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
对此,冯青山还有点儿不放心,不过这算是最稳妥的办法了。打上封印之后,托运公司不得擅自开启和查看里面的东西。实际上,但凡是正规的托运公司,都不会去看。因为一旦被发现,赔偿金是很高的。他们赚取高保值物件的运费,是很大一笔,不会傻到去节外生枝。而且托运贵重物件的人,往往也得罪不起。
当晚,这批瓷器暂时留在了窑厂,窑厂里有足够的保险箱,很安全。
唐易和冯青山回酒店的时候,小顾留在了窑厂,陆知行和鬼叔一起送他们回去。
送冯青山回了他的房间,陆知行和鬼叔来到了唐易的房间,关上门之后,陆知行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拿出一个小锦盒。
打开一看,正是“柴窑”天青釉葵口笔洗!
“成了?”唐易面带喜色,拿起笔洗,反复看了起来。
等唐易看得差不多了,陆知行道,“这一件我特意做残了两处地方,一处在口沿,有一点儿小小的缺损,一处在底上,有一处划痕。都不明显,算是不影响品相 ,又和整体做旧能呼应起来,毫无破绽。”
“绝了!”唐易连连点头,“这东西如果完美无缺,反而不好了!笔洗算是实用器,不是瓶啊尊啊这样的观赏器。”
“这件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吧,暗记就在底部划痕两侧,胎中我嵌入了两片石英。石英的熔点高于窑温,不会有问题。”陆知行接口道。
唐易点点头,“我记下了。”
“这批元青花,你自己把握好。好在我看冯青山这个人,算是比较可靠。”陆知行又说道。
“其实本来就算是人家的东西,他能分出一部分,足以说明没问题。这样的人,现在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了。”唐易说着,看了看鬼叔,“鬼叔,我知道你不好意思,不过这事儿合情合理,你该挑还是得挑。”
陆知行也看了看鬼叔,“我看,阿鬼你是早就挑好了吧?”
此时,鬼叔也不再掩饰,“其实,我本来是看好那一对压手杯的,但是两件多了些。”
“不多,就这么定了,压手杯你拿走吧,鬼叔。先放到你自己的办公室的保险箱里!”唐易大手一挥。
鬼叔没想到唐易这么痛快,略略犹疑,“不好吧?”
“你要再客气,我可得怀疑你想多贪多吃了?”唐易哈哈大笑。
鬼叔一看,也跟着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看了看陆知行。
陆知行犹豫了一下,这事儿他本来是不方便开口的,但是见唐易很坚决,便也说了一句,“就这样吧,阿鬼。不早了,我们先走吧!”
鬼叔这才点点头,站起身来。
送走了陆知行和鬼叔,唐易小心收好了笔洗。自从上次见面之后,他再也没联系过长谷静真,这事儿,还得好好合计一下,总不能直接联系她说弄到一件柴窑天青釉的东西吧?
事儿太多,唐易一时睡不着,打开平板电脑,上网浏览了一下,看着看着,邮箱来了新提醒,蹦出一封未读邮件。
点开一看,居然是郑麒麟发来的。原来,怀特说的那批回流的古玩,已经准备就绪,郑麒麟先发来了清单,让唐易先看看,回头再商量具体交易和运送的事儿。
第1074章 高仿之村
唐易仔细看了看,这里面,有十一件瓷器,八件玉器,四件青铜器,还有砚台、漆器、木器共七件,整整三十件。里面没有书画。
这郑麒麟这么晚了,还在工作,够卖力的。想是太晚了,所以没给唐易打电话,估摸着明天电话就来了。
唐易琢磨了一下,这些东西,毕竟得看一下才能过手,只是现在东西在港岛,怎么看还是个问题。
不知道怀特和郑麒麟是怎么想的,等明天先够沟通下再说吧。
第二天早上,唐易和冯青山一起吃早饭,冯青山似乎仍旧很兴奋,建议再去窑厂欣赏欣赏那些元青花重器。
唐易很理解,而且他自己也想再去看看,立即点头。
陆知行和鬼叔自然也不会拒绝。正在冯青山欣赏的时候,郑麒麟给唐易打电话了。
唐易走出屋子,在院里的僻静处和郑麒麟通话。
“郑总,清单我看了,如果都是按照上面标明的真品,这批货我可以接。”
“唐先生请放心,这批货都是海外回流,火漆手续都全,合法性没有问题。如果你确定能接,唯一差的就是验货了。”
唐易想了想,“这批货在港岛,郑总你看我是过去一趟,还是?”
“怎么敢劳唐先生大驾?我是这么想的,我负责运送,同时一并到山州,然后唐先生在山州验货。验货之后,咱们签订合同,唐先生交付定金,就可以了。至于全款,一个月内交付如何?”郑麒麟应道。
一个月内才交付全款,这就相当于如果出货快,基本不需要什么大成本了。
“只交定金,郑先生不怕我日后赖账?”唐易笑道。
“唐先生说哪里话?有定金有合同,这点儿信任都没有,还做什么生意?而且一个月的时间并不长。”郑麒麟立即应道,“初次合作,诚意最重要。”
唐易也没再多纠缠这个,接着问道,“怀特先生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么?”
“那倒没有。”郑麒麟顿了顿,“不过,有一次我和怀特先生闲聊,他倒是希望唐先生如果有什么重器要出手,也能先考虑他。”
唐易嗯了一声。
郑麒麟接着说道,“当然了,他说的是唐先生准备出手的东西,不是准备自己收藏的东西。”
“我记下了,只要有打算出手的,不会忘了怀特先生。”唐易这才说道,“不过,重器一般我都不舍得出,舍得出的就怕怀特先生看不上。”
“唐先生谦虚了。这事儿咱们有机会随时交流。那我就不多打扰了,我预计一周后到山州,时间上没问题吧?”
唐易盘算了一下,一周后肯定已经回山州了,便应承下来。
这一整天,冯青山都在欣赏这些元青花。一天下来,状态算是基本正常了,开始和唐易商量托运的事儿。
这种事儿,鬼叔熟门熟路,而且得了一对菊花纹压手杯,那心情更是没得说,便打了包票。一套八件的八仙过海梅瓶和一件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大罐,鬼叔负责装箱封印,联系托运公司,只等唐易和冯青山走那天同时发货就行了,这样唐易和冯青山坐飞机到了山州,东西肯定没他们快,在家等收货就可以了。
这事儿安排好了,冯青山还没有离开的意思,他知道鬼叔是瓷里村的老人,便想让鬼叔带他进去看看。而且,还想逛逛瓷都的古玩市场。
鬼叔很痛快地应了下来,“这样,明天,我带你去村里看看,后天,让唐易陪你逛市场,如何?”
“好,好!”
按说,瓷里村这样的高仿之村,秘密很多,鬼叔作为村里人,自然不能轻易带人参观了解。不过冯青山是和唐易一起来的,再加上“拿了人家手软”,所以才破了例。
即便是这样,鬼叔带着冯青山进村之前,还是反复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而看过之后守口如瓶,那是首要的。
瓷里村,算是瓷都高仿瓷器的一个集中地。这个只有两三千人的村子,却有数百家瓷器作坊和店铺。
这些作坊和店铺,既有那种普通的仿古瓷器,也有高精尖的足以让专家打眼的东西。
普通的仿古瓷器,主要是流入国内各大市场的地摊和小古玩店,也就是蒙蒙新手。而高精尖的东西,却能走进一些拍卖会和大型高档的古玩店。
一般人没有村里人带路,不容易进去。其实进去也白搭。一见生人进来,立即有人通风报信,各个作坊和店铺都就知道了,作坊大门紧闭,店铺倒是不能拒绝顾客,但摆在外面的东西都是成品,也看不到什么真章。
早几年,有过记者暗访,揭露瓷里村的“高仿内幕”、“高仿之秘”什么的,就是因为有“内应”。
鬼叔带路,自然一路绿灯。上次唐易来过,但只是走马观花,这次有一整天的时间,他也正好详细看看,深入了解一下。
这店铺,有的是作坊自带的,有的是没有制瓷技术的人开的,借着是村里人的偏离,人脉熟,直接从作坊进货。
而高仿瓷器的作坊才是核心。大多是细分的,独立的。比如,这个作坊,专门做的是龙泉窑,那个作坊,专门做的是元青花;这个作坊,专门做珐琅彩,那个作坊,专门做清代官窑粉彩。
也有少数能横跨几个类别的,但是少,而且往往也以其中一样最为精到。
而且,这是横向上的分类,还有纵向上的。有些大的成熟的作坊,能从制胎到绘画到上彩到烧窑等等自己全部完成,但是有的小作坊,却只是加工其中一步,做到最精。
比如,有的作坊擅长制作清代官窑的白胎,有的作坊擅长绘制釉下彩,像青花、釉里红;有的作坊有高明的画工,擅长人物画片的,擅长缠枝花卉的。这里多说一句,这个画工,和纸上作画不一样,要在瓷器上作画,名画家来了,也未必画得好,所谓术业有专攻。
所以,有的大的作坊,虽然自己都能来,但是涉及到特别的东西,有时候也直接从专门的小作坊进货或者代加工。
整个瓷里村的数百家作坊,各自独立又相互勾连,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产业链。
第1075章 大开眼界
在瓷里村,还有一些别的不干,只管接成型瓷器的作坊!
这些作坊干什么呢?做旧!
高仿瓷器,笼统的来说,分为两步,一是仿制,二是做旧。仿制主要是胎土、釉料、绘制、器型这些方面事儿。但这样出窑之后就想卖,那当然是不行的,因为真品都是老东西,得有包浆和痕迹。所以,必须得做旧。
有的作坊,自己有能力做旧。但是大部分作坊,还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就要仰仗这些专门做旧的作坊。
这做旧,是高仿瓷器的最后一环,也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一环。
鬼叔带着唐易和冯青山,先是大致转了转,基本介绍了下行情。就是这浮皮上的东西,也让冯青山惊讶了。怪不得市面上那么多高仿瓷器,合着光这一个村里出来的,就已经是个大数目了。
“这是作坊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村里人离开村里,到外面单干。”鬼叔介绍道,“这样的,咱们也没法去看。”
“啊?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这样的人已经在圈里出名了,他们的东西供不应求。如果继续在村里,一来担心村里的低端仿品影响自己的声誉和价值;二来,也怕自己的技术被偷摸地学了去!”鬼叔解释道,“他们重质不重量,有时候一年出不了几件,但是每一件都很贵。甚至他们做出不满意的产品,也和官窑对待次品一样,敲碎重来!”
冯青山咋舌,“这种人做的东西,恐怕以我的眼力,也分辨不清吧?”
鬼叔笑了笑,看了看唐易。心说,顶尖高手做的东西,怕只有唐易和陆先生这样的人能识破了。
逛的时候,冯青山还顺手在一家店铺买了一只高仿的康熙官窑的青花笔筒,这种高仿,算是普品,只有几百元,但是也比那些大路货漂亮多了。
这样的仿古瓷,其实危害并不大,有的人其实也知道,但纯当工艺品买来玩玩欣赏一下也很不错。同时,制作工艺和成本也很低,都是煤气窑烧制的。
而真正烧造顶级的仿古重器,自然要用柴窑。这个“柴窑”和皇帝柴荣的御窑那个“柴窑”,是两码事儿,指的是用柴火烧窑。不说别的,比起煤气窑,这个窑温和气氛都很难控制,非高手不能为之。
了解完了大致的情况,鬼叔带着他俩去了一处比较熟的作坊。
见鬼叔来了,作坊里的一个精瘦的汉子起身,笑着迎上来,“鬼叔,怎么,带客户来了?”
“都是同行,来取取经。”鬼叔笑道。
“哎?鬼叔,我这儿有什么好取经的?我这三脚猫功夫,还不如您老随便舞扎两下子!”精瘦汉子也不避讳,“现在残破的真品也不好找了,我这描样儿的瓷器还是借来的。”
这个描样,就是买来一件真瓷器,但往往是残破的或者缺损的,相对便宜。用很细的笔在器身上根据原来的纹饰再画一遍,然后再用吸附性好的白纸贴在上面,这样儿,就出来了,制作新瓷器如法绘制就行。
“你这还够传统的。”鬼叔笑了笑,“现在都是电脑三维扫描了!”
“电脑扫描的,再往上画,没那种感觉!”精瘦汉子笑着应道,“咱做东西,这韵味得有啊!”
这种描样,基本都是些普通的吉祥纹饰。要是人物画片或者动物画片,还得靠高手的绘画技艺。这精瘦汉子是作坊主,掌控器型是高手,绘画不行,但是请了人。
既然鬼叔来了,他便拿出了一件作坊里高手画工的刚完成的、还没上釉的青花器,是一件元青花云龙梅瓶。冯青山见了,不由啧啧称奇,心想高人真是无所不在,这画工,不仅形似,而且真的是颇具神韵了。
不过,冯青山也有一点儿疑惑,但是当着精瘦汉子的面儿,没有问。
离开了这家作坊,冯青山才问鬼叔:“这仿的是元青花,但是发色还是有点儿不对啊!”
鬼叔笑笑,“他只是让我们看画工,这发色是不对,不过因为苏麻离青早已失传,所以只能自己调配料子,自己调配的料子,一开始画上,是不一样的,还要通过点铁锈斑、烧制还有出窑后的二次加工来完成。”
冯青山这才恍然大悟。
鬼叔继续说道,“特别是晕散,对烧窑的控制很高,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出窑之后,还得刷制高锰酸钾和一些药水混合而成的溶液,这样不仅能去除火光,而且青花发色的感觉也就变了。所以最开始绘制的发色,肯定和成品不一样。最后,再打磨出旧痕迹,这才能成。”
唐易知道的自然比冯青山要多,他接着说道,“这种新仿的东西,胎土、釉料都是新的,只能瞒过一般的所谓专家,很多以假乱真的高仿,其实有一部分是老的,比如老胎新釉,老釉新胎,接底,还有一些残缺的瓷器二次加工,重新入窑。”
鬼叔点点头,“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
这一趟下来,冯青山是大开眼界。他虽然在古玩圈里混,但是这么近距离接触高仿的具体手段,还是头一遭。若没有鬼叔,这些自然是见不到的。
瓷都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出土的老胎、老釉、残器、瓷片,都是复原高仿可利用的东西。
比如唐易之前在瓷都市场上,就遇到了一件万历五彩鱼藻纹洗,物件是本朝的,但是脱彩严重,就被人重新添彩,再次入窑烧制,出窑之后再加做旧。
这种东西,叫后挂彩,识别难度很大。
鬼叔随后又带着他们去了一家专门做旧的作坊,不过这作坊主很小心,虽然也给鬼叔面子,但是只给他们看了一些常规手段。
一件高仿瓷器出窑,先用细砂纸打磨,再用药水轻微腐蚀,然后涂上泥浆子。这是做一种出土的效果。
但这种方式,对于高端藏家来说,是看不上的。高端藏家追求的,是传世品,完整器。
人家能给看这个,已经是给面子了,鬼叔也不能说什么,出来之后,才对冯青山说道,“没办法,做旧是顶尖的技术活儿,都不肯轻易泄露。我自从到了陆先生的窑厂,我那个作坊也荒废了,我给你大致讲讲,你算是懂行的,一听就明白了。”
第1076章 一秒过万
冯青山笑道,“其实我就是开开眼。我又不想学做高仿,只是想明白怎么回事儿,跟着长长眼力。”
其实这个瓷器传世品的效果,或者说做旧追求的效果,看多了就明白了。不过,外行人因为没对比过,可能解释起来稍微困难点儿。
大致是这么回事儿,传世品的瓷器,历经长时间的氧化,间或还有人的触摸,所以釉面的感觉就不会有那种带有火气的光亮,它是一种温润的感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张桌面刚上了油漆是一种感觉,用了一年之后再看油漆表面,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不光是不新了。
当然,瓷器的釉面变化不会那么明显,所以只能靠多看才能掌握。
这种涂抹高锰酸钾等配方药液的办法,早期还会有人走眼,但是现在已经不大行了,除了再涂上泥浆做出土效果,基本没啥大用了。
“现在都是秘方药液,各家都不外传,而且还会水煮,不同的时长有不同的效果。再比如,粉彩和五彩,需要营造蛤蜊光的效果,有的药液里就会加上酒精。”鬼叔介绍道,“有些鸡爪纹的效果靠药水不行,主要靠手艺,小锤敲击,轻重分寸全在自己手上。这就是纯技术活儿了。”
唐易嘿嘿一笑,“冯老爷子,鬼叔敲锤的本事,那可是一绝。”
鬼叔摆摆手,“我算什么,陆先生在出窑的时候,能迅速改变窑温,直接出现效果。至于去除火光,陆先生一块粗牛皮就能做到!”
冯青山对陆知行了解得不多,听鬼叔这么一说,惊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古玩市场经历了几个起伏,如今,眼力极高的人很少,但是中等眼力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一般的低端仿品,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不过好处是走的薄利多销的路子,出货多,大量涌向各地的古玩市场,这些东西,要么蒙蒙新手,要么被人当工艺品买了玩玩。
所以,真正暴利的,还是精品高仿。
有不少古玩店主甚至拍卖公司,是瓷里村的老客户,来采购的人能不知道是高仿么?无所谓,能赚到钱就行了。除了顶级高手,没人认出来,拍卖又不保真,你愿意卖,谁也拦不住。
古玩行的特点就是这样,靠眼力吃饭。所以,再精妙的做局,在高明的眼力面前,一般是没用,除非在过手之后再偷梁换柱。
“走,带你看几件精品。”鬼叔说着,带着他们到了一家店铺。店铺老板本来正在计算器上噼里啪啦算账,一见鬼叔带着两个人来了,“鬼叔?好久不见,您可是不大回村里了。”
鬼叔呵呵一笑,“带两个朋友来看看。”
老板看了一眼唐易和冯青山,虽然是生面孔,但还是说道:“里边请吧!”
冯青山本来还在纳闷,这店铺外面摆的东西,都是些大路货,这算什么精品?这才知道,原来好东西在里面。
让进里间,货架上的东西就让他眼前一亮了。这家店,主做康熙官窑青花和明代民窑,光是康熙官窑青花笔筒,就摆了五六个,康熙青花将军罐,桌上摆了三个。
冯青山拿起一件康熙官窑山水画片的青花笔筒,“这个怎么卖?”
“您跟鬼叔一起来的,我还能要谎吗?青花笔筒,五千一个,随便挑!”老板很爽快地说道。
冯青山仔细看了看,做工真是不错,他看了半天,也只是有所犹疑,但却找不出真正的毛病。这样的官窑笔筒,上拍的话,再怎么着,也是几十万的东西。
冯青山想了想,真掏了五千块钱买了一个。他这进村以后,已经掏钱买了俩“康熙官窑”的青花笔筒了,第一个几百块,这个五千块。这俩一对比,工艺水准天上地下。不过,正是在这对比之中,才更能学到东西。
鬼叔和唐易也没阻拦,这种东西,买了玩玩,或者研究一下,行里人常这么干。
“看来您不是买了出手!”老板看了看冯青山,“前两天,有个拍卖公司瓷杂部的主任,从我这里买了十几件东西,我给打了个八折。”
三人笑着离开,冯青山感慨道,“我真有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觉。”
鬼叔的表情变得严肃,“老兄,这事儿到你这儿就到头了,你可得守住嘴!”
“放心放心,我这点儿数还没有么?!”
走着走着,冯青山看到了前面一家挂着“旧瓷修复”的店铺,“去看看?”
“这是老六家的店铺,现在老六不大上手了,都是他儿子小六来干。”鬼叔介绍道。
正说着,小六出来了,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结实汉子,“哎呦,鬼叔,怎么?有东西要‘增光添彩’?”
鬼叔拍了拍小六的肩膀,“你小子,带客户来看看你的手艺,以后有活儿就找你了!”
“好说好说,里边请。”小六把三人让进店里,顺手从柜子里拿出一件乾隆官窑斗彩小盘,“喏,正好,这是有个高丽棒子让我修的,这斗彩填的,您老看还行吧?”
唐易接过来看了看,的确是乾隆官窑,不过之前的斗彩脱落,是后填的彩料再复火,出窑再做旧。活儿细,一般人一准儿就被蒙了。
而且这瓷胎和青花勾边那是真的,要是有人想钻孔取料鉴定,还鉴定不出来!
冯青山又接过来看了看,他更是一点儿破绽也看不出来!这一路走来,他都想回山州再看看自家店里那些个东西了!是不是也有问题?
出了店,鬼叔又介绍道,“老六的绝活儿,是画款儿,清代官窑的底款儿,无一不精。光凭这个,他一年就有几百万的收入!有一次,他替人画一件顶级雍正珐琅彩的款儿,出来那效果绝了,简直就是一模一样!‘雍正年制’四个字儿,笔画一共才多少笔?人家给了五十万!合着一个笔画,一秒钟的事儿,过万了!”
底款确实是瓷器高仿很关键的地方,看瓷器先看底,这一关都过不了,其他的地方再高明也没用。
第1077章 高仿渠道
冯青山心想,那可不是,像雍正珐琅彩或者成化斗彩这样的重器,底款上不对,其他的地方就白做了!几十万不亏,真要是上了大拍过了关,那都是以亿论价的东西!
鬼叔继续说道,“这画款儿,整个瓷里村无人赶得上老六的手艺,他儿子小六这方面还在学着。不过,这填彩补釉的本事已经学到家了!”
三人继续逛。这瓷里村,简直就是个混杂的瓷器博物馆,各个朝代的仿品,无一漏缺。想找什么都能找到。
“现在大部分人面对进货的货主,都不杀猪(注:以假当真坑骗买家)了,基本上会告诉你这不是老货。因为现在不比二三十年前那会儿,现在信息太发达。”鬼叔指了指冯青山手里拎的袋子,“现在谁还会相信几千块钱能买一件康熙官窑呢?”
“我看,主要还是因为能进村的,都是行家。要是在村外的瓷都市场上,还是杀猪的多。”冯青山笑笑。
“市场就是另一码事儿了,不杀猪,指着什么活?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其实,就算天天开张,该杀猪还是杀猪,这个行当千百年来一直这样,改不了了。”鬼叔接口道。
冯青山若有所思,“其实,这做高仿的人,赚的还是辛苦钱,真正的大头,是被拿货的又有渠道的人赚走了!就像我买这个笔筒,五千块,就算制作成本再低,他们也就只能赚几千块,但是一旦上了拍卖会按照老货拍出去,至少几十万的利润就来了!”
“对喽!”鬼叔点头,“小生意怕歇,大生意怕跌。作坊只有不停生产才能保证利润。那些真正赚钱的古玩商,一年来上几次,只要能按照老货出,古玩的市场不落,那就是大钱。”
“现在这出货的渠道也在变化。我听说不少人从瓷都拿了货,出国走一圈,变成回流的东西,就更容易出了。”唐易跟了一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鬼叔叹道,“不要说三十年,就是十几年前,外国人根本不相信国内有人有如此高明的高仿手段。那时候,有些古玩商从瓷都进了货,专门做外销瓷,卖到国外,着实赚了不少。为什么现在在国外的古玩店也能买到高仿,就是那些年出去的。除了瓷都的瓷器,还有各地的各种古玩高仿!”
这些,冯青山也大体知道一些。这一行,水太深了,有多少人被淹死了!
鬼叔说着说着,突然笑道,“十几年前,我还亲身遇上这么一件事儿。”
当年,有个古玩商进了鬼叔做的几件高仿瓷,基本都是明代官窑。这个古玩商,他主要就是做外销瓷。说白了,拿着国内的高仿当老货,糊弄外国人。
结果,他的这几件“明代官窑”过海关的时候,被查扣了。海关人员请来两个专家,一鉴定,文物!这个古玩商,自然因为涉嫌贩卖文物被扣留审查。
要是面对买家,他肯定会一口咬定这是实打实的明代官窑,估计是从什么祖上当过明朝大官儿的故事都能编一堆。但是面对执法者,他当然大叫冤枉。说,这是工艺品!出口工艺品不犯法吧?
他这么说,被请来的两个专家根本不信。其中一个专家一脸不屑,推了推厚厚的瓶子底儿黑框眼镜,“这能有假吗?从器型到釉色到纹饰,都是典型的明代官窑特征!”
没办法,这个古玩商最后只能打电话给鬼叔,说好了再加一笔钱,让鬼叔再做几件一模一样的。
最后,见了鬼叔做的一模一样的“明代官窑”,专家彻底傻眼了。不过,缓过劲儿来之后,又开始质问鬼叔为什么要制造假冒文物?
鬼叔老油条一个,让他做的时候就早有准备,一幅痴迷艺术的样子,号称特别喜欢华夏古代瓷器艺术品,一直在研究制造,接着煞有其事地指出了和真正的明代官窑不同的几处隐秘细节。
而后又一脸惊讶地看着专家,“您二位都是专家,不会这个也看不出来吧?我这是仿古艺术品,可不是假冒文物!”
专家被说得哑口无言。没办法,顶着专家的名头,但是技术实力和鬼叔不是一个档次,最后臊红了脸,承认了这是仿古艺术品。
那个古玩商就这么被放了回来,东西自然原物归还。
冯青山听了哈哈大笑,朝鬼叔竖起了大拇指,“真有你的!”
唐易也开玩笑道,“现在的顶级高仿,比鬼叔你当年那几件估计水平还高,有的专家还是会打眼!”
“有的所谓专家,纯粹学院派,就知道器型纹饰什么的搬弄教条的东西,根本不了解日新月异的造假手段。说实话,那眼力,比起盗墓贼和文物贩子,差大了!”鬼叔笑道。
走了两步,鬼叔继续说道,“不过现在呢,行情变了,没人做外销瓷了!因为外国人也知道了,华夏的高仿水平,那真不是吹的。”
现在反过来了,不做外销瓷,改从外面回来了。买来高仿,为了有个传承有序的“身份”,先送到国外去溜达一圈,镀镀金,再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