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工-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信号是不是表明,那边的赌约将要结束了?
这时,帆布篷的门被打开,一个人走了出来,身材修长,正在向着这边招手。
其他人还在辨认,周离却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正是苏进!
这个招手的意思是……已经没事了,彻底结束了?
他赢了赌约?
对方也愿意践约,就此放手?
这真令人喜出望外,但真是一件大好事!
周离迅速冷静下来,拿起对讲机说:“目标出现,c组前往接应。”
在c组的主导以及b组的配合下,货轮渐渐靠岸,最后发出一声响声,与码头相接。
周离已经等在这里,第一时间迎了上去。
木板搭在船头与码头之间,苏进顺着它下船,还没完全抵达,就被周离一把抓住手臂拉了过来。
他上下打量苏进,确认他全身上下没有半点受伤的迹象,这才松了口气,沉声问道:“怎么样了?”
“没事了。”苏进乖乖地等他检查完,这才抬起头来,对着他一笑道,“我赢了赌约,那边很干脆地认输,连船带货一起给我了。”
周离微一扬眉,对着旁边比了个手势。
一群人快速上船,里里外外全部检查了一遍,李进宇过来汇报道:“人已经全部撤走了,留下两个船员,确认了是附近临时请的船工。”
“东西在船上?”周离对着李进宇点点头,转头问苏进。
“对方留下佛手之后离开的,现在它们还在帐篷里。”苏进说。
“它们?两只佛手都回来了?”周离听见这个关键词,皱起了眉,一边问一边跳到了船上。
“不,只有一只……”苏进转身跟了回去,想要解释似乎又不知该如何凭空解释,最后道,“你看见就知道了。”
两人一起回到船上,走到帐篷门口,王连跟在后面,手里还捧着一台电脑。
周离掀开帐篷门走进去,看见灯光下那两只佛手,顿时就是一愣:“两只?哦,对了,一真一假,有一个是伪造的。”
他走过去围着佛手打量,难得充满了好奇。
不过他还是先谨慎地向王连点头,说:“检查。”
王连带着两个人迅速走了上去,开始安装设备,对两个佛手进行测试性扫描。
三人的动作非常熟练,周离走过来向苏进解释:“对手太凶残了,安全起见,还是先检查一下。”
王连等人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确认佛手毫无问题,内部并没有安放多余的东西。
同时,王连惊讶地看着电脑屏幕,说:“这真的是伪造出来的,真是太惊人了!”
周离和苏进走进去看,只见两只佛手分别被扫描出来,先是一圈圈的线条,最后形成了完整的3d模型。同时,两者的数据呈现在图案下方。
周离看见数据,忍不住扬了扬眉。
两个佛手的数据极为相似,细微处相差不到一毫米!
“如果它不是石头做的,我还以为是照模型3d打印出来的呢……”王连喃喃道。
不止是他,在场的其他人也有同样的感觉,伪造技术达到这种地步,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了。
“我更好奇的是另一件事。”周离盯着数字模型和数据看了好一会儿,又转过头看来看着苏进,“这么相似的两只佛手,你是怎么认出真假的?”
是的,苏陌等人的撤离已经充分说明,这次打赌是苏进赢了。
这两只佛手连电脑也几乎判断不出来差别,苏进靠肉眼怎么认得出来?
“这次辨伪的确比较困难。”苏进坦然道。
他走到佛手旁观,像之前那样附手上去,用极为轻柔的动作/爱抚着它的表面。
“这两尊佛手无论是质地还是形体都极为相似,伪造得的确非常出色。所以,我只能从两者的历史残留进行判断。”
“细细研究之后,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两只佛手很奇怪,上面都有符合历史的地方,也都有不合逻辑的地方。”
他转了个弯,指着佛手某处,道,“譬如这里和这里,就有明显的差别。”
这时候,周离和王连都跟了上去,好奇地凑到跟前仔细看。
他们看了半天,最后还是王连先傻眼地抬头:“呃,有差别吗?”
周离没有说话,但看他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跟王连的想法是一样的。
“很明显啊,没看出来吗?”苏进也疑惑了。
他想了想,转了个角度,指着另一处说,“这里和这里呢,差别应该也很明显吧?”
周离和王连的两个脑袋立刻凑过去,还险些撞到了一起。
三十秒后,两人同时抬头,又同时摇了摇头。
苏进对着他俩茫然的脸,也有点挠头。接着,他又连续指出了好几个地方,在他看来简直像是白纸黑字一样明显,那两人却硬是看不出来。
要真是普通人也就算了,周离的观察力和个人实力可是连他也很佩服的。
最后,周离只能站直身体,无奈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只能说是天赋了,普通人玩不来的。”
苏进想要解释最后,最后还是只能无奈地笑笑。
也许是吧,这就是个人擅长方向的不同。
你觉得非常简单轻易就能完成的事情,也许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巨大的难点。
苏进摇摇头,总结道:“总之,我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两只佛手都很奇怪。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它们的相似处。它们可以说都是真的,也可以说都是假的。”
周离皱眉问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一开始我也不明白,最关键的是,这两只佛手都是一样,真真假假的部分并非泾渭分明的两条线,而是混合在一起的。我琢磨了很久,最后想到了一件事。”
苏进微微一笑,表情笃定,“如果说从外表上看,这两只佛手一模一样,几乎毫无差别,这真与假的位置,那这真与假的位置,就是它们最大的相异之处!”
“你的意思是……”周离皱眉问道。
“也就是说,它们真与假的部位各不相同。就拿佛手大拇指来说……”
苏进转身,指着左边那尊佛手的大拇指,点出其中几处,“这里,这里,这里是真的。其余部分则是假的。”
他又转向右边那尊佛手,同样选择了大拇指的位置,“这里,这里,这里是真的……”
周离紧盯着他指出的位置,突然间灵机一动,道:“这两个刚好相反!”
“是的,刚好相反。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在脑子里画了张图,剔除两者看上去是假的的部分,把真实的部分拼合在了一起。”苏进说着摊了摊手。
这一下,王连也明白了,“拼起来就是一整只佛手!”
“对,不知道是运输中间出了问题,还有人刻意破坏,这尊佛手本来只剩了碎片。修复它的那位修复师……应该就是苏陌本人,伪造了一部分碎片,把真的与假的部分混合在一起,最终做成了两只佛手。所以,这两只可以说都是真的,也可以说都是假的。但只有把它们拼在一起,才是一只真正完整无缺的卢舍那大佛的手掌!”
王连想了想,突然跑出去搬来了另一件仪器,对着佛手重新扫描起来了。
之前他扫描的是佛手的外形以及内部大致的情况,这一次则更加细致,石手的内部结构在扫描下几乎无所遁形。
可以看出,苏进说得一点没错,两尊佛手的内部都布满了大量的裂痕,甚至比苏进指出的还要多。
它们被某种胶体连接在了一起,进行了修复,但在表面上却一点也看不出来。
王连看着扫描图,咋舌道:“换了我的话,就算做了内部扫描也看不出问题来。”
“大部分修复师都看不出来。”苏进道,“混合制伪,本来就是对文物鉴伪判断的一个难点。”
正常情况下,像苏进这样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哪部分是真、哪部分是假的鉴定师是非常少的。
一件文物摆在那里,不做碳14检测,你怎么能看得出它的年代?
大部分鉴定师或者修复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硬知识,判断文物的质地、特征、款识等各部分细节,最后得出结论。
所以就会有一种很尴尬的情况发生,一个鉴定师看一个古瓷花瓶,从圈足到款识进行判断,发现的确是真货,结果最后被揭穿其实就底部是真的,上面大部分瓶身都是在底部的基础上伪造上去的。
而且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情况。
文物到手的时候经常是残缺的。如果找不到它全部的碎片,对于残损的部分要怎么办?
通常修复师都会想方设法把那部分补上去,并且进行多方调查研究,让缺损的部分与原型一致,达到无法辨认的程度。
许家修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门,用的就是同样的手法。
但是,缺损到什么程度算修复,到什么程度算伪造的?
修复与制伪,本来就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并蒂果,某些时候更是难分难舍,难以区分的!
0717 两只右手
苏进把这些内容全部跟周离等人解释了一遍,两人同时也有些迷惑。
王连更是直接指着面前的两只佛手,问道:“那这两件东西,究竟算是修复后的结果,还是伪造的赝品呢?”
苏进没有说话,周离先接了上去:“一半一半吧。”
“一半一半是什么意思?”王连有些迷惑。
“按人民币的规矩来算,破损不到一半的,原额兑换;破损一半的,原币一半的价格;超过一半的,直接作废。”周离指着这两件佛手说,“它们只有一半是真的,那就不算修复的,也不算赝品。”
“有这样算的吗?不过就算照这个标准……那又该算什么?”王连越发疑惑了。
“那就要看我们大修复师一言判决了。”周离指着苏进说。
苏进也注视着那两尊佛手,一时间没有说话。
这时,李进宇等人检查完了货轮的各个角落,回来向周离汇报了。
他们走到一边,李进宇同样也打听到货轮是怎么到达这段河域的了。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苏进却完全没有听进去。
他只是看见那两尊佛手,仿佛透过表面,看见了它的内部。
王连忍不住凑过来问:“苏大师,您说应该怎么办?”
“怎么突然这么客气了?”苏进失笑。
“连电脑认不出来的东西,您都能认出来,您是哥,是大师!”王连抱拳。
苏进笑了,他又看了一会儿那尊佛手,然后道:“既然两边都各有一半真,一半假,加起来是一尊完整的佛手。那么很简单,把它们拆开来,重新补在一起就行了。”
王连想起刚才电脑扫描出来的内部图。这佛手看上去完整,但内部裂痕丰富,粘连紧密,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
他咋舌道:“好拆吗?”
“找准位置的话,就不难。”苏进答道。
找准位置就不难?
认都认不出来,怎么找准位置?
王连崇拜地看着苏进,心想,果然是能人无所不能啊……
两尊佛手被从货轮上搬到了岸上。
石梅铁终于得到消息,匆匆赶了过来。
他这才知道苏进今天下午不在,是去践行跟苏陌的赌约去了。
他一边埋怨苏进实在太鲁莽,一边急着想要去看打赌赢回来的佛手。
他一边走一边责怪苏进:“……幸好对方还算信守承诺,万一输急了眼,直接在船上把你干掉了,你到哪里说理去?”
卢舍那大佛的佛手就在眼前,他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先来确认了他的安危,这份心意苏进的确感受到了。
同时他又想起了在船上见到的石英玉。
他负气离开,离开船楼之后就再没出现,现在不光是货轮,画舫上的人也撤得干干净净。
他离开时想过他的爷爷吗?他真的已经下定决心跟定了盗卖集团了吗?
苏进不得而知,但看着石梅铁苍老的面容时,心里有些微微的遗憾与感慨。
石梅铁没注意他的想法,慰问完苏进,他立刻就去看那两尊佛手了。
这一看,他的表情立刻冰冻的黄油一样凝固住了,他的目光紧盯着佛手,一寸寸扫描过去,过了好一会儿才看向另一边。
当他看见一模一样的另一尊佛手时,他的表情出现了明显的震动,几乎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用极为复杂的眼神看向苏进,张口欲言,但欲言又止。
他的目光回到佛手上,静静地看了半天才说:“来的路上,我已经听说了你辨认佛手的经过……还有结果。”
他长长一声叹息,道,“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了,老了!”
石青乔跟他一起来的, 先前一直没有说话,直到这时才惊讶地问道:“伯父,难道连您……”
他话说到一半才觉得不对,但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石梅铁并不介意,接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对,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的话,我也认不出来……老实说,就算现在知道了,我还是认不出来!”
他走上前去,细细抚摸两尊佛手,动作跟苏进之前的非常相似,就是少了几分笃定。他说:“这两尊佛手从形态到纹理到手感,就是一模一样的,苏进,你究竟是怎么认出来的?”
苏进把之前跟周离和王进说过的话,又对石梅铁说了一遍。
石梅铁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仔细辨认,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从怀里摸出一幅放大镜又看了半天,才迟疑着说:“这样说起来的话,好像是有一点差别……”
苏进如释重负:“对吧,您也能看出来。”
石青乔跟着一起看,他的表情就有点古怪了:“我看不出来……”
石梅铁把放大镜递给石青乔,他换了好几个角度,看了老半天,才如释重负地说:“我看出来了, 这两块地方的石孔有很细微的差别!”
“对,就是这样,只要留意到了,很容易就会发现……”
苏进的话说到一半,注意到石家伯侄俩的目光,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那两人也是资深修复师了,实力和眼力都远非常人。但他们即使在苏进的指点下,也要用上放大镜才能发现其中差别。
“你这眼睛究竟怎么长的?”石梅铁苦笑摇头。
石青乔拼命点头,苏进也只能无奈地笑了。
接下来,石梅铁听了苏进对这尊佛手的打算,他检查了一下,问道:“石块粘合得非常紧密,你确定能完整地把它们拆开?”
“应该没问题。我看过了,苏陌粘合石块时使用的是一种特制的粘合剂,我们只要对这种粘合剂进行检测,判断出它的成分,就能针对性地研究出清洗剂。”苏进笃定地说。
石梅铁顿了一顿,道:“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这时,龚来顺他们也赶到了,看见这两尊佛手,他们非常吃惊又非常兴奋。
其中一个人兴致勃勃地说:“卢舍那大佛一共两只佛手,这本来只有一只的,又复制出了一只,正好成了双,可以直接修回大佛身上吧?”
“你是个傻的吧!”不等苏进说话,龚来顺已经先一步古怪地打量着他了,“这两只都是右手,你长手同时长两只右手呢!”
那人知道自己犯傻了,顿时呵呵傻笑起来。
“那只有一只右手的话修上去也不好看啊,不然到时候放进博物馆里?”有人提议。
“但手都已经抢回来了,不装回去感觉太可惜了……”也有人在叹气。
“行了,这些回头再讨论,现在先把它运回去!”龚来顺挥手驱散了围着佛手这帮人,走到苏进面前,一把抓起他的手,说,“苏大师,真是多谢您了!”
之前他虽然知道苏进是八段,按惯例应该被称为“大师”的,但因为他的年龄,还是没好意思把大师两个字叫出口,一直跟着学生们称他为老师。
但不知不觉中,他对苏进的称呼发生了变化,这时一句“大师”真情实感,说得连眼圈都红起来了。
“哪里,我对龙门石窟也是很有感情的。”苏进想起之前在苏陌面前认真假时,回忆起来的过去的事情,同样真情实感地回了一句。
龚来顺是老江湖了,苏进的话是真情还是假意,他马上就能听出来。他用力抓着苏进的手,摇了两摇,又重复了一遍:“真是多谢您了!”
管委会这群人在当地的能量非常大,他们一到,所有的事情变得更加顺利。
两只佛手迅速被拉上了车,送到了石窟附近的一个货场。
这个货场跟雷家的那个有点相似,一排排的大仓库并排列着,非常壮观。它离龙门石窟距离很近,保安管理非常严格,地方宽敞,交通便利,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管委员专门给文物腾出来的地方,按照规划,将来龙门石窟博物馆也会建在这附近,文安组许诺的文物们也会被送到这里来。
两尊佛手被单独放进了一间仓库里,龚来顺还很不好意思地对苏进说:“条件不好,请见谅。”
苏进知道这间仓库接下来也会是他修复文物的地点,他环视四周,点头道:“光线和温度都不错,剩下的就交给我来吧。”
苏进说得太爽快,龚来顺更不好意思了:“文物修复这行当太专业了,我们实在不懂我们马上就把钱打过来,设备材料之类的安排,还请苏大师多费点心。还有什么其他要求,您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苏进沉吟了一下,抬头道:“说到这里还真的有件事情。”
“请尽管说!”听说有事情可以帮得上忙,龚来顺非常兴奋。
“现在正是暑假的时候,我有一些同学想到龙门石窟来学习一下,我在这里人面不太熟,食宿交通之类的……”苏进对龚来顺说。
“同学?”龚来顺听见这两个字,突然一愣。
接着,他大喜过望,殷切地问道,“您说的是天工社团?”
“没问题,您什么也不用操心,所有事情全部交给我,我一定办得妥妥的!”
0718 前人遗事
文物修复不知时日之过,苏进是接到方劲松电话才意识到,京师大学已经放暑假了。
他虽然退了学,又离开了帝都,但对于天工社团的教学并没有因此放松。
这个社团,才是他真正寄予了厚望,认真地用全新的思路与系统培养起来的。
还好,在他离开之前,天工社团就已经建立起了非常良好的系统。
系统学习,以老带新,除了苏进还在的时候招收的社员之外,这段时间里天工社团又招了一次新。
携着“全员一次定段成功”的光辉资历以及苏进在惊龙会上惊人的表现,这次招新报名,天工社团几乎连大门都要被挤破了——虽然他们有好几个活动地点,并没有真正的大门一说。
据说,当时报名的规模就连学校也感觉到了震惊,甚至还有兄弟学校的学生跑来抗议,说他们只招收京师大学的学生,实在太不公平。
最后还是学校出面,态度比较强硬地把这件事情压了下去,方劲松又长袖善舞,联合其他学校的学生会一起安抚了这些人的情绪。
在这个过程里,方劲松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
新一轮招新过后,天工社团的总人数达到了三百多——这还是精挑细选之后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个大社团了。
这么大个社团,有老人有新人,老人在学校的年级大部分都比较低,新人里倒有不少高年级的。
按理说,这种情况非常难管理,更何况苏进不在,最能镇场子的人暂时离开了。
但除了最先开始的混乱之后,天工社团迅速稳定了下来,重新变得井然有序。
最有趣的是,这一次,还有不少文修专业的学生跑来申请加入天工社团。
据说他们来的时候,见到天工社团最早的几个学生,都有些讪讪的。
但尽管如此,他们表现得还是非常坚决。
石家撤得太匆忙太狼狈,之前在京师大学又有些太嚣张,所以一些学徒的关系一早就转过来了,他们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转回去。
这些学徒大多不是蒋志新这样从小跟着石家学习,而是中途加入的。
他们对石家的忠诚度远不如蒋志新这种亲传子弟,尤其是一些跟石家关系不深的外门弟子,之前在文修专业就是被颐指气使一样杂役般的存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石家要带他们走他们也不愿意,更何况根本就被遗忘了?
苏进为京师大学文修专业制定的系统化教学流程已经渐渐开始运行,相比起文物修复方面的东西,他们更要学习的是数理化等一些基础方面的内容。
有天工社团的辉煌前车在鉴,他们就算学得再吃力,又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
但现在学的这些东西只是基础,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要把这些内容跟文物修复结合也是需要一些门槛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以前跟田鸿关系不错的学徒过来找到了他。
田鸿当初是跟贝则铭一起加入文修专业的,在此之前正经读了小学初中高中,高分考上京师大学,受过专业的教育。而且他也在文修专业学了一段时间,加入天工社团之后跟着学了另一套系统,算是对两边都有过了解的人。
他为人圆滑,跟这个学徒关系也的确不错,真的利用空闲时间费心费力地教起了他。
田鸿加入天工社团算是比较早的一个,曾经接受过苏进亲身的教育。他擅于思考,对这套体系的理解非常深刻。
在他一对一的教导下,那个学徒的进展一日千里,从班上的后进生渐渐走到了前列。
最难得的是,因为苏进的遗泽,天工社团身一个社团,修复资源和人脉都比文修专业强多了。
这个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加入了一些这样的活动,甚至还在两次修复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来可真让文修专业原来的学生羡慕嫉妒恨了,以前有石家在,他们不好跟天工社团套近乎。现在石家不在了,文修专业重归学校管理,他们头上的大山被移走,于是在天工社团招新的时候,一股脑儿的蜂涌而至。
反正天工社团也没说不招文修专业的学生不是?
他们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也想要修复的机会,想要积攒自己的资历!
结果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在招新中并没有特殊的优势。
他们的确学过传统文物修复,比一般学生更清楚文物是什么。但同时,他们在现代化的基知识上极度欠缺,这成了他们巨大的短板。
于是,整个文修专业的学生一共500多人申请入社,最后只有80多人正式加入,其余人全部倒在了现代科学知识上。
其他人倒也没丧气,招新考试是公平的,他们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回去重新认真学习去了。
这次招新没上,还有下次、下下次机会!
文修专业的学生,京师大学其他对文物修复感兴趣的学生的加入,使得天工社团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
方劲松是他们的管理者,但他在社团里的地位就像是一个大管家一样,真正令人敬仰的还是苏进。
十九岁的八段,与九段大师平起平坐,平辈论交。规划慈恩公府的修复,拟定南锣鼓巷的方案,主持马王堆汉墓的开掘,还有那令世人震惊的惊龙会,无一不给苏进身上笼上了一层神秘的光彩。
“能见到社长一面就好了……”好多新人入社时,都许过这样的愿望。
于是,临时暑假的期末考试前,就有好些学生试探着问了方劲松:“暑假时我们有什么活动吗?”
承恩公府的修复进入最后期,到这个阶段,就算是最早加入天工社团的那些学生也帮不上忙了。
虽然从文安组那边还是可以接到不少修复的工作,但就算是贺家徐英这样极具天分的第一批社员也觉得,还是跟苏进在一起的时候收获最大。
所以,大家这样一提议,方劲松也动了心。
他一边要求社员们老老实实回去搞定期末考试,一边琢磨着写起了规划。
期末考试成绩刚一出来,方劲松就给苏进打了电话,提出了这样的申请。
苏进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一个文物修复师来说尤其如此。
很多文物,你在书上看过一百遍描述,一万张图片,也不如亲眼见一次实景。
于是暑假刚到,天工社团大半团的人,一共336人一起成行。
“好,好多人啊……”
冯秋易看着周围的同学,第一百零八次地这样想着。
他是文修专业加入天工社团的那80多人之一,期末之前,他就知道有人去跟方劲松说了见苏进的事了,没想到真的能够成行,还是这么多人一起!
300多人,就算组成旅行团也是一个大团了,交通就是个大问题。
现在方劲松正跟徐英几个人一起跟火车站的人交涉,怎么组织300多人一起进站一起入座。
——托文安组的福,他们直接集体团购了火车票,所有人全部被安排在了前后相连的两个车厢里。
不然,方劲松想要管理,可能还会有点费劲。
没一会儿,方劲松他们就折返了回来,招呼他们跟着铁路的工作人员走。
学生们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听见招呼就开始很有秩序地移动。冯秋易压了压头顶的小帽子,老老实实地跟在了后面。
他觉得这顶红色帽子有点可笑,看上去像个旅行团一样,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顶帽子的确很鲜明很好看。
说起来,他们的确也是旅行团,只是他们要去游览参观的目标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除了龙门石窟这个只在书上看见过的历史古迹以外,还有苏进这个人……
想到苏进,冯秋易的心情顿时有些复杂。
以前石家还在的时候,冯秋易在文修专业绝非那种只能打杂、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底层。
他家里跟石家有点曲里拐弯的联系,他爸跟石家的某个人关系不错,所以他十五岁就进了石家,拜了一个客座老师为师,后来又跟着一起进了京师大学文修专业。
那时候,文修专业在学校里颇有些特权,这种特权外人觉得很难受,自己身在其中其实是很享受的。
只是,偶尔看见同专业的石家人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时候,冯秋易心里总会有些淡淡的羞愧,很难跟着一起高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