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下室里面。朱棣以为刑部大牢里面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大家都会活活饿死在里面。朱棣下令关闭刑部大牢三十天,一个月后再开启刑部大牢。到时候清理所有的尸体,然后再启用这个新建成的刑部大牢。但是连朱棣也没有想到,当初兴建刑部大牢的时候,几个工匠就担心朝廷会杀人灭口。刑部大牢不是皇宫大内,凡是知道内部构造的人,都有可能被灭口,所以他们留有了后路。他们在刑部大牢里面留下了一些空隙,暗中和亲信开辟出了一条通道。只不过这条通道只能贯穿上下,不能通往外面。

    当朱棣下令关闭刑部大牢的时候,这些人以为官兵会大开杀戒,所以暗中多斤了秘密通道里面。没想到朱棣会来这么一手,当大家走出通道的时候,见到的不是死尸而是恐慌的工人。工人们不是傻子,见有秘密通道马上冲了进去,相互之间因为推挤和踩踏,死了不少的人。进了通道才知道里面没有出路,只有一些上下贯穿的通道而已。大家很失望,有些人甚至于疯了傻了。

    为了活命大家只好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就是吃死人的肉。渐渐地死人被大家吃光了,大家又开始恐慌起来。大家为了活命,在通道内部建造了一个个简单的密室,供大家休息。但是大家不能不吃不喝,大家需要解决生理问题。所以大家决定吃活人肉,把几个已经疯癫的人打死,分吃这些人的肉。

    由于人数太多,工人们渐渐越吃越少,大家都快饿得不行了。终于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一对叔侄爆发了争斗。侄子是和叔叔一起来刑部大牢工作的,叔叔不但是侄子的长辈亲戚更是侄子的师傅,教会了侄子好多的本事。侄子平时对叔叔也是十分的尊敬,两叔侄至少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可是进了密室之后,两个人有了分歧,为了一点点的食物经常相互争斗。疯癫的人已经全部杀光了,所有的吃的也已经没有了。叔叔竟然对侄子说,家里有孩子需要他这个父亲照顾,希望侄子牺牲自己成全叔叔一家人。侄子本来不懂叔叔的意思,后来终于明白了,原来叔叔想吃了侄子的肉。侄子发怒了,为什么要牺牲自己救叔叔?叔叔家里有婶婶和孩子,难道自己家里没有家人要照顾吗?侄子家里不但有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已经订婚的未婚妻。叔叔应该为了侄子的未来,成全侄子才对。只要叔叔牺牲的话,侄子就可以坚持到最后,侄子不但可以结婚生子,也可以代叔叔照顾叔叔的家人。两个人谁也不愿意牺牲自己,两个人打了起来。

    就在这两个叔侄打起来的时候,大家围了上来。血腥味刺激了大家的神经,大家不但没有阻止打架,更希望自己能分一杯羹。当叔侄两个几乎同时倒地的时候,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几个工人冲上去,围着叔侄两个人一阵猛咬,随后越来越多的人来抢叔侄两个人的肉,叔侄两个人拼命地惨叫,大家置若罔闻。

    吃饱了之后,大家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但是大家开始担心起自己的未来。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也会被其他人分食,埋葬在别人的肚子里面。一个代替父亲来服役的书生,默默地记录下了这个事件,希望将来有人能看见这个秘密。书生不但是在记录事件,更是在为自己写下遗书,希望将来有人能够为自己和大家收尸。书生感觉到大家没有可能出去,大家都会死在这里,谁也不能离开刑部大牢。

    当刑部大牢再次被开启的时候,密室里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不敢轻易露面,更不敢和外人接触。刑部大牢光是清理和消毒就用了三天三夜,随后一大批罪犯关进了刑部大牢。这些工人混在罪犯里面,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被刑部大牢的人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工人被杀。不过大家谁也没有说出秘密通道和密室,因为他们不敢说。里面埋葬着他们的同事和他们的罪恶,还有让他们抬不起头来的往事。

    由于发现了不明身份的人,刑部大牢内部大清查,必须严格核查身份之后才能进出刑部大牢。就算这样依然有人企图混出刑部大牢,但是好像没有人成功过。工人们不是老死在密室,就是被刑部大牢的管理者秘密处死,管理者不敢上报朝廷和上级,担心这件事情会连累到大家。也是因为这样,才保住了秘密通道和密室的秘密。

    渐渐地工人都死光了,秘密通道和密室也被遗忘。直到多年之后,明英宗将大批敌对势力和他们的家人关入刑部大牢之后,这个秘密再一次被大家知道。

第二十一回 刑部大牢二十一

    说起明英宗复位的事情,不得不提及王振和“土木堡战役”。王振是明英宗当政时期司礼监掌印太监,不但是明英宗的亲信,而且是明英宗的老师。明英宗人前人后管王振叫“先生”,几乎对王振的话言听计从。军国大事几乎完全由王振决定,为了震慑大臣,明英宗砸了朱棣亲笔写下的铁碑“宦官不得干政”。从此太监正式走入朝堂,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和决断。

    王振本人的学识和能力其实不错,一点也不亚于当时任何一个内阁大臣。但是王振毕竟是太监,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宦官,所以他不得不做事毒辣和嚣张。为了震慑大家,王振鼓动明英宗做了不少不应该做的事情,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王振很清楚,他的一切来源于明英宗这个皇帝。要是明英宗倒台的话,他将会被人活活剐死,他的家人也会被人杀光。为了让明英宗这个后台活得舒服和长久,王振几乎什么办法都干,目的就是让明英宗开心和信任王振。

    明英宗是一个正常的年轻男人,不但需要无数的美女,也需要无上的光环。明英宗想成为像洪武爷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样的皇帝,不但威风而且令后人传扬。王振知道之后,一边为明英宗皇帝物色各种美女,一边宣扬明英宗的功绩。凡是大臣或者是老百姓的功劳,都会被王振“偷龙转凤”,成为了明英宗的个人功劳。这令明英宗很开心,越来越信任王振,甚至于把所有的政务全部交给王振处理。

    王振的势力无限扩大的时候,打击反对自己的政敌,诬陷文武大臣。迫使朝中大臣不但不屈从于王振的淫威,任由王振在朝中呼风唤雨。王振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派出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秘密监视文武大臣和老百姓,严禁大家说明英宗和自己的坏话。导致整个大明国土的人几乎都仇视王振,除了王振的爪牙,谁都怨恨王振。王振为了自己长寿,竟然命令各地地方官府为王振他自己建立“生祠”,为自己供奉长寿牌位。司礼监掌印太监被人称为“九千岁”,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的一个人,就是从王振这时候起才有的说法。

    明英宗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想为自己的江山开疆辟土。王振得知之后,连忙打听敌我形势。底下的人不但不懂军事,而且肆意迎合上级,把自己的军队夸奖地很厉害。王振毕竟不是真正的政治家,不但自负而且不愿意听别人的建议,所以他主观地觉得大明非常强大。为此他鼓动明英宗向北方的蒙元开战,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

    朝中大臣纷纷阻止明英宗的疯狂举动,但是由于王振在一边的煽风点火,明英宗不但不听大家的忠告,而且将为首的几个大臣进行了贬黜。兵部侍郎于谦因为说了几句实话,不但被明英宗降级,而且罚他留在京城闭门思过。于谦对于王振的行为敢怒不敢言,还是没有阻止明英宗的行为,导致“土木堡战役”的失败,明英宗被困瓦剌。

    明英宗过于相信王振,王振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根本不懂军事指挥。导致三十万大军,被对方六万骑兵包围。对方的骑兵像赶羊一样,驱赶着三十万明军四处逃散。明英宗这才知道对方的可怕,自己军队的弱小,可惜这已经来不及了。

    王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性命,竟然私下和瓦剌联系,企图出卖明军和明英宗。王振的人向瓦剌人说出了明军的现实状况,导致瓦剌人识破了明军的实际状况,下令全军攻击明英宗所在的主帅营帐。王振没有等到瓦剌人,就被愤怒的明军官兵乱刀砍死了。

    官兵们担心明英宗为了王振的事情针对大家,所以大家一哄而散。这给瓦剌军队一个机会,轻而易举地攻占明英宗所在的营地,活抓了明英宗。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少的事情,皇帝身边应该有许多的守卫士兵,绝对不可能会被敌人活捉。一般情况下就算敌人再强大,也不可能抓住对方的主帅或者皇帝。士兵会拼死掩护皇帝突围,绝对不会把皇帝丢给敌人。可是明英宗不一样,身边的太监和大臣都逃光了,士兵担心明英宗追究他们杀死王振的事情也走了,只剩下不到百人保护明英宗。这些禁宫侍卫单打独斗是好手,但是不是精兵强将,不会合众连横的战斗队形。瓦剌军队有事骑兵来得快,根本不给大内高手一对一的机会。当大家准备反击的时候,明英宗这个活宝已经被瓦剌士兵控制了。担心明英宗的安全,大内高手们不敢还手,硬是被敌人像砍瓜一样一刀一个杀了。要是大内高手们反抗的话,一百来个大内高手也能和上千敌兵同归于尽。

    明英宗被抓,导致边关将士人心不乱,老百姓和士兵纷纷逃离边境。瓦剌军队几乎是长驱直入,没几天就包围了京城。瓦剌军队以为攻占了京城,就能灭了明朝,所以瓦剌军队对京城猛烈攻击。

    明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虏的消息传回京城,令大家手足无措。有的大臣建议大家迁都南|京,站稳脚跟之后再想办法对付瓦剌军队。有人建议临时迁都开封或者长安,汇合各地的守军之后,再想办法对付瓦剌军队。于谦等人怒斥这些怕死鬼,说现在只能坚守京城,不然的话输了气势,而且会失去老百姓的支持。于谦说现在是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必须下定决心,和京城军民共存亡,才会有活命的机会。在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有三件事:第一,选出一个皇室宗亲担任新皇帝,稳定全局同时,让瓦剌军队失去要挟大明军民的理由;第二,上下齐心,一起坚守京城;第三,派人通知各地的军队来京城勤王。

    当时明英宗的儿子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大,不能让这个孩子当皇帝。所以大家建议明英宗的亲弟弟登基为新帝,只有年轻的君王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抵抗外敌。于谦等人请求面见孙太后,请孙太后出面代表明英宗,下达传位命令。孙太后只好答应,封皇弟为景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于谦带领京城军民,抵瓦剌军队对京城的攻击。瓦剌军队见明朝重新选了新皇帝,上下齐心坚守京城,就知道事情不妙了。毕竟瓦剌军队都是骑兵,人数又不多,不能长期作战。再说各地的明军已经闻风而动,企图合围瓦剌军队。瓦剌军队要是被明军包围的话,不但会被明军救出明英宗,而且会导致瓦剌军队大伤元气。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巩固已有的地盘,瓦剌军队的长官也先下令撤兵。京城的危机就这么渡过了,于谦成为了大明的大英雄,国家的有功之臣。

    几年后瓦剌人见明英宗失去了威胁明军的作用,索性用明英宗换取大批的金银。为了营救明英宗回来,明英宗的生母孙太后几乎倾家荡产,联合孙太后的娘家把明英宗用金钱赎回来。其实瓦剌人不但喜欢金钱,而且希望利用这个失势的明英宗牵制明军。瓦剌军队之所以可以打败明军,其中的侥幸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要是真正打起来的话,瓦剌军队可能打不过明军。为了防止明军报复或者反击瓦剌,也先相处了这个让明朝高层内斗的办法,牵制明朝朝廷对瓦剌的攻击。明英宗要是回去的话,景泰帝怎么办?是把皇位还给哥哥明英宗?还是霸着皇位不还给明英宗?要是还皇位的话,明英宗有脸当皇帝吗?大臣们会听明英宗的命令吗?于谦会服从明英宗的号令吗?要是景泰帝不还皇位的话,明英宗会答应吗?要是双方打起来的话,瓦剌军队就又有机会南下了。

    明英宗回来之后,于谦为景泰帝出主意。于谦也希望景泰帝把皇位还给明英宗,这么做最好最简单。可是景泰帝已经喜欢上了做皇帝的感觉,不愿意把皇位还给哥哥明英宗。于谦只好站在景泰帝这一边,把各种形势分析给景泰帝。第一种情况,明英宗承认弟弟景泰帝的地位,心甘情愿当太上皇的话,景泰帝应该给予明英宗合理的地位和待遇。明英宗怎么安置?第二种情况,要是明英宗不愿意承认弟弟的身份,景泰帝应该怎么办?第三种情况全体大臣和皇室成员站在明英宗这一边,逼景泰帝下台怎么办?

第二十二回 刑部大牢二十二

    景泰帝已经方寸大乱,请教于谦怎么解决。于谦为景泰帝分析各种情况下的应变对策。要是明英宗愿意承认景泰帝的地位,景泰帝应该恭请明英宗入住皇宫,给予孙太后一样的待遇奉养明英宗;要是明英宗不愿意承认景泰帝的身份,但是孙太后和众位大臣支持景泰帝的话,景泰帝可以把明英宗看管起来,不让明英宗和外面的大臣随意接触。要是孙太后和一部分大臣支持明英宗的话,景泰帝就要联合自己人压制对方;要是全体大臣和皇室宗亲一起支持明英宗登基的话,景泰帝要顺应大势,让位于明英宗。其中孙太后和众位大臣想法最重要,他们的立场决定明英宗和景泰帝未来的命运。

    于谦在景泰帝的授意下,四处联络大臣,试探大家对于明英宗的看法。终于发现大家对这两兄弟的看法,也明白了大家的立场。明英宗为人暴躁又记仇,明英宗登基的话,一定会针对用户景泰帝登基的大臣。再加上大家都对明英宗有怨言,要不是明英宗的失误,国家不会这么混乱。景泰帝不但比明英宗和善,而且事事尊重大家,大家觉得景泰帝比明英宗更适合当皇帝。为了大家的未来,为了大家的身家性命,大家偏向于景泰帝。为此大家都不愿意明英宗回来当皇帝,还是让景泰帝继续当皇帝好。于谦又找到了孙太后,孙太后是明英宗的亲生母亲,的那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当皇帝。于谦用事实说服孙太后,要是兄弟夺位的话,只会伤了大明的元气,会导致瓦剌趁虚而入。如今景泰帝不但当着皇帝,而且深受大臣们的支持,明英宗回来不可能顺利当皇帝。要是两兄弟为了皇位自相残杀的话,明英宗失败的几率比景泰帝高,孙太后想看见明英宗死在景泰帝手里吗?

    见孙太后已经有点动心了,于谦索性下猛药。他代景泰帝保证明英宗的安全,保证孙太后和明英宗一家人的待遇,并保证将来恢复明英宗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等于将来还皇位给明英宗。不然的话景泰帝和明英宗两兄弟就要祸起萧墙,到时候导致明朝的江山送给瓦剌。这样的话孙太后不但对不起两位皇帝,更对不起朱家列祖列宗。孙太后终于答应了于谦,愿意支持景泰帝继续当皇帝,劝说明英宗安心当一个太上皇。

    明英宗回到京城之后,就被景泰帝送到了重华宫,不准明英宗和众位大臣、皇室宗亲会面。明英宗被景泰帝关在重华宫里,一关就是好几年,等于是幽禁在南宫之内。明英宗几乎和外界不能接触,更不可能夺回自己的皇位。

    后人说起明英宗复位的事情时,都会分析明英宗的动机。明英宗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景泰帝逼他这么做的。明英宗本来已经愿意放弃皇位,不再有复位的打算,但是景泰帝步步紧***得明英宗愤然反抗,发动政变夺回皇位。历史学家分析以下几点:第一,景泰帝降低了明英宗的待遇。明英宗是太上皇,就算不是皇帝了但是也应该享有皇帝的待遇。但是景泰帝以明英宗害得明军损失惨重为由,降低了明英宗的待遇。当明英宗和他的妻儿吃不饱的时候,景泰帝享受着锦衣玉食。为此明英宗更加仇视景泰帝,觉得景泰帝不应该这么对待自己这个哥哥;第二,景泰帝不准明英宗和孙太后见面,就连孙太后病重也不允许明英宗看望孙太后。明英宗只有孙太后这个亲人了,不让明英宗向孙太后尽孝,就是为了折磨孙太后和明英宗。其实景泰帝是担心明英宗通过孙太后联络外臣复位,所以不让明英宗和孙太后见面;第三,事先有约定,景泰帝要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将来还政于明英宗。可是景泰帝当皇帝当上了瘾,不愿意把皇位还给哥哥明英宗,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一无所有。为了自己永远当皇帝,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可以当皇帝,景泰帝出尔反尔想要废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这么做彻底激怒了明英宗,明英宗可以自己不当皇帝,但是自己的儿子的皇位不能让,为了保护这个地位,明英宗决定发起政变,推翻景泰帝,自己当皇帝。这样的话明英宗死了,这个皇位一定是自己儿子朱见深的了。

    明英宗复位成功后,第一时间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逼死了景泰帝,囚禁了许多帮景泰帝的大臣。其中就有民间名誉很好的于谦,还有一些清廉的忠臣。明英宗也清楚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忠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但是明英宗没有放过他们。因为在明英宗看来忠于大明不代表忠于他自己,只有忠于自己的人才能当官。天下有的是人,不缺人才和忠臣,杀就杀了,不怕老百姓有怨言。要是老百姓敢于有怨言的话,大不了杀一批老百姓。为了自己的皇位,为了自己的儿子坐稳天下,明英宗举起了屠刀。后人都说明英宗被幽禁在瓦剌和南宫,最大的好处就是明英宗变得狠辣了。

    明英宗将一大批大臣关入刑部大牢,同时彻底取消所有人的功名。也就是说这些人就算可以离开刑部大牢,也没有机会再成为大明官员。这些人不但自己关在刑部大牢,而且他的家人也被关进了刑部大牢。就像于谦一家人一样,不但于谦关在刑部大牢特殊监房,就连他的儿子于勉、女儿于承珠、儿媳妇于宋氏等人也一起关进了刑部大牢。于家除了已经不在了的于谦之妻之外,连上于家的下人都在刑部大牢受苦。一下子空荡荡的刑部大牢,马上变得人满为患。

    由于人数太多,刑部大牢已经超负荷运作。本来十几个人一间的监房内,关着二三十个罪犯。就连一个人一间的单独监房,也要关三四个人。当时地下二层是专门的女监房,有地位或者重要官员的直系女眷关在单独监房。地下三层和四层关押着官员的男性家属,和有地位的罪犯。像于谦这种明英宗特别重视的罪犯,关押在地下一层的特殊监房内。由于明英宗没有判决罪行,所以这里的犯人不但不能死而且不能放出去干活。这些人只能待在刑部大牢里面,面对着恶狠狠的狱卒和牢头。

    刑部大牢是一个没有王法的地方,只要有钱就能好过点,没钱就是生不如死。这些官员不但已经没钱,而且就连有钱的亲戚也没有了。这样导致狱卒和牢头不把这些人当人看,任意侮辱或者打骂,没有人会来为他们做主。明英宗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他亲自授意的,牢头和狱卒不但肆意打骂刑部大牢内的犯人,而且公然欺负女眷。于谦的儿媳妇于宋氏被几名狱卒折磨而死,于承珠为保贞节咬舌自尽,于勉被狱卒找理由打成重伤。几乎天天有女犯人被折磨而死,尸体抬出刑部大牢任意丢弃在刑部大牢不远的乱葬岗内。

    为了表示愤怒和不满,犯人们闹过事,绝过食,但是什么作用也没有。明英宗好像忘记了这些人,任由牢头和狱卒们把这些人当猴子玩。在刑部大牢里面,犯人是羊,牢头和狱卒是狼,犯人只能任由牢头和狱卒折磨。于谦等人明白了明英宗的意思,明英宗不但要他们这些反对者死,而且要他们的后人生不如死。从此于谦等人任由牢头和狱卒折磨自己,不再理会家人的惨叫和哀求,他们一心求死。

    由于人满为患,疾病、伤痛、忧伤导致犯人越死越多,刑部大牢只好开辟地下第五层,把一些不太重要的犯人关进这个必死无疑的第五层。之所以说第五层必死无疑,是因为水牢内不但阴冷潮湿,而且没有吃的,就算是神仙也活不了多久。由于犯人太多,食物供应明显不足,刑部大牢以尽量不饿死人为标准供应粮食。于谦等重犯不能饿死,就算他们不愿意吃饭,也要硬灌稀粥下肚。其他的犯人有地位有身份的,一天供应一顿稀粥,其他人三天供应一次稀粥。进入第五层的犯人基本不供应食物,所以犯人只能活活等死。

    被关在第五层的犯人也是人,也有想活命的欲|望。他们疯狂地寻找出路,可是找不到任何一条活路。一个被饿昏了头的犯人,忍不住自残,用自己的脑袋撞击石壁,企图自杀了事。没想到却让他发现了一条通道,一些人爬进去找出路。这就是秘密通道,但是里面没有出路,只能任意在各楼层来往。

第二十三回 刑部大牢二十三

    由于发现了这个秘密通道,犯人们私下联系,寻找自己的亲人。一个懂一些医术的犯人,暗中为受伤的犯人治伤治病。由于手里没有药,只能为伤者简单的接骨、止痛。可是这已经足够了,就像于勉不用躺在地上等死,可以自己近距离活动已经很满意了。于勉伤好了一点,就在其他的犯人帮助下,爬进密道见到了父亲于谦。于谦比儿子看得开,希望儿子坚持下去,说不定有活命的机会。将来有出刑部大牢的可能,于谦不希望自己家的子孙再当官,安心地做一个老百姓就好。

    好久之后明英宗终于记起了这些人,迫于大臣们的压力,明英宗答应放一批犯人。不过在明英宗放这些犯人的时候,明英宗下令屠杀一批官员和他们的直系亲属。于勉和几个官员的孩子,被大家藏进了密道,这才免于被杀。于谦等官员还是被明英宗派来的锦衣卫暗杀了,就连尸体也不敢收敛。送到菜市口斩首的并不是真正的于谦等官员,只不过是一些“替罪羊”而已。

    一年后最后一批这件案子的犯人被放出来,其中就有隐藏在其中的于勉。于勉找到了父亲的衣冠冢,足足跪了三天三夜,然后只身离开京城,永远不再回京城。于勉临走的时候,亲自做了四块灵牌,一块是于谦的,一块是于谦夫人的,一块是于勉妻子于宋氏的,一块是于勉妹妹于承珠的。从此于勉在南方小镇定居,世世代代耕读传家,不再当官考取功名。

    最后一批离开密道的犯人,在临走的时候把密道的事情告诉了一个比较善良的狱卒。狱卒试着进去过,发现里面的空间很大,有许多的密室。就把自己的休息室秘密地安排在里面,也开始对密道和密室进行清理。这个狱卒就是老莫的师爷,也就是说老莫的师傅就是这个狱卒未来的徒弟。这个秘密也是这个狱卒的徒弟私下告诉老莫的,老莫有把这个秘密延续了近五十年。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自己人知情外,就连老莫的徒弟暂时也不是太清楚。

    老莫不但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秦泰和展小小,而且带着秦泰和展小小走了一遍密道。老莫告诉秦泰,在第五层里面关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人,还有一群已经发疯的犯人。千万不能随便进入第五层,不然的话不但有性命之忧,而且会打草惊蛇。

    秦泰回到密室,要求休息一下,然后和妻子展小小一起离开密道。保证不会把这里的一切告诉外人,也保证不会不会出卖老莫和王通。老莫把出去的方式再一次说一遍,秦泰和展小小重复一遍,确定准确无误之后,老莫离开了。

    展小小不清楚,丈夫秦泰为什么不马上离开这里,但是她绝对支持丈夫,也会配合丈夫秦泰的举动。秦泰和展小小待在漆黑的密室里面,外面是一样黑漆漆的密道。秦泰和展小小手里只有一小截火折子,是出去的最后希望,不舍得随便乱用。

    秦泰拍了一拍妻子展小小,展小小马上明白了丈夫秦泰的意思。展小小站在密室门口,为丈夫秦泰把风,虽然不知道秦泰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展小小一定会听从秦泰的命令。

    秦泰在密室里面,不断地用手拍打和抚摸密室的四周。秦泰和老莫说话的时候,看过密室的样子,黑黝黝的墙壁,在灯光下模糊一片。但是当秦泰无意之中触摸墙壁后,发现密室的墙上有刻文。这些字或者画,一般的人不能用肉眼看清楚。秦泰在当初的小月村经历过这种事情,所以知道这是视觉错误,只能用手抚摸才能发现秘密。所以他再一次回到密室,准备好好抚摸查看,读懂上面的信息。

    秦泰用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摸遍了密室的四面墙,发现墙上有不少的划痕,不过不是一个人留下的。在离密道比较近的地方,用指甲刻有一些潦草的文字,这就是那个兴建刑部大牢时的书生留下的。书生不段的埋怨这个世道,中间夹杂着亲眼看见的惨状和对家人的思念。书生的文字过于迂腐,看来他不是一个变通的人,简直就是一个书呆子。

    在书生的文字旁边,有另外一个人的刻痕。这个人不适用指甲刻的,好像用碎瓷片刻字的。这个人力道不大,但是刻痕整齐,是一个有地位的富家子弟。他记录了一段外人不知道的历史,讲述了一段外人难以想象的宫廷斗争。这个人是功勋之后,从一出生就是一个有爵位的人。他父亲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从来不用为朝廷做任何,只不过寿命不长,二十几岁就去见自己的祖宗了。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六岁大就继承了爵位,成为了超一品的大官。他母亲担心他养不大,所以不准他学父亲的样子,每天一大群先生和老师跟着他,逼着他读书习武。他和明英宗有点远亲,所以和年纪相当的明英宗关系不错。明英宗御驾亲征的时候,他刚好要当爸爸了,所以被明英宗留在了京城。明英宗被抓之后,瓦剌军队马上包围了京城,他作为留守京城极少数的将领,当然要坚守京城。于谦来找他,要他帮着说服孙太后,立新帝坚守京城。他就参与了废立新帝的全过程,成为了明英宗的假想敌之一。明英宗复位后,打击不听话的大臣,他和于谦一起被抓进了刑部大牢。明英宗不但针对他,而且抹杀了他们一家人数代的功劳,他对明英宗十分失望。得知明英宗要杀了他和于谦,他没有于谦这么不怕死,躲进了密室里面。等待机会离开刑部大牢,为了活命他可以不要任何荣华富贵。至于他有没有离开刑部大牢,就没有人知道了。就算他离开了刑部大牢,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对外人说自己的事情。

    在最靠近里面的一角,还有一个不属于这两个人的刻痕。这个人只留下了谜一样一段文字,“七层刑部大牢,上通天庭、下达地狱。上天容易,下地太难。能见天日不能长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