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是沈公雅刻本,还是黄汝嘉刻本,如果手头有整套,那恐怕是国宝了,唐老板估计没来得及出手,就会被贵国的有关部门盯上。”河野平不阴不阳地笑了起来。看来他真的很了解,两种宋代刻本居然都说得分毫不差。
“河野先生,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们泱泱华夏,有法有度。”唐易回应道,“若是祖传之物,私人所有,这些都不存在。”
唐易说的倒没错,这古玩买卖,偷的抢的出土的,和走私贩卖沾了边,才算是违法。他说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这两卷诗集,这出自大宅门,典型的传承有序的东西。
“唐老板,咱们也别绕弯子了,什么时候见个面,可以谈谈价钱。就算铜香炉的事儿黄了,要是这事儿成了,也是皆大欢喜。”河野平仿佛已听出来唐易这是在套话,也不争辩,直接切入正题。
“真是东郭先生的木雕,若是有宋代刻本,我这小店哪里镇得住啊。河野先生,要是没什么事儿,我先挂了。”唐易也想收场了。
“好吧,你可以考虑下。再联系。”河野平说罢,竟然也不啰嗦,直接挂了电话。此人的确很是精明,从来不做无用功,这时候多说无益,他也不拖拉。
见唐易挂了电话,毛逐走上前道,“这事儿怪我,不该顺势喊一句。没想到,一句东莱先生,他居然就能扯出这么多。”
“我也小看这个倭国人了。他现在肯定是不信我说的东郭先生。”唐易轻轻敲了敲桌子,“我看,得打听下了这个倭国人的底细了。”
“嗯?”毛逐抬头看了唐易一眼。
“明天带上这两卷诗集,分头拜访一下秦老和方老。”唐易缓缓说道。
“好。听你这意思,是先去秦老那里?”毛逐问了一句。
“对,秦老久涉江湖,而且泛古堂还有海外征集部,可能会对这个倭国人了解得多。”唐易顿了顿又说道,“明天正好关一天店门,防止河野平不请自到。”
当晚,唐易和秦老、方老通了电话,约好上午见秦老,下午见方老。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唐易和毛逐带着锦盒,又到了秦老的“洞天福地”。
一番寒暄之后,宾主落座,这东西自然是要先让秦老过目的。这其实就算是个礼物,只不过这个礼物不是送,过目就是礼,有了这个礼,问起河野平来也算有个由头。
“难得的真品啊!”秦老看完一卷诗集,又拿起另一卷,“这宋代刻本,用的是麻纸或皮纸,这也为能保存到今天打下了基础。这字体虽然是印的,但墨质精良,且不失书法的风采,仿宋仿宋,直到今天,这印刷字体仍是对宋版推崇备至!”
“谢谢秦老指点!”唐易在一旁说道。
“行了,你的水平我又不是不知道,你不过是卖老头子一个人情,让我欣赏一下罢了,难不成还真来找我鉴定?”秦老摆手一笑,“过几天泛古堂的秋拍预展,你来看看吧。”
“就是您说的清三代的瓷器拍卖会?不是要到9月吗?”唐易接口问道。
“秋拍是在9月,不过预展提前一个月也很正常,要给卖家留出思考和筹集资金的时间嘛!至于拍品,主要是清三代的官窑器,不过加上别的也未尝不可,你这两卷宋刻本要是来拍,我是热烈欢迎啊。”秦老笑道。
唐易笑了笑,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其实还没拿下这两卷诗集的事儿说出来。
“对了秦老,您听说过东京史料馆吗?”唐易见秦老欣赏完了诗集,出口问道。
“嗯?”秦老看了一眼唐易,“难不成阁宝多的生意,这么快就做到海外去了?”
“这倒不是,前几天有个倭国客人到我店里来,留了一张名片,上面印着东京史料馆。”唐易解释道。
“噢?是谁?河野家的人?”秦老立即接口道。
“对,叫河野平。”
“他买你什么东西了吗?”
“他是看上了我那个崇祯罪己铜香炉,只不过我说朋友拿走了,没有卖给他。”
秦老点了点头,也没有问“我说朋友拿走了”是真拿走了,还是托词,接着说道,“这东京史料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也是一家古代艺术品公司。会长叫河野太郎,这河野平是他的儿子。”
“看来秦老您和这东京史料馆打过交道?这河野太郎看来水平不低啊。”唐易连忙问道,心想,河野平说起他父亲时很推崇,而且,能轻松拿出万历青花大罐这样的东西,水平可想而知。
“河野太郎虽然是倭国人,但是却通晓华夏历史,古玩方面也造诣极深。我从他手里收过一件康熙青花将军罐。这东京史料馆背景很深,据说河野太郎和倭国皇室的人都有关联。”秦老说道。
“这么说,这河野平也是个华夏通喽。他为什么不常驻燕京,反而老在山州待着?”唐易一见秦老如此了解,干脆就把自己的疑问全都抛了出来。
“山州虽然不及燕京,但文化深厚,交通便利,也是古玩荟萃之地。还有一点,倭国驻山州总领馆的总领事和河野太郎交情不浅。”秦老介绍道。
“噢!”唐易点了点头。
秦老又嘱咐道:“虽说在咱们华夏,他们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但是如果和河野家的人打交道,最好多加小心,毕竟不是一般的倭国人。”
“这河野平的水平确实不一般,似乎懂得很多,他在电话里听到毛逐说了个‘东莱先生’,结果就猜测我有诗集,还说可以出大价钱。我给搪塞过去了,就说他听错了。”唐易把这事儿又说了一遍。
“这两卷诗集,还有那铜香炉,确实不宜流出国门。”秦老神情郑重,不自觉地又拿起了诗集欣赏。
“第七卷,第八卷······”突然,秦老敲了敲额头,仿佛在思考什么事情;过了一会儿,他放下了诗集,“你们稍等我一会儿,我去查个资料!”
第109章 独缺两卷
秦老如此匆忙,让唐易和毛逐面面相觑。
“这第七卷和第八卷难不成还是特别版?或者是什么错版,由此特别珍贵?”毛逐小声说道。
唐易白了他一眼,“你以为这是邮票和纸币啊,这是雕版印刷,一刻一个版,有错误早就发现了,不会等到装订成书。要说真有什么特别珍贵的地方,倒是有可能是某个人的藏书章。”
“藏书章倒是有几个名人的,不过秦老这样的大家,也用不着查资料啊!”毛逐却道。
“说不定有的印章用了别号,咱没认出来······”唐易正说着,只见秦老匆匆从书房走了出来,连忙打了个噤声的手势。
秦老手里,拿着一本最新出版的《宋刻本稽考》。
“你们看!”秦老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的图片,赫然正是《东莱先生诗集》。而根据下面的文字介绍,《东莱先生诗集》目前出现过的,确实有两种版本,一种就是华夏国家图书馆馆藏的黄汝嘉刻本,而另一种不用说,自然是这沈公雅刻本。
但是接下来的文字,却让唐易和毛逐的嘴巴合不上了,这沈公雅刻本已知的馆藏地,竟然是倭国内阁文库!
最关键的是,这倭国内阁文库所藏的沈公雅刻本的《东莱先生诗集》,独独缺了这两卷!
第七卷和第八卷!
沈公雅刻本的一整套《东莱先生诗集》,一共二十卷,倭国内阁文库能收藏其中的十八卷,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但是,这十八卷的价值,和一整套的价值,那还是天壤之别。
谁都没有想到,这当年山海省督军韩大昌的痴迷古玩的儿子,居然收集到两卷,而且恰好是倭国内阁文库缺的这两卷!
“秦老,这一整套诗集要是全了,市场价值该有多少?”毛逐不由问道。
“市场价值确实不好估量,不过,我想应该以亿元计算了。”秦老道,“宋刻本太稀少了,成套的更是凤毛麟角。”
“艾玛,那倭国人收这两卷,岂不是几千万都肯出?”毛逐叫道。
“不是几千万的问题。凑成整套宋刻本,这其中的意义,要比市场价值大得多,何况还是内阁文库的缺卷。所以,他们绝对会不惜成本!”秦老叹了一口气,“唐易啊唐易,你身上带着的,是无尽宝缘啊!”
“无尽宝缘······秦老,我怎么觉得,是无尽麻烦啊!”唐易苦笑了一下。
秦老闻言,又看了一眼唐易,“你觉得无尽麻烦,是因为你不想卖给倭国人。如果直接卖给河野平,他保准会出高价收走,不仅不麻烦,还会发大财。唐易,你是不想让这样的古籍善本流出国门,现在除了留在自己身边,你是怕卖给谁都有可能最终流转出去,对吧?”
“我是这么想的。是不是有点儿强迫症?”唐易自嘲道。
“我没有看错人,不是强迫症,是以为这宝贝太特殊!那就千万不能走漏消息,不能让河野平知道你们有这两卷诗集!”秦老的语声,沉缓了很多,“不然,他们必将会费尽心机搞到这两卷诗集,你如果不想出手,那就很可能面临无穷无尽的麻烦!”
“秦老你有所不知,这两卷诗集,我只是暂时代人保管,也算是有优先购买权,但是毕竟还不是我的东西。”唐易长呼一口气,终于把实情说了出来。
“现在,你更不舍得把东西还回去了。”秦老笑了笑。
“不是这么简单。秦老,你不知道,这货主家里,一帮龟孙子,整天惦记着拿家里的东西往外换钱呢。”唐易犹豫着说道,“这事儿,的确是件麻烦事儿,要是还回去,说实话,我更不放心。”
“你说你小小年纪,哪来这么多忧国忧民的心思啊!”毛逐又开始撇嘴,“秦老,您说说,这两卷诗集该怎么办?”
“其实,本来这事儿处理起来并不难,你收了这两卷诗集,保存好,不泄露消息就是了。但是听你的意思,似乎不想让那个货主吃亏,所以也涉及到一定的资金问题,是这个情况吧?”秦老向唐易问道。
“也不全是。阁宝多此前进账了一些资金,拿出千万的资金拿下这两卷诗集,还能做到。但是,开门做生意,账面上不留出足够的流动资金不行;最关键的是,但凡好东西,我是入了就不想出,这样一来,资金压力就大了。”唐易直言道。
“这古玩行的水太深了,你要想着不让货主吃亏,那只能你自己吃亏。这个货主是你的亲友吗?”秦老又问道。
“那倒不是。”唐易说着,把老太太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怪不得!”秦老点头道,“我知道这个人,那是真正的大藏家,从他家里拿出这两卷诗集也就不奇怪了。老两口风风雨雨一辈子,确实也不容易。”
“前一阵我去瑞州翡翠公盘,拿下了一块玻璃种帝王绿的原石,这东西虽然也不好碰,但毕竟只是珠宝,权衡之下,我在想,拿下这两卷诗集之后,把这块原石出了,就没有资金压力了。”唐易把这个想法也说了出来。
“这倒也行。玻璃种帝王绿虽然昂贵,但是只要有钱,要找到还是不难的,这宋刻本却是可遇不可求。这样吧,如果你决定了,我可以帮你联系林氏珠宝,到时候按照市价来就是了。”秦老沉吟片刻,点头道。
“那好。我回去再考虑一下,如果决定了,我就联系您!”唐易说罢起身,“那就不多打扰您了,我也该告辞了。”
将他们送出客厅的时候,秦老突然微微一笑,拍了拍唐易的肩膀,“娉婷这孩子,是我在孙子辈上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不过机灵有余,稳重不足,我看你少年老成,以后和她多交流,让她能吸取你的优点。”
唐易一听,心想秦老这是知道了?“秦老,我和娉婷······交流挺多的。”
“哈哈哈哈。”秦老大笑起来,“她最近经常提起你。你们年轻人的事儿,我这个老头子不多问啦!”
“看来秦老是默许了!”唐易心中一阵欣喜,点点头让秦老留步。
走出秦老的别墅,毛逐看着唐易一脸喜色,刚要调侃两句,手机就响了起来,他拿出一看,竟然是这两卷诗集的主人——韩家老太太打来的。
第110章 横生枝节
毛逐接起电话,“老太太您好!”
“我孙子知道那两本古书的事儿了!”韩家老太太低声说道,语气有些急促。
“卖葫芦那个?他怎么会知道?”毛逐很吃惊,但更多的是奇怪。
“不是,那是小孙子,这个是大孙子。”老太太解释说。
“那您想怎么办?我们确实有买下来的意思。”毛逐赶紧添了一句。
“你现在有空吗?来一趟吧小伙子,我孙子刚走,他说下午再来。”
老太太的这个要求,让毛逐心神不定,挂了电话,便对唐易说道,“你看看,你忧国忧民,现在来事儿了,这两卷诗集的事儿,被韩家龟孙子知道了。”
“去了再说。”唐易也有些心神不定。
到了老太太家门前,老太太就等在大门外,十分小心地左右张望看了看,好似地下工作者接头一般,将他们让进了院子。
客厅落座,一番陈述之后,唐易和毛逐算是明白了大概。原来,这老太太一共四个孙子,除了那个小孙子只得手了那几件匏器,其他三个孙子都拿走了一些东西,其中大孙子拿得最多。
这个大孙子名叫韩琦,在山州的血液中心当司机,收入不高不低,算是过得小康。他最先得到消息开始“扫货”,所以拿得最多。他拿走的东西中,有几本线装本的古书,这几本书品相和价值都一般,但最要命的是,这几本古书当中,还有一本书册。
这本书册是老爷子的手抄本,记录一些古玩的心得,还有些闲作的小诗,自然是不值什么钱的。不过,这本手抄本里,却记录了关于《东莱先生诗集》的一些片段,老爷子收到书后,如获至宝,当时很激动地记录下来。
按说这韩琦不学无术,本不会翻到这个地方,但是他去一家古玩店卖这几本明版书的时候,老板却顺手翻了翻这本书册,最后眼睛都直了,指着这个《东莱先生诗集》对韩琦说:这个有没有?
“这个应该有!”韩琦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人却混得贼精。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能卖大价钱的东西。
结果就在今天上午,韩琦在老太太这里这一通找啊,所幸老太太咬紧牙关,说这两卷诗集当时被抄家抄走了。韩琦在家里没找到,悻悻而去,但是仍旧不死心,说了下午再来。
“他好像也去了古玩街,到了一个叫什么斋的店铺,噢,对,雅玩斋。”老太太回忆道。
徐宽的雅玩斋?
唐易心里这个膈应啊,怎么这事儿也跟他沾上边儿了?
“老太太,这两卷诗集您如果不想留,我们确实也有打算收的意思。”到了这一步,唐易已然下定了决心。
“我留下老头子喜欢的一个笔筒就行了,这两卷诗集,我现在还有法儿留么?你们收走吧。”老太太叹息道,“值钱吗?”
“很值钱!”唐易郑重说道。
老太太一听唐易说很值钱,眼里起了神采,但这种神采很是澄净,“我有吃有住有退休金,倒不是缺钱。不过,老头子生前有个愿望,想建一所学校。怎么说呢,就是像现在那培训英语计算机那种学校,不过他想培训的是书法,一所系统的书法培训学校,分各个年龄层,各种书体,生前他还和书协、教育部门联系过。”
“那您是想完成他的遗愿了?”毛逐接口问道。
“是啊,我前两天还去了一趟书协,他们的领导也很热心,师资、审批、场地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需要一笔资金。”老太太说道。
“需要多少钱?”毛逐继续问。
“书协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教育部门也很支持,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满打满算两百万就够了,但是老头子除了留下东西,只留了一百万给我,缺口还是很大。”老太太看着唐易和毛逐,“这两本诗集能卖一百万吗?”
“老爷子留给您一百万,那是以备您不时之需的,怎么能轻易动用呢?我实话告诉您,这两卷诗集,市场价值,恐怕要在一千万左右,如果到拍卖会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唐易一字一句说道。
“啊?我真没想到,这两卷诗集怎么会这么值钱?那我就不用犯愁了!”老太太欣喜不已。
“您那几个孙子,我不知道拿了老爷子什么东西,但是我想值钱的东西应该不少。就说您小孙子卖给我们的一对棋篓和还给您的这个笔筒吧,少说也值个二三十万的,结果让他三千块钱就卖了。”唐易急急出口道,“回头我一起给您补上这个钱。”
唐易真是没想到,老太太需要钱竟然是想办学校,一时真有些自惭形秽,转而豪情顿起,连补上钱这话都说出来了。毛逐连忙按了按唐易的手,“老大,别激动,这两卷诗集还没过手呢。”
“小伙子,难得见到你这样仁义的人。你要是真能买下这两卷诗集,那些东西就当送给你了。”老太太低头想了想,复又抬头道:“如果是卖给你们,五百万就行!!!”
“我今天是开眼了,一个要补钱,一个打对折,这要在古玩行里传出去,那绝对是千古佳话。”毛逐伸手一指唐易,又一指老太太,然后掂着双手摇头笑道。
“我说你就别贫嘴了!”唐易连忙压下了毛逐的手,“老太太,我都告诉您价钱了,您这又是······”
“就像你说的,被我孙子拿走,说不定三瓜俩枣的就卖了。我都一把年纪了,说句不好听的,还不知道能过几个年,有生之年能看到学校开学,也就知足了。”老太太笑了笑,“小伙子,你也别跟我争了,咱们早点儿交易,早点儿了了这事儿,为了免去麻烦,咱们签个合同。”
唐易刚要开口,毛逐一下子阻止了他,“我看,就照老太太说的吧,先这个价儿买下来,你要是想补偿,以后再说,现在不是时候,早一分钟过手,就少一分风险。”
“好!”唐易看了看老太太,大声说道:“那咱们先签了合同,然后去银行转账!”
“签什么合同啊?”此时,客厅的门却突然被打开了。
第111章 天价买主
唐易背对客厅门口,听到声音回身一看,说话的是一个高高大大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打扮得挺利落,长得也算英俊,只是一双眼睛无光散神,给人感觉很不舒服。
“小琦,你不是下午才来吗?”老太太略有慌乱,但语声中仍旧透着一种长辈的威严。
不用说,这就是韩琦了。说着,韩琦上前一步,“奶奶,您就别瞒我了,你要把两本书卖给他们是不是?”
韩琦这往前一走,身后闪出一人,面黄发稀,浓眉鼠眼,竟然是徐宽跟着来了!
“哎呦,徐老板,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我可是有日子没见您了!”毛逐朝唐易使了个眼色,立即笑着说道。唐易不自觉地用手抓了抓挎包,包里放着盛书的锦盒。
“唐老板也在?韩先生带我来的,说是有东西让我掌掌眼。”徐宽皮笑肉不笑地应了一句,毕竟是老江湖,面儿上的事儿还应付得来。
“徐老板的眼力那指定没问题,用‘耳朵’都能看出真假。”唐易也笑了笑。这“耳朵”刺挠了徐宽一句,自然指的是他打眼西周青铜壶的事儿。
徐宽的脸色一变,哼了一声没有再说话。唐易背起挎包站起身,对老太太说了一句,“老太太,您有客人我们就不多打扰了,有空咱们找个地方再谈!”说罢,用手顺势拍了拍挎包。
“好,再联系吧。我送送你。”老太太也跟着起身说道。
“你不能走!”韩琦却一步趋前挡住了唐易,“我奶奶是不是要把两本古书卖给你?”
“你为什么不问你奶奶?”唐易微微抬头,眼神中充满鄙视。这让韩琦赶到有些恼羞,“不就是一个卖古玩的么?神气什么?我告诉你,这东西,我奶奶自己说了不算!”
“哎,哎,我们不是来买东西的,我们是来还东西的,一个匏器笔筒让你弟弟卖了,我们给老太太还回来了。再说了,有你这么当孙子的么?在你奶奶家里,说你奶奶说了不算。”毛逐也毫不示弱,立即上前说道。
“我不管什么抛弃放弃,这两本书,徐老板说了,一本一百万!少了这个价儿别想拿走!”韩琦也不知道“匏器”是什么,也听成“抛弃”了。
“噢,那这两本,到底是什么书呢?”唐易反而不着急了,身体微靠沙发背,笑着问道。
“是宋版的诗集,品相上佳,完好如封!”韩琦蹦出的这个两个词儿,是从老爷子的介绍里看到的。
“你知道如果是‘品相上佳、完好如封’的宋刻本,一页就值多少钱吗?”唐易冷笑道,“徐老板的开价······”
“唐老板!”徐宽此时立即出口打断了唐易,“可否借一步说话?”
唐易看了看徐宽,“徐老板,有话当着大家的面儿说就是了,难道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
徐宽心下暗骂,“妈的,弄了几件宝贝就拽起来了!这事儿我必须骑一头!”但面上仍带着微笑,“我找你说的是行里的事儿,当着圈外的人恐怕不合适吧?”
所谓骑一头,其实就是古玩行里的“骑驴”。这行话,本意是指买空卖空,东西不是我的,买家也不是我,但我在卖家这里谈好价儿,让买家出钱,这差价落入我的荷包,典型的空手套白狼。但是和“拉纤”又是两码事儿,拉纤指的是明着介绍双方成交,赚取佣金,没有骑驴这么阴。
徐宽断定,唐易已经截了胡,所以,徐宽生出的是伙着收了这两卷诗集,而后卖出分利的想法。
徐宽这“行里的事儿”的托词,还真是接得挺有路数,唐易想了想,听听这老狐狸有什么想法也好,便点了点头。徐宽朝着韩琦使了个眼色,便和唐易来到了门外。
“过去的事儿就过去了,人总得向前看不是?再说了,也没有人愿意和钱结仇,我实话给你说了,这两卷诗集如果真在你手里,我可以找到大买主,一个能开出天价的大买主!”徐宽低声说道,逻辑清楚,语速很快。
这句话让唐易心里晃荡了几下,“能开出天价的大买主······”
“徐老板,且不说这两卷诗集不在我这里,就算在我这里,你这是小看我了,我就找不到大买主吗?”唐易瞅了徐宽一眼。
“明人不说暗话,各有各的道儿,我怎么说也在这一行里混了这么多年了。”徐宽嘿嘿笑道。
“我说徐老板,你从这姓韩的大孙子手里收了多少好东西?好像他还出手了一个几十万的盘子,不会是你收的吧?能让你出几十万收的盘子,恐怕价钱得翻十几个跟头吧?”唐易突然转移了话题。之前,韩家小孙子说过,他大堂哥一个盘子卖了几十万。
别说,这盘子还真是徐宽收了,花了三十万,拿下了一件价值几百万的万历五彩盘(附注),韩琦被宰得骨头都露出来了,还欢天喜地的。
“彼此彼此,那小孙子既然跟你说这个,那你想必也收了他的东西了吧?你拿一个匏器笔筒当饵,不就是为了钓宋刻本这条大鱼么?”徐宽略生怒意,不由回敬了一句。
唐易十分鄙夷地嗤了一声,并没有接口。
“唐老板,你年轻,前途无量,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次,我可以先给你钱!”徐宽也不愿扯远了,立即回转。
唐易的眼珠转了几下,“徐老板,我真是没有。而且,得这老太太真的感念我送还这个匏器笔筒,万一想卖给我的时候,我才可以考虑出不出手的事儿。但是你所谓的大买主,不会到时候现找吧?”
“这说哪里话,都是老朋友。人家只要精品,根本不在乎花多少钱!”徐宽一看唐易的口风似乎有些松动,立即说道。
“老朋友?”唐易心念甫动,心下又确定了几分,“我那铜香炉的事儿也是你跟老朋友说的吧?”
附注:五彩简单叨比两句,若不严谨多担待。彩瓷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字面不难理解,就是看在釉面下施彩还是釉面上施彩,比如青花,釉里红,都是釉下彩;五彩,粉彩,珐琅彩,是釉上施彩,然后二次烧制。
五彩并不一定是五彩齐备,不过红黄绿三色必不可少,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以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物件为代表。那时候,没有釉上篮彩,所以用蓝色时,均是釉下青花顶替,所以五彩又叫“青花五彩”。
第112章 建议捐赠
听唐易这么一问,徐宽不由一愣。
他说的天价买主,确实就是河野平。
其实,徐宽和河野平认识时间并不长,算是不久前刚搭上线。而这次阁宝多开张,徐宽虽然没去,但是听说了展示的几样宝贝。他告诉河野平,并不是想帮忙让唐易赚钱,只是他手头暂时没有好东西,怕和河野平这个大买主的交情不长久,所以不如用这个消息卖个人情,维系住和河野平的关系。
虽然,他也不想让唐易得利,但实际上,唐易的那几样好东西,卖给谁都会赚钱,所以,徐宽权衡了下,这才告诉河野平。
而河野平在电话里对“东莱先生”如此敏感,其实也是因为徐宽看了老爷子的书册后,提前给他放了个风,说山州市面上出现了两卷宋刻本《东莱先生诗集》,河野平当时就承诺了,可以出“大价钱”。
不过,老爷子在书册中并没有记录是这两卷是第几卷,徐宽自然也就不知道。河野平对第几卷尤为关注,但是他并没有暴露这一想法,行事还是很稳健的。
眼见唐易戳破了这一层,徐宽有些紧张,“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该让河野平去唐易店里收铜香炉。这唐易,要是自己拿了诗集去找河野平交易,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我这不是给你介绍条财路嘛!而且我是一点儿利市也没打算要,在行里也算够意思了吧?不过,这两卷诗集,见者有份,而且都委托给我了,我也不能不管不顾不是?你放心,要是好好做上一笔,那个盘子,不瞒你,万历五彩,这其中的利,我也可以算你一份!”
徐宽这么说,是知道,捂是捂不住了,唐易要是直接问河野平就可能搞清楚,所以这才笑着又扔出了万历五彩盘的甜头。
“徐老板,有句话憋在我心里很久了,不知当讲不当讲?”唐易嘴角上翘,似有一分笑意。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大家发财!你说!”徐宽点点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