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十整。小伙子看你年纪轻轻的,也对老东西感兴趣?”老太太见唐易很是礼貌,态度顿时好了一些。
“我就是干这个的,开了一家古玩店。您放心,知道您这是要留个念想儿,我只是来观瞻一下。”唐易点点头,便端详起这一对灯架来。
两只灯架形制一样,都有一人高,四足向外做弯弓弧形,中间榫卯穿插了几块雕花木板。
顶部是活的灯罩,灯罩顶部是八角的,下面是一个梯形截面的柱体,上宽下窄。灯罩上面的灯纱显然换过,相对比较新,不过材质上等,看来老太太的丈夫生前对这对灯架极为珍爱。
唐易看着灯罩,一下子就断定,一对画片的确是原先贴到灯罩里的,或许是换灯纱的时候取下来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再放上去。不过,老太太好像并没有在意画片的事儿,不然怎么会让强子把那一箱子书能拿出去卖了?
第599章 床底古琴
“这一对灯架是典型的明式家具,制式明朗,木材醇厚含蓄,精品!三万的确是不能卖。”唐易看了一阵,终于开口道。
“明代的?这么说很值钱了?”强子立即很兴奋。
“嗯哼!”老太太发出了似咳非咳的声音。
“一个灯架翻十倍也不止,一对的价格还要更高!”唐易也不隐瞒。
“翻十倍也不卖!家里的老东西都被你卖光了!这对灯架老头子很喜欢,我必须得留个念想,我还能活几年?”老太太瞪了一眼强子。
强子却低头嘟囔了一句,“整天催我结婚,没钱结个屁婚啊!”
“想挣钱自己下力啊!整天游手好闲,你爷爷留下的东西,你都卖光了,也没见你攒下几个钱!”老太太的声音高了起来。
唐易一见老太太的性格有些粗放,心想这已经驾鹤西游的这位老先生好书画,好木器,怎么找了个利索有余、娴雅不足的夫人?嗯,八成当年是包办婚姻。不过,老太太倒也念旧,还能想着留下一对灯架,有个念想。
“您不卖,我怎么能强人所难呢?我只是接着话头儿实话实说,不是想买,老奶奶您别动气。”唐易立即插嘴道。
“不过我听说啊,只有紫檀、花梨的家具才值钱,这对灯架紫黑色,是紫檀的吧?”强子又在一边问道。
“不是紫檀。这木料虽然是紫黑色,但是却带着黑色条纹,而且十分光滑,没有棕眼和牛毛纹,是黑酸枝的。其实我倒觉得,用黑酸枝做这一对灯架,比紫檀多了几分神秘气息,更为合适。”唐易解释了一下。
老太太一听,不由高看了唐易一眼,“看不出小伙子你是个行家啊!我听我家老头子说过,确实是什么黑酸枣的!”
唐易那个汗啊,黑酸枣?怎么给串到吃的上了?刚才明明清楚说了是黑酸枝!
“不敢说是行家,不过老奶奶您看这每个灯架上有四块雕花木板,一共八块,刻的是佛教八宝,您留下是能够多福多寿的。”唐易看了看老太太,说了句颇为中听的话。
果然,老太太高兴地咧嘴笑了笑。
唐易趁热打铁,“老奶奶,我还是有一个疑问,这对灯罩上的灯纱换过了,旧灯纱就这么扔了么?”
唐易明着是问灯纱,其实是想看看,关于灯罩里的两张贴片她有什么说法。
“灯纱是换过了,老灯纱确实也扔了。其实老灯纱里面,还有画纸的,画儿也挺漂亮。只是老头子说这两张画纸有不祥之兆,所以换新灯纱的时候并没有贴上。”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实话,这对灯架除了老头子有一次把自己关在房里点上过蜡烛,以后就再也没装上过蜡烛,只是一对摆设。”
“那这两张画纸呢?”唐易心里一紧。
“画纸不是被你买走了么?小伙子,我本来觉得你是个实诚人。”老太太性格粗放,但却不傻。
事到如今,唐易也只能装糊涂,“买走了?我只是买了一些旧家具和旧书啊!”
“一共两张画纸,就夹在两本字帖里面。老头子有几次想把画纸扔了,但是又不舍得,问他吧,他只说有不祥之兆,我算是记住这个词儿了。最后就这么夹在字贴里,和旧书一起放书箱子里了。”老太太也没直说唐易是不是说谎,只是提醒道:“小伙子,我家老头子和我不一样,不仅懂老东西,还懂一些风水相面什么的,他说有不祥之兆,你买了还是小心点儿。”
唐易明白了,这老太太虽然不懂,但是想必在丈夫生前言听计从,而且估计真是只有他家老头子自己看过了点上蜡烛后的情景。这位老先生的心态也能理解,蜡烛照亮灯罩之后,从中发现了不祥之兆,想扔掉画片,又不舍得,最后只能夹在旧书中尘封。
“多谢老奶奶了!这对灯架确实也值得收藏,现在既然没了带着不祥之兆的灯罩贴片,那么过年过节点上蜡烛,是很祥和的。”唐易笑了笑,“今天打扰了,多谢您了,我们就此告辞吧!”
唐易自始至终没有提买灯架的事儿,而且还点出了灯架的各种特点,态度温和有礼,这倒是让老太太增添了很多好感,她又看了看旁边做不成买卖的强子,口气一软,“灯架确实不能卖,不过还有一件老东西,既然你是开古玩店的,你看看能不能买?”
还没等唐易回答,强子就透出既高兴又惊讶的劲儿,“奶奶我怎么不知道?”
老太太没说话,反身走进了里屋。她是从床底下拉出一样东西,木质,约莫四尺长,不到一尺宽,周身布满了灰尘。
把东西拿出来的时候,强子才恍然大悟,“这把木头琴啊,我当什么东西呢!当时人家买了盒子都没要这把琴,说坏的都不能修了!”
老太太确实也没太当回事儿,直接将这把琴摆到了地上。
唐易心里不由喟叹了一下,但他也能理解,这不懂行的人,焚琴煮鹤的事儿干得多了,既然能搁在床底下招灰,又如何会放得仔细呢?
“这把琴也是老头子留下的。他就好这些木头的东西,不过,他也不会弹琴。我记得他当时还说过,这把琴是什么面子底子都是杉木的!”老太太介绍道。
“嗯,那就是琴面、琴底都是杉木的。”唐易心想,这次比“黑酸枣”靠谱。
“对,对,本来他还后配了一个木盒,前两年隔壁二丫头学小提琴,觉得盒子不错,给买走了装她的小提琴了!”老太太解释道。
好嘛,小提琴本来一般有随形的配盒,居然又套用上一个木盒,隔壁二丫头威武!
唐易已经无语了,他默默掏出手帕,将这把古琴擦拭了一遍,一块手帕很快变黑了,林娉婷和文佳连忙又把自己的手帕递了上去。
最后,这把古琴算是大致擦拭干净了,这把琴像是一片蕉叶,线条曲折却又让人感到流畅,琴头圆润,似有几分憨态可掬的感觉。
唐易轻轻翻了过来,琴背上刻了四字小篆:万壑松风。
第600章 龙游海鹤
字体古拙秀美,里面的填绿已经斑驳不全,不过却在栗黑色古漆的对比下,显得更有味道。
小篆下,还有两诗,隶书: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最下面还有落款:嘉靖丁未,另刻有朱印一方:龙游海鹤。
古琴这一项,在古玩里边算是一个冷僻的项儿,不容易见,见到了没几把刷子也分不出优劣高下。而且差别大了去了,同时代的两把琴,价儿能到天上地下。
从古琴的样式来看,种类很多,什么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能分出几十种。这把琴倒是好认,形如蕉叶,是典型的蕉叶式古琴,琴面琴底都是杉木。
古琴所用的木料,一般不出桐木、杉木、梓木这几种,桐木一般做面,梓木一般做底,杉木可做面可做底。不同的木质搭配,发声特色自然是不一样的。
唐易也不通音律,但是对这把古琴的年份和木质却一目了然,面和底都是杉木,雁足是红木,鹿角灰胎,琴上栗黑色古漆,流水断纹。
这是一把货真价实的明代古琴!而且落款也很明确,嘉靖年间的东西。不过,这琴确实也伤了,漆面有几处剥落,而且雁足也少了一只,琴上七轸残了两轸,此外还有些小伤。不过,倒不是强子说的那样根本没法修了。
“老奶奶打算多少钱出啊?”唐易看完之后,笑着问道。
老太太看了看强子。
“我看你也是个痛快人,再说这也算是咱们第二次做生意了,买那些家具你花了一万八,这把琴你八千拿走吧!”强子很豪气地挥了挥手,但是仍未掩饰住一丝慌乱。刚才老太太都说了,人家买了盒子都不要琴,这八千的价儿开得他自己都有些心虚。
“实话告诉你,我花了一万八买了你的家具,转手三千就卖给了木石居的老板。”唐易站起身来。
“你没事儿吧?”强子一愣。
“没事儿,我也留了点儿东西。”唐易递了一支烟给强子,自己也点上了一支。
“谢谢!”强子乐呵呵地点上了。
“这人得知足啊,这把琴就这么被你们扔在床底下,你反手就跟我开八千,你当着你奶奶的面儿,总不能太过不是?”唐易露出了一丝笑容。
老太太干咳了一声,“强子,这小伙子我看不错,咱们便宜卖给他吧,在床底下也算占地方不是?”
“成,那你开个价儿!”强子说道。
“老奶奶够痛快,我也不磨叽。三千。”唐易顺嘴开了个木石居老板买家具的价儿,“这把琴如果我要再卖,必须得修,修的钱肯定不止五千,也就是说,我出三千,其实真正花的比你开的八千还高!”
强子开八千,对他自己来说,那真是狮子大开口了,本来就是使劲儿蒙一下,其实在他眼里,这把琴千儿八百的能卖了就不错了,否则他也不会卖了爷爷那么多东西都没想起这把琴。
“那就五千吧!”不过,谁也跟钱没仇,强子还是想着能多捞点儿。
唐易笑了笑,转身就走。林娉婷和文佳一看,也顾不上问,直接跟着走了出去。
“哎?你怎么也这么着急了?回来回来,三千给你了!”强子急忙追着喊道。
唐易走到客厅外面,在院子里把烟踩灭了,又走回客厅,“好,成交。我刚才没看到烟灰缸,是到外面掐烟去了。”
“嗐!”强子懊恼一声,“得,就这么着吧!”
货款两清,唐易抱起古琴走人。
强子送出了院子,突然看到唐易打开了一辆崭新的卡宴的车门,“哎呦!我说哥们,你这么称钱,至于为了几千块和我玩儿心眼儿么?”
唐易笑笑,“哥们,回见。”
强子跑到车门口,趴在车窗上对唐易说道:“我说,我要是能把那对灯架弄出来,你能出多高的价儿?五十万没问题吧?”
“这事儿,还是听你奶奶的吧,她不开口,我可不敢买,回头弄一身官司。”唐易说完,发动了车子。
强子站在原地有点儿发愣,这时候文佳的车在他旁边停了下来,车窗落下,文佳看了看强子,“哥们,我看你最近带着破财相,别赌了!”
“哎?你怎么知道我赌?”强子反应过来的时候,抬头只能看到宝马驶离的车屁股了。
“这是把明代的古琴?”唐易的车上,林娉婷问道。
“这不仅仅是一把明代古琴这么简单。”唐易一边开车一边说道:“蕉叶式古琴,是所有古琴中最难做的,但是一旦做好了,那就会成为一把各方面都堪称完美的琴。”
“以前从没听你说过古琴啊!”
“我也是纸上谈兵,都是书上看的。蕉叶式的外形就不好掌握,琴膛厚度得控制好,还有,这‘蕉叶’的边儿,得薄,有曲线的流畅度。而且这种外形比较复杂,那么里面的结构就更不好处理了,古琴不仅要外形优美,更重要的是发音。解决种种问题,耗费的时间是其他制式的琴的好几倍。可以说,蕉叶式古琴是古琴技艺的巅峰!”
林娉婷眨了眨眼睛,“怪不得!看来流传下来的蕉叶式古琴很少了!”
“的确是很少,但也不是见不到。这把琴最珍贵的不仅仅因为是一把蕉叶琴,还因为做琴的人!”唐易眼中发出了光彩,“那一方朱印,龙游海鹤,就代表了斫琴师!”
“龙游海鹤,听起来像是一个闲趣章,有点儿闲云野鹤的意思。”林娉婷接口道。
“我想这把琴肯定也是这位大师的得意之作,所以没有刻上名款,反而落了这么一方印章。龙游,其实是一个地方,海鹤,是他的号。”唐易微微一笑。
林娉婷知道唐易会继续说下去,是以没有打断。
“海鹤道人,不仅是斫琴大师,而且也是一流的演奏家,据说,如果他在风月之夜弹琴,居然能预测天气的风雨阴晴,如果他在山水间弹琴,就连猿猴都会聚拢在一起倾听。明代斫琴之风鼎盛,但是蕉叶琴,就是海鹤道人所创!”
第601章 月影奇观
“就知道这把琴不会这么简单!”林娉婷得意地拍了一下唐易的肩膀,“唐总,其实给你当秘书也不错!”
林娉婷这一说,唐易一下子想起当时见到前女友宋蕊和他的富二代男友的情景,当时他和林娉婷还没好上呢,林娉婷抖机灵自作主张客串了一把女秘书。
“那我的公司再聘一个女秘书?”唐易嘿嘿笑道。
“你属猴啊,给你根杆儿你就爬!”林娉婷嗔道,“接着说,还没说完呢!”
唐易撇撇嘴,接着说了起来。
龙游,属于浙省。这位名字听起来有点儿仙家风范的海鹤道人,就是龙游人。龙游海鹤只不过是碰巧有龙有鹤,其实和山州唐易本质上一回事儿。
海鹤道人名叫祝公望,海鹤是他的号,他也自称海鹤道人,其实世人对他的称呼才更有仙家风范。海鹤仙翁。
祝公望的生卒年月,史料上找不到明确的记载,不过大体上还能估算,他比较长寿,活了八十多岁,一生横跨成化、弘治、嘉靖三朝,在明代就是名噪一时的斫琴师,价高难求。有史料云:祝公真鼎,人多珍之。
琴背上所刻的“万壑松风”,应该就是祝公望对这把蕉叶琴的命名。连带下面的两句诗,都是出自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注:濬为蜀僧名讳,一作蜀僧浚。)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想必,祝公望对此琴音的领悟,就如暮山秋云中的万壑松风一般吧!
“据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个徽商为了买一把祝公望蕉叶琴,曾经花了十六两黄金!而且,他买的那把古琴伤痕累累,损坏得已经很厉害了。那个年代,花十六两黄金买一把残琴!可见这琴的珍贵程度了!”唐易感叹道。
林娉婷哈哈笑,“那你还跟那个强子讲价!”
“这是行里的规矩,我不能一看捡漏了就加钱吧?”唐易却正色道:“而且这把琴在他们手里也是暴殄天物。还有,这把琴要是修起来,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要找一流的师傅,花上几十万也有可能。”
林娉婷故作惊讶道,“你不会为了这把琴,让我开始学琴吧?”
“你别说,我倒还真是想听听这么一把名贵的古琴,如果修好了,到底是什么音色,不过得找个名家,你肯定不行。”唐易应道。
“哼!”林娉婷瞪了唐易一眼。
三人回到文佳的小区,停好车,抱着琴上了楼。
文佳一听这琴名头这么大,立即说道,“抓紧找人修啊!我认识一家工作室的老板,在琉璃厂开了一家天音廊,专门经营古代乐器的,让他看看能不能找师傅修!”
“太好了!”唐易一拍大腿,接着掏出了手机,“我暗自拍了几张那一对灯架的照片,顺便找个做仿古家具的师父,把一对灯架也做了!”
文佳一听,“对了,那老太太说两张贴片有不祥之兆,咱们放到灯架上看,我看也得加点儿谨慎。”
“如果不看,我做灯架干什么?”唐易毫不在意,“别听她的!”
“光说古琴的事儿了,这一对灯到底有什么名堂?”林娉婷此时问道。
“这是一月影灯!”
“这就是月影灯?”林娉婷和文佳几乎是异口同声。
这时候,接着丁丁放学回来的唐无心,突然开门进来了,“月影灯?”
唐易看了看他们三个,笑了起来,“看来都听说过啊,坐下一起说吧!”
“听过当然是听过,据说月影灯点亮后,会出现月影奇观,不过这种技术已经失传了!”文佳坐下后说道。
“的确是失传了。月影灯之所以神奇,全靠这灯罩上的贴片,没了贴片,不过是一对普通的古代灯架罢了。至于是什么奇观,不同的贴片,效果不一样。”唐易解释道,“据说点亮月影灯,最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等做好了灯架,咱们一起欣赏下!”
“奇怪,这一对贴片是高山大海的风景,老太太怎么会说有不详之兆?”林娉婷沉吟着。
“月影灯所显示的月影奇观,有些是贴片上看不到的。”唐易道,“就算是不祥之兆,无非是几百年前的贴片里的,都过去这么久了,对我们应该没什么影响。”
林娉婷突然担心道:“那老太太的丈夫早就去世了,强子的父母也去世了,不会就是因为她丈夫看了这月影奇观吧?我们还能看吗?”
此时,一直没作声的唐无心开了口,“有些事儿还是有点儿防范为好。不过既然有幸能见到这样的奇观,还真是得看看了!”
“那就好,有唐老先生坐镇,就更不用担心了。”唐易拍了下巴掌,“不过得抓紧,咱们还得去缅甸呢!”
吃完中午饭,当天下午唐易和文佳就去了琉璃厂。林娉婷想想下午只是送修和定制,出不了成品,便决定睡个美容觉,不和他们一起去了。
因为古琴的事儿比较复杂,所以他们先找了一家仿古家具店。
店老板是个红脸胖子,看了看照片,“光有图片,没有尺寸,没法做啊!”
“不妨事,灯罩的尺寸我有,灯架大约我给你一组数据就行了,为了加快速度,腰部木板上就不用雕花了。另外,您得找个活儿细的师傅!这灯罩您看好了,是活的,结合得很巧妙。”唐易所说的灯罩的尺寸,其实就是贴片卷成扇筒状的尺寸,他量过贴片。
“那就好!没问题,我店里有江南的老师傅。”店老板又问道,“我看图片上的用材好像是黑酸枝,还要用黑酸枝做么?小店刚好从印尼进了一批料子。”
“行,就用这个吧。”唐易点点头,随后和老板谈妥了价钱,交了定金办了手续。
离开仿古家具店,文佳带着唐易来到了天音廊,一进门,一个身材魁梧结实,留着青皮发型的汉子便走上前来,“文大师,欢迎欢迎啊!”
第602章 佳人知音
唐易心想,这位想必就是天音廊的老板了,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搞艺术的?倒像是个练家子。
文佳为两人做了简单介绍。这位天音廊的老板姓鲍名磊。
“鲍老板真是好身手啊!”唐易笑着说了一句。
鲍磊一愣,随即哈哈笑道,“唐先生还没见过我出手就知道?膀大腰圆不一定好身手!不过,我对摔跤倒是真有点儿研究。”
原来,这位鲍磊祖上是满人,再往上追溯,其实是后来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他真没吹,这一身摔跤的底子,是祖传的,而且年轻的时候还参加比赛拿过奖。
唐易大笑,“鲍老板多才多艺,这古代乐器,琢磨明白了可不容易。”
鲍磊却摆手道,“嗐,早年我也是瞎倒腾,后来机缘巧合从一户老院里收了几把古琴,你猜怎么着?唐宋元明都有,直接发家了。后来我就专做这个生意了,现在回收,买卖,修复一条龙!”
寒暄了一阵后,唐易拿出了古琴。
看到摆在桌上的这把古琴,鲍磊眼前一亮,“明代蕉叶琴?”
唐易点点头,鲍磊细细赏玩一番之后,突然对着店里的活计大叫一声,“快,去把胡老先生请来,这把琴是他老乡做的!”
唐易一听,心想这位胡老先生想必是鲍磊店里的老师傅,既然说是祝公望的老乡,那就是浙省龙游人。当然,现在不叫龙游了。
店里此时有两名伙计,一名正在打包装箱,一名正在陪着两位客人在里面的精品间看东西。
打包装箱的伙计立即收拾了下,跑腿去了。因为店里的顾客为大,断不能让招呼客人的伙计离开。
不过,鲍磊这一嗓子,也引起了两位客人的注意,这两位客人,一男一女,男子约莫六十多岁,西装革履,金丝边眼镜,发型一丝不乱,颇有英伦绅士的范儿,女的应该不到三十岁,秀雅清丽,一眼的大家闺秀。
两人看起来像是父女。
果然,女子开口道,“爹地,那边有新做的琴?”语声如莺燕,细腻婉转。
男子笑道,走出精品间,来到鲍磊面前,看了看那张蕉叶琴,“我们可否一观?”此时,那女子也跟着走了过来。
鲍磊指了指唐易,“这是唐先生的琴。”
那女子的眼中看到此琴,突然亮起一丝光彩,光彩之中又带着一丝怜悯,澄澈如水的美目,也看向唐易。
“雅器共赏,天音本由人挥就。”唐易在这种眼神的注视下,不知怎么,突然文绉绉地来了一句
女子欣喜不已,上前伸出纤纤玉指,轻拨了两下琴弦。这动作看起来很普通,但却如柳枝轻抚水面,伴随浅浅的琴音,让众人一时间竟有了如嗅花香的感觉。
不过,女子的眉头接着一皱,“此琴本佳人,奈何红妆零落,若不尽心调理,心痛不绝。”
随即,女子居然立即对着古琴翻检起来,“海鹤蕉叶,最是精巧。此琴补齐雁足、七轸、漆面、残损之后,尚需下大力气重新调音。”
唐易大吃一惊,这弱不禁风的女子,居然是个行家!
鲍磊眼力价儿十足,立即搬了一把椅子放到女子身后,“这位女士,您坐下研究。”
“不用管我,取软毛毡垫于琴下,鬃刷软布麂皮都有吗?我先清理一下。”女子摆摆手,随后从坤包里拿出一支钢笔,一张便笺纸,就站在桌边,刷刷刷写下了几行字,“老板,这些配件都有么?”
唐易一时间有些尴尬,心想我才是这琴的主人啊,您这问都不问,这就要开修了?但是在这女子温柔可人吹气如兰的气韵之下,他又似乎不能不同意。
“有,都有!”鲍磊心说,这是什么地方,天音廊!别的东西没有,修琴的工具和配件还能没有么?
这时候,去请老师傅的伙计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老板,胡老先生不在修配间,我问了下,他今天一早就出去选购材料去了!”
“噢,那就不用了,你把这些东西配齐。”鲍磊说罢,将女子写的便笺递给了伙计。
唐易没说什么,鲍磊就更不会说。他开门做生意,这一对父女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结交一下当然很好了!那位男子自始至终笑眯眯地看着女子,也没有说话。
工具先备齐了,女子就手忙活起来,坐下之后,左右开弓,动作娴熟,如同行云流水,看得众人都呆了。那伙计又跑回修配间,准备配件去了。鲍磊悄声对唐易说道:“我看胡老先生的手段也未必能比得上她!”
古琴放置的桌子,位于天音阁大厅的一角,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花架半包围,相当于一个临时会客区,也可以作为客人累了暂时坐一坐的地方。此时,那位男子突然轻声对唐易说道:“小女痴迷古琴,今天真是冒昧了。不过,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我们不要打扰她,换个地方说话可好?”
此情此景,换做谁都会点头应允。
鲍磊吩咐伙计远远照看着女子,便带着众人来到了大厅后面的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平时是谈生意的地方,沙发茶几齐备。
落座后,男子开口道,“今天实在是唐突了。我们刚从英国回来,今天闲来无事,陪着小女转转古琴行,结果碰巧发生了这件事儿。唉,小女自幼学琴,嗜琴如命,一见到受损的名贵古琴,我想她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唐易,文佳,鲍磊都是微微一笑,表示理解。
“鄙人沈松岳,小女沈岸汀。”男子见众人态度良和,便接着又说道:“不知道几位怎么称呼?”
未等鲍磊和文佳开口,唐易忍不住开了口,“您是沈松岩先生的兄长?”
“是啊,刚才听老板称呼你为唐先生,唐先生认识舍弟?”沈松岳略略一惊,主要是因为唐易太年轻了,沈松岩也是六十岁的人了。他哪里想到,唐易不仅认识沈松岩,而且两人还是忘年之交!
“认识。”唐易接口道,“沈岸芷,沈岸汀,怪不得我觉得她们眉目间有几分相似,原来竟是堂姐妹!”
第603章 没吃上饭
沈松岳、沈松岩是亲兄弟,之前提到过,兄弟俩出身收藏世家,他们的父亲沈重远,当年年纪轻轻便是民国时收藏界叫的响的一号人物。
沈松岩久居燕京,而兄长沈松岳则长期在英国,世界闻名的顶级珠宝品牌“昂帝”,就在沈松岳公司名下,还曾为英国皇室订制国首饰。
不过,沈松岳虽然是沈松岩的兄长,但是结婚有女却晚,而且膝下只有沈岸汀一女,沈岸汀比沈岸芷反而要小上几岁。对这个女儿,沈松岳一直视为掌上明珠,那真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
这沈岸汀不喜欢别的,只喜欢古琴古韵,职业也是一名琴师,在伦敦还举办过演奏会。平时的大部分时间,便是在家潜心研究古琴和音律,不爱玩闹,也不喜欢交际。沈松岳只能由着她,唯一有点儿担心的就是,如此下去,难不成这宝贝女儿要一直待字闺中?
相互介绍之后,沈松岳又开口道,“唐易,既然是大家熟人,鲍老板和文先生也都很有缘,晚上我叫上舍弟,我们一起吃顿便饭如何?”
唐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来燕京,本来没打算待几天,所以没有告诉沈先生。”
沈松岳爽朗一笑,“本来他今天要一起陪我们逛的,不过中午时候,有一件瓷器正在紧要关头,料想现在也该出窑了,我给他打个电话。”
唐易却道,“沈小姐自己在那里修琴,要不要您先去看看?”
“不用,她见了古琴,心无旁骛,最烦别人打扰。”沈松岳说罢,便给沈松岩打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