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展小小,再说了秦泰不是县衙的正式官员,衙役准备勒索一些“买路费”,没想到好处没要到,大家每人挨了展小小的几下“老拳”。正当衙役们想还手的时候,展小小已经拉着丈夫秦泰大摇大摆的走进了大兴县县衙。

    可能是听见了门口的争吵,或许是大家正好闲的没事做,一大群衙役拿着水火棍或者腰刀出来,迎面就看见了展小小和秦泰。一个刚刚被展小小打倒在地的衙役,在地上拼命地挥手,提醒大家这对夫妻有问题。大家好久没有机会活动了,马上一个个兴奋地冲上来,企图知府展小小秦泰。这么做不但可以公开动手打人,而且抓住了对方也可以向上面的人请功,说不定能够升职也有可能。

    看见兴奋的衙役,秦泰真的很头疼,因为他知道展小小更加兴奋。展小小本来就是一个习武的,总想找人打一架练练功夫。自从嫁进秦家之后,展小小已经很少有机会动手了。展小小教仇小球功夫,主要是为了锻炼仇小球,把仇小球训练成一个可以保护秦泰的好帮手。但是也有其他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为自己培养一个对手,将来有空的时候要仇小球和展小小对打,让展小小过过手瘾也好。自从再一次走上老路之后,展小小总是用器械锻炼身体,很少有机会和人对战。展小小是一个老江湖,知道器械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和活人对战才能开速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展小小不会放过每一次的机会。这一次展小小不但心里有火,而且就想找一大群人练练功夫。展小小的等级,如今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已经不容易了,只有用人数来弥补实力上不足,才能满足展小小的需求。门口的四个衙役不是展小小的对手,也满足不了展小小的需求。如今这么多衙役一起上,不但满足了展小小的要求,而且可以让展小小打得过瘾,展小小当然会很高兴。不过这群衙役可要倒霉了,他们不但会被展小小打,而且打了也白打,知县不敢为他们出头的。

    果然不出秦泰所料,展小小看见这么多的衙役一起上来,不但没有感觉到害怕,而且异常兴奋。她随手拔出了她要上的宝剑,挥舞着来一个反冲锋,主动冲向这全衙役。才三两下展小小就觉得这群衙役太弱了,使用宝剑不但有点牛刀小试的感觉,而且真的不过瘾。为了比较过瘾点,展小小把已经拔出的宝剑交给一边看戏的丈夫秦泰,自己空手再一次杀入人群。秦泰只好帮妻子展小小提着宝剑,宝剑像一条死蛇一样被秦泰倒提着。

    这时候刚好大兴县的捕头赶出来,看见了这么怪异地一幕。这个捕头真的很累,这几天白天在外地四处打听孩子失踪案,晚上回来也被知县或者县丞骂。这让才四十刚出头的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甚至有了回家养老的想法。捕头刚回到衙门,来不及放下手里的武器,就听见外面很吵。捕头就提着腰刀出来看看,就看见一大群衙役拿着武器围攻一个年轻的少妇。这个少妇手里本来有一把看上去不错的宝剑,没想到她把宝剑给了一边的年轻人,空手和大家打起来。就算这样了,大家依然不是这个少妇的对手,不时地有衙役倒地或者被少妇打出去。以捕头多年来的经验,这群三十多人的衙役,估计坚持不了多久。少妇不但一定会赢,而且几乎是完胜,简直就是一个不对等的较量。

第十一回 圣婴大王十一

    捕头看着打架的双方,又看了看一边的年轻人,特别是那把像死蛇一样的宝剑。突然捕头眼睛一亮,好像想通了什么,马上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精神。他仔细又仔细地看着少妇和这个旁观的的年轻人,好像在确定某一件重要的事情。

    其实秦泰夫妻很好被人辨认,因为他们太出名,也太容易被人认出来了。首先,秦泰是一个什么功夫都不会的文弱书生,但是他的夫人展小小是一个功夫高的不得了得大女侠。第二,展小小有一把成名武器很好被人辨认,它是一把软剑。泼辣的女人多了去了,厉害的女人也不少,会功夫的女人不多也不少,但是会使软剑的女侠不多见,以软剑出名的女侠就只有展小小一个。软剑不是一般人都会用的,这一点会一点功夫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百日刀千日剑”,意思是要学会刀法的话一百天就可以恶,但是要学会一手好剑法起码需要两三年的苦练。软剑更是剑法之中最难练的一种,初学乍练的人很容易伤到自己,所以一般的江湖中人都不会使用软剑。一旦遇上会使用软剑的人,一定是一个剑法高超的高手。自从展小小成名之后,各地的人纷纷抢购软剑,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真的会使软剑。虽然一段时间软剑卖得几乎脱销了,但是还是没有出什么使用软剑的高手。绝大多数的人只不过把软剑缠在腰上,假装高手而已。更有一些小姐按照展小小的样子,为自己准备了一身行头,但是都是没用的花架子而已。敢用软剑当武器,使得这么好的女人,就只有货真价实的展小小一个,绝无分号或者假冒。第三,秦泰喜欢破案,哪里有大案子就可能会出现在那里。第四,秦泰对展小小的功夫很有信心,所以才会在一边旁观。换了别人的话,那会任由自己的老婆一个人对付一大群衙役而不着急的?

    捕头越来越确定来人的身份,马上回头去请知县和县丞去。因为他知道秦泰虽然已经不是在职官员了,但是身份和地位还在,捕头没资格代表大人和秦泰见面。在这里大兴县县衙只有知县或者县丞才能代表县衙,才有资格和秦泰会面。再说了如今出了孩子失踪案,也只有像秦泰这种高手才能帮得上忙。要是秦泰能够接手的话,捕头和下面的不快就轻松多了。为了大家的饭碗和朝廷、衙门的声誉,捕头相信大人们会分得清轻重缓急的。至于那群衙役,根本伤不到秦泰和展小小,索性让秦泰和展小小帮着教训一下大家,也让这些人见识到秦泰和展小小的厉害。

    捕头冲进来,就看见房间里面气氛不对劲,知县和县丞好像不是在商量事情,而是在闹别扭。换了其他时间,捕头才不会插手大人们之间的事情,得罪了他们哪一个都不好。不过现在捕头管不了这么多了,因为秦泰的事情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第一,秦泰是一个可以帮大家破案的高人,不能失去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第二,展小小正在外面殴打衙役。衙役和展小小交手,简直是在自己找死。再不去阻止展小小的话,这些衙役迟早会被展小小打死打残的。衙役就算再没用,也是县衙的人,不但关系到县衙的脸面,更加关系到衙门将来的运作。要是衙役们都倒下了,将来查案办案,打个下手的私情谁去做?第三,这时候知县和县丞要是闹僵的话,对任何人都不利。还不如恢复原样,让他们双方暂时偃旗息鼓的好。

    知县本来的目的就是想逼县丞和自己翻脸,自己才有机会把这件事情上报顺天府知府那里,把县丞彻底赶出大兴县县衙。捕头这么一进来,县丞马上意识到了自己这么做不对,不但马上闭嘴而且态度也变得恭敬起来。气得知县简直想杀人,知县见县丞不上当了,只好把怒火发泄到了捕头身上。捕头也倒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知县这么一顿怒骂。

    知县骂累了,这才问捕头为什么这么不懂规矩的乱闯,难道忘记了上下规矩和朝廷的礼法了吗?捕头等知县消气之后,这才禀报知县和县丞,外面发生的事情。当知县和县丞听说自己的衙役好几十个打不过一个人,这个人而且是一个少妇的时候,脸色都相当不好看。当他们听说来人可能是秦泰夫妻之后,马上又脸色大变。知县是已经听说了秦泰的事情,正要准备寻找秦泰出山的,所以对于秦泰主动上门很是高兴。县丞虽然不知道秦泰在大兴县,但是县丞是一个老手,深知秦泰夫妻的本事。这些日子大兴县不太平,县丞早就想请高人来帮忙。一来高手难找,第二县衙没有什么钱,第三知县不配合,所以县丞只好心里着急。秦泰的本事县丞早就听说了,秦泰的到来对于县丞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下子孩子失踪案不但有希望了,而且很有可能会马上破获。这对县丞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县丞绝对欢迎秦泰夫妻的到来。

    知县和县丞马上一改刚才的表情,再三整理了自己的衣冠,然后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冲出去。他们的变脸绝技,再加上矫健的动作,令一边的捕头大吃一惊。看来当官真的不容易,不是一般的人可以玩得起的。捕头下定了决心,等这里的失踪案一结束,自己马上向上级提出辞呈。还是回家过太平日子好,对了,顺便提醒一下快成年的儿子,千万不要当官后者进衙门。这里的水太深了,说不定一不小心就会淹死在里面的。

    正如秦泰的猜想,知县和县丞出来之后,不但对秦泰夫妻低头哈腰,而且狠狠地批评衙役们。衙役们真的很伤心,想打人却被一个女人打了,自己的长官不但不帮自己还要骂大家,大家不但挨了打还要挨骂,甚至于要扣工钱,大家真的觉得好后悔。但是大家没办法,打架打不过对方,长官又偏帮对方,看来这顿打白挨了不算,还要花钱买教训。

    知县利用自己比县丞年轻力壮的优势,抢先一步请秦泰夫妻到了自己的办公地点。不但低三下四地接待秦泰夫妻,而且说了一大堆的奉承话。气得一边的县丞暗骂知县不要脸外加马屁精,但是县丞何尝不想讨好秦泰夫妻呢?只不过被知县抢了先机不说,而且县丞越看越觉得这个秦泰有点面熟,却又记不起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见过秦泰。其实县丞不但见过秦泰一次,而且还出口教训过秦泰。当时张居正派一个吏部的人带着秦泰来大兴县县衙,知县不在县衙就由县丞接待了来人。吏部的人也不知道秦泰的底细,只是交代县丞暂时留用秦泰。等这个人离开之后,县丞随意地盘问了秦泰几句。只不过秦泰不但用了假名字,而且把自己说成一个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外地人。所以县丞不但没有给秦泰好脸色看,而且安排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工作给秦泰。县丞万万没想到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泰,更不会想到秦泰会成为大家的座上宾。这时候的县丞不但忘记了秦泰,也忘记了和秦泰见面的经过,只觉得有点面熟而已。

    秦泰有意令知县和县丞好看,所以故意没有说话。一边的妻子展小小马上明白了丈夫秦泰的意思,就把兴师问罪的事情揽了过来。当两位大人听了展小小的话之后,两个人不禁大汗淋漓。秦泰不但是张居正的好友,而且认识高拱和谭纶,就连隆庆皇帝也知道秦泰的事情。关于请他来大兴县的事情,不但是张居正的建议,更是隆庆皇帝、李贵妃、孟冲、冯保、高拱、谭纶和张居正共同的意思。早知道这样的话,谁敢得罪秦泰夫妻,知县和县丞应该把秦泰夫妻像祖宗一样供起来。现在好了知县不知情,县丞不但安排秦泰夫妻做最苦最累的事情,而且单方面把秦泰夫妻开除了,这不是在自己找死吗?光是违抗张居正的安排,得罪了张居正这一条就可以让这里的人死一遍了,何况得罪隆庆皇帝、李贵妃、孟冲、冯保、高拱、谭纶等等人。这些人每一个都是他们这些小人物惹不起的大人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要了大家的小命。

第十二回 圣婴大王十二

    见吓唬作用已经起到了,知县和县丞也知道了厉害,不敢对秦泰夫妻阳奉阴违了,也到时候说正经事情了。秦泰主动告诉知县和县丞,他是来帮助大家破获孩子失踪案的。知县和县丞当然很高兴了,甚至于想跪下来感谢秦泰夫妻。秦泰夫妻不但没有借机会对付他们,而且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真的让他们很感动。他们说了一大堆感恩戴德的话,甚至于说要给秦泰夫妻立长生牌位。秦泰不想继续听肉麻话,所以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秦泰要绝对的查案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扰秦泰查办案件。第二,这件案子不是小案子,涉及到顺天府,甚至于北直隶,需要大兴县县衙和其他衙门沟通。这需要知县和县丞全力协助,扫清一切不必要的麻烦。第三,秦泰夫妻毕竟不是外地人,对这里不是很熟悉,又不是官府正式官员。所以需要知县给秦泰夫妻一个身份,并且请当地的衙门的人全力配合。第四,由于失踪的孩子数量很多,一个个走访被害人家属不但不方便,而且时间来不及。所以请大兴县的一些书办分别带着衙役下去,分头搜集有利的线索,汇总道秦泰这里来。第五,通知其他的衙门,也按照这个办法搜集证据,特别是孩子丢失的过程一定要详细。第六,这么多地方一起失踪这么多的孩子,可见对方不但是一个团伙,而且分工明确。这么多孩子需要吃饭睡觉,对方一定有一个基地,而且需要大量的食物。各地秘密调查可疑的外地人,还有大批粮食的购买。第七,孩子身体比较虚弱,容易生病。所以这么多孩子在一起,一定会有孩子生病。要看病就需要找大夫,特别是看儿科的大夫。所以各地衙门派人暗中监视各地的医馆,特别是给孩子看病的儿科大夫。一旦有什么线索,马上汇报道秦泰这里来,严禁任何人私下有所行动。

    知县不但一一答应,而且和县丞一起记录下来,复述给秦泰听。得到秦泰的确定之后,知县和县丞马上分头行动。县丞在县衙召集大家,分头下去走访受害人家属,尽快搜集失踪孩子的情况和详细经过。捕头带人调查外来人口,秘密调查大批食物和日用品的进入,同时开始监视每一个出诊的大夫,特别是妇科和儿科的大夫。在当时大夫开医馆很常见,但是一般的大夫只看外伤和风寒等小毛病,给妇科看病的大夫有时候也给孩子看病,所以也要监视看妇科病的大夫。

    联系外县,给秦泰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份办案,这需要上级也就是顺天府知府的同意。所以知县要连夜赶去亲自办理,特别是秦泰说的几项事情都很重要。不光大兴县要查,其他的地方也要这么做。知县没有权力命令其他县衙也这么做,只好请知府出面下令,要求这些地方也这么查。只有齐头并进,才能尽快查到线索,找到孩子抓住凶手。不然时间一久不但更加不容易查,而且对方极有可能杀害或者转移孩子。《大明律法》中规定,任何地方官员要珍爱子民,治下子民无辜被害必须抓获元凶,安抚受害者。命案不破或者怠慢的话,官员轻者被申斥重者被降职。无辜子民命丧五人以下,地方官员本年度考核为差;命丧十人之下五人之上,该地方官员就地免职;无辜子民命丧十人之上,该地方官员免职入狱;情节严重者,该地方官员立即收监,等待秋决。所以大家都担心发生命案,出了事情不是瞒着不报,就是草草了事。这件案子已经盖不住了,所以大家只好尽力去破案,期望孩子不要大批死亡,不然的话他们有再多的脑袋也不够朝廷砍。

    还好大兴县里顺天府不远,再加上知县想急着找人分担后果,所以知县马上赶到了顺天府。顺天府知府其实也很头疼,不但吃不下饭而且睡不着。他担心的事情有三件,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引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底有多少孩子真的失踪了?下面的衙门靠不住,有时候会夸大也有时候会瞒报,他需要知道比较准确的数字。第二,这个秦泰真的这么神吗?他真的能够破案吗?要是破不了案子的话,这个黑锅谁来背?第三,张居正的态度是什么?是真心关心孩子们的安全?还是想利用这个理由针对他或者他的后台?要是为了孩子的话,孩子营救回来了就可以将功抵过了。要是不是为了孩子,有其他的想法的话,张居正依然可以利用这件事情对付自己,到时候自己怎么办才好?

    知县几乎是冲进知府的房间,在知府责怪的眼神下,一口气把要说的话说了出来。等知县说完之后,知县是累倒在地,知府却是听得目瞪口呆。知府知道这个知县不敢对自己说谎,更不敢拿这种事情吓唬自己,但是他还是被知县说的话吓得差点大小便失禁。没想到秦泰背后有这么多的人,隆庆皇帝、李贵妃、高拱、张居正、孟冲、冯保、谭纶,这些人都是大家仰视的人,没想到都和秦泰有关系。知府比知县想得深,难道张居正等人早就盯上了顺天府?可是知府的后台是礼部的一个侍郎,他不是孟冲的人吗?难道这里面有大文章?知府马上清醒过来,不管怎么样,今时今地这种情况下,秦泰夫妻绝对不能得罪。秦泰反正是来帮自己破案的,凡是秦泰要什么需要干什么,大家一定要全力支持。

    知府不管一边知县是不是已经恢复,马上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写下了一张又一张的命令。第一张命令是顺天府下属的四个县立刻上报真实的孩子失踪数字。第二张命令是顺天府以及下属的各县衙权力寻找失踪孩子。办案过程中一切听从总指挥秦泰的号令。第三张命令是任命秦泰为顺天府特别师爷,全权处理孩子失踪案。第四张命令是暗中调查治下大宗货物进出,以及秘密监视大夫出诊。第五张命令是将所有关于孩子失踪案的资料全部送往大兴县,大兴县县衙暂时作为孩子失踪案的指挥中心,专门处理这类案子。第六张命令是给下面的几个县的知县的,要他们全力配合秦泰,不得怠慢或者阳奉阴违。凡是秦泰要的人手还是财物,大家都要积极配合。事后一切开支和费用,将由顺天府统一核销。

    知县拿到了知府的命令,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知县来不及休息,就被知府赶出了顺天府,要他连夜赶回大兴县县衙。为了保护知县的安全,为了尽快破案,更为了秦泰夫妻的安全,知府派顺天府的捕快和一部分书吏和知县一起回去,这些人直接听从秦泰的安排。

    等大兴县知县离开了,这个顺天府知府才松了气,几乎是瘫在了自己的座位上。他真的很辛苦,还好有一点急才,不然不能这么快想到处理办法。这个秦泰绝对不能得罪,但是也不能走得太近,所以知府把指挥部留在大兴县,而不是顺天府。秦泰是张居正的好友,但是又和高拱、谭纶很亲近。高拱和谭纶是张居正的政敌,应该不会这么好相处。再加上冯保和孟冲都得这么厉害,绝对不会同时帮一个人。所以秦泰不但是一个大麻烦,而且可能正在被多方拉拢之中。在秦泰没有明确态度之前,秦泰其实本身很麻烦,知府绝对不会去招惹这个“马蜂窝”。所以知府不但要配合秦泰破案,而且要和秦泰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自己不会被秦泰影响到。再说了秦泰要当官,只需要张居正或者高拱一句话就可以了,隆庆皇帝等人一个招呼,什么大官任由秦泰来当。秦泰不用再大兴县当一个小小代理书办,所以知府觉得秦泰不适合当官,至少这个时候不适合当官。既然上面的人不用秦泰当官,他就不能轻易给与秦泰一定的官职。“师爷”是官员的私人助理,不但代表官员,而且不算是正式朝廷官员。知府给了秦泰一定的权限和身份,但是不是正式任命,所以既不得罪秦泰,也可以揣摩上面的人的意思。一旦上面的人觉得这个职位不合适,想升的话可以马上升,想罢黜的话也可以马上免去,可进可退相当自由。

    关于开支的问题更加好说了,先让大兴县和其他衙门垫上。要是破案了,抓到了凶手,上级不追究了,顺天府当然会全部核销。要是案子破了,上面的人依然要追究的话,把这些烂账丢给接任的人去管好了。要是案子破不了的话,这些账目就要秦泰或者其他的官员承担了,顺天府不但不会核销,而且要向他们要求索赔。到时候把一些的罪责推到秦泰或者大兴县知县身上,就说他这个顺天府知府是被秦泰和大兴县知县联手欺骗了,他才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这样他的罪名不但会轻不少,而且可以被留用下来。

第十三回 圣婴大王十三

    知县回到了县衙,马上把命令交给秦泰。秦泰把自己的任命交给一边的妻子展小小后,并没有关其他的。知县也清楚,这需要他和县丞马上联系其他人,一起处办理。秦泰和展小小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卷宗,把一个个孩子失踪案里面的事情分析出来。展小小早已经准备好了大批白纸和墨水,看来他们夫妻准备连夜看完所有的相关资料。估计等天亮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资料送到他们面前。这些资料会有大兴县本地的失踪孩子资料,也会有其他地方的资料,明后天会越来越多。因为秦泰夫妻听说了,光是一个大兴县就有不下三四百起孩子失踪案。每个孩子一个卷宗,一个卷宗一百字的话,就有数万字要阅读。顺天府下面有四个县,说不定不止顺天府,北直隶也有,甚至于其他的周边地方也有,这样的话要看的卷宗太多了。秦泰和展小小不放心其他人,生怕看漏了什么重要细节,所以需要他们仔细看,所以责任相当重。

    这一夜起注定大兴县县衙将开始不太平,几乎所有的人全部忙了起来,没有人敢有怨言,也没有敢阳奉阴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关系着大家的未来,更关系着几位长官的前途。这时候得罪了知县或者县丞的话,简直是在自己给自己找死,对了当地有句谚语叫“寿星公吃砒霜”。大家不但全部动员起来,而且一个个都很卖力。

    说道县衙人员配置,不得不好好讲一讲明朝的官场结构了。虽然县衙以下还有镇公所、乡公所,村里还有地保和保甲,但是在官方看来,这都不是官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朝廷默许的衙门一共六级:第一级中央总理衙门,也就是最高决策衙门内阁。所有指令都要通过内阁下达,才有最权威的作用。除非皇帝亲自下的圣旨之外,内阁的文件最具有法律依据,一切和内阁意见相左的命令都要根据内阁的意思进行修改或者直接废除。第二级是中央六部九卿衙门。虽然这些衙门的等级和品级和省级一样,但是由于他们是中央的,代表朝廷某一部门下达的全国性指令,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比地方省级官员的权限要大。下面的衙门要首先考虑到这一级的指令,当他们的指令和省级指令相左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应该先听这一级的指令为准。第三级就是省级衙门,主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下设的衙门。一般来说一个省有一个巡抚衙门,最高长官是巡抚,也是全省名义上最大的行政官员。还有一个布政使衙门,长官是布政使,主管一省的财物和民生。还有一个按察使衙门,长官是按察使,主管一省的治安和刑罚。一个提督衙门,长官是提督,主管一省的军队管理和训练。第四级是道台衙门,各省都有自己各自的道台衙门。什么负责盐税的盐道衙门、负责战略物资储存和运送的兵备道、粮食收缴的粮道、地方河道清理和维护的河道等等,他们的长官是道台,职务和品级比知府高一点点,不如布政使或者按察使。他们和中央六部的职能差不多,负责省内主要的几个部门,对于下属的衙门有业务上的指导职能,也有建议任免下级官员的权利。第五级就是州府衙门,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地方市级部门。在当时州比府略大一点,州一级的长官叫知州,府一级的长官叫知府。管理的权限差不多,只不过知州的品级要比知府略微的高一点点。知府一般都是正五品,有时候是从五品,知州一半是从四品或者正五品。虽然知州的品级和一些道台一样,但是他们的权限有很大的区别。要是一般性的道台,还不如知州有实权,但是有实权的道台是知州眼红的对象。这一点有点像巡抚和六部九卿之间的关系,六部九卿的长官和地方巡抚一样,都是从二品或者正二品之间。像国子监祭酒等清水衙门的长官羡慕地方巡抚有权有势,但是地方巡抚却眼馋户部尚书有钱、工部尚书有油水、吏部尚书有权、兵部尚书有兵。在官场等级和品级没有职务重要,例如一个正五品的扬|州知府和一个正三品的南|京国子监祭酒,虽然等级不一样,但是绝对是扬|州知府有权有势又有钱,羡慕得南|京国子监祭酒想降职去当这个扬|州知府。第六级衙门就是各地的县衙,长官是知县。在朝廷看来县衙是国家最基层的衙门,再往下就不是官派机构了。

    一般来说县衙设立长官一名,官方称呼是知县或者县令,老百姓一般叫县太爷。县衙内部管知县叫大老爷或者太爷,也有一些亲信一直叫知县老爷。这么称呼知县的亲信一般是知县聘请的师爷或者手下,表示知县才是他们的主人。知县的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任县长,有时候兼任法院院长和审判庭庭长。主管一个县的刑事、民生、财政、税收等等事务。可以说是对全县负责,当然有责任的时候首当其冲的也是知县。知县之下是县丞,县丞顾名思义就是辅助知县管理好县衙的二号人物。一般情况下知县和县丞的关系都不是很融洽,相互之间只有表面上的客气。设立县丞的主要目的不光光是辅助知县,更多的情况下是制约知县的权限,让知县不敢在管辖地区肆意胡作非为。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县长,县纪委书记。他不但有在知县不在的时候代知县处理公务的权力,而且有独立审判罪犯的权力。一般情况下县衙除了知县之外,只有县丞才有权利升堂审判罪犯,这就是知县和县丞的最大特权。在县丞之下是“典吏”,一般来说典吏可有可无,但是一般比较大的县衙设立了典吏这一个职务。典吏的主要作用是协助知县和县丞处理好后勤,负责衙门内部的人员安排的人。相当于现在县委组织部长兼主管人事的副县长。要是不设立典吏的话,这个权利在比较得势的知县或者县丞手里。典吏之下是典史,典史负责县里的治安和武装力量的管理。相当于现在县人武部部长兼县政法委书记。典史之下是文案,文案是负责县衙文件处理的长官,协助知县和县丞发布公文、做好升堂前的准备、制定审判结果的人,相当于现在县委秘书长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文案下设六房,按照中央六部布置,分别是礼房、吏房、刑房、户房、工房和兵房。礼房负责全县读书人的功名登记和发放、管理,还有外地官员的迎来送往。负责教育的长官叫教谕,负责官员迎来送来的长官叫驿丞。吏房是管理县衙内部人员造册和工钱发放的地方,任免内部人员、奖罚衙门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职责。吏房的长官叫吏办,又叫吏书办。刑房是负责案件整理和升堂前准备工作的地方,也是全县罪犯名册和过往案件存放的地方。长官叫刑办或者刑书办。户房管理着全县的户籍和县衙历年来的收支账目,还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