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路心说,你更应该感谢的是,唐易明明认出是仿品,我们还照样给你五十万!

    嗯?不对!想到这里,张路猛然间反应过来。

    因为他也想到了那方印章!这几个来回下来,他对唐易的眼力,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当时唐易对潘云竹说这方印章是东晋的,但却又没有多说,现在他想想,唐易说的奇珍,莫非就是这方印章?

    唐易和他从蜀都到琼岛又来杭城,手里的东西,一部分被文佳先带回燕京了,就剩一个琼岛捡漏的黑漆螺钿印盒,这个印盒虽然价值不菲,但是绝对称不上是什么稀世奇珍!

    本来这些事儿他没有多想,但是现在一个激灵,还真应该就是那方印章!而且,唐易离开店铺的时候,好像真是把那方印章揣了起来。现在他又不想让潘云竹看到。

    嗯,越想越是那么回事儿。

    潘云竹倒是仍未想到这一层,拿着这青花瓶子还在研究呢。

    唐易来到白老的书房。书房里除了一套书案,两把椅子,就是书架和博古架。博古架上的东西,倒没什么重器,唐易心想,以白老的身份,肯定有不少好东西,只不过没有堂而皇之地摆出来罢了。

    “坐吧。”白老笑道,“之前我听说过你。松岩今天对你赞不绝口,之前伯毓来杭城,言谈中也对你青睐有加。今天一见,眼力的确不俗。不过,年轻人,也不要太气盛。”

    唐易知道,白老是觉得他在和潘云竹置气。

    这事儿,从目的来看,算不上置气,买卖仿品说清楚,应该是规矩。但是,在过程上,找到沈松岩,又让白老鉴定,这一系列举动,动静儿略嫌大了。

    “白老说的是。”唐易也没分辩,点了点头。

    白老笑了笑,“这位潘教授的眼力,和你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守规矩是好的,对方或许可能很执拗,但是就你来说,其实解决方法未必只有一种。当然了,你在金钱上让步,只为求个清楚,也算难能可贵了。”

    “其实,这件东西,也和潘教授有关。”唐易说着,从身上掏出了印章,走的匆忙,他直接就揣起来了,也没用盒子装起来。

    唐易将印章放到桌上,白老看了几眼,没上手翻看印文,目光就开始凝聚,“这封门青印章好像是魏晋时期的,太早了!对青田石印章来说,这是在学界也是个大发现啊!”

    “一般的东西,在白老面前,我怎么敢说是稀世奇珍。”唐易笑道。

    白老抬头看了看唐易,用手指虚点了两下,“这也是从潘教授手里买的?恐怕他是断不了代喽。”

    “他觉得是乾隆高仿。”唐易应道,“理由和您刚才说的一样,太早了。”

    “学院派就是有这个特点。我年少时在燕京古玩铺里当学徒,燕京有个大学教授,学问上可算是经天纬地,喜欢古玩,但是藏品之中,却有不少是赝品。他对造型和纹饰无一不精,对作假手段却看不透。最关键的是,有些真东西,因为个别纹饰和时代不符,他也一票否决。岂不知历史也是人写的,很多东西根本没流传下来。”

    白老一边继续仔细看着印章,一边说道,“不过,我这种野路子出身,也确实需要学问的补充,他还是教了我不少东西的。”

    唐易心里对白老涌起了崇敬。这才是真正的大家,能识物,能识人,更能识己。

    “啊?”此时,白老已经开始翻看印章的印文,看了之后,忍不住惊出一声!

    良久之后,白老才开口,“你说的九成九,唯一一点不能确定的,就是保不齐王羲之用没用过?”

    “嗯。冒充王羲之不可能,仰慕王羲之也不可能。但也有可能不是王羲之私印的情况,那就是有人想送给王羲之,没送出去,或者王羲之找人做了,但是却没有拿到。”唐易应道,“但是这样的可能性也不大。”

    白老轻轻放下印章,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发黄的线装本。

    封面上,是手写的小楷:效图钤考。

    唐易一愣。看这书名,效图,说好听点儿就是模仿,说难听点儿,不就是作伪画么?作伪画,印章必不可少,也是鉴定的要点,这“钤考”,那就是印文参考啊!

    这手抄本,竟然是一本书画用印作假指南!不过,王羲之的时代,书画上还没开始用私印,这里面难不成也有印文?

    翻开之后,里面还分了章节。主要是宋代和元代书画名人的印文,也有少数几个明代的,但是没有清代的。都是直接印泥加盖。结合书名想想,加盖用的印章,定然也是伪造出来的了。

    翻到最后面的一章,章名却是:私印随收。里面的印文,有印泥加盖的,也有用朱笔画的。

    唐易这才明白,原来这位作假分子还挺讲究,把用不上但是收集到的私印图谱也留下了。

    这里面的私印,看起来大体是汉代到唐代的。有名人的私印,比如“卫青”,也有一些只有称号没有名字的,比如“宣成公章”,还有唐易从来就没听说过的,比如“陈武之印”,比如“王端印信”。

    翻到最后一页,赫然出现了“王羲之印”!

    虽然印文和印章上的刻字是一正一反,但不难看出,字体都是缪篆,都是阳刻,结构笔画也基本一致。

    唐易大吃一惊,这本以为是新发现的东西,居然还有图谱能佐证!

    不过,这上面只有画出的印文,旁边没有说明。也不知道这绘制图谱的人是怎么了解到的私印的图样。

    “试试?”白老看了一眼唐易。唐易点点头。

    这种宝物,自然不能用印泥或者墨水试,白老找了一张偏软的宣纸,垫在毛毡上。唐易拿起印章,用力压出了印痕。

    和图谱上的印文对比了一下,果然相差无几!只不过图谱上的印文毕竟是画的,有些笔画长短或者弯勾处微有不同,而且整体上显然少了一种金石味道。

第787章 作德作伪

    “白老,这本书是?”唐易深深吸了一口气,“看来真的是王羲之用过的私印?”

    白老伸伸手,示意唐易坐下,而后缓缓说道,“顺治年间,有钦氏一家,住在姑苏的专诸巷,父子兄弟都擅长制作伪画,部分宋元名家之作,几可乱真。”

    说道此书,白老停了一停,看了看唐易。

    唐易见此,便接口道,“书画作伪,燕京后门造,姑苏的苏造,浙省的绍片,都很有名。其中苏造书画质量之高,足以在作伪界笑傲江湖。您说的,就是清代苏造书画中的大有名头的‘钦家款’了,这一家子,各有所长,分工协作,所以水平很高。”

    “作伪界?”白老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称号有点儿意思。”

    “总不能叫‘效图界’吧?”唐易也跟着笑了笑。

    “其实作伪书画,自古就有,不过有的人只是当成游戏。比如唐代的程修己模仿王羲之,宋代的米芾模仿褚遂良,那都是玩玩儿,根本不用来骗钱。可是到了后来,风气一开,那就全变了。”白了说道这里,忽然摆了摆手,“扯远了,先说王羲之私印的事儿。”

    “这钦家第一代开山之人的名字我不知道,但是早年听行里人说,人送外号钦一刀。他一开始是就是搞石刻篆刻的,很喜欢模仿名人印章刻制。他的儿子痴迷书画,也善于模仿,却一直没成名。不知道爷俩后来怎么合计的,总之就踏入了这个作伪界了。”

    “这本《效图钤考》是我早年间无意中得到的,纸张墨色都是清代的,应该就是钦一刀手书的,看他写的字儿也能看出来,明显有用刀的感觉。”

    “当时我看到王羲之印,并没有太过惊讶,钦一刀收集到王羲之私印的印文图样,也是有可能的。”白老摇了摇头,“没想到啊,居然还能看到原物,而且我怎么也想不到,竟是封门青的材质!本来还以为是铜质或是玉材。”

    唐易心里也有些感慨,在他看过的正史野史里,从没有关于王羲之私印的记载。王羲之如此有名,身世和书法都极为引人关注,就连不少成语,也是因他而起,像什么入木三分,东床快婿;可居然没看到过关于他私印的记载。

    结果呢,又居然在一位作伪界专业人士的图本里找到了佐证。天知道他当年是怎么看到图样的,或者这印章当年就在他手里,他没舍得用印泥加盖也不一定。

    但不管怎样,他一定是经过考证,认定这就是王羲之的私印,不然不会收在图本之中。

    结合印章的形制、印文、包浆,结合王羲之的生平活动轨迹,结合钦一刀这种专业人士的考证,应该已经可以确定这枚封门青,的确就是王羲之的私印!

    至于唐易怀疑的,有可能没到过王羲之手上,用白老的话说,太钻牛角尖了。古玩鉴定,较真可以,但是不能无限度较真。既然是他的私印,有人想送他、他还不知情的可能性,找人制作、却没拿回来的可能性,都是几乎为零。

    至于印文使用痕迹不明显,那也不算怪事儿,这封门青在当年,历史上都没有使用的记载,那绝对是稀罕物,若是他自己也特别喜欢,多用来把玩,极少实用,也不是没有可能。

    “小唐啊,用你刚才的话说,你这件藏品,在民间收藏界,足以笑傲江湖了!”白老站起身来,拍了拍唐易的肩膀,“也谢谢你,我这进了半截黄土的人了,还能见到这样的东西。”

    “白老言重了,这样的宝物让您来鉴赏,正是相得益彰!”唐易连忙说道。

    “我给你留个电话,以后有什么事儿可以直接打给我!”白老说着,提笔在一张便笺上写了一个电话号码。

    “谢谢白老!”唐易接过来收好,“其实我有个小店阁宝多。之所以盘下潘教授的店,就是打算开分店。不过白老放心,我绝对不会卖假。”

    “嗯。”白老点点头,“那件青花方瓶,就算看出来了,也大可以悄悄买、悄悄卖。另外,你说当时还提醒过那位潘教授,这封门青印章有可能是东晋的。这些,都说明了你不会为了逐利而知假售假。”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我这也是为了求一个心中安稳。”唐易应道。

    白老眼中闪过浓重的惊讶之色,“这两句话,你既然说出来,想必也是真正信服了?”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这两句话出自《尚书》,大意是:以德行事,心中安逸,会越来越美好;而弄虚作假,心神疲累,会越来越糟糕。

    白老年少时在燕京的古玩行里,自然也见惯了作伪作假,坑蒙拐骗。但是这句话,却被他作为座右铭!同时,这句话,也是沈松岩的父亲沈重远带着他揭穿一件高仿之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的。

    “不怕白老笑话,我入行时间不长。以前只是读过《尚书》,知道这两句话,但是入行以来,这两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现在,真有点儿座右铭的意思了!”唐易如实说出心中所想。

    唐易说得兴起,见白老只是频频点头,又没插话,便接着说道,“说起这句话,我还想到一个文徵明和朱朗的故事,算是作德作伪的一个典型对比。”

    这个故事,也算是一个知名的笑谈。面对白老,自然不用展开。

    明代书画大家文徵明有个徒弟叫朱朗,朱朗水平也不弱,甚至还为文徵明代过笔。结果呢,后来他就开始模仿文徵明画山水,拿出去当真品牟利。

    有一个客商来到姑苏,晚上让小童到朱朗家去买文徵明的仿作。结果因为文徵明和朱朗住的地方相隔很近,又是夜间,小童错进了文徵明家里,却误以为是到了朱朗家里。见到文徵明,也以为是朱朗,小童拿出钱来,说想求一幅文徵明的仿作。

    文徵明怎么办的?收了钱,给了画,笑着对小童说: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文徵明号衡山,朱朗字子朗。)

第788章 野心不小

    明知朱朗“作伪”,文徵明却如此“作德”。

    很显然,如果他赶走小童的话,小童还得去找朱朗,而如果小童告诉朱朗这件事,朱朗肯定会很尴尬。由此,也肯定不会卖给小童仿作了。如此一来,小童空手回去,又得挨客商的骂。

    文徵明既怕朱朗尴尬,又怕小童挨骂,却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谈笑之间,把问题全都解决了。

    “好,好!”白老抚掌大笑,“你的眼力我见识了,没想到心境还有此等修为!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

    其实,要是换做其他前辈,面对一个有如此想法的年轻人,顶多也就是赞赏罢了。但是,偏偏白老一直将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唐易算是正巧说到点子上了,所以白老才会有些激动。

    “白老过奖了。其实这本应该是古玩行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是这古玩行天天钱来钱往,现在风气有些偏乱了!”唐易轻轻扶了一下白老。

    “你说的很对。只是,风气的改变,不是凭少数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白老微微叹息。

    “但至少可以从我做起,也至少可以尝试努力!”唐易目光迥然。

    “噢?”白老眼前一亮,想说什么,却又轻敲了下额头,而后才说道,“你看这样行不行,让你的朋友和潘教授先回去,今晚你留下陪老夫吃顿便饭如何?”

    唐易一听,这是白老想和自己深聊一下。心想,要是五古封灯古玩研究会也能得到白老的支持,那肯定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儿,只是这事儿不能贸然说出,还得再和白老交流一下看看才行。

    唐易点点头,“我和潘教授的事儿已经了了,他何去何从与我无关,我去给我的朋友说一下。”

    出了书房,回到客厅,唐易先对潘云竹说道,“潘教授,咱俩的事儿已经了了,如果铺面还有什么事儿,那就再联系吧!”

    随后,又对张路说道,“我留下和白老还有点儿私事要谈,老兄你先回如何?”

    张路又被惊了一下子,这和白老初次谋面,刚才就谈了不短的时间,居然还要继续?但这对于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不禁又一次自我表彰了一下:跟着唐易混,真特么正确极了!

    “好,我先走了,明天一早我再联系你。”张路接着又对潘云竹道,“潘教授,我送你回去。”

    本来,潘云竹还想感谢一下唐易,但是看到唐易不冷不热的样子,自尊心又起来了,也不再提青花方瓶是不是光绪仿的事儿,点点头,“唐先生,后会有期。”

    白老的助理送走了两人,白老问唐易,“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口味?我这个厨子啊,主要擅长淮扬菜。对了,现在春笋下来了,做腌笃鲜可要比冬笋好得多。这个我替你点了。”

    “我没什么忌口的,都行,白老不必太客气。不过,我以前真没注意,这腌笃鲜,春笋和冬笋还有什么区别么?”

    腌笃鲜这道菜,江南一带做得比较多,主要是笋和咸肉、鲜肉一起炖煮。这个“笃”,就是小火焖的意思。

    “实际上啊,如果是同等条件,冬笋的口感要比春笋细嫩,也更鲜美。不过,说到腌笃鲜这道菜,春笋就要比冬笋更好了。”白老微微一笑,“因为这道菜的底味,是咸肉的浓醇和鲜肉的甘香,是很荤的;而春笋,稍显粗糙,略有点儿涩,恰是画龙点睛之笔!”

    “春笋,能中和肉味的腻感,同时在肉汤的香味中加入了一种清新,又能吸收肉的浓香!越炖越香,层次多元化,喝一口汤,真是回味无穷啊!”白老说得兴起,脸上起了陶醉的神情。

    唐易也是个吃货,但是绝对达不到白老这种境界。不过被白老一说,口水似乎有流出来的意思。

    最终,两个主菜是腌笃鲜和叫花鸡,又加了四盘小炒,两人吃饭。

    “这烤制叫花鸡的荷叶,是去年夏天从野生荷塘里采下,经过秘法储存下来的;这烤制所用的泥,里面加了粗盐和果木粉,和一般的叫花鸡不一样,你尝尝。”白老一开始没说别的,只是招呼唐易多吃点儿。

    唐易吃得赞不绝口。心想,这老爷子真是颐养天年来了,怪不得八十多岁了,鹤发童颜,身板硬朗,要不是长相有点土气,真是一副老神仙的样子了。

    “对了,你的阁宝多杭城店什么时候开业?”吃得差不多了,白老用湿巾擦了擦手,这才问道。

    这是想去捧场?唐易一阵窃喜,要是白老能去,这场面可就大了!

    “还没定,不过肯定是越快越好。主要是现在店里没什么重器,开业的话,怎么也得弄两件过来。到时候我给您送张请柬。”唐易立即说道。

    “好啊。到时候提前说,我好安排。我听伯毓说,你和他快成一家人了?你小子好福气啊,伯毓的外孙女可是才貌双全。”白老笑了笑。

    唐易明白,白老之所以有捧场的打算,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让他感到欣赏,秦老和沈先生的面子,统统都在里面了。

    “等我和娉婷结婚的时候,也给您送张请柬。”唐易呵呵笑道。

    “嗯。”白老点点头,“我刚才听你话里话外,似乎有点儿想在古玩圈力挽狂澜的意思?”

    “哎呀,白老,我何德何能。”唐易连忙摆摆手,“不过,就算我有点儿想法儿,也只是一厢情愿,在白老面前,不值一哂。”

    白老轻轻摇了摇头,“这种话就不要说了。我这个年纪了,说句托大的话,也算阅人无数。你啊,年纪虽然不大,但野心不小,绝非池中之物。”

    唐易干笑了一声,“野心,呃。”

    “野,就是大,无拘无束的大!年轻人有野心,不一定成事儿,但是没有野心,一定成不了事儿!”白老端起茶杯,送到嘴边,喝之前又补了一句,“你能把店从山州开到杭城,足以说明这一点!”

    唐易思前想后,和白老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白老的身份地位和现在的状态,的确没有什么好设防的,当下便开口道,“白老,您一定听说过五古封灯了?”

第789章 黄宫新说

    白老眼神微微一顿,慢慢放下茶杯,“藏龙卧虎,一时风云,惜乎助倭为虐,最终四散。不过,五古封灯亦正亦邪,而且十分神秘,除了门内中人,不要说我了,就连沈重远先生也知之甚少。”

    “第一任掌门黄镇五,的确往倭国送出了不少古玩珍品,不过,后来唐掌门力主排倭,算是挽回了一部分。”唐易接口道。

    白老点点头,“这个我也略知一二。”

    说到这里,白老的眼神急剧变化,突然看着唐易,“唐掌门?难道你?”

    唐易年纪轻轻,有如此眼力,白老本来心存不解,只是还没往深处想,接着唐易表现出的“野心”,让他十分感兴趣,但是,这唐易提出“唐掌门”,他忽然感觉事出有因!

    因为家学渊源,才能有如此眼力!

    这唐掌门,难不成是唐易的祖上?

    唐易并没有直接回答,“白老,这五古封灯,鉴古有金、木、水、火、土五门,同时设有玄门。不瞒白老,这几门的后人,我都已查明,而且联系上了。”

    白老大吃一惊,“你是想重振五古封灯?”

    “重振谈不上,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立一个古玩研究会,发挥正面作用,改良古玩行的风气,我想还是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唐易应道。

    看得出,白老在尽量让自己平静。

    过了一会儿,“你还没回答我,你和唐掌门是什么关系?”

    “您也说了,五古封灯十分神秘,唐掌门的生平来历也很难查访。不过,我和他确实有不浅的渊源,但至于是不是我的曾祖父,还有待进一步确定。”唐易其实心中已经认定了此事,但是除了对血脉同流的父亲能敞开心扉,对其他人还是有所保留的。

    “也就是说,你的眼力,不是家传的了?”白老接着问道。

    唐易一时沉吟,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说穿了,他的眼力靠的是龟甲的灵力和唐掌门的神识,这怎么说呢?如果唐掌门就是自己的曾祖父,那也算家传。

    “我曾有机缘得到过唐掌门所留之物。”最终,唐易如此应道。

    白老“嗯”了一声,也不再追问。唐易既然不说具体是什么东西,而且之前沉吟了一会儿,那追问也是不好作答。而这个“所留之物”,如果是鉴宝秘籍之类的东西,那倒是容易解释唐易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眼力。

    “你说的这个研究会,光靠民间的力量,恐怕难以起势。”

    “不瞒白老,华夏特殊古物征集办,文物局,包括文调局,都是支持的。”

    “噢?”白老的手指轻轻敲了桌子两下,“看来,蒋英年还是想干点儿事儿的。”

    “白老和蒋主任熟么?”

    “不算熟,也不算不熟。我是征集办顾问团的成员之一。不过征集办也比较谨慎,我是顾问团成员之一,却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成员,其他成员是谁。”

    唐易却由此想到,看来,曾经去过古物基地的陆知行,也是顾问团成员之一。

    有行动部门,有古物基地,有顾问团;还想在藏协之外,支持一个有特色的民间研究会,蒋英年的摊子,铺的的确很大。

    “白老,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这件事儿还没有成型,只是在酝酿阶段。”唐易接着说道。

    “呵呵,蒋英年之所以选中你,除了你的眼力和身份,最重要的就是你还年轻。这件事儿想要干成,没有个二三十年恐怕不行,到时候你正当壮年,倒是合适。”白老笑道。

    唐易点点头,“多谢白老指点。”

    “又给我来这套!”白老点了点唐易。

    唐易的这句话,是有点儿取巧。因为筹建五古封灯古玩研究会,他既然给白老说了,那自然是想寻求白老的支持的。但是白老没表态,他又不能直接催。

    这个“多谢白老指点”,其实就是在变相催白老表态。白老之前说的话,只是分析原因,并不是指点该怎么做。唐易却接了这么一句。

    白老如何看不出来?“好了,这是件好事儿。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我在风烛之年,可以发挥点儿余热。”

    唐易连忙举起茶杯,“那我以茶代酒,先敬您一杯!”两人的饭桌上,只有饭菜,并没有上酒。

    白老举杯喝了一口茶,“不过,你搞这个五古封灯研究会,恐怕要面临很多危险。暴利驱使之下,有些人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

    唐易道,“我想过。”

    “想过?现在后悔还来得及。物欲横流,能做到独善其身,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兼济天下,有时候只会落得个粉身碎骨。”

    “走到这一步,我也不想回头了。既然我得到了唐掌门的所留之物,只取好处,贪图富贵,那也太怂了!所以,前面即便是龙潭虎穴,我也得闯一闯!”唐易缓缓说道。

    白老盯着唐易的眼睛看了一会儿,“好!乳虎啸谷百兽惧,先不能丢了气势!”

    接着,白老就目前华夏古玩界的情势,分析了一番,对于唐易已经在燕京、沪海、津门,乃至现在到了杭城开展业务的情况,他感到基础还是不错的。

    白老虽然这些年在杭城基本处于隐居状态,但是对很多事情,却仍是了如指掌。在分析的时候,他明显洋溢起了一种活力。或许,是唐易,让他重新燃起了一种希望,一种自己已经无力实现却又感到将来可能会实现的希望。

    “急不得,慢慢来,有什么事儿,可以随时找我!”白老最后说道。

    唐易眼见白老有些疲惫,便准备提出告辞了。

    临走之前,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儿来,想了想,还是出口问道,“白老,我还有件事情想请教一下。”

    “你说。”

    “这黄宫的称呼您知道几种意思?玄黄的黄,宫殿的宫。”

    “黄宫?”白老立即陷入了沉思,“除了医学所指和音律所指,好像还有一种说法!”

    “真的?”唐易一下子坐直了,“可是和天地玄黄中的“黄”,也就是大地有关?”

第790章 神龟背甲

    白老显然在努力回忆着什么,并没有直接回答唐易,“我年少的时候,在燕京的古玩店当学徒,曾经有过一个道士打扮的人到店里,说出过这个称呼!”

    “道士打扮?他到古玩店做什么?是当时店铺老板的朋友?”唐易忍不住顺茬又问了一句。

    白老自然没有唐易那么紧张,笑了笑,“到古玩店,应该先猜是不是买东西的。其实,他就是来买东西的!”说着,白老喝了口茶,同时仿佛在搜寻着脑海中的记忆,毕竟,这相隔时间有些太过久远了。

    “而且,他买的东西很特别。他说,想买有年头儿的甲骨。”

    到古玩店买甲骨,当然和药店买甲骨不一样,药店里的龟甲骨片也有,那是药材。

    古玩店的甲骨,自然是古时占卜或者记事用的老东西。

    即便是在民国年间,这甲骨在古玩之中,也是个大大的生僻项,买的人也少,卖的人也少。

    其中,占卜用的甲骨相对多一些,因为绵延的时间长。占卜用的龟甲称为卜甲,一般用龟的腹甲,但背甲也有用的。占卜用的兽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但其他骨类也有用的,甚至还有过巫师用人骨的记载。

    但是带有文字记事的那种甲骨,市面上基本见不着。大家常说的甲骨文,一般都是商周时代的。

    巧了,白老所在的古玩店里,恰好老板有几块唐代的卜甲,都是腹甲。

    龟甲占卜,并不是天然的龟甲取下来就行,取材是很严格的,上面的纹路暗格都有讲究。选好材料之后,还得切削打磨,钻出圆窝,刻出凹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用过的龟甲,基本就不能再用了。为什么呢?因为占卜的时候,一般是用火烧龟甲,要根据火烧之后出现的裂纹判断吉凶。

    这几块卜甲之中,除了一块,其他全都有裂纹。那老板本来只想收没裂纹完整的那块,结果有裂纹的被货主白送给他了。

    这道士就买走了这一块。既然这一块是制作好之后没有用过的,又是唐代的东西,形制也很漂亮,所以奇货可居,老板要了个高价。道士只是随便要求抹了个零头,便掏钱了。

    “临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这唐代的腹甲小九宫也够用了,至于背甲黄宫这样稀罕东西,恐怕这辈子是遇不上了。”白老说道,“我之所以记得,是因为是我送他出门时,他自言自语说的,我还好奇地问了一句:什么是背甲黄宫?”

    唐易一听,心里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难道?!难道??!!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