是剧本,有新戏要拍了吗?”

    谢孟尧决定换个方向,老是聊票房,没什么意思,他觉得电影不应该用票房数据这么简单的分析。

    “你是说《失恋33天》,对!二月份的时候接下的这个戏,本子是我写的,导演是老徐,我差不多月底就会进组。”

    许辉点了点头。

    “老徐?徐静磊吗?”

    “嗯,是她。”

    听到这,谢孟尧突然想到了年初许辉跟章紫怡撕逼事件,貌似也是二月份发生的,出于记者的敏感性,直觉告诉他,这两件事肯定有关系!

    他很想问一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总不能直接问‘是因为你跟章紫怡撕逼,所以,你猜找了徐静磊出面吗?’

    “我的目标是跟华语电影圈所有有才华的、有演技的电影人合作一次,虽然这次很遗憾没能跟紫怡姐合作,但是我相信静磊姐导演的作品也会很不错!”

    许辉一本正经的补充了一句。

    呵呵,信你才有鬼!

    谢孟尧默默揭过这个话题:“能说说最近的变化吗?观众对你挺好奇的,好像这几天你都没怎么公开露面。”

    “变化?”

    许辉想了想,回答道:“变化很大,最直接的就是我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很多之前都不认识的人很热情的邀请我参加什么活动之类的,开出的价码很高!包括不少投资人找我,想投资我的电影或者让我演戏,片酬高到离谱,我去年参演了《风声》,当时的片酬是50万,你知道他们给我开出的片酬是多少吗?”

    没等谢孟尧说话,许辉接着道:“单独主演,他们愿意给600万的片酬,如果自导自演,他们说1500万!”

    “当然,我全都给推了!”

    “为什么呢?”

    “这是不对的,这不符合演员或者导演对于作品创作的要求!”

    许辉的语气变得有些激动:“表演和导演一样,归根结底需要生活化,一旦我真的接受了,那我就成了金钱的奴隶,肯定没有办法做到自然,也没有办法在向之前那样平心静气的完成一部作品。”

    “可是,你现在已经达到顶峰了,《那些年》的票房创下了国产电影…”

    “总票房连一亿美元都没到,谈不上创造历史,《英雄》全球票房2。37亿美元,比起前辈们,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许辉摆了摆手,一脸的谦虚。

    这个是真心的,冯晓刚的《唐山大地震》、姜温的《让子弹飞》,这两部电影明年就上,很快《那些年》的记录就作古了,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我之前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说过,国内电影市场正迎来飞速发展时期,再过两年,你就会发现原来5亿票房的电影真的有很多!”

    你怎么敢断定市场在飞速发展?谁给你的勇气做出这种判断?

    谢孟尧看了眼许辉,愣是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继续问:“您是拍商业电影的,这点在国内导演里很罕见,有人说中国的电影第六代比第五代要差了好一截,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你就干脆直接点,问许辉对所谓的第六代有什么看法得了!

第五十四章 地位变化

    中国导演普遍按照年代划分。

    有个前提,科班出身,也就是正规的电影学院出身,其他的野路子出道,不算在第五代、第六代行列。

    比方说冯晓刚,如果单纯按照年龄来说,人家确实应该算做第五代导演,可惜他是野路子出身,根本不是什么学院派。

    所以,刚出道时候的冯晓刚挺憋屈的。

    作品虽然卖的很好,票房不差,可惜,得不到业内的认可。

    废话,业内要是承认你了,岂不是说我们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学院派比不上你这么个学美术的!

    许辉也一样,他也不是学院出身,业内对他的本人包括作品的评价也不高,尤其是许辉公开表示文艺片阻碍了国内电影的健康发展之后,业内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反对他的势力。

    当然,现在许辉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虽然人品方面有待商榷,可是作品卖得好,口碑也好,没得黑,很多人眼巴巴等着他倒霉呢!

    谢孟尧显然是知道什么,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有点搞事的想法。

    “我不太喜欢看国产电影,尤其是比较沉闷的类型…”

    许辉显然知道这是个陷阱,他又不傻,摆明是个坑,他还往里跳?

    “那您喜欢看一些什么类型的电影呢?”

    “一些老港片、好莱坞电影!”

    许辉挠了挠头:“就是大众喜欢的电影,我的审美很大众化!”

    这是在批评第六代导演都是审美有问题的一群人吗?

    “你提到了审美?”

    “对,我觉得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审美真的太重要了,一个扭曲三观的导演,拍出来的东西肯定不适合大众观影!”

    “你不喜欢作者性太浓厚的电影?”

    谢孟尧始终揪着这一点,他很想知道许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导演,或者说他是偏商业化还是有自己的思想。

    目前看来,他是一位偏向市场的商业型导演。

    许辉看了谢孟尧一眼,想了想,还是开口了:“从电影诞生到现在为止,电影都是艺术,艺术不就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东西嘛!”

    “可是制作电影需要钱,需要一大笔的钱,如果单纯只考虑导演的个人意图,忽略了大众的口味,那这部电影就没法看了,这也是独立电影很难卖出去的原因。”

    第六代导演拍了那么多电影,表达的主题就俩,人性的纠结还有社会的黑暗,这特么典型的远离生活,跟普通观众一点关系也没有,谁要是喜欢这样的电影,那他真是热爱电影热爱到骨子里去了!

    “所以,你追求商业性,刻意抹掉电影本身的意图?”

    “不是,其实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就两种电影,好电影还有烂片,根本不存在什么艺术性商业性完美结合,电影拍的好,自然有人欣赏!”

    许辉隐秘的摆了摆手,示意这个话题到此打住。

    谢孟尧有点遗憾,暗自叹了口气,许辉刚才各种绕弯子,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不过他能说这么多,已经很尊重《人物》了。

    接下来就是琐碎的闲聊了。

    “今年有拍片的计划吗?”

    “当然,7月底我会开拍一部电影,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中国往事系列。”

    “是吗?是一个大的系列电影吗?”

    “嗯,不过要看市场反应,如果市场表现不差,我就继续拍…”

    “您平时有什么爱好吗?不拍戏的时候?”

    “…也没什么爱好,就是跑跑步或者到处走走。”

    到处打炮…

    ……

    结束专访已经是下午五点,拒绝了许妈妈留客的热情举动,谢孟尧回到了市区自己的酒店。

    这趟专访,谢孟尧挺满足的,虽然许辉在某些问题上刻意回避,但整体来说,许辉称得上言无不尽!

    洗完澡,靠坐在沙发上,点上一根烟,刚才的谈话内容一点一点在他脑海浮现。

    比方说许辉在采访中透露了他对于市场的看法,这段就很珍贵,很多大导演提到国内市场,总会用一种很紧张的态度,因为好莱坞电影正要大局进攻中国市场,在那些大导演们看来,这是不可原谅的。

    许辉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担心,他一直对国产电影充满信心。

    专访中他还解释了自己独特的对于票房分析的理念,这些谢孟尧此前可都是闻所未闻。

    当然,他也知道现在有不少影视公司都在捉摸着立项青春片这个题材。

    许辉还透露了自己对于市场逐利性的隐忧,对自己今后导演道路的规划…

    太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干货!

    他需要整理一下。

    随着香烟的燃尽,他的思绪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掏出笔记本,他在本子上记下了自己想到的标题:《许辉,新型中国电影人》

    ……

    截止五月二十八号,上映二十九天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票房正式告破五亿!

    中国电影迎来五亿时代!

    许辉工作室强烈要求他回公司举办一场票房破5亿庆功会。

    想了想,他还是同意了。

    马上就要进组《失恋33天》,很多事情他还得亲自把控一下。

    回到公司,许辉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些年》票房破5亿自己地位的变化。

    一般的工作人员见到他都带着一种神奇、尊敬的眼神。

    mmp,尊进我可以理解,神奇是几个意思?我又不是马芸,长得像et!

    普通工作人员不怎么跟许辉接触,了解得不算多,带着这种目光也就算了,就连黄文、陈法蓉、许亮这三位合伙人见到许辉之后,明显能感觉到他们三在跟自己讲话的时候,态度恭敬了不少。

    没错,我用的是恭敬这个词。

    “文哥,咱们之间不用这样,你是公司的执行董事…”

    “许辉,你知道你那部《那些年》创造了多大的收益吗?”

    “5亿票房,三分之一就是1。6亿…”

    “这只是最简单的国内票房收益,你知道hk上映后,电影的票房达到多少吗?”

    “多少?”

    “上映才两个星期,已经拿下了300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

    “…2500万人民币,很多吗?”

第五十五章 现状(11/52)

    纯粹的内地电影在hk放映,票房都不会太高。

    怎么说呢,hk电影比内地发达太多,市场也要成熟的多,这是客观条件,最关键的,hk人不太欣赏内地商业片。

    内地的商业片在hk卖不出去,当然,《少林寺》那是bug,没得比。

    hk电影最繁荣时期,一部电影只要拍出来,几乎不存在亏本,因为庞大的亚洲市场几乎全由hk占领,当然,本埠如果能创造票房奇迹,卖片的价格也会更高。

    94年之后,hk电影逐渐下滑,尤其是2000年之后,hk本埠的票房已经不再是东南亚市场的前哨站,很多电影根本卖不出去没有大明星加盟的话。

    这也是hk演员片酬比内地演员普遍高一倍的最主要原因。

    演员片酬跟你能创造多大的票房直接挂钩,hk演员参演,就能卖出外埠版权,那理所当然的,他们的片酬就要高一些。

    内地演员就尴尬了,尤其是新生代,内地影片除了内地,很少能卖出外埠版权的,观众就认那几张脸!

    这也是很多内地演员喜欢参演hk电影的原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hk导演跟东南亚的那些院线还是有联系的。

    许辉比较独特,他是韩国偶像团队出道,粉丝遍布全亚洲。

    他的第一部电影《绣春刀》,原本只是照例在hk院线放映,谁知道三个星期就抢下了800万的票房,已经排进内地班底hk票房前十名了。

    这次的《那些年》更猛,上映两个星期,直接创下了新纪录,按照这个趋势,很有可能闯进hk影史票房前五十名!

    hk本埠市场虽然不再是东南亚市场的晴雨表,但怎么说也是曾经的霸主,短短两个星期,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向许辉工作室传递了引进放映的想法。

    这特么都是赤果果的金钱啊!

    按照每个国家最低20万美金的引进费来算,至少能创造300万美金的外埠收益。

    虽然比不上李莲杰、周闰发、大哥成那么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可这部电影是由许辉主演的,一旦许辉真的被亚洲市场接受,那他的地位可想而知。

    90年代,大哥成就敢花费一亿港币制作一部电影,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在日本有着非同寻常的票房号召力!

    亚洲市场打开了,那就代表着许辉称得上地区性的明星了。

    嗯,国际巨星!

    这地位能跟以前一样吗?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明面上创造了5亿的票房,华艺、光线各分走属于自己的收益,工作室赚了接近5000万。

    这些只是内地票房分账,除此之外,海外收入、电视播映权、dvd版权包括贴片广告的后续分红,这些加在一起至少为工作室带来了超过一亿的纯收入。

    一部电影,纯利润超过一亿!

    这在中国影史上都十分罕见。

    所以,公司众人面对许辉的时候,才会显得那么尊敬这尼玛是活生生的财神爷!

    就好像徐光头《泰》之后,整个圈子看待他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他还只是在国内市场爆了一把!

    ……

    许辉倒没怎么把《那些年》的收益当回事。

    他经历过国产电影疯狂时期。

    《致青春》宣发成本3000万,票房七亿

    《煎饼侠》制作和发行成本为5000万,票房过十亿;

    《泰》宣发成本6000万,票房十二亿;

    《夏洛特烦恼》宣发成本5100万,票房十五亿;

    《羞羞的铁拳》宣发成本7000万,票房超二十一亿;

    跟这些电影比较起来,《那些年》这点收益算得了什么?

    所以,在黄文这些人眼里,愈发觉得许辉神秘起来。

    到底是什么让这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保持谦逊?

    “文哥,我都跟你说了,五亿票房真的不算什么,我估计《建国大业》都有可能超过这个票房!”

    许辉翻了翻白眼,说实话,他真受不了合作伙伴变成了下属。

    “…”

    这三人还是一脸的不相信,许辉又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唐山大地震》开机,冯晓刚导演明确喊出了6亿的票房预期…”

    “你觉得有可能?”

    “当然,市场跟以前不一样了,观众愿意捧场,现在缺的是好的商业片。”

    所以,咱能不能别用那种眼神看我?

    黄文跟陈法蓉交换了一下眼神,许亮一样,三人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你说的情况,我们当然知道,就是怕你因此得意、自负,所以,才商量着用这种态度跟你说话…”

    “…你们可真有意思!”

    许辉没好气的看了眼面前这三人,这三个家伙可真行。

    “对了,公司现在怎么样?”

    “很好啊,张一倍现在入职了,综艺部门有她在,我很放心!”

    黄文坐了下来,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爸爸去哪儿》上星期开播,已经创造了新的重播收视率,这次,我们真的赚翻了!”

    许辉这个月忙着宣传电影还有窝在家里,压根没怎么关注综艺方面的进展,虽然如此,短短一席话,也可以想象《爸爸去哪儿》的火爆程度。

    黄文说的是重播收视率,也就是说影响力已经扩散出去了,毫无疑问,新的现象级综艺已经诞生了。

    想想原时空的《爸爸去哪儿》,其火爆程度能把东莞的支柱产业摧毁,放在09年,也不会相差太多!

    根据阶梯式广告分成,收视率一旦破5,工作室能拿走百分之三十的广告费。

    许亮也坐回自己的位置,接着说道:“今年二季度的财务报表已经出来了,我们虽然在盈利,但现金流所剩不多了…”

    “现金流不多?”

    怎么可能,刚才才说《爸爸去哪儿》大赚一笔,我也才赚了一个亿,现在居然说现金流不多了?

    打脸吗?

    差点忘了,分账票房需要六个月才能到账,电视台结算也是个长期的过程…

    “没关系,下个月《欢乐喜人》《我是歌手》的收益会到账!”

    许亮补充了一句。

    这倒也是,公司出品的综艺一部比一部厉害,就算电视台想赖账,也要掂量掂量值不值得。

    “《爱情公寓》马上就要播了,怎么说也是我们公司独立出品的第一部电视剧,你要不要去站个台?”

    黄文像是想到了什么,许亮才说完,他立刻插了一句。

    “宣传怎么样?”

    “浙省卫视十点档…”

第五十六章 京味(12/52)

    卫视黄金档,也就是晚19点半到晚21点半播出的节目。

    从时间推算,这个时间刚好是大多数观众看电视的时间,所以,黄金档是各电视台争夺收视率最最重要的档期。

    一般什么剧王、重量级电视剧都会在黄金档上映。

    十点档,也就是晚22点播出的电视剧,由于远离黄金时段,十点档一度备受各电视台冷落,将一部力推的新剧放在晚间10点档播出,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行为。

    不过,进入新世纪之后,不少观众习惯了晚睡,十点档渐渐被视为“准黄金档”。

    央视和其他一些地方卫视也将晚十点档作为重点时段开发。

    其中芒果卫视绝对是第一个吃蛤蟆成功的电视台。

    《大长今》的收视率直接超过了黄金档,甚至创下了05年最高收视率!

    从那之后,电视台在十点档的竞争愈发激烈起来。

    后世,十点档做的最好的电视台就是芒果卫视还有沪上卫视。

    浙省卫视显然处于下风。

    但也不能说他们就直接放弃了十点档,还是挺重视的。

    《爱情公寓》虽然由许辉工作室出品,但说实在的,这样一部低成本情景喜剧,又没有明星加盟,纯粹的新人担当主演的阵容,能让它登陆十点档,已经算是给足了许辉工作室面子。

    至于宣传什么的,估摸着也就是按照最经常的套路,广告中插播花絮…

    “这样吧,我待会在自己的博客上推一下这部剧。”

    许辉点了点头,至于黄文提议的帮忙站台,还是算了吧,他只是投资人,帮忙站台不太合适,而且他还是挺愿意相信《爱情公寓》能凭借质量取得不俗的影响力。

    毕竟现在芒果台的十点档播出的是《射星》这部没啥名气的韩剧,至于沪上卫视,他们的十点档要到10年才真正重视起来。

    《爱情公寓》当初能在《一起来看流星雨》的挤压下收获那么多的掌声还有收视率,可见第一季的质量还是很可以的!

    其他三人见许辉这么说了,只能同意。

    他们也知道许辉的档期很紧…

    “《媳妇的美好时代》卖给了bj卫视、沪上卫视…”

    黄文接着说电视剧的事情,许辉皱了皱眉头:“这么快?我记得年前才开拍吧。”

    “他们看了片花,觉得挺满意的,就定下了收购价。”

    好吧,婆媳家庭剧还真是备受电视台青睐!

    “《雪豹》首轮播放权卖给了芒果电视台…”

    见到许辉没有说话,黄文继续说道:“其他几部电视剧还在拍摄,对了《杉杉来了》他们准备八月开拍,想询问我们的意见。”

    “…我们能有什么意见,男主角找了谁?”

    “这个我没关注,应该是严髋或者于薄吧。”

    听到这两人的名字,许辉略微想了想。

    还不错,至少比乡镇企业家代表鱼塘主强一点!

    “还有别的事吗?没事我先回去了。”

    听了一上午的工作报告,许辉有点不耐烦。

    得,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做老板的料!

    “你去找一下晓雯,我听说《黄飞鸿》剧组有人想见你。”

    陈法蓉意有所指。

    ……

    虽然不太清楚陈法蓉的意思,许辉还是去见了何晓雯。

    本身,他就有事情想找何晓雯。

    “现在有三家汽车品牌,丰田、大众、奔驰,其中丰田开价最高…”

    见了面,何晓雯先聊的是代言。

    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促成了代言,经纪人也有分成可以拿。

    何晓雯跟许辉签订的分成是1:9,算是很低的分成,何晓雯成为许辉经纪人的时候,后者已经功成名就。

    “丰田不考虑!”

    我是中国人,怎么能代言日本车,绝对不行!

    “大众甲壳虫也很有诚意,他们愿意给足200万美元每年的代言费。”

    甲壳虫吗?

    许辉考虑了一下,然后听到何晓雯接着说:“奔驰cia还在考量中…”

    “尽量跟奔驰保持联系,我还是比较喜欢cia。”

    男人对于汽车总有自己的喜好,相较于甲壳虫,许辉还是更欣赏奔驰。

    “可是,经过我们的市场考量,甲壳虫跟你的形象更吻合…”

    “我又不是卡夫卡,吻合从何谈起?”

    许辉一脸懵逼。

    “…你要是不喜欢,咱们就再等等,反正不急于一时!”

    自从拿下了欧米茄的代言,何晓雯似乎是找到了自信,再说了,今年已经签下了不少的大单子,足够了。

    何晓雯还没染上圈子里大部分女人的痛病爱慕虚荣。

    至少目前来说,她还挺容易知足的。

    “对了,你认识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吗?”

    许辉想起了自己找何晓雯的目的。

    “…我当然认识,你问这干嘛?”

    “《失恋33天》马上就开拍了,我发现我的普通话少了那么一点京味,可我要演的角色说一嘴非常流利的京普,我觉得,还是找个老师提前学一下吧!”

    许辉解释道。

    北京话和普通话还是有区别的,至少后者没那么多儿化音。

    “这简单,交给我就成。”

    “随便再找个北京姑娘,赵莉颖的台词也需要加强。”

    许辉突然有点担心了。

    话说这次把所有的演员都给换了,《失恋33天》还是原来的《失恋33天》吗?

    直接让圆脸妹子挑大梁,合适吗?

    会不会拔苗助长?

    “知道了,那小霜那边呢,也要安排人教她台词吗?”

    “…最好能让她说台弯腔,就是那种嗲嗲的,类似于林志令…”

    “要不咱们直接后期配音吧,这也太麻烦了…”

    几个演员除了恺恺王,全尼玛需要加强台词功力。

    干脆直接后期配音!

    “不行,这是个过程!”

    许辉不是没考虑过配音,不过,他还是认为现场收音比后期配音情绪能到位的多。

    如果一开始就说了后期配音,很容易养成演员懈怠的情绪。

    数字小姐不就这么来的嘛!

    “我听法蓉姐说,《黄飞鸿》剧组有人想见我,谁呀?”

    基本工作了解的差不多了,现在是闲聊时间。

    “哦,你钦定的女主角想找你研究研究角色…”

    ‘研究’这两个字,何晓雯特别强调。

    “女主角?你是说佟丽丫?”

第五十七章 丫丫

    许辉当然知道佟丽丫是谁。

    自己钦点的《黄飞鸿》女主角嘛!

    只是这种时候,她不是应该安心备战十三姨的角色吗?

    虽说电影还有一个多月才会开机,可是许辉不希望出现演员应为准备不到位造成的ng情况。

    按照后世的口碑来看,佟丽丫应该是个挺努力的演员才对。

    我们评价演员,最主要的是演技,其次就是她的用心程度。

    有些演员演了一辈子戏,也熬不成老戏骨,最多只能算老前辈,就是因为天赋不够。

    作为演员来说,佟丽丫的先天条件没的说,没有几个中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