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秦泰和展小小就想将错就错,不把皇子装傻的事情说出去。秦泰和展小小来见皇子的目的,就是告诉皇子,他们不但不会说出来,而且要皇子继续装傻。

    秦泰离开刑部大牢后的第三天,所有犯人换上了新的囚衣,刑部大牢内部的规定改变了。不但规矩改了,而且原来刑部大牢的管理者几乎都换了。密道和密室被清除干净,密道口也被永久封闭。在秦泰的要求下,地下第一层和第五层、以及第六层永久关闭。多余的犯人和孩子,有朝廷安排解决,从此不准知法犯法,鱼肉犯人,特别是欺负女囚犯。

    不久之后朝廷下达了嘉奖令,谭论和张居正都得到了嘉奖,有功之人也得到了升迁。但是名单上没有秦泰和展小小的名字,不但没有他们夫妻的名字,而且一点表扬的意思也没有。秦泰和展小小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埋怨张居正或者谭论的意思。谭论倒是有点尴尬,说什么一定要请秦泰夫妻吃饭,他们的功劳是秦泰和展小小大家共有的。

第一回 圣婴大王一

    秦泰和展小小离开了刑部大牢之后,被谭纶秘密安排住进了一个小院子里面。这个地方虽然空间不大,但是绝对清静和安全。秦泰的身份有点特殊,既不是犯人也不是官员,不能享受朝廷的优厚待遇,也不能直接关进监狱,所以这才安排进了这个地方。据说这个地方曾经关押过一个犯了小错的亲王,由于某种原因当时的皇帝并没有把这个王爷关到宗亲府或者监狱里面,而是关在了这么一个小地方。

    秦泰和展小小已经见怪不怪了,多年的破案经验、还有丰富的官场经历,他们夫妻猜也能猜出十之**。这个王爷可能说了一些不应该说的话,得罪了当时的皇帝或者皇帝看重的某个人。但是这些话不能直接给这个王爷定罪,或者说是不能对外说出这个理由,所以没有走规定的程序。但是这个王爷一定令当时的皇帝很生气,不甘心这么放过这个王爷,所以有人就建议把这个王爷关在这个地方。出主意的人绝对不是朝中大臣或者是后|宫的妃子,因为朝中大臣不会出这种不合礼法的馊主意,妃子们也不会这么狠毒和深谋远虑。能想出这种狠毒、下作、不合规矩的主意,对付一个皇亲国戚最高等级的亲王的人,又能让皇帝言听计从的,就只有皇帝身边的太监了。隆庆皇帝虽然“耳朵根子比较软”,但是绝对不会这么对待一个本家亲戚的。再说这些年来,没听说隆庆皇帝召集各地的王爷回京一起过节。这些王爷各自有自己的封地,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也不准私下有所联系,不然的话就是自己找死。隆庆皇帝没有下过命令,所以这些王爷不敢私下来京城,更不会当众得罪隆庆皇帝了。既然不是隆庆皇帝手里的事情,那很有可能就是发生在前朝,不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时期。

    虽然嘉靖皇帝朱厚距离秦泰和展小小的时代比较近,但是秦泰却不觉得会是嘉靖皇帝朱厚干的。因为这里的王爷关了不少时间,至少被关了有好几年了。嘉靖皇帝朱厚是一个脾气相当暴躁的皇帝,而且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当年他要给自己的生母以皇太后的身份进宫,不惜得罪所有的大臣,还有已经是两代皇太后的张太后。张太后不但是孝宗皇帝唯一的妻子,更是武宗皇帝朱厚照的亲生母亲,张太后是扶助嘉靖皇帝朱厚顺利登基的大恩人,也是嘉靖皇帝朱厚的堂伯母。为了给自己的母亲定名分,嘉靖皇帝朱厚可以不要文武大臣们的支持,可以不要亲戚,可以忘记恩情。这样的皇帝会让一个得罪自己的王爷,活上好多年吗?以秦泰对嘉靖皇帝朱厚的了解,嘉靖皇帝朱厚没有这么大的善心和肚量。在嘉靖皇帝朱厚时期,嘉靖皇帝朱厚用各种名义下令处死和囚禁的皇亲国戚不下百人,亲王和亲王子孙这一级别的不下二十人。要是这个王爷犯在了嘉靖皇帝朱厚手里的话,就算不死也会不好受,绝对不会秘密关押在这里。所以秦泰觉得这个王爷应该在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期就被关在这里的,而不是在嘉靖皇帝朱厚时期关进来的。

    除了秦泰对嘉靖皇帝朱厚脾气的了解之外,还有一些现场痕迹证明了秦泰的猜想。第一,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布置不错,有点自足自乐的小家感觉,不像是一个监狱或者关人的地方;第二,这里不但有主卧室和客房,而且有厨房和柴房,可见这里曾经开过火。王爷本人是不会烧火做饭的,可见王爷身边一定带着丫鬟或者小厮;第三,秦泰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并不算是精品的字画。这些字画极有可能是这个王爷平时自娱自乐的作品,可见看管的人除了限制王爷的自由之外,并没有严格控制王爷的生活起居。要是换上了嘉靖皇帝朱厚的话,他绝对不会给得罪自己的人这么好的待遇,不但不允许王爷身边有他的人,而且更不会允许王爷有接触笔墨纸砚的机会,免得这个王爷写出什么不利于嘉靖皇帝朱厚的文字,或者是和外界通风报讯。

    秦泰曾经小范围研究过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个人,对他有所了解。其实正德皇帝朱厚照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皇帝,更不是一个被嘉靖皇帝朱厚批评得“大明最烂的皇帝”。正德皇帝朱厚照虽然贪玩、胡闹、不爱江山爱美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专横跋扈、心狠手辣的暴君。孝宗皇帝朱佑樘和张皇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早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出生后不久,大家都知道这个江山迟早会交到这个人手里。他是历史上最没有争议的皇位继承人的个例之一,几乎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孝宗皇帝朱佑樘虽然宠爱这个儿子,但是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儿子的培养。从正德皇帝朱厚照五岁起,一大群师傅就开始重点培养这个未来的储君,从根子上来说,正德皇帝朱厚照比任何一个皇帝起步都要早。嘉靖皇帝朱厚是十五岁才进宫当皇帝的,之前没有人培养过他,就连他自己也不敢想过当皇帝的念头。隆庆皇帝虽然是嘉靖皇帝朱厚的亲生儿子,但是一直不被看好,直到二十七岁才有了相当未来皇帝的想法,三十二岁才渐渐被外界看好。比起这些“半吊子”来,正德皇帝朱厚照可以说是受过最规范的系统化教育,为将来当皇帝早就准备了。师傅不但教授正德皇帝朱厚照各种知识,更是教授正德皇帝朱厚照为君之道。再加上孝宗皇帝朱佑樘本身就是一个开明皇帝,不但尊重大臣而且主张善待自己找的子民。所以正德皇帝朱厚照从小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针对大臣或者自己的子民。正德皇帝朱厚照不但不会滥杀无辜而且懂得尊重有本事的人,所以他当皇帝之后很少针对某一个大臣,一定要这个大臣死过。他虽然贪玩但是绝对不拿自己或者别人的命开玩笑,更不会为了自己的喜好,硬要别人顺从自己。嘉靖皇帝朱厚去却不一样了,不但要臣子们顺从自己,和他一起笃信道教,而且为了长生不老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人命对于他来说一文不值。比起这个残暴、固执、心狠手辣、不顾亲情、滥杀无辜的嘉靖皇帝朱厚来说,这个正德皇帝朱厚照实在是太善良了。正德皇帝朱厚照连一般的老百姓和大臣都不忍心杀害,当然不会对自己的亲戚下毒手了。最多也就是关押起来,逼对方向自己认输,只要对方服软了就会马上释放这个人。

    秦泰做出了一个比较符合现状和当时情况的结论,这个王爷极有可能是一个正德皇帝朱厚照的长辈。他来京城是参加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聚会的,这种事情在当时正德皇帝朱厚照时期经常做。正德皇帝朱厚照不但出身正统没有任何异议,而且他为人喜欢热闹,经常在京城举办宴会,邀请皇亲国戚们来参加。这个王爷应该是受到了什么人的授意,或者是说这个王爷自己心血来潮了,在宴会上用长辈的口吻教训了正德皇帝朱厚照几句。正德皇帝朱厚照从小就不爱听别人的唠叨,做了皇帝之后更是连张太后的话也不听,只知道自己我行我素。王爷的话可能是太重了,或者是说话的时机不对,正德皇帝朱厚照不但没有听进去,而且有点很生气。为此正德皇帝朱厚照和王爷的这一次见面不欢而散,王爷的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由于正德皇帝朱厚照很生气,不甘心这么轻易地放过王爷,又不能为此针对这个王爷。所以才有了身边的太监出馊主意,秘密将这个王爷关押在这里,逼王爷自己向正德皇帝朱厚照承认错误的结果。

第二回 圣婴大王二

    由于王爷拒不承认错误,所以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把王爷长期关押在这里,后来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秦泰分析结果不下这么几种:第一种状况,王爷后来终于绷不住了。写下了服软的文字,或者是让看管他的人告诉正德皇帝朱厚照,他愿意承认错误了。这样的话正德皇帝朱厚照赢了,正德皇帝朱厚照下令放了这个王爷;第二种状况,张太后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联合几个皇亲国戚一起逼正德皇帝朱厚照放了这个吃了好多年苦的王爷。王爷和正德皇帝朱厚照谁也没赢也没输,双方打了一个平手;第三种状况,王爷由于年纪大了,再加上关在这里不能见到亲人,没过几年就病逝了。由于王爷死了,到死都没有服软,所以正德皇帝朱厚照也没有胜利。担心受到大家的指责,正德皇帝朱厚照私下处理了王爷的后事,不敢让外人知道这里的一切;第四种状况,正德皇帝朱厚照知道自己的错了,主动释放了王爷。看上去第四种状况最不可思议,但是秦泰觉得反而是第四种状况最有可能。王爷被关押在这里的事情,要是被其他人早就知道了的话,王爷早就被人救出来了。不管是张太后或者是大臣们,都不会允许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么胡闹的。王爷要是想服输的话,早就可以这么做了,不需要等这么久了才决定求饶。王爷要是死在了这里的话,正德皇帝朱厚照不会原样保留下来,里面属于王爷的东西也一定会和王爷一起陪葬。不会留下这么多的字画,也不会把这里保留的这么完整。唯一的解释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知道了自己的错误,释放了王爷,也就是变相承认自己做错了。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的时候才刚过三十岁生日不久,当他觉得自己玩不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后悔了。这时候的正德皇帝朱厚照真的知道了自己的荒唐,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正德皇帝朱厚照在病中,自己口述由大臣草拟,下了一道“罪己诏”。在里面讲述了自己的诸多荒唐事,也讲述了自己对不起列祖列宗和父皇母后,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江山,没有做到皇帝应该做的事情。更没有为皇室着想,没有留下后代子孙,导致皇室后继无人的结果。所以正德皇帝朱厚照在诏书里面,把自己说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历来有不少的皇帝下过“罪己诏”,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把自己说的这么不堪过。一个敢于向天下百姓承认自己过错的皇帝,很有可能亲自下令放了曾经针对过自己的王爷。这让秦泰不由得敬重起这个已经过世好久的年轻皇帝,要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能早点醒悟的话,那该有多好啊。

    秦泰和展小小住在了这里,除了外面看管的几名官兵之外,小院子里没有其他人。本来秦泰夫妻准备自己做饭的,展小小都已经把厨房整理好了。但是后来谭纶来了一趟之后,还是决定每天送饭来给秦泰和展小小。谭纶有他自己的理由,第一,这里已经好久没有人来居住了,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注意,还是不要自己做饭的好。第二,早在王爷走后不久,这里就被官兵接管,名义上是一个秘密的仓库,存放着一些重要的资料。所以附近的人对于大门口的官兵见怪不怪,但是一旦知道里面住人的话,就会有闲言闲语。第三,秦泰和展小小的仇家不少,难保有人会暗中打听到这里。一旦秦泰和和展小小的行踪暴露的话,就会有接二连三的意外发生。作为秦泰夫妻的朋友,谭纶不想秦泰夫妻有事,也担心自己的差事办砸了。所以谭纶直接下令,校园里面不准烧火做饭,也不准用明火。三餐由兵部的人送过来,为了安全起见,展小小要查验无毒之后才能和丈夫秦泰一起食用。一旦发现有问题的话,马上派人通知谭纶,等谭纶来处理。秦泰和展小小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这里,就算有危险也要尽量留在原地,一定要等谭纶来了才能过离开。没有见到谭纶的人,就算有人拿着谭纶的亲笔信也不能相信,圣旨来了也要尽量拖延,一切等谭纶到了这里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秦泰和展小小心里很清楚,谭纶这是在保护他们夫妻两个人。早在没有去刑部大牢之前,朝廷高层就对秦泰夫妻的问题,发生过多次的争论。原内阁首辅徐阶和他的党羽,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一伙人,早就想要了秦泰夫妻的小命。徐阶和秦泰一家人有两代人的恩怨,更是对秦泰的本事大为忌惮。孟冲也多次在秦泰手里败过阵,早就想弄死秦泰了。这些人把秦泰说成是一大祸害,一定要让秦泰一家人死无葬身之地。比起激烈的徐阶和孟冲这些人来说,隆庆皇帝本人,还有一部分的大臣,虽然觉得没有必要一定要弄死秦泰,但是秦泰绝对不能掌握太多的资源和权势,不然的话大家都不会好过。李贵妃、冯保、高拱等人,虽然力保秦泰,但是他们都想利用秦泰,而不是真心想帮助秦泰。李贵妃支持秦泰,是因为秦泰阻止了隆庆皇帝的选秀和补充宫女。只要宫中只有李贵妃有儿子,只要李贵妃还是隆庆皇帝的爱妃,李贵妃就能控制皇宫,将来当上皇太后。为了她的地位和荣耀,她才答应某些人支持秦泰。冯保想利用秦泰对付自己的敌人孟冲,孟冲不但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老大,而且近年来分走了隆庆皇帝的注意力。为了冯保的未来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冯保这才投靠了李贵妃。没想到为了阻止隆庆皇帝补充后|宫,李贵妃和隆庆皇帝的关系几乎到了冰点,要是这时候李贵妃倒下的话,冯保不但未来没有了,现在的地位也保不住了。为此冯保鼓动李贵妃和高拱等人联手,出面保秦泰,秦泰要是保住了的话,不但是他们赢了,而且会牵制住孟冲等人。冯保这么帮秦泰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利用秦泰和孟冲之间的矛盾,拉拢秦泰为自己做事。一旦秦泰愿意帮助冯保的话,不但一些锦衣卫和太监会跟过来,而且民间力量也会支持冯保。到时候冯保就可以逼孟冲主动交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自己全面控制皇宫太监势力。至于高拱为什么会帮助秦泰,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秦泰和他的最大的政敌徐阶有私人恩怨,“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最好的战友。”虽然高拱不知道这句话出处,但是深刻领会了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一定要保秦泰;第二,秦泰自身有一部分的势力和影响力,帮助秦泰就等于得到这些人的支持,这是高拱最需要的;第三,秦泰和他的爱徒谭纶私交很好。虽然高拱除了谭纶这个得意弟子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威风的皇帝弟子隆庆皇帝,但是高拱自己也承认,他最为看重的还是谭纶这个弟子。高拱看好谭纶,不但是因为谭纶是高拱的最好的弟子,更是因为谭纶将来会比高拱更加有出息。为了拉近谭纶和自己的关系,为了自己的死后子孙的富贵,高拱也会因为谭纶的缘故,帮助谭纶最好的朋友秦泰;第四,秦泰和高拱是同乡,算是自己人。在高拱看来这个小老乡没有做错事情,就算做错了也要拉老乡一把。也只有谭纶和张居正这两个政敌,在对于秦泰的事情上,难得的一致,一定要保住秦泰。因为他们都把秦泰当作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一个没有私心和利益关系的朋友。

    秦泰很清楚自己是别人的棋子,隆庆皇帝利用自己试探出了他父亲嘉靖皇帝朱厚的底线,从而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皇位。秦泰多次私下一个人仔细分析,当时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多次利用自己试探朝廷和嘉靖皇帝朱厚的个人想法。就连秦泰当年的逼宫,看上去和裕王一点关系也没有,其实有一定的关系在里面。秦泰在逼宫之前,得知了海瑞的事情,而且知道了一些外臣不应该知道的事情。这些事情虽然有的是秦泰自己的想出来的,有的是逼问出来的,但是秦泰在事后总觉得太容易了。所以秦泰总觉得这些事情有人早就暗中策划好了,秦泰只不过是对方的工具罢了。虽然秦泰没有见到嘉靖皇帝朱厚,没有直接教训道嘉靖皇帝朱厚,但是嘉靖皇帝朱厚还是被秦泰的举动吓住了。不久之后嘉靖皇帝朱厚就去世了,其中秦泰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为此秦泰被罢官留在家乡等消息。要是按照秦泰的分析的话,其实嘉靖皇帝朱厚是被自己的儿子裕王逼死的,当今的隆庆皇帝才是幕后黑手。气死了自己的老子不说,还让秦泰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不但隆庆皇帝利用秦泰,还有许多的人都在利用秦泰。李贵妃利用秦泰,阻止了后|宫的新鲜血液的加入,防止了别人夺走自己的宠爱,也预防了将来有人和她的儿子抢皇位。冯保利用秦泰对付孟冲,想取得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地位。高拱利用秦泰对付徐阶,抢走了内阁首辅的地位。就连谭纶和张居正在帮助好友秦泰之余,也有自己的私心。谭纶利用这次刑部大牢事件,不但成功的完成了隆庆皇帝交代的任务,而且从张居正手里分走了一部分刑部的势力。

第三回 圣婴大王三

    秦泰虽然不想卷入政治派系斗争,但是不代表他对此一无所知。如今的局势相当混乱,比起当年严嵩把持朝政的时候还要乱。当年秦泰刚刚入仕,就觉得朝廷关系太混乱。严嵩一党控制着当时一半的势力,徐阶为首的清流控制了近二成的局面,还有一股势力看上去是墙头草,左右摆动着不知道会怎么样。其实这股势力幕后的操控人就是嘉靖皇帝朱厚,他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当严嵩一派做过头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出来和清流一起制衡严嵩。当严嵩执行嘉靖皇帝朱厚受阻的时候,这些人会站出来和严嵩的人一起对付清流或者地方势力。三方势力错综复杂,可是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时而是盟友时而就是敌人。秦泰就觉得这好像是“三国大战”。如今的局面比当年更乱,隆庆皇帝算是一股势力,但是他的内部不团结。李贵妃分走了一部分的力量,孟冲和冯保之间的内斗又消耗了不少。如今隆庆皇帝为代表的势力,真正在隆庆皇帝手里的权力并不多,隆庆皇帝几乎已经无法驾驭。朝中的势力表面上看上去是两股,较大的一股是徐阶,高拱控制着另外一股势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秦泰早就看出徐阶和他的弟子张居正有了分析。在原属于徐阶为首那一方,早就分成了好几股势力。徐阶控制的一部分,他们以徐阶马首是瞻,被大家称之为了“老党”,不但观念守旧而且开始变得任人唯亲。只要是他们自己人,不管对错都要支持,已经失去了原则和正义,开始像严嵩一伙人。张居正为首的一部分人自称“新党”,不但锐意进取,而且大胆改革,大有大展拳脚的打算。一部分人不算是“老党”也不是“新党”,作壁上观而已。高拱的党派也有了变化,自从高拱被贬之后,有的投靠了徐阶,有的加入了张居正,有的当上了隆庆皇帝的爪牙,更多的人选出了新的领袖。因为谭纶受到了高拱的牵连,被逼离开京城,所以围在谭纶身边的支持者也开始变节。就算没有公开和谭纶决裂,也和谭纶渐行渐远,大家都以为谭纶因为高拱已经失去行情。没想到谭纶和高拱这么快就又回到了权力核心,而且高拱出任内阁首辅,谭纶也如愿以偿地进了内阁。原来的下属有的“负荆请罪”,有的再次投靠,更有的人脱离原有的组织来加入。为了快速收回权力,为了不影响大家来投靠,高拱和谭纶决定对背叛者既往不咎,只要大家愿意效忠自己,就不再追究过去。

    这样一来就是大混战了,隆庆皇帝一股,李贵妃一股,孟冲一股,冯保一股,高拱一股,张居正一股,谭纶一股,徐阶一股,其他还有不少“墙头草”和中间派。这么乱的局面真的很少见。隆庆皇帝和李贵妃是夫妻,只要不损害李贵妃和她孩子的利益情况下,李贵妃一般会支持隆庆皇帝。冯保和李贵妃是盟友,更是新的主仆关系,所以冯保一般情况下会听从李贵妃的号令。孟冲的一切几乎都是隆庆皇帝给的,孟冲很清楚,一旦隆庆皇帝放弃自己的话,孟冲马上回被冯保取代。所以孟冲一边对隆庆皇帝言听计从,一边在为自己找后路。孟冲本来和内阁首辅徐阶走得很近,他们一个内相一个外相,几乎掌控了整个朝廷。没想到孟冲出现了一个劲敌冯保,在宫中分化他的势力,徐阶也和高拱发起了党争。徐阶和孟冲联手,架空隆庆皇帝,给高拱下了一个套,要是没有秦泰的破坏的话,高拱和谭纶早就倒在了南方的救灾事情上。一旦高拱和谭纶下台的话,徐阶就能控制朝廷,转过来帮助孟冲控制后|宫。可是他们小看了两个人,一个是已经被赶出朝廷的秦泰,还有一个就是扮猪吃老虎的隆庆皇帝。隆庆皇帝给予秦泰权力,秦泰帮助谭纶度过难关,差一点害得徐阶和孟冲措手不及。还好徐阶老谋深算,利用这次事件比大家将高拱赶出朝廷,顺带着将谭纶发配到了边关。

    徐阶将政敌高拱赶出了朝廷,以为自己可以继续掌控朝局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盟友孟冲有了新的打算。孟冲比徐阶看得更远,更能看清楚局势。隆庆皇帝就算不是盖世英主,也绝对不是一个草包,鉴于历代帝王的毒辣,孟冲决定靠拢隆庆皇帝。徐阶已经引起了隆庆皇帝的不满,就算将来高拱不回来,隆庆皇帝也会利用其他人抗衡徐阶,徐阶将来的日子绝对不好过。只有和隆庆皇帝这个皇帝一条心,孟冲才会有自己的活路,为此孟冲为了讨好隆庆皇帝,不惜想出选秀和补充宫女的馊主意。但是由于秦泰夫妻的破坏,这个计划再一次没有实现,孟冲再一次失去了复活的机会。

    高拱和谭纶是师徒,而且是关系比较好的一对盟友,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牢固。他们最大的政敌就是张居正,张居正不但继承了徐阶大部分的势力,而且组建了自己的联盟。高拱败给了徐阶,所以要从徐阶弟子张居正身上报复徐阶。谭纶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他们本来就是两个阵营的主要培养对象,两个人本来不会有太多的接触,没想到他们两个人同时被嘉靖皇帝朱厚指派为裕王侍读。他们在裕王府第一次见面,渐渐成为了一对难兄难弟,通过了秦泰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当时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一直不被嘉靖皇帝朱厚这个父亲看好,但是嘉靖皇帝朱厚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儿子。当时内阁首辅是严嵩,次辅是徐阶,嘉靖皇帝朱厚指派严嵩教导景王,徐阶教导裕王。严嵩不但政事繁忙而且年纪大了,所以教导景王的责任其实由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等人来负责。徐阶也要处理国家大事,就把教导裕王的事情交给了刚进内阁没有实权的高拱。为此两大党分别培养两大皇子,将来一个皇子登基,另外一个皇子和他的追随者就要远离朝廷。大家比较看好能说会道的景王,而且严嵩在朝廷里一党独大,所以大家都看好景王,不看好裕王。作为裕王的侍读,张居正和谭纶比他们的老师更加不好过。他们不但和裕王绑在了一起,而且要为裕王出谋划策,甚至于给裕王当“保姆”,为裕王处理善后事务。秦泰的出现间接地帮助了裕王,让张居正和谭纶有了发展自己事业的舞台,他们的崛起也代表着裕王可以风生水起。

    按照现在的局面来说,隆庆皇帝的权力最大,他不但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且可以控制李贵妃和冯保,所以他的目前的势力最大。至于他为什么能够控制李贵妃和冯保,除了他是皇帝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宣布李贵妃儿子当太子。一旦他宣布李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的话,不用别人下手,李贵妃就会暗中对付他。只要他一死的话,他的儿子就是新皇帝,李贵妃就是小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冯保就是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只要他隆庆皇帝一天不宣布即位人的名字,李贵妃就不敢对他下毒手,就要顺从隆庆皇帝。在朝堂上看上去高拱和谭纶联手,他们的势力最大,但是其实不这样。第一,高拱和谭纶刚刚回来,势力并不稳固,手下的人并不是和他们真的一条心;第二,他们的势力本来就不是最大的,他们的势力不够控制局面;第三,张居正的新党声势浩大,再加上得到一些军方的人的支持,所以张居正的实力绝对不能小看;第四,徐阶虽然被高拱和隆庆皇帝赶出了权力核心,但是徐阶的势力还是在。徐阶多年在朝廷混,不但在京城就是在地方都有很大的关系网,特别是在地方还有江南。一大群地方官员和乡绅支持者徐阶,因为徐阶代表着他们最大的利益。徐阶这些年来就是在取代严嵩,控制地方基层官员和乡绅。本来徐阶想干完这几年,等自己老了干不动的时候,把权力移交给张居正和儿子、亲信。没想到张居正开始和徐阶唱对台戏,徐阶的儿子的仕途遇上了阻碍,徐阶只好再找接班人。他选中了自己的弟子赵贞吉,没想到隆庆皇帝和高拱这么快将徐阶赶出了京城。但是徐阶一日不交权,他的势力就不可小看,随时有可能东山再起;第五,高拱由于自己的刚直,得到了一些大臣们的支持。可是也导致一些皇亲国戚和功勋后代不喜欢高拱,不支持高拱全力掌管内阁。为此高拱急于控制局面,坐稳内阁首辅的位子,不然的话高拱和谭纶就会在朝廷成为笑话。这也是高拱愿意帮助秦泰的一个原因,秦泰的名声不但好,而且在一些地方很有威信,真的能够帮助到高拱。

第四回 圣婴大王四

    秦泰和展小小在这个地方住了十几天,谭纶来过一两次,只是和秦泰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离开了。不但没有说什么时候放秦泰夫妻离开,而且不提现在外面的局势。不过秦泰看得出来,这些天谭纶过得并不开心,一点没有了新到内阁时候的激动,可见朝廷的局面很不乐观。秦泰分析出一些内部信息,这些天大家都在积极的发挥各自的力量,抢夺空白地盘的势力范围。高拱和谭纶兵分两路,高拱去走访老臣子和以前的盟友,谭纶去应付年轻的官员和武将,力争拉拢更多的盟友和自己人。张居正在巩固自己的地盘的同时,积极拉拢徐阶的手下,特别是被徐阶指定为新继承人的赵贞吉。只要赵贞吉愿意和张居正合作,说服徐阶交出大权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