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威?是不是就是苏无畏?这段史料我有印象,好像说‘日蚀而蚀’,怎么叫月华?”

    “史料上以讹传讹的事儿多了。我手头那本《紫铜经》有记载,这镜子非青铜非黄铜非紫铜,光华应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而且遇有电闪雷鸣,只要此镜放在屋里,屋里便听不到雷声。但是,不一定什么时候,镜子又能自动发出雷声。所以才叫月华隐雷。”

    这本《紫铜经》,唐易求教崇祯罪己铜香炉时见过,但没有细看, “那这月华隐雷的去向呢?”

    “说是苏威死后,此镜不知所踪,最后被唐代一个大商人得到,殉葬了。此后便没了消息。”陈澄之突然停顿了一下,“你说的情况,正好和月华隐雷相吻合,难不成?”

    (不好意思,有几个地方将河野治错写成了河野平,已经改过来了,其他渠道可能传了就改不了,特此致歉。)

第708章 炕上议事

    “距离长安不远,有一处唐代墓葬被盗掘。河野治可能从里面得到了一件东西。”唐易便把前因后果又说了一遍。

    “你的想象力够丰富的。”陈澄之耐心听完后,“小鬼子是有点儿类似的脾性,不过就算他真拿到东西,也不一定是铜镜,就算真是铜镜,也未必是月隐风雷。”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东西要真是到了他手里,可不是一件好事儿。”唐易接口道。

    “你操心可真够多的,不过我喜欢。现如今,你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你是想弄到自己手里?”

    “只要不流出国门,在不在我手里无所谓。”

    陈澄之沉默了好大一会儿,“就凭你这句话,我帮你打听下消息。不过,我不喜欢和官家合作,你别走漏了风声,而且,你最好来一趟津门。”

    唐易一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

    易素梅做了腊八粥,香甜软糯。喝完了粥,唐易试探着说想去一趟津门,快过年了,去看看陈澄之老爷子。毕竟他答应老妈年前不出去了,所以说的时候小心翼翼。

    没想到,易素梅很痛快地答应了,“尊老是应该的。”

    唐中峰只说了一句“早去早回”,也没有多问。

    中午唐易和林娉婷一起吃了顿饭,下午便坐上了去往津门的高铁。

    见了陈澄之,才知道吴军去南方旅游去了,学校快放寒假了,他也没什么事儿。

    晚饭时,陈澄之带着唐易去了一家胡同串子里的私房菜馆,所谓vip包间,里面居然有一个大炕,炕坑里火烧的很旺,炕面上坐久了都烫屁股。

    老酒,八大碗,热气腾腾。

    “还有个人要来。”陈澄之给唐易倒上酒,微微一笑。

    正说着,包间的门吱呀一声,棉布帘子一卷,一个黑胖子走了进来,却是鱼泳。

    “唐先生,久违了!”鱼泳简单打个招呼,便上了炕。

    “今儿腊八,早上喝了腊八粥,晚上咱们来吃八大碗,起手一个干了吧!”陈澄之举杯。

    这津门的八大碗,是老传统宴菜,乡土气息比较浓郁,这在炕上吃倒也更衬特色。本来呢,是说每桌八个人,有八道菜,因为都是大海碗,所以叫八大碗。

    八大碗分粗八大,细八大,高八大。听名字就明白,粗八大比较“豪爽”,什么烩丸子,烧肉,松肉的。细八大精细一些。高八大的档次上去了,有什么鱼翅、官燕的菜。

    他们点的是细八大:有炒青虾仁、海参丸子、蟹黄蛋羹、烧三丝、元宝肉、清汤鸡等等。

    三个人吃八大碗,有点儿多,不过,这聊天讲究的是一个气氛,尤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有重要的事儿要商量呢。

    酒菜过了一轮,鱼泳开口了,“我听说唐先生把五古封灯的这些个后人都走了一遍?”

    “您二位都在,我这是不是也算走一遍?”唐易笑道。

    “哈哈哈哈。”鱼泳跟着笑了起来,“别的我不知道,燕京谭家可不好走,谭纶谭羽兄弟走的是高层路线,大公子谭千尺也不屑于江湖上的事儿。”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然忙乎别的事儿,他们在玉器上的眼力怕也是荒了。不过有两个旁支上的人,一个是谭千尺的叔叔辈,正在我阁宝多谋事,还有一个在沪海,接下来我在沪海开分店,还要靠他主持。”唐易应道。

    鱼泳脸色一滞,“你说的这谭千尺叔叔辈的人我不知道。但是沪海的那位,可是谭千常?听说他年纪轻轻的口气倒不小,和燕京谭家公然划清了界限。”

    “没错,谭千常口气不小,是因为他眼力不弱。再者,这位谭千尺叔叔辈的人,虽然一直籍籍无名,可以是古玉鉴赏的大家。”唐易给两位各上了一支烟。

    既然唐易说是古玉鉴赏的大家,鱼泳也不怀疑,他可是亲眼见到唐易捡漏永乐青花压手杯和剃头成窑天字罐。

    眯着眼睛抽了一口烟,鱼泳若有所思。

    “二位,实不相瞒,除了谭家的人,这火门长老陆火圣的徒弟陆知行和我也交情不浅,他正在瓷都建窑厂。木门长老金木林的后代,两位可能还不知道,正是金石溪先生,我阁宝多的店名是他题写的。还有,玄门护法姚广圣唯一的弟子,就是在燕京名气不小的文佳文大师。加上两位,这五位长老、一位护法的后人,算是全了!”

    既然唐易要筹建五古封灯古玩研究会,少不了来找陈澄之和鱼泳,一个是金门长老的吴金彪的徒弟,一个是水门长老鱼水星的后人,既然今天有这个机会,他索性直接点了出来。

    陈澄之掸了掸烟灰,看了一眼鱼泳。

    “我和陈老爷子也是最近才联系上,主要是河野治到了津门想伸手,他到知鱼堂去过,也托人给我带话了,想见面聊聊。不过,我对倭国人,一向没什么好感。”鱼泳笑了笑,“我还听说,你接二连三折了他的面儿,现在都成了死敌了!”

    陈澄之也笑了,“当年唐掌门就一改五古丰登的财路,切了东京史料馆,你莫不是想当一回小唐掌门?”

    鱼泳突然一惊,“你莫不是?”

    “这件事我也在查,不过,我是不是唐掌门的后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这个能力!两位说呢?”唐易举杯,先干为敬。

    三个人把五古封灯的旧事絮叨了一遍,两人对这个研究会倒是不排斥,但也没说死,只说到时候再议。唐易主要就是先探探路,只要他们愿意在将来的五古封灯研究会挂个名,同时愿意对抗东京史料馆,那就够了。至于能否深入合作,现在来谈为时过早。

    “月华隐雷镜的事儿,我跟鱼先生说了。”陈澄之随后便把这事儿提了出来。

    “如果河野治真得到了这东西,绝不能让他带出津门,带回倭国!”鱼泳倒不含糊,直接表明了态度。

    “我找人查了。”陈澄之接着说道,“河野治的确是到机场接了一个女人,从长安来的,而且这个女人就是他在燕京的助理。老板亲自去接自己的助理,有点儿意思。”

第709章 一件诱饵

    陈澄之夹了一颗元宝肉里的鹌鹑蛋,“他住的地方我也查清楚了,封闭式小区,两套房子,对门,他和保镖兼司机各住一套。另外,河野治在津门养的那几个人,有倭国人,也有华夏人,工作和古玩都能沾上边儿。”

    唐易暗道,老江湖就是老江湖,这不到一天,就摸得门儿清了。

    “陈老爷子是想把这颗鸟蛋直接夹出来?”唐易的筷子轻轻点了点那个盘子

    “鸟窝掏蛋,这样的高手不好找。”鱼泳却立即说道,“而且即便找到了,出事了就是涉外的案子,很麻烦。河野治既然到手了,想必已经做好了来路证明。”

    这叫什么事儿!唐易心里暗骂一句,这明明是河野治偷了咱华夏的东西,结果到了手,反过来整上一套证明,到真成了他的了。不过,这事儿要怪,就得怪那几个土夫子,拿了好东西还不认得,最后稀里糊涂出手了都说不清是什么东西。

    唐易沉吟了一会儿,“鱼先生,你说既然河野治这么有诚意,你和他见一面如何?”

    “你的意思是,让他带出来?但是他即便和我见面,也不可能带着月华隐雷出来啊!除非他迫切地想展示实力,因为他手里暂时没什么好东西。但是,在达成合作意向之前,他不会轻易地拿出这东西让我看。”

    唐易明白,鱼泳当然不想和河野治合作。

    这时候,鱼泳却突然开口道,“我觉得还有一件事儿得说道说道。”说完,很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唐易,又看了一眼陈澄之。

    “只要保证不流到倭国,这东西我不要!”唐易首先表态。他猜出鱼泳是想说这东西的归属问题。唐易盘算过了,在津门的地头上,他只是来寻求帮助,不想让河野治得逞。想拿走东西,在人家的地头上,本来就不现实。

    这东西,要是讲大道理,按说是该上缴的,但是对于陈澄之和鱼泳这样的人来说,到了他们手里,那是不可能再吐出去的。

    现在有个麻烦事儿,那就是看起来鱼泳似乎也很想要,但是陈澄之一生精研铜器,这样的东西,恐怕他也不愿放手。所以,虽然唐易表态了,但是似乎问题还没解决。

    陈澄之将鹌鹑蛋放进口中,“其实我要的只是味道,如果不吃也能知道味道,我就不吃了。”

    鱼泳哈哈一笑,心说这一老一少都是明白人,只不过陈澄之的表达更隐晦一些,“这东西如果到手,我也想先借给老爷子研究一下。既然是宝物,我也不能独乐乐。”

    东西没到手,先讨论起归属来了。不过这样也好,先小人后君子。鱼泳不想白出力,丑话说在了前头,而且满足了陈澄之的愿望。

    陈澄之不是不想要,但是他之所以想要,主要是想弄明白是怎么做出来的,如果鱼泳答应给他研究一段时间,倒也算两全其美了。不然东西还没到手,先起了内讧,那拿到的机会自然就小多了。而且听鱼泳的意思,他似乎已经想出了办法。

    唐易心想,自己从知鱼堂白得了一件成窑天字罐,鱼泳这样的地头蛇,能不想办法弄回来,已经算是很大度了,也算是给足了面子。现在,这月华隐雷如果他真有办法拿回来,他收着,总比成了东京史料馆的馆藏品要好。

    “如果河野治手里的东西真的是月华隐雷,鱼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唐易自顾夹菜,嘴里却清清楚楚问了一句。

    “如果真有这东西,想得手,恐怕要等他自己带出来。”鱼泳淡淡一笑。

    “你是说,等到河野治想带出津门的时候动手?”陈澄之看了一眼鱼泳,“但是他刚从倭国回来,恐怕短期内不会回去了,而且这东西他不会单独走国际快递的。”

    “我说的带出来,未必就是离开津门的时候。”鱼泳又笑了笑,“刚才唐先生说的办法虽然行不通,但是倒提醒我了。他和我见面,也不一定非要我同意合作才能带出来月华隐雷,如果我说先切磋一下收藏的重器呢?”

    “问题是,既然是切磋,你准备拿出什么东西?”唐易心下暗道,能让河野治感兴趣,而且甘心带着月华隐雷镜出来切磋的东西,这样的一件诱饵,还真不太好找。

    鱼泳喝了一口茶,“两位都是收藏大家,总不能让我自己去找吧?”

    好嘛,在这里等着呢。唐易的心头突然一动,不由看了一眼陈澄之。因为他一下子想到了夔纹象尊,这件东西,可是河野治一直想要的东西。

    按照鱼泳的说法,如果见面之前,他说手头有这东西,想和河野治切磋一下,同时暗示河野治也得拿出一件重器才能切磋,那成功的几率就大多了!

    不过,这也只是第一步,就算河野治拿出来,如何在来回的路上取走月华隐雷,也是个很麻烦的技术活儿。

    “你不愿意鸟窝里掏蛋,倒想在鸟身上拔毛,恐怕更难。”陈澄之笑着也看了唐易一眼,“不过,这总算是个法子。”

    唐易这时候没有说话,他也不能说出来。

    因为夔纹象尊,不仅仅是一件重器这么简单,这还是陈澄之的师父、吴军的父亲留下来的遗物,事关重大。这样的东西拿来当诱饵,恐怕陈澄之不会同意!

    见唐易没有说话,鱼泳又看了看陈澄之,一边看,一边慢慢喝了一口茶。

    “鱼先生可听说过夔纹象尊?”陈澄之突然看着鱼泳说道。

    鱼泳差点儿没被一口茶噎住,“什么?”

    陈澄之没有重复,只是微笑着看着他。

    “商代青铜夔纹象尊?”鱼泳小心翼翼自顾开了口,“近百年前在湘南出土,现在藏于老美首都的浮力美术馆。陈老爷子说的,可是这个?”

    “器型上略有不同,不过年代和精美程度是一样的。”陈澄之顺势又给鱼泳的茶杯倒满了茶。

    唐易心下很是吃惊,这陈老爷子这是想拿出夔纹象尊当诱饵了?怎么会如此痛快?而且这严格来说,算是吴军的东西,他也没跟吴军商量啊!

第710章 三**器

    鱼泳说的这个办法,本质上和到河野治的住处去偷是一样的,都是违法犯罪的事儿。但想想,这本来就是河野治用见不得光的手段拿来的,要是按照法律,这出土文物就不能买卖。所以,为了取回月华隐雷,这法子唐易倒也能够接受。

    只不过,入室盗窃风险更高,而且更为“专业”,这样的人不好找。而且一旦河野治报案,再知会外交部门,后续的风险和麻烦也更多。

    而鱼泳说的半路下手,机会能多一些,从出门到回去,整个过程都可以盘算设计,从而找出下手的最佳时机。鱼泳作为东道主,让河野治登门也说得过去。在路上不见了东西,只要做得巧妙,这事儿就说不清了。如果是你自己弄丢了东西,那就谁也赖不着。

    最关键的是,鱼泳如果拿出一件有足够分量的东西,即便是见了河野治之后不想和他合作,那也不算让河野治白跑一趟,失不了礼数,摆出来的是体体面面的范儿。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打你还得让你叫声好!

    只是这诱饵的确是不好找,鱼泳手里当然有东西,但是有的东西他不想露不能露,剩下的,也很难找出一击必中的重器。

    陈澄之除了夔纹象尊,还有其他的重器,唐易就看过“一柜三宝”。除了夔纹象尊,还有一只宣德炉,还有一枚国宝金匮直万铜钱。而且这枚国宝金匮直万,也是东京史料馆费尽心机想要的,当时秦老手里那枚还带出了一连串的事儿。只不过唐易求证之后,才知道秦老那枚,居然是陈澄之的师父高仿的!

    为此,唐易还曾留下永乐青花压手杯和成窑天字罐,将陈澄之的真品带回去给秦老赏析。

    如今,东西早就各归原主。但是他这次来津门,什么都没带。

    正在唐易琢磨的时候,陈澄之又开口了,“唐易,当时你让我鉴定铜钱,这事儿对我启发很大。”

    唐易一下子全明白了。陈澄之说的那枚国宝金匮直万,是陈澄之的师父高仿的,既然说对他启发很大,那这意思,岂不就是说他也高仿了一件夔纹象尊?!

    鱼泳自然不知道这件事儿。而且,陈澄之说的含含糊糊,只说铜钱,连国宝金匮都不曾说出来,也是不想让鱼泳知道他想拿出来当诱饵的,是一件高仿品。

    倒不是陈澄之信不过鱼泳,而是当你知道这是一件高仿的时候,精气神就可能发生微妙的变化,河野治十分精明,万一看出来,易生变故。

    “夔纹象尊和国宝金匮直万,都是东京史料馆梦寐以求的东西。如果陈老爷子能拿出夔纹象尊,让鱼先生用一下,那自然是最合适的东西了!”唐易说话的时候,和陈澄之的眼神进行了短暂交流。

    “想不到老爷子还有这样的重器!”鱼泳重重放下杯子,立即接口道,“那诱饵的事儿就解决了!咱们再议议如何‘拔毛’的事儿。”

    三人到了深夜才散席,唐易找了一处酒店住下。三人商定好,事成之前尽量不见面,电话联系。

    唐易简单冲了个澡,躺下后突然感到浑身疲累,竟不由自主学着津门口音低骂了一句,“艹,我介是为了嘛呀!”

    话音刚落,“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就从手机里嘹亮地传了出来。一看,来电手机号码是隐藏的。唐易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电话居然是蒋英年打过来的,这让唐易很意外。大半夜的,这蒋主任倒是精神。

    “那个唐代的墓葬没什么重器,河野平到底取走了什么东西?”蒋英年直接问道。显然,他知道唐易已经到了津门,也猜到唐易可能知道了什么,也想干点儿什么。

    “我只是猜,不一定对,古镜,月华隐雷。”唐易也不含糊,“不过,现在估计已经是人家从东京史料馆带来赏玩的东西了,而不是从华夏的墓葬里来的。”

    “月华隐雷?这东西居然在这个墓葬里?这是六朝时期造出来的东西,传说是梁武帝萧衍请高僧制造的法器,后来被隋朝仆射苏威所得。这华夏古代三大最具悬疑色彩的佛门铜法器,最近一下子冒出来俩!”蒋英年居然张口就来。

    唐易忍不住在心里爆了一句,尼玛,您这脑子,简直是古物百科全书啊!

    这边没了动静,蒋英年似乎猜透了唐易所想,“不是我知道的多,是征集办积累的资料太多了,我也是最近才翻出来,因为你得到了其中一件玄域圣环。”

    唐易想了想,自己得到玄域圣环是在缅甸公盘,后来一直带着,还和闵天碰面交流过,很多过程都不是私密的,蒋英年得到这个消息也不奇怪。

    现在,唐易一下子冒出了两个问题,不过他先把第一个问题压住了,直接问了第二个:“三大悬疑佛门佛器,还有一件是什么?”

    “还有一件曜音磬,是东汉的东西,来历不明,传说阳光照射铜磬,便能发出声音。据说后来被曹操所得,也殉葬了。不过,东汉时佛教传入时间太短,而且曹操信奉佛教的可能性也不大。况且,曹操的墓葬也一直没有全面定论。所以这一件,悬疑最多。”

    “看来这件露面出来的难度大了点儿。”唐易摇摇头,接着便把听到的玄域圣环的来历大致说了一遍,问出了压住的第一个问题:“莫非,我爷爷真的找到了大西宝藏?这玄域圣环就是大西宝藏里来的?”

    “大西宝藏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重点项目,但是就在当年出事儿的地点附近,经过了无数探访,也没什么有效发现。”说到这里,蒋英年突然停了下来,半晌没有说话。唐易在听筒里,只听到了轻微的喘息声。

    “蒋主任,怎么了?”唐易终于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想起了往事而已。”蒋英年很快调整情绪,“如果真的是月华隐雷,有没有可能收到征集办来?”

    “你怎么不提把玄域圣环收到征集办?”唐易一边心说这事儿我可干不了,一边却突然想到了玄域圣环,心猛地紧了一下。

第711章 一件酒器

    “玄域圣环在确定是你爷爷带出来的之前,你先拿着吧,如果真是他带出来的,我就徇一回私,这也算你祖传的东西了。如果不是,再说。”蒋英年的情绪又出现了波动。

    这个回答让唐易心里安定了很多。明睁大眼地说出徇私,对蒋英年这种身份的人来说,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他和唐展云的情分不是一般的深。唐展云对他来说,亦师亦友,而且失踪事件,或多或少也是为了救他。

    “把月华隐雷弄到征集办,这件事儿我做不到。现在能从河野治手里弄出来,我就烧高香了。”唐易终于沉声说道,“或者,你们有本事,在鱼泳和陈澄之动手之前,把东西弄出来。”

    蒋英年笑了笑,“这东西是陈澄之想要还是鱼泳想要?”

    “靠!”唐易忍不住叫了一声,“还有你不知道的么?”

    “津门圈里,就这俩人有点儿能耐,我可没找人监视你啊!如果是鱼泳想要,那你就不用管了。”蒋英年道。

    “我说,蒋主任,咱们不带这样的,我答应了陈老爷子,不多嘴,既然你猜到就猜到了。但是人家鱼泳如果出力夺回国宝,也算有功吧,你这是想再从人家嘴里把肉撬出来?不太仗义啊!”唐易叫道。

    “我们要是方便动手,早就动手了。你放心,我也不是白要他的东西,你知道鱼水星原先有一件形影不离的好东西么?”

    “我只知道他传下来一套象牙化石嵌珊瑚四条屏,清慎勤忍那个。”

    “不错啊,鱼泳连这个都让你看了?不过当然不是,这东西怎么能形影不离?如果鱼泳真的拿到月华隐雷,愿意捐赠,我可以把这件东西给他!”

    “在你们手里?到底是什么?”

    “把‘们’字去掉,这是我的私人藏品,不是公家的。”

    “蒋主任这是高风亮节喽?用私人收藏的宝物换取一次捐赠。得嘞,赶紧说什么东西吧?我知道您这是到时候想让我出面,自己不想出面,毕竟您的身份在哪儿摆着呢。”

    “这是一件酒器,叫海川螺。”

    “真有这东西?这不是唐代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的九件酒器之一么?”唐易看过一本《云仙杂记》,有关于海川螺的记载。

    说是李适之有九件神奇的酒器,什么蓬莱盏,舞仙杯,海川螺,等等,名字都很拽,也都很神妙。比如舞仙杯,里面有机关,斟满了酒之后,就会有仙人翩翩起舞,还会有香气扑鼻的小球浮出酒面。

    不过,这里面关于海川螺,只是说了一个名字,并没有过多解释。

    “其实就是一只比较特殊的海螺,严格来说不算是古玩。用这个喝酒,酒水之前的不好的味道就没了,反而增加了不少鲜美。本来传闻是倒酒一次,能喝一晚不断片儿,不过我试过了,感觉上有点儿没了又有了的意思,可能是内部结构的问题,没有那么神。”

    “这东西,像我这种不是很喜欢喝酒的人,还真是不怎么感冒。”唐易笑道。

    “你说对了,鱼水星是个酒鬼,又精通古玩,这东西在他手里,那可是比任何宝贝都珍贵。他从燕京到津门的时候,出了点儿事儿。”

    蒋英年把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鱼水星从燕京到津门,是要坐火车。当时燕京有仨车站,东车站,西车站,西直门车站。从燕京到津门,到奉天,都得在东车站坐车。东车站就在前门的东南角,直到今天也保留了一部分,不过叫铁路博物馆了。鱼水星和大太太,还有两个心腹仆人,要先去津门打前站,收拾好了,再把其他家眷接去。

    这海川螺,鱼水星是不离身的。现在爱喝酒的人,经常自备一个小酒壶,鱼水星就带着这个,当然了,里面没装酒,不然没堵头,酒就漏了。他是装在挂在腰间的一个布袋里。

    “那时候,东车站附近的小捋(扒手)不少,本来鱼水星也很警惕。结果就在要进站的时候,他太太突然肚子疼,原因就不知道了,总之鱼水星有点儿慌神儿,东西就是这时候被偷的。鱼水星腰间的布袋被割开,人家不仅取走了海川螺,还放了半拉砖头,手段是够高明的。”

    “可能一开始那小捋把鱼水星腰间的布袋当成钱袋了,不过既然动手了,好歹里面是件东西,就给取走了。发现东西没了之后,鱼水星暂时就没去津门,找了警察,找了几个贼头儿。

    后来,也找出来是谁偷的了,但是这个人得手之后发现是个海螺,没当什么好东西,又转悠到西车站,拿这个吸引一个小孩,偷了小孩他妈的荷包。“

    问题是,这小孩一家三口坐火车走了!所以这海川螺也找不回来了!

    为这事儿,鱼水星还大病了一场,后来也没办法了,仍是举家迁往津门。

    “这东西,是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蜀都的一家古玩店发现的,掌柜的根本没当回事儿。我带回燕京,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这就是海川螺!又查了一些资料,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鱼水星出过这么一档子事儿。”

    蒋英年说到这里,顿了顿,“这东西我一直摆在家里的博古架上,也没用过几次,现在是该发挥下作用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

    听完这个小插曲,唐易心道,要是这东西拿出来,鱼泳应该是会换的,这事儿也算蒋英年又扶了自己一把,拉近自己和鱼泳的关系。

    唐易嘿嘿笑道,“蒋主任您这运筹帷幄,我只能执行了,东西怎么给我?”

    “我说这个,只是想让你先有个数,他们还不一定得手呢!得手之后再说。”

    “嗯,这东西如果到手,陈老爷子怕是还得先拿来研究一阵儿。”唐易应道。

    通电话的时候,唐易的上下眼皮就开始打架了,挂了电话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居然已经是中午了。拿起手机,上面有一条鱼泳发来的短信:“已同意见面,初定明天上午9点,知鱼堂二楼贵宾室。”

第712章 织锦相框

    夔纹象尊是河野治一直想要的东西,同意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要不是这月华隐雷也特别神奇,恐怕让他换他都肯!以陈澄之的手段,恐怕河野治也看不出是赝品。

    至于怎么弄,那就是鱼泳和陈澄之的事儿了,本来唐易也干不了什么了。不过,既然来了,总得有个结果再走,而且也得见识一下这月华隐雷吧。

    唐易洗漱了一下,出门,发现酒店旁边就有一家狗不理包子铺,便顺道进去要了一笼包子,几个小菜。

    吃完了饭,唐易沿街走了走。从大路拐进一条小巷,而后穿过了一个开放式小区,前面隔着一条小街,出现了一个小公园。

    顺势过了小街走了进去。让唐易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不知名的小公园里居然热闹的很,不仅不少人在溜达着享受冬日午后的阳光。而且小公园里居然摆了不少古玩地摊!还有几个摊主可能中午没顾上吃饭,正在摊后面吃饭呢。

    唐易也全当饭后散步了,在里面边走边看。

    一棵老树下的一个摊子,摊主居然是个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儿,带着棒球帽,穿着橘色的羽绒服,军绿的袋袋裤,刚拿着纸巾擦完嘴,耳朵上塞着耳机,正在摇头晃脑地哼着歌:

    请问走多久才到唐人街/墙上刻八千里路云和月/眼泪又惹了炊烟流的蜿蜒/谈笑间谁又忽略/几时升起了明月······

    唱得不赖,唐易听了脚步,点上一支烟,就在他的摊儿前看了起来。

    “嘿,哥们,借根烟抽呗,我的没了!”小伙儿见人来了,抬头,居然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