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易的眼中却没有显示半分的慌乱,“如果不是,闵老就不会先说如果是了!”

    闵天收回目光,心里却道,这个唐易,看来的确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这两个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而且,根本听不出来他对这个大罐的看法。

    正在闵天琢磨的时候,唐易却又说了一句,“根据我的了解,黄立三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无论是钱财上的,还是名声上的!”

    “噢?”闵天眼睛一亮,刚说听不出看法,他却来了一句暗示!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指这东西是真的!因为如果是赝品,只要闵老敢声张出去,就算钱要不回来,对黄立三的名声影响很大。

    而且,唐易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合同:如果发现是赝品,将会退回五千万,如此一来,黄立三的钱财和名声都会受损。

    这句话是建立在不能评判朋友之间交易物品的真假的基础上,但又像是在偏向闵天,极为巧妙地点出了是真品。

    闵天是这么想的,唐易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既不想帮老黄,也不想帮闵天,所以说真说假都不合适。只能这样点一点,他说的都是实话,黄立三的确是这种人,至于闵天怎么想,那他就没必要管了。

    “后生可畏啊!”闵老说着,转身从抽屉里掏出一张名片,“既然是自己人,以后我也愿意和唐先生多多交流!”

    后生可畏这个词,在唐易出道之初,秦老和方老都曾说过,但是现在从闵天嘴里说出来,唐易却觉得很不舒服。

    但是,闵天给的名片还是要接的。唐易看到名片,也不由微微吃了一惊,这张名片居然是玉制的。

    厚度只有一毫米,而且上面还浅浮雕了姓名和电话等内容,字体遒劲挺拔,边角清晰。

    玉材用的是青绿色的河磨玉析木料(附注),质地上乘,青的浓郁润泽,光彩照人。

    谭千常在一旁却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闵天的名片,有三种,一种是和田白玉质地的,这一种他只给地位比他高的人,送出去的很少;第二种,就是河磨玉析木料的,送给平辈论交的人或者实力相当的生意伙伴。至于第三种,则是普通的纸质名片,但也不是随便给。

    三种名片上的联系方式是不一样的,纸质名片上,只有办公电话和秘书电话。析木料名片上,则有闵天的手机号。而和田白玉的名片上,没有联系方式,只雕刻了“天人合玉”和闵天的亲笔签名。

    能拿到闵天送出的白玉名片的人,联系方式就是次要的了,这样的名片,既是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又是一种尊贵的体现。市场上炒的价儿不低,但是基本上是有价儿无货,因为能拿到这种名片的人,也不会去卖了换钱。

    即便是析木料的名片,闵天送出去的也不算多。谭千常惊讶的原因是,闵天初见唐易,而且唐易并没有直接判定真假,闵天居然一反以前辈自居的状态,送出了一张代表平辈论交和有合作意向的名片!

    唐易是伸出双手接的名片。这对闵天算是一种尊重,更重要的,也是从心底赞叹这张名片的精美雅致。

    而就在接名片的时候,闵天的目光却突然盯在了唐易的左手腕上!

    附注:河磨玉析木料。河磨玉,不论结构还是成因,都是与和田籽玉很相似的,基本上以透闪石为主,不过产地却在东北辽省。本来是山中形成的透闪石老玉,因为被河水冲刷,形成了类似籽玉、外带石皮的河磨玉。这个名字很形象。

    河磨玉主要以黄白色和青绿色为主。这青绿色河磨玉的代表,就是析木料。析木,本是产地河边一个镇的名字。析木料外带褐色、黄色等颜色的石皮,里面的软玉青绿或者黄绿,质地上佳。这两年,析木料涨得挺猛。个人观点,从其质地和色泽来看,感受起来比和田青玉要更舒服。

第691章 扑朔迷离

    唐易的左手腕上,露出了玄域圣环。闵天的目光集聚,正是因为此物。

    唐易穿的是一件休闲皮装,袖子有点儿长,还是收口的。见到闵天之后,不论是握手还是喝酒,一直都用的是右手,左手腕几乎没露出来,有时候露出来了,闵天恰好也没关注。

    但是现在唐易双手来接名片,手掌前伸,他的个子比闵天要高半个头,玄域圣环顺势下滑,露了出来,一下子出现在闵天的视线中。

    闵天盯着上面的梵文,捏住名片的手没松开,直到唐易轻轻拉了一下,他才回过神儿来,“唐先生的紫铜手镯很别致啊,上面可是梵文?”

    唐易自然注意到了闵天的关注点,而且心里还暗骂了一句老狐狸!如果不知道这玄域圣环的情况,哪怕只是个名字,他也不会愣住!但是,他又不知道唐易对玄域圣环知道多少,是无意得到戴着玩儿呢?还是有所了解,随身不离?所以,只是含糊其辞地先问了一句。

    “咱们坐下聊吧,这茶都快凉了,也没喝一口。”谭千常很是时机地在旁边说了一句。

    “对,对!”闵天打开办公室的门,喊来了女秘书,“带唐先生和谭先生先到贵宾会客室,备茶,我随后就到。”

    闵天自然是要把这庄子梦蝶青花罐先收起来。同时,他还想准备点儿东西。

    到了贵宾会客室,坐在宽大皮沙发上,唐易见面前的茶几上有水晶烟缸,便掏出烟递给谭千常一支,自己也点了一支。

    “这青花罐,可真是让我开了眼了!”谭千常笑道。

    “回头咱们单聊。”唐易也笑了笑。唐易心想,闵天对佛教的研究看来不是一般的深,首先他懂梵文,其次应该对着玄域圣环有所了解。

    果然,闵天进来之后,只是随意寒暄了两句,便开始直切正题,“唐先生的手镯,能否让我看看?”

    唐易也没推挡,看就看呗,你还能抢走不成?笑了笑了便摘了下来,递给了闵天。

    闵天进来的时候,带着一个精致的锦盒,接过玄域圣环之后,闵天将盒子递给唐易,“唐先生,初次见面,我这个地主也没什么表示,这个小礼物还望不要见笑。”

    谭千常此时也在深思中审视玄域圣环。但凡年少时遭遇过磨难的人,心思一般比较重,谭千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是一般人,觉得闵天送给唐易礼物,想的可能主要是拉拢,既然都已经送出名牌示好了,那进一步拉拢是很自然的。但是,谭千常却觉得,这是一种交换:闵天欣赏唐易手腕上这个东西的交换。

    仅仅是欣赏一下,居然还要再搭上一件礼物,这东西绝对不一般!

    唐易打开锦盒,更是让谭千尺相信了自己的想法。因为里面是一串保山南红的双面雕十八罗汉。最关键的是,这串保山南红,不仅是典型的柿子红,而且直径达两厘米,居然基本上没有裂。

    南红玛瑙如今算是市面上炙手可热的东西,比较著名的产地大抵有三处。甘南老料已经绝迹,只有老件了,闵天的玉雕工作室想买原料也买不来。剩下的产地,就是保山和凉山。总的来说,凉山料的色泽和质地不如保山料,但是保山料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有裂。

    有裂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加工,所以保山的好料珠子如果没裂,一般不大,超过两厘米很少。这串手串一共十颗,除了双面雕的十八罗汉共有九颗,还有一颗更大的佛头,材料本身就不便宜了,加上是闵天主雕,老师傅打磨,这手串几十万的价儿也不算高。

    为了欣赏唐易手上这个东西,闵天居然如此大方,而且看表情,居然还好像赚了多大便宜似的。

    而唐易,看了一眼手串,便轻轻合上了锦盒,“闵老太客气了!”

    此时闵天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玄域圣环上,“不客气,不客气。”

    “闵老精研佛法,想必知道这玄域圣环的出处。”唐易又是不紧不慢地来了一句。

    “嗯。”闵天又是应了一声,“嗯?”旋即,闵天猛然抬起头来,“唐先生,知道此物?”

    这话问的,人家戴在手腕子上,如何能不知?

    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闵天也是机缘巧合得知了玄域圣环,而且查过大量的佛教典籍而没有线索。最终,还是因为入藏地之后,结识了一位藏地的高僧,这才知道了一些东西,不过那位高僧早已圆寂多年。所以,戴着也未必知道。

    “闵老,我也是只知道名称,还望闵老不吝赐教。”唐易自然不能把“进入”其中和参破华严十地的事儿说出来。

    闵天缓缓掏出一支烟,并没有让一下唐易和谭千常,而是自己默默点上抽起来,显然,他已经进入了遐思,没注意基本的礼数。

    唐易和谭千常也没打扰,各自也掏出了一支烟。

    三支烟枪,烟雾袅袅中,闵天开口了。

    “那年夏天,我到西疆和田的大巴扎(集市)上选购和田玉料,遇到一位僧人,他的胸前垂着一条天珠和老松石编成的链子,链子上,就挂着一个玄域圣环,因为太大,所以特别突兀。当时,他是想选购一块大籽料,想雕一尊佛像。我和他聊过几句。”

    “他告诉我,他从藏地而来,这玄域圣环是唐代的圣物,代表佛法修行的至高境界,他挂在身上,就是想要时时参详,但是二十年了,始终没有参透!”

    唐易暗想,难道这个僧人是须极禅师?不对啊,须极禅师不是藏地出来的,而且须极禅师的玄域圣环,是出自一位姓唐的人之手,这个人,他还推断,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爷爷唐展云!

    这件事越发扑朔迷离。唐易忍不住问了一句,“闵老,难不成我手上的这个,就是你当年见到的那个?”

    闵天轻轻摇了摇头,“当然不是!”

    唐易更糊涂了,莫非,这玄域圣环不止一个?

第692章 讲述来历

    闵天狠狠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道,“我一直痴迷于对佛法的研究,听说是代表佛法的至高境界,自然很感兴趣。这个僧人,对和田玉料不是很了解,我就全力帮他选料讲价,最终帮他买了一块性价比很高的好料子。”

    “但是很可惜,他对玄域圣环的了解也很少,只知道出自唐代的吐蕃,是一件佛门圣物。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这件玄域圣环是仿制的!”

    唐易这才明白,为什么闵天说这两个不是同一个。

    但是,即便是仿制,也应该有原型吧?

    此时,闵天继续说道,“我当时想,即便是仿制,也应该有原型,便问了问他,他却说,是在藏地一位高僧那里见到过图谱,那本图谱,是关于历史上佛教法器的图谱。”

    随后,闵天便想去藏地一探究竟。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对佛法极感兴趣的闵天丝毫不觉得这是一件冲动的事儿。

    结果,还真的让他找到了那位高僧,对于痴迷佛法的闵天,这位高僧并没有推挡,只是告诉他,图谱确实是有,但是只能对藏地的僧人看,外人是不能看的。

    闵天知道,这种事儿,根本没法勉强。

    不过,关于玄域圣环,这位高僧倒是告诉了他一些知道的东西。

    “他说,玄域圣环,出现在唐代,具体说是松赞干布时期。大部分人都知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松赞干布相当于吐蕃的开国皇帝,因为从松赞干布开始,吐蕃进入帝国时期,他举兵征伐,兼并扩张,一统藏地,同时,在吐蕃佛教史上,也是具有开创性的人物。”

    “松赞干布这个人很不简单,他创制了藏文,引入印度、尼泊尔、中原地区的佛教人员,还大量翻译佛经。同时,他也大量迎请和制作佛教供品和法器。”

    “实际上,我也查过一些资料,松赞干布时期,只能说佛教在藏地兴起,而不是鼎盛,甚至都没有真正立足。”说到这里,闵天停顿了一下。

    唐易接口道,“没错,松赞干布时期,恰逢吐蕃巨变,其实他的精力主要还是发展帝国的实力。直到他去世,吐蕃的主流依然是苯教,而不是佛教,后来才发生了变化。而且还有史料说,松赞干布就是被苯教徒刺杀身亡。但更多的史料是说他染了瘟疫去世。”

    闵天生生吃了一惊,很多东西,都是他遍查很多资料知道的,没想到唐易居然信手拈来,现在哪有小年轻愿意去看这些东西?

    “唐先生真是博学多才。”闵天发自肺腑地赞了一句。

    “搞古玩的,多多少少会看一些史料。”唐易也没有过多解释,接着又朝闵天伸了伸手,示意他继续。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还送了他一批紫铜,这批紫铜了不得,里面还熔炼了一些黄金和贵重材料,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唐易心想,这想必就是制作玄域圣环的原材料了,圣环上的纹路想必就是因为这个。

    果然,“当时松赞干布请了一位印度高僧,一位尼泊尔高僧,用这批紫铜制作法器。虽然不知道这批紫铜的具体数量,但是李世民应该不会太小气,肯定不会很少。但是,所有的紫铜材料,最终只成形了这么一个玄域圣环!”

    “当时松赞干布大吃一惊,甚至怀疑是不是这两位高僧偷用了剩余的铜材,但是经过对所有参与工匠的调查,事实就是如此。具体制作过程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据说,玄域圣环制成之时,所有参与者都有一种离开现实空间,进入一个虚无缥缈的空间的感觉!”

    “这时候,两位高僧居然双掌相对,异口同声高喊‘玄域’!众人这才感觉回到了现实中,但是此时,两位高僧居然双双圆寂了。松赞干布虽然也琢磨不明白,但却在圣环的扁平如门的地方,让人刻上了梵文的‘玄域’。”

    “这两位高僧究竟用了什么法术,参与工匠根本不知道,他们只是负责依照吩咐不停地熔炼紫铜。这‘玄域’的说法和指代,最终成了一个谜。松赞干布去世之后,佛教在吐蕃的地位仍不算高。后来,这件玄域圣环流出了藏地,据说到了尼泊尔。”

    “又据说,尼泊尔的一位高僧得到了玄域圣环,有人看到他竟然化身成了菩萨,瞬间无影无踪。再往后,这玄域圣环就不知所踪,有说重新回到藏地的,有说留在尼泊尔的,有说进入华夏的。还有一个说法,明末战乱,这玄域圣环竟然被起义的张献忠所得!但是,这些,都无从考证了!”

    听到这里,唐易忽然心里大动。

    张献忠这个说法,倒是让他想起,四十年前,当时在0503工作的爷爷唐展云,正是在和同事蒋英年在寻找张献忠的大西宝藏的过程中,意外遭遇虎鸾,从而下落不明!

    须极禅师又说是从姓唐的人手里拿到的玄域圣环,莫不是爷爷被虎鸾掳走并没有死,反而意外找到了大西宝藏,得到了玄域圣环?

    但是,将玄域圣环送给须极禅师之后,却是临终托付。也就是说,从大西宝藏出来之后,他已经自知命不久矣。那么,他到底遭遇了什么事情,又是如何遇到了须极禅师?

    一团乱麻。

    “我知道的,就是这么多了!”闵天叹了一口气。不管闵天平时如何老谋深算,面对一件多年追寻之物,他还是说出了所知的全部。不过,这玄域圣环太过神秘,即便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来历,却解不开关键的机要。

    这时候,唐易通过闵天的言谈举止也明白了,闵天虽然痴迷佛法,但说白了是一种兴趣,想要透彻的研究,却未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为闵天身上显然也带着强烈的物质**。

    唐易思考的时候,闵天却又开口了,“唐先生,我今天真是得好好谢谢你啊!这样,中午是谭先生做东,晚上我来做东好了!”

    “闵老太客气了!”唐易立即接口道。

    “是唐先生太客气了,说不定我还有事相求呢。”闵天笑得有些不太自然。

第693章 想压一头

    听了这话,看着闵天,唐易心里晃了一下子,心说莫非他想让我出让?这东西倒不是什么重器,我也未必能研究明白其中的奥义,但是既然和爷爷唐展云有关,断然是不会放手的。

    “闵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谭兄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唐易笑道。

    此时,谭千常投来感激的眼神。

    闵天还未开口,唐易却接着说道,“这件玄域圣环,实不相瞒,是我的父亲偶然得到了,具体传承他也不知,现在给了我。今天听了闵老的讲述,我也是受益匪浅。若非是传家之物,我都有心送给闵老了!”

    唐易这是先堵了闵天的嘴,也自然不会说真正的来历。而且说的时候,顺势摊开手掌掂了掂,既像是表达无奈,又像是伸手要回玄域圣环。

    闵天一怔,其实他说有事相求,重点自然是想买下玄域圣环,当然也有想以后在古玩圈合作的意思。

    但是唐易现在这么说了,他也不能再开口了,“唐先生说哪里话。我相求的其中一件事儿,就是想让唐先生告诉我如何得到的,现在已经说了!至于其他的事,我们慢慢再叙!”

    他也顺嘴编排了一下,同时有些不舍地将玄域圣环递还给了唐易。

    唐易接过,快速又戴在了左腕上。

    吃晚饭的时候,闵天还叫上了一位沪海藏协的理事,此人名叫倪仲伟,四十多岁,在沪海的藏宝楼还有店铺,是专门做古玩生意的。藏宝楼在沪海的古玩城里,算是名气大、历史久的一个。

    谭千常现在已经不担心江南玉器协会理事的事儿了。而唐易一看倪仲伟对闵天的态度,就知道这是闵天招纳来的人。既然曾士银告诉他,闵天和河野平在接触,那自然就是要染指古玩圈,想要建立自己的势力,招兵买马也很正常。

    倪仲伟在沪海古玩圈还是有些名气的,尤其擅长瓷器,可算得上一个高手。闵天在瓷器方面也不弱,所以才认识了倪仲伟并招纳过来。他也是闵天找过的两个鉴定庄子梦蝶青花罐的高手之一。

    倪仲伟本来听说闵天让他来招待外地来的古玩圈的贵客,还是挺高兴的。他来的时候,唐易去卫生间了,只看到了谭千常,谭千常的实力他是清楚的,虽然主要做翡翠玉石类的生意,但是古玩方面的水准算是沪海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他们之前也认识。所以见了面就笑着聊了起来。

    直到唐易进来,倪仲伟才知道,这个小年轻就是所谓的贵客,而且揣摩闵天介绍时的意味,似乎也很想招纳。倪仲伟脸色不知不觉出现了变化,心说一个毛头小子能在古玩圈有什么作为?

    如果没有和谭千常之前的高兴劲儿,倪仲伟神色的变化还是不容易看出来的,但是这一对比,就有点儿明显了。

    这唐易,一来的确是让闵天有些惊艳,二来河野平交待过,所以闵天自然是尝试笼络的,一看倪仲伟的神色,闵天立即笑道,“唐先生在北方古玩圈的名气不小啊,唐眼这个名号听起来那是足够响亮!”

    倪仲伟略略一愣,“唐眼”这个名头他是听说过的,也听说这个人年纪不大,但是没想到这么年轻,加上唐易态度很谦和,他自然而然就轻视了。

    不过,即便是知道了这个名头,他仍旧觉得唐易未必有什么道行,这年头,炒作个名头的事儿太多了。

    “唐先生赌石的眼力那也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这次缅甸大公盘,恐怕随随便便就能赚上两三亿欧元吧?”谭千常说得夸张了,但这种撑场面的话,也不怕大。

    他已经基本确定和唐易结盟,说得再实际一点儿,虽然日后成了气候怎么样还两说,但暂时那是要先跟着唐易混的。这唐易一来沪海,就无形中拉近了他和会长闵天的关系,从而算是稳住了他在玉器协会地位,已经是很实惠的见面礼了。

    既然唐易说了和谭千常是自己人,而且谭千常的实力不弱,有了这样的机会,那闵天自然是想一起笼络的。谭千常表面上也当然得表现出识趣的样子,虽然他的目标就是最终取代闵天,但是暂时还是要靠着闵天的。

    倪仲伟没想到谭千常也跟着捧唐易,也不由得露出笑容,口是心非地恭维了一句,“唐先生年少高才,真是令人佩服啊!”

    这顿饭开局不多久,闵天就开始暗示,什么“南北合作”、“一起干一番大事儿”之类的频频出现,唐易呢,一边口头上应着,一边却想,河野平找了这么个老狐狸搭台,恐怕赚不到什么便宜。

    闵天刚认识唐易,是不可能有什么具体的话的,真要合作,那得日后用实际的业务来完成。所以,听到唐易口头上的应允之后,闵天接下来的话题也开始谈论起一些古玩和圈里的事儿来。

    唐易本来说古玩就是乐呵乐呵,结果倪仲伟在谈论古玩的时候,总是想压唐易一头,唐易说几句,他就立即要补充几句,而且总是想找出漏洞,加以斧正。

    见倪仲伟如此,唐易便没心思和他叨比些没用的,干脆不多说了。心里想着,明天和谭千常单独聊聊,尽早回去。

    饭局过了大半,倪仲伟接了一个电话,他也没回避众人。听通话内容,好像是有人新得了一件瓷器,想让他掌眼。倪仲伟瞥了唐易一眼,居然说正在和圈里的高手一起吃饭。唐易听不到对方说了什么,但是倪仲伟哈哈一笑,接着便问了问地址。

    “看看吧,在外面号称什么大收藏家,其实就是有钱能买,他懂什么叫古玩,什么叫文化?再有钱也是乡毋宁(乡下人)!”倪仲伟挂了电话,不屑地来了一句。

    “既然倪先生有事儿,那咱们就此喝了杯中酒,大圆满吧!”唐易自然听出了暗指,也不愿多啰嗦,顺势提出了散局。

    倪仲伟看了看闵老,突然笑道,“既然唐先生在圈里名气这么大,一起去看看如何?”

第694章 斗彩四爱

    “有倪先生在,我哪敢献丑。再说我不胜酒力,已经有些把持不住了!”唐易微微一笑。

    “唐先生喝得很少,谈吐清晰,就别谦虚了。”说着,倪仲伟又看了看闵老,“这位是个地产商,不仅有钱,而且给我介绍了不少客户,对闵老也是仰慕已久。”

    倪仲伟这是觉得闵老能支使动唐易了,其实唐易除了感谢他能说出玄域圣环的来历,真是没什么地方可以鸟他。

    “噢?他这是得了什么宝贝?”闵老眉毛一扬。其实,闵老也是想唐易能去的,因为他还没真正见识唐易鉴宝的能力,庄子梦蝶青花罐唐易没有直言鉴定,只是让他觉得唐易处事圆熟老到,而且一下子点出了青花罐的货主,说明在圈子里有人脉有道行。

    这一问,如唐易和谭千常这种心思敏捷的人,一听就是在为去做铺垫了。

    “听起来可不简单,说是一堂成化斗彩的杯子。”倪仲伟一本正经的说道。所谓“一堂”,是杯子上的说法,两只叫一对,四只叫一堂。

    “噢?是什么杯子?是鸡缸杯还是压手杯?”闵老问道。虽然问得挺急,但也听得出来,他并不相信。成化斗彩杯,要是本朝真品,不要说一堂了,就是一只,那也不逊于他刚到手的元青花罐。

    “电话里没说太多,我看本朝真品是不可能了,主要是去看看是什么时候的仿品。”倪仲伟接口道。

    “高人就是高人,倪先生还没上眼,就知道不是本朝的。”唐易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我再去献丑,的确是不太好。”一听成化斗彩,唐易更不想去了,这东西,哪能随便买到?连倪仲伟都看不上的人,得到真品的几率太低了!

    “唐先生,万事无绝对,既然号称到手千古名器,不妨去看上一眼,就当饭后消遣了!”闵天笑看唐易。

    唐易正待再次婉拒,谭千常却也说道,“就是,去看看吧,正好我也去跟着你和倪先生学习一下。”

    除了赌石,谭千常也没见识过唐易的眼力,现在的确也是好奇心起来了。

    唐易扫了一遍心态各异的三个人,掏出一支烟点上了,抽了几口,才道,“好吧,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是怕到时候和倪先生观点不一,丢人现眼。”

    “活到老学到老嘛!年轻人学习的机会更多。”倪仲伟还真不客气。但是闵天和谭千常都听出来了,这“丢人现眼”,怕是预留给倪仲伟的。

    这时候已经快晚上八点了,这个点儿,一般是不会请到家里去的。果然,鉴宝的地点是这个地产商的一处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展览室,除了一处办公桌,四面都是博古架,还有一台很大的影子木的书案。这地方的安保自然也很严密,这位地产商是亲自到门口迎接的。

    这位姓刘的地产商,一点儿都不像倪仲伟所说的“乡下人”,眉眼周正,配合那一副金丝眼镜,透着一股儒雅的气息。而且,在倪仲伟一番介绍之后,即便是他对闵老、唐易、谭千常的礼貌性吹捧,也显得很自然,很有章法。

    进了办公室,门外还有一个保镖两个保安守着。这影子木的书案上,没有毛毡宣纸,想必是提前清理了,上面是一溜四只小杯子。

    杯子的直径和鸭蛋差不多,胎薄如纸,釉色莹亮。不是鸡缸杯也不是压手杯,倒似故宫里的三秋杯,敞口微侈,弧腹伸展,圈足小巧。

    这四只小杯子上的斗彩图案,分别是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所谓四爱图,就是这个,四个历史上的文人名士,四个流传甚广的意趣典故。绿柳白鹅,**青山,粉莲碧水,褐枝红梅,四只小杯子上,就那么小丁点儿地方,却画得美妙无比。

    “刘总,哪里来的?”倪仲伟收回自己惊讶的目光,开始一只只翻看底足,唐易也跟着撇了一眼,都是青花款儿“大明成化年制”。

    “这个可不能说。”刘总神秘一笑,“不着急,慢慢看,这灯光亮度还行吧?”天花板上一排排的日光灯,将屋里照得如同白昼。

    “行,没问题。”倪仲伟又仔细看了起来,一边看,嘴里似乎还有轻微的咝咝抽气之声。闵老和谭千常也很认真地看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唐易好似已经不再去看这四只杯子,转而说道,“刘总,你这楠木瘿的书案,的确很漂亮,这和飞鸟走兽如此相像的木纹,这些年可不容易找了!”

    影子木,又叫瘿木,并不是指某一种木材,而是很多具有“瘿”的特征的木材。所谓瘿,就是瘤疤,形成的木纹图案多姿多彩,很受人喜爱。桦木瘿,柏木瘿,榆木瘿,枫木瘿,算是比较常见。

    楠木瘿就要高一个档次,至于花梨影子木,那就更珍贵了。

    “想不到唐先生对木料也这么有研究。”这位刘总有些纳闷,这楠木瘿的书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