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三个盗墓贼,一个人放风,两人挖坑,挖出的,是一个深达三米,直径两米的近圆深坑。

    将四个男子扔进深坑之时,他们却感觉声音不对!

    毕竟是专业盗墓贼出身,物体和土地的撞击声音,与下面是空的或者埋着东西的撞击声音是不一样的,一般人当然不容易觉察,可这三个平时就是和土打交道的。

    接着,经验最丰富的一个盗墓贼再次进坑,研究坑底的泥土,确定,这下面应该有一处墓葬。

    盗墓贼就是盗墓贼,被追缉也忘不了盗墓。三人商量了一下,先将四人埋好,并将掩埋地面处理得看不出来,随后离去。

    晚上,他们又带了盗墓工具前来。

    他们从埋人的侧面打了一个盗洞,结果根本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复杂,这下面埋着的,只是是一段松木,直径很大,大约八十厘米,长约两米。

    松木外涂了漆,外面还固定了三道金箍。

    三个盗墓贼有点儿失望,也有点儿兴奋。失望的是,这不是个墓葬啊!兴奋地是,一段松木,居然涂了漆,还用金箍固定,那是不是没有尸体,而是藏了什么宝贝?

    不过,这么一大段松木,他们肯定是带不走的。于是便在地下扩出一个“墓室”,开始倒腾,先用锋利的手锯将金箍锯断了。

    结果,锯开一看,里面居然是铜的!也就是说,只有外面镀了薄薄一层金!

    锯断镀金铜箍的同时,也锯掉了一部分漆,露出了里面的木质。三个人经常接触棺材,看出这是落叶松。落叶松是东北亚一代的常见树种,比较耐腐蚀,但只能算一般的木材。

    如果这不是棺材,而是“藏宝箱”,那还好说。如果这是棺材,这么简单的用一段圆木,而且用了普通的落叶松,也没个墓碑,就这么随便一埋,那应该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哥儿仨有可能这趟就白干了。

    在华夏古代,好的棺木一般用楠木和阴沉木,因为很难腐烂,也有檀木,显示高贵;再差点儿用梓木,至于普通老百姓,大多是松木杉木,还有那些食不果腹的,哪里买得起什么什么棺材?说不定草席一裹就这么处理了。

    不过,既然到这一步了,开了再说!兄弟三人齐心协力,找到了原来贴合的缝隙,从中间破开了这段圆木,

    结果,里面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带着头盔、穿着铠甲的一具白骨!虽然已不见皮肉,但乍一打开,气味仍旧腐臭难闻。好处这三个家伙就是干这个的,早戴上了特制的口罩。

    三个人顿时又是一脸惊喜!这看似是一个武将的打扮,有头盔,有一身铠甲,身边,还有一把镔铁弯刀,一张铁弓,一壶箭。

    为什么有惊喜?因为虽然铠甲和兵器都看不出什么来,但是这个头盔却太不一般了!基本是半个稍长的圆形,上面有镂空帽顶,头盔的铆钉处,是开了光的!最重要的,头盔上,有五爪金龙纹!

    还有他们三个他们非常熟悉的纹饰:西亚缠枝纹!

    这个头盔,不仅做工非常精美,而且居然带着五爪金龙!那只有一个可能,这具尸骨,是皇帝啊!而且从制式和纹饰来看,应该是元代的皇帝,这埋葬地点似乎也能说得通。

    但是惊喜归惊喜,疑点也来了。

    第一,皇帝的墓葬,怎么会如此草率?而且就连“金箍”,居然是镀金的?

    第二,皇帝下葬,不弄身龙袍,整一个武将的打扮出来,要不是头盔上的五爪金龙,谁能看出是皇上?

    疑点想不通,先把这些东西收走再说!于是,三人摘了头盔,取了一副铠甲,一把镔铁弯刀。只是那张铁弓已经锈蚀断裂,又不是什么贵金属;那壶箭的箭杆也腐烂了,都根本不成形了,所以就没有取走。

    就在脱下盔甲的时候,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这句白骨的右手里,抓了一方玉印!这玉印不小,印面八厘米见方,只不过开始反向朝下,所以他们没有发现。

    取过玉印,白中微微泛黄,玉质不算顶级,里面还有些“小水泡”和“棉絮”之类的东西。但是,印纽却是一条龙,龙头偏大,龙身盘曲!

    莫非,这真是元代皇帝的墓葬?这种奇怪的墓葬组合,真有点儿把他们弄糊涂了。

    来不及多想,三人收拾好东西,填了盗洞,迅速离去。

    这些东西,如果和元代皇帝有关,那这方就不是玉印,而是玉玺!这方玉玺,印文是蒙古文,而且玉玺的一个侧面,还雕刻了文字!

    如果真是这样,这方玉玺和这个头盔最值钱,至于铠甲和弯刀,主要是个佐证,好一锅出!

    元代的皇帝,毕竟和华夏有关系,而且三个人逃到蒙古国,不敢和当地人交易,想来想去,想到了曾经打过交道的漠北双雕!

    漠北双雕看了之后,自然接手了。不过,因为这三个盗墓贼的特殊情况和拿不太准,刁钦三连忽悠加杀价,一共才花了十万美元,玉玺和头盔各五万美元,铠甲和弯刀就当是搭头了!

    “你们旅行箱里,就是这四样东西?”文佳听完之后问道。

    “对,全带来了。我们留下也没用。而且还有一点,那三个盗墓贼东西出给我们之后,因为拒捕,和警方开火,都被击毙了!有点儿晦气。”刁钦三应道。

    “你们打算多少钱出?”

    “这些东西,就当是给大师的见面礼了,什么钱不钱的,钱我们可以再赚。”刁钦一立即接口。

    “那我不成强盗了?”文佳看了看他俩,“这样,你们也不容易,我不为难你们。我看看东西,如果对,我照买,不过,出不了太多,给你们五成的利,怎么样?”

    本金十万美元,五成的利,就是十五万美元。相对这些东西,听起来是很少,但是对刁钦一和刁钦三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而且两人还不敢应,一起说道,“大师,我们怎么敢要钱呢?”

    “我说了不算么?”文佳抬高了声音,“东西不对我还不要呢!”

    两人沉默。

    “拎着箱子,跟我来,我找人看看。”

第1247章 末帝铁锅

    文佳说完之后,便取走了设在房门的禁制。而后敲开了卧室的门,廖沫儿在卧室,已然听到了这些,虽然不至于心惊胆战,但仍是心有余悸的。

    “我去找唐易看看,你先在屋里呆着。”文佳对廖沫儿说道。

    廖沫儿点点头,没说话,而是四下看看,她看不到刁钦一,但是却知道房间里有这么个人,这种心情实在是很别扭很不舒服。

    刁钦三拎着旅行箱,刁钦一飘在后面,跟着文佳出了房间。

    “他看不到你,你别说话,也别弄出动静。”进门前,文佳对刁钦一说道。

    刁钦一连连点头。这就开始不出声了。

    他们进了房间。唐易起身一看文佳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长得像“雕”的人,手里拎着旅行箱,知道这事儿是基本成了,现在需要看看东西了。

    “这位是唐总,这位是刁钦三先生。”文佳简单介绍了一下,两人握了握手。

    “别的事儿,我后面再跟你说。现在看看带来的东西,就在旅行箱里。”文佳又对唐易说道。

    刁钦三把旅行箱放到了茶几上,接着打开了。

    唐易就势点了一支烟,同时递给刁钦三一支,刁钦三倒是客气地接了,随后又给唐易点了火。

    唐易扫了一眼头盔、铠甲、弯刀,“都是元代的典型制式。这种头盔,后来明清也多有沿用。很多将军的头盔,也带有龙纹。不过,这头盔上的龙是双角五爪,定然只有皇帝能用!”

    刁钦三没想到唐易有如此眼力,这特么扫了一眼,接着就定性了!关键是这个墓葬太简单了,而且这个皇帝打扮也太奇怪了,只看东西完全定性,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儿打鼓的。

    “这会是元代的哪一个皇帝?”刁钦三接着问道。

    “看玉玺啊!”唐易笑笑,拿起了玉玺。

    这玉玺从玉料上来看,黄中带白,是产自东北的河磨料黄白玉,不过有“小水泡”和“棉絮”,玉质一般。按说皇帝的玉玺,不会用这样一般的玉材。

    唐易看了看印文,是蒙古文,便问刁钦三,“你知道印文的内容么?”

    “知道。”刁钦三道。

    这个三个盗墓贼认识蒙文,他也认识,而且他还大致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字,这是回鹘体的蒙文。

    “上面写的是:长生天的气力里,大蒙古国大皇帝圣旨所到之处的顺民和异民,必须遵奉之。”

    这也就是蒙文,要是汉字,这方玉玺的印面上,肯定刻不了这么多。

    “什么?”唐易一愣,转而又看了看玉玺,“不可能啊!”

    刁钦三道,“怎么了?元代皇帝的玉玺印文,不应该是类似的内容么?”

    “元代这样的玉玺,只有一个,就是元太祖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所制的。后来成为元代传国玉玺,不过,早就失传了。”

    唐易看了看刁钦三,“这肯定不是那个。首先,这个玉玺是皇帝驾崩后传给下一任皇帝,不太可能带进墓葬。再者,从这方玉玺的玉质、包浆和制式来看,倒像是元末明初的东西,而不是宋末元初的东西。”

    刁钦三点点头,“我也觉得这盘龙,有点儿别扭,宋末元初的龙钮不应该是这样。”

    “基本应该是仿制的,只是这个皇帝为什么要仿制一方元代传国玉玺带进墓葬?难道是这个皇帝弄丢的?”唐易说着,又看了看玉玺侧面刻的文字。

    这侧面的文字,一半是汉字,一半是蒙文。汉字只有四个字:感恩秋江。

    不过蒙文唐易不认识,他只能又问刁钦三,“这些字呢?”

    “这些字没什么价值啊。”刁钦三解释道,“汉字都认识,感恩秋江,而蒙文写的是:愧对先祖!这个感恩秋江,关键是这个‘秋江’,是秋天的江水,还是地名,还是人名?没法查啊!至于愧对先祖,只要不是开国皇帝,都可以这么说。”

    刁钦三似乎也来了劲头儿,居然和唐易讨论起来了。

    而刁钦一则远远站在一边,似乎也有点儿感兴趣。

    “现在基本能确定是元代皇帝的玉玺了吧?”文佳此时问唐易道。只要是元代皇帝的玉玺,那么十五万美元买了玉玺,还有皇帝的头盔,铠甲,弯刀,那就肯定是稳赚不赔了。

    “对,虽然有点儿蹊跷,但这个应该没问题。不过,这个玉玺,没有印泥痕迹,好像没用过,是专门为陪葬而制!”唐易应道。

    “管他用没用过,能确定玉玺就好!”文佳说罢,看了看刁钦三。

    刁钦三一看,这是想给钱撵人了,但是他是真的想知道这方玉玺是怎么回事儿,“大师,你就让我听唐总分析完。我早就说不要钱了,弄明白到底是哪个皇帝的玉玺还不行?”

    文佳刚要说话,唐易笑道,“刁兄刚才谈及宋末元初的龙形,看来也是个懂行的人,如果没事儿,咱们一起探讨一下也无妨!”

    “既然唐总说了,那你们,呃,那你就再跟着听听吧!”文佳看着刁钦三的眼神,不由也是微微一笑。不管什么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免不了好奇心。而且随着交流的深入,刁钦三的好奇心越来越大。

    “感恩秋江,秋江。愧对祖上。”唐易揉了揉太阳穴,“愧对祖上用蒙文容易理解,为什么感恩秋江要用汉字?”

    如果“秋江”的意思是秋天的江水或者地名,没有必要单独用汉字啊!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秋江是个人名!

    但是没听说有什么名人是这个名字啊?

    难道,不是名,是号?元代,号秋江?

    “对了,这个秋江,可能是法号!”唐易突然一拍大腿!

    “法号?”文佳和刁钦三不约而同地问道。

    “元代西南边陲,静江大圆寺,有一个秋江长老!此人十分了得,而且就在当时,秋江长老在大圆寺收留过一个皇子!”

    “知道是谁了?”

    “对,综合所有的迹象,应该就是元代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元顺帝是明朝给他的称呼,他的庙号是元惠宗!名叫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蒙古语的意思,就是‘铁锅’!”唐易道,“如此一来,很多事情就能解释通了!”

第1248章 鞭辟入里

    “静江?莫不是现在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刁钦三还真是有些见识。

    “对!”唐易道,“看来,元代很多皇帝葬身起辇谷传说,可能是真的,那处墓葬所在的山谷,可能就是当年的起辇谷!”

    文佳看了看唐易,“你先说说,怎么就推断是元代的末代铁锅皇帝?”

    刁钦三也有此问,和文佳一起看向唐易。刁钦一干脆远远坐了下来,捏着下巴准备洗耳恭听。

    “妥懽帖睦尔”这个名字,读起来太拗口,唐易便直接称之为“铁锅”。

    铁锅本身是个悲剧人物,从童年开始。

    本来呢,他的父亲是元明宗,他又是元明宗的长子,也就是说,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

    不过,他的父亲元明宗却被人用药酒毒死了。毒死他父亲的,正是他的叔叔元文宗。

    元文宗当上皇帝的时候,铁锅大约应该是十一岁。这个年龄有点儿危险,元文宗为了确保皇位稳固,直接把他流放到了高丽的一个海岛上。

    在这么一个海岛上过了几年,这个叔叔对侄子好像还是不太放心,因为朝鲜毕竟相对稍微独立一点儿,要是铁锅和朝鲜王联合起来,打着先帝亲儿子的旗号反将过来,那可不太妙!而且,这时候也有了类似的传言。

    于是,元文宗就玩得更狠了一点儿,就说铁锅不是元明宗的亲生骨肉,又把他流放到了西南的静江。之所以一直没有痛下杀手,并不是因为这是他的侄子。他连亲哥哥都能毒死,何况一个侄子?手段而已。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从东北到西南,颠沛流离。到了静江,负责监视他的官员把他送到了静江的大圆寺。

    就在这里,铁锅遇到了秋江长老。

    铁锅之前的经历,注定了他没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他真正的启蒙,就从大圆寺开始。

    秋江长老没有把他看成一个软禁苦囚,而是真心关爱,学汉字,读《论语》,知礼仪,得教化。

    一开始的时候,铁锅还是孩子心性,喜欢打闹,爱玩爬树捉鸟儿。

    此时,秋江长老告诉他:你是皇子,不比普通老百姓,要懂得自重。同时也提醒他,有官员来巡查的时候,一定不能妄言。

    元文宗驾崩后,铁锅的弟弟即位,是为元宁宗。等到元宁宗也驾崩了,铁锅被太后下令迎回大都,是为元惠宗。

    铁锅在大圆寺大约住了一年多,这一年多让他受益无穷,据说他走的时候,还用小皮匣装着秋江长老给他的书。等他即位当了皇帝,对秋江长老感恩戴德,大家赏赐,大圆寺也改为了万寿殿。

    至此,铁锅苦难的少年时期告一段落。不过,这个皇帝其实也很悲催。

    铁锅是元朝第十一个皇帝,也是蒙古帝国第十五个大汗。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之前的几个大汗,其实都不是皇帝,像铁木真这个元太祖,是后来硬追的。

    元朝一共就十一个皇帝,历朝不足百年。铁锅当了皇帝之后,首先就面临一个阻力,就是权相伯颜,打个清朝的比喻,只针对形势,不对比人的特点,铁锅此时就是少年康熙,伯颜就相当于鳌拜。

    扳倒伯颜之后,铁锅才得以亲政。这个时候,他是很有抱负的,他任用了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不改不行,因为此时元朝已经快完蛋了,虽然这时候朱元璋只有十几岁,还在放牛。

    铁锅的这一套改革措施,历史上有个称呼,叫做“至正新政”。

    没错,就是至正型元青花的那个至正。元青花真正的鼎盛期,本来就是元代晚期。

    不过,改了也不行。不管哪一个朝代,末代皇帝的改革,其实基本上是无效的。这不是改革的方向和方法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各种问题累积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是积重难返,再改也没用。

    至正十一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了。改革没起太大作用,朝廷内部争斗不断,农民起义越演越烈。铁锅这个末代元帝彻底放弃了努力,开始消极怠政,沉湎享乐。

    至正二十七年,铁锅刚登基时的那个放牛娃朱元璋,几乎已经占据了华夏南方的半壁江山。是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进中原,同时发布了很出名的《谕中原檄》。

    这里面有两句词儿是挺耳熟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五百多年后,1905年,孙中山为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提出过十六字纲领,前两句和这个只差两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元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八月,已经占领通州的明军开始进攻大都。铁锅带着老婆孩子跑了,最后的去处,是蒙古草原。

    两年后,铁锅在应昌驾崩。

    “只有铁锅这个皇帝,才会对秋江长老感恩戴德,也只有他,其实是最愧对先祖的,因为他丢了祖宗打下的江山。”唐易接着分析道,“成吉思汗的那个传国玉玺,极有可能也是他弄丢的,因此他临死之前,仿制了这么个玉玺,印文刻的是原先的,但是玉玺侧面,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原来如此!”刁钦三频频点头,“而且,这方玉玺用的是河磨料的玉材,他驾崩的地方,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附近,红山文化很多玉件,都是河磨玉!这一点也能对起来,因为他一个逃亡的人,像找好的玉材也并不容易,只能就地取材!”

    “所以,这方玉玺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唐易点点头,“至于他为什么穿着一身武将的服装入殓,也就清楚了,他做梦都想把江山再打回来!”

    刁钦三起身拱手道,“唐总,文大师,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不能收钱,就当是送给你们了。不说别的,今天见识了文大师的高深法术,听了唐总鞭辟入里的高见,区区十万美元,又算得了什么?”

    文佳稍显犹豫,漠北双雕这是有意结交,此时如果再拒绝,就是看不起人了。对这对阴阳兄弟,其实他是动了恻隐之心的。

    唐易看在眼里,笑道,“刁兄,不如听我一句如何?”

第1249章 出手相救

    文佳一看唐易有想法,乐得其成,“那就听他的吧。”

    刁钦三想了想,“那好!唐总你说!”

    唐易道,“你们花了十万美元,要是白送,那真有点儿看不起我们了!这样,你们不赚钱,十万算是我们出。这一套东西,你们就当白跑腿了!一码归一码,这一次,你们就当一次没抽成的拉纤的。然后呢,你们地头熟,再请我们吃顿饭,引荐令兄也让我们认识一下。酒杯一碰,大家就是朋友,下一次,你不要我钱也好,我不要你钱也罢,就是朋友的情分了。”

    “这?”刁钦三不由自主看了看刁钦一的方向。

    “行了行了,就这样吧,大半夜的。”文佳对刁钦三摆摆手,“你且坐,我给他说说你家老大的事儿。”

    刁钦三只好坐下。他现在,对唐易的印象非常之好,眼力过人,谈吐得体,而且放着十万美元的便宜不赚,却更愿意交朋友,这是个可交的人。怪不得能和文佳这种手段的人走到一起,而且看两人的关系绝对非同一般。

    唐易点了一支烟,听文佳说。

    文佳事先做好了铺垫,说的循序渐进,而且唐易跟着文佳也见识了不少离奇古怪的事儿,所以当文佳说完,他倒是没有太过惊骇。

    同时,漠北双雕在江湖上名头挺盛,结果却有这么一段心酸事,这个情绪也抵消了一部分恐惧。

    “你不是要见他哥哥么?”文佳取出一张圆形的小符纸,作法之后,贴到了唐易的额头上。

    顿时,唐易就看到了黑白两色的阴气组成的刁钦一。

    这还是唐易第一次面对面“见鬼”交流,虽然前面铺垫了很多,可一旦看到“刁钦一”,心里还是扑棱了一下子。

    “唐总的眼力让人佩服,也是个值得交的朋友!”刁钦一满面微笑,拱手道。

    这句话说得温和妥帖,让唐易放松了一些,“刁兄客气了!”

    “好了,现在都是朋友了,你们兄弟俩的事儿详细和我说说。我看看有没有问题!”

    文佳接着说道:“以道家的观点来看,人身无非是阴阳二气组成,鬼魂只有阴气。但是我猎古门虽源出道门,却又有不同。而且我学艺不精,更是喜欢旁征侧引,我觉得魂魄轮回,更像是人的精神力量的转移。不知道,当年那个老法师,教了你什么法子,能够留住魂魄,不入轮回,或者说不发生转移?”

    “头七之日,以我的鲜血祭奠肉身,而后每隔七七四十九天,取一滴鲜血给我老大!”刁钦三应道,“一开始的准备比较复杂,好像还有些法器,不过都是那个老法师准备的。我主要做的事儿,就是每隔四十九天,取一滴鲜血,涂抹他的眉心。”

    文佳点点头,“这种法子,和普通的养鬼之术不同,仰仗你们是双胞胎兄弟,其实就是用同样的血脉代替他原先的肉身,保证魂魄依然聚合不离!倒也不完全算是邪术。”

    “这么说没什么问题?”兄弟两人一边问,一边对视一眼。

    “一开始对老大没什么问题,对老二却是有损。老二你身上的阳气会越来越弱,阴气会越来越重,等到了阳气不足,阴气过盛,那自然就一命呜呼了!”文佳皱眉道。

    老二一命呜呼之后,那老大自然也存留不长了。

    “啊?”兄弟两人一起跪地,“还请大师出手相救!”

    “快起来!”文佳急忙扶起,“现在是朋友,你们再这样,那就是骂人了!”

    “放心吧,他肯定有法子!”唐易又递给刁钦三一支烟。

    文佳想了想。

    “寻常的养鬼之术,传自东南亚一代,一般都是养小鬼,用特殊的东西聚魂之后,以木附之。这种邪术,之所以选择儿童的鬼魂,是因为儿童一般相对容易驱使,不似厉鬼,不易造反。而刁钦一其实就算是厉鬼了,只不过因为是你同胞兄弟养你,又以源出同胎的鲜血聚魂,所以不可能出现造反的情况。”

    “那个教授你此法的老法师,想必术法不精,只有鲜血聚魂之法,没有附魂之物,只能你定期用鲜血聚魂以保不散。如今都五年了,恐怕再过五年,老二就得卧病在床,又过五年,怕是就得一命呜呼。”

    “所以,解决你们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附魂之物。东南亚的邪术各种各样,有用黄杨木的,有用桃木的,还有的不用木,直接控炼魂魄,封在特制的坛或法器之中。这些,本来都可以用,但是,你用鲜血为你兄长聚魂五年,怕是不容易再找到你身体之外的附魂之物了!”

    “文大师,你的意思是?”刁钦三看了看自己的身体。

    “必须取一样你身上出生便有、连接血气、独立成形的东西附魂,才能保一直无虞!也省得你定期取一滴鲜血。”文佳看了看刁钦三。

    刁钦一大惊失色,“文大师,那我家老二岂不是要落个残疾?”

    “没那么严重。”文佳摆摆手,“毛发也是符合这些条件。只不过单独一根毛发太过细小,又不能重复多量,聚魂恐生意外。所以,老二还得吃点儿苦头。

    “一片指甲?”刁钦三反应很快。符合文佳说的条件,又不用落个残疾,除了毛发,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指甲了。因为无骨血肉是不能独立成形的。

    文佳点点头,“需得连根拔出,不能用麻药,否则血气受阻,你可能忍?”

    “这算得了什么?!多谢文大师了!”刁钦三深施一礼,“敢问文大师,什么时候可以作法?”

    “距离下一次你取一滴鲜血给你家老大,还有多久?”文佳又问。

    “三天之后!”刁钦三回答。

    “好!这算是赶巧了,时间不长,那我们就多住三天!三天后的子时,你们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最好少有人烟,另外,还得准备一样东西,这个得你们来!”

    “什么东西?文大师请讲。”兄弟俩异口同声。

    “你生前,最喜欢的一件金属器物是什么?现在还能否找到?得找。”文佳看向刁钦一。

第1250章 苏麻喇姑

    不等刁钦一回答,刁钦三大喜说道,“太好了,老大最喜欢的是一枚镶嵌的鹰爪钩,底托是一件金饰!这东西我一直带在身上!”

    说罢,刁钦一从脖前取出一条链子,坠头是一块黄金小牌,中下部镶嵌了一枚鹰爪钩,牌头处则是一个熊头的纹饰。

    这件金饰,取“英雄”之意。做工也非常精良,那鹰爪钩因为长年佩戴,已经光亮透润。

    文佳看了看刁钦一,刁钦一点点头,“确是我长期贴身佩戴的东西。”

    “很好!”文佳点点头,对刁钦三说道:“取下鹰爪钩,附魂成功之后,你的取下的指甲镶嵌到这上面!万事大吉!”

    兄弟两人一时兴奋不已,话也多了起来。

    不过,文佳眼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便也没太客套,直接让他们先回去,这三天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走的时候,他俩看都没看那个箱子,唐易和文佳这个时候也不好追问账号什么的,便先由得他们走了。

    “想不到漠北双鹰居然是这么个情况,看似无人敢惹,其实原来其中一人已成鬼魂。”唐易点了一支烟,微微叹息。

    文佳也有点儿唏嘘,“很久没出手了,本以为可以活动活动,没想到最后成了帮忙了!不过,这兄弟两人重情重义,的确可交,而且很有用。对你来说,正缺这样的帮手!”

    “如此说来,这箱东西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我一旦给刁钦一附魂成功,有些咱们干不了的事儿,有他们兄弟出手,何愁不成?这也是一个天赐的造化!”

    唐易想了想,忽又说道,“这一次,毕竟是廖沫儿带着来的,这些东西?”

    “你看着办吧。对我来说无所谓。如果她要,让她给钱就是了。”文佳接口道。

    “让她决定吧。不过我得让她答应我,这些东西,不能再流出国门。”唐易其实基本已经想好了。

    唐易和文佳拎着箱子,又来到了廖沫儿的房间,此时,老a已经在了。

    文佳先让廖沫儿和老a看了看箱子里的东西,关于这件元顺帝的玉玺,唐易又把之前的推断说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