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驻马太行侧-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娘的,岳维汉搞什么名堂?”王陵云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王陵云由第第1集团军参谋长,名义上是晋升了,实际上却是降职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王陵云在第2军是一军之长,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哥,说一不二的主,可到了集团军司令部之后,他就变成二哥甚至三哥了,凡事都得仰宋希濂鼻息,都得看宋希濂的脸色,这叫他情何以堪?

    “老弟,看开些吧。”宋希濂却神情轻松地说道,“军、旅两级指挥机构的撤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再说了,第11集团军的建制虽然从9个师缩减成了5个师,可总兵力却从四万余人猛增到了将近八万人,还都是美械师,你我还有什么不满的?”

    说罢,宋希濂又拍了拍王陵云的肩膀,然后背起双手慢悠悠地走下了小山包。

    目送宋希濂的背影下山,王陵云直恨得咬牙切齿,别看第11集团军是中央军,各级主官也大多出身黄埔军校,可是其内部也同样是派系林立,王陵云、钟彬等几个军长平时就不太买宋希濂这个总司令的账,集团军所属各军也是自成体系。

    然而,岳维汉这纸电报一下,王陵云、钟彬、王杰等几个军长的小集体立刻就分崩离析了,宋希濂一下就掌握了整个集团军的大权,他这个总司令,也总算是像个总司令了,这对于宋希濂来说,可不就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史迪威这个美国老头不了解中国国情,所以不知道岳维汉的手段有多阴险。

    岳维汉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他分明就是在效仿古人的“二桃杀三士”,只要第第20集团军中的黄埔系将领之间存在权力之争,岳维汉就完全能够加以利用,就总有机会各个击破,直至最终完全掌控制两大王牌集团军。

    当然,在这方面岳维汉最多只能算是小儿科,蒋委员长才是真正的大师

    当年刚开始北伐时,蒋委员长真正能够实际掌握的军队其实只有第1军不到2万人,正是凭借其娴熟的政治手腕,蒋委员长不断地挑起各地方军阀之间以及地方军阀内部的权力斗争,然后不断地侵蚀、吞并各地方军阀的部队,借以壮大自己。

    到抗战爆发之前,赣军、湘军、西北军、东北军等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地方军阀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蒋委员长的军队却从最开始的不到2万人猛增到了200万人,成了中华民国毫无悬念的“一哥”,别的地方军阀需要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

    抗战爆发后,蒋委员长对“分化拉拢”这套必杀技的运用更是达到了极致,并先后吃掉了川军、粤军、桂军、滇军以及晋绥军,现在,除了**领导的八路军还在独立抗战,别的地方军阀的部队都已经改姓蒋了。

    不过,蒋委员长也有失手的时候。

    别的地方军阀都已经服服帖帖了,岳维汉这个小字辈却是头角峥嵘,并且迅速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现在,岳维汉更是当上了东南亚战区总司令,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足以与蒋委员长平起平坐了,这让蒋委员长情何以堪?

第438章 经营缅甸

    第438章经营缅甸

    岳维汉所拟定的关于整编远征军的计划很快就呈报到了蒋委员长的案前,这其实也就是走走形式,岳维汉如今已是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以他的级别,对中国远征军的编制和人事进行调整已经不需要报请蒋委员长批准了。

    蒋委员长也不认为他就有能力改变岳维汉的决定。

    蒋委员长如果真有能力做到这点,早就直接下令将中国远征军调回国内了,反正现在缅甸也已经拿下了,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也已经重新打通了,与其霸着缅甸开罪英国人,那还不如索性做个人情还给英国人,还可以避开日本人的报复以保存有生力量。

    对于岳维汉分化拉拢的阴险用心,蒋委员长自然也是洞若观火,不过箭已在弦,这时候蒋委员长就是想改变决定,再把第第20集团军留在国内也不行了,蒋委员长真要这么做,那他就会失信于**数百万官兵,更会失信于全国四万万百姓了,到时候受损的不仅仅只是他的个人威望,搞不好他的领袖地位也会因此而产生动摇。

    没办法,蒋委员长只好分别给王陵云、黄杰等将领发去密电,加以安抚。

    就在蒋委员长忙着安抚两大集团军里因为整编而利益受损的高级将领时,岳维汉也在忙于经营缅甸的政治局面,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这个特殊的身份决定岳维汉考虑问题的时候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军事角度了,他必须学会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缅甸目前的政局没什么好担心的,英国人的态度几乎可以不考虑。

    缅甸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也拥有丰富的石油、铁矿、橡胶、木材等战略资源,但相比印度这颗“皇冠上明珠”,缅甸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以英国目前的实力,能保住印度这颗明珠就已经很勉强了,对于缅甸,英国实在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美国人的态度也很明朗,只要中国人能够击败日本人,既便是将吕宋(菲律宾)租借给中国远征军暂时使用,也不是不可以的,因此在二战结束之前,岳维汉完全可以凭借其“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身份对整个东南亚实施军事**统治。

    因此,缅甸现在的政局没什么好担心的,岳维汉需要担心的是缅甸将来的政局

    二战不可能一直打下去,随着美国的参战,日本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在日本灭亡之后,亚洲的格局势必要上演巅覆性的重新洗牌,历史上,由于国共内战,中国丧失了攫取战争红利的大好机会,现在,岳维汉却绝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缅甸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左扼印度洋,右岭印支半岛,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考虑,还是从现实利益出发,未来的缅甸都只能属于中国,既便不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沿海省份,也必须得是中华联邦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不过,目前的中国显然不具备吞并缅甸的实力,时机也不成熟。

    中国如果现在就明目张胆地吞并缅甸,绝对会极大地刺激到英国人的神经,甚至也会激怒美国人,这无疑是相当不明智的。

    但是,为未来吞并缅甸布局却是很有必要,也是必须的。

    在岳维汉看来,当务之急是两件事,一是扶植克钦党人上台,组建傀儡政府;二就是帮助缅甸华侨注资控制缅甸的铁路、原油、铁矿、橡胶等要害领域,缅甸华侨的实力和能力不容置疑,英国人统治缅甸时,缅甸华侨没有机会染指这些要害领域,现在岳维汉成了整个东南亚的“土皇帝”,华侨们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了。

    …………

    仰光,中国远征军司令部。

    岳维汉正在会议室里与陈嘉庚、庄西言、李清泉以及李秋莲等华侨领袖进行座谈,会议的气氛显得非常的热烈,既便是极富涵养的陈嘉庚先生,在阐述自己见解时,也会不时地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加强自己的感染力。

    这次座谈其实只是一次意向性的讨论,但对后世缅甸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因为正是在这次座谈中,初步确定了南洋华侨的注资额度以及商业份额的分配格局,此次座谈之后,四个几乎能够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格局的跨国财团开始显现雏形,并在此后短短数年之间迅速控制了整个东南亚的所有要害领域

    与南洋华侨达成初步意向后,岳维汉又去仰光机场迎来了罗斯福总统的特使。

    数天前,岳维汉所提出的一个建议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极大重视,罗斯福总统甚至专门为此派来了特使。

    岳维汉建议将缅甸经营成盟军的后勤基地,由美国政府援助工业设备以及技术力量,再利用中国的劳工,印度的铁矿以及缅甸的煤炭大规模地生产飞机、坦克甚至军舰等武器装备,既可以供给东南亚战场的中国远征军,更可以就近供给北非战场的盟军

    这让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颇为心动,因为缅甸地理位置优越,所有的工业资源可以就近获取,后勤基地一旦建成,中国远征军的后勤保障就几乎不需要美国政府负担了,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完全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欧洲战场。

    不过,罗斯福总统更倾向于由美国政府直接建设,然后由中**队负责保护,而岳维汉则更倾向于由美国政府提供工业设备以及技术人员,援助中国远征军来建设,中美双方在这方面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美国人的态度也很慎重。

    美国人不能不慎重,因为这不是几亿美金的军火援助,而是大规模的工业援建

    军火援助额度再大,也只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消耗完了也就没有了,盟国还想再要,就得花钱向美国政府购买了,可大规模的工业援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旦帮助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建成了后勤基地,那么不仅中国远征军的后勤保障从此无忧,缅甸的工业基础和军工生产能力也将猛然踏上一个台阶,直接就实现工业化了

    战后缅甸如果独立,直接就成为工业强国了,其工业制造能力甚至会远远超过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空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以及四万万五千万人口,可在工业制造能力方面,到时候恐怕连缅甸的一个零头都达不到。

    当然,美国人很怀疑缅甸能否取得独立。

    假如中国远征军一直赖在缅甸不走,那么缅甸很可能从此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到时候中国的工业能力以及军工水平就将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如果中国一直跟美国保持步调一致也就罢了,如果两国交恶,那美国政府可就真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所以,这事美国政府必须慎重,按照美国人一贯的务实态度,他们必须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再拿出一个可行性报告,一旦报告显示风险大于收益,那么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岳维汉的态度也同样很坚决,由美国政府直接建设是不可能的

    真要这么干,缅甸岂不成美国的殖民地了?缅甸可是中国远征军从日军手里夺回的,美国空军虽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决定性的力量还是中国远征军,这天底下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英国人要想不劳而获是妄想,美国人也同样不行。

    美国人关心自家的国家利益,岳维汉又何尝不关心中国的国家利益?

    如果实在无法谈拢,岳维汉也宁可放弃这个打算,或者自己想办法从日本人那里缴获工业设备慢慢建设,反正引狼入室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干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岳维汉对未来的国际局势很清楚,大英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风光不再了,美国却是要引领未来百年风骚的,一旦让美国控制了缅甸,那就是一柄抵在中国腹部软肋上的一柄尖刀啊,关键时刻,这把尖刀就会要了中国的命。

    …………

    与美国特使的谈判持续了一整天,结果不欢而散。

    全程参与谈判的史迪威对此只能表示遗憾,因为他是美国人,不可能反过来帮助岳维汉要求美国政府进行让步。

    傍晚时分,岳维汉郁闷地回到了“家里”,只见海伦正在教虎子打棒球。

    棒球是美国的第一大球类运动,不过以虎子现在的小胳膊,要想挥出本垒打基本就是痴心妄想,虎子挥了十几杆,只有两杆有效击打,不过,这还是引来了旁边围观的柳忻、玉狐以及李梦诸女的欢呼,还有路透社记者艾薇尔。

    这英国美女似乎很想探究岳维汉的风流韵事,尤其是当她知道海伦也是岳维汉的公开情人时,更是震惊到不行,要知道在西方世界的价值观里,配偶或者情侣就是唯一的,虽然现实的情形并非如此,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可海伦却和柳忻她们相处得很好,这完全巅覆了艾薇尔的认知。

    于是,艾薇尔就很想知道,岳维汉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好几个堪称人间绝色的中国女人以及海伦这个美国钢铁大享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委身于他?这一探究,艾薇尔就发现,岳维汉对女人还真挺有杀伤力的。

    “亲爱的,你回来了。”见到岳维汉,海伦上来就是一记热吻。

    岳维汉看起来有些疲惫,顺势坐到了院子里的藤椅上,仍然还是私人保健医生身份的李梦便赶紧走上前来,用她柔若无骨的双手在岳维汉左右太阳穴上轻轻地揉捏起来,岳维汉不禁地舒服地闭上眼睛,又将脑袋往后靠在了李梦鼓腾腾的**上。

    “亲爱的,你好像有些不开心?”海伦跟着坐到了岳维汉身边,关切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们美国人?”岳维汉舒了口气,没好气道,“你们美国人可真够现实的,只要不涉及国家利益,便什么都好说,可一旦涉及国家利益,那就是丝毫的让步都不行,谈了一整天,我的嘴皮都快磨破了,可人就是不让步。”

    “岳,看来你还是不够了解美国。”海伦轻靠着岳维汉,然后对着岳维汉的耳畔轻轻耳语道,“美国是个民主国家,所有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国会讨论,再由总统定夺,而国会议员还有总统又都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所以,你要想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就必须首先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

    “嗯?”岳维汉闻言顿时心头微动。

    此前,岳维汉能够当上中国远征军的总司令,就是借助了美国民众的力量

    当时,海伦在接到岳维汉的越洋电报后,以最快的速度拍摄了关于中国抗战的专题宣传片,结果成功地引发了美国民众的极大同情,民情汹涌之下,美国政府也就顺势向国民政府施加了压力,结果蒋委员长就屈服了。

    不久前,海伦拍摄的宣传短片《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再次点燃了美国民众的热情,直接促使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加大了对中国远征军的支持力度,援助中国远征军的装备也由一开始的15个美械师增加到了30个美械师。

    可是,这次是要说服美国政府在缅甸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援建,又该如何调动民意?

    一转念间,岳维汉又想到了今天上午的一则战情通报,战报上说,被日军围困在菲律宾巴丹半岛的美菲联军已经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绝境,麦克阿瑟也再次拒绝了美国国防部要求他提前撤离的命令,执意要与被困巴丹半岛的75000名盟军官兵共存亡。

    这或许是个契机,如果中国远征军能够将被困巴丹半岛的麦克阿瑟还有75000名盟军官兵解救出来,美国民众对岳维汉和中国远征军的喜爱将肯定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那时候,美国的民众就将会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政府援建缅甸基地。

第439章 丛林杀手

    第439章丛林杀手

    当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的岳维汉就把刘毅、曹兴龙、李玉龙等心腹干将紧急召集到了司令部,虽然罗友伦、戴安澜、廖耀湘以及孙立人等远征军高级将领已经渐渐地融入了岳维汉的体系,可关键时刻,岳维汉明显还是更信任他的嫡系老部下。

    可是,当岳维汉把他的打算说出来时,刘毅等人顿时就炸了锅了。

    “什么,空降马尼拉?”

    “总座,你不会是认真的吧?”

    “不是说空降曼谷么?怎么一下就跨过南中国海,空降到吕宋岛去了?”

    看到刘毅等人明显有些接受不了这个构想,岳维汉顿时皱了皱眉头,没好气道:“嚷什么?嚷什么?找你们几个商量点事,你们就会给我来这个?有点建设性的意见没有?要是实在想不出来,赶紧给我滚蛋。”

    刘毅等人当即沉默了下来。

    曹兴龙却走到地图前,拿起角尺比划了半天,才沉吟着说道:“总座,仰光到马尼拉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2500公里,而盟军DC…3型运输机的航程则为2600公里,如果减少负重挂两个副油箱,航程大约还可以再增加500公里,因此完成空降还是没问题的。”

    “空降不是问题,问题是空降之后怎么回来?”李玉龙道,“仰光与马尼拉之间的距离已经接近DC…3型运输机的极限航程了,在这种情况下,运载特战旅的运输机以及护航的战斗机都不可能再从马尼拉返航了,这才真叫有去无回”

    “他姥姥。”池成峰道,“关键问题是,去马尼拉干吗?”

    刘毅等人的目光便纷纷转向了岳维汉,是啊,去马尼拉干吗?

    “救人”岳维汉点了点头,沉声道,“去救一支美**队,或者说救一个人”

    “总座,你说啥?”池成峰闻言险些跳将起来,嘶声道,“他姥姥的,让特战旅冒有去无回的风险空降马尼拉,就为了一个美国佬?”

    刘毅等人也是满脸的震惊,一直以来,岳维汉都不太买西方人的帐,当年在淞沪战场,岳维汉甚至对新垃圾桥对面的英军表现出了极其强烈的敌意,可是今天,岳维汉却怎么一反常态,居然不惜赔上整个特战旅也要去一个美国佬?

    “这不是个普通的美国人。”岳维汉叹了口气,语气凝重地说道,“这个美国人名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他的父亲是个老兵,曾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中获得过国会勋章,麦克阿瑟本人也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更是曾经当过美国陆军的总参谋长。”

    “在美**中,麦克阿瑟就是个传奇,作为学员,他是美国西点军校创办百年以来成绩最优秀的,作为校长,他则是西点军校自创办以来最年轻的,你们知道西点军校在美军官兵心目中的地位吗?她就像是黄埔军校在**心中的存在”

    有句话岳维汉没说出来,可刘毅他们却隐约听出来了。

    麦克阿瑟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那就像是岳维汉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

    “麦克阿瑟也许是位了不起的美国将军,可我们为什么要救他?”李玉龙道,“就因为美国政府向中国援助了大量的美械装备?可事实上,美国政府在援助我们军械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回报,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

    “这个你们就不用问了,我自然有救人的道理。”岳维汉摆了摆手,又道,“你们还是赶紧做一次兵棋推演吧,因为保密需要,我无法调参谋部的作战参谋们来摸拟此次推演,所以就只能劳烦你们几个了,怎么样,开始吧?”

    刘毅、曹兴龙等人只能相视苦笑,旋即开始了紧张的兵棋推演。

    兵棋推演一直持续次日凌晨两点才终于有了结果,从推演结果看,空降马尼拉是有可能的,由于日军暂时还没有在东南亚地区安装雷达站,再加上马尼拉距离仰光足够遥远,日军根本就不可能想到盟军会空降马尼拉,因此空降成功的可能性高达七成。

    问题的关键还是空降成功后机场的坚守,以及美军撤离的运输问题。

    根据南造云子提供的情报,马尼拉的守备日军并不多,只有一个警备大队不足三个步兵中队,但是,离马尼拉不足5第第38师团,这两个师团目前正在巴丹半岛上围攻麦克阿瑟的美菲联军。

    要想救出麦克阿瑟乃至被困的美军官兵,特战旅就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解决战斗,抢在日军摩托化步兵赶到之前迅速抢占马尼拉机场,然后坚守机场至少六个小时,等待盟军的第二批运输机将更多的援军从仰光空运过来。

    这中间,特战旅必须孤军作战,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空中以及地面支援

    但是,既便一切顺利,还有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运输机返航所需的燃油怎么解决?

    日本原本就不出产石油,国内的燃油供应原本就很紧张,因此绝无可能在马尼拉囤积太多的航空燃油,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油,盟军的运输机和战斗机就只能是单程航行,麦克阿瑟和被困的美军官兵自然也就不可能逃出生天。

    “燃油不是问题。”面对刘毅等人的质疑,岳维汉淡然道,“日军进攻马尼拉时,同样使用了空降兵,驻菲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机场附近的战备仓库在第一时间就失守了,储存在仓库里的数万吨航空燃油也落入了日军之手,到现在才消耗了一小半”

    “好吧,那就没什么问题了。”刘毅苦笑道,“不过,特战旅空降马尼拉之后,再想空降曼谷就几乎没有可能了,也就是说,空中闪击暹罗王国的计划就流产了,目前正在掸邦丛林里的十万日军就很有可能逃出生天。”

    “唉,闪击暹罗的计划的确是破产了。”岳维汉叹了口气,心中也是不无遗憾。

    不过,相比之下,拯救麦克阿瑟和数万美国大兵,再迫使美国政府对缅甸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援建显然更重要,因为缅甸丛林里的十万日军既便逃回去了,最多也就稍稍增加远征军横扫东南亚的难度而已,而缅甸的工业基地一旦建成,那可是功在千秋啊

    顿了顿,岳维汉旋即又道:“不过,目前正在掸邦丛林里乱窜的十万日军却未必就能活着逃回暹罗去,掸邦高原和萨尔温江沿岸的原始森林可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

    掸邦高原的原始丛林虽然不如胡康河谷的野人山凶险,却也逊色不了多少,历史上的中国远征军,除一部走进野人山后又转进印度外,另一部走的就是掸邦高原,结果同样死伤惨重,4万多人进山,最后活着回国的却只有不到2000人。

    …………

    掸邦高原,密林深处。

    小野少佐正带着百余名鬼子兵艰难地向前行军。

    这队鬼子兵是日军近卫师团所属的一个步兵大队,刚上掸邦高原时,这个步兵大队还有将近千人,可走了半个多月,便只剩这百来号人了,小野少佐现在已经彻底绝望了,他觉得自己的部队已经很难走出丛林了。

    遥想家乡美丽的妻子,小野少佐不禁心如刀割。

    在没有进入丛林之前,小野少佐永远都无法想象热带雨林竟如此危险。

    粗如水桶的莽蛇,趁夜偷袭的花豹,凶猛饥饿的老虎,还有拳头大的蜘蛛,长着翅膀的蚂蟥,更有数量多到数也数不清的蚊子,人类进了热带雨林,顷刻间就从猎食者变成了被猎食的猎物,并且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最大的敌人还不是这个。

    人类最大的敌人是饥饿和干渴

    十万日军进入原始丛林,仅仅三天,随身携带的淡水就喝完了,旋即口渴难耐的士兵们就开始饮用丛林里的污浊水源,很快,腥红热、登革热、回归热、疟疾等各种各样的恶性传染病就开始在军中迅速漫延。

    如果在平时,这样的传染病根本就不算什么。

    可在缺医少药的丛林里,这样的传染病却足以致命

    染上恶疾的士兵很快就开始发烧,然后上吐下泄,两三天功夫,一条精壮汉子就只剩下了一具形容枯槁的骨头架子,有的士兵走着走着就一头倒了下来,等到前面的士兵发现再回头来找时,发现那名士兵早已经被蜂拥而至的蚂蚁啃得只剩一具白骨了。

    缺水至少还可以克服,因为既便是在冬天,缅甸也经常下雨,多少还能接点雨水解渴,可在进入丛林七天之后,绝大部份日军携身携带的干粮就吃完了,口渴了还能接点雨水解渴,这粮食吃光了又该到哪里去筹集?

    掸邦高原山高林密,根本就没多少土著居住。

    狩猎?丛林里的野物是不少,可十万大军走过,又还能剩多少?

    基本上,从第十天开始,后续进入丛林的部队就只能挨饿了,前面走过的部队甚至把沿途的树皮都刮刮吃了,什么老虎、花豹、蟒蛇等大型生物更是连影子都不见了,从第十天开始,鬼子兵的非战斗减员开始暴发式的猛增。

    日军在进入掸邦高原之前,各师团、旅团以及步兵大队全都分别划定了行军路线,根据划定的行军路线,小野少佐的步兵大队需要翻越整个掸邦高原,然后跨过萨尔温江,才能进入暹罗境内,可是现在,萨尔漫江在哪都还不知道,部队却只剩百余人了。

    “噗。”一个鬼子兵实在饿得没力气了,走着走着就一头歪倒在了地上。

    “你,还有你,把他扶起来,快快滴”小野少佐一声令下,立刻就有两个鬼子兵有气无力地抢上前来,将那倒地的鬼子兵给搀了起来,就这么片刻功夫,居然就有十几只蚂蚁聚集到了周围,那鬼子兵被人扶起后,还依依不舍地追了好几里远。

    又往前走了数百米,密林上空忽然电闪雷鸣,旋即就是暴雨如注

    不到片刻功夫,百余名鬼子兵就全部被淋成了落汤鸡,小野少佐知道,他的部队现在正面临着集体死亡的威胁,因为行军途中突遭暴雨浇淋,是很容易得感冒的,如果在平时也就罢了,可在这缺医少药的原始森林里,却是绝对能要命的

    比较幸运的是,在前探路的尖兵居然发现了一个山洞

    除了留在外面的警戒哨,小野少佐当即命令部队进入山洞避雨。

    半小时后,雨停了,在洞外警戒的鬼子兵始终不见有人从洞里出来,甚至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从洞里传出来,便硬着头皮钻进了山洞。

    只见小野少佐双手柱刀坐在靠近洞口处,两眼闭着,仿佛是睡着了。

    顺着洞口往里看,只见百余名鬼子兵横七竖八躺了一地,所有人都跟小野少佐一样,全都两眼紧闭,仿佛是睡着了,也许他们真的是睡着了,因为之前的连续行军真的是太累太累了,既便是铁打的精钢也受不了,何况人类的血肉之躯?

    那鬼子兵故意加重了脚步,小野少佐却仍然毫无反应。

    那鬼子兵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赶紧抢上前去,伸手一探小野少佐的鼻息,这才发现小野少佐早就没气了鬼子兵大骇,再伸手去探其余的鬼子兵时,居然也都没气了,一百多号人,居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全死了,而且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鬼,鬼啊”那鬼子兵惊吓过度,当即就疯了,在转身冲出山洞后不到几十米,就一头栽进了一片浑浊的水塘里,没等那鬼子兵爬起身来,数以百计的蚂蟥和蚂蚁就已经蜂拥而至,前后不过几分钟功夫,那鬼子兵就只剩下了一具白骨。

    七十年后,一支中国科考队在掸邦高原靠近萨尔温江西岸的山谷里寻找金矿时,发现了这个山洞,当科考队员扒开**的藤蔓走进这个山洞时,却震惊地发现,山洞里居然完完整整地保存着百余具白骨,洞里还散落着大量的已经严重生锈的日式军械。

    凭借丰富的丛林作业经验,中国科考队很快就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这应该是二战时期一支败走掸邦高原的日军,他们应该是在避雨时进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