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工-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的文件被传输到了电脑上,开始播放。
首先出现的是一个视频,长度为六十多分钟。
苏进把它点开,一个年轻人的脸出现在了屏幕上。
这年轻人看上去也就是个大学生的年纪,但是表情坚毅,气质非常沉稳。
他对着镜头一点头,简短地自我介绍道:“我叫谢石磊,在天工公司负责博物馆建设与维护事宜。现在,我们就婉容私人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以及成果来介绍一下现代博物馆的结构与建设要点。”
谢石磊大学毕业之后,很自然地进入了天工公司工作。
当时他在天湖小区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博物馆方面的兴趣与敏感度,后来苏进发现他的确比较倾向这方面,就直接安排了他跟徐方巧对接。
一开始,谢石磊算是苏进的助理,主要工作就是传声筒。
他在工作之余也非常刻苦努力地学习,对苏进每一个方案与提示都细细琢磨,体会其中的原理与背后的意图。
渐渐的,在实践过程中,他对工作越来越得手应手,现在在博物馆方面的技术实力已经超过了徐方巧,很多时候能够独挡一面了。
这个视频,是他以天工公司的身份,对文物局做出的一个报告。
婉容博物馆虽然是私人博物馆,但是苏进对新式博物馆理念的一次全面体现,相当于一个范本。
谢石磊用这个范本当例子,详细剖析新型博物馆的建设要点。
这个视频不久前才发到文物局那边,现在苏进正好用上了。
这个视频剪辑得非常好,非常深入,几乎毫无保留地体现了现代化博物馆的方方面面。
将过去的婉容故居、承恩公府进行改造,将博物馆作为主体的一部分,将古建筑、文物与现代化的技术相结合,这整个过程里,苏进花费的心血比表现出来的还要多、还要深。
事实上,婉容故居现在虽然还没有彻底完工,但改建得非常成功,博物馆已经开始定时接待游客,反响非常出众。
婉容故居的实时图景、结构剖面图、当初建设过程中的影像资料、3d结构图……
各种各样的资料全部汇聚在了这个小小的视频里,系统而全面,极为清晰地将现代化博物馆的构想与实践展现在了现场所有人的面前。
六十多分钟的视频,从头放到尾,包括年轻的竹师和菊师在内,所有人全部安静了下来,没一个人走神,也没一个人说话。
这中间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展示出来的内容实在太慷慨了,所有人看得目不睱接,惟恐漏了什么,哪还有时间多想!
视频最后,谢石磊清晰的声音传来:“以上是对现代化博物馆的剖析与构想。当然,婉容博物馆是小型私人博物馆,展示与存放文物数量有限,只能做一个范例,不能完全照搬到大型综合博物馆上。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中思路仍然可以作为。”
视频至此结束,一片寂静中,苏进徐徐开口,问祝犀月道:“如此保护文物的方式,比之正古十族的正统传承如何?”
0776 如何落实
祝犀月皱着眉头,目光放空,正在凝神思考。
苏进问完那句话之后,他一时间没有回答。苏进也不着急,在一边耐心地等着。
这时,忠王府后殿里陷入了一些奇特的情况。
一个问题问出来,对方暂时没有回答,旁边所有人却全部都不着急,而是三五成群,纷纷议论着。
一开始声音还比较小,渐渐的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讨论声也越来越大。
可以听得出来,这些讨论全部都是针对刚才看到的那几份通知文件以及谢石磊那份视频而来的。
通知文件里也有一份新型博物馆建设纲要,但是比较简略,留有很多空白。
那个视频从设计到施工一应俱全,算是对这份纲要比较详尽的解释。
博物馆主要是用来展示以及保护文物的,虽然前者会更加被大众知晓、更受关注,但是后者才是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由苏进主导而诞生的这份方案,对这个原则贯彻得非常坚决。
在这份方案里,以现代化科学分析为核心,系统化分析了文物损坏的多种原因:光线、温度、湿度、霉菌等等,针对每一种文物、针对不同的损毁方法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可以说是非常周全。
同时,博物馆特设了文物修复室,对于新来的文物进行修复,对于已有的文物进行维护,另外又设立了一套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博物馆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跟文物保护密切相关,又另外有很多延伸出去的部分。
苏进以前曾经花过时间专门研修过博物馆学,又参观过国内外无数的博物馆。
以他当年的身份,这种参观当然不是游客式走马观花时的参观。他深入到了博物馆内部,与馆长交流讨论,参观展品存放与保护的仓库,查阅博物馆的规章制度与各种统计报表……
理论联系实际,他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
现在,这份深入的了解被他带到了这个世界,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多的传统修复技术与思路。尤其是九段墨工以及正古十族的梅师,他们各有各的长处,让他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传统修复以实践为主,但在长久的实践背后,同样也会流淌着一种脉络、一种思路,再上升一步就能总结出理论。
苏进思考良久,将两个世界的知识相混合,最终拿给国家文物局的方案,就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份方案里,有不少正古十族修复师熟悉的东西,但也有更多他们不太了解的。
但那也只是“不太了解”而已。
他们毕竟见过世面,其中不少人在海外也曾经参观过西方的博物馆,也思考过两者相结合这件事情。
但是,他们根植于传统修复,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这样的思考很难深化下去。
后来正古十族内部暗流涌动,出了不少乱子,思考研究得反而还不如一开始那么多了。
现在苏进直接把成果展示到他们面前,他们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审视,猛然发现,很多他们当初产生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新旧两种思想竟然能结合得这么巧妙,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
“苏梅师,我有个问题想问!”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一个四十多岁的兰级修复师举起了手,高声对苏进道。
他的语气比较尊敬,直接称呼苏进为“梅师”,已经彻底认可了他的身份。
他的问题是有关婉容博物馆的。
谢石磊那份视频有理论有实践,讲得还算周全。但不管怎么样,视频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个人提出的问题,就是相关其中一个没有提及的细节的。
几乎他话音刚落,苏进就第一时间回答了他的疑问。
那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开始凝眉思考。
这个人仿佛打开了一个开关,接下来又是第二个人提问。苏进对这一切了若指掌,仍然以最快的速度回答了。
第三个人、第四个人……
忠王府后殿里不知不觉中沸腾了起来,后面的人热烈地讨论着,每当遇见问题,他们就上前排队提问。
得到答案,他们退后一步,再继续讨论。
偌大一个空间突然间变成了一个讲堂,前面的苏进是讲师,学生则是正古十族所有人,囊括了梅兰竹菊各级的全部修复师!
通常,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别人也想提的,而且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关联,会越来越深入。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围到了这里来,等着提问。
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苏进总能第一时间回答。好像所有的一切细节,他全部都经过认真的思考,有了周全的打算。
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涵盖了社会学、传播学等文物修复师平时根本不会接触到的内容。
这些问题全部被一股脑地扔到了苏进头上,苏进一一解答。
他用强而有力地态度向祝犀月,也向正古十族表明了:什么,才是最有力的保护文物的方式!
事实上,这已经不止是保护了,还有宣传、推广、影响力的扩散。
如果苏进所说的这一切真的能实现的话,这将完成一直以来,所有文物修复师最大的梦想。
——将文物与历史的影响力扩大到最大的程度,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让所有已经发掘出来的文物都能得到良好的修复与保护,提供给普罗大众进行欣赏与体会,提供给历史专家进行研究与归纳。
那时候,历史与现在将会得到完美的融合,所有的文物都将各得其所!
苏进拿出来的这些初步的方案以及他在回答中进行的更深入的解释,给在场所有人勾画出了一张蓝图,给他们凭空画了一张巨大的、所有修复师都无法拒绝的大饼。
当然,这个饼存在的前提是——这些修复师们的确深深热爱自己的事业。
最后,正古十族修复师们的问话渐渐停歇了下来。
他们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但又好像都已经得到了解答——苏进有些话,他们还需要仔细思考揣摩一下,一部分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的答案,其实已经藏在里面了。
最后有一段时间没什么人再提问了,但不少人都在思考并且议论,消化着刚才那一段时间接收到的信息已经自己的所思所想。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祝犀月又发问了。
他直视着苏进问道:“说了这么多,说得倒是挺好听,但你怎么能保证能做到?”
问题很尖锐,但祝犀月的表情比之前平和多了。正古十族的自傲,从来都只存在于不认同对方的时候。
苏进对他的态度也很友好。他回视祝犀月,微微一笑道:“我不能保证。”
不能保证?
这话一出,大殿里所有的声音全部停止,无数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再好的方案,不能做到有个屁的用啊!玩我们呢!
一时间,很多人的眼神变得有些不善了。
苏进一点也不紧张,他没有马上解释,而是重新回到笔记本电脑旁边,打开了谢石磊制作的那个视频。
“我叫谢石磊,在天工公司……”
谢石磊的声音再次出现,开始介绍起婉容博物馆的改建与现状。
通过苏进刚才的解答,在场正古十族的修复师们对于这家已经存在的博物馆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始以全新的角度审视打量它。
在场的修复师没一个是傻子,渐渐的,他们的表情缓和下来,了解到了苏进话里的意思。
这种博物馆不是不可以建成的,婉容博物馆就是一个范例。
在理论上,它完全可以实现。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的,这样的大工程遍及全国,涉及到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何其之多。方案确实地存在在那里,也具备相当的可行性,但要怎样才能让它落实下去,实施到位?
恐怕谁也不敢保证吧!
只是,再好的方案,如果不能落实,也只是一纸空谈……
正古十族修复师们的面孔变得凝重起来,心里充满遗憾。
这么好的方案,如果不能实施,实在太可惜了!
这时,苏进拍了拍巴掌,打破了大殿里异常的气氛。
他微笑着环视四周,问道:“所以,各位,要来当个监督吗?”
0777 属于谁
监督?
怎么监督?
苏进一句话问愣了在场所有人。
就连周景洋,之前苏进回答正古十族问题的时候,他一直抱着手臂靠在一边,用复杂莫测的眼神看着他,此时也是一怔,疑惑地皱起了眉头。
苏进目光清亮而坚定,仿佛这句话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
他说:“就如大家所见,我们的方案已经摆出来了,从上到下,从总纲到细节,基本上已经考虑周全。但是,就像祝兰师所说的那样,方案始终只是方案,与实际实施还隔着一条鸿沟。实践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可能会是技术方面的,也可能跟人情世故有关。”
他吐了口气,自从到达龙门石窟之后,所见所闻的一切浮现在他眼前。
“之前祝兰师提到龙门石窟,现在我就想给大家讲讲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管委会,在苏进看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
它是自发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所有当地人对石窟的热情与爱,他们想要保护它,想要延续它的存在。
事实上,他们也做了很多工作。限制人流、进行管理、想方设法找人来进行修复。
但是,时间一长,一切都不复初始之时。
管委会内部出现了混乱,出现了李文夫这样的蛀虫,甚至于正传一开始也是有动摇的。
据苏进所知,李文夫的事情爆发之后,龙门石窟管委会进行了严格的自查,又拔出了一批毒脓。
有一次,龚来顺在他面前,足足沉默了半个小时,最后才叹了口气,跟他历数起了那些人加入管委会的原因,最早时所做的工作……
这样一个由热情而生的组织,时间久了都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全国文物发掘、保护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牵涉到的人何其之多,牵扯到的利益何其之大,怎么能保证其中的纯粹?
当然,这种事情只靠人的热情和责任感是不可能的,必然用制度来进行严格的管理。
但制度也是人定的,也是人来维持的,怎么可能一直保持上下一体,始终如一?
苏进讲完龙门石窟管委会的事情,正古十族人人脸上露出了严肃的表情。
推人及己,他们从龙门石窟管委会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别说那个管委会了,就是他们正古十族,前往海外之后不也出了很多乱子,搞得几乎要分崩离析了?
在无比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感情、信任、理想,都会变得薄弱起来……
“我们加入监督,就会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过了好一会儿,祝使由问道。
祝使由是正古十族的首席长老,也是十族的代言人,他问话的份量,又是祝犀月这种小辈不能比的了。
“我不能保证。”苏进坦然说,“但是,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
他指指身边的笔记本电脑,“要看的就是执行。关注此事、进行监督的人越多、声音越杂,力度就越大。所以,我衷心希望并且代表国家文物局邀请各位的加入,一起来监督整个华夏的文物保护事业。”
说着,他非常随意地看了一眼墙边堆积的文物箱,道,“这些文物的确数量众多,价值连城。但是比起整个华夏的文物来说,又只是九牛一毛了。我不需要各位把这些文物捐献出来,我想把全华夏的文物,交到各位手上!”
苏进说完这些话,向正古十族的人微微行了一礼,就不再开口,而是走到另一边的桌子旁边,随便选了几样食物吃了起来。
说了这么久,他的肚子也有点饿了。
无数道目光聚集在他身上,看着他吃吃喝喝,他却一点不自在的感觉也没有。
正古十族沉默了一会儿,移开目光,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重新聚集到笔记本电脑旁边,打开刚才的文件和视频细看。
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显然苏进刚才那一番话,说进了他们的心里。
苏进往那边瞥了一眼,微微一笑,转过了身。
“你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这么狡猾。”一个声音在他旁边不远处响起。
苏进转头,看见周景洋也端了个盘子,选了两块小蛋糕递过来,“尝尝看,这个味道不错。”
苏进没有接,只是看了一眼:“我不是很喜欢吃甜食。”
“哦。”周景洋扬了扬眉,对他的拒绝也不生气,自顾自地拿了个叉子吃起来。
白色的奶油沾到了他的嘴上,软化了他的气质,让他看上去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好接近了。
他自己浑然不觉,吃完一块之后说,“其实我以前也不是很喜欢吃的。不过刚刚到国外的时候,有段时间比较乱,每天少吃了几口。后来稍微攒了点钱,第一时间去买了块蛋糕吃。那甜啊……真是甜进心里去了。”
苏进听谈修之说过,周景洋是为什么去国外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觉得你家里人会让你落到那种地步。”
“我家里人当然不会。”周景洋很干脆地承认,指了指自己,“但是我这个人个性比较怪,那时候有点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基本上跟家里断绝了联系。”
苏进知道这个人为人可能不怎么样,但也不至于在这种地方说谎。他说得轻描淡写,但那段时间应该是真的很不好过,以至于现在都留下了嗜糖的毛病。
不过……
他笑了一笑,说:“做了那种混帐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是应该的。”
周景洋被他一句话堵住,瞪了他半天,突然笑了起来:“我本来还在奇怪,老子这种混帐,怎么会生出你这种绵羊来。看来你不是只绵羊,应该是只狐狸……不,是个猎手!”
苏进不动声色,并不对两人的关系发表意见。
周景洋点了点另一边讨论得越发热火朝天的正古十族,把话题拉回了最初:“你真是太狡猾了,人家只是提议把东西给你,已经挺慷慨的了。结果你的心比他们想像得还要大。”
他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不仅要东西,还要人。什么把整个华夏的文物交给他们,你分明就是想把这所有的人全部收为己用!”
苏进不置可否,等他说完了才反问,“有什么区别吗?”
有什么区别?
一个公有,一个私有, 一个为己工作,一个为人工作,差别可大了去了。
周景洋正要反驳,他突然发现苏进说得非常认真,并不是在跟他打嘴巴官司。
他真是这么想的?
他真觉得这其中没有什么差别?
周景洋注视着苏进,心里突然掠过一阵明悟。
对于一个真正的文物修复师来说,文物只要存在在那里,只要能够在自己的手中一直延续下去,那就可以了。
至于它究竟归谁所有,究竟是国家的还是自己的,又有什么关系?
相比起文物本身和它代表的历史,人的一生何曾短暂?
修复师修复一件文物,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灵魂寄托在了上面,以它为依托继续存续。
至于文物本身的归属,又有什么关系?
文物本身,它的安全与它的存在,才是第一位的!
苏进自己是这么想的,他也相信其他修复师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他提出了这样的提议。
那么,正古十族能够认同吗?
能够认同这毫无私心,过于纯粹的修复师的想法吗?
0778 他们要的
周景洋其实这也是把苏进,把整个修复师群体估得太高了。
苏进自己很难说不是这样——他对文物以及文物修复,有着超乎寻常,比任何人都要深刻的感情。但是他绝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其他文物修复师。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大部分人最看重的都是自己。
就算是文物修复师,就算是正古十族这些以文物修复为家业的人,绝大多数人也都只是把它当作一份职业而已。
对于一份工作要求太高,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
而苏进很清楚眼前这些修复师要的是什么。他对他们提出的,其实正是他们想要的!
文物修复师只要出师,工作走上正轨, 通常就不会太缺钱。
不缺钱的情况下,他们最缺的是什么?
是名声、是权势。
没有一个文物修复师不好名的,不然为什么每个人都拼了老命地想要考段升级,想要当上墨工?不然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要修复更珍贵更出名的文物?
前者固然是文物修复师里名气最大、最受人尊重的角色,而后者,代表着他们的名声会随着这件文物一起流传下去,与它永远铭刻在一起!
所以顶尖文物对于修复师的诱惑,永远都是最大的。
现在,整个华夏的文物修复事业百废待兴,可以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可以修复的文物实在太多太多。
还有什么时候比现在这时候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更能留下自己的声名?
乱世出英雄,一切还处于混乱状态中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传奇人物的。
最关键的是,正古十族需要这样一个机会。
他们离开华夏实在太久,跟国内的联系实在太少,以前留下来的关系死的死,疏远的疏远,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别的不说,他们跟国家文物局的关系就始终亲近不起来——而后者是国内所有文物及考古相关事事宜的统管部门,正古十族想要在国内活动,就必须跟他们搞好关系。
他们急需在国内立足,就要找一个立足点。现在苏进给他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可以重新在国内支撑起正古十族的机会!
正古十族可以不要这批文物——就像梅师们说的那样,要了他们也保不住——但是不能不要这样一个机会。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加入华夏的文物修复事业,从此扎根下来,扬名立万,这就是现在的正古十族需要的!
清月宴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其实也算不上虎头蛇尾。清月宴,用来宴请众人的本来就是珍奇文物,正古十族拿出的这些文物,足够让所有人大饱眼福。
而在宴会的后半段,苏进展示出来的那些,更给所有人指出了未来华夏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方向,让他们了解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只是直到最后,正古十族也没有给苏进一个明确的回复,只请他在苏城再多留两天,他们会尽快讨论出一个结果来。
苏进很爽快地答应了,告辞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周景洋是作为正古十族的贵宾被邀请来的。忠王府完全不缺房间,正古十族也给他安排了住处,他毫不客气地直接指定要了离苏进最近的小院,带着助理住了进去。
张万生仍然跟苏进住在同一间院子里,回来之后,他令人意外的什么也没对苏进说,直接回房间休息了。
老头子情绪不大对劲,苏进有点担心,在他窗口徘徊了一阵子,什么声音也没听见,想想还是离开了。
中秋月正明,苏进独自一人坐在小院的石凳上,秋风带来秋夜的清凉,竹叶反射出明月莹润的白光,在地面上投下摇曳的浓影。
他抬头望月,手边一壶清茶,突然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悠闲的时候了。
不过即使现在, 也算不上真正悠闲,他脑子里还充斥着很多事情,另外还有很多事在等着他去做。
忙习惯了,就有点闲不下来了啊……
苏进端起茶杯,小啜一口,看向张万生房间的方向。
张万生自从来到忠王府之后,表现得就有点不太正常。
当然,正古十族其他人对他的态度,也说不上正常。
显然,这两者之间,曾经有过不少故事,苏进心里也隐隐约约浮现出了一点猜测。
说起来,今天正古十族拿出来的那一大批秘藏的文物,也应该跟他有点关系吧……
苏进不着边际地想了一会儿,喝光了手里的茶,也回房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张万生就恢复了正常,到苏进房间来拉他起床。
“来苏城了怎么能关在房间里不出门?走走走,老头子陪你逛逛!”
苏进在上个世界来过苏城无数次,四大名园参观过一遍又一遍,但在这个世界,他的确还是第一次到这里来。
他也很好奇苏城的那些园林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张万生就算不提,他也想去看看。
于是一番漱洗过后,两人一起出了门。
顺带一提的是,两人出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遇见了正古十族的一些人。
他们看见苏进,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尊敬,显然昨天苏进在清月宴上的表现已经折服了他们。
但是面对张万生,他们的表情仍然一如即往的诡异。
而且苏进留意到,有几个之前不知道张万生的,现在也露出了同样的表情。
显然这两天回去之后,他们曾经接受过一番“科普”。
对此,张万生一直表现得非常漠然,正眼也不看他们一下,只催着苏进赶紧走。
因此,苏进婉言谢绝了对方安排早餐的提议,很快就跟张万生一起离开了。
苏城四大名园,是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留园。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小型园林譬如网师园之类也值得一观。
这些古老却精致、风格独具的园林共同组成了苏城独特的风景,到苏城来不看园林,简直白来一趟。
四大名园里,拙政园和狮子林就在忠王府旁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沧浪亭略远一点,留园更远一点。
因此苏进和张万生首先去了狮子林。
狮子林曾为佛寺,建立于元朝。从建立时开始,就以后园的众多假山出名。
这些假山全部都是太湖石,层层叠叠,布置精妙,与房屋融为一体。明明只是一个园子,却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感觉。
后来历经各种扩建与重建,佛寺和园林几番分合, 至光绪时期已经不复原先的兴盛,园林倾圮,连园子的名字也改了,只有假山依旧。
1917年,破败的狮子林被一个颜料商人斥巨资收购,开始进行整修,恢复了它的旧名,新增了部分景点,让它盛名重起。
这位上海的颜料商人名叫贝润松,就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
在苏进上个世界里,贝氏后人后来将狮子林捐献给了国家,由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开放给公众。
在现在这个世界里,历史发生了奇妙的重合。
狮子林以同样的方式被捐赠给了苏城,持续进行着修缮。
不仅是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留园,乃至于网师园也是如此。
它们都不再是私家园林,所有人都可以进去参观游览。
正古十族让苏进再多留三天,这三天里,苏进就跟张万生一起走遍了苏城的各个园林。
两人都是文物修复方面的顶级专家,对古建筑古园林的方方面面都了若指掌,这几座园林的几乎每一根柱子,他们几乎都能说得出来历。
而在这个方面,张万生很明显比苏进更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