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摊主还以为他真当成真品要买了。
唐易没工夫和他啰嗦,“我就是看上这老绫锦了,开个价儿吧!康熙圣旨,康熙年间哪有魏东亭这个人啊!你真当我棒槌了!”
一听这话,摊主心里哆嗦了一下,心想敢情这是个行家啊!他得来一幅老轴老绫锦,为了卖上好价钱,他确实是临时找人做的圣旨内容,这又是满文又是印章的,做旧还挺麻烦呢。现在,却因为这个露出了马脚,想想还不如不动呢!
不过,这内容他还真的没觉得不妥,不然也不会拿出来忽悠人。
康熙年间没有魏东亭这个人?怎么会?这康熙王朝可是历史正剧啊,那里面,魏东亭的戏份可是很重啊!
“我说,真假咱们别论,您说康熙朝没有魏东亭这个人,这又是从哪儿看来的?”摊主心想,既然都这样了,索性问个明白。
唐易笑了笑,“我给你讲讲,你这幅东西便宜卖给我呗?”
“好,你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圣旨我送你,就当我交学费了!本来,我光收来我就花了两百,还不算······”摊主刚想说作假内容的事儿,话到嘴边算是打住了。
一幅清早期的宫里出来的老轴老绫锦,而且成色很好,生生被瞎折腾了,唐易心想,你这学费该交!“你是看了康熙王朝吧,那是小说改成电视剧,里面虚构的人物很多,比如康熙身边的太监李德全,原型应该是梁九公,再比如这个魏东亭,原型应该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
“哎?你说是就是啊!”摊主听唐易这么一说,心里真是有几分信了,但是嘴上还是硬邦邦的。
“我给你说啊,曹操知道吧?魏国知道吧?曹魏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个连称,首先呢,作者用魏来代替了曹。再者呢,康熙朝的江宁织造曹寅,你可以查查,字楝亭,这楝字的右半边,和东字类似,所以用了东亭。由此看来,是故意用魏东亭来替代曹寅。”唐易一口气说完。
这下子,摊主彻底没话说了,“哎呀,小伙子,别看你年轻,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家,这圣旨给你了!”
“得,人家捡漏多少还得花点儿钱,你这倒好,一分钱不花,白捡!”文佳在一旁故作忿忿不平。
唐易笑笑,却掏出了两百块钱递给摊主,“交学费是该交,不过你交的是作假的部分,这收来的钱,还是得给你!”
这倒不是唐易装大方,在瓷都毕竟不是山州,两百块钱不多,买个安稳还是值的。
摊主倒是一愣,他是真没想到在说好了的情况下,唐易还能再给他钱。唐易把钱硬塞到他手里,拿着圣旨准备转身离去。
“等等!”摊主算是收下了钱,“小伙子,你这事儿办的地道!你要是有空儿,跟我走一趟,我有个大件儿,你看看要不要!”
“噢?”唐易看了一眼文佳,文佳耸耸肩,“去看看呗!”
“好!那就看看吧!”唐易点头。
摊主让隔壁相熟的人帮忙看摊,带着唐易和文佳来到了古玩市场附近的一栋居民楼。
“我老家是瓷都农村的,在古玩市场摆摊也有十来年了,说实话,这市场里的瓷器,基本都是假的,可是我上个月收来的这件儿,我看真。”上了三楼,摊主掏出钥匙打开防盗门,带着两人进了屋。
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摊主带着两人进了其中一间卧室,从床底下拖出了一个大皮箱子,打了开来。
皮箱里一共两件瓷器,乍一看,都是明代的。其中一件,是万历五彩鱼藻纹葵口洗。
这件瓷器,从名称上就很容易理解,这是一个笔洗,口沿是葵花状的,纹饰是游鱼水藻。
这件五彩鱼藻纹葵口洗的直径不是很大,应该在二十五厘米以内,画工也不算很精到。不过,即便是这样,如果是万历官窑,那真品怎么也能值上个几百万。
“这东西,我从一个同行手里来的,看了好几次才出手,真正的万历五彩。你看看怎么样?”摊主将这件葵口洗拿到了桌子上,向着唐易一伸手。
唐易点点头,却又看了一眼皮箱里的另一件瓷器。
但是,既然摊主说的是这件葵口洗,那只能先看看了。
以鱼藻纹做为“洗”的纹饰,是很生动的,想想,笔洗里放上水,纹饰上的鱼和藻泡在水中,趣味一下子就盎然了。
唐易先看了下底,“大明万历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没问题。又看了看胎和釉,也没问题。
只是,这釉上的五彩······唐易看了看摊主,“您多少钱收来的?”
“这······”摊主自然不想说出收来的价格,在他心里,这是一件能卖上好价钱的东西。本来,他完全可以编一个价格,但是他认定了唐易是行家,所以一时还真不知道编多少好了。
“你别误会。”唐易见摊主状态犹疑,干脆直接说道:“这好像是后挂彩。”
所谓后挂彩,一般是用在釉上彩的瓷器上。物件呢,是本朝本代的,但原先是素器,或者脱彩严重,这样的东西,是卖不上价儿的。所以,就会有人在原物件的基础上,重新施彩烧制,而后再做旧。
后挂彩的东西,如果做得好,是很容易让人打眼的,胎对,釉对,如果对彩的研究到不了十分高明的地步,很可能就掉进去了。
第422章 出戟花觚
摊主一听,立即傻了眼,连忙找了一个强光手电过来,准备再看看。
“不用手电。”唐易将葵口洗的一条鱼对着窗户,迎着阳光,指着对摊主说道:“这件葵口洗原先不是素器,而是脱彩了,你看这条鱼,是可能是唯一剩下的原彩,你再看其他的鱼,是后挂彩。”
各行各业都有高手。有时候高手的一两句指点,胜过你琢磨十天半个月。
仔仔细细对比了半天,摊主终于一屁股坐到了凳子上,颓然道,“这可是三十万收来的,难不成要打了水漂?”
唐易安慰道:“怎么是打了水漂呢?万历官窑,就算是脱彩严重,也能值个十万二十万的。”
此时,摊主却突然眼前一亮,“对啊,既然我都看不出来······”
唐易一听,就知道摊主这是突然想到,既然自己打眼了,肯定还会有人看不出来,这物件完全可以不按脱彩瓷器处理,而是可以继续当万历五彩完整器卖出去,卖好了不仅不赔,还有的赚!
想到这里,唐易无奈地摇了摇头。东西是人家的,他说什么,人家未必会听。这件东西,又不知道最后是哪个冤大头来买单了。
“唉,本想到让您看个好玩意,结果这是让您来给掌眼来了。那就算了吧!”摊主显然不想在怎么处理这件葵口洗方面多说,立即转移了话题,这是准备送客了。
“客气了。箱子里另一件青花缠枝纹出戟花觚,也是明代的款儿吧,正德的?”这时,唐易很是时机地问道。
花觚,说白了就是花瓶。外形和尊类似,其实就是从尊演化而来的。为什么叫觚不叫瓶?也正是因为这个,不管是尊还是觚,都是从仿青铜器开始的,所以这名字也是从青铜器上来的。
“出戟”可以象形地理解一下,就是这花觚的觚身上,出来两块,像是方天画戟的两边一样,不过一般都是很简单的一块瓷条状突出,肯定不会有方天画戟的两边那么复杂。
出戟花觚看起来是很漂亮的,有的是两侧各出来一块,有的是周围出来四块,这么一来,就使得瓷器显得很有质感,更有青铜器的古意,装饰效果很好。
这皮箱里的另一件,就是一件正德青花缠枝纹出戟花觚。高30多厘米,口径十几厘米,足径小,十厘米左右。长颈,圆腹。花觚嘛,口大脖子长,放花枝方便哪,肚子也得圆,蓄水方便哪。
这件花觚,颈部、腹部、足部的两侧,都出戟了。颈部腹部,画的是缠枝牡丹,足部分两层纹饰,上面是如意云纹,下面是蕉叶纹。整个造型和画片,那真叫一个漂亮!
“您可真是行家,大行家!这件,我也是打了眼了!”摊主看着这件出戟花觚,叫苦不迭地说道。唐易的眼力他算是彻彻底底服了,所以他干脆实话实话了。
“您看这么一个花觚,多漂亮!正德的款儿,釉色光亮,青花亮丽,保存得真是完整,跟特么新的一样!这是我从一个老农手里收来的,他说是家里挖井挖出来的,结果一点儿都没磕碰。且不说他是不是讲故事吧,这东西我一上手,就觉得是真的!”
“要不是我一时太兴奋,那老农也不会咬着两千块钱的价儿不松口。但是,要真是正德官窑,两千算什么啊!我当时那心里啊,跟抹了蜜似的。结果呢!拎到这市场上,不管是送到店里,还是摆在摊上,大大小小的专家起码也有十几个人看过来,都一水儿地说是高仿!还有人说,看着新就新吧,上面一点儿痕迹和包浆都没有,怎么也蒙不出去!”
“最后,我干脆放家里了,别拿出去添堵了。慢慢地,我也觉得是打眼了,哪有这么好的运气,两千块钱捡到一件明正德的官窑器呢!”说到最后,摊主竟然叹了一口气,点上火,抽起了闷烟。
抽了两口,才想起没递给唐易和文佳,连忙又抽出两根。
“不会。”文佳伸手挡了一下,而后小心拿起这件出戟花觚看了起来。
唐易在这个空当自己掏出一根烟点上了,“你不是也在圈子里混了十几年了嘛,有句话叫‘真赛假’,看着新,不一定是假的!”
“我当然知道了。但是这花觚釉面乍一看挺对,但仔细一看,就跟玉一样,还真是一点儿痕迹和包浆都没有,这个我真是没底了。当时我就是看收来便宜,也没太仔细看。”摊主说道。
“两千块钱,就算买个这么漂亮的工艺品也值了!”唐易吐了一口烟雾,笑嘻嘻地看着摊主。
摊主一听,这是要买?忙不迭地说道:“您要是买,我两千转给您,一分钱不赚。我这风里来雨里去的,做小本生意不容易,不像您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人!”
“呵呵,你一开始还拿我当棒槌呢。”唐易依然带着笑脸,“要是真的,你不后悔?”
“真的?难道是真的?”摊主盯着唐易,眼珠子又转了起来。
“哈哈哈哈!”唐易笑了起来,顺手掐灭了只抽了一半的烟,“我出三千,你赚一千,卖的话我拿走,不卖,你就等着,没准儿有人当真的买。”
这一会儿功夫,摊主心里早就转悠了个七七八八。要是真的,你还会告诉我?真买家只会找毛病,哪会拍巴掌喝彩?更别说还喊着是真的了。
而且之前那么多人看了,瓷都圈里不少人都知道我这有一个高仿的出戟花觚了,我怎么当真的卖?
“行,您仁义,这一千块钱的利我收下了,我记您个人情,下次有好东西,第一个想着您。三千,您拿走吧!”摊主也把烟掐灭了。
“不带反悔的啊!”唐易从手包里点出三千块,递给了店主。
店主从家里找出一个锦盒,将出戟花觚装上,又套进了一个结实的塑料袋里,“出了这门,您就把东西卖几百上千万,我也只在家里咽口水!我虽然做的是小生意,找后账的事儿从来不干!您看,我这东西宁可放床底下,也不去找那老农的麻烦不是?”
第423章 法器分店
“告辞了!你忙着吧。”货款两清,唐易起身告辞。
文佳一看这态势,也不说话,跟着唐易出了门。
两人走出了小区,也不溜达了,伸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先回酒店。
“看来,这真是捡漏了!什么价儿?”文佳倒也沉稳,到了酒店房间,关好门,这才问道。
“这是正德青花的精品,保存又这么好,放拍卖会上,过千万很轻松。”唐易笑了笑,“算是个漏儿吧!”
“你大爷的!”文佳骂了一句,“又特么装逼,这不算漏儿,什么算漏儿!”顿了顿,又道:“我就纳闷儿了,弄个假圣旨,白送给你无所谓的事儿,你非得给人家两百本儿钱;这捡了这么大的漏儿,你就多给人家一千?”
唐易解释道:“我给他两百本儿钱,是因为我们在外地,拿两百块堵他的嘴,求个安稳。至于捡漏多给一千,已经不少了。这东西,表面上我是当高仿买的,要是给多了,反而容易出事儿。再说了,就他这个眼力,能赚一千就不错了,抱着这么个真品重器,反而打眼了!”
“都说买了假货打了眼,今儿个我真开眼了,拿着真品也有打眼的!”文佳摇头笑道。
“不管是把假的当成真的,还是把真的当成假的,都是打眼。你看,这件正德青花出戟花觚,不光那摊主一人打眼,所谓的十几个专家都打了眼。”唐易应道。
“你还真就牛了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就这么笃定是真品呢?”文佳问道。
“他们怀疑的,无非是太新。但是你想想,既然是埋在土里的,那会有什么痕迹和包浆,而且又是在瓷都附近发现的,土层结构和高岭土如果类似,反而保护了这一件瓷器。这些人还有个心理问题,让技艺精湛的高仿给吓怕了,有个词儿叫先入为主,高手一样避免不了!但是,还有另一个词儿,叫无巧不成书!”唐易得意地笑。
“正德青花,好像不怎么有名啊。”文佳挺喜欢琢磨。
“所以才容易捡漏啊,正因为熟悉的人不多。”唐易想了想,“除了胎、釉、青花发色这些特点,其实真正决定古玩特点的,还是朝代特点,当然这些东西有点儿玄。”
“我就喜欢玄的东西。”文佳插了一句。
“正德一朝,处在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面是成化、弘治,下面是嘉靖、万历,这个过渡期瓷器,是从纤细小巧到大方凝重过渡的一个时期。正德皇帝朱厚照,简单来说,是个很叛逆的皇帝,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而且玩得很热闹。”
“反应到器物上,你看这个花觚,个头大,造型和纹饰又很繁复密集,而且很多细节上能看出和前朝以及后朝的器物不同,是带了创新的。而出戟,虽然是仿制青铜器,但是在我看来,也是出格的一种表现。”
“正德朝的瓷器,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种,也和这个朝代的特点有关系。”唐易一口气解释了很多,“所以啊,这件正德青花缠枝纹出戟花觚,绝对是官窑精品,没跑儿!”
文佳听得是心服口服,“哎呀,我说你这漏儿,还真不是白捡的!这摊主栽你手里,不亏!”
“这个人混迹古玩圈,规矩守得住,但是在规矩之内蒙人,肯定下得了狠手!一开始,他不也是想把康熙圣旨蒙给我吗?你看着吧,那件万历五彩鱼藻纹葵口洗,他一准儿会当真品完整器蒙出去!”唐易摇头道。
文佳却没接茬儿,而是思索了片刻,才开口道:“你说咱俩合伙在燕京开一个风水法器店怎么样?算是你阁宝多的分店。这法器呢,都得是有点儿年头的物件,鉴古你在行,养炼我在行,强强联手双赢发财呗!”
“哎?”唐易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啊!阁宝多成立了公司,的确是要拓展业务,一个翡翠专柜是远远不够的。只是这法器,都需要什么种类的古玩?”
“什么都行,只要有年头,有年头就有人气,就能养炼。大的可以镇宅,小的可以佩戴避祸。”文佳笑道:“你只要保证是真古董就行。”
“行啊,如果这次能从《寻龙要术》中找到破解崇祯秘藏的办法,我们一起回燕京把这事儿办了!”唐易兴冲冲道。
“别着急,这养炼法器,我还不是很精通,到时候还得去跟我师叔再学习一下。”文佳却又摆了摆手。
“你妹啊!”唐易笑骂,“这一提到赚钱,你这是不会走就想跑啊!”
文佳却又说道,“这方面,你不懂,就我这个基础,估计有个三五天就学成了。你就等着发财吧!”
两人正聊着,陆知行的电话打来了。
这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老想着一件事儿吧,它总没个结果,你这真的放下了,哪怕是一时的,可能结果就来了。陆知行告诉唐易,陶碧云约他们一起见个面,正好中午一起吃个饭,还特别说明叫文佳一起去。
“让我也去?”文佳有些惊讶。
“我猜,这本书她肯定详细看了,这么多年了,恐怕也参研过,听说你是个相师,精通风水,既然和我一起来了,想必是打算一起请教一下。”唐易分析道。
“你怎么不说,她把书弄丢了,反正没得看,既然咱俩一起来了,索性给个面子,当一次好人呢?”文佳脑子转得快,立即想到了另一种可能。
“不管怎样,得去啊。”
陶碧云约的地方,是一处环境很优雅的陶瓷文化主题酒店,包间里陈设着大型仿古瓷。餐具也很有特色,比如将军罐样式的汤罐,万历五彩样式的大盘,霁蓝釉祭红釉的碗,元青花高足杯样式的酒杯。虽然都是高仿品,但也都不便宜,用在餐桌上也很高档了。
“云女士,又见面了!”既然陶碧云现在以云碧桃自称,唐易打招呼时也用了这个称呼。
陶碧云气色不错,一身商场女强人的打扮,只是好像比上次见瘦了些。一番寒暄和相互介绍之后,宾主落座。
再加上陆知行,席间一共就四个人,上齐了菜,支走了服务员,陶碧云端起了酒杯。
第424章 水道暗开
“这么短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儿,我也没想到,会跟唐易有这么深的渊源。看来,以后合作的机会还是很多啊。今天就先为这个缘分干一杯吧!”陶碧云笑道,而后款款举杯,一饮而尽。
虽然是红酒,但也有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众人也都把杯中酒干了。
陶碧云的话,唐易那是心照不宣,所谓的缘分,恐怕就是以后在对付东京史料馆方面,算是个松散的联盟。
“是啊,瓷都和山州都是古玩盛行的地方,以后肯定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咱们不能让外人老赚便宜。”唐易也暗暗点了一句。陶碧云微微一笑。
“来,先吃点儿!”陆知行也不客气,直接招呼起唐易和文佳来。
唐易吃了几口菜,正在盘算着怎么开口,陶碧云却直接从身边的包里拿出了《寻龙要术》。
“这半本书我一直留着,主要是因为,我看到里面的一些东西,有点儿意思,就当是猎奇读物,也算是对古玩一行有所帮助吧。”陶碧云将这本书放到了旋转底盘上,顺手转动了一下。
到了文佳面前,文佳直接拿了起来。唐易并没有动,心想,听这个说法,陶碧云对陆火圣看来怨念很深,不说留下是因为先父,却说了这个轻飘飘的理由。许是对他当年抛弃他们母子俩一直耿耿于怀。
所幸,不管是因为什么,这本书并没有丢弃。
“谢谢!”唐易举杯表示了一下,文佳则一边翻着书,一边也举起了杯子。
对陶碧云,唐易了解得并不多,其实他也不想去了解。一个自幼和母亲长大的女人,一个年纪轻轻就闯荡江湖的女人,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心中所想,恐怕不是一般人能猜得透的。
所以,即便是都想对付东京史料馆,也只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文佳看得很快,大致翻了一遍,就递给了唐易。
唐易刚拿了起来,陶碧云就说道:“可以借给你们看两天,只要离开瓷都之前还给我就行,这本书放到现代来讲,是一本很偏的的专业书籍。换句话说,根本不怕摆到台面上,因为基本上看了没用!”
“我先看看吧。”唐易笑着点点头,翻看起来。能不带走便不带走,这本书看起来陶碧云不当回事儿,但是唐易却不想多个包袱,毕竟,还有人虎视眈眈想找这下半本呢。
因为这是下半本,所以一开始就是正文。唐易看了一下,果然,就和上半部最后说到崇祯秘藏一样,下半本一开始就说到了崇祯秘藏:得三器,始勘明方位,然封固之法,疑九龙合璧,此法若得双目窍开,龙身之下,必有水道暗开,可入龙腹矣。
后面没了。
确切的说,是关于崇祯秘藏的没了。
后面的东西,则是一些关于帝王陵墓或者秘密宝藏的论述。比如秦始皇的陵墓,比如崇祯秘藏。其中,却没有这些陵墓和秘藏的具体位置,而是重点讲述了其中机关设置的诀窍。
的确,这是一本专业书籍。
然并卵。
因为论述的陵墓和秘藏,要么都是考古已知的,被保护起来的,比如秦始皇陵;要么就是闻所未闻的,比如崇祯秘藏。所以,不知道具体方位,只是知道其中机关设置的诀窍,肯定是没有什么卵用。
《寻龙要术》,原来重点是这个“要”字,只说机关,可不是“要”么?要是《寻龙术》,那不得全说喽!
不过,单单对唐易来说,却又是有用的。因为他知道了崇祯秘藏的具体位置。不仅如此,其实已经让九龙合璧“双目窍开”,也就是说,峭壁下方如果真有水道,当时其实已经打开了。
所以,文佳才会看得这么快,因为基本有用的就这么几句话。
而正当唐易翻完了准备合上的时候,文佳却递了一个眼色,做了个“最后一页”的口型。
最后一页,确实还有一句很容易让人忽视的话,这有点儿像一本书的跋,但是作者显然不把这跋当回事儿,只在文后添加了这么一句:余遍搜异人古本,凑得,乱中实有序,惜乎神灯不知何踪,故不详述之,广谦乎?中阳也!
当然了,标点符号是没有的。
看完之后,唐易深吸一口气,看向文佳,此时,文佳也正看向唐易!
这最后一句话,若是普通人读了,肯定不会多想,但是唐易和文佳,至少对其中两点很感兴趣!
第一,神灯。所谓五古封灯,难道和这个神灯有关?
第二,广谦乎!中阳也!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作者自己感叹:这是我虚怀若谷吗?不是,是我特别客观刚正!但是,却又暗合了文佳的师祖陶广谦的俗家名讳和后来的道号中阳子!
唐易看完后,抬手将书还给了陶碧云。
“这么快?”陶碧云也有些惊讶。
“陶女士,您家祖上,可有位名讳叫陶广谦的人?”唐易干脆直接问了。
陶碧云道:“既然你都知道这么多了,我也不妨告诉你,我随母姓,我母亲是独生女,我的外公叫陶涣泽,再往上,我就不知道了。”
听了这句话,文佳脸上突然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但又很快消失了。
唐易捕捉到了,他也明白。当时,文佳信口说了句陶碧云是他师姐辈的,但是现在看来,似乎陶碧云的外公不是陶广谦,那么陶广谦就可能是陶碧云的外公的父亲,这样一来,文佳的辈分似乎又高了一辈。当然,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儿,所以文佳的得意之色也是转瞬即逝。
“陶女士,既然大家今天都开诚布公,我也不不妨直说,这陶广谦是我的师祖的俗家名讳,他在隐匿山林求道之前,很可能有后代。而且从这本书的最后一句来看,极有可能是他写的。”文佳这时开口道:“而且陆先生也告诉过我们,当年陆火圣老前辈给他这本书的时候,还说本来也应该转交给您。所以我怀疑,我师祖,极有可能是您外公的父亲!”
“什么?”陶碧云立即变了脸色。
“我问您,当年您所创门派,为什么叫猎古门呢?”文佳没有停顿,继续问道。
第425章 绞丝玉瑗
陶碧云看了看文佳和唐易,又看了看陆知行,没有说话。
陆知行其实也不知道当年陶碧云为什么会给门派起这么个名字,他只是因为师父的情分帮助这个小师妹罢了,虽然陶碧云一直恼恨着陆火圣。
“不瞒您说,我的师承,也是猎古门,不过和您当年的江湖门派不同,我们是一个玄门门派。”文佳又继续说道。
这时候,陶碧云的脸色更加沉重,足足沉默了几分钟之后,才从胸前拿出一个圆环形的玉件,而后又从脖子上摘了下来。
这玉件上串着一根红色的丝绳,很长,所以如果不拿出来,在外面不管是穿了多么低的衣服,都是看不到的。
唐易曾经见过陶碧云手腕上戴的一串蓝皮唐球,今天陶碧云倒是没戴,但是这个玉件,却比蓝皮唐球的年代要老得多。
因为这是一件汉代的绞丝玉瑗。
瑗这个字儿有点儿生僻,不过好在是斜玉旁,所以一看就知道是一种玉件。在汉字当中,只要有这个斜玉旁的,基本都和玉有点儿关系。喜欢玉的人听到有人叫这个“斜玉旁”为“王字旁”,一般会有点儿牙根痒痒的感觉。
璧,瑗,环,都是中间有孔的圆形玉件,乍一看,很类似。区别在哪里呢?《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肉,就是指玉件的边,好,就是指中间的孔。
边大孔小的,那就是玉璧,边小孔大的,那就是玉瑗,边的宽度和孔的直径一样大的,那就叫玉环。嗯,杨贵妃的老爹可能很喜欢玉环。
既然陶碧云挂的是玉瑗,那么肯定是边窄孔大。
所谓绞丝,是一种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在玉瑗上刻上一圈圈的螺旋纹。
以唐易的眼力,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汉代的东西,白玉质地,玻璃光明显,绞丝工艺精湛。
不过,这件绞丝玉瑗是一件残器。
两千年了,有磕碰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件玉瑗直径大约六厘米左右,边的宽度大约一厘米,就在这边的一处地方,碰掉了一块。这一块,唐易能看出是老伤。
而且,这一处老伤,还被处理过了。老伤被打磨平整光滑,上面还刻上了两个篆字,处理得十分细腻周到,就好像绞丝之中嵌上了一个小小的方形印文。
从这件玉瑗的成色来看,带土沁,肯定是入过土的,但是也有熟润的包浆,那就是出土很久了。极有可能是出土的时候,这块老伤就有了,得到的人又找琢玉师处理了一下,打磨平整,还刻上了两个字。
这两个字,就是“猎古”。
“这是我母亲的遗物。”陶碧云只是拿着玉瑗在唐易和文佳面前展示了一下,并没有脱手,而后又重新带回了脖子上。
别人贴身带的玉件,最好不要碰,这里面讲究很多。唐易和文佳自然不会伸手去摸,但是看到“猎古”这两个字,还是有些震动。
很显然,从刻字部位的包浆上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