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的话敬事房的太监不好办差。根据**的规矩,太监作为奴才不能哭爹喊娘,更不能闭口忍着不说话。叫疼是坏了皇宫里的规矩,闭口不吭声是对抗主子,必须要一边挨打一边喊“谢主子赏”。打得越疼,叫的声音必须越响。

    张敬被按到一张长凳上,双手各有一个人太监抓住,双脚绑在了长凳两边。衣服被撩了起来,裤子被扒到了膝盖下,露出一个又白又嫩的大屁股。敬事房太监扫视了大家一眼,不准大家说笑。按规矩说了一句“肃静。不得喧闹。”后,开始了这次的打人行动。

    “啪、啪、啪”声响的厉害,张敬装出来的痛哭声音更是不小。“打得好”、“谢主子爷的赏”、“奴才该打”、“是奴才惹主子爷生气了”等等的话,一句句从张敬口里蹦出来。其实张敬的紧张和痛苦是装出来的,太监的板子打在他屁股上,麻麻的一点也不痛。

    打了二十五下不痛不痒的板子后,敬事房的太监这才低头对张敬说:“叔叔,对不起了。后面几下要真的打了。您老要千万忍着。缓过来后才能开口喊。不能马上喊出来,不然的话会有内伤的。”说完一板子下去,这滋味张敬可是真的好久没有尝到了。前面的二十五下,可以说是风轻云淡的过去了,虽然太监舞动的板子呼呼作响,但是根本就不起任何实际作用。可是这第二十六板子,打的力道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其实比前面二十五板子加起来也要厉害。张敬整个人一震,努力的忍着不喊出来,努力地忍着再忍着,终于挺了过去。然后才大声喊道“谢主子爷的赏”后,太监的板子又下来了。张敬知道这已经是打人的太监大开“后门”了,要是换了其他人的话,管你有没有缓过来,直接接着打,不用十下就能把人给活活打死。

    张敬就算再能挨,打人的太监也算小心了,三十板子打完后,张敬也已经又累又痛地趴在长凳上起不来了。这样子可不是装的,屁股上已经血肉迷糊,身上的汗都流到了地上,汇合屁股上的血变成了红色的一道水渍。敬事房太监身边有一个东厂掌刑司的人,他负责监督敬事房的人打人。他看了张敬的伤势后,高声喊道:“板板到肉,三十板子一板不少。杖刑完毕,敬事房收工。”然后敬事房的人才能收拾家伙离开。不然的话,敬事房的人算是没有完成任务,挨打的就是他们了,掌刑的会换上东厂的人,他们可不会记板子数目,直接将敬事房的太监打死为止。但是一般情况下,两组人配合默契,谁也不会出来搅局。

    张敬被他的手下扶起,轻轻地抬回张敬的住处。太监们不是没有长眼睛,看得出敬事房在故意放水,不然的话张敬早就打得昏迷了或者残废了,看来敬事房的人依然不敢得罪张敬。一些机灵的小太监马上抢着上面照顾张敬,希望张敬能够收他们做干儿子,将来自己可以飞黄腾达了。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张敬心里的苦呢?嘉靖爷突然对自己发火,这应该不是一个好兆头。看来张敬想进司礼监的事情黄了,能不能留在御用监当少监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了。

    果然不出所料,张敬没有等到干爹吕芳来看望自己,却等到了一个师兄黄锦。黄锦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也是吕芳的干儿子之一,算是张敬的“哥哥”。黄锦为人还算忠厚,在秉笔太监里人缘不错,主管锦衣卫一摊的事情。他同时兼任嘉靖爷的随从大太监,和吕芳等几个人轮流照顾嘉靖爷。看来黄锦是直接从嘉靖爷那里过来的,是来传嘉靖爷的旨意的。张敬心里咯噔一下,直觉告诉自己,事情不妙了。

    黄锦寒着一张脸,对张敬说:“有旨意,着张敬去南京当一任提督。好好改改毛躁脾气。不然永远不用回宫啦。”

    张敬在黄锦说话前,早就滚下床,跪在地上听着了。当听说要他去南京当一个提督的时候,整张脸都苦了。提督太监虽然属于有实权的太监,但是地位只比监军太监大一点点,还不如他原来的镇守副使。看来不但进司礼监泡汤了,连留在御用监继续当少监也不可能了。

    黄锦一边叹了一口气,一边扶起地上的张敬,把张敬扶到床上后,坐下说:“小张啊,不是哥哥我说你。自从你回来之后,摆场真的太大了。不要说我们几个哥哥,就是干爹老祖宗也没有你威风。万岁爷虽然不经常管下面的事情,但不代表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次要不是我这个哥哥帮着你,你可能就没命了。”

    张敬连忙谢谢黄锦,同时从一边的抽屉里拿出一叠银票,数目不下一万两硬是塞给黄锦。黄锦才一边收下,一边向张敬娓娓道来。原来今天刚好黄锦当班,黄锦陪在嘉靖皇帝身边。嘉靖皇帝是历史上一个鹤立独行的一个皇帝,他不但自己迷信道教,更是在皇宫里大行其道。外人以为皇宫里的太监很威风,太监比外官更得皇帝的信任。其实宫里的太监知道,嘉靖皇帝最信任的人并不是他们这些奴才,而是一群长期在宫里居住的道士。对于嘉靖皇帝来说,外臣就是牛马,太监是走狗,只有身边的道士才是他的道友。所以嘉靖皇帝不喜欢女色,也不喜欢整天和太监在一起,更不喜欢处理什么国家大事。说嘉靖皇帝一心修道,其实也并不是什么也不管。嘉靖皇帝一边修炼一边牢牢地掌握着朝廷重要职务的管理。嘉靖皇帝想做一个长命百岁的皇帝,永远掌握整个江山的命脉。

    嘉靖皇帝平时总是呆在他的玉熙宫里,十天半个月不会出来走动。这一天突然嘉靖皇帝听从一个道士的话,准备走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张敬并不知道嘉靖皇帝要出来,宫外的布置依然按照原来的布置摆放。嘉靖皇帝走路从来不是直进直出的,走的都是道家步法。什么“六十四方位步法”、“河洛步法”等等,玉熙宫外的布置应该不会挡住这个嘉靖皇帝的道路。没想到嘉靖皇帝听从一个小道士的话,走出了一种新的步法,虽然比较好看,走起来也更加潇洒,但是问题出现了,有一些东西挡住了这个皇帝的去路。小东西可以搬开,可是一些大件的摆设太监们搬不动。而这个修道入了迷的嘉靖皇帝又是一个不懂变通的人,继续往前撞。向来只有大家迁就嘉靖皇帝,没有嘉靖皇帝让过谁。这下可好了,嘉靖皇帝不但头撞了一个包,连脚趾头也被绊出了指甲。平常人家头上撞出一个包,脚趾甲绊出血,不是什么大事。可是事情出在嘉靖皇帝身上就是大事了,所有的在场太监几乎都吓得半死,黄锦更是吓得不轻。一边叫人抬着嘉靖皇帝回宫,一边叫人申斥御用监的管事太监。原来那个申斥太监是黄锦派来的,他的目的就是让嘉靖皇帝消消气。嘉靖皇帝有一个怪脾气,“一罪不二罚”,就是不管对方有什么过错,罚过了就不在同一件事情上追究这个人。黄锦早一步代嘉靖皇帝申斥张敬,其实就是在救张敬。没想到这次嘉靖皇帝真的火了,叫人去“打板子”不说,还要罢了张敬的职务。黄锦在一边求情,嘉靖皇帝也知道这责任不能全怪张敬,所以才答应是当处罚张敬。请了一个道士“问神”,最后确定去南京。按照嘉靖皇帝的意思,这个张敬敢叫自己“出血”,就应该去当一个最普通的杂役太监。可是黄锦知道张敬和自己干爹吕芳的关系,所以劝嘉靖皇帝息怒,并讨了一个恩典,下放去南京当一个小小提督太监算了。对于嘉靖皇帝来说,提督太监已经不算一个官,比一般的小太监好不了哪里去了,所以就答应了。

    张敬对黄锦十分感激,张敬给各位师兄们的钱并不一样,给这个黄锦师兄的钱虽然也不少,但是在秉笔太监里是最少的一个,原因就是黄锦为人老实,又是和张敬同一个干爹。比起黄锦,其他几个秉笔太监收的张敬银子可都不少,但是没有一个给张敬说话,更有人准备随时落井下石,陷害张敬一个永不翻身。

    张敬被限时离开京城,只好有几个手下太监抬着离开**。临走的时候,张敬去见了自己的干爹吕芳,吕芳勉励了张敬几句,大家都知道张敬其实没有错,但是嘉靖皇帝是他们的主子,谁不敢违背嘉靖皇帝的意思而已。张敬出了吕芳的房间,又去了孟冲的房间,求见新的上司孟冲。孟冲虽然是司礼监四个秉笔太监中的最后一名,但是他的实权也不可小看。孟冲不但是拱卫皇宫的“大力太监”出身,更是御马监的大监,掌握着天下兵马的“兵符”。张敬被降为南京提督太监,隶属于御马监管辖,就是孟冲的直接下属。提督太监在皇宫里不算什么,但是出了京城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了。提督太监不但是代皇帝出宫的太监,更是手上有兵权的太监。这种太监不像监军,手里的兵是军营里的不是自己的。提督太监有权力自己招募手下,训练一支人数少于千人的亲兵队伍。这支军队不单只听从于这个提督太监的话,更是这个提督太监的私人打手,提督太监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就要做什么。

    孟冲也是一个聪明人,虽然不太喜欢这个小弟弟,但是干爹吕芳的面子一定要给。所以他装出关心的样子,勉励张敬不说,还派人一路上要好好照顾张敬。张敬拜完了各路神仙之后,马上离开了京城。由于伤口没有好,不能坐轿更不能骑马,所以张敬是被抬着上了马车,趴在马车上南下的。这时候张敬一点不知道,一张已经铺好的大网等着他,他的生命将走向终点了。

    秦泰不知道张敬的现状,不然的话一定会劝张敬一路小心。张敬这几天的事情分明是有人在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张敬离开京城,南下江南自己送上门送死。不然的话嘉靖皇帝怎么会无缘无故走出宫殿?又会莫名其妙的走新的步法?请来的道士又为什么会选择南京?而且怂恿嘉靖皇帝立即要张敬出宫呢?

第十七回 借尸还魂十七

    秦泰并不知道张敬已经被嘉靖皇帝赶出皇宫,正在来南方的路上。秦泰更不知道更大的一个阴谋正在酝酿之中,面对他的困难越来越重了。

    秦泰对于“老酒鬼”师爷发现的线索,真的有点束手无策。在大明朝里,什么样的问题最棘手呢?不外乎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涉及到皇宫后院,帝王家的家事。第二件事情就是文武两道的跨行业案件。太监是皇帝的奴才,也算是皇帝的自己人,这么一来涉案的张敬就牵涉到当今皇帝嘉靖爷。想管嘉靖皇帝的家务事,秦泰不是不敢,而且已经查收过了。可是现在上司张居正下过严令,不准插手地方事务,不准插手皇家事务,不准插手军方事务。这几条看上去秦泰都不得不犯了。不但皇帝家的事务要管,军队的也要管,地方上的更加要横插一杠了。原因是这件案子牵涉到了地方政务、军队的管理,更涉及到一个地位不低的太监。要么不破案,破案的话一定要牵涉到这方方面面。

    秦泰三人在小村庄里住了一夜之后,马上离开了这里。他们前脚刚走,后面就来了几个人。他们分工相当明确,几个人继续跟着秦泰上路,剩下的人进了村庄,在秦泰居住过的房间里翻查什么。他们查的相当仔细,秦泰他们用过的碗筷、睡过的床、做过的椅子等等,他们一个也不放过。他们包的包、拿的拿、搬的搬,几乎把房间里的东西都拿走了。几个前来阻拦的村民都被他们打倒在地,更有一个企图倚老卖老的村中老人被他们一刀给杀了。他们敢在村庄里杀人,这一下子真的使村民们没有想到。等他们离开村庄之后,大家才敢出来为老人家收拾尸体。

    这时候从一边的一个小房子里出来一个人,看了看地上的老者之后,默默地放下一锭银子后离开了。他就是秦泰身边的“马三刀”,原来他没有和秦泰一起离开村庄,躲在一边看着这些人屠杀村民也不去管。那个和秦泰一起离开的人又是谁?

    其实很简单,秦泰早就怀疑他们被人盯上了。所以一路上并不急着赶路不说,还故意找了一个身材和“马三刀”差不多的村民,穿上“马三刀”的衣服,雇他帮着挑行李。跟踪秦泰的人以为他们三个都离开了,没想到真正的“马三刀”依然留在村庄里。

    就这样秦泰和“老酒鬼”师爷带着这个雇来的脚夫故意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马三刀”忽左忽右,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暗中保护着秦泰。秦泰通过记号和暗语,知道了跟踪人的一些线索。秦泰和“老酒鬼”师爷分析,他们这些跟踪的人好像分工明确,办起事情来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警觉性不高,又不会太多的变通,这分明就是大名军队士兵们的特点。难道他们都是大明的士兵化妆假扮的?是什么人命令他们跟踪自己的?他们和案子有什么关系?和昆山军营有什么联系?他们是敌人还是朋友?或者说是助手还是阻拦者?

    “马三刀”好几次有机会抓住一两个跟踪者,他觉得自己有把握可以问出一点实际情况,但是他的方案被秦泰阻止了。秦泰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方位,还有联络方式,一旦“马三刀”行动的话,就会打草惊蛇。为了不引起跟踪者的注意,秦泰命令“马三刀”按兵不动。

    两三天过去了,秦泰和“老酒鬼”师爷继续装出没有注意到对方的样子,“马三刀”却找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个探子收到了一封信之后,准备脱离监视队伍,准备一个人去驿站。“马三刀”用暗语手势汇报给秦泰,秦泰答应“马三刀”的请求,暗中抓捕这个探子。但是宁可跟丢了,也不能让这个探子发现“马三刀”。

    不久之后,“马三刀”化装成一个脚夫靠近秦泰,在秦泰的桌子边放下了一张字条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离开了。秦泰马上抓过字条,在“老酒鬼”师爷的掩护下,看了这张字条。

    “马三刀”不但成功的抓住了这个探子,而且在他的身上搜到了一封信。信中用很含糊的字眼,指示他们,不但要看好秦泰,而且要他们尽快赶往目的地。路上千万不要让秦泰遇上已经南下的那个人。其实“那个人”就是前来南京上任的张敬。探子们不清楚,秦泰更是没想到。

    秦泰还得知了一件事情,对方不但是军方的人,而且就是昆山军营里的探子兵,怪不得他们行动一致,做事的风格很像军队。秦泰第一时间想到了现任昆山军营里的军事长官还有监军,这两个人应该都知道一些事情,不然不会这么盯着自己不放手。难道这件事情真的和昆山军营有关?难道真的和张敬有关?真的关键点就是在昆山军营吗?

    秦泰和“老酒鬼”师爷继续不快不慢的赶路,在路上无意之中知道了张敬的消息。秦泰和“老酒鬼”师爷对看了一眼,这一切会是巧合吗?秦泰的直觉提醒自己,探子信上所说的“那个人”会不会就是张敬?难道张敬想对付自己?或者说他们害怕自己和张敬见面?这么说张敬可能有危险?想到这一点之后,秦泰有点着急了。张敬不但是这件案子的唯一线索,更是嘉靖皇帝派来南方的重要手下。要是张敬出了事情的话,不但案子的线索断了,而且会给南方众多官员带来巨大的灾难。

    坐不住了秦泰连忙拉上“老酒鬼”师爷,不再理会一边的脚夫,直接冲向最近的衙门。秦泰拿出自己的关防,逼着衙役去见这里的知县。知县本来不想见这个秦泰,但是秦泰的话很吓人。秦泰只说了一句话:“大人,您和您南方数百官员的性命有危险了。”吓得这个知县大老爷连忙请秦泰进了自己的书房。

    秦泰也不隐瞒,拿出已经不在世上的所有涉案官员的卷宗给这个已经心神不宁的大人看。这个大人看了好久看不出什么异样,只好眼巴巴的望着秦泰。秦泰指出这些官员唯一的一点共同点,他们和一个叫昆山军营有一定的联系。这个大人依然不懂,就算问题在昆山军营,跟自己地方官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秦泰说这件事情会影响到自己呢?

    秦泰提醒这个大人,马上要来上任的提督太监张敬就是原来昆山军营的监军。要是这个张敬是凶手的话,他将要继续杀人,杀的依然是地方上的官员。要是张敬不是凶手的话,可能就是下一个凶手对付的目标,这么一来张敬就有危险了。张敬是一个提督太监,只要一上任手上就有兵有权了,唯一的下手机会只有在来上任的路上。要是提督太监张敬在路上被害了的话,朝中的官员们会认为地方官办事不利。这个张敬能做上这么高的位子,**之后一定有人,他们也不会让张敬白白死了,一定会追究地方的责任。再说嘉靖皇帝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一旦听说他派来的提督太监在上任的路上给人杀了的话,说不定全南方的地方官员都要倒霉了。秦泰的话虽然有点吓唬人的成分,但是也是真的,吓得这个大人马上给了秦泰足够的盘缠还有食物,牵来最好的快马送秦泰北上。

    当秦泰和“老酒鬼”师爷、“马三刀”骑上快马北上汇合张敬的时候。这个知县大人马上分出人手向自己的上司,上司的上司,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分别送信。把秦泰和自己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向自己的上司汇报。几乎在一天之内,所有的信都送了要去的地方,办事风格可能是这些年来最快的一件事情。

    不久之后,知府衙门、布政使衙门、巡抚衙门全乱了。巡抚衙门一边派人协调,一边组织人手第一时间赶往官道,保护新任的提督太监张敬和秦泰。一个信差第一时间骑上快马赶往南京,向在南京的南方总督胡宗宪汇报这件大事。同一时间巡抚赶往最近的军营,经过沟通,双方决定用飞鸽传书的方式通知沿路的军营,不但要密切保护张敬一行人,而且要时刻报告张敬的行踪。

    秦泰三人赶了三天的快马,总算在徐州遇上了张敬。张敬因为伤势,不能赶路,所以在路上一边养伤一边赶路。七天时间才走了一半的路程,算是慢的不能再慢的赶路了。

    秦泰要求面见张敬,被张敬身边的一个小太监阻拦了。小太监的意思是张敬心情不好,不想见不相关的外人。特别是秦泰这种人,看来秦泰大闹千秋阁的事情张敬知道了,张敬身边的小太监也知道了。

    秦泰没有心思理会小太监的冷言冷语,他急着第一时间见到张敬。就在张敬身边的小太监和秦泰发生争吵的时候,马车里的张敬突然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张敬想提醒车外的小太监,可是自己怎么也说不出话。张敬用力拍打马车的隔板,企图叫唤小太监。但是这时候的小太监忙于应付秦泰,并没有听见里面的声音。张敬的眼睛越来越突出,神情也越来越古怪。张敬说不出话,身体动不了,但是却能感觉到死神一步步靠近自己。张敬害怕了,张敬觉得自己快要受不了了。张敬在临死的一刻,突然发力抓住一件东西,死死地抓在手里。这时候本来已经狰狞的一张脸,突然松了一松,好像得到了一丝的安慰。

    等小太监再一次拉开马车的帘子,准备再向张敬汇报的时候,小太监才看见张敬已经断气了。小太监的尖叫,引起了守护的注意力,也让秦泰终于看见了张敬。秦泰第一次看见张敬,却是看见了已经断气的张敬。这算不算是秦泰的悲哀?其实应该说是张敬的悲哀才对。张敬要是早遇上秦泰一刻钟的话,自己可能就不会死,就算死也不会这么窝囊。早日抓到凶手,为张敬报仇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

    秦泰看了一眼赶来的官兵,领队的一个军官看见慌乱的大家,就知道出事了。他一边下令封锁道路,一边盘问所有的在场人员。这个军官一脸的灰败,看了一眼已经没有一点生存机会的张敬后,死死地看着秦泰。

    这个军官明显认识秦泰,他对秦泰说:“我们还是来晚了。这件案子必须尽快破案。你是第一个来这里的人,又是最好的破案高手。这件案子就交给你了,我只给你一天的时间。明天这时候我要听你的答案。老子我估计活不成了,要是你破不了案的话,就和老子我一起上路好了。”

    说完之后,这个军官不再理会秦泰,命令手下全力以赴配合秦泰。秦泰苦笑了一下,只好回头去找线索。这时候本来很嚣张的小太监变了脸,死命的求秦泰尽快破案。小太监很清楚,这件案子要是破不了的话,自己一定是最后的“替罪羊”。小太监本来想出来转转,过几年风风光光的回宫的,没想到刚出京城就没有了靠山,还有可能成为替死鬼。小太监真的好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和这个倒霉的张敬一起出来呢?虽然宫里的生活太苦闷了,但是不会这么莫名其妙的丢脑袋啊。等这件案子一了了,只要小太监没有死的话,小太监一定立刻回宫,老死不敢离开皇宫了。对于小太监来说,外面的世界真的太恐怖了。

第十八回 借尸还魂十八

    秦泰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么赶路依然会慢了一步,张敬依然和自己没有见上面,没有说出一点线索就死了。看来对方不但不是一般人,更是一个或者一伙安排有次序的可怕对手。秦泰真正不得不佩服对手,对方不但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到了,而且布置可以算是十分精妙。

    正在秦泰暗中佩服对手的时候,“老酒鬼”师爷和“马三刀”过来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勘查工具,“老酒鬼”师爷将要去做“外围调查”,也就是为张敬的随从们做笔录,记录一些相关信息的同时,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希望能找到相关的重要线索,也是配合秦泰验尸的重要环节。

    因为秦泰身边没有小灵子,也没有展小小在场,所以“马三刀”将充当秦泰的助手。秦泰不但是一个分析案情的高手,更是一个验尸高手。早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慢慢的在大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和舅舅仇民学习怎么验尸。秦泰的舅舅仇民本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夫,从小和他的父亲学习中医和采药,十八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单独为病人诊病。就是不幸的是仇民在二十三岁的时候,也就是秦泰三岁的时候出了事情。官府说仇民“庸医杀人”,也就是治病不成把病人害死了。下令将仇民父子抓起来,要将他们父子定成死罪。在众多当地受过仇民父子恩惠的老百姓,还有秦泰的父亲、仇民的姐夫、仇老大夫的女婿的帮助下,仇老大夫被马上释放了。可是仇民不但没有被释放,而且官府准备将案子定下来上报中央。这样一来的话仇民不但罪名定了,而且可能会没有性命。秦泰的父亲只好一咬牙,做了他原来不屑一顾的事情,用近一半的家财买了仇民小舅子的一条命。仇民是被秦泰的父亲用钱“买”了回来,但是仇民取消了行医资格,终生不得给人看病。仇家也不得开设医馆,更不能从事医药行业。仇老大夫几经打击,终于因为年事已高从此不能下地了。在秦泰的记忆里,他的外公总是闷闷不乐地坐在轮椅上。仇民不能当大夫,不能从事采药行业,就等于成为了一个什么都不太懂的普通人了。仇民曾经做过菜贩子卖过菜,曾经做过店小二,也做过教书先生,可是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下去。最后秦泰的父亲利用熟人,为仇民介绍了一份正常人谁也不愿意做的工作,去官府做查验尸体的仵作。没想到仇民一做之后特别顺手,因为这个工作和医学相关,属于仇民熟知的行业,从此仇民成为了一个整天和尸体打交道的仵作。

    秦泰从小的时候,父母亲就不愿意他和舅舅仇民在一起。不是说仇民的姐姐姐夫不待见仇民,相反是秦泰的父母亲在保护仇民。秦泰的父母总觉得当年的案子不简单,背后一定有任在故意陷害仇民。这个对手要是没有死心的话,还将会继续危害仇民。秦泰和仇民走得太近的话,仇民会有危险,对手会利用不懂事的秦泰引仇民上钩。还好秦泰和仇民多次见面的时候,那个企图害死仇民的人没有再出现。比起秦泰的父母,秦泰的外公对外孙的关心远远超过自己的儿子仇民。仇民已经不能行医了,而且在大牢里受到了迫害,不能成家立室传宗接代了。自从做了仵作之后,仇老大夫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已经够丢脸了,不愿意再和仇民住在一起。他不准秦泰和仇民在一起,其实有自己的用意的。首先在外人的眼里,仇民不但曾经是一个罪犯,更是更是一个把人治病治死的大夫,秦泰和仇民在一起的话,会影响秦泰将来的名声。第二,仇老大夫已经不敢再提治病和行医了,也不希望自己的唯一外孙秦泰将来也像他舅舅仇民一样,弄得身败名裂不算,还会连累到一家人。所以仇老大夫坚决不允许秦泰学医看病。第三,仇民是一个仵作,每天要和死人打交道。官府里的死人虽然有大部分都是死于谋杀,但是也有生病死的。就算是被谋杀的尸体,时间久了也能传染。仇民整天呆在验尸房,身上一定有不少的病菌,秦泰和仇民在一起很有可能染上病菌。仇老大夫真的怕秦泰染上什么要命的毛病,为此生病可太不值得了。

    起初秦泰的父亲也并没有阻止秦泰暗中和仇民来往,毕竟仇民是秦泰的亲舅舅,而且仇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据秦泰每次回家后,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信息,秦泰的父母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小舅子真的爱心泛滥。仇民因为过去的事情,还有现在的工作原因,谁也不敢租房子给他住。仇老大夫也搬出来和秦泰一家人住在一起,不再理会仇民。仇民就在城郊找了一个没有住的破房子,修整了一下成为了他的新家。三餐都不定时,没有女子在家的生活真的一团乱。可就是这样,仇民依然养了不少的猫狗,这些猫狗都是仇民收养的流浪猫狗。仇民近一半的收入都要花在照顾它们身上,仇民家的宠物数量不断增加。这么有爱心的人,当然不会害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外甥了。可是后来秦泰的父亲渐渐担心起来,因为仇民不光教秦泰一些防身的医学知识,更是在教秦泰验尸。这是秦泰的父亲所不允许的,秦家世世代代都是书香门第,秦泰将来就算不当官,也要耕读传家,怎么能当低贱的仵作呢?再说做仵作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秦家只有秦泰一个孩子,秦泰可不能有任何闪失。当时有关部门暗中调查过,每年上报朝廷的地方因公殉职人员之中,有六成多都是因为抓捕罪犯时的损失,毕竟一线工作不好做。但是在所有殉职的名单中,仵作的殉职也很多。有的是染病身亡,有的是受不了精神压力自杀,有的是噩梦缠身导致神经错乱而死,有的是被凶手亲手或者买凶杀人,有的是不愿意和其他衙役谎报案情被同事谋杀,有的是收了贿赂后暴露问题被上官当场打死等等。反正仵作是地方上除了捕快之外,最危险的一种工作。捕快、仵作、狱卒成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