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谜案追凶-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月华收到了一定的处罚。常家不能出头,也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所以常月华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打算和心理准备。南|京镇守使因为办事得力,被隆庆皇帝召回京城进了司礼监。势利眼的太监们,得知秦泰失去了皇帝特使身份之后,马上对秦泰不理不睬。唯一令秦泰有一丝安慰的事情就是“马三刀”得到了朝廷的抚恤。朝廷追封马博伟,也就是“马三刀”为义士,虽然不能明令嘉奖,但是也算是一个安慰了。有了这个封号,“马三刀”就算没有白死,也给他的后人留下了一点资本。秦泰是官府中人,知道其中的奥妙,将来“马三刀”的儿子十五岁之后,凭借这份证明,他就可以进国子监读书。将来读书毕业之后,孩子就不用参加会考直接当地方官员。虽然不会是什么大官,也不会有太大的升迁机会,但是一任知县和七品官待遇是少不了的。这样一来“马三刀”的儿子算是有出息了,马家也算是上流社会的一员了。不用担心将来的生计问题,也不用担心将来孩子找不到好老婆的问题了。
大都督在送秦泰离开的时候,暗中告诉了秦泰一个内部消息。在京城的好友秘密告诉大都督,内阁和司礼监因为这件事情发生了变故。内阁首辅徐阶被隆庆皇帝点名批评,罚俸三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免职,留在宫中继续当差;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由秉笔太监孟冲接任;孟冲的工作由内|宫新贵冯保接任;冯保的差事由刚刚来京的南|京镇守使接任;内阁次辅高拱用人不当,监管不力,自动辞去一切职务;谭纶踢出京城,失去了和张居正一较高下的机会;张居正正式进入内阁,虽然名次在李春芳等人之后,但是大家都知道张居正将会是内阁新的领导人。
大都督还告诉秦泰,朝廷赏给晋商和戚老板的牌匾已经在赶制之中。秦泰虽然给朝廷立下了一大功劳,但是也给朝廷除了不少的难题。第一,暴露了国库空虚的大问题。第二,一大批江南地方官员需要及时整顿。第三,“如米”引起的风波,导致从上到下,各级衙门需要清查库存,将会暴露更多的问题。第四,晋商等商人早就想插手国事,朝廷要想办法堵住这个口子。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避免权力再一次被分割。第五,朝廷将要支付给晋商一大笔的钱。虽然晋商出价不高,几乎是成本价,而且晋商还答应一部分是他们自愿捐献的,但是还有一大笔的后账欠着。三千多万两银子的物资,除去晋商总部和戚老板等人自愿捐献的八百万两银子的物资,江南地方答应用五年的税收还的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还有近千万两银子的缺口。就算朝廷免了晋商三年的税收,朝廷还是要欠下近三百万两银子的债务。这笔钱让隆庆皇帝自己出是不可能的,国库已经见底了,只好打白条等将来有钱了再说。晋商成了朝廷的债主,这让一向看不起伤人的官员们如何见晋商呢?
秦泰对于其他的信息一点也不惊讶,只是被徐阶和高拱的事情镇住了。徐阶不但没有被隆庆皇帝拿下杀头,而且继续担任内阁首辅,难道徐阶另有法宝不成?徐阶家里的土地和金银,就算他全家大吃大喝用上一百年也用不完,三年的俸禄等于是九牛一毛,罚和不罚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倒是高拱很奇怪,一开始是和徐阶生死对决,后来中了徐阶的诡计,只好任由徐阶摆布,如今成为了这件案子最大的受害者。高拱不但没有坐上内阁首辅的位子,而且被逼下台,就连京城也待不下去了。顺带把他的得意地弟子谭纶也害了进去,导致谭纶离开权力层到地方当一个小小知府。三个藩王不会有事,最多不过是隆庆皇帝不痛不痒的警告而已。隆庆皇帝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毕竟他们都是一家人。再说隆庆皇帝担心这件事情引起更多的藩王的注意,只会暗地里消化,不敢当众说出来。这样一来就不能给三个藩王定罪,藩王们也不会受到实质性处罚。就算有处罚也不过是罚俸禄或者减少封地而已,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看来这件案子最倒霉的是高拱,顺带着谭纶和秦泰也出力不讨好罢了。
第一回 黄婆姹女一
秦泰和仇小球完成救援任务之后,马上往家里赶。原因很简单,秦泰担心妻儿,更担心家里的家人。秦泰的夫人展小小是一个侠女,她和秦泰在一路上产生了感情,所以她不但是秦泰的好助手,更是秦泰的知心人。这一次是展小小第一次生产,生下的孩子也是秦泰第一个孩子,展小小就算再英勇也有点情绪不宁。秦泰答应过展小小,一定看着妻儿,亲手为展小小接生。可是因为这件事情,秦泰不但不能为展小小接生,更是要在展小小将要临盆的时候离开。这些天一有空闲时间,秦泰就记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儿。可是秦泰现在担心的不是妻儿,而是家中其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父母。谭纶被贬去地方当一个地方官,高拱也黯然离开朝廷,可见徐阶已经完全掌控局面。就算种种迹象都指向徐阶,说明幕后主谋就是内阁首辅徐阶,但是隆庆皇帝不能把徐阶怎么样。徐阶是一个锱铢必报的人,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绝对不会放过秦泰。秦泰和徐阶不但有两代人之间的私仇,更是多次破坏徐阶的好事,所以徐阶早就想针对秦泰了。秦泰现在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就连隆庆皇帝的金牌也还给了朝廷,这就是徐阶对付秦泰的最佳时机。秦泰并不担心自己,因为他和表弟仇小球事事小心,只要不犯错就不会有大麻烦。可是家中的父母怎么办?秦泰的父亲曾经做过一任地方官员,后来因为徐阶的缘故罢官了。秦泰的父亲就回到了老家,一边安心做田舍翁,一边也做一些小生意。没想到官运不佳的他,渐渐地成为了一个大商人,后来因为秦泰做了官,为了孩子的名声,秦泰的父亲不再做生意。秦泰最担心的就是父亲,徐阶不但会针对秦泰,而且会对秦泰的父亲下手。一想到父亲可能有危险,秦泰真的很着急,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回去。
秦泰和仇小球连夜赶路,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往家乡赶路。这一次出来办案,创造了秦泰破案以来好几个记录。首先这是秦泰第一次有目的的赶往一个地点办一件案子。以前都是有案情,或者一路找案子,碰上案子就查案破案的。第二,时间最短。从秦泰得知“马三刀”有危险开始,到完全处理好事件,一共才用了二十七天。其中秦泰和仇小球赶路两千多公里,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马车里度过的。他们三餐不是干粮就是饿着,这是查案以来伙食最差的一次。以前有展小小这个假小子在,虽然当时秦泰不知道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但是秦泰饿了的时候,展小小就会找东西给秦泰吃。秦泰越来越觉得自己离不开展小小,要不是后来知道了展小小真实身份的话,秦泰真的不知道怎么和展小小继续相处才好。第三,这次办案危险最大,几乎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一旦事件处理不好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秦泰想起来的时候,真的一阵阵后怕。第四,这次办案秦泰的身份地位最高。以前秦泰不过是刑部官员,代表朝廷的刑部复查和审理案件,最多担负着监察地方办案官员的责任。如今他是隆庆皇帝的私人代表,也就是钦差,而且手里有隆庆皇帝的金牌。这块金牌不但可以吓唬皇亲国戚,而且对现任官员有很大的威慑作用。这是秦泰当官以来,最有权力的一次。
秦泰和仇小球往家里赶路,路上刚好和一伙人同行。这伙人就是秦泰的老朋友谭纶和他的手下,秦泰就和他一起赶路,相互之间也好相互照顾。这个谭纶真的有点倒霉,也因为这样才和秦泰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谭纶在不久之前还是大家所羡慕的人,他是隆庆皇帝在潜邸的侍读,又是隆庆皇帝最相信的手下,他的老师高拱更是内阁次辅。大家都以为谭纶将会成为内阁成员,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内阁首辅。没想到如今的谭纶这么倒霉,不但被赶出了京城到地方任职,而且派往边疆当一个没有兵权和手下的“光杆司令”。山|西大|同知府,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知府,不但品级不一样,而且责任更不一样。自从“土木堡战役”之后,瓦剌国士兵差点占领北方所有的土地。虽然经过大家的努力,将对方赶到了山|西以北,但是他们依然时常过境侵略。这样导致山|西大|同不但成为了重要的边境重镇,而且负担起军用物资存放和周转的责任。大|同知府不但要管理好地方百姓,而且要做好边境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不但如此还要给军队当“老妈子”,给一些犯事的官兵“擦屁|股”。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又不能不依靠这些“老爷兵”把守边疆。这些人打起仗来像条虫,欺负起老百姓的时候可威风了。为了照顾好这些官兵,地方上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这些人依然觉得不够。由于官兵们的俸禄不高,朝廷经常拖欠兵饷,导致他们经常在地方上白吃白喝不算,而且经常发生侮辱地方妇女的事情。大|同知府没有处理官兵的权力,也不敢得罪如狼似虎的官兵,只好尽量安抚地方老百姓。几乎每一任的大|同知府都吃力不讨好,说这样的知府是全国最窝囊的知府。这里的知府不但没有油水,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不但要当心不讲理的官兵,还要注意提防老百姓的突袭。谭纶出任大|同知府一职,大家都以为这是要谭纶去送死。谭纶自己也觉得自己不但仕途完了,更有生命之忧,所以有点垂头丧气。朝廷其实就是内阁首辅徐阶,明知道谭纶的心情很不好,但是明文规定谭纶必须马上赴任。从江南到边疆,正常赶路也需要七天时间,但是徐阶要谭纶必须五天之内赶到山|西,第六天必须到衙门办理好交接,不然的话就要从重处理。谭纶不敢也没有本钱和徐阶作对,只好带着亲信赶往目的地。路上要不是遇上秦泰的话,真的是有苦都没地方说。
由于谭纶是赴任的官员,一路上的驿站不敢怠慢,所以不但有住的地方,而且供应赶路用的车马。这样一来秦泰和仇小球也沾光了,不用担心食宿和交通用具。一路上秦泰把自己知道的山|西老家事情一一地告诉谭纶,希望帮得上谭纶。谭纶也希望秦泰能到大|同来帮他的忙,可是谭纶和秦泰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秦泰是一个被勒令在家等朝廷发落的官员,再说秦泰和谭纶一样,都是徐阶的眼中钉、肉中刺,徐阶绝对不会让他们联手的。一旦秦泰出现在大|同,就算不是名正言顺的帮助谭纶,也会导致秦泰和谭纶再一次受到徐阶的迫害。到时候不但秦泰和谭纶有危险,就连隆庆皇帝也爱莫能助了。所以秦泰和谭纶只能暗中书信联系,绝对不能公开来往。
因为谭纶是要去山|西大|同赴任的高级官员,所以驿站把关于山|西一代的搪报给谭纶翻阅。所谓的“搪报”其实就是现在的“红头文件”。除了一些专门发给某个人的“特旨”之外,凡是朝廷明发的“圣旨”、“钧令”都会以“搪报”的形势在各地的驿站留档,供官员随时查阅。“圣旨”是皇帝或者司礼监代皇帝下达的命令,这是最高指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和阻挠。“钧令”是朝廷内阁下达的命令,虽然也经过皇帝或者司礼监的同意,但是因为是内阁下达的,所以威信不如“圣旨”。“搪报”是以一站一站的方式传达的,每一站在收到“搪报”的同时,一边抄录一边往下一站传送。驿站的官员地位不高,但是不受当地官员的限制,所存放的“搪报”更是不允许随便查阅的。谭纶不但是大|同知府,而且还是山|西布政副使,所以有权利查阅山|西全省的“搪报”。驿站的长官叫驿丞,虽然只是正八品的小官,但是权力不小。虽然当时各地的驿丞还没有完全隶属于锦衣卫,但是大家都知道驿站其实是锦衣卫控制和经营的。
谭纶在翻看“搪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这个信息和谭纶无关,也地方政务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和秦泰本人有很大的关系。原刑部主事贾百顺受到朝廷的褒奖,升为从四品官员。贾百顺自己请求来山|西当按察使,朝廷不但允许了而且已经下达了“钧令”。谭纶好像听秦泰提起过贾百顺,所以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秦泰。
第二回 黄婆姹女二
当谭纶把这个消息告诉秦泰的时候,秦泰整个人傻了。他没想到贾百顺回来山|西,而且出任一省的刑狱长官按察使。虽然谭纶和贾百顺同样是四品官员,而且谭纶是正四品,但是谭纶不能和贾百顺相提并论。理由很简单,第一大明朝的官员是“重职不重品”,也就是说一个官员的重要与否取决于他的职务而不是品级。一个同样是三品官两个职务,一个是一省巡抚,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两个人的地位和权力就有天渊之别。一个掌握一省军民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个只有在国子监教书安排科目的资格。谭纶是知府,虽然兼任布政副使,但是主要责任还是负责大|同的地方治安。贾百顺是山|西一省的治安最高官员,掌管刑事和监狱管理,是一个有权有兵的重要职务。两人遇上的话,谭纶必须给贾百顺让路,这是官场的规矩。连路都要想让,谭纶怎么能和贾百顺事事顶着干呢?第二,谭纶是一个被贬的官员,大家都不看好他。贾百顺却是一个被朝廷命令褒奖的官员,再说朝廷有人做靠山。所以不管是谁都会偏向于贾百顺,不会看好谭纶。第三,贾百顺是徐阶的表弟,又是徐阶的亲信助手。徐阶不会让贾百顺孤身奋战的,当然会指派得力干将帮助贾百顺。谭纶几乎是孤身上任,只有几个亲信在身边,怎么和贾百顺他们对抗?第四,谭纶作为一个知府,手里最多只能有一百来个手下,也就是衙门的衙役。就算全部听谭纶的也不过一百来人而已,其中还有一些不听谭纶指挥的“硬骨头”。可是按察使衙门按规定就有五百人左右的常规军,这是朝廷明文规定留在地方按察使衙门的军队。除了这些常备军之外,按察使衙门还有三百多的衙役,平时查案、抓人,有事的时候就是后备部队。从人手上说,谭纶也不是贾百顺的对手。
秦泰虽然知道谭纶不是贾百顺的对手,但是他还是把他知道的贾百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谭纶。秦泰的目的不是要谭纶去对付贾百顺,而是要谭纶提防着贾百顺这个人。秦泰对贾百顺的评价是无能、酷吏、心狠手辣、贪财,还有目光短浅。贾百顺是内阁首辅徐阶的远房表弟,从小就是一个不好好用功的主。因为贾百顺不能中举,所以不能中进士,不能正常地出任官员。徐阶为了让贾百顺当官,暗中花了一笔钱给贾百顺买了一个国子监贡生的资格。然后买通国子监的老师,开出了一张假冒的文凭,利用自己的权力给贾百顺安排了一个地方官的职务。
在大明要做官,只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通过层层考试,科举当官。这是最正统的,也是最普见的一种做官方式。第二就是荫生。也就是功勋之后,朝廷给予一些名额让他们的后代出任一些不重要的职务。这些荫生都是功勋们的小儿子,长子嫡孙可以继承父辈的职务,一些小儿子们就不高兴了。所以朝廷用这种办法安抚那些不能继承父辈职务的人。第三种就是国子监的贡生。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重点大学,可以进国子监读书的不是官员的后代就是地方推荐优等生。国子监读书的人分两种,第一种就是等机会参加大考,和其他学子一起参加“大比”。这种人要么不参加“大比”,参加的话一定有很好的名次。第二种就是混吃混喝,等将来毕业了当一任地方官员,混一个官员名分。后来因为朝廷缺钱,所以允许商人用银子买一些没有实权的官职,这就是“捐官”。
贾百顺在表哥的帮忙下,不但当了国子监贡生,而且后来当上了一任县官。不知道是贾百顺运气不好,还是注定秦泰和贾百顺、秦家和徐家之间有宿世恩仇。秦泰无意之中知道了贾百顺的弊端,利用贾百顺的错误把贾百顺免职了。贾百顺不但不好好读书,而且在国子监也没有好好学习怎么当官。名义上贾百顺在国子监读书,其实贾百顺在国子监的时间屈指可数。当上官员之后,贾百顺不但不会审案而且连办案流程都不知道。师爷给他出主意,一旦有案子的时候,师爷帮他事先准备好一切,捕头帮他找好人证、物证和罪犯。就这样糊涂官员审理糊涂案,而且每一件案子都冠冕堂皇的结案。师爷和捕头不但收了很多好处,而且想出了一系列的应付方式。为了尽快破案,为了让贾百顺重用他们,他们不惜抓人顶案,诬陷和摊牌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给一些无辜的人。就这样衙门一下子将积压了好几年的案子都破了,成为了县官贾百顺的一大政绩。其实在地方上大家都知道,安|徽铜|陵衙门有三个现象。第一,穷人和富人打官司,穷人一定输;第二,不管对错,谁出的钱多谁就能打赢官司,谁就“有理”;第三,在铜|陵杀人放火不要紧,打家劫舍也不会死,只要付得起“官方报价”。就算出了事,也会有人代你坐牢甚至于代你被杀头。贾百顺不但完全相信手下,而且听不得反对意见。特别是他断下的案子,绝对不允许说判错了。凡是敢反对的,贾百顺都会严刑拷打,逼着对方承认贾百顺是对的。所以当秦泰得知贾百顺是怎么一个官员之后,当机立断就地免去了贾百顺的正七品安|徽铜|陵知县职务。由于当时严嵩在朝,徐阶不敢一手遮天,只好任由秦泰将贾百顺免职。但是不久之后严嵩倒台,徐阶掌控内阁之后,他就安排亲信手下安插道各个部门。贾百顺不但重新当官而且出任南直隶刑部主事,就是要用贾百顺压着秦泰。贾百顺几乎是处处针对秦泰,许多不利于秦泰的言论和证据就是贾百顺编造和收集的。当秦泰逼宫迫使嘉靖皇帝朱厚回紫禁城后,贾百顺在表哥徐阶的授意下,逼秦泰交出邢部科道权力。因为贾百顺掌握了刑部的科道权力,再加上刑部尚书是徐阶的人,所以贾百顺这些年在刑部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秦泰把贾百顺的事情告诉谭纶之后,谭纶总结了几点。第一,贾百顺出任按察使是一个过渡,徐阶可能要重用贾百顺。从刑部主事到地方按察使,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常的调动,其实意义大不一样。京城六部衙门的官员分为高中低三层,七品以下的底层官员很少有升迁的可能,可以大多数的人安心本职工作,尽量捞钱等回家当财主。中层官员不敢贪污也不敢“鹤立独行”,所以最难做。高层官员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只手遮天。但是想要从中层官员升任高层官员,并不是太容易。就算贾百顺自己有本事,又有徐阶这个内阁首辅表哥,也是不能顺利过关。再说了贾百顺是贡生出身,没有经过正式会考,不能马上升任六部高官。所以徐阶为表弟可不是想出了这个办法,让贾百顺去地方出任一任按察使之后,积累一定的资本之后杀回京城,到时候只要徐阶还是内阁首辅,贾百顺就能出任六部重要高级官员。第二,贾百顺这次来山|西,可能是要针对秦泰。贾百顺在徐阶的安排下,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只有秦泰敢和他作对。贾百顺也因为秦泰的关系,失去了一次大踏步升迁的机会。贾百顺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对付秦泰,最好把秦泰彻底整垮。第三,贾百顺可能是接受了表哥徐阶的密令,监视和针对高拱的。高拱是山|西人,算是秦泰的老乡。高拱离开朝廷之后,徐阶总觉得不放心,总觉得高拱会不会以退为进,再次积聚能量对付自己。所以徐阶安排表弟贾百顺去山|西当一任按察使,就近看管高拱的一举一动。一旦高拱有所行动的话,贾百顺一边给高拱制造麻烦,一边快速派人通知徐阶。第四,贾百顺可能想捞钱了。在京城虽然贾百顺也能呼风唤雨,但是有太多人注意着他。再说了就算捞钱捞来的,大头都要归徐阶,贾百顺只能拿徐阶剩下的。到地方任按察使就不一样,不但天高皇帝远,而且不用次次都孝敬徐阶。一任按察使下来,贾百顺起码可以捞上十多万两银子。有了这笔钱的话,就算将来徐阶告老还乡了,贾百顺也能买通其他官员继续当官。实在不行的话,有了这笔钱回家当一个土财主也好。所以贾百顺于公于私都要来当按察使,只是苦了山|西老百姓和秦泰等人。
第三回 黄婆姹女三
秦泰回到了老家,仇小球马上回家和父母去吹牛了。秦泰也急着回家看展小小和孩子,按照时间推算,孩子不但生了而且应该满月了。秦泰是家中的独子,小时候就没有什么兄弟姐妹,这个孩子有时他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真的急着看看这个孩子。当然秦泰也担心展小小这个夫人,所说展小小是一个武把式,比一般的妇女身体都强健,但是生产孩子对于女人来说就是一个难关,秦泰也担心展小小受不了。比起其他的夫妻,秦泰和展小小之间的感情深多了,他们不是盲婚哑嫁,更是在结婚前相互已经喜欢上了对方的。展小小女扮男装在秦泰身边,不但是秦泰的守护神,更是秦泰的好助手。展小小早就喜欢上了秦泰,要不是怕吓住了秦泰,她早就对秦泰表白了。秦泰也对这个相对瘦小的展小小有点异样感觉,要不是后来得知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的话,秦泰真的不知道怎么和展小小相处下去。有一段时间秦泰真的很痛苦,他想见展小小,但是又怕见到展小小,更担心他们继续发展的话,影响展小小的名声和秦泰的官誉。但是秦泰不知道展小小的真相,担心继续下去自己无法自拔,所以决定找机会赶展小小离开。但是每到将要开口的时候,秦泰又舍不得出口伤到展小小。要不是老酒鬼师爷及时点破,秦泰真的不知道会不会发狂。当秦泰知道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的时候,秦泰真的好高兴,觉得老天也对他自己真的太好了。结婚后秦泰虽然依然需要展小小的照顾,但是秦泰也开始关系起展小小的爱好。知道展小小爱好练武,秦泰就劝说父母,在自己家的后花园建了一个练武场。知道展小小平时大大咧咧,所以秦泰尽量让父母理解自己妻子。特别是展小小有了孩子之后,秦泰几乎成为了“妻奴”,对展小小几乎无微不至。
仇小球赶到自己家扑了一空,他的继父仇民还在衙门没有回家,他的生母仇大娘也不在家。仇小球一拍自己的脑袋,马上想到了自己母亲一定在表哥秦泰家里。秦泰和他离开老家去破案的时候,秦泰再三关照仇大娘照顾家里,所以仇大娘经常去秦家。再说了现在仇小球的表哥秦泰家的孩子快满月了,秦家当然很忙,仇大娘当然也去帮忙了。按照辈分来说,仇小球是孩子的表叔,仇大娘是孩子的舅婆,仇民是孩子的亲舅公。这都是孩子的血亲,也是秦家在老家最亲近的亲戚。仇大娘又是一个热心肠,不但感激秦泰救了娘家广大老乡,而且也感激秦泰夫妻为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好丈夫。仇民除了平时话不多之外,其实是一个好男人。仇民不但对仇大娘好,而且对孩子也好,还把仇小球真的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传授看家本事。仇大娘觉得已经很满足了,自己有了依靠,儿子有了前途,这一切已经很完美了。
仇小球在自己家里,找了一套比较干净又有点新的衣服,清洗打扮之后,赶往秦泰家里看望姑母、姑丈和表哥表嫂,还有刚出世的孩子。仇小球是一个半大小子了,懂得去亲戚家需要打扮,需要给家人长面子,所以他按照过年走亲戚的礼数做。在路上仇小球还用不多的零用钱,为孩子买了一个布老虎玩具,又给姑母和姑丈买了一些点心,最后给展小小表嫂买了一些补身子的红糖。仇小球听母亲说过,产妇生产之后需要营养,需要好好的补身子,红糖就是女人家补身最好的东西。
仇小球把仇民当做父亲和师傅,自己最尊敬的长辈。仇民也把仇小球当做自己的亲儿子,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仇小球。秦泰的母亲秦家老夫人,是仇民的亲姐姐,也是仇民在世上最亲的血亲,所以仇小球也把老夫人和秦泰一家人当做自己的亲人。老夫人早对自己弟弟的个人问题很担心,担心仇民将来无子送终。当秦泰把仇大娘介绍给舅舅仇民之后,老夫人发现这个女子不错,不但能干而且不是一个爱搬弄是非的女人,特别是把孩子管教的很懂事。随着仇民和仇大娘确定关系后,老夫人越来越喜欢这个弟妹仇大娘。仇大娘不但有山|西人的精明,而且也有福|建人的能干。要知道福|建那里的女人是出名的能干,那里的男人不是出去“闯天下”,就是出海捕鱼,所以家里的农活和家务都是女人家一手经办的。仇大娘小时候是渔民的后代,从小帮着母亲在家里干活。后来嫁人之后,嫁了一个山|西生意人,也经常在福|建一个人管理着家庭琐事。自从丈夫遇难之后,仇大娘一个人养大孩子,为的就是不让孩子吃亏。这样能干又顾家,又不乱来的女人,才是一个好女人。自从仇大娘嫁给仇民之后,不但把仇民照顾的妥妥当当的,而且帮着秦家做了不少事情。秦家父子,一个是不会管理家务事,一个是没时间管这些琐事,老夫人一个人忙进忙出真的很辛苦。仇大娘来了之后,不但帮老夫人打下手,而且马上改变了秦家混乱的局面。爱屋及乌之下,秦泰的母亲秦家老夫人,也对有礼貌的仇小球很关心。仇小球的第一身新衣服是老夫人暗中瞒着仇大娘做的,仇大娘不舍得为儿子做一身里外全新的衣服,总说仇小球说仇民的旧衣服就好了。得知仇小球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老夫人亲自买布料,又亲自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托秦泰交给仇小球。理由说是秦泰穿不下了,只好把鞋子送给仇小球。其实仇小球知道,这双很合脚的一看就知道不是给表哥秦泰做的,分明是老夫人给仇小球定做的。所以仇小球觉得秦家都是好人,特别是老夫人和表哥秦泰,真的把仇小球当做亲人一样。
看见干净又礼貌的外甥仇小球,又看了看一身灰尘抱着自己孩子的秦泰,老夫人狠狠地败了自己儿子秦泰一眼。秦泰也知道自己太心急了,连忙把儿子的宝贝儿子放下之后,回去清洗和换衣服。清理之后秦泰又出来,献给父母请安,再给舅母仇大娘行礼,这才去展小小母子房间继续逗儿子和老婆说话。
看见懂事的仇小球,秦泰的父亲,也就是仇小球的姑丈也说仇小球太懂事了。这些东西虽然秦家不缺,但是这是仇小球的心意。作为亲家,作为一个孩子,能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到,证明家教好之外,仇小球自己也很有心。秦老爷觉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