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佳道,“避尘悬火阵已破,石牛石鼓已碎,鬼邪也已经散去,就算有事儿,也顶多是洞内宝物自己形成的阵法。宝物一般不带邪异,就算成阵,问题也不大!”

    高太明点点头,“进去吧,没必要再考虑太多了!”

    拿起带来的简易折叠梯,高太明第一个爬上了洞口。孙晓伟、唐易依次跟上,文佳最后一个垫后。

    几人来之前的准备十分充分,进去的时候,头上都带上了强光矿灯,手里还备有手电筒。洞内的光线一时间十分充足。

    与外面潮湿的环境相比,洞内居然很干燥,不是一般的干燥,几人身上的湿气,不一会儿工夫就没了!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洞并不深,深度也就是七八米,不过高度不低,约有五六米。观察洞壁,大体也能看出,本来应该是一个天然山洞,只是稍微进行了人力加工。

    洞内地面很凌乱,大多是一些人的骸骨,应该是张储带来的藏宝之人。还有一些类似动物的骨架,应该是虎鸾食后所留。

    因为太过干燥,并没有什么异味儿。

    就在的洞口一侧,贴着墙壁是一副巨大的鸟类骨架,推断身形和鸵鸟差不多,但是腿骨偏短,翼骨则要长很多!想必这应该就是虎鸾的骨架!洞里没有疑似粪便类的东西,虎鸾喜居宝穴,却从不在穴内排泄。

    走到里侧正中,他们看到了地上的碎石块,还能看出有一只“牛角”,应该就是石牛石鼓碎裂而成了。

    这些碎石块的正前方,赫然就是此洞的关键之关键!不过,却就这么摆放着,并没有刻意隐藏,也看不出什么机关。

    摆放的,是三个玉石类材质的龛状物,颜色不一,形制各不相同,上面的东西也不一样!

第756章 九龙权杖

    龛这个东西,通常指的是类似“阁子”的结构,一般用来供奉东西。比如厨房有灶龛,供奉灶王爷,有的商铺里还有壁龛,用来供奉财神爷。佛龛神龛则更为多见,因为供佛供神的多嘛。

    既然用龛盛放,那就有供奉意思,最起码,也有敬重、抬高的的意思在里面。

    最中央的龛,体型最小,更像是一个精致的亭台,是和田青白玉制成。和田青白玉白度不够,但是玉质一般极佳,油性十足。当年可是兵荒马乱,能弄到这么一块上好的和田青白玉,已经实属不易。

    青白玉的“亭台”里面,则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小盒子,一看就是足色纯金打造,十厘米左右见方。盒盖上没有锁扣,像是上下合上的,不过仅能看出一条不明显的痕迹,贴合十分紧密。

    左侧的龛,更像是一个有后壁的托盘,直径不小,半米多。颜色也很缤纷,红黄绿白都有,白底儿为主,后壁绿色较多,上面点缀了一些黄色红色纹饰。

    这“托盘”是独山玉质地。与和田玉一起,独山玉,岫玉,蓝田玉,号称四大名玉,都是以产地命名的。当然,后面三个无论是玉质,还是市场行情,都比和田玉逊色不少。不过,所谓的逊色是总体来说,任何一种玉石,其中的极品,都是不便宜的。

    “托盘”上是一个木制的方形大盒子,灰绿质地,金丝闪动,一望而知,是金丝楠阴沉木做的。

    独山玉产自中原省的独山,阴沉木在天府省也多有产出。这两样东西的产地,算是都在张献忠曾经的势力范围之内,不难搞到,这“托盘”和盒子,形制也都很大,盒子一尺见方,是顶板抽拉结构。

    而右侧的龛,更像是一个花篮,只不过上下变化不大,底座更粗大一些。高约两尺,直径约有十厘米。

    这个“花篮”的材质比较名贵,是鸡血石的。而且,本身进行了镂空雕刻,大部分没“血”的地方都挖掉了,勾连形成了缠枝花卉的图案,血色牡丹,富贵的本体,却是妖娆的颜色。

    鸡血石与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并称“四大国石”。目前来看,产地很多,像巴林石的产地,也有鸡血石产出。不过始终是以昌化鸡血最为有名。

    鸡血石一般用来制作印章,这么大一条鸡血石,又是冻地儿,颜色鲜红,虽然不是满血,却因材就血进行了巧雕。单是这一个“花篮”,放到今天,也是价值不菲。

    “都说大西王张献忠有钱,还真是不假!而且还不像暴发户,这三样东西不仅材质好,工艺也特么这么精良!”孙晓伟嘟囔了一句,眼睛却盯着“花篮”里插着的一根“棍儿”。

    这根“棍儿”,确切地说,是一根权杖,也是三样东西中唯一没被装起来的东西。这东西也不好装,太长了,少说也有一米二。

    权杖本身是乳白发黄的颜色,上下两端都包了黄金,上面的杖首较大,呈现扁圆,流线下箍。下面的杖底,则是简单就着权杖本身的形状封上了黄金堵头。

    这权杖不细,直径大约有五六厘米,本身的质地似乎就有螺旋纹路,像是一股股交织在一起。也有一些雕刻,但是没破坏本身的形状。

    “能拿吧?”唐易问了问文佳。

    “我觉得没事儿。”文佳盯着这根权杖,“这是什么材质的?象牙?”

    唐易从“花篮”里抽出权杖,这是一整根材料做成的,上面雕的是五爪龙!数了数,一共是九条!

    “这是一整根材料。你见过这么长、这么直的象牙?”唐易掂量了一下,的确是骨牙质地。

    “看起来就是骨牙类的东西,不是象牙又是什么?难不成是骨头?也不像!”文佳又看了看孙晓伟和高太明,这方面,他的确不如这三个人。

    “九龙权杖!”孙晓伟从唐易手中接了过来,“这的确是一整根,不过只是其中一段,而且从粗度来看,不是根部取材。”

    文佳更迷惑了,什么东西能长出这么长这么细的牙或者骨头?

    “想不到张献忠还能弄到这样的东西!也许,就是觉得稀罕,才做成权杖吧!”唐易深吸了一口气,五爪,九龙,他的野心不小啊,这是想一统华夏,问鼎神州,最终呢,却死于乱箭!

    高太明也被这权杖吸引,和孙晓伟一起盯着看了起来。

    “行了,别卖关子了,赶紧告诉我!”文佳伸手在唐易眼前呼扇了几下。

    “角鲸听说过吧?这就是它的角!”唐易笑道,“当然了,说是角,只是因为长得像,其实是过度生长突出唇外的犬齿,最长能到三米多。”

    “角鲸?华夏周围海域没这东西吧?”文佳皱眉道。

    孙晓伟插话道,“的确没有,这东西主要是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寒冷海域,而且喜欢深层潜水,很难捕获。我是没听说华夏古代还会出现这东西!而且以当时的条件,就算外国人也很难捕获,有可能是自然死亡或者搁浅什么的。”

    “当时兵荒马乱的,张献忠怎么会弄到这东西?”文佳接着问道。

    “这怎么说?好几百年前的事儿!不要说他了,历代皇宫里也没听说有这东西!历史,本来就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也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事儿!国家为什么设立征集办?因为实物比文字记录更可信!”唐易笑着看了看孙晓伟和高太明。

    “得,通过解释角鲸牙制权杖,你顺带说明了我们工作的重要性,谢谢啊!”孙晓伟呵呵一笑,掏出一支烟,递给唐易:“还有俩盒子,还是得以你掌眼为主!”

    一向不多话的高太明突然很认真地说道:“我终于明白蒋主任为什么力排众议,让你俩来了!一个玄门高人,一个眼力无敌!”

    “过奖过奖!”唐易拱拱手。

    “好说好说!”文佳点点头。

    “行了,别喘了,二位,先看哪个盒子?”孙晓伟赶紧打断。

    “金盒!”这下子,其他三个人几乎异口同声。

第757章 西王之宝

    金盒放置在居中和田青白玉的“亭台”之中。居中的东西,肯定是比较尊贵,一侧没有装起来的九龙权杖都这么稀罕了,那这金盒里的东西肯定不一般。

    别看只有十厘米见方,但既然是足色纯金,那分量肯定不轻快。

    唐易双手把牢,拿起直接放到了洞内的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上。

    “我说,不会有什么机关吧?”唐易盯着金盒问道。

    “金性偏软,要是有机关,也得是铁盒。”文佳笑了笑,“而且就张储天师的手段,绝对不屑于去费力在盒子上设置机关。”

    唐易点点头,也不再多想,直接开盒。出乎唐易的意料,虽然顶盖看起来结合得十分紧密,但是拔起却十分容易。

    金盒里,是一块暗龙纹黄绸包裹的东西。

    “应该是玉玺!”唐易看了看形状,断然道。这暗龙纹的黄绸,可不是一般的东西,除了皇帝,谁也不敢乱用,而且多用来包裹皇帝的信物。结合鼓起的形状,应该就是玉玺。

    解开黄绸,果然就是一方玉玺!

    玺这个字,表面上是印的意思。但是自秦朝之后,有了特定的指代,那就是皇帝的印!不是随便一方印就能叫玺的。

    张献忠算是当过皇帝。虽然有点儿勉强,但是人家建国称帝有地盘又有年号,这一点不能否认。就在清军入关那一年,张献忠在蜀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这玉玺,是用和田黄玉制成的。

    和田黄玉的珍稀程度,比和田白玉要高,而且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不过,这个说法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个说法,专指籽料。

    质地好的和田白玉籽料虽然很珍贵,却并不难见到;但是,原生的和田黄玉籽料,那就非常少见了,尤其是色如蒸栗的极品颜色,市面上很难见到。偶有出现,也是天价。

    不过,这方玉玺的所用的和田黄玉,是山料,也就是玩家嘴里常说的黄口料。

    黄口料和真正的原生黄玉籽料相比,除了质地,最大的问题就是颜色很少有“正”的,多在黄色之中微微带点儿草绿的颜色,也有极少数不显绿意的,但是却又会有点儿发白,有点儿黄白的颜色。

    黄口料的产地也都在和田附近,主要是若羌和且末。

    这方黄玉的玉玺颜色还算不错,黄色比较浓重,不过不可避免的还是有绿意透出来。质地却是没的说,异常细腻油润。

    “有意思!”孙晓伟看着玉玺,“这钮算是个什么东西?”

    玉玺上方,一般都会有钮,简单来说就是个鼻儿或者把儿,其实用意义很明显,但是就玉玺来说,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用意义。

    玉玺以龙作钮为多,虎钮也曾有过。不过,之前说过,李渊的祖父叫李虎,避讳之下,唐代不再用虎妞。而在唐代以后,玉玺开始规范,基本都统一成龙钮了,只是制式略有不同,什么蟠龙、云龙等等。

    但是这方玉玺,却用了虎身龙头的造型,昂首蹲身,气势非凡。

    这种奇怪的造型,猛一看像个麒麟,但麒麟的尾巴和蹄子,与老虎的尾巴和脚爪自然不一样,所以能很轻易地认出是虎身。

    唐易笑道,“张献忠有个外号,叫做黄虎,看来他自己很满意。这玉玺用了黄玉,玺钮用了虎身,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可毕竟还得有点儿皇帝的派头,又雕了龙头,亏他能想的出来!”

    “这种拼接组合自古就有,麒麟不就是各种动物拼凑起来的么?”高太明道,“看看印文!”

    这方玉玺,说实话,属于形制偏小的,也就是八厘米左右见方,或许当时兵荒马乱,找不到大块美玉良材吧。

    相对于玉玺而言,这块不是很大,可比之普通印章,就大多了,四个阳文小篆很清楚。上面的印泥本就不多,而且已经彻底干了。虽然是反过来的字儿,但是这几个字都比较常见,唐易还是很轻松地认了出来:

    西王之宝!

    “他不是都称帝了么?为什么不用代表国家皇权的大西之宝?”文佳有些不解。

    “呃。”孙晓伟挠了挠头,仿佛不知道该怎么说。

    唐易笑了笑,“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大,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我简单说吧。皇帝的玉玺一般来说,不止一个,作用也不同。这个‘西王之宝’说简单点儿,就是代表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私印。至于你说的‘大西之宝’,你这么想想就明白了,难道你听说过明朝有‘大明之宝’,清朝有‘大清之宝’的玉玺吗?”

    “至于你说的代表国家皇权,其实自古以来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传国玉玺。”唐易加快语速,“这个东西只有一个,开始于秦始皇,历代君王手手相传,也是历代被争夺的对象!”

    “噢!”文佳道,“这个我知道,不就是和氏璧打造而成的么?号称方圆四寸,五龙为钮,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据说是李斯写的。”

    “对,这个传国玉玺,得之表示‘受命于天’称帝,没了,就表示气数已尽。没这个传国玉玺当了皇帝,就被认为不是‘真命天子’。”唐易笑了笑,“不过,早在唐宋时期就没了踪影,后面那些皇帝还不是该当就当?”

    “看来,张献忠很满意西王这个称号,当了皇上,还甘心用‘王’这样的称号。”文佳思忖道。

    唐易一边将玉玺重新用暗龙纹黄绸包好,装进金盒子,一边快速说道,“这个‘西王’,对于张献忠来说,的确不一般。张献忠曾自称‘八大王’,还曾经自己制印‘西营八大王’!还有一种说法,张献忠很仰慕项羽,项羽自号‘西楚霸王’,这个西王有借鉴的意思!”

    “总而言之,他更像一个猛将,而不是皇上!”孙晓伟接口道。

    “好了。”高太明径直走到右侧的金丝楠阴沉木的大盒子跟前,“加快速度,看完了我们立即撤!”

第758章 紫精团海

    这个木盒是个抽拉板的结构,也没锁,只有一个木制小卡头。高太明快速拨开卡头,直接拉开了顶部的木板。

    “卧槽!”突然之间,高太明一声大喊,捂住了眼睛。

    三人还未凑上前去,但是却已经看到了,木盒打开之后 ,里面射出了异常炫目的光芒!

    高太明捂住眼睛扭转身体,此时,木盒里的发出光芒居然不见了!

    众人顾不得去看木盒里的东西,上前扶住高太明,“没事儿吧?”

    高太明摘下头上的矿灯,“应该没事,里面的东西反光很强烈,反射了矿灯的光,被闪了一下!”说罢,拿起矿灯照了照旁边,又看了看,“还有些花眼,不过能看见东西!”

    众人放了心,都把矿灯摘下,放到地上,光源朝上,而后才去看木盒里的东西。

    里面的东西没有光线照射,只是幽幽发出了紫光。

    孙晓伟干脆伸手抱了出来。

    正和他们之前预测的一样,这是一块紫色水精!

    和普通“水晶”不同的是,这块水精特别通透,这种通透很难形容,夸张点儿说,如果不是紫色的,恐怕就会融合在空气中,看不到了。

    而且用手触摸,感觉没有普通“水晶”那么硬,重量也感觉要轻一些。

    “都说‘水精’通‘水晶’,但是现在来看,还是有水精这种单独的东西的!”唐易盯着这块紫色水精看了起来。

    这块紫色水精雕成一个团海。

    海,通常用来表述体积比较大的器具,比如酒海。其实这就是一个紫精钵盂,但是要比钵盂大得多,还是圆形的,用“团海”来称呼比较合适。

    这时候,高太明的眼睛已经基本没事了,“这紫色水精,没想到反光这么厉害!”

    紫精团海虽然比较大,却并不深,很显然,雕刻时不舍得把一整块紫色水精去掉太多。

    外侧的雕工就复杂多了,因为带着不少石皮,就着这些石皮,雕刻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龙,鳌等神兽,还有鱼,螺一类的东西,真的就像是一个紫色的海洋!

    “这东西的年代很早,最晚也得在战国。”唐易盯着看了一会儿,“虽然这种水精比普通的水晶要软,但是估计和铁的硬度差不多,这雕刻工艺非常细腻,很不一般。”

    “战国时期的玉雕是一个谜,战国的水晶雕刻也出了不少传世绝品。”孙晓伟点点头,“从年代上分析,看来,这紫精团海,就是玄黄神灯的‘水源’无疑了!”

    高太明道,“没错,现在,要复原玄黄神灯,就差黄宫地体了!”

    “怪不得!”唐易突然恍然大悟,“昆仑日出,月似明珠,大地岿然,赑屃背负。我知道这句口诀之后,一直以为这黄宫地体和赑屃有关系,老是想赑屃驮着石碑,会不会是和石碑相关的东西?原来,还有紫精团海这一层意思!”

    “嗯。”文佳接口道,“赑屃背负,居然有这个象征意义!既然玄黄神灯的灯底要放在紫精团海之中,那黄宫地体就相当于漂浮于大海之上,这也算是模拟现实的环境了,赑屃背负,是说地体漂于海上,是有神灵护佑的!”

    “如果是这样,那这黄宫地体就可能和赑屃没关系!”唐易想了想。

    “但也不能就说没有关系!”文佳看着唐易。

    高太明摆摆手,“好了,这事儿以后再讨论。先把这三样东西收拾好,然后我们分头再仔细查看,如果没有什么新发现,就撤了!”

    众人立即开始动手,从背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泡沫塑料袋和捆扎绳,把所有的东西都打成了包。九龙权杖不是很好弄,只得撕开两个大的泡沫塑料袋,分段包好扎紧。

    “我怎么有点儿鬼子进村的感觉?”收拾停当,文佳突然笑道,“这可是人家张献忠的私人物品啊?”

    孙晓伟看了看文佳,哈哈大笑,“你是不是觉得没有能悄悄带走的东西,不太满足?”

    “说实话,虽然都比较值钱,但也都不太好处理。”文佳笑道。

    此时,唐易好似犹豫了一下,最终嘿嘿走上前来,抬起攥住的手,“这几样东西我不是从洞里得来的啊,只是为了配合此时胜利的喜悦,把私人藏品拿出来让大家分享,你们听明白了吗?”

    文佳眼睛一亮,“明白,明白!”心想,唐易的手够快的,这是拿到什么值钱的小玩意了?我怎么没发现,而且也没看到他动手啊!

    “这?”孙晓伟踌躇起来。

    高太明笑笑,“先看看吧!”

    唐易摊开手掌,里面是四枚金灿灿的钱币!

    “西王赏功?还是金的?”孙晓伟差点儿跳了起来。

    其实,这是唐易在金盒的黄绸底下发现的,四角各有一枚。只不过当时几个人都在欣赏西王之宝玉玺,没有留意,他便悄悄把这四枚“西王赏功”金钱收了起来。

    本来,唐易是想出去之后再说的,但听文佳这么说,一个没忍住。

    当然,他也可以不声张,悄悄带走。但是,一来,四个人一路同行,一起经历了困难险阻,悄悄眯起来有点儿不地道。二来,这东西,他拿了就肯定不会出手,留一枚和留四枚都差不多。所以,突然间就有了一种冲动,要分享一下!

    悲伤可以自行料理,喜悦须得有人分享才行。这种心理,想必很多人都有过。只不过一般人分享的是一般的东西,唐易分享的这个,也太不一般了!

    从外表来看,西王赏功,除了比较大,直径达到五厘米左右,形制也很普通,方孔圆钱,正面是四字楷书“西王赏功”,背面为素。

    但是,却太少见了! 西王赏功钱分为三品,金、银、铜,是张献忠论功行赏用的,根据军功大小分出了等级。军功章啊,有你一枚,也有我一枚。

    就算是铜钱,真品都能用一个巴掌数过来,而且基本都在博物馆里呆着。而金钱和银钱,原先更是作为孤品存在的。

    不过,唐易倒是记得,五年前,一场大型拍卖会上也出现了金钱和银钱,金钱拍了两百多万,银钱拍了几十万。

第759章 亚麻荷包

    市场,是个很奇怪的家伙,如果把钱币换成同等程度珍稀的官窑瓷器,那两百多万恐怕也就是个零头!

    不过,距离那次拍卖,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现在西王赏功金钱的市价,如果上拍的话,翻上一个跟头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咱们也‘论功行赏’,我看功劳相当,一人一枚如何?”唐易将手抬了抬。

    文佳毫不犹豫地拿了一枚,跟唐易他没有什么好客气的。

    孙晓伟和高太明,脸上却都出现了非常作难的表情。

    作难,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征集办公职身份。

    而且这事儿,对他们来说有点儿复杂。你说唐易是从这藏宝山洞拿到的吧,可又没有证据,而且人家还说要把个人私藏白送给你们!你要说真的相信这是唐易的私藏,他们也肯定不会。这是什么地方,大西宝藏!肯定是从这里拿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东西他们一直没注意,如果唐易真的不给他们,自己悄悄眯了,或者事后再给文佳,他们也绝对不会知道。这很明显,就是唐易不肯独吞,对他们,是有同甘共苦的意思在里面的。

    几百万的东西,那可不是说分就舍得分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四个人都来过大西宝藏,谁拿到西王赏功金钱,都不会出手。一出手,消息出去,上头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就是说,唐易最重要的目的,是给大家伙儿留下一份纪念意义!

    两人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唐易虽然有点儿“假公济私”,但是这事儿还挺漂亮!不过,扯来扯去到根子上,这东西还得算是珍贵文物,以他们的身份,在行动中发现,不上缴国家,又说不过去。

    “回去再说!”孙晓伟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了一句话。高太明如蒙大赦,立即点了点头。

    唐易笑了笑,收起了一枚金币,将剩下两枚金币分别放到两人手里,“回去再说你们也先拿着!”

    这次两人都没有拒绝,暂时拿着就拿着吧,先搞定任务再说。

    四人分头行动,在不大的山洞里继续搜寻起来。唐易和文佳主要是沿着洞壁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孙晓伟和高太明主要是在地面上查找。

    “快看!”孙晓伟突然一声惊叫。

    原来,透过一具白骨的肋间,他又发现了一枚金光闪闪的钱币!

    拿起来一看,居然又是西王赏功金钱!

    “我说,你不会从这底下拿的吧?”孙晓伟拿起金钱,直接问唐易。

    “确实不是!”唐易笑了笑。他说的是实话。

    “继续找!”高太明凑上前来。唐易心想,我还是别上去了,之前拿出了金钱,现在得避避嫌。

    翻来找去,最终,孙晓伟和高太明一共找出了四枚金钱,四枚银钱,二十四枚铜钱,这也和骸骨的数量对起来了,因为一共是三十二具骸骨。

    “看来,这是四队,每队八个人,一个正队长,一个副队长,六个队员。”孙晓伟分析了一下,“跟着张储来藏宝,也获得了封赏,队长是金钱,副队长是银钱,队员是铜钱!唉,有命领赏没命享受。”

    高太明表情奇怪地看了一眼唐易,“难道你拿出的四枚金钱,真的是你的个人收藏?”

    “好话不说两遍!”唐易应了一句,向洞口走去,他看了一圈,没有什么新发现,准备离开了。

    孙晓伟和高太明收起这些西王赏功大钱,两人对视一眼,心想,本来是孤品的东西,结果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两人也是再没有什么新发现,也准备收拾一下离开了。

    不过,此时两人的心里都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唐易给他们的金钱,看来还是留下比较好。

    唐易走到洞口附近,看了看虎鸾的巨大骨架,睹物思人,想起了爷爷唐展云,不由一时气愤,抬腿就踹了骨架一下子。

    “哗啦!”没想到这骨架不经踹,一下子散架了!确切地说,不是散架,是碎成了渣子。想想也是,这虎鸾吸入过尘焰,算是从内而外被烘焙过了,不酥才怪。

    “艹!”孙晓伟叫了一声,“这也算动物界的一大发现,你这倒好,一下子毁了!”

    “去他大爷的!”唐易低骂了一句。

    文佳知道唐易的心情,打哈哈道,“这点儿鸟事儿,就这么算鸟球了吧!”

    唐易有些烦躁,点了一支烟,一只手撑住洞壁,抽了起来。

    低头抽烟的当口儿,突然间,唐易发现碎骨渣子中间,似乎有一个比烟盒略大的的深蓝色的东西!

    唐易急忙拨拉开碎骨渣子,拿起了这个东西,居然是一个荷包。

    亚麻质地,做得很精致,一面绣了一个金黄色的寿桃,另一面则绣了一个银白色的蝙蝠。

    金银和合,福寿双全。

    打开荷包,里面是一张对折的纸笺,打开,洒金的纸面上,是竖写的娟秀的毛笔字。大致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丁丑,辛亥,庚申,壬午。

    第二部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第一部分显然是生辰八字。第部分更显然,是欧阳修的一首名为《生查子·元夕》的词。

    文佳看了看八字,眉头一皱,“收好出去说吧!”

    唐易神色凝重,继续在骨头渣子了拨拉了一下,没发现什么东西,便和他们一起离开了山洞。

    这时候,雨已经停了,不过云层依然挺厚,看不到阳光。

    拿出来的东西不轻,四人分别背了一些,帐篷之类的东西干脆就不要了,直接扔在了原地。

    孙晓伟和高太明走在前面,文佳故意拉了拉唐易,和他们扯开了一定的距离,“这应该是你爷爷的八字!”

    唐易点点头,根据之前的推断,爷爷唐展云是四十年前进入避尘悬火阵。这个丁丑年当指1937年,这和爷爷的年龄很相符,四十多年前,爷爷三十多不到四十,而父亲十岁左右。

    “这个八字,是1937年农历十月二十七,午时出生。”文佳接着问道,“你发现这首词和你爷爷生辰的关系了吗?”

第760章 很合逻辑

    “正月十五?”唐易刚才没有去想这一点。这首词,描写是正月十五的情景。

    “如果十月二十七出生,差不多应该就是正月里怀孕。”文佳低声道,“这个荷包,可能就是你爷爷的母亲,也就是你曾祖母留的!”

    唐易蓦然想起,蒋英年曾经告诉过他,当年爷爷在执行调查大西宝藏的任务之前,曾经独自行动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去干嘛了!

    难不成?

    唐易一下子想起了那个姓郇的女人。“我说。”文佳又开了口。

    “别说话,让我捋一捋!”唐易摆手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