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海-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三章 交战前夕
俄国的军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悍的离谱。至少现在的俄国军队,就对于一路走来所遇,中国军民那种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的打法给唬的有些战栗了。
有此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沙俄为了快速行军,二十万俄国镇守远东地区的大军在乌兰乌德集结,挺近漠北蒙古之后就没了什么很好的后勤补给,最初是由因为满清覆亡,野心蠢动的漠北蒙古权贵支撑起了沙俄的后勤等物,其后在进入漠南蒙古之后,则完全是打着在中国境内打一城劫一城的主意来的,如此一来,其沿途所过的山西、河南等省份,自然是生灵涂炭,这情形,却是像极了几年前那些流传的谣言以及刊印的书物中,满清对于汉人的暴行。当然,虽然沙俄在屠杀方面比满洲有所不如,但其他奸淫掳掠却是丝毫不差,这自然把几年前汉族民众被挑起的民族聚拢心给再次点燃了。更何况只看外型,俄国人更是外族的不能再外族了。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虽然是以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对阵火枪火炮,但无数汉族军民却是爆发了无比壮烈的慷慨就义之心。自己哪怕是三四条,十多条人命,只要能换的对方一人丧生,那就是使得前方无数同胞又免遭了一份凌辱。抱着这个心思,无数的汉人前仆后继,慷慨赴死。不得不说,五千年形成的一个民族,这份凝聚力,不是任何力量能轻易撕毁的。
当然,汉人中也是不乏贪生怕死之辈的,尤其是身价富贵的人,更是怕死怕的要命,但控制着山西,河南的黎自放却是铁了心要从这批俄国人手中得到火器,所以其对于未战先逃的军官的处罚,也是严厉到了极点。这,就造就了俄军沿途所过城市,几乎九成以上都是誓死抵挡。
俄军的动作,有些相似于古时的突厥和匈奴,他们在抵达中国境内以后,就几乎没带什么后勤物资,只靠着打下城池,然后劫掠一番以供己用,然后再直扑通向安徽的下一座城池。这一点,跟古时的突厥和匈奴相比,俄军在机动性上自然是弱了许多倍,不过有着大量的火器,在攻城方面,却是比古时的突厥和匈奴又强了许多倍。然而,攻城不只是只要打开城门就可以了的。在原先的亚历山大一世想来,只要打破城墙,让持着大量的火器的俄国军队入主城内,那只劫些粮草等物,自然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事实却是,几乎每过一座城池,俄军都要打上一场艰苦的巷战,靠着火枪火炮的犀利,以及对手大多都是老弱残兵,所以俄军一路所来,在消灭掉三十四万对手的同时,自身的实力并没有收到太大的创伤,仅是损失了五分之一而已。
然而,这一切,却又使得俄军不得不重新估计起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起来。老弱残兵尚且如此,那等到直接面对中国的精锐军队之时,这十六万俄军真的能完成沙皇陛下赋予的神圣任务,狠狠的教训一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敢于肆无忌惮的玩弄沙皇陛下的混蛋么?
望着前方几里外的鹿邑城方向,俄军统帅特尼斯迪可拉夫皱起了深深眼窝,眼角的皱纹也因为这一动作而愈发明显起来。
“过了眼前这座城市,就是那个卑鄙的家伙的老巢了!这次,不管是什么敌人,敢于无视沙皇陛下的,我都会让他感到沙皇陛下的愤怒的!”
二年前,几乎也是这个时期,亚历山大一世派来中国的使者,跟新汉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事后,就在俄国履行协议派兵援助新汉之时,却是被这个新汉的帝王无耻的耍弄了一次,整整五万俄军,就那么灰飞烟灭!如此肆无忌惮的挑衅沙皇陛下的威严,由不得特尼斯迪可拉夫不愤怒,也由不得无数俄国军人不愤怒。
在无数的俄国军人看来,亚历山大一世无疑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因为就是这位英明的陛下,接连打败那个称雄欧洲的法国矮子,更是率着俄军一连两年(1814、1815年)在巴黎举行阅兵仪式,赢得了欧洲众国的无限赞誉,自然也为俄国迎来了无上荣耀。而现在,这些值得万世颂扬的事情才不过十年,竟然就有人肆无忌惮的把沙皇陛下的脸面狠狠踩在地上,毫无顾忌的一踩再踩。这,如何让曾追随亚历山大一世进军巴黎的特尼斯迪可拉夫不恼怒?
当初的五万俄军,在新汉这个弹丸之地的一战,就仅只逃回西伯利亚了五十人,一得到这个消息,全俄国所有军人都歇斯底里了!而这次,奉亚历山大一世之命,特尼斯迪可拉夫就是要率着这二十万俄军,在新汉那个地方的皇家城堡里,举行再一次的阅兵仪式,效仿当年沙皇陛下的盛举。当然,在来之前,特尼斯迪可拉夫是信心百倍的,因为沙皇陛下的军队,连那个法国矮子都一而再的击败,就更不用说东方这块土地上的小军阀了。所以根本没做什么太严密的准备,特尼斯迪可拉夫就来了,只不过现在,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战争之后,特尼斯迪可拉夫才忽然醒觉,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
“不论如何!敢于戏弄沙皇陛下的人,都要付出足够的代价!”特尼斯迪可拉夫狠狠的握紧拳头,舒展开了眉头。
与此同时,鹿邑、郸城、拓城三座毗邻安徽境地的城池内,新汉六十万军队早已是严阵以待。而三座呈三角形鼎立的城池内,寻常百姓早已是迁进安徽境内避难。
鹿邑城,张谦眉头紧皱,立在城墙向远方寮望,“消息准确么?俄军是准备沿这条线路直扑我新汉?”
“准确,俄军从山西泽州杀入河南,沿途直经沁阳、郑州、尉氏、太康等地,直奔安徽而来!根据黎自放、齐国锋等部所传递来的消息来看,俄军并没有携带充足的粮草,只是到一城劫一城,六天前他们刚经过太康,从太康城带走的不过十六万大军十多日所需粮草,如无意外,地方应该会在利益、郸城、拓城三城内选一城补充粮草!而咱们的探子,于昨天也在西北方几十里外发现了敌军的踪迹!”张谦身旁一名身着青胃甲的将领出声回答道。
“这么说,俄军应该会在两三日内攻城了!”张谦忽然笑了,现在三城在沿途布成一线,只要任何一城遭遇俄军攻城,就立即会有探马通知另外两城友军,以每城二十万之数,其中还包括十三万的火枪部队和千门火炮等,拖到友军来援,自然不成问题。“他们要在这个风浪口上侵略,自然就要付出超常的代价!黎自放部和齐国锋部的队伍,现在在什么位置?”
称之为风浪口,也不为过!如果现在还是满清统治时期,那样军纪腐败、老弱连片的军队,自然难以抵挡俄国大军,然而现在中国的形势却是各大军阀林立,手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一股从战场上磨练出来的精兵,又何尝不是风浪口?至于那些腐败萎靡的军阀,早就在几年里的战斗中被吞并干净了,现在有能力在中国大地树旗的,哪个没有几分本事?尤其是黎自放,以一人之力占了五省之地,更不是湿泥巴捏出来的。
“十六天前,黎自放部和齐国锋部七十万联军,尚在郑州一带,当时俄军刚刚离开尉氏不久,如无意外,这两人现在应该在尉氏。”青甲将领思索了一番,向张谦汇报道。
“尉氏距离鹿邑,大约有一二十天的路程,而一场数十万人的战斗,打上十数天,也很正常。看来,这两人是想拣些便宜了?”张谦闻言倒是一皱眉,黎齐二人之意,无非是想让新汉的部队跟俄军打个你死我活,然后他们再出面做个渔翁。想的倒是不错,只不过即便知晓这其内的意思,张谦又能如何?难道能放任这些俄军进安徽么?可以负责的说,现在新汉最初所占的四省,无论从哪方面来论,都是整个中国最富饶、人口最多的地区,就以去年被黎自放攻下的毫州为例,因为与河南相接,毫州城虽然只是安徽境内一座小城,但不管是人口,还是富裕程度,都丝毫不弱于现在经过连年战火和数次人口迁移的河南省城开封。更不用提安徽境内其他大城了。
所以,这次的决战之地,新汉才会选择在河南境内。因为若是任由俄军在安徽境内肆意破坏的话,那损失,将会不是一般的大。有这个原因在,哪怕知道黎自放和齐国锋是想做渔翁,新汉也不得不满足他们这个需要。
当然,想做那渔翁,和有没有实力做渔翁是两码事。不提新汉在鹿邑等城集结了六十万大军,就是金陵的皇城军,现在也有五万驻扎在毫州呢。四十万的火器部队,和二十万冷兵器部队,这实力,应该也足够在击败俄军之后震慑黎自放和齐国锋了!
第二十四章 鹿邑战事
俄军有望远镜,新汉也不缺!所以远在鹿邑城外的俄军在可以寮望到鹿邑城的同时,鹿邑城内的张谦也发现了俄军!
“打!”根本没有任何可攀谈的,当双方都是刚刚抵达对手的火炮射程之内时,战斗就正式打响了!可以负责的说,因为这个时期没有火车等便利交通工具,俄军又是为了尽可能的快速行军,争取早一日在新汉的皇城内举行阅兵仪式。所以,这次俄军所来,所带的火炮并不是很多。至少,跟新汉的火炮数量相比,也就二三千门而已,不至于多的太离谱……
而且俄军一路走来,都没有遇到过正式的火器部队,以及每次都是自己先发现敌人,所以,在最初那一刻,占了上风的,反而是一直在等着战斗的新汉。
当然,炮声轰响过后,数匹快马也迅速的从鹿邑城后城门奔出,向郸城、拓城、毫州等方向驶去。
狂热的战斗,在炮鸣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开始,双方你来我往,坚守者各自的阵地,毫不退却。俄军虽然在最初吃了几炮的亏,但在火炮总数上,却是比单单一个鹿邑城多上两三倍,所以,在最初吃过几次亏后,便马上稳住了阵脚,对鹿邑城方向施以猛烈的攻击起来。
同时,十六万俄军分化出一股四万人左右的先锋,顶着新汉的炮火分散开来向鹿邑城方向攻去。千万不要认为这个时期只能是在轰塌对方的火炮之后才能派部队冲锋,毕竟这个时期仍是以实心弹为主,杀伤力不是特别大……
而鹿邑城方面,抛出千门火炮所需要的炮手,还有十万火枪军。在敌人密集的炮火攻势下,新汉军队自然不能在城门处有太过密集的布置,所以十万火枪军,便分出六万的部队,化为左右两翼从左右两道城门而出,对敌人冲过来的前锋部队报以围剿之势。
轰鸣的火炮声中,还夹杂着清脆的火枪声,俄军第一波先锋部队,在新汉的两方围剿之下,很快就陷入了不利的局面之中。通过望远镜观看到此点,特尼斯迪可拉夫在心惊之余,也赶忙派了第二波四万人的部队赶去支援。此时,张谦见得敌人援军,自然也紧跟着派出了第二波部队三万人。
双方根本没有什么环恒的余地,在第一时间就打出了真火,完全是力量与力量的对决,丝毫做不得投机。
当然,在这方面,久守鹿邑城的新汉军跟连日奔波的俄军相比,却是占了不少的便宜。
从白天打到晚上,夜幕拉下之时,双方都自动收回了兵力。因为夜晚,不管是哪方面,都不利于发挥火器的威力。
轻点战阵,白日一战,新汉军伤亡军队二万三千人,其中伤者一万余,亡者七千。而俄军方面,则是伤亡一万五之数,死者四千。
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在占着火炮数量的优势下,硬拼起来,新汉方面还是吃亏的多。
是夜,鹿邑城内的七万冷兵器部队,奉张谦之命,配合四万火枪营,对鹿邑城数里外的俄军发动了夜袭。夜袭从丑时杀到寅时,足足杀了两个时辰,在俄军仓促迎战,双方各地丢下一地尸体之后,新汉军再次回城。本来张谦的授意,是最好能烧掉俄军从太康城劫掠的粮草,奈何那里被俄军守了个水泄不通,未能如意。
第二日,战火依旧,双方依旧在昨天的战场上打了个你死我活。
第二日晚,新汉军再次袭营,不过却仅是派了二万的火器部队,分散开在俄军的大营四周外放冷枪,只为扰敌。这一次的袭营,却是张谦知晓敌人对粮草防守严密,所以不再打那主意,只为了扰敌休息而已。于是二万新汉军从刚刚入夜不久,一直骚扰到几近天亮,搞得俄军大营彻夜灯火通明。一股股的军队守在大营边缘严阵以待。
第三日,战火再度开启,不过这时俄军的精神头明显已有些疲倦,悍勇不再如首日那般。
第三日夜,新汉军一如昨晚,再次恼了俄军一晚上。
第四日,俄军首次未出战。而与此同时,鹿邑方面也迎来了从拓城、郸城两城的援军,足足二十万火枪队。当然,若不是为了把两城的火炮同时运来,那两城此时剩余的二十万军队,定然也能赶到,不过现在嘛,至少还得几日时光。
“敌人现在已经困乏了!他们是远来作战,本来在士气上就不可能比得过我们,再经过这两三天来不停的战斗和骚扰,肯定撑不下去的!”面对随军而来的徐志勇和刘媛儿,张谦给两人解释道。
“现在我方伤亡如何?”刘媛儿见得城外一片狼藉,尸积如山,不由皱眉向张谦问道。
“三天来,我军阵亡四万,伤者更达到七万,如果你们再不来,鹿邑就危险了!”张谦脸色有些苦涩,不过他接下来却是道,“想来俄军伤亡也不会太低,前两日伤亡比例,我军比俄军要高些,不过昨天却是几乎持平了!还有就是,按照估计,他们的粮草,最多再支撑四五天!”
“他们防守,那我们攻过去!一定要把他拖死在这!不能给敌人修养的时间!”徐志勇听了张谦讲完这几天来的战况,当场便选择把这条不让敌人有喘气机会的战略思想继续贯彻下去。
二十万新赶来的部队,当时便分做四股,绕着四个方向朝城外的俄军阵地扑去。可怜的俄军,经过没日没夜的骚扰过后,才歇息不过半天,立时就又被新汉大军拖入了战斗当中。此一战,又一直打到夜幕降临,新汉方面才退回城内。
当夜,扰敌依旧!
战斗持续到第六日,拓城和郸城的火炮,以及十万军队终于感到了鹿邑。此时,在火炮数量上,两方已是相差不多!而在人员上,新汉前后阵亡五万余,伤者几达十万。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四十多万完好战力!而观俄军一方,却是阵亡四万,伤七万之数,只剩下五万完好的战力!而且多数俄军经过一连五六天的骚扰,在精力上大多已是疲惫不堪。这个时候,即便俄军想逃,也没有那个力气了。
最初,俄军不逃,是因为打心底里,俄军还是看不起新汉军的,认为胜利最终只能属于俄军。然而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和骚扰之后,他们即便想逃,也没有那能力,白天,一直在打仗,如果逃,无疑是在找死。!而晚上,新汉方面也一直在打骚扰战,不给俄军逃跑的机会。现在嘛,更不用提逃了,恐怕只要一下达这个命令,十二万大多带伤的俄军,就会变成杂乱无章的大溃败。事情发生到了这里,就连特尼斯迪可拉夫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太自大了,太轻视敌人了!不然若是做好充足的准备,断不会使俄军陷入如此苦战。
决战,在第七天拉响。新汉方面几乎投入了所有的兵力,只余下五万多冷兵器部队看守照顾城内的伤员,其余四十万人马,全都狼也似的扑向俄军阵营。
虽然俄军大多都已经是疲惫的不能再疲惫了,不过战斗的最初,仍是非常激烈的,在持续了小半日后,俄军坚守的阵地终于被新汉打开了缺口。再之后,当新汉大军突破到俄军粮草所在地之时,毫无疑问的,这次的战役,向新汉方面昭示了胜利。
降军不知是何时出现的,之后仿佛被感染了一样,俄军大面积开始投降,直到夜幕来临之时,除了小股突围出去的俄军外,剩下全是非死即降,被几十万新汉军队缴了武器押解向鹿邑城。
战后整理收编和打扫战场,新汉方面共阵亡八万将士,伤者抵达十五万之多。而俄军方面,十六万俄军阵亡九万,被俘虏者有五万多人,其余不足一万人马,被突围了出去。
(ps:伤亡数字,在大决战前,几乎一直是新汉比俄军要高些,不过在最后一战中,俄军伤亡却是大大高于新汉,其中不乏被故意杀害的。当然,这不表示新汉军队都没人性,毕竟对于新汉军队来说,无数兄弟死在这帮俄军手上,俄军又是侵略者,所以最后……估计若不是上头有命令,各大部门都需要奴隶,那这五万俘虏能剩余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战斗,看似是结束了,不过就在第九日,新汉方面准备拔起大军返回自己地盘之时,黎自放和齐国锋的先头部队,却是抵达了战场之外,扬言要求与新汉方面的头脑人物对话。对此,张谦等自然是不准备搭理,对于这帮明摆着准备做渔翁的人马,他们能有什么好脸色,最后还是刘媛儿坚持,既然对方那么强烈的要求与己方对话,想必是掌握了什么筹码也说不定,所以看一下也无妨。最终,黎自放一方的人马,就选派了几个将领,在新汉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步入了鹿邑城。
“筹码?他们能有什么筹码?现在我军还有37万完好战力,而且从战场回收和从俄军那里得来了无数的枪炮,加上毫州还有五万大军,他们有什么资格跟咱们对话?”徐志勇明显对于黎自放等不屑一顾,丝毫不认为他们能有什么筹码
第二十五章 和平心思
“什么?你说黎自放和齐国锋,要十二万支火枪?”金陵城皇宫,高帆吃惊的看着从前线快马赶回的徐志勇。
“是的,皇上,黎齐二人联军七十万,驻扎在太康一带,言称如果我们不交出十二万支火枪,就要拼个鱼死网破!他们七十万大军将沿多条线路入侵我新汉,肆意破坏我新汉各省的建设!”徐志勇面色有些潮红,在鹿邑谈判之前,张徐等人万万料不到黎齐二人竟是报了这样卑鄙的心思,现在想来,的确让人恼怒。
实打实的来硬仗,可以说新汉是丝毫不惧怕黎齐等的精兵,然而若是他们一意只求在新汉境内搞破坏,那么虽然到最后,胜利仍只会是属于新汉,但这后果,却是大到非常了。也因此,张谦等不得不在鹿邑方向拖住黎自放两部,让徐志勇赶回金陵求高帆定夺。
现在的鹿邑城一带,新汉驻军仍有三四十万,虽然有实力做突袭,一举击散黎自放和齐国锋的联军,但是却绝不可能做到歼灭,到时候若是他们二人一意只求逃窜,那不管是从江苏,还是安徽,还是江西,都可以自由侵入新汉,而这三省的兵力,却是全集中在鹿邑……
国民建设,是自新汉成立一来,高帆就一直严抓的东西,而且他也很清楚,若日后不想在世界各大帝国主义都真正崛起之时吃亏,这国民建设等各方面,就必须一直严抓下去,而且还要加以更大的力度发展。而现在,黎自放和齐国锋竟然以这方面来威胁高帆……
“嘿嘿,他们两个倒是不笨!”想了片刻,高帆忽然露出了一丝异样的笑容,这落在徐志勇眼中,自是让他大大吃惊,现在这形势,明白了是新汉在占着绝对上风之际,黎自放和齐国锋忽然出阴招玩人,这有什么好笑的?
“志勇,你在不在意手中的权力?或者说,如果我要从你手中分些权力出去,你在不在意?”高帆忽然转移话题,问向徐志勇。
现在的新汉,除了高帆以外,就是六大上将最大。张谦、李文霸、杨八刀、赵清远、刘媛儿和徐志勇。这六人,都是掌管着真正的兵权的,在这样的战乱年代,可以说是在新汉都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角色。寻常的文官跟他们比起来,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虽然六大上将联合起来,也不过只是一个军部而已,但不可否认的,这一个军部,在权力上却是远远大于警察部、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等其他部门。这不是高帆在划分各部门时偏袒这些老部下,而是处在战乱年代里的必然结果,尤其是整个新汉政权,都是军部这帮老人打下来的。可以说,往常里六大上将,不管是谁说一句话,都要远比其他部门的部长说话都要有分量的多。
现在高帆这么一句话,却是把徐志勇猛地吓了一条,莫非?高帆是嫌他们军部权力太大?有意削弱军部?
“不要乱想,我只是随口问问,你怎么想就怎么说!”高帆见得徐志勇脸色忽然变了几变,知道他想歪了,当下便出口劝到。
高帆打的什么主意,徐志勇当然猜不透,因此在听了高帆劝诫的话后,这才低着头想了半天道,“皇上,这一点,臣倒是没多想过,几年前,臣不过满清朝廷内一个小小的偏将而已,谁曾想过有一天能……嘿,其实臣下没什么太多的想法,只求能终身护我新汉疆土不被外敌骚扰而已!”
高帆的问话,的确是勾起了徐志勇一番心思。几年前,他不过是清廷绿营军中一个小小的偏将,举凡国内,这样的人物没有几百也有几十,而且官阶权力比他大的,更是多的不计其数。没想到,当日浙江海岸兵变,竟是不知不觉的让他有了今日的地位。想一想,新汉在当今中国,无疑是权势最大的势力,而在新汉里,六大上将,更都是一手遮天的人物。权力大了,人的各种毛病也就渐渐被培养出来了,当年的徐志勇,谈热血等等,丝毫不会比任何人差,但现在,恐怕是……虽然他没有刻意腐败过,没有刻意摆过上将的谱,然而无数官员商贾的奉承拍马,刻意讨好,却是让的他不知不觉有些过火了……比如,只论府邸,徐志勇就发现,其实自己的上将府,可能比皇宫里还要奢华。比如皇宫内,婢女不过二三十人,后宫就只有皇后一人,但自己的上将府,却是婢女上百,妻妾过十等等。还有就是,自己对待那些寻常官吏时,却是比皇上对他们都要高傲的多……自己的亲戚或是家中妻妾的娘家人等等,又有哪个不是经常仗着自己的权势在新汉内打横着走……
一番思索下来,徐志勇倒是猛地激了一头冷汗,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这新汉的江山,是志勇和张谦兄几人,一起帮朕打下来的,有些事,难免有些……这些,也怪不得你们!以后稍微收敛一下就行。”高帆淡淡的看了徐志勇一眼,有些事,的确是难以避免的,徐志勇这人,倒是没什么野心,也不喜欢怎么仗势欺人,不过跟他有关的那些亲戚们,偶尔出几个品行败坏的,也怪不得徐志勇啊,这种事,古来难免,是不可能灭绝的。
“志勇,如果我……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削弱一下你们的权力,你觉得怎么样?”高帆是比较重情意的,当然,这也仅止于张谦等这一帮老人,对他们几个,高帆不好意思直说,也就只能从徐志勇这里开口了。
“一切但有皇上做主!臣等绝不会有半点怨言!”徐志勇仍是一身冷汗淋漓,不知高帆究竟打的什么主意。眼前明明还有黎自放和齐国锋等大事没有解决,这皇上怎么忽然提起这事了?难道是自己那几个小舅子之类的娘家人,闯了什么大祸了?
“独裁,终究是不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与其到时候靠流血的政变来推翻,不若现在就……”高帆低语几声,忽地转而对徐志勇道,“朕亲自去鹿邑会会黎自放和齐国锋!”
独裁制,真的是不适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帆从建国之日起,就搞了一个内阁会议,为的就是在这方面打算。当然,这种内阁不是像明朝那种,只是作为传达圣意的传声筒而出现的,而是有些类似于欧美议会制的那种内阁。当然,虽然话是如此,但在这个年代,是不可能一下子做到那种改变的。尤其是在现在的战乱状态,更不可能轻易改变太多。所以国家大权,军事,财政等仍是都掌握在高帆一人手中。只有教育部、司法部两三个部门的权力,才彻底的下放了出去。
而对外方面。高帆一直都不怎么在乎其他军阀的扩张,只致力于内政军务等建设,为的就是等新汉发展到一个绝对的高度时,用和平演变的方法,来完成国内的大一统。试想,如果新汉完全完成工业化革命,举国一片昌盛,在武力上又有其他军阀掌握不了的优势火器,那到时候如果高帆跟其他军阀谈统一,许以让他们也真正进入权力中心的承诺,想必会让黎自放等心动的。
当然,高帆绝对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有点过于理想主义了。最稳妥的,还是靠着武力一举击溃其他军阀,真正的掌握他们的势力。不过那样的话,全国还不知又要经历多少战火才能实现。至少各大军阀现在手中的兵力,都不是个位数……
而且,这一切的前提,得是等新汉有远远超于其他军阀许多倍的国立武力等的条件下。至少现在,新汉还远远没有那个能力。可是现在黎自放和齐国锋,竟然也早早的发觉了火器的重要性,为了得到火器,甚至不惜于鱼死网破,这就……
给他们么?即便真的给了他们,只要不让他们掌握这种技术,区区十来万只火枪,对于现在已经掌握火枪火炮制造技术的新汉来说,用不了多久,就能远远的甩开黎自放等。所以这一点,不是高帆真正的担忧,让他真正在意的,而是黎自放和齐国锋这两人的聪明。
以两人的智慧,应当不难看出,若是真的硬拼,即便到最后他们对新汉造成了诺大的破坏,势必也会在新汉的武力下落败,但他们竟然不怕!要知道这一败,这两人的势力可就真的败了。这一点,不是假的,作为现在中国最大的军阀,要说新汉没有一点情报人员,估计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所以高帆知道,这次黎齐二人的联军,真的都是他们真正的精锐。这也就是说,黎自放和齐国锋,是真的拿自己的命来博这一把的。
现在他们可以这样博,那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来一次。虽然并不是每次都有这样好的机会让两人博,但在他们掌握了大批的火器部队后,他们再来玩这手,底气也就更足了。所以,高帆必须得尽早的跟两人达成某种协议。比如,只要两人肯与新汉合并,那高帆就给他们两人入主新汉权力中心的机会。提早进行这种和平演变。可以负责的说,如果他们答应,那么合并后,两人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高帆的,至少都要比徐志勇等略高一线,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帆要询问一下徐志勇等的意见了。
不得不说,现在高帆这样想,还是有些太过理想主义,不过为了让各地百姓少受一些战火,有些事,他必须得尝试一下才行。
第二十六章 谁是大秦
“高帆要约咱们两人亲自谈一谈?”黎自放握着手中的信签,捉摸不定的看向齐国锋。他自问,这次的事情,是自己一方有些太过了,不过为了权势,为了以后不被新汉吞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黎自放丝毫不后悔。只是现在让他亲自去跟高帆谈判,这就有点……
“会不会是阴谋?”齐国锋也是很惊讶,若是自己两人去见高帆,万一被他趁机吞并怎么办?这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
“地点是在淮阳城。那里与鹿邑和太康,距离相当!”黎自放没有回答齐国锋的问话,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