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镇长-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生活中不光有享受,还有工作。
除了白樱桃进入收获期,其他的农作物也进入了,这用不着王博动手,他只要进行监管就可以。
刚上班不久,犟牛俱乐部的总经理伦纳德给他打来电话,说道:“嗨,王,日安。”
“同样祝福给你,有什么事吗?”王博问道。
伦纳德笑道:“是的,有一件好事上门了,你知道藜麦协会吗?有人想吸纳你进入这个协会。”
王博当然知道藜麦协会,这是新西兰农业方面最大的一个协会了,主要是农场主组成,比伦纳德的犟牛俱乐部成员要多、影响力也更大。
藜麦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植被,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食用和种植历史,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养育了印加民族,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
这种粮食种子在中世纪的时候就传入了欧洲,可惜没有受到重视,种植规模并不大。
不过移民新西兰的早期白人里,有一些农夫想种植这种农作物来着,就用藜麦为名字创作了这个后来影响了全国的农业协会。
另外选择藜麦为协会名字,还因为藜麦种子的多样性,拿颜色来说,它有白、黑、红、褐、黄等颜色,这象征着俱乐部的包容性,可以容纳白人、黑人、黄种人和毛利人等。
在如今的新西兰,因为农业的广阔性,所以藜麦协会的能量很大,它几乎是新西兰会员最多的一个组织,影响力无处不在。
王博从伦纳德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并不惊喜,藜麦协会吸纳所有和农业有关的人才,他拥有一座那么大的农场,自然会被吸纳进去。
事实上,他对于自己这么久才接到藜麦协会的吸纳通知还有点失望。
伦纳德是个聪明的家伙,一下子猜到了他在想什么,哈哈大笑道:“我敢打赌,你对我带来的消息并不感到激动,因为你是王博,华人辉光王博,落日镇之王王博。”
老王哭笑不得:“你这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称呼?什么华人辉光?什么落日镇之王?我就是个普通的农场主罢了。”
伦纳德道:“好了好了,不要客气,我们都知道你的厉害。实际上王,藜麦协会早就想吸收你了,你在畜牧行业的成就有目共睹,在你成立大农场的那天,藜麦协会就对你有了兴趣。”
“那他们这么久才邀请我加入?”
“因为我在压制这件事,我不想你以普通会员的身份加入进去,王,我知道你蕴含的能量,我和他们的几个理事一直在沟通,直到他们愿意让你成为奥塔格分会的理事。”伦纳德说到后面有点自傲起来了。
王博一愣,道:“你说什么?他们给我的邀请是奥塔格分会的理事?”
“不不不,他们给你的是普通会员,是我、你忠诚的朋友伦纳德…斯威夫特薇妮争取到了这个位置。”伦纳德有些不满的说道。
王博笑了,道:“你知道的,伙计,我不是个官迷。当然,我很感谢你为我争取到的地位,可我认为我可能做不好这个职位。”
伦纳德道:“你不尝试一下,怎么能轻易下结论呢?”
藜麦协会和犟牛俱乐部不一样,双方虽然都是协会,但前者因为会员数量多、影响范围广,所以算是个官方组织,里面有很多职位。
犟牛俱乐部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模式,伦纳德是总经理,算是一个牵头人,然后他下面有一些职业经理人,可这些人包括伦纳德都是专业的经理人,他们不是牧场主。
也就是说,犟牛俱乐部采用成员和管理人员相分隔的方式,牧场主们是成员,没有什么地位差别,管理人员是更擅长经营的经理人。
藜麦协会成立很早,那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管理理念,就是农场主之间进行管理,一般地位越高、资格越老、资产越多的农场主在协会里的职位也越高。
这种管理会混乱一些,可是藜麦协会成立超过两百年了,尾大不掉,这样的管理模式很难改变。
王博大概了解藜麦协会的管理制度,它有点像是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丐帮,有总舵、有分舵,奥塔格大区就是一个重要分舵。
伦纳德帮他争取到了奥塔格大区的理事地位,相当于是丐帮分舵长老,地位和权力都是相当大的。
无论如何,他得感谢伦纳德,从这点来说,他欠了伦纳德一个人情,一个很大的人情。
伦纳德随后将加入协会的资料给他发到了邮箱里,让他填写然后打印出来签上字邮寄给位于惠灵顿的藜麦协会总理办事处。
这些事王博不用亲自干,基德和那青阳都是他助手,他将这工作交给两人,然后他签字即可。
这就是做领导的好处。(未完待续。)
1249。参观的收获(5/5)
申请函寄出后,五月底就收到了答复。
毫无意外,王博通过了申请,正式加入了他在新西兰的第二个俱乐部,藜麦协会。
伴随申请答复一起邮寄回来的还有一份邀请函,藜麦协会以官方邀请他去奥塔格大区的一家农场进行参观,这也是协会的传统,新入会成员参观活动。
以前藜麦协会比较势弱,那要赢得会员就得展示出实力来吸引人,于是就有了这种针对新人的参观活动。
时至今天,这种旨在吸引新人的参观活动变成了例行参观,目的也改了,改成了让新成员更快融入协会的一种手段。
王博要参观的农场位于克伦威尔,一个距离落日镇比较近的镇子,显然藜麦协会有的放矢,是特意给他选了这么个地方去参观。
克伦威尔算是小镇,它的风景很美,被国外游客认为是皇后镇的门户。
但对于新西兰人,克伦威尔是著名的水果之乡。这个高山小镇上有着各种果园,春天百花齐放,秋季果实飘香,美不胜收。
而水果种植业,也属于农业。
王博先前订购的直升机ec…145送到了,相比ec…120,这款直升机巨大而豪华,装饰美轮美奂,说它是一座空中酒店也不为过。
为了节省时间,他索性乘坐直升机前往克伦威尔,虽然即使开车,也只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抵达这座小镇。
不过人都这样,老王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新玩具,他怎么能不好好玩一下?
于是ec…145的首航之旅就成了落日镇飞克伦威尔的参观之旅。
克伦威尔很好寻找,它有一个很特殊的大地标,那就是水果雕塑,而且这种雕塑很多。
不过随着直升机降落,王博俯瞰这座镇子,发现建筑并不多,规模比落日镇可要小不少。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水果种植业还有风景,毕竟是皇后镇的门户,克伦威尔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王博以前看介绍,《魔戒》还在这个镇子取景过呢。
他要参观的农场叫做篝火农场,面积比他的要大,足足有一千二百公顷,也就是十二个平方公里,农场主叫做克里斯坦…杰梅因,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块头白人。
王博的直升机直接在他的农场进行了降落,反正农场里有巨大的晒场,这片场地是水泥地,用来升降直升机完全没问题。
直升机降落,克里斯坦一家已经在等待他们了。
双方握手,克里斯坦幽默的说道:“我正准备最近打扫一下晒场,上面尘土太多了,没想到你帮了我这个忙,你的直升机干活很厉害,比我的苏联拖拉机要猛多了。”
王博也开玩笑:“那么我能否要点劳务费呢?”
“当然不能,不过我想我会很热情的招待你,来吧,王,先给你介绍我的妻子和孩子认识。这是我的妻子杰卡丽娜…杰梅因,这是我的大儿子布尔斯,我的女儿和小儿子都在上学,他们今天不在。”
介绍了自己的家人,他又指向王博:“这位我想我不用多做介绍了吧?你们都知道他。”
布尔斯鼓掌道:“当然了,王博镇长,谁不知道他呢?我去过落日镇,那真是个让人迷醉的地方。”
王博和小伙子握手,说道:“那我诚挚的邀请你再去一趟,因为我上次没有好好款待你。”
开着玩笑,他拿出准备的礼物,一个精美的水果箱,里面是独立包装的白樱桃。
杰卡丽娜微笑道:“这可真是一份厚礼,这个季节收获到白樱桃,真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情。”
克里斯坦说道:“我们家也种植了樱桃,不过是普通的樱桃,十一二月份的时候就产出了,现在没有新鲜樱桃了,所以不能邀请你品尝,真是抱歉。”
新西兰樱桃产出时间正常来说就是十一二月,白樱桃是异类,十一二月有一部分会产出,而四五月份还会产出一部分。
克里斯坦是老派的新西兰人,招待客人很热情,他没有直接带王博去参观他的农场,而是开车先带他去克伦威尔转了一圈。
当然,这不会消耗很多时间,因为克伦威尔的镇中心并不大。
车上,克里斯坦介绍道:“你别看我们的镇子有一幅现代城镇的模样,其实它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那个狂热的淘金年代呢。”
王博肃然起敬:“那真是了不起,这是个有很多故事的镇子。”
克里斯坦点头道:“是啊,可惜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克伦威尔经历了一场大变革,小镇的一部分在修建克莱德大坝发电站的时候被水淹没。为了保护它,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要知道那可是我们镇子最好的建筑呢。”
说到这个王博就流口水了:“被迁移去了皇后镇是吗?真是可惜,要是能迁移到我们落日镇该多好?”
克里斯坦笑道:“我也希望看到这一幕,可惜它没有发生。”
这番对话好像一道闪电般劈进了王博的脑海中,虽然落日镇没机会获得克伦威尔的一些建筑,但他可以用类似办法从其他地方截胡啊。
当即,他打电话给了鲍文,让他带领手下人仔细查看,看看新西兰哪里有乡镇可能被撤销,或者那些地区的保护性建筑出现问题,想办法搞到落日镇来。
后面克里斯坦特意带他去了梅尔墨台街,这里重建了一部分老建筑,要了解这座小镇,在这儿多看看是很正确的选择。
两人漫步在街道上,到了街道口,克里斯坦示意他往斜上方看,然后王博乐了,因为他看到上面挂着个大牌子,写道:克伦威尔,落日镇的前哨。
克里斯坦道:“如果你是从东北方向来到我们这里,你会看到我们的牌子上介绍克伦威尔是皇后镇的门户,如果你从西南方向而来,那么看到的就是这个,克伦威尔是落日镇的前哨。”
王博拍了一张照片发到落日镇的face…book和官方推特上,也算是帮助克伦威尔搞一把宣传。
(未完待续。)
1250。大农场(1/5)
在镇子上参观结束,两人顺便就在镇子上吃午餐,王博品尝了一顿水果大餐。
下午开始正式参观农场,篝火农场种植着秋小麦、啤麦、油菜和青玉米等农作物,克里斯坦的农场面积大,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越多。
王博惊叹,克里斯坦摇头说道:“现在行情不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得多种植几样作物,事实上这样反而收入更低。”
这是农场主们的无奈之举,国际农粮价格变幻莫测,新西兰天气又不好,农场的收入很受影响。
过去农场主们一个农业季就会种植一两种农作物,这样方便管理、规模化种植成本低,能赚到更多的钱。
王博道:“我的农场今年收获还不错,难道很糟糕吗?”
克里斯坦叹了口气道:“我的春小麦就亏本的厉害,一月份的时候小麦灌浆期遇到了旱情,你也知道,过去的冬天没什么雨雪,水源匮乏。”
“后来进入二三月份准备收获了,该死的,今年夏天来的晚,小麦遇到了霜冻,结果前期长势不好,后期要收获了挂果不好,颗粒不饱满。”
王博沉默的点点头,道:“那秋小麦呢?”
他们正好走到小麦田,一台大型收割机在农田里呜呜的运转,后面跟着一台大型皮卡拖车,收割机收获了小麦就会送入其中。
等到一次拖车满额,克里斯坦招手让它开过来,然后带着王博从梯子上爬了上去,用手搅动里面的小麦粒给他看。
王博忍不住摇头,小麦粒依然不够饱满,按照新西兰对粮食的划分,这属于三级小麦,卖不出好价钱。
克里斯坦似乎担心这么多坏消息会打击到他,就说道:“还好,现在政府补贴比较高,加上小麦收成虽然不好,可是却很少发生疾病,这还算不错。”
带王博在小麦田里溜达着,两百公顷的小麦是很壮观的,放养望去,一目了然全是洋洋洒洒的麦田,灿烂的阳光洒落下来,麦穗随风飘动,反射阳光如波浪。
在这种地方,真能嗅到麦香的,王博深深的吸了口气,小麦的香味和泥土的清新味道混合在一起,对他来说挺新奇的。
几条大狗在收割后的麦田里奔跑,篝火农场的狗全是大个子德牧,一个个耳朵竖起老高,跑起来跟带着风一样,在麦田里滚过几圈,身上就沾满了碎麦片。
农场使用的是现代化大型收割机,带有粉碎麦秆的能力,麦秆碎裂后会一起收起来,然后政府会安排清洁车来送走这些东西。
新西兰严格禁止在农田里焚烧秸秆这种事,抓到后就对农场进行重罚,王博当时焚烧野草还是去惠灵顿专门公关进行了申请,否则也是不可以的。
这样收割机过后,难免有一些麦秆碎片落在农田里,因为粉碎的很成功,这些麦秆碎片就跟小雪花似的,落在田地里软绵绵的,德牧们兴奋的抓狂。
在这些强壮的德牧身后,还有一只小边牧在绊绊磕磕的跟随。
克里斯坦吹了声口哨,几条狗纷纷扭头看向他,但只有小边牧冲他跑来。
他抱起小狗,哈哈笑道:“瞧,这孩子也想跟着大狗打闹,但这可不行,它们会把你累坏的,因为它们可是成年犬啦。”
在麦田里参观了一会后,他招手道:“来吧,带你去看个漂亮的。”
他这么一说,王博就猜到了要去看什么,肯定是油菜田。
上午从直升机上俯瞰农场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那片广袤的油菜田,虽然已经错过了油菜花开的时节,可是看到那么结子的油菜依然很美。
油菜是长日照作物,性喜冷凉或较温暖的气候,油菜整个生育期是在日平均气温22c以下完成的,当气温高于3c时,油菜籽才能发芽出苗,因地区间气候有差异,导致油菜种植季节不同,因而有冬油菜和春油菜之分。
新西兰的气候比较温和,它的冬季平均气温下限为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下限为零下五摄氏度,对于油菜来说,这仍可安全越冬。
所以,新西兰可以种植冬油菜也能种植春油菜,冬油菜在秋季播种春末收获,春油菜品种对低温要求不十分严格,既能秋播夏收,也能春夏播种、夏秋收获。
两人到了油菜田,麦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黄色的海洋。
蔓延的油菜有上百公顷,王博将手搭成罩子放在眉头上往前看,入目的绿黄色无边无际,偶尔夹杂着怒放的油菜花,还是很赏心悦目的。
克里斯坦从地上抓了一把土给他看,道:“瞧,这是些什么?”
王博也抓了把土看了看,惊讶的说道:“沙土?这里土质很差啊。”
克里斯坦笑了起来,说道:“对,就是这边土质比较差,全是沙土地。当年我买下这片农场的时候,并不包含这些沙土地,当时一大片沙土地上只有稀稀疏疏的野草,于是我和政府谈判,用一公顷一千五百块的价格买下了它们。”
王博钦佩的说道:“你干的太漂亮了,这是买下了属于你的阿拉斯加。”
油菜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在沙土、粘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上,只要采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和合理的栽培技术,就可获得高产。
这个话题显然让克里斯坦说有些得意,他说道:“谢谢,确实是这样,不过它们能种植的作物不多,我选择了芥菜型油菜,所以还有些收获。”
芥菜型油菜根系发达,耐旱性强,能在土壤肥力差、气候干旱的条件下栽培,中国西北地区如甘肃和青海,就有地方种植这种油菜。
王博问道:“还不打算收获这些油菜籽吗?我认为它们已经熟了。”
克里斯坦说道:“这两天的事吧,最近天气比较好,你知道的,我希望尽量选一个连续性晴朗的天气来收获油菜籽。”
油菜籽收割之后要很快被晒干,及时把籽粒打出来,否则万一下场雨,地里的油菜籽受潮,那品级就会下降影响售价。(未完待续。)
1251。标准农场家庭(2/5)
跟随克里斯坦,王博将整个农场参观了一遍,走马观花,看的还挺带劲的。
正要回到屋子里的时候,克里斯坦腰上挂着的对讲机响了起来,他的大儿子在呼喊他:“老爹老爹,听到回话。”
克里斯坦摘下对讲机说道:“我在,怎么了?”
布尔斯松了口气:“总算喊到你了,是这样的,费力的儿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冲突,他刚才去学校了,所以现在我需要你帮我一起来收割小麦。”
克里斯坦道:“我现在没时间,你打电话给马特,看看他有没有空过来帮个忙。”
王博插嘴道:“伙计,如果你是想招待我,那大可不必,我可以跟着你上车去参观一下,事实上对这个我还挺好奇的呢。”
这样,克里斯坦没跟他客气,说道:“那好的,我很乐意给你展示一下我的钢铁宝贝们。”
收割小麦需要三辆车进行合作,一辆是收割机,两辆是拖车,现在布尔斯开收割机,有一名农夫开皮卡拖车,还有一辆皮卡没人驾驶,需要克里斯坦负责。
布尔斯对王博显然很有好感,特意邀请他上了自己驾驶的收割机,说道:“王,来我这里,我的车子驾驶室更宽大,有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待在里面舒服极了。”
王博笑道:“那我必须得进去看看了。”
他也有一台这样的收割机,确实很先进,收割机特别大,跟一座大房子似的,轮胎有一人高、整个车子有四米高,就是个钢铁巨兽。
这台收割机保养的很好,外面虽然沾染了很多灰尘,可是驾驶室内部却跟办公室似的,几乎是一尘不染,各个仪表擦的很干净,地面座椅就更干净了。
王博呼吸了一下,说道:“是什么香味?我有点被迷住了。”
布尔斯指着铺在座椅上的草垫笑道:“这是我妹妹用薰衣草、迷迭香、百里香和香茅编织出来的垫子,自带香味,我们将它们放在车里,很棒对吗?”
王博点头。
布尔斯开车之前,先从座位下拉出一台小冰箱,问道:“喝点什么?有啤酒、可乐、汽水和冰果汁。”
王博惊讶道:“啤酒都有?”
布尔斯耸耸肩道:“驾驶员很少喝这个,一般是给帮手准备的。”
王博道:“那给我来果汁吧,克伦威尔的水果那么有名,我想这里的果汁味道也很好。”
布尔斯递给他一瓶奇异果汁,高兴的说道:“你说的没错,王,一点都没错,我们这里的果汁可是全国都闻名呢。”
这是他们自家榨的果汁,瓶盖简单扣在上面,王博喝了一口,酸酸甜甜、冰爽十足,就赞道:“酷,在这种环境下来一瓶果汁,简直不能再舒服了。”
布尔斯指着下面的冰箱道:“这是我和爸爸diy出来的家伙,本来这车没有冰柜,我们在一家车库找到了它,于是花五十块买了下来,最终它起了大用。”
王博竖起大拇指,这家人的日子真不错,很典型的新西兰人家庭,人人都有动手能力,都能给家庭带来帮助。
这台收割机的能力很强大,价格也不菲,王博买的时候花了四十六万,加上配套设备一共花了五十万,这钱在新西兰要是买家用车,都可以买到兰博基尼了。
布尔斯开动收割机,车子发出轰鸣声往前开动,力量感十足。
王博说道:“这感觉很酷,好像我坐在坦克上。”
布尔斯道:“对,所以我喜欢大型收割机,不喜欢小型的,我家的车库还停着一台小型收割机,我爸爸正打算将它换掉。”
这种大型收割机一天可以搞定一百五十公顷的小麦,别看克里斯坦的麦田很大,可是只要拖车速度跟得上,那两天就能将麦田处理掉。
王博问道:“有这个必要吗?两台大型收割机会造成资源浪费吧?”
布尔斯道:“不,我们要是有两台,那就会出去接活,你知道的,王,现在单纯搞种植不太赚钱,我们得弄点补贴,因为我弟弟和妹妹都在念大学,我也想回去念大学。”
新西兰的农机具很昂贵,是开农场的一大开支项目,比如王博之前买了一台新型号的多用途免耕播种机,售价是八十万元,一般农场主是买不起的。
但这种农机具功能强大,王博的多用途免耕播种机几乎能用来种植新西兰常见的所有农作物,有了它不用耕地,直接开进去种植就行了。
莫塔克有时候开出去干活赚钱,一天租赁费就是两千块,要是每天都有活专门干这个,那一年几乎就能赚出机器来了。
当然,对普通农场主来说这一招不好使,没那么大的利润,因为他们要贷款。
虽说政府为农场主买农机具提供了很好的贷款政策优惠,但不管利息多低,贷款连本带息,总归不是小数目。
而且很多农场现在欠了贷款可是很多了,农业又要靠天吃饭,一旦收入不稳定,很容易陷入破产危机。
王博觉得这样的话题太沉重,便拉着布尔斯聊起了弟弟妹妹和上学,他问道:“你还想上大学?”
布尔斯点头道:“对,我高中毕业后不想上学,也不想待在小地方,就去了奥克兰,起初在赌场工作,做服务生,后来去干建筑、学维修,但后来还是发现农业才是我的归路。”
王博道:“现在你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布尔斯笑了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早就意识到了,但我脑子不灵光,学习让我无法获得尊严。不过要做一个优秀的农民,没有文化可不行,我正在备考。”
王博建议道:“你考林肯大学吧,再过两年,落日镇的林肯大学就开始投入使用,那样你上学方便,周末可以开车回家。”
布尔斯说道:“当然好,就是比较难,林肯大学的农产品贸易专业很厉害,毕业难度较大,不过我是学习知识不在乎毕业证,只要能进去,我就乐意。”
新西兰大学和欧美一样,进去容易出来难,想拿毕业证和学位证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未完待续。)
1252。去我那里(1/5)
本来王博打算当天返程的,但因为下午帮忙干了点小活,克里斯坦邀请他晚上留下吃饭,在这里住上一晚上。
盛情难却,王博便留了下来。
下午的时候,克里斯坦的妻子杰卡丽娜就在准备晚餐,菜肴很多,颇为丰富,为了招待王博和兵叔两个人,足足做了十多道菜。
看到桌面上丰盛的饭菜,老王挺不好意思的,说道:“你们太客气了,准备了这么些好菜。”
刚刚洗完澡的克里斯坦擦着头发说道:“不不不,王,坦诚的说,不光为了招待你,秋收季我们自己家吃饭也会很丰盛,因为这是我们农民的好时光不是吗?”
“是啊,这段时光那么宝贝,如果没有好酒和好菜来搭配,多么让人遗憾。”农场的一个农夫说道。
这些菜充满了乡村风格,很肥大的火鸡,肚子里塞满了香草和香菇,上桌的时候还热气腾腾。一盘盘的水果派,厚实饱满,一看就知道用了足够多的水果酱。
此外还有农场主们聚会就少不了的烤肉,杰卡丽娜端上来一个烤盘,上面铺了一层金黄色烤肉,香气扑鼻。
克里斯坦、布尔斯和农夫们唱起一首歌,新西兰民情小调《丰收季节》,农夫们经常唱这首歌来表达面对丰收时候的喜悦之情。
王博和兵叔合着拍子鼓掌,吃饭之前先来了一首歌,倒是将氛围搞得热烈起来。
一曲唱罢,兵叔鼓掌道:“看来农场今年有个好收获了,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能听出你们歌声里的快乐。”
布尔斯说道:“我们确实很快乐,因为我们能享受上帝赐给人类的美食和美酒。但至于丰收?那就谈不上了,王镇长知道,我们农场今年收获不佳。”
说着,他最后感叹了一句:“做农民可真累啊。”
王博问道:“既然你知道做农民很累,那你为什么还愿意回来?”
布尔斯想了想说道:“我在城市里生活过之后,发现还是农村更让我感觉自由自在。我喜欢乡村里的生活,平静、安宁,大家农忙时节一起忙活,空闲了凑在一起喝酒开party,这比生活在城市里可要开心多了。”
克里斯坦喝了口啤酒,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和布尔斯一样,向往城市的繁华,但我去过后我发现,那里很热闹很好玩,可是会让人迷失本心,所以我最终回来了。”
布尔斯摇头道:“弟弟和妹妹估计不会回来了,我看他们很喜欢达尼丁和奥克兰,除了圣诞节和复活节,平时哪怕是假期,他们都宁愿待在城市里打工而不是回来。”
他的母亲杰卡丽娜微笑道:“你知道原因的,布尔斯,他们不愿意回来,是因为你爸爸给他们的报酬太低了,他们在城市打工可以赚更多的钱。”
克里斯坦举起手道:“不,亲爱的,我可不是个吝啬的人,我给他们开出的是公道价格,一天收获四十块,对于农场临时工来说,这薪水很不错了不是吗?”
他的话是看向王博问的,老王笑道:“如果他们是想赚点零花钱,那这价钱挺不错的。可是如果他们还想赚点学费,那确实太低了,克里斯坦,你要知道现在最低时薪可有14块呢。”
布尔斯吃着烤肉说道:“那只能怨他们干农活干的不好,我帮爸爸耕地和收割,还照顾了一块青玉米田,每个季度能赚到一万块呢。”
聊着家常,这顿晚饭在开开心心的氛围中结束了。
杰卡丽娜给老王两人安排了客房,在静谧的农田中,他们这一觉睡的很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