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坐下说,坐下说!”老庞连连点头。
严美妮也想听听唐易能说出什么来,便也笑着一边将佛经重新卷了起来,一边坐下了。
四人围坐在了八仙桌旁。文佳心里有了数,依照唐易的性子,这佛经八成有问题,他不想要!不然就算下午是出来散心的,他也不会费力要讲上个来龙去脉。
所谓褒贬真买主,喝彩是闲人。同样,愿意对着一件货多说的,一般不会真的想买。要是真看上了,首先要打听的,是严美妮预订出去的价儿是多少,看能不能加价儿截胡,哪有空讲故事?
“光绪年间,大清国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慈禧被入侵的列强弄得焦头烂额。当时守着敦煌莫高窟的,是一个姓王的道士,日子过得拮据,有一天,他无意中从一个突然塌陷的洞窟里,发现了一堆唐代的佛经,数量惊人,得有几万件。”
“当时,有个外国人的探险队到了敦煌。说是探险队,其实就是来寻宝的,盗墓挖坟的事儿也干。这王道士日子过得清苦,就拿着佛经卖给这帮人,他是道士,不懂佛经,三瓜俩枣就卖了。”
“这批佛经传出去,一时在一帮外国人中引起了震动,接下来,各个国家的一批文物贩子蜂拥而至。所幸,他们没发现藏经的洞窟,只是从王道士手里买。即便是这样,到最后这几万件佛经,也被王道士卖得只剩下一万件左右。”
“唐代佛经,国宝啊!而且这王道士还没发大财,用现在的说法,基本就是白菜价价儿。后来才有人发现了此事,清政府才出手干预,派人把这一万件佛经运回京城。而且就在运送途中,盗贼横行,还少了一两千件。”
“现在这些佛经就在燕京的图书馆珍藏,你们感兴趣可以看看。”唐易笑道,“这半截佛经,也算是这批佛经的一个显著特色。”
“为什么呢?”老庞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第682章 故事没完
唐易看了老庞一眼,心想这求知欲还挺强。
“从敦煌到京城,数千里之遥,路过的地儿多着呢!很多地方官儿千万百计想自己留下几件,押解佛经的官员,到了州府县衙,好吃好喝不说,银钱也没少拿,不得不送出一部分经卷。但是,数儿已经报上去了,怎么办?一剪两半,送人一半,上缴一半,两不误!你说这脑子,要是干点儿正事儿多好!”
听到这里,严美妮心头大喜,忍不住说道,“看来,这半张佛经,是真品无疑了!”
“我可没说。”唐易笑着摇摇头,“我只说这纸是唐代的,而且讲了讲敦煌佛经出现在市面上的原因。对于墨色和书法,我不懂,不能乱说。”
严美妮一愣,但很快又笑了起来,“唐先生,我懂,我懂,你没有对这张佛经的真伪发表任何看法。”
在她眼里,唐易这是守行里的规矩,对有成交意向的东西,不发表关于真假的判断。
老庞沉吟了一下,又问严美妮道,“严总,这佛经,那边出多少钱?我加钱有戏么?”
“庞大师,对方不是燕京的客户,但中间人是燕京的,而且有头有脸。那客户‘隔山打牛’就交了定金,我们也商量好价儿了。这事儿,不是加钱的问题,是对方同不同意的问题。”
老庞点了点头,没有当着唐易的面儿继续追问客户是谁,却看了一眼严美妮,“隔山打牛?”
“就是没见到实物,只看照片和视频,然后就决定买了。”严美妮解释了一句,“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我们古玩圈里眼力极高的人,就像唐先生这样的,否则谁敢这么出手啊!”
唐易笑了笑,“严总真是太抬举我了。那什么,不耽误您做生意了,我们还有事儿!”
这时候,老庞突然看了看唐易,眼神中划过一丝狐疑。
唐易和文佳走出金石堂的时候,老庞还在店里。等到唐易和文佳走出了几十米,到了一个拐角的时候,却突然听到老庞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叫声。
“两位留步!”
“老庞,你不留下和那老娘们起腻,追我们干什么?”文佳调笑道。
老庞伸手把他们拉到路边一僻静处,又掏出烟递给了唐易,他知道文佳不抽烟,也没上。
唐易照顾文佳的面子,伸手接了,老庞又给他点上了,“唐先生的眼力让庞某佩服!”
“有话就说,有屁快放!”文佳道。
“文大师,你整天达官贵人里穿梭,大秤分金,哪知道我这种零打碎敲弄点小银钱的苦,你就别挤兑我了!”老庞苦笑一声,“最近的大生意,都是要求佛家法事,我也是没办法,弄张古代佛经这不是为了提升档次嘛!”
唐易抽了一口烟,“佛光。你这为了生意,都抽这烟了?这烟不便宜,一盒一百,一根五块。能抽这烟的人,不像是赚小银钱。”
“唐先生你也别取笑我了。我这是向你‘取经’来了,这佛经我得长期用,可不能马虎!我看你绕了半天,就差没点破那是张西贝货了!”老庞笑道。
唐易心想,这老庞别看身材胖大,倒是个心思玲珑剔透的主儿,便看了看文佳。
文佳笑道,“老庞和我关系不错,不然我也不会上去打招呼,也不会说话这么直接。”
老庞掏出一张名片递给唐易,“有文大师在,大事儿轮不着我,但是要说这京城里打听个事儿,跑个腿儿,不在话下!”
文佳冲唐易点了点头,这意思自然是可以卖他这个人情。
唐易笑了笑,“刚才那故事还没完呢。对了,讲到哪儿了?”
“讲到这押送佛经的官员吃了拿了,又想交差,剪了佛经,一分为二。”老庞连忙说道。
“嗯。”唐易点点头,“咱们接着讲,话说这批经卷到了津门,有个押送官员的亲戚是当地的官儿。这个人贪心大,一下子弄走了几百件佛经,上报的时候,和押送官员串通就说遇上了大盗,这事儿居然就这么瞒过去了。”
“到了民国,这个津门的官儿自然就没官儿做了,手头也紧了,他就开始卖经卷了。大部分都卖给了倭国人,所以现在倭国藏有不少唐代经卷。倭国有个东京史料馆,收藏的华夏古籍字画经卷什么的很多,里面就有唐代经卷的珍品。”
“后来,这个人手里的唐代经卷卖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他又开始打起了歪主意。当年他留下几百件经卷,还留下了不少唐代的空白经卷纸张,于是利用这批纸张高仿了一批经卷。他知道押送这批经卷路上的那些猫腻,为了仿得逼真,也为了多赚钱,其中有些仿品也学着用剪刀一分为二!”
老庞瞪大了眼睛,“合着这才是重点啊!这故事也太曲折了!”
唐易顺手灭了烟,看着烟头说道,“这故事,五块钱一段。”
老庞不好意思地笑笑,“这样,唐先生,晚上没事儿吧?我请客,你挑地儿!”
文佳想了想,“好啊,大冷天的,涮个羊肉锅子,东来顺吧!”
别看这老庞贪财又好色,但是这一把年纪了,为人却乐呵呵很随意,嘴巴又甜,唐易也算明白了为何这种人文佳的关系还不错,“好啊,那让你破费了老庞。”
“什么话!我要是买到假的,万一哪天被人认出来,那才叫真的破费呢!再说了,唐先生这种眼力,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结交还没有门路呢!”老庞哈哈大笑。
三个人又在琉璃厂逛了逛,也没发现什么古代经卷。老庞却对唐易说道,“唐先生,你眼力好,路子广,大店地摊都敢抓宝,如果发现了古代经卷,也不一定非要什么唐代的,明清的都行,如果不自留,给我留下,价儿你看着出就行!”
唐易笑着点点头,算是应下了。
天没擦黑他们就到了饭店,铜锅沸水,红白肉片,这大冬天的,的确挺滋润人。
“不怕唐先生笑话,我虽然古玩上不精通,但是这书法我还懂点儿,刚才严美妮店里那半卷佛经,那墨色古旧,字体也颇有唐人风骨,这仿品真能仿得这么好?”吃着吃着,老庞忽又问了一句。
“那我就给你讲讲第三段故事,这个是一顿涮羊肉一段。”唐易笑着从麻汁碗里夹起了肉片。
第683章 双钩填墨
“啊?”老庞一愣。心想自己这随口问出来的,没想到还有下文。
“这批唐代经卷的高仿,不要说你了,你知道还有谁打过眼么?”唐易将羊肉送入口中,又夹了一把茼蒿放进铜锅。
“谁啊?”老庞干脆停了筷子。
“张大千!而且花了大价钱。”唐易笑笑,“不过我也是道听途说啊,别较真儿。这张大千真是有大家风范,据说后来也发现了是假的,直接一把火烧了,倒是没有遗祸。可惜啊,并不是人人都有张大千这样的境界,这古玩圈里,即便看出是假的,这么逼真,恐怕第一个念头是怎么再倒出去,而且还想赚一笔。”
老庞点头道,“就这半张唐代佛经,想发现是假的,没几个人能做到。”
“你说的没错,我听说,这批高仿佛经,有的甚至流入了国外的博物馆,一样当宝贝展出。”唐易接口道。
老庞心说,这个唐易的眼力可真毒啊,这特么都能看出来!“唐先生,还是赶紧说说为什么会仿得这么逼真吧?你用张大千把我的胃口吊得不行了!”
“要说到为什么能以假乱真,我看有三点原因,第一点,纸是老纸,过了一关;第二点,这个造假的有大批真迹在手上,起码结构和印章出不了任何问题。至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唐易说到这里,又停了停。
文佳此时也听得入迷,“快说快说!”
“兰亭序你们都知道吧?李世民特别喜欢这幅经典,得到王右军的真迹之后 ,他找了一批书法大家临摹,什么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等。这些人的用笔和结体各有特点,但是临摹出来的兰亭序却几乎一模一样!”
唐易看了看文佳和老庞,“因为他们临摹的时候,都用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叫做双钩填墨!”
“哎?我还学过一段书法,也临摹过字贴,怎么没听过这种临摹方法?”老庞摸了摸稀疏的头发。
“这个方法,主要是古人为了保存书法原迹所用,制作副本成帖,供人临摹学习,六朝到唐代很流行。而且很逼真,被称为‘下真迹一等’。但是到了北宋,这种方法就没人用了,因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想制作字帖可以刻得更精细,而且产量也高,双钩填墨这方面的价值就没了。”
“双钩填墨,我看过一本古书上的介绍。是用很薄的油纸,铺在原作上,对着光,然后描摹下来。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油纸上的字转到要临摹的纸上就行了。只要找到一个书法高手,就很容易无限接近真迹,而且神态和风韵也不差!不用来制作字帖了,倒被人用来造假了!”
听唐易说完,老庞张着嘴摇了摇头,“原来这批高仿经卷也用了双沟填墨,怪不得!还真是,经卷字数太多,要是一个一个临摹,水平再高也容易露出马脚!”
“六朝和唐代的很多书法,都没了真迹,留下的摹本都是用了双钩填墨。比如刚才说的兰亭序,其中的神龙本,定武本。还有王右军的平安帖、丧乱帖,都是双钩填墨本,不过,即便是唐代双钩填墨本,也不在大陆,平安帖在台岛,丧乱帖则在倭国。”
老庞此时禁不住拍起了巴掌,“我就说嘛,能让文大师请来逛琉璃厂,绝对不是一般人!唐先生不仅眼力过人,而且博物洽文,佩服,佩服!”
“服务员,再来一瓶茅台!”老庞冲着门外喊了一声。
“老庞,别介,我这酒量不行,一杯白的够喝一晚上了!”唐易连忙劝道。
门打开,服务员急忙走了进来,是个年轻姑娘。今儿客人挺多,她忙得有点儿晕头转向,进来之后,包间的门也没关。
“再来一瓶茅台,加两盘最贵的羊肉。”老庞开口道。
服务员随后便出去了,出门的时候差点儿和门口一个经过的人撞上。
“对不起,先生。”服务员连忙低头道歉。
“没事儿,忙你的吧!”那人五十岁左右,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挺长向后披着,“艺术气息”很浓厚。
说话的时候,他不自觉地向包间里瞟了一眼,看到了唐易之后,突然一脸惊喜,竟直接走了进来,“唐老师!没想到这么巧啊!”
“你是?”唐易一时有些懵,他实在是没认出这个人是谁,而且这个人得有五十岁了,上来就叫自己老师,实在是一时间难以接受。
“我是侯如海啊!当时您答应我拜您为师,学习鉴古,上次拍卖会预展之后我还给您打过两次电话,一次您挺忙,没说几句,还有一次您没接。”中年男子连忙说道。
侯如海?拜我为师?
唐易这才想起来,当时是卫天鹰赞助的皇廷拍卖行的预展,那件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玉壶春瓶,他早就知道是假货,所以和文佳去了预展。预展上,还有一幅行活儿“乾隆片儿”,这个侯如海不仅认定是宋画儿,还咬定是范宽的,当时也被他揭穿了。
后来卫天鹰来了和自己招呼了几句,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接着就当场拜师。唐易没太当回事儿,后来侯如海还打过电话,但是唐易敷衍了两句就挂了。
这侯如海也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唐易倒不是看不起他,只是觉得这事儿太扯淡了,所以才没当回事儿。
没想到,居然在饭店又碰上了!
“侯先生,当时我以为你是开玩笑,我也没在意。以后可别老师老师的了!”唐易立即说道。
“那怎么行,拜了师就是拜了师!这桌算我的,您等我一会儿!”侯如海拱拱手,又匆匆走了出去。
老庞和文佳对视了一眼,文佳一拍大腿,“我也想起来了,这个侯如海,还有那个朱先生,当时都被你**了!你要真收了他,可算你的大徒弟啊!”
“恭喜唐先生开山门收弟子!”老庞笑着端起了酒杯。
“行了,你们别添乱了!”唐易叫苦一声,这都什么事儿啊!
第684章 买主是他
不一会儿,侯如海就又进来了,手里也拎着一瓶茅台,而且身后跟着服务员,给侯如海添了一副碗筷,又加了一盘肥牛,一盘野菜。
好嘛,他倒是不客气,这是直接转战场了!
“文大师我那次预展上也见过,这位是?”侯如海自顾自倒满了酒,笑着看着老庞问道。
“噢,这是庞大师,天文地理,相术风水,卜卦推演,佛法道术,可谓无一不精啊!”文佳坏笑着介绍道。
老庞连忙摆手,“别听文大师取笑我,我就是在这个行当里混口饭吃。”
侯如海笑道,“能和唐老师、文大师把酒言欢,也一定是高人!这一杯酒,我不多说了,先干为敬,都在酒里了!”
“侯先生,今儿真是巧了,没想到你也在这吃饭。”唐易举了举杯,不过他酒量不济,已经换成了啤酒。
“是啊,唐老师,几个家长请客,参加艺考的孩子在我这里学画。还有,您可是我的老师,叫我小侯或者如海就行了。”
唐易脸上又是一阵尴尬,想了想,“这样吧,我叫你老侯吧。你也别太客气,大家相互切磋。”
“好!”侯如海面带喜色,“对了,唐老师,我前一阵儿在一个笔会上见到金石溪先生了,他听说我拜你为师,很高兴,说我很难得明白了艺高为师的道理,而没有拘泥于一些繁文缛节,面子工程。”
怪不得!唐易心想,他这是打着我的旗号已经尝过甜头了!不过侯如海恭敬有加,面目虔诚,唐易也不能说得不好听,“侯先生说哪里话,古玩鉴宝方面,或许我还能和你切磋一下,真要说水墨丹青,你才是行家!”
文佳看了看唐易,心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侯如海低眉顺眼一通恭维,唐易也招架不住了。
不过,看这侯如海倒是个活泛人儿,“老侯,你可是唐老师的开山弟子,唐老师于古玩一行,样样精通,你可别在字画方面丢了他的人啊!”
唐易不由得瞪了文佳一眼。侯如海却高兴道,“不瞒文大师,上次在拍卖预展上,唐老师当场对那幅‘乾隆片儿’的范宽仿作的一番点评,就让我受益匪浅,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古代字画的墨色、纸张和裱工,又有了不少心得。”
这话唐易倒是信。侯如海有画工的底子,研究古字画,最起码用笔方面不是障碍,气韵方面也容易突破,需要强化的,主要就是老纸老墨老裱工的问题。
“看来老侯你最近是有什么好东西入手啊!”唐易笑道。
“那倒没什么,前一阵得了一幅刘石庵的字,本来想私留,可是被拍卖行的朋友缠得没办法,只好送去上拍了。”
“宰相刘罗锅的字,市场上捧得挺高,看来你又发财了!”老庞露出了羡慕的表情。
“清代的字画,在唐老师面前算什么?唐代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唐老师都能割爱给金先生!”侯如海聊得挺舒坦,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说起唐代的字画,还真有个大件儿,只不过不是我拿下的,我是昨儿刚帮人作保,定下了半张唐人写的《大乘入楞伽经》!”
这话一说,唐易、文佳、老庞都是一愣。
“可是琉璃厂金石堂严美妮手里的那半幅经卷?”唐易接口问道。
侯如海也愣了一下,“哎呀,唐老师,行里有什么动静,是什么也瞒不过您啊!”一时间对唐易的崇拜又加速了。
“这么说,不是隔山打牛?而是你帮着买主掌眼?”
“我是看了,不过买主也通过视频看了,后来还传过去几张高清图片,也算是隔山打牛吧,不过加了我这道保险。”
“买主是哪里的?看来是个高人啊!这么个大件儿,都不带亲自来看看的?”
“唐老师你有所不知。买主人在沪海,来回倒不麻烦。但是这个人可不一般啊,他姓谭,是江南玉器协会的理事,年底玉器协会要改选,实在抽不开身啊。”侯如海面对唐易,一点儿都没隐瞒。
唐易心里忽闪了一下子,心想今儿这事儿真是巧到家了!
“你说的莫不是谭千常?”唐易点了一支烟,袅袅烟雾升起。
透过烟雾,侯如海看着唐易似笑非笑的表情,心里简直快沸腾了。我侯如海真是赌对了!这个唐易,除了眼力过人,居然古玩圈里的事儿,什么都瞒不过他,跟着他混,绝对没亏吃!
“正是正是!唐老师肯定认识他了?”侯如海连忙说道。
“谭千常居然也对唐代经卷感兴趣!”文佳先应了一声。
“嗐,还不是送礼用的,江南玉器协会的会长闵老,崇尚佛教,又嗜好字画,这礼算是送出花儿来了!”
“闵老我听说过,据说他的一块本工观音牌,百万的价格还让人抢破头,只不过在古玉的造诣方面,恐怕是比不过谭千常。”唐易沉吟。
侯如海连连点头,“说得是啊,不过闵老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江南的玉器行里肥得流油,这个会长,除了他,别人恐怕也坐不稳。”
这时候,文佳和老庞都看了看唐易,唐易心知肚明,这意思自然是要不要帮衬谭千常一下?
唐易心想,既然谭千常在缅甸拱手送了一份大礼,现在适当补偿一下也是应该的。
“老侯,实不相瞒,这半张经卷我们下午刚看了,本来庞大师是想买的,但是最终却放弃了!”唐易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东西是要得不便宜。”侯如海说着,看了唐易一眼,唐易的表情中却没有半分可惜的意味。侯如海突然之间明白了:他们这不是嫌贵!
“难道?”侯如海心里猛地一沉,“唐老师,是我打眼了?”
唐易叹了口气,“这种东西打眼很正常。”
这时候,老庞却接口道,“老侯啊,不要说你我了,就连张大千这样的高人也在这种佛经上打过眼啊!”
“啊?”侯如海已然信了,“唐老师,这?”
唐易看了看老庞,老庞一直在跃跃欲试,“来,再喝一杯,听我给你讲故事。故事呢,一共有三段。”
第685章 帮我到底
听完了故事之后,侯如海的额头上的汗“唰”就下来了!
“要是真品的话,那价值肯定挺高,我呢,也就不问你们约定的交易价格是多少了,你就告诉我,定金给了多少吧?”唐易看着侯如海如坐针毡的样子,一时也起了同情心。
“二十万!”侯如海摇头道,“唐老师,谭千常从我手里拿过字画,对我一直很信任。这下子,中间费就不说了,钱可以再赚,但是我这面子可折里头了!”
唐易笑笑,“这不还没交易成功么?悬崖勒马,也不算太丢面子。二十万的定金,双倍赔偿,花四十万买个教训,对你、对谭千常都不算是坏事儿,而且这钱对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不然,万一这个闵会长看出是赝品,你也得跟着坐蜡!”
侯如海掏出手帕擦了擦汗,“您在严美妮那里,没暗示什么吧?”
“其实是有,她问了一句,我只说纸张是唐代的,书法不懂。不过她好像当成是我因为行里规矩这么说了,其实我是为了撇清关系。”唐易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侯如海吐出一口气,“如今之计,只能说凑钱没凑齐,买不了了,到时候按行里的规矩赔偿双倍定金就是了!”
而后,侯如海又问道,“唐老师,既然您认识谭千常,您看?”
侯如海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能不能说是唐易看出来的。他听出来唐易和谭千常认识,但是又确定不了关系的深浅,所以得问问。
这种话一般是不能乱说的,谭千常自然是高兴,但要是传出去,那就是唐易在行里砸了严美妮的生意,结了梁子,落了口实。
不过,唐易既然要卖给谭千常这个人情,而且他也断定谭千常不会说出去,便点了点头,“老侯你是搞艺术的,来个艺术点儿的说法,谭千常很聪明,点到即止。”
“那是,我就说无意中听说唐老师也在金石堂看了,但是没买,加点儿语气就足够了。”侯如海一边点头,一边起身,我这就给谭千常打电话。”
侯如海出去给谭千常打了电话,不过,除了说好的那句话,他还加了一句,“我听说,张大千也曾经在几张高仿唐代敦煌出来的经卷上打过眼!”
其实不用说后半句,谭千常就明白了。这事儿搞得他挺郁闷,其实,若不是这半张佛经要价挺高,他真有心把假的也送出去,这种东西,能看出来的可能性很低。不过,花大价钱买赝品,他确实受不了。
“你现在跟唐先生在一起?”谭千常问道。
“是,其实我没告诉你,唐先生是我的老师。”侯如海一听谭千常说起唐易口吻上也很尊敬,干脆咧开了。
“啊?”谭千常着实吃了一惊。侯如海怎么说也是燕京小有名气的画家,而且在古玩方面不说是高手,也绝不是庸手,他五十岁的年纪,居然拜了二十来岁的唐易为师!
同时,谭千常也暗自庆幸,在缅甸他当机立断,求盟唐易,现在更验证了这笔买卖是划算的。当然,他不知道那块白盐沙皮的毛料,不仅仅是出了龙石种这么简单。
“好,谢了。这事儿怨不得你,这东西我放大了高清图片也没看出问题。我这就给唐先生打电话。”谭千常挂了电话,接着就给唐易打了过去。
唐易一看谭千常打来了电话,心说难不成还得再通话验证一下?
“唐先生,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现在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唐先生帮我到底。”谭千常知道唐易通透得很,而且这种事儿也不能点破,是以客气的话并没有多说。
“不知怎么才能帮你,还得到底?”
“不瞒唐先生,如今江南玉器协会改选,我这理事的位子不大稳固。我本来想送给会长闵天半张佛经,投了他崇佛好书的兴致,但是现在我不能买了。不知道唐先生有什么好办法?”
唐易一听,心想谭千常倒是信他,不仅不多问,竟然直接要求继续帮忙,只是自己手头上没有类似的东西,就算是现找,也不可能很快找到。
“这个。”唐易皱了皱眉头,实话实说,“问题是我手头也没有这方面的好东西。”
谭千常并不是想不到这一点,他的话在后面呢,“唉,这个我也知道。不过,我听说,闵天前几天得了一件带人物画片儿的元青花罐,具体画的什么我还正在打听。”
唐易“嗯”了一声,谭千常继续说道,“闵天这个老头儿,瓷器方面的眼力也很毒,而且还悄悄找了沪海的两位高人看了,说没问题。但是,这带人物画片儿的元青花罐你也知道,全世界已知传世的就这么十件八件的。所以,闵天现在可能还有点儿打鼓。”
谭千常说的闵天的这种心理,听起来很奇怪,既然不是百分百有把握,干嘛还要花大价钱拿下?
实际上,古玩行里,这种心理并不鲜见。除非大开门的东西,那自然是二话不说。但是大开门的东西毕竟是少数。
看了喜欢的东西,如果有个七八成的把握,一般人就敢出手。如果是行家,要是有了九成以上的把握,就敢出大价钱。
但是呢,东西拿回来,心里拱着的九成之外的这一成半成的疑虑,就会越来越起作用,左看右看,总想着找点儿不对的地方出来。你听听,这不是有病么?哎!古玩圈里有这种“病”的,还真不少!
就算最后怎么看怎么对,只要不是想出手的东西,有机会还是会验证,再验证。
谭千常这么说,唐易就明白了,这是想让自己走一趟,帮着这个闵天会长掌掌眼,落一个人情,显一显人脉。
“谭先生,这件事儿,就算我答应去,闵天既然没公开这件事儿,你怎么向他开口呢?难道说是你偷偷打听到的?”唐易略加思索之后说道。
谭千常的脑子的确转得很快,略略沉默了几秒钟,便又说道:“唐先生,你看这样行不行?”
第686章 老庞加盟
“你说。”唐易应道。
“这件事儿,我就找个机会跟他这么说:就说最近听你说,有这么一件元青花罐被沪海的一个高人买了,然后我就向他打听,究竟是谁?同时烘托下我们关系密切,他就极有可能提出,让你帮忙看看。”
唐易笑了笑,“我的名气有这么大么?尤其是在南方。”
“唐先生你自己可能还不知道,当时我们还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