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河野平叹了一口气,“看来,津门这个地方,也不太容易打开缺口啊!”
“还有一件事儿我也只是猜测,鱼泳或许极有可能是当年水门长老鱼水星的后代!”河野治又说道。
“兄长!”河野平突然失声叫道。
“怎么了?”
“这个唐易,难不成是当年唐掌门的后代?”
“这件事儿我们不是讨论过了吗?一来,唐易的底我们查过,和唐掌门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二来,唐掌门姓唐名易字天变,如果是后代,怎么会起一个和祖宗一样的名字?”
“你说的我都知道,我只是一时的闪念。你看这唐易,几乎和当年五古封灯的后人都联系上了!”
河野平一边说,一边心里还盘算了一下,金门长老吴金彪的后人,唐易认识吴军;土门长老谭厚土的后人,唐易认识谭千尺,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谭成功和谭千常其实也是谭家出走的旁支;火门长老陆火圣,唐易认识他的徒弟陆知行,当然了,他也不知道其实陶碧云是陆火圣的私生女儿。
现在,河野治又说津门的鱼泳,可能是水门长老鱼水星的后代!而唐易又认识鱼泳!
同时,他们还没查到木门长老金木林的后代是谁。这主要是因为金木林很低调地远离燕京,几乎没人知道他来到了山州。要是他们知道金石溪就是金木林的后代,和唐易的关系铁到这个地步,估计就吐血了。
此时,河野治也是忍不住紧紧皱起了眉头,“我听父亲说过,当年五古封灯的唐掌门是个不世出的奇才。古玩一行,多是精专,但唐掌门几乎无所不通,而且一身玄门之术,这也是他能阻断东京史料馆从华夏收集古玩的基础。华夏的民国时代,是个多么好的收集古玩的时代!今时已不同往日。要不是这个唐掌门,东京史料馆现在的馆藏精品也不止这些!”
“这个唐易的鉴宝水平,和当年的唐掌门还真是有点儿像!除了不通玄门之术。”
“但是他的身边多了一个文佳。五古封灯的玄门护法姚广圣太过诡异,我们一直没查到什么,要是文佳再和姚广圣有什么关系,那这个唐易,即便不是唐掌门的后人,恐怕也会像唐掌门当年一样,成为我们的巨大阻力!可惜啊,可惜!”
听河野治这么一说,河野平立即生出悔意,“兄长,是我大意了,我早就认识唐易,当时他和文佳以及这些人物都还没有结识,如果那时候能除掉唐易,就不会有这么多后患了!”
“过去的事儿不要提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唐易羽翼已丰,我们又被华夏警方盯得很紧,务必小心从事,能给万国展览大典添一件重器是一件!”
兄弟两人随后便挂了电话。
河野平松了松领带,感到一阵烦躁,点火烧了手机卡之后,在套房的客厅里来回踱步。
突然,他看到了从门缝底下塞进来的小卡片,上去捡了起来,突然一反常态,掏出电话打了出去,“这火上得太快!不泄泄不行了!”
这时候,唐易已经在飞机上睡着了。飞机的巨大钢铁羽翼划过蓝天白云,向着山州平稳飞行。
唐易回到家里,易素梅很高兴,唐易确实没耽误太多功夫,而且答应她,春节前不再出去了。
第二天,唐易让老爸在家休息,到了阁宝多。毛逐介绍几个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唐易认识之后,又把公司的账目让他看了看。
“原来你是老板啊!”那天见过唐易的女孩吐了吐舌头,当时唐易只说找毛总,她没想到居然是老板。
现在阁宝多规模不大,毛逐也没定太多规矩,工资开得也不少,所以几个女孩干得都很开心。
唐易和大家交流了几句,便到了店铺里,让毛逐继续在公司忙。
好久没有守柜台了,唐易突然有一种陌生感,他泡了一壶茶,坐着慢慢品了几口,又抽了一支烟,这才感到舒缓了不少。
正打量店铺里新进的货品的时候,阁宝多的门被推开了,两名男子走了进来。
“吴大队?”唐易一看,其中一名男子正是曾经给他开过罚单、同时和毛逐又比较熟的山州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吴永功。
吴永功出来,自然穿着便装,不过唐易对他印象很深,所以一眼就认了出来。
“是你?噢,你一定就是唐老板!”吴永功对唐易也有印象,“我听毛逐说起过。”
“幸会幸会!”唐易一边让座,一边又问道,“这位是?”
和吴永功一起来的男子长得眉清目秀,显得比吴永功年轻,“唐老板你好,我叫邹宁!”
“邹教导是咱们山州网警支队一大队的教导员!”吴永功笑着补充了一句。
“两位警官幸亏都不是经文保支队或者刑警支队的,不然我还以为我犯了什么事儿呢!”唐易将他们让到八仙桌旁坐下,“今天来有什么指示啊?”
“今天本来是想请毛逐帮个忙。”吴永功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
第700章 西汉剑璏
唐易知道,这个开车打电话的罚单,睁一眼闭一眼其实就过去了。吴永功罚了他,现在又有求于他,所以有点儿不好意思。不过,正是因为吴永功秉公执法,他才对吴永功印象不错。
“毛逐正在忙公司的事儿,如果两位不嫌弃,有什么事儿给说说也行。”唐易倒上了茶,“莫非两位想寻摸什么好玩意儿?”
“其实是我无意中得到一件东西,让永功看了看,但是我和永功的水平的确有限,而且对造假手段了解得太少,所以想请人掌掌眼。”邹宁说话倒是很直接,“唐老
板你也知道,我们的工作都比较忙,虽然爱好古玩类的东西,但是和圈里人交际不多。”
吴永功接着说道,“我和毛逐也是来买东西认识的,我俩聊得来。就算他断不了,圈里人脉总比我们广一些。”
“东西带来了吗?”唐易呷了一口茶。
“带来了!”邹宁略略犹豫了一下。他不认识毛逐,但是来之前听吴永功说是个小伙子,本来就有点儿不太放心,现在一看唐易居然是毛逐的老板,也这么年轻,所以觉得希望不是很大。
唐易也看出来了,邹宁比吴永功的心思要细腻一些,想得多一点儿。不过,初次见面不放心,也是正常。
邹宁只是略加犹豫,随后便从随身带的皮包里拿了出来。
原来是一个玉件,白玉的。
长约十厘米,宽不到五六厘米。长方形,一端厚实,挖出了一个方形孔洞,一端则掏去一块,形成了一个钩形的结构。整体形状有点儿像一个扁的“p”形。
平的一面,有规律布排的大颗粒。这玉件光感很强,乍一看,甚至有玻璃的感觉。
唐易暗暗点头,“东西怎么来的?”
“我是在文化市场买的。当时那个小贩把这个东西穿在腰带上,当个皮带扣。”邹宁解释道,“现在很多人喜欢弄个玉带扣挂在腰带上,不过这东西下面带个钩子,有点儿特别,我就多看了两眼”
见邹宁盯了几眼,那小贩居然解开腰带,把这个玉件撸了下来。邹宁上手看了之后,就发现了这玉件除了下面多一个半短不长的钩子,这光感和常见玉件也不太一样,特别亮,像玻璃。这就让人感觉有点儿假,在他看来,好的和田料给人的感觉柔和温润,而这,倒像是青海料抛高光的效果。
邹宁有点儿失望,一边将东西递还给小贩,一边问了问价。小贩张口就是五千,邹宁本来也觉得意思不大,也没还价,拔腿就走。
不料小贩立即喊住了他,让他好歹还个价,邹宁很随意地还了个十分之一的价儿,五百。小贩一听,连连摇头,让再添点儿。邹宁本来就是随口说的价儿,没说一两百就不错了,当下也不啰嗦,又要走。结果呢,小贩居然跟了几步追上了,喊着开个张,居然五百给他了!
这更让邹宁觉得这不是个好东西,不过,就算是青海料的东西,个头儿不小,五百也不亏。
“我拿回来让永功看了看,结果他觉得这东西像是个老件儿。我们工作忙,就一直没找人看,这不今儿我俩都休班,说是一起来古玩街逛逛,他让我带上这个玉件,正好找人帮着看看。”邹宁说道。
“你俩平时不大接触古玉吧?”唐易不由多问了一句。
“是啊,其实我们主要就是玩个文玩,古玩也就是玩个铜钱,其他的东西,多是接触民国的小件。”吴永功实话实说。
唐易一听,便直接说道,“邹教导你的运气太好了,无心插柳,结果五百块就捡到了一件西汉早期的谷纹玉剑璏。估计那小贩要是知道,肠子都悔青了!”
“玉剑璏?”邹宁显然没听过这个称呼,不过他挠了挠头,“我听那小贩说,好像是下乡收的。不过这料子好像不怎么样,和田玉的东西,一般差的料才抛高光”
“古玩这东西,有时候就这样,懂行的未必运气好。”唐易解释道,“战国和西汉,是玉器的巅峰时期,很多制作方法现在也破解不了,这种玻璃高光,正是典型特征,你看这谷纹,颗粒突出,透着几分灵动,现代玉器上的谷纹,做得不好的,都能看到一道道的印子。”
“这么说,这的确是一件古玉剑饰了?”邹宁接着问道,语气中透着兴奋。
“没错,剑饰一般是四件一套,除了这剑璏,还有剑首,剑格,剑珌。”唐易见两人听得认真,便详细解释了起来。
“剑璏,一般是固定在剑鞘上。你看这个方形的孔,还有这个钩子,就是为了方便古人将佩剑固定在腰上。剑璏,可以说具备装饰和实用两大功能。”
“剑首,镶嵌在剑柄的顶端。剑格,是设计在剑身和剑柄的交界处,其实就是个护手的作用。剑珌,则是固定在剑鞘的尾端。”
“西汉时期,一般的剑是不会用上玉剑饰的。玉剑饰,主要是帝王和贵族的一种尊显,也可作为赏赐之用。流传下来的玉剑饰中,你带来的这个剑璏,是最多见的,因为它结构最复杂,也相对漂亮,能满足把玩和收藏的心理。就像你看到的,很多人可以用来当作带扣。”
“剑璏,古代还有一个俗称,有人称之为‘昭文带’。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剑本来是‘武’的象征,剑璏却被称为昭文带,古人用了这种对应的表达方式,更显示出兵器的威猛。”
唐易说道这里,突然意识到自己解释得有点儿多了,“不好意思啊,没刹住车,吴大队又得给我开罚单了。”
吴永功哈哈一笑,“今天真是受教了!”
“再说说,再说说!”邹宁却听得入神。
“这剑璏不同时代的特征就比较复杂了,不过我确定这是一件西汉的制品无疑。”唐易这次没展开,主要是再说那就太多了,而且邹宁和吴永功只能算是爱好者,功力不深,很多东西也不好解释。
“想不到我也能捡漏!”邹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凡爱好古玩的人,心里总是有那种捡漏的期许的。只不过现如今,想捡个漏儿,实在是太难了!
这时候,阁宝多的门又被推开了,来人似乎很随意,还没看到店里的情景,便叫道:“毛逐,唐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啊?”
第701章 换着玩玩
唐易抬头一看,是老谭回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旅行箱,看来是一早去抓货了。
这古玩店和地摊的不同之处,除了有店铺,熟客多,还有个很特殊的关系,那就是不少古玩店的老板喜欢到大型古玩市场的地摊抓货,这是一件很考校眼力的事情,因为不少摊主的眼力也是不低的。
当然了,除了眼力,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地摊摊主流动资金少,不喜欢压货,所以在利润方面,有时候能压低。比如同样一件真东西,地摊可能一千就卖了,古玩店拿回来之后,加以处理,再配上盒子和好的包装,可能要大几千才能卖。
“老谭!我昨晚回来的!”唐易笑着说道。
“唐先生!”老谭一阵惊喜,“正好,我今天抓了几件古玉,你给掌掌眼!”
唐易连忙摆手,对邹宁和吴永功说道,“谭先生可是古玉鉴定的专家,我看,还是让他先给你们捡的漏儿掌掌眼吧!”
老谭对邹宁和吴永功打了招呼,从唐易手上接过了剑璏,眼中闪过一抹惊讶,“西汉白玉谷纹剑璏,沁色这么熟,出土至少得好几百年了!”
邹宁这下子对唐易的话是彻底相信了,而后却吞吞吐吐地说道:“这东西,这个,市场上······”
唐易明白,邹宁这是想打听下市价儿,便笑道,“战汉时期的的剑璏,一般都不便宜。这一件的工艺算是比较简单,胜在玉质好,比较白,保守估计也得十几万,如果能上拍,二三十万的价儿也有可能出来。”
没想到,老谭此时突然说道,“这只是单个的价格,要是配好了,都是汉代的东西,恐怕要翻几个跟头!”
唐易见老谭的神色似乎有点儿变化,正要询问,老谭此时已经拉开了小旅行箱,“这古玩一行,有时候不得不服一个寸劲儿,你们看看!”
从旅行箱里,老谭拿出了三个报纸团儿。
这一打开,唐易立即站了起来!
这三样东西,居然都是汉代的玉剑饰!一件白玉饕餮纹剑格,一件墨玉剑珌,还有一件青玉勾云纹的剑首!虽说颜色有些不同,纹饰也不一样,原先肯定不是一套,但毕竟都是汉代的,而且形式上凑成了一套!
“汉代墨玉的东西比较少见,剑珌又比较简单,这件我纯粹是捡漏儿;这青玉勾云纹的剑首,价儿也不算高。不过,这件白玉饕餮纹剑格,我是最后发现的,这东西大开门,基本上是市价儿拿的,我只讲了一点儿价儿下来,可放在店里盈利是没问题的!”老谭介绍道。
唐易笑道:“这一套东西要是凑出来,再请人打造一把汉代制式的古剑,配上剑鞘,那市价儿的确是能翻几个跟头!”
老谭向来比较直来直去,此时竟对邹宁说道,“怎么样,把你那件剑璏让给我们吧?”
“老谭。”唐易连忙跟了一声,但是老谭已经说完了。老谭这种浸淫古玉几十年的老帮菜,很容易忽略一个古玩爱好者第一次捡漏的那种心理。唐易却早就从邹宁的眼神中看出来了,这东西,他现在还没热乎够,怎么舍得轻易撒手呢?
“这个,谭,谭老师,这个。”邹宁果然有些不太自然。加上他又不能像唐易一样称呼‘老谭’,叫谭先生吧,又觉得老谭年纪太大,叫老伯之类的又不合适,憋出了个‘谭老师’,便没了下文。
“老谭,咱们做生意的,应该向邹教导推销其他三件,赚钱才是,你怎么反而想收人家的东西了!”唐易赶紧半开玩笑地接了一句。
“我是觉得邹教导是你的朋友,所以刚才,这生意嘛。”老谭这次倒是没直言快语,但是意思也很明显了。他刚才已经把收东西的底价儿说了,加上又是唐易的朋友,这三件玉剑饰要是卖给邹宁,那肯定赚不了太多啊!
其实,邹宁根本就没有买下这三件儿的意思,玉剑饰这样的东西,一般的古玩爱好者肯定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们就是玩玉器,也更倾向于挂件、牌子、手把件什么的,这成套玉剑饰,想收的,那应该都是很会玩儿的老虫儿。
所以,邹宁不愿放手,只是因为无意中捡漏的兴奋感。实际上,等到兴奋期一过,如果有人出高价,他一样会脱手。
“我就是随便玩儿,也没有凑成套的意思,而且这三件东西,我要是买了,老婆本就没了!”邹宁挠挠头。
哈哈哈哈!众人一起笑了起来。唐易边笑边琢磨了一下,邹宁应该是个很清廉的警察,单凭工资,花个几千收藏点儿东西还能接受,要是一下子拿出六位数,肯定吃不消。加上他和吴永功一看关系就不一般,吴永功秉公执法,那邹宁也错不了。
这两个人,都值得结交。
同时,唐易又有了一个主意,“邹教导,刚捡漏的东西,肯定不想出手,不过,我觉得你对这剑璏的兴趣,维持不了几天。你看这样行么,我刚才在店里看了看,我这里有块白玉籽料雕瑞兽的五七大牌,虽然是现代玉器,但是玉质和工艺都不错。店里的标价是三十八万,实话实说,进价只有二十万。你看看能不能换着玩玩?”
还没等邹宁接腔,唐易又说道,“你也不用着急决定,牌子你先拿走,玩儿几天,什么时候觉得可以换了,就把剑璏给我。如果最后还是想留着剑璏,那就把牌子再送回来。”
“啊?”邹宁显然没想到唐易会说这个。他愣神儿的功夫,唐易便把一块系有精美挂绳儿的白玉牌子从博古架的拿了下来。
这块牌子够大,所谓五七,就是宽五厘米,长七厘米,市面上,一般四六的牌子比较多。这牌子白度虽然达不到一级,但也接近了,玉质也不能说顶级致密,灯光侧打能见结构。但话又说回来了,要是玉质和白度都再提升一个档次,那也不是这个价儿了。
但是即便是这样,二十万拿下,也是赚了。因为这正面雕了瑞兽的牌子,背面是满皮的。
第702章 发年终奖
和田籽料,表面都有皮和毛孔,这种说法都是很形象,有细密的小坑洼,好似人的皮肤。当然了,很多籽料除了皮和毛孔,还带皮色,像什么枣红皮,洒金皮,秋梨皮,都是因为颜色命名。
古代玉雕,留皮的少,直到清乾隆以后,留皮巧雕才多了起来,但多也是为了巧雕。现在呢,只要是籽料,能留皮,哪怕是一点儿,玉雕师傅也会尽全力留下。
所谓籽料不留皮,神仙也不知。现在用山料乃至俄料、青海料、韩料混充籽料的东西太多了,不留皮,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不容易辨识是籽料。而且,现在做假皮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玉件做上一点儿假皮和皮色,混充籽料,就那么一点儿,确实不好辨识。
所以,市场上的和田籽料玉件,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留皮越多,价格一般越高。这牌子背面,正是留皮的好地方。但是,这么大的牌子,能满皮,的确很不容易。因为籽料是天然形状,牌子却得要求背面基本是平的。这得多大的一块籽料,才能留全这么一块皮子啊!
邹宁拿起这块牌子,认真看了起来。
“不上蜡,不摸油,这样的满皮的牌子,市场里已经不好找了!”老谭在旁边瓮声瓮气说了一句。显然,他觉得有点儿亏。
这剑璏唐易说保守十几万,上拍二三十万,是从一般的买方来说的。老谭自忖,如果让他抓货,即便遇上懂行的货主,十万左右估计就能拿下,但是这块牌子,进价可就是二十万。
玉器这东西,价格上旧不如新的情况很多见,不似瓷器。这是因为玉料本身就是值钱的东西,一块上佳的和田籽料,即便没加工,也很贵重。不像瓷器的原料是瓷土和釉料彩料,值钱基本靠的是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老谭说的是实话,也都是这牌子的优点,只不过语气不太好听罢了。
这种玉牌带给邹宁的冲击力,可比看着像抛高光的青海料的形状不趁手的剑璏大多了。
这就是一个收藏阶段的问题。初入行的人,更喜欢精美的、适合玩儿的东西。但是到了一定境界,追求的层次就变高了,而且审美的情趣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入门者见到古玉上有些沁色,特别是感觉脏的沁色,会觉得影响整体美观。但是入行久了,反而能从沁色中体会别样的美。再比如,有些老玉件,古代的工艺可能比较粗糙,入门者会觉得不如精雕细琢的东西养眼,但是入行久了,反而会更喜欢这种古拙。
“这不太合适吧?”邹宁一边看,一边轻声说道。
“没什么不合适的,说穿了不过是一笔交易,我把玉剑饰凑成套,赚到的钱会更多。而且我相信,你我都不是翻脸不认帐的人。”唐易笑着说道。
邹宁看了唐易一眼,他古玩不精通,人情世故可精通得很,唐易肯定不是这个想法,这么说,只是为了打消他的顾虑。毕竟,他是个公职人员。
“不是还有吴大队么?吴大队当年在警院有个同学叫郇江月对吧?我刚从沪海回来,你可能还不知道,郇江月的老公,是我的朋友,也是老谭的侄子!”唐易接着说道。
这话吴永功并不吃惊,碰上他在沪海工作的警院同学不算什么奇怪的事儿。
吃惊的是老谭,但是唐易随即朝他使了个眼色,他便压下没问。
“好吧!”邹宁确实是太喜欢这块牌子了,但是又不能下定决心出手剑璏,便应了下来,“我给你写个收条!”
不做作,有章法。唐易对邹宁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等到邹宁和吴永功离去,店里又没其他人了,老谭忍不住问道:“你和谭千常已经?” 既然连谭千常的老婆的同学都能聊到,那说明唐易和谭千常现在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老谭没想到唐易去了一趟沪海,居然把这事儿办利索了。
“阁宝多要在沪海再开一家店,不指望营利,其实就是个广告和门面,这个店,谭千常帮忙主持。”唐易看了看老谭,“你怕和他不好相处?”
“那倒不会,谭千常痛恨的只是燕京谭家,我早就脱离了,而且我们毕竟还有血缘关系。”老谭摆摆手,“我只是担心他城府太深,得了好处之后会把你一脚踢开。”
“要是好处会源源不断呢?”唐易反问了一句,而后却又笑道,“开个玩笑,要想让这样的人心悦诚服,光有好处是不行的,慢慢来吧。就现在来看,他基本已经服了。”
老谭想了想,“你能掌握好节奏就行。”
接着,老谭便开始从小旅行箱里往外拿东西,他逛了一早上地摊,收的东西可真不少,不过除了那三件汉代的玉剑饰,剩下的多是一些小玉件和几样民国的老东西。
唐易见老谭如此兢兢业业,心里一动,“老谭,如果邹宁愿意送来剑璏,这凑成一套,你留着收藏吧,算是我给你发年终奖了!我记得你那里还没有成套的玉剑饰。”
“这怎么行!”老谭一下子抬起头,“这一套卖好了能卖上百万呢!”
“咱们收来可没这么贵。再说了,还有嫌老板年终奖发多了的么?毛逐那边,我也想给他一块上好的翡翠料子。”唐易笑道,“都不是直接发钱。你不要,是不是觉得不实惠?”
老谭连连摆手,“是太贵重了!”
“再不要就是看不起我了!”唐易起身,递给老谭一支烟。
老谭抽了几口闷烟,“行。如果那个警察真的送回来剑璏,我就替你收着。”
唐易本想说,都给你了,还什么替我收着,但是想到老谭比较执拗,便也没说,只是笑了笑。
结果,三天之后,邹宁果然把剑璏送来了。时间是中午饭后,邹宁挑了下班的时间。此时唐易也刚吃完饭,店里也没什么人,两人喝茶聊了一会儿。邹宁问了不少问题,唐易都给解答了。
聊着聊着,邹宁突然有点儿犹豫地问道,“唐先生,你能只通过图片鉴定古玩吗?”
第703章 海兽葡萄
“通过图片鉴定古玩?”唐易一愣,随即心想,这当然不能了!除非是那些一眼假的东西,图片上就有显著的破绽,直接判定是假货。如果要断定是真品,那非得上手不行,图片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了。
唐易并没有往深处想,还以为邹宁在网上看中了什么好玩意儿,“你要是想从网上卖古玩,也不是不行,现在不是都有几天的鉴赏期么?到时候上手看看,也可以拿过来我帮你瞅瞅,不行再退回去就是了,就是麻烦点儿。不过,我还得提醒你,这网上的东西,想捡漏,比逛地摊还难。”
邹宁却摇了摇头,沉吟了半晌才说道,“唐先生,一开始我不知道,后来我回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部里有对你的通报表彰,你协助追回过国宝重器。所以,有件事儿我想请教一下你。”
唐易这才明白,“可是案子的事儿?”
邹宁点点头,“前天,我们大队从网上截获了一封邮件。发出地是长安,收的地址是咱们山州。不过,发送邮件用的是一处五星级酒店的wifi,暂时还没确定具体发件人是谁。而收件人是用的手机,也是在一处咖啡店用wifi接收的。”
“长安的发件人我们已经通过部里通知协查,山州的收件人我们动用手段,确定了。这个收件人是个倭国人,叫友田丰二。”
“友田丰二?”唐易立即接口道,“这不是河野平的助理么?”
“你也知道?”邹宁一怔,“没错。”
“河野平现在在沪海,奇怪,既然是电子邮件,为什么不直接发给河野平?”唐易有些不解,“图片是什么内容?”
“图片共有五张,都是一面铜镜,有正面,有反面,还有细部的图片。”邹宁说道,“我们之前已经通过内部的专家看了,但是专家说,仅仅从图片上,不能判定真假。但是,这东西专家又感觉不一般,所以我们也上报到了部里。”
唐易正要接口,这时候邹宁的电话响了起来,他看了看来电号码,看了一眼唐易,随后走出店外,接听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邹宁兴冲冲地走了进来,“唐先生,刚才我们支队领导来电话,说部里建议找你协助调查!如果有新的进展,还有可能派人过来!”
“先让我看看图片吧!”唐易微微一笑。他并不奇怪,因为部里主管此类案件的特殊部门是文调局,而且多半还要和征集办通气,同时自己是官方圈定的专家,人又在山州。
邹宁从手机登录网络,调出一组图片。
“海兽葡萄镜!”唐易仔细看完了几张图片,“从图片上,还真看不出什么破绽,工艺精美,银光闪闪,像是难得的真品。而且直径居然达到了二十五厘米!”有一张图片上,旁边附上了一把透明的塑料尺子。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的典型代表,最为引人注目。
铜镜这东西,前些年的价格一直不高,而且连独立的分类都没有,一直归类到杂项里面。但是这几年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完整精美的唐代海兽葡萄镜,拍卖价格一路攀升,最高的已经突破了千万的高价。
相比于倭国,华夏的古铜镜收藏热潮形成的晚多了。倭国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不少人收藏研究华夏的古铜镜,这也导致民国年间流出去不少。
从铜镜的市场情况来看,战国和唐代的价格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