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酒店,唐易猫在房间里研究起了这个盒子。

    迎宾楼的灯光不够明亮,唐易回到酒店房间之后,从行李箱里拿出了强光手电。

    很多玩古董文玩的人,有几样工具经常随身带着,强光手电,放大镜,手套;有些人,还会带着游标卡尺和迷你电子秤。当然,这些东西都不大,放到随身带的包里也不累赘。

    唐易用强光对着盒子正面的缝隙仔细照了起来。

    既然正面像两扇门,那么除了中间一条缝隙,上下也各有缝隙,就像两扇门和门框的缝隙一样。

    照射之后,他发现,光线不好时,这几条看似是缝隙,强光之下,却是略有凹陷,里面似乎是一层不平的东西,就好像用蜡封住一样。

    唐易从酒店房间的工具盒里找来一根曲别针,拉直了在缝隙中戳刺了一下,结果感觉却很硬,用力来回划动几下,曲别针的尖端明显被磨了,但是这一层东西却丝毫没有变化。

    唐易想了想,又用毛巾包住曲别针的一端,用打火机将曲别针的尖端烧红了,然后再去戳这一层东西,结果曲别针发红的尖端顶在这层东西上,居然被顶成了一坨。

    说一坨有点儿夸张,不是很大的一坨,就是本来是针尖,结果变成了一个小疙瘩。

    唐易猛然吃惊,一下子把持不住,将曲别针连同手上的毛巾扔了出去!

    待到不烫了,唐易又捡起了曲别针。没错,是这样。

    唐易又拿起强光手电,照射被曲别针戳过的地方,发现也不是没有变化,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印记,只是不明显。

    本来,唐易是想回到山州,用许一琳给的那把绣春刀先试试能不能开盒的。但是,好奇心和收藏一样,喜欢上一件东西又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候一刻也拖不得,就算是半夜,也很不能立刻跑出去买回来。

    现在唐易就是这样,用烧红的曲别针烧过之后,他发现,这一层东西虽然硬,但是高温下有变化,如果能找到一个铁匠铺什么的,或许就能打开了!

    既然老黄说了一起想办法打开,那么尝试一下没什么不可以。

    想到这里之后,唐易立即上网查询,最后查到了瓷都的一家铁艺公司,公司网页的业务介绍里,除了铁质工艺品、来样定做,还有钢铁制品修复、切割、整形的业务。

    唐易装好盒子就要出门,这才想起,现在是晚上,估计早就关门了。

    好在网页上留了一个手机号,唐易掏出手机就拨了过去。

    电话接通了,彩铃就是铁艺公司的广告。一个男子接了电话,唐易言简意赅,说有个老辈传下来的铁盒子,一直没打开,但是又不想破坏,能帮着打开么?

    “先生,感谢关注本公司。不过,你该找开锁公司。”对方懒洋洋地说道。

    唐易一愣。可能自己太“言简”了,没有“意赅”,“不是锁着的,是这个盒子的盖子和盒体封住了,好像是像电焊焊住一样。”

    “这样啊,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不破坏盒子啊。而且这件事儿具体收费不好定。这样吧,明天你来一趟,我们看了再说。”对方最后说道。

    “好。”唐易本来介绍完了就想等他这一句话,双方约好次日8点在铁艺公司的车间见面。

    第二天早晨,唐易7点多出了酒店,打上了一辆出租车。这时候估计毛逐和呼风还没起床,在车上,他给毛逐发了个短信,说有私事出去一趟。

第226章 不像金属

    结果毛逐立刻就回了:我和呼风6点多就出门了,怕你没起来,没叫你。

    唐易这才想起,昨晚呼风和毛逐出去吃饭,他和老黄吃饭,带着这个盒子回来的时候,自己回房没有联系他俩。

    “你俩干什么去了?”唐易又发了一条。

    “皮修带着我们去见一个人,据说仿得珐琅彩瓶子很牛逼,尤其是画工。”毛逐回道。

    “好。再联系。”唐易皱了皱眉,回了一条。

    珐琅彩是真正的宫廷器物,不要说真品了,就是在瓷都的老窑址挖出的碎瓷片都是少而又少,而且还不是康雍乾清三代的。至于画工牛逼,那更是有点儿扯淡。

    为什么呢?在康雍乾时期,瓷都御窑厂只负责烧制白瓷胎,然后押运进京,在清宫的造办处进行彩绘,然后二次入窑烧制。而图样,则是由造办处如意馆绘出样子,皇上亲自定稿,然后由宫廷画师绘制。清代后期还有少量的珐琅彩烧制,但是头烧和二烧都只在瓷都了,这时期的珐琅彩,也就是叫珐琅彩罢了,和清三代的产品根本无法比肩。

    所以,唐易一听,也没放在心上,初步断定他们去了多半是失望而归。

    这个铁艺公司的车间,远在城乡结合部,好处是在路边,更像是一个小工厂。

    唐易下了车,掏出手机打了过去。

    不一会儿,一个方脸男子走了出来,看起来四五十岁,身材干瘦,眼睛挺大。

    “唐先生是把?进去说吧。”男子握了下唐易的手,“我们有门市部在市区的,但是你要开盒子,只能来车间了。”

    “是啊。”唐易点了点头,跟着男子进了院子。

    走进一间像是办公室的房间,男子招呼唐易坐下。房间里摆着四张办公桌,其中两张办公桌上有电脑,两张办公桌光面,上面凌乱地堆放着几张瓷都晚报。

    “随便坐,我姓冉。”男子说罢,递上来一张名片。同光铁艺公司总经理:冉真军。

    看了名片上的名字,唐易忍不住低头,冉真军穿着皮凉鞋,里面有袜子,看不出来有没有脚气,再看看手上,也没有染真菌的迹象。

    唐易笑了笑,把名片揣进兜里,而后打开袋子,将这个盒子小心放到了桌上。

    冉真军上前看了看,而后用手感觉了一下,“唐先生,这可不是普通的铁盒子,这是合金的,很可能来自陨铁。”

    冉真军出门迎客时看起来其实是很衰的,但是,就在他描述这个铁盒的时候,却散发出一种光彩,一种很自信的光彩,这种自信,通常出现在专业人士身上。

    “够专业啊,你学冶金的?”唐易一听,还真是块陨铁,接口问道。

    “是啊,我燕京科技大学毕业的,我上学那会儿,还叫钢铁学院。”冉真军此时的注意力已经关注到这个盒子上,信口答道。

    “那你是二十多年前毕业,那时候大学生少,你这个专业又抢手,找工作不难啊,怎么······”唐易留下半截话没说,以冉真军这个年纪和出身,混到某大型钢铁集团的技术中层应该没问题。

    现在虽然叫总经理,但是来个开盒的业务居然亲自接待,就知道这个公司的规模了,估计手底下也就管着几个铁匠,说不定设计师还是他老婆,同时负责门市部。

    “你是不是九零后?”冉真军突然问道。

    冉真军也说了半截话。唐易听明白了,冉真军的意思是,毕业时,他还没出生呢,多说无益,不由尴尬地笑笑,“你怎么看出是陨铁?”

    “这盒子,是铁镍合金制成的,知道硬币么?就是铁镍合金做的。铁镍合金本来是银白色,你这个盒子怎么也得两百年了,表面都脏成这样了。”冉真军说起专业来,稀里哗啦,就是没说他怎么看出来的。

    “刚才问怎么看出来是陨铁呢,陨铁。”唐易轻轻拍了拍冉真军的胳膊。

    “噢,陨铁,就是铁陨石。铁陨石的主要成分就是铁和镍,含镍量最高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矿石,能通过直接熔炼提供含量这么高而且这么均匀的镍。你这个盒子所用的材质,就是由铁陨石直接熔炼而成,因为工艺是古法,所以能看出来。”冉真军解释道。

    “我说冉总,你不仅懂冶金,还懂历史啊!”唐易惊道。

    “我只懂冶金史。”冉真军摆了摆手,“打开这个盒子,不伤害里面的东西很简单的,不就是铁镍合金么?”

    这时候,唐易却一点儿都没高兴起来,他又拍了拍冉真军的胳膊,递给他一个强光手电,“你看看盒盖上的缝吧。”

    冉真军接过手电筒,“这盒盖不是一体的?”

    “谁家没事做个一体的盒子啊?就为了打不开?”唐易笑道。

    “那不好说,可以先放东西进去······”冉真军一边说,一边拿着强光手电照了起来,话说一半,便停住了。

    仔仔细细研究了好几分钟,冉真军才放下强光手电,“封住盒子的,好像不是金属。”

    “啊?”唐易惊道,“不会啊,我用烧红的曲别针戳过,结果缝隙里的东西没事儿,曲别针被顶出了个小疙瘩,要不是金属,什么东西这么硬?而且还能受得了烧红的针头?”

    “这个我可说不好,我只懂冶金,这东西的确不像金属。倒是可以高温气割试试,但是怕伤了你这盒子。”冉真军摇头道。

    “那根据你知道的,再想想,什么东西不是金属,却又坚硬耐高温?”唐易问道。

    “耐高温,要看多高。比如这层东西,只是能耐烧红的针头这样的温度,曲别针烧红了,温度也就是800度,而铁镍合金的熔点,超过1500度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一层东西的熔点想必比800度高,比1500度低,不然熔化了填到缝隙里就会损伤这个盒子。而且,还能很好地融合,历经这么长时间没有分离脱落······”

    唐易连忙打住了冉真军,“你就说这缝隙里是什么东西的可能性最大就行了。”

第227章 填缝珐琅

    冉真军重复那句话:“我只懂冶金。”

    “你为什么不直接说你不知道呢?”唐易递给他一支烟,结果冉真军以一句“不会”挡开了。

    唐易抽了一口烟,“你能不能精确控制切割的深浅,切开这一层东西,但是不损坏盒子?”

    冉真军不懂古玩,但是他基本也能明白,虽然是个明代的铁镍合金的盒子,但是毫无艺术价值,如果当古玩出手,估计还不如一个漂亮的现代木工盒子。这个小伙子如此这般,恐怕是因为盒子里的东西。

    “这个肯定没问题,即便盒盖上的铁有损坏,也不会伤到盒子里面的东西。”冉真军低头,他在琢磨收多少钱合适。

    不过,唐易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因为他说的不损坏盒子,是怕一旦损坏盒子,里面设有机关,会把盒里的东西毁了,切到一点儿铁也可能有风险。当时那个铁力木的机关盒子,放着崇祯罪己铜香炉的盖子,就是有机关的。

    “我是说,让盒盖上的铁一点儿都不损坏。”唐易解释道,他没说“机关”的事儿,主要是感觉冉真军有点儿迂腐,说多了费力。

    “我觉得你像个老头子,虽然看起来二十郎当岁。”冉真军虽然迂腐,但是智商不低,“你是怕这是个机关盒子?”

    “机关盒子你也懂?”唐易弹了弹烟灰。

    “古代的机关盒子多了去了,尤其是铁盒铜盒,你告诉我,这盒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冉真军刚说完,电话响了。他接起来,唐易听着,像是一个定做铜胎的业务。

    “铜胎珐琅?”唐易在他挂了电话之后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你不是铁艺公司么?铜的也搞?”

    “大同小异,铜的延展性更好,更简单。”冉真军道,“瓷都定做铜胎的人很多,做铜胎珐琅的人也很多,噢,你们搞古玩的喜欢叫景泰蓝。”

    唐易却突然间又把那个盒子拿了出来,“我知道这缝隙里是什么了!”

    冉真军的大眼转了两圈,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你是说珐琅?”

    珐琅,就是搪瓷。景泰蓝这说法高雅一些,专指铜胎掐丝珐琅器。这东西本身不是金属,但是却能涂在金属表面,经过烧制后,形成一层釉质的东西,很牢固。多说一句,珐琅彩和珐琅不是一回事儿,是彩料烧成后有类似珐琅的效果才得了这么个名字。

    唐易点点头,“这里是瓷都,烧瓷烧釉的多,你不说在800度和1500度之间么?瓷器烧制1300多度,恰好在这个温度中间,而且这东西灰白色,很像是一层釉料,普通的釉料附着不在金属上,珐琅能啊。对了,珐琅为什么能?”

    “珐琅的成分,除了石英、长石这些矿物,还有铅和锡的氧化物,所以能。这盒子还真不简单啊,居然填缝也用了珐琅。”冉真军又仔细看了看,已经笃定确实是珐琅,“这盒子当初肯定是银白银灰那种颜色,所以填缝也调成了这种颜色的珐琅,不过现在盒子脏成这样了,颜色就不一样了。”

    唐易此时甚至开始想象,这盒子本身出宫时是没有封住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到了瓷都。这时候,为了保护里面的东西,就封上了;因为在瓷都,所以有人想到了珐琅填缝的办法。而且封上很可能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藏到高岭土矿的老坑里。

    想到这里,连他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想象力了,不由拍了一下巴掌。

    冉真军见唐易有点儿兴奋,很是时候地泼了一盆冷水,“知道了也没用,如果照你说的不破坏盒子,还是打不开。”

    “那不见得。”唐易看着冉真军说道,“珐琅的硬度虽然比铁高,也能耐高温,但毕竟不是铁。既然属性不同,就有可能找到办法。”

    “我知道了!”冉真军突然灵感来了,也拍了一下巴掌。

    “知道了还不说?我是你的顾客,也就是你的上帝。”

    “你这个盒子里到底装的什么东西?”冉真军却对上帝很随意,突转话题。他刚才问,唐易没说,现在问似乎更是时候。

    “或许是一张纸,或许是一方印章,也可能是骨灰,也可能什么都没有。”唐易答道。

    “你为什么不直接说你不知道呢?”冉真军又把这句话还给了唐易,终于不再卖关子,“我的办法是,淬火。”

    淬火?淬火。

    这珐琅的硬度虽然高,熔点也不低,但是延展性不如铁镍合金,如果先烧一烧,再浸到冷水里,很可能就裂开了。这也不用太高的温度,也不会破坏盒子本身。

    对于铁匠来说,这个过程很像淬火。对一家铁艺公司的车间来说,完成这个过程啥也不缺。

    “很好!走吧!”唐易没想到两人絮叨了半天,居然破解了这个问题,立即就想走出办公室,直奔车间。

    冉真军却没有动弹,“咱们还没有谈价钱呢!”

    “你开价吧。”唐易站定。

    冉真军犹豫了一下,“五百!”

    “太贵了吧!”其实唐易并不是觉得很贵,只是他现在古玩圈里混,讲价讲成习惯了,没直接开口“二十”就不错了。

    “不贵,这是精细操作,我亲自给你处理。”冉真军回了一句。

    唐易故作咬牙状,“好,不过盒子要是坏了,你不仅赚不了这五百,你还得赔偿我损失!”

    “行!”冉真军起身出门,唐易跟着他进了车间。

    冉真军果然进行了精细化操作,他先把铁盒整体加温,然后又在缝隙处局部加温,整体加温控制在600度左右,局部加温提升了100度左右,待到加温完毕,迅速用专用大钳子将这个铁盒放到了冷水桶里。

    “嗤啦”声中夹杂着“哔哔啵啵”的碎裂声,看来目的达到了。

    冉真军又用钳子将盒子放到了操作台上,“等会儿凉透了就可以打开了。”

    此时,盒体黑不溜秋的表层也剥落碎裂,露出了闪亮的银灰底色。

    “脏东西去了,真漂亮!”冉真军看着盒子,不由欣赏道。

    此时,唐易却有些烦躁,“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这已经是你第三遍说了,那不叫脏东西,那叫包浆!”

第228章 盒中纹饰

    “我知道,也叫皮壳,铜器上,更有人喜欢叫黑漆古。”冉真军居然答道,“你说的是名称,我说的是本质。”

    唐易心想,没法跟这个老牌的工科男辩论些这个,便等着盒子冷却,不再说话。

    “其实珐琅用在金属上,早就有雏形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只不过那时候直接用陈年的壁土,没有烧制珐琅技术和原料,,也没有那么复杂。打造大型器具,衔接时,就把陈年的壁土用到接口上,这东西的准确称呼叫煅焊。”冉真军却没有停口,他还真是挺了解冶金史。

    唐易依旧没有说话,左看右看,发现了一毛衣针大小的铁钎。

    冉真军说得没趣,自己停了。

    待到盒子凉透,唐易拿起铁钎来到了盒子面前。只见缝隙里都是些细碎的小渣子。唐易没有急于打开盒子,而是用铁钎将这些细碎的小渣子清理了一下。

    “给!”冉真军递上来一把小刷子,对工具的放置,他自然要更熟悉。更何况,这时候他也很想看看盒子里是什么东西。

    唐易接过刷子,清理完了之后,又拿起了铁钎。

    此时,偌大的车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平时铁匠们都是有活儿才来,看来现在没活儿,不然冉真军这个总经理也不用亲自接活儿干活儿了。

    “打开吧,让我也开开眼。”冉真军年纪不小,好奇心挺重。

    唐易想了想,“好吧,不过你要保守秘密,因为这东西不是我的,我是受人委托打开。”

    冉真军心里嘀咕了一下,这样的话一般人都会说,但是唐易说得很低沉,让他有些不舒服,但还是点了点头。

    唐易用铁钎将盒盖轻轻一挑,果然毫不费力地挑开了,然后又挑开了另一侧的盒盖。

    因为之前讨论到机关盒子这件事儿,所以两人都很小心,挑开盒盖之后发现没什么异常才探头细看。

    在等待的时候唐易就想,看来“双刀神合”不是用双刀开盒子啊,这不用双刀,也开了,那这盒子和双刀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结果,往盒子里面仔细一看,盒子里竟然什么东西都没有!

    冉真军直接叹了口气,“我看哪,盒子里的东西早被人拿走了,这伙计有点儿爱玩儿,又给封上了,估计拿走东西的时候,盖子反而未必是封着的!”

    唐易却隐隐带着兴奋。因为,盒子里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盒盖内侧,和盒子底部,却都刻着纹饰!

    而且,盒盖内侧刻着的,正是一大一小两把刀,一把大的刻在左侧,一把小的刻在右侧。两把刀刻得很逼真,很容易认出来正是子辰双刀。

    唐易细细研究了一下,这两把刀各有一处地方和实物不同。大刀的刀柄底部正中似乎多了一个小凹槽,而且凹槽入口处,明显刻了一个小圆圈。这是平面的纹饰,如果按照立体的思维来感觉,那么这很像是底部有一个小孔,深入到刀柄里面。

    而小刀,则是在护手的位置一端,也有一个类似的凹槽和小圆圈。

    这都是刻上去的,所以没见过实物的话,很难有这种感觉。唐易恰好见过这两把刀,实物的同样位置,都是光滑无缺,所以他才格外注意到了。

    见唐易如此用心的审视,冉真军重新凑上前看了看,但是,他对这些纹饰本来就不感兴趣,而且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所以再看也是白搭。

    冉真军拍了拍唐易的肩膀,“没问题了,我看你还是先给钱吧!”

    “嗯?”唐易回过神来,从钱包里掏出五张百元大钞,直接递给了冉真军,接着又重新审视盒子。

    “合作愉快!”冉真军对光看了看钱上的水印,而后又指着唐易正在看的盒子底部的纹饰说道:“这是个香炉么?上面好像还刻着一座山,挺有意思!”

    唐易此时根本没空接话,这盒子底部的纹饰,正是崇祯罪己铜香炉的样子,只是炉体中心位置,刻着一座山。这座山很普通,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山,但是,在山体中部的一侧,却也是标了一处凹槽和圆圈。

    同时,山前还刻了一个小小的古式建筑,很简单,只是个轮廓,还有两扇大门。

    如果同样按照立体的思维来想象,再加上建筑应该是坐北朝南,那就是山腰处的西侧,可能有一个山洞。

    唐易一边看,一边大体梳理了一下。很显然,这个山洞里可能藏着什么宝贝,起码崇祯皇帝认为很重要。香炉炉盖冒出的烟雾形状,可能就是进入山洞的路径。但是,这很可能是进入山洞后的路径,光看了这个是一点儿用没有!

    而要想知道这座山在哪里,是什么山,这子辰双刀的刀柄和护手里,很可能就藏着指示性的东西,比如地图!

    难不成真的是藏宝图?

    铜香炉,子辰双刀,神盒,这三样东西缺一不可,又相互辅助,都指向了这处山洞里的宝贝!

    崇祯皇帝是一个亡国之君,当时天下大乱,国库亏空,军饷告急,据说他连自己的私房货都拿出来用以国事,他会有什么宝贝要藏起来?藏在山洞里不说,还要处心积虑设计了这寻宝的路径!

    这意思,就是这宝贝藏起来是一时的,显然不想一直藏着,但,也不能被外人找到。

    金银财宝?显然不太可能,要是有钱,他肯定拿来花了,军饷还不够用呢!

    传国玉玺?也不太可能,当时还没亡国呢,只是让张献忠把祖坟烧了。

    南明永历帝当然不是个外人,他很可能掌握这个路径。但是,他在南方辗转流落,仿佛逃难一般,又将这些东西遗失了······也就是说,这山洞里的宝贝,也很可能原封未动!

    而要破解这些谜团,那就得先回去研究一下子辰双刀,大刀在自己手里,小刀却在冯青山手里。

    正想着,电话却响了起来。老黄!?

    “是不是这神盒有什么进展了?”老黄的声音透过听筒传出,更显得细声细气。

第229章 带奁花盆

    唐易一听,登时有些气不顺的感觉。老黄如此清楚自己的动向,加上上次去口子村找陆知行有人跟踪,看来,这次老黄还是找人跟踪了自己!

    不过,这一次老黄确实有点儿冤枉,和唐易吃饭之后,虽然唐易还算不上朋友,但老黄已经不把他当做敌人。这个盒子,也是老黄送出的顺水人情,本来唐易不找他,他都不想过多询问的。

    可是,之前跟踪唐易的人,是白先生安排的,这俩小伙儿倒是敬业,没有到白先生撤离的指示,就一直跟着。今天早上,唐易从酒店一出门,恰好他俩刚到,这就跟上了。

    见唐易进了铁艺公司的车间,这俩跟踪的小伙儿觉得挺奇怪,就报告给了白先生,不消说,白先生又告诉了老黄。

    老黄昨晚刚让唐易把铁盒拿走,唐易今天一早就去了铁艺公司的车间。这让老黄陡然感觉很不对劲儿。

    要知道,唐易把一个价值百万以上的宣德青花碗作价六十万卖给了他,眉头都不皱一下,现在这么一个看似普通的铁盒,他却如此着急如此上心,那定然是很不普通的东西。

    老黄略加思索,既然吃饭是大家把话都说开了,那就单刀直入,便直接打了电话。

    “你直接来看看就是了,顺便把盒子还给你,正好你问问里面有什么东西没有。”唐易有些冷淡地回答道。

    老黄笑了两声,“误会,我是刚到店里。上次跟你的人没撤,顺便把这事儿说了。”

    “行了,我去你店里。这盒子已经打开了,也确实没用。”唐易说完,便挂了电话。

    到了老黄店里,唐易直接把袋子放到了柜台上。

    老黄张了张嘴,本来还想解释两句,但却最终没有说话。打开盒子之后,老黄也注意到了里面的纹饰,但是他即便是再懂行,也和冉真军一样是看不懂的。

    “这个盒子的缝,是珐琅彩填烧的,我到了同光铁艺公司,是总经理冉真军用‘淬火’的方式打开的,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些纹饰。如果没有什么事儿,我先走了。”唐易简要对老黄说道。

    “这些纹饰你也看不明白?”老黄合上了盖子,心想,唐易还真是不简单,昨晚拿到盒子,今天就打开了。

    “谁说我看不明白?”唐易忽然在椅子上坐下了。

    “噢?”老黄眼睛一亮,也跟着在旁边坐了下来。

    “一大一小两把刀,一个香炉,这有什么看不懂的。”见老黄坐下,唐易却迅速站了起来,“帮你打开了,东西还给你,算是还你请我吃饭的一个人情,两清了。”说罢,唐易直接走出了老黄的店铺“韬光养晦”。

    “好走。”老黄看着唐易离去的背影,并没有起身,对唐易的“调戏”,也似乎没有生气,却眯缝着眼睛似乎心事重重。他掏出手机,给白先生打了一个电话,“找人问问同光铁艺公司的总经理冉真军,今天上午有人找他开了一个铁盒,问问具体过程,注意方式方法,我要实话。”

    “好。”白先生顿了顿,突然说道:“我先查一下他,最好找人告诉他老婆,说他上午帮人开盒,得了个宝贝,分了一大笔钱,一闹腾,什么实话都出来了,哈哈哈哈。”

    “你看着办。”老黄挂了电话,似乎并不觉得这个创意很好笑。

    而事后的结果证明,这个办法确实不怎么样,冉真军的老婆对他很放心,根本不相信他有什么隐瞒。不过,白先生也没用什么非常手段,找人出高价订做了一只铁色雄鹰,便套出了真话。没错,盒子里确实什么都没有,冉真军对花了五百块钱这事儿还觉得唐易挺大头。

    唐易走后,看看还不到午饭的时间,便随意在市场里逛了逛。

    心里有事儿,说是逛,但是在店铺区就是直来直走,也没进一家店看一看,唐易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广场附近的地摊区。这时候不比早上,地摊区的人稀稀落落,有的摊主甚至已经准备要收摊吃饭了。

    唐易点了一根烟,随意走着,东扫一眼,西看一眼,也没发现什么好东西。

    “小哥,借个火儿啊!”正走着,面前的一个摊主起身,笑着对唐易说道。摊主年纪不大,看起来不会超过三十岁,左手夹着一支烟,右手拿着一个一次性塑料打火机,看来是打火机没气了。

    “啪”唐易直接点着了火,伸手向前,摊主叼上烟,凑到火上点着,“谢了!”

    唐易收起打火机,低头一看,这摊位上居然全是花盆。青釉黄釉青花粉彩,方的圆的灯笼式花瓣式。甚至有还有两个钧瓷窑变釉的大家伙。

    当然了,全都是高仿。

    “你这也算是个特色啊。”唐易笑了笑,指了指两个钧窑花盆,“这窑变控制的不错,就是‘蚯蚓走泥纹’不够自然。”

    “蚯蚓走泥纹”算是钧窑的一个典型特征。北宋的钧窑,已经能做到窑变可控,“蚯蚓走泥纹”顾名思义,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