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裙,正在和旁边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男子碰杯。

    肥头大耳男却冲到女士身后,一把掀起了女士的裙子,而后猛烈扯开了丝袜,把一张肥脸凑到了人家的屁股上,还流着哈喇子啃咬起来!

    这太突然了,那位中年女士尖叫一声,开始拼命后退,拉扯着裙子。

    站在他旁边男子差点儿傻了,这种慈善拍卖,来的人非富即贵,怎么会冒出这么个变态猪头三?

    肥头大耳男越来越疯狂,接着竟扑上去,抓向中年女士的胸部。

    中年女士旁边那位男子此时彻底回过神儿来了,一把揪住肥头大耳男的头发,同时一脚踹在他的膝弯上!算是将他和中年女士分开了。

    中年女士张大了嘴,一脸惊恐,仍不时尖叫。肥头大耳男趴在地上,手居然还在乱抓。那个男子一看,也顾不上这么多了,一边大喊着保安人员,一边又重重踹了他几脚。

    等和肥头大耳男一起来的男子冲到旁边,肥头大耳男已经被踹得鼻青脸肿。此时,他被扶了起来,同来的男子猛烈摇晃他的肩膀,肥头大耳男好似一下子正常了,他对刚才干的一切似乎也蒙圈了,面对同来的男子,嘴里突然叽哩哇啦说着倭国语。

    围观者根本不知道他说的什么,纷纷投来厌恶和鄙视的目光。

    四名身强力壮的保安人员过来,很快把肥头大耳男控制住了,与他同来的男子也被一左一右夹住。此时,已经有人报了警。

    这中场休息,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因为肥头大耳男刚才叽哩哇啦说了一通倭国语,所以这身份是被认定了,围观者议论纷纷。

    “倭国男人怎么这样?那位女士都被吓疯了!”

    “倭国的那种影片都很变态,看来人也的确变态。”

    “野蛮变态的人渣!”

    “警察快来吧,赶紧带走他,看着就恶心。”

    文佳此时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酒,“效果不错,就是时间短了点儿!”

    唐易看了他一眼,苦笑道,“这下大家都满足了吧?”

    警察很快就来了,肥头大耳男和同来的男子被警察押走了,中年女士和旁边的男子也跟着去了。

    “这要是按照公共场所qj未遂起诉,这个倭国人有的受了。”怀特也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同时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文佳。他现在自然感觉到这事儿和文佳有关系了,刚才他还说文佳“自取其辱”,这下明白了,唐易的这个朋友,绝不是个普通人,他的手段自己看都看不懂。

    同时他也慨叹,接近唐易,真是太明智了,不仅自身有绝顶的眼力,这次帮了自己大忙,而且,身边还不乏如此高深莫测的人物。

    “倭国男子慈善拍卖会上意图qj英国贵族女性。”文佳笑道,“这个,不知道能不上明天《泰晤士报》某个版面的头条?”就在两人所住的酒店里,每天会免费提供《泰晤士报》阅读。

    唐易差点儿忍不住笑出来,但是这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儿,还是忍住了。

    拍卖会被迫延时。结果组织方干脆宣布,午饭后,下午再继续拍卖。

    唐易没走,因为他从图册上,还发现了一件东西,这件东西的起拍价也不算很高,只有两万英镑。

    这是一张唐卡。

    唐卡,是藏语音译,也有人译成唐嘎,唐喀。简单来说,唐卡是绘制在布面上的卷轴画,绘制和缝裱都比较复杂。唐卡的宗教色彩很浓,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在唐代就出现了,真正发展到顶峰,是明清时期。这时候,出现了大量流派,对于艺术来说,某个门类流派很多,那当然就是繁荣的表现。十年前,唐卡被华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当代精品唐卡作品,市价也不便宜了。

    唐卡绘画的格式化比较明显,一般是在中间绘制主要人物,然后围绕主要人物,将场景和其他的人物在周围布满。

    制作一张唐卡,短也要半年左右,长的话,可能得十几年。而且传统的唐卡工艺,单说颜料的选取就很讲究,珍贵材质太多了,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等等都有采用。

    很明显,唐卡最开始是用作宗教供奉的,但是这些年却进入到了艺术品收藏领域。一开始,唐卡收藏相对小众,市场价格也不算很高,后来,因为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复杂工艺开始升温。。

    其中,明清唐卡因为兼具艺术性和古董特性,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价格大幅度飙升。

    就在两年前,一张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居然拍出了三亿多港币!在当时创下了一个崭新的高价记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卡都这么贵。艺术品总是有特殊性的,而且明代的传世唐卡太少见了,这张又是明早期的极品,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价格。

    清代的一些传世唐卡,当年的拍卖成交价,大多是几万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不算多。

    唐易在拍卖图册上看到的这张唐卡,是一张四臂观音唐卡,而拍卖图册上标注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中期。那就可以算是清晚期了。

    这张唐卡,尺幅不算很大。中央主尊,自然是四臂观音。画面上方,是五方佛;下方左右,是两位菩萨,而最下方三位,则是金刚持,大黑天,绿度母。

    唐易对佛教了解不能算很精深,所以也只是看个大概,佛像众多,有的不能完全确定。从图册上,也看不出颜料构成和历史痕迹。但是,他却从构图和绘画风格上感觉,这张唐卡,好像不是清晚期的。

    本来,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理念,唐易并不打算收藏唐卡。不过,如果真的不是清晚期的,而是明代的,价值可就不一样了!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当然不能放掉!

第1139章 罕见隶款

    就以现在的市面上来看,老唐卡主要是清代唐卡。清代出现唐卡的数量也比较多,这个和清朝的皇帝们推崇佛教有关系。同时,对藏传佛教也是青睐有加。

    这个不同的朝代和皇帝,对佛教的态度自然不一样。比如明代的嘉靖皇帝,头戴香叶冠,闷头炼丹,对佛教那就不可能推崇。而清代的乾隆皇帝,都“老佛爷”了,又怎么可能对佛教不重视?

    不管皇帝推崇不推崇,同样水准的唐卡作品,明代的要比清代的价值大,这是没有争议的。而且,不是大了一点儿半点儿,差了这么多年呢。从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拍出三亿多港币,就可见一斑。

    两万英镑的起拍价,无疑是按照清晚期的唐卡来的。不过,唐易还是得看了实物才能确定。

    如果能确定,那就很可能捡漏,从现场的参与人员来看,这些人都未必对唐卡感兴趣。毕竟是英国人居多,而且华夏的藏品本来就少,图册上除了三件瓷器,就只有这么一张唐卡。这说明提供者里面精通华夏藏品的本来就少。

    下午的拍卖开始,唐卡是第二个上的。

    唐易上前仔细看了看,没错,从色料、画布来看,的确是明代的东西,大约应该是明中期。只不过,这唐卡重新缝裱过,缝裱的材料和工艺,是清晚期的。估计,这也是原主认定为是清晚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果,拍卖师喊价之后,应着寥寥,而且加价都是一千英镑一千英镑地加。虽然是慈善拍卖,但是毕竟一共有三十多件拍品,总得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懂行的东西吧?

    这也是巧了,如果是那种正式的大型的拍卖会,各种藏家都有,恐怕也就不会这样了。

    而且,外国人对华夏的藏品,热衷于几个节点。比如,清代的东西,那自然是康雍乾。这个十九世纪中期,关注度不高。

    唐易一看,差不多了,立即喊出了三万英镑的价格。最终,这个价格也没有人再加价。

    办好手续之后,怀特笑着问了一句。唐易含糊道,“我还没有收藏过唐卡,再说既然是慈善拍卖,来了就贡献一份力量嘛!”

    怀特对唐卡也是一窍不通,便也没有再多问。

    唐易估算了一下,这个拿回华夏,行家应该能认定是明代的,这张唐卡虽然重新缝裱过,但是本身还是很不错的。三万英镑拿下,估计赚出二十倍以上的利润问题不大,如果走拍,那就看运气了,更多也不是没可能。

    下午的拍卖速度快了很多。而就在拍卖的过程中,还不时有人议论肥头大耳男的“壮举”。

    拍卖结束之后,稍事休息,有一个临时加拍的时间。这个唐易早就知道,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加拍的东西也不多,一共就四件。

    不过,最后一件,居然也是华夏的瓷器,而且引起了唐易的兴趣。

    这是一件青花笔筒。

    唐易一上眼,发现是清早期的东西,但是比康熙要早。仔细看看,基本可以断定是顺治时期的东西,工艺不错,但不是官窑。应该是民窑,或者是仿烧官窑却单独落款的产物。

    顺治时期,满清刚刚入关,还是有点儿乱的,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这时候,瓷都的御窑厂没有全面恢复,所以官窑产量极少。而民窑恢复的速度比官窑要快,所以顺治时期的瓷器,民窑比官窑多。

    这个笔筒画片儿,是山水人物,几人凭山望水,很普通很常见的画片儿,青花发色还算明快,画工也可以。

    不过,这些对唐易来说,是引不起什么兴趣的。引起他兴趣的,是底款儿。

    这个笔筒的底款儿,是一个“雅”字。这也没什么。最关键的是,这个雅字,居然是隶书!

    瓷器的底款,从明永乐开始。一直到清末,明清两朝的瓷器底款儿,基本上都是篆书和楷书。隶书,唐易从来没见过。

    青花瓷的歌词里,除了“天青色”和青花瓷没关系,那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这句话也就是外行能忍住。

    在瓷器上写字,比不了纸上,就算是楷书,也基本很难完全遵循用笔的法则,很多笔画被迫纤细一致;而篆书的笔画本来就是粗细均等,所以是常用的。但是要在瓷器上写隶书,实在是有点儿难度。而且就算用较粗的笔画写出来,烧窑之后,效果未必和原来写的一样,闹不好就很难看。

    所以,瓷器上的款儿,基本见不到隶书的。根据唐易的所知,官窑没有,民窑或许能有,但也没见过。这是用笔上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瓷器明代才有款儿,永宣时期也是青花瓷的繁荣时期,要是“仿前朝的飘逸”,前朝是元朝,飘逸个弹弓啊!屠刀铁骑,强征暴敛,汉人被列为最低一等。哪来的飘逸?

    但是,这件顺治青花瓷器,居然是罕见的隶书款识!

    从顺治时期的官窑来看,“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这样的年号款不多,都是青花书写,而且颇具明末遗风。

    民窑呢,以吉祥款和斋堂款居多。这个“雅”字倒不奇怪,因为民窑的底款儿太多样化了。奇怪的就是隶书底款儿!这种情况,只能是个例,民窑烧造偶然为之,官窑讲究规范,就出现不了。

    怀特见唐易看得仔细,问道,“这应该是一件清代民窑,你很感兴趣么?”

    “没有,我就是比较喜欢这个‘雅’字。”唐易笑着应道。

    怀特点点头,文人嘛,也不奇怪。见唐易喜欢,他就也没多想,也不打算拍了。

    这件青花笔筒,主人定的起拍价并不高,只有五千英镑。唐易最后是八千英镑拍下来的。这个价儿,如果是普通的顺治民窑,已经有点儿高了。不过唐易对底款儿特别感兴趣,就不太在意价格了。

    底款儿上的“雅”字,写的还是很有功力的,而且效果也不错,字体完整清晰。唐易心想,当时这瓷器画工想必也是兴之所至,这份意趣,造就了罕见的瓷器隶书款识。

    ps:今天事情非常多,这一章太晚了,抱歉。稍晚还会再码一章。

第1140章 四个盘子

    这件笔筒,唐易想好了。虽然罕见的隶书底款儿可能会提升市场价值,但是他不准备出手了,一来摆在案头,也是一种享受,二来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

    至于唐卡,肯定是要出手的,这个回国之后再说。

    拍卖结束,怀特邀请唐易共进晚餐,这是有点儿想分享获得永乐无挡尊的喜悦了。

    不过唐易以文佳有事儿,有约在先未有拒绝了,因为怀特的喜悦,却是他的遗憾。

    这件永乐青花无挡尊,他是很想拿下的,但是怀特在这儿,难度就很大。拼价儿未必拼得过怀特;如果假装说是清代仿品,但也得出手,这个说不过去。

    而且人家是邀请他来,又提前说了,再搞事不仅显得小作,结果也未必能拿下。

    唐易和文佳在酒店简单吃了点儿饭,便开始商量何时回去的事儿了。

    文佳见唐易决定了,也松了一口气。这事儿,靠时间,玩纠缠,都是徒劳。林娉婷不想见唐易,唐易干什么也没用。

    唐易要干的事情毕竟还有很多。而且耗在英国,无所事事,更容易出问题。

    第二天,唐易和文佳拜会了沈松岳,说了说要回去的事儿。

    沈松岳也觉得唐易早回去是对的,同时也告诉唐易,在英国如果有什么消息,一定会及时告诉他。

    和怀特、霍峻等人都打了招呼之后,唐易和文佳便订了机票,而后离开了伦敦。

    英国之行,在林娉婷这件事儿上,除了知道林娉婷安然无恙、心意已决,可以说没有任何结果。不过,唐易也没有空手而归,在拍卖会上居然也能捡漏明代唐卡!还有,得到了一张藏宝海图!虽然未必真能得到这个宝藏。

    他们先回了燕京,博物馆的事儿早就应该去了,不能再拖了。敲定了之后,他还得尽快回山州,林娉婷的事儿,林楚生和秦老都清楚了,他也不能再瞒着父母。

    这些都说清楚了之后,廖沫儿那里,还得有个交代。只不过,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决定放到最后来解决。

    回到燕京,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唐易便给司马六打了电话。

    结果司马六一接电话,“你还真会打!”

    “怎么了?今儿去不了?”唐易问道。

    “能去,不过昨晚没睡好,上午补补觉。咱们下午去吧。正好,收了件东西,你给看看!”司马六道。唐易一听,这是什么好东西?不过,听司马六的口气,不怎么兴奋,看来也有可能是收了之后感觉打眼了。

    下午,文佳干脆开车拉着唐易,去接上了司马六。

    一上车,司马六便把昨天发生的事儿给唐易说了。

    原来,昨天上午,有个“铲子”给司马六说,燕京郊区,有户人家里有一只老红木大案子,特别好,想领他去收了。

    “铲子”这个称呼,来源于古玩圈里的“铲地皮”。铲地皮就是指专门跑乡下收户里发现的东西或者从土夫子手里收东西,这类人呢,就被称为铲子,和夹包袱的有点儿相似,不过路子更野。

    他带着司马六都快出燕京了,到了一农户家里,结果一看,什么红木大案子,就是一黑漆大供桌。红木的东西能上黑漆吗?把司马六给气的,差点儿没搧那铲子一个大嘴巴子。

    结果那铲子连连解释,说也是听同行说的,自己还没看呢!

    好家伙,你自己没看就敢带我来?这想赚钱想疯了。司马六抬脚就走。铲子立即跟上了。

    出了这家的门,结果遇上了一个老头儿,老头儿一看两人,立即凑上前,问是不是来收东西的?

    铲子说是,老头儿说家里有个祖上传下来的瓷器,要不要去看看?

    结果去了老头儿家里,竟然拿出了四个盘子,一水儿的青花云龙盘。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还有一个,大清咸丰年制。

    倒不是完全一样,盘子的大小和纹饰略有差异,龙的姿态也不尽相同。

    司马六这个郁闷啊,对老头儿说了一句,“大爷,敢情您家祖上是开御窑厂的?”

    “您仔细看看,真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的祖上是晚清的官儿,后来家道没落了。要不是我现在急等钱用,我也不会卖。”老头儿跟了一句。

    这种话根本就不能听,古玩行里的故事,多了去了。不过,司马六还是一个一个看了看。康雍乾三朝的青花盘子,他还是能看明白的,都是高仿,水平还可以,不过仔细看也能识破。

    大清咸丰年制的盘子,他倒是吃不准。因为他从来没见过带款儿的咸丰官窑器,看不出门道。不过,那三个是高仿了,这个估计也一样。

    看完了之后,司马六摇头准备走了。

    结果呢,铲子看了之后,却动心了。他当然也看出是高仿,但是高仿未必不赚钱哪?康雍乾的东西市场大热,而且这三件高仿水平还可以。收了之后,换几个村儿,找几户人家,再带着人家去收,没准就蒙出去了,蒙个好价钱。

    铲子开始讲价,最后,老头儿咬死了,一个盘子三千,绝对不能少了。司马六一听,得,祖上传下来的就这价儿?看来这村里的老头儿现在编故事的水平也不能轻视啊。

    铲子最后同意了,但是身上只带了一万整的现金,跟老头提出转账。老头儿说不懂这个,只认现金。铲子便让老头儿留着,等取了钱再来。老头儿说,再来那可保不齐,而且也不是这个价儿了。

    司马六和这铲子算是比较熟,一看这情况,掏出两千给了铲子,“赶紧走!”

    回去的路上,铲子一通高帽,“司马先生,要不您是大人物呢?您被我耽误了工夫,还这么仗义,帮我收东西。”说着掏出手机,“我这就把两千块钱转给您!”

    “不用了,下次有好东西算里边吧!”司马六摆摆手。

    此时,铲子眼珠一转,从四只盘子里拿出那只“大清咸丰年制”,“司马先生,要不这么着,你看,这盘子人家要三千卖,给您算两千了,您看怎么样?”

    “你怎么不给我康熙雍正乾隆的?”司马六又好气又好笑。虽然他觉得都是高仿,但这铲子算计得也忒细了。

第1141章 咸丰官窑

    铲子不好意思地笑笑,“都一样,就是留着玩儿呗!我还真没见过咸丰青花带款儿的官窑,这件,倒最有可能是真的不是?”

    这都是捡好听地说。一水四件云龙盘,有三件假的,这件是真的的可能性能有多大?

    不过,这句话一说,司马六倒是想起唐易对他说过,瓷器乃至古玩鉴定的一个要点,就是国力决定艺术水平和艺术特色。

    这盘子,感觉不如康雍乾官窑那么精美,但是具体道工艺也不算差,而且那条龙,似乎和咸丰朝的国力能对应起来,蔫,弱,有点儿半死不活。但也正因为这条龙的状态,让人觉得是假的。

    咸丰这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那事儿不是一般的多。之前鸦片战争输了,这要赔的钱得他来。他在位的时候,还有太平天国起义,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成串儿地签。

    火烧圆明园,也是在他在位的时间。

    这个国力情况,就不用说了。所以,司马六虽然对咸丰官窑青花不了解,但是心里也是动了一下!还真别说,万一这情况是真的呢?如果那老头儿家里只传了这一个盘子,其他三个是他弄的仿品呢?而且这个和康雍乾也不相连,他干嘛弄个咸丰的出来?

    两千块钱对司马六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他便接过了盘子,“好吧,也算我没白跑一趟,就当买了件高档餐具了!”

    就这么着,司马六收了这件盘子。

    文佳听了哈哈大笑,“这玩古的人,有时候也喜欢自欺欺人,你花了两千就花了吧,还自己分析一套东西骗自己。”

    “东西带了么?”唐易看了看司马六随身带的那个皮包。

    “当然带了,让你看能不带么?”司马六说着,拉开皮包,拿出一个绒布口袋,又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直径二十多厘米的青花盘子。

    正面的纹饰,有内外两层青花双圈。外青花双圈在盘沿儿,内青花双圈在盘心。内圈之中,是一条五爪龙,周围则是云纹。

    翻看盘底,是六字楷书款儿的“大清咸丰年制”。

    这条龙,的确是显得很没有力量,就连爪子都显得特别短促。唐易看了看司马六,“你捡漏了!”

    “什么?”司马六在车上一愣,“你是说,这真是咸丰官窑?”

    “没错。”唐易道,“这釉色,青花的发色,都对。而且这龙的状态,你看,虽然昂首,但仍旧显得没什么生机。云纹和龙纹画得也很细致,但就觉得是个刻板的背景。”

    两千块钱拿下一件咸丰官窑,那的确是捡了漏儿了!

    捡漏这东西,靠眼力,更靠运气,运气还是最重要的,这件事儿就是个例子。不过,稀里糊涂用低价钱买了宝贝,一直搞不明白,那不叫捡漏,因为搞不明白,最后还可能再从手里溜出去。

    司马六自己是没搞明白,可他碰上唐易了,这漏儿就拿实了。

    “可惜,只是咸丰官窑。”司马六道,“要是康雍乾就更好了。”

    唐易笑笑,“你还别不知足。你知道吧?咸丰官窑里边,雍正款儿甚至比咸丰款儿要多。大清咸丰年制,这个官窑款儿,市面儿上反而很少见,不比康雍乾官窑多,所以收藏价值极大。”

    “咸丰官窑的款儿,雍正的多?”司马六的确是没听说过。

    “咸丰官窑,做的东西,的确是不行,尤其是画片儿,特别没感觉。创制不行,那就仿呗。御窑厂仿款就特别多,尤其是雍正,那是清代官窑的翘楚啊,所以,咸丰官窑出来的雍正款儿就很多。”

    唐易接着说道,“这是其一。其二呢,咸丰一朝,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西方列强入侵,这御窑厂一度停烧了,本来东西就特别少。”

    “原来是这样!”司马六笑了起来。

    “所以,这大清咸丰年制的官窑器,比前面的嘉庆、道光,后面的同治、光绪,那都要少得多!单从稀少程度来看,比康雍乾传世的官窑也不差。不过,就是艺术风格上弱了点儿,但是收藏价值仍然是非常高的。你这个漏儿,确实是捡着了!”唐易进一步解释道。

    司马六一听,小心收好盘子,“没想到,咸丰这皇帝不行,这带款儿的官窑瓷器反而有点儿意思。”

    “这个皇帝的确是不行,可能他主观上也想治国强国,不过实在是没什么本事。他这个皇帝,还是哭来的。”唐易接了一句。

    “哭来的?”司马六看着唐易,“有故事?我知道咸丰的故事多,慈禧是他的妃子,还有和恭亲王鬼子六的那些事儿。不过皇帝是哭来的,还真不知道。”

    在车上,闲着也是闲着,唐易便讲了讲。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死得早。老四呢,叫奕裕簿褪呛罄吹南谭峄实邸@狭兀修仍D,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他后来还因为负责外交、主办洋务、学习外国,被很多人骂“以夷变夏”,得了个外号“鬼子六”。

    这个道光皇帝心目中的继任皇帝人选,就在老四奕裕屠狭仍D身上。老四呢,因为前三个死了,他就成了“老大”,立长不立幼,也算是个传统。但是老六的口才见识,文韬武略,都比老四强。所以,道光皇帝就有点儿犹豫,一直处于考查摇摆期。

    各种考查很多。其中,有这么一件事儿,就是道光带着剩下的六个皇子春猎。这个意图很明显了,因此大家心里都有数。最有希望当皇帝的老四和老六自然更要充分准备。

    老四奕裕皇裁春冒旆ǎ俏囊脖炔还狭仍D,打猎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不过,奕裕懈隼鲜Γ凶龆攀芴铮飧鋈说幕焙芏啵仓勒飧銮榭觯唇塘宿仍}反败为胜的一招。

    打猎的时候,老六奕訢最牛逼,满载而归。老四奕裕兀纱嗬戳烁龀沟椎模淮颍帐侄椤5拦獗硌锪死狭捕钥帐值睦纤暮懿宦4虻蒙俟榇虻蒙伲悄闶裁匆裁淮虻剑彩翟谔肆耍

第1142章 夜半歌声

    老四奕裕馐焙蚩耐飞献啵笾滤盗苏飧鲆馑迹捍禾焓峭蛭锩壬募窘冢彩乔菔薜姆毖苤冢及压旨嘤辛蓟奂甘拊嗅蹋窒氲缴咸煊泻蒙拢翟诓蝗滔率郑』骨牖拾⒙晁∽铮

    道光一听,哎?这个老四,别的不说,仁怀天下,还真是不错啊!转怒为喜,表扬了他。

    不用说,这是杜受田教的。这个呢,只是个铺垫。真正那定局的一哭,是在道光驾崩之前。

    道光的身体越来越差,知道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传召六位皇子,到他的御榻之前。

    老谋神算的杜受田,知道这是定盘的最终较量了,不夸张地说,能否登基,在此一举。他献出了一计,那就是:哭!

    哭也是有技术含量的,首先你得真,再者你不能出声,出声就显得乱,也显得不够深沉。

    要说奕裕夥矫娴乃蓟拐娌焕担榈较衷谝材艿备龊醚菰薄

    御榻之前,道光皇帝问了几个治国安邦的题目,不用说,老六又是答得很好。

    结果呢,老四奕裕唤霾换卮穑业妥磐芬谎圆环ⅰK诹龌首又形ぃ拦饣实圩匀还刈⑺阍俅握攵运⑽省

    老四奕裕酥螅崃髀妫炙盗苏飧鲆馑迹夯拾⒙炅迩钒玻≈靥迦酰夹纳褚崖遥恢廊找蛊淼唬团巫呕拾⒙暝缛湛蹈础8詹诺恼庑┨饽浚己廖匏悸贰L热艋拾⒙暧兴徊猓庑┯钟惺裁从茫慷贾辉杆婊拾⒙耆チ耍

    一边说,一边擦眼泪。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擦也擦不完。

    这一哭,哭来了皇位!

    道光立下遗诏,不过,除了让老四奕裕被实郏卜饬死狭仍D为亲王。

    四皇子爱新觉罗·奕裕痛顺晌笄宓南谭峄实郏蹦晷樗甓

    实际上呢,这哥俩本来关系还不错。奕裕娃仍D虽然是同父异母,但是奕裕纳冈缢溃寝仍D的生母静贵妃托孤抚育了奕裕

    但这奕裕闪讼谭峄实郏蔷筒灰谎恕5拦庖炮廪仍D为亲王,咸丰皇帝给起了一个字,那就是“恭”,意思很明显,现在我是皇帝了,你得恭敬着点儿。

    受封之后,恭亲王成为了一个宅子的主人。这个宅子,以前是和恼。彩乔宕婺W畲蟮囊蛔醺U且蛭淄醯娜胱。庞辛斯醺飧雒帧R蛔醺氩壳宕贰O衷谀苈蚱辈喂郏歉鲋档靡蝗サ牡胤健

    就在咸丰驾崩之后,恭亲王和两宫太后发动了有名的辛酉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