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特战兵王-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怎么可以!”沈佩绂一听这话,“豁”的站了起来,声音显得有些激动:“我知道,你是一个亿万富翁,但是你却放着安稳的富豪生活不过,跑到我们这里跟着到处打仗!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已经亏欠你很多了,怎么还能让你从自己口袋里拿钱呢!”

    “堂哥太客气了……”庞劲东摆摆手,又笑了一笑,不过这一次的笑容很轻松:“果敢人的自由与独立是四爷爷一生的追求,我希望能够竭尽自己所能加以帮助!更何况,现在的情势所涉及的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庞家一家的事,而是我们的民族能不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有尊严的生存下去!”

    “你……”沈佩绂呆呆的看着庞劲东,过了良久长叹了一声,缓缓的告诉庞劲东:“无论我们是否能成就这个理想,你庞劲东的名字都将永久镌刻在果敢人的历史和内心深处!”

    听到堂哥的这一番话,庞劲东并没有为自己感到些许骄傲,倒是有些汗颜,因为自己本来可以做得更多。

    三千万美元虽然并不算少,就庞劲东的一贯作风而言,却不是大手笔。

    当初为了帮助安德森竞选m国总统,庞劲东提供的资金,都远远超出这些。

    当然,平心而论,庞劲东对安德森的帮助,并不仅仅是因为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是一种投资。

    如果这笔投资成功了,那么给庞劲东带来的经济回报,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回报,都不是可以用具体的金额来衡量的。

    很快的,战场形式变得对果敢共和军更加不利。

    md政府军的脚步不仅重回果敢的土地,而且从三面出击,对长箐山基地构成了合围。

    果敢共和军的作战不可谓之不英勇,英勇到了连通莱都感到震惊的地步,两个整编师两万人的兵力,对抗六千余人的果敢共和军竟然讨不到丝毫便宜。

    严明的军纪、科学的训练方法、现代化的战术思维是果敢共和军取胜的原因。

    更加重要的是,果敢共和军有着同仇敌忾的心情。

    md军队的暴行深深激怒了各族人民,大批青年涌到特区政府和长箐山报名参军,现役军人更是奋勇作战。

    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第三旅,得知家人的惨遇之后,虽然军心有些躁动,却没发生大规模叛逃。

    而且,他们将对md政府的怒火,完全倾泻到了战场上,成为果敢共和军中最悍不畏死的部队,给md政府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在这种情况下,貌埃大将知道自己此前过于轻敌了,将战略预备队投入了战场,交由通莱全权指挥。

    同时,他另外调动了五个师,重新充作战略预备队。

    果敢共和军的英勇始终无法扭转军力上的巨大落差,于是战场的形式因之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合围并没有将长箐山全部封闭起来,在面向m国的一方留有一个缺口。

    这是md政府军刻意的,不想在z国边境把动作搞得太大,以免引起z国方面的紧张和不满。

    md军政府在国际社会上十分孤立,只有z国才能给予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

    再加上,z国的实力绝对不是md可以对抗的,因此z国是军政府既不敢,也不能得罪z国。

    果敢共和军当前形式危若累卵,长箐山的作战指挥室和会议室里的灯火彻夜不熄,下达和调整各种作战部署,开会研究各种可行的对策。

    一般来讲,如果不考虑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训练程度、作战思想和军纪执行情况,一支军队的强弱,尤其是规模,取决于民众基础。

    果敢共和军和md政府军在军力上的巨大落差,正是由各自不同的民众基础所决定了的。

    md全国总人口五千五百余万,一百三十五个民族,缅族占比为百分之三十五。

    四十万md政府军的基础,正是三千余万缅族。

    而果敢共和军的民众基础果敢人,至多不过十余万左右。

    这也就是说,就算果敢共和军放弃自身民族特征,把所有的少数民族团结到这边,力量上也无法与md政府军持平。

    更何况,团结所有少数民族,从来没人能做到这一点。

    一百多个人都会是形形色色,更何况一百多个民族,而且这些少数民族情况非常复杂。

    有的并不**,有的有其他追求,不可能与果敢共和军走到一起。

    每当想到这些,庞劲东就深深地感到,民族关系始终是一个围绕着人类社会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

    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否,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主体民族在人口数量、经济和政治权力上是否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拥有绝对优势,国家的安定团结是没有问题的,md国家的问题恰恰在于这种优势还不够强大。

    “我觉得……。”沈佩绂叹了一口气,有些犹豫的说:“要短时间内迅速扩充力量,只有联合其他势力……”

    这番话让庞劲东十分感慨:“我们的民族从的诞生的那天起,一直到今天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从来没有缺人的时候。让人绝对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如今竟然要为此而发愁……”

    “是啊……有点可笑,也可悲……”沈佩绂的目光透过窗户,怅然的看向北方。

    尽管夜空已经繁星点点,作战指挥室里却灯火通明,连窗外咫尺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沈佩绂的思绪却随着目光飞向了远方。

    祖先的坟墓所在就是那里,十几亿同族的兄弟在那里生生不息,为自己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着。

    他们历尽了雨雪风霜,五千年来一直顽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没有人能够撼动。

    而在历史上曾经和他们一起存在过的其他民族,例如古巴比伦人,却早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

    如果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在海外的兄弟,果敢人的胜利就是指日可待的,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他们却很难做到。

    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想法和意愿,正相反的是,md国内的局势早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回想起九八年的惨剧,很多年轻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去果敢帮助战斗。

    实事求是的说,包括缅族在内的md人民绝非暴民,他们笃信佛教,性情温和。

    只是受教育水平有限,不明真相,在极少数野心分子的鼓动下,将经济落后和长期战乱的罪责一股脑的发泄给了替罪羊。

    md尚且如此,那些有着极端信仰的国家,怎样对待华人就可以想见了。

    看着沈佩绂的这种神情,庞劲东感到一股揪心般的痛。

    过了良久,庞劲东轻声提醒道:“我们现在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哪些?”

    沈佩绂从神思中回到现实,指着地图告诉庞劲东:“md全国分七个省和七个邦,七省是缅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包括伊洛瓦底省、马圭省、曼德勒省、勃固省、仰光省、实皆省和德林达依省。七邦则是各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包括克钦邦、掸邦、钦邦、克伦邦、克耶邦、孟邦和若开邦。具体到我们所在掸邦,共分有四个特区,除了果敢之外的三个特区都是可以团结的。”

    庞劲东对此有一定了解,除了新加坡之外,华人在海外还建立有三个政权,全在md的掸邦,也就是果敢特区、第二特区和第四特区。

    不过,这三个政权有区别,果敢特区的民众基础是土生土长在md的华裔果敢人,另外两个特区则是少数民族地区,但领导集体是华人和华夏人。

    当下第四特区主席林继文就是华夏海南人,刚过不惑之年,秘书长蒋耀隆是华夏畹町人,曾在z**中服役。

    所以,沈佩绂认为,在其他三个特区之中,最容易争取的是第四特区。

第五十三章 总动员令

    第四特区是一块弹丸之地,人口在几支地方民族武装中最少,总共不到八万人而已,目前拥有兵力五千余人。

    不仅控制面积小,只接近五万平方公里,外部环境上还处于夹缝之中。

    第四特区的北部,是强大的掸邦第二特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第四特区只能配合和支持的第二特区;

    南部与原大毒枭坤沙部很近,常常面临坤沙的压力;

    东面是z国西双版纳州;

    在西面就是md政府军了。

    由于这种外部形式,第四特区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不得不采取走钢丝战术,平衡各方对自身的影响。

    庞劲东发现,其实第四特区的局面比果敢共和军更艰难,但果敢共和军比他们有骨气。

    第四特区善于处理跟md政府的关系,深得军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被庞文澜斥之为“奴才”。

    不过,这倒也带来一个好处,使得第四特区不必太过提防md政府,能有精力搞好经济发展。

    他们没什么明确的政治追求,一切向钱看,发展速度也够快。

    首府小孟拉过去是昔日不毛之地,今日已是大楼平地而起,各种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粮食自给有余,财政收入大增。

    说起来,第四特区的发展仰赖于z国,尤其农业。

    缅北的割据武装都奉行以毒养军的政策,第四特区更是不能不例外,但也是最早全面禁绝鸦片的。

    因为他们的毒品直接荼毒了z国,于是z国鼓励他们进行替代种植,支援了不少物资和资金,进而又发展了很多合作项目,他们这才把经济搞了上去。

    对此,庞劲东产生了一个疑问:“第四特区的力量是最弱的,却拥有五千余人的兵力,怎么比果敢特区政府还多?”

    沈佩绂笑了笑,回答说:“你知道的那些特区政府军队,只是常备兵员,实际兵力要远远比这多。原来的果敢特区政府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男子一旦成年就要加入部队,不到年龄是不允许退役的。但考虑到促进地区发展,不能占用太多成年劳动力,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很多人服役一段时间后就会回乡务农。只不过,这不是退役而是休假,一旦有战事要马上回到部队报道。”

    “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算是预备兵员,总共有多少?”

    “如果发布总动员令,可以集结起两万人!”

    庞劲东就任副总司令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却第一次了解到还有这样的事。

    此前,竟然从未有人把这些告诉庞劲东,这让庞劲东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外人受到了排斥。

    强压着心中的不悦,庞劲东问:“为什么现在还没有下达总动员令?而且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

    “这个……”听到庞劲东的这个问题,沈佩绂的脸色变的黯然了:“这些人都是青壮年,也是果敢人的中坚力量,更是果敢明天的希望,如果全都死在战场上……”

    沈佩绂的这番感慨,让庞劲东想起一段历史。

    当年的残军在分裂之后,有一部分进入了泰国境内,为了获得自己在那里的生存权,就帮泰国政府打仗。

    由于这些人能征惯战,战斗力极强,使得泰国政府总是征召他们出兵。

    结果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之后,男人几乎都死在了战场上,只剩下了一群老弱妇孺。

    若非如此,今天的残军在泰国的影响力就不会这样弱。

    更为悲剧的是,残军当年征讨的敌人当中,有很多是同为华夏人的,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庞劲东深吸了一口气,不得不提出了一个很不愿意提出的建议:“以md政府的做法来看,现在应该下达总动员令了,否则果敢人就会被彻底剿灭!其实全体上阵也没关系,如果出现万一,就……就退回祖国……”

    庞劲东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金将军的约见。

    沈佩绂瞪大了眼睛,难以相信的问:“这样可行吗?”

    “应该可行吧!”尽管庞劲东回答的内容并不确定,但是语气却是十分的肯定。

    沈佩绂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转而说道:“你是副总司令,如果决定下达总动员令,那么就下达吧!”

    “第四特区那边的事情怎么办?”

    “我和林继文比较熟,他们的工作就由我来去做!”

    “你为什么认为他们是最容易争取的?”庞劲东摇摇头,颇感疑惑的说:“根据你的介绍,我实在看不出来这一点!”

    “这是由很多方面决定了的……”沈佩绂不假思索,逐条的给庞劲东分析起来。

    首先、第四特区由于其面对的战略形式,必然要依附于比较强势的一方,但这不代表他们表面上的做法代表实际倾向。

    他们表面上听命于第二特区,实际上与果敢共和军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其次、md政府拿果敢特区开刀,震慑所有割据武装势力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而第四特区希望维持现有的状况,就不得不正视md政府的威胁,并寻求生存之道。

    其中道理正如前一点,他们与md政府的良好关系只是维持于表面,至于实际如何,双方心里有数;

    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第四特区的几位领导人与果敢特区政府和果敢共和军是姻亲,林继文本人就是庞文澜的大女婿,其母则是特区政府在彭仁浩之前那位主席的女儿。

    基于这些因素,果敢共和军与第四特区往来十分频繁,双方有着全方位和全领域的合作。

    庞文澜一早就意识到,通过毒品生意积累财富只是一时之计,所以很早就开始发展正常的经贸,以期将来独立后,经济发展可以快速步入正轨。

    由于第四特区注重与经济发展,因此果敢共和军就通过他们做一些生意,虽然都是些正常生意,可多年下来,获利竟不比毒品生意少太多。

    “想要打天下,就必须具备三个‘子’……”沈佩绂伸出三根手指,向庞劲东一一解释道:“一个是‘枪杆子’,另一个是‘笔杆子’,还有一个是‘钱袋子’。果敢共和军自身是‘枪杆子’,我多年来在果敢特区政府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拥有‘笔杆子’,而毒品和第四特区就是我们的‘钱袋子’了。”

    庞劲东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鉴于我们双方一直以来的这种良好关系,我相信只要自己亲自去说服他们,把他们争取过来是毫无问题的!”顿了顿,沈佩绂毅然说道:“如果不能说服他们,我也就不活着回来!”

    虽然md政府对果敢特区采取的行动,已经让所有地方武装势力警惕起来,并开始进行战争准备。

    只不过,这些都是在暗中进行的,在表面上,大家都保持观望态度,或是发表一个声明,希望交战的双方保持克制,共同维护md的和平与安定。

    甚至有人还指责,果敢共和军先是推翻了合法的原果敢特区政府,然后悍然撕毁停火协议,要负全责。

    第四特区也是这样的态度,根本没对果敢共和军表现出亲近,对沈佩绂此行能否成功,庞劲东持怀疑态度。

    至于总动员令,很快下达了。

    果敢人的动员很有特点,特区政府的门前支了一根杆子,上面挂了一把笤帚和一双筷子。

    其意是说,只要是能拿起筷子吃饭的,扫境出战。

    连日来的战斗已经让平民百姓有了心理准备,看到其他地区用来参军的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临。

    在动员令下达当天,老街的街道上挤满了穿着军装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军装上没有肩章,因为他们是刚刚把军装找出来穿在身上的。

    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站了几个老人、妇女或者儿童,他们是为这些赶着报道的预备役军人送别的。

    他们的身上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脸上或多或少都挂着泪痕。

    在出来送别的人当中,女人并不是很多。

    为了弥补人力上的不足,特区政府把很多年轻女性也征入部队,从事后勤和医护工作。

    主要街道上人头攒动,但没有人大声的哭出来,而且还显得出奇的平静。那是一种可怕的平静,让人感到压抑的平静。

    送别的人静静的看着预备役军人们汇集到一起,排着并不整齐的队列,向着特区政府走去。

    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就此生死永隔。

    但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争取自己民族生存的权利,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再顾虑个人的安危。

    不等特区政府的官员前来动员和催促,就主动打点好行装走上了这条路。

    庞劲东几次路过老街,每次都有嚎啕痛哭的冲动,同时,还在心里想起了这样一首诗:

    “也许有一天,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垂放在,每一个不朽的战士,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已经久别眼泪多年的庞劲东,只会把泪水落回到肚子里,并在心中默默的祈祷,这些人的牺牲是值得的,并且能够换来最终的胜利。

第五十四章 第四特区

    对于第四特区,沈佩绂还没等启程,第四特区倒主动派人来了,而且来的还不是普通人,是秘书长蒋耀隆。

    “请!”沈佩绂对这些客人极尽热情,招待到会客室之后,立即奉上了香茗。

    蒋耀隆掀起品茗杯的盖子,放到鼻下闻了一闻,当即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着蒋耀隆的这个动作,即便是坐在对面的庞劲东,都立即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香味。

    庞劲东能闻出是上好的明前龙井,长箐山的物质条件很艰苦,如此奢侈的东西是费了大力气弄来的,只有很少一点,平常保存在仓库里,若非贵客绝不会拿出来。

    庞劲东出到长箐山的时候品尝过一次,而现在和沈佩绂一起都是喝的普通花茶。

    “好茶……”蒋耀隆呷了一口,轻轻放下品茗杯,称赞道:“龙井因为采摘的季节不同而分成好几种,以这种清明节前采摘的为最好。没有想到你们长箐山这里,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很显然蒋耀隆也是一个识货的人,这让庞劲东多少感到庆幸,同时带着些许的苦涩看了看自己的茶杯。

    如果蒋耀隆根本不懂得品茶,只把这当作是普通的涨肚黄,就枉费了沈佩绂的一番心意了。

    因此听到蒋耀隆的这句话,沈佩绂也随之松了一口气:“蒋秘书长亲自造访,怎么敢不用好东西招待呢!”

    “沈主席客气了。”蒋耀隆微微一笑,问:“庞将军最近身体可好?”

    “承蒙蒋秘书长惦记,还不错!”

    听到这两句对话,庞劲东立即就明白了,蒋耀隆对沈佩绂的身世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这说明双方的关系一直以来的确很密切,这让庞劲东增强了几分信心。

    此时在场的人当中,果敢共和军方面只有庞劲东和沈佩绂,而第四特区方面则是蒋耀隆和另外几个人。

    蒋耀隆是唱主角的,其余的人都是陪衬。

    蒋耀隆环顾一下在座的人,问沈佩绂:“庞总司令呢?”

    沈佩绂乜斜了一眼庞劲东,淡淡的回答:“家父身体最近偶有微恙,所以没能前来迎接蒋秘书长。”

    “哦!”蒋耀隆点点头,又说:“还是让他多加注意身体才是,不要太过操劳了!”

    沈佩绂与蒋耀隆的这番交谈,就如同故友见面,庞劲东既插不上嘴,也不想插嘴,只是坐在那里耐心的听着。

    然而蒋耀隆一早就已经注意到庞劲东,见庞劲东始终不说话,于是对沈佩绂说:“你身旁的这位小兄弟,不介绍一下嘛?”

    沈佩绂赶忙介绍说:“这位就是我们果敢共和军的副总司令庞劲东,也是我的堂弟!”

    庞劲东微微点头致意:“你好,蒋秘书长!”

    “庞劲东……”蒋耀隆眉头微微一皱,随后喜笑颜开:“久仰久仰!”

    沈佩绂饶有兴趣的问:“你听说过我的这位堂弟?”

    “庞劲东应该是刚从z国来,新近委任为副总司令!他的峡谷伏击战打得很漂亮!”蒋耀隆说罢,转而问庞劲东:“你就是大名鼎鼎的血狮军团的当家人吧?!”

    庞劲东摆摆手,谦虚道:“只不过小本生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庞劲东说“生意”是想告诉大家,血狮军团的本质是雇佣兵,不同于他们这些割据一方的武装势力。

    既然是生意,自然就以赚钱为目的,很多事情不是庞劲东一个人决定的。

    很多人认为,血狮军团没全体出动,是庞劲东还不够尽力。

    其实,伊莎贝尔率领援军已经抵达南华夏海了,却在海上无所适从。

    “老弟过谦了!”蒋耀隆淡然一笑,告诉庞劲东:“我有一位表弟在f国的外籍军团服役,在伊拉克呆了一段时间。前些天回来了一趟,告诉我说现在的血狮军团可谓如日中天。m国正不断从伊拉克削减正规部队,军事行动越来越多的使用雇佣兵。而在雇佣兵当中,血狮军团占有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不仅接替了很多其他雇佣兵的生意,而且将新的生意几乎全部揽入囊中。”

    蒋耀隆的这番话里提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f国的外籍军团。

    所谓的“外籍军团”是外国志愿兵组成的f国陆军正规部队,拥有和正规军同样的装备,由来自一百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约八千名志愿者组成。

    这支部队的设立本是为了解决f国国内的外国人犯罪问题,同时补充战争中死伤的法**队兵员,后来便演变成了f国执行海外政策的工具。

    说穿了,“外籍军团”是雇佣兵的一种,跟其他雇佣兵一样,作为大国使用的工具。

    但是,跟庞劲东的血狮军团这种雇佣兵组织相比,外籍军团又有所区别。

    血狮军团这种地下雇佣兵经常是临时性组织,而外籍军团却是作为f国正规军编制永久存在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籍军团中有很多华夏人。

    因为在军团服役满五年之后,通常都可以得到表现良好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就可以获得f国的国籍或长期居留权,进而获得工作权。

    双方的谈话就此进入了关于雇佣兵的话题,由此又扯到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唯独不谈当前果敢地区的局势。

    蒋耀隆来的时候是下午两三点钟,渐渐的已经日头西沉了,想到外面正在激烈的战斗着,庞劲东和沈佩绂心中火烧火燎一般。

    每一次,两个人试图将谈话引入正题,蒋耀隆都故作糊涂的把话题又岔开。

    庞劲东和沈佩绂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暗自苦笑一声。

    庞劲东最初认为,蒋耀隆此行可能是想示好于果敢共和军,可看蒋耀隆的表现又不像。

    于是,庞劲东又以为他是来探口风的,想知道果敢共和军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可他根本不问果敢共和军当前境况。

    最后,庞劲东开始怀疑他是为了拖住自己和沈佩绂,给md政府军创造时机。

    又过了许久,这种尴尬的局面才被打破,一名传令兵敲了敲会客室的门,紧接着快步跑了进来,先是向庞劲东敬了一个礼,又向沈佩绂敬了一个礼,然后高声说道:“报告!”

    庞劲东注意到在传令兵敬礼的时候,沈佩绂的脸色有些难看。

    但庞劲东只能装作没有注意到,问传令兵:“什么事?”

    “前线军情……”传令兵说着,眼睛瞟了瞟蒋耀隆等人。

    终于有机会结束侃大山,庞劲东自然是非常高兴的,急忙告诉传令兵:“这里没有外人,你尽管说吧!”

    传令兵深吸一口气,缓缓的说:“丁伦镇被md政府军攻陷了!”

    大概从没有人会预料到,在丁伦镇这个地方竟然会爆发如此激烈的战斗,在那里留下的尸体竟然超过了当地的居民人口。

    几日来,交战双方投入数千兵力进行争夺,经过了反复拉锯之后,才被果敢共和军占领。

    眼下,丁伦镇重回敌手,先前的牺牲全白费了。

    庞劲东点点头,告诉传令兵:“我知道了,你可以出去了!”

    庞劲东说罢,看向蒋耀隆等人。

    如果蒋耀隆这个时候站起来说:“既然你们有事,我就不打扰了,先行告辞!”庞劲东是绝对不会感到奇怪的。

    不过,蒋耀隆没有,而是把脸色沉了下来,刚才的轻松转瞬不见。

    他看着庞劲东,若有所思的说:“看来你们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啊!”

    庞劲东淡淡一笑:“md政府有几十万正规军,我们才不过几千人的兵力而已,能够把仗打到今天这个地步,事实上已经赢了!”

    沈佩绂用力的点了点头:“我的堂弟说得对!”

    “可是你们用几千人去挑战几十万人,最终的结果还是输!”

    蒋耀隆端起早已冷透的品茗杯,喝了一大口茶,缓缓的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你们根本就不应该做这样愚蠢的事情!”

    这句话让沈佩绂感到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要予以反驳,但是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求助一般的看向庞劲东。

    对蒋耀隆的这种挑衅,庞劲东显得满不在乎:“用几千人去挑战几十万人,就算是没有过戎马生涯的人也会知道,这完全就是鸡蛋碰石头!而用鸡蛋去碰石头的人,基本都是蠢货,不是嘛?”

    庞劲东一句既出,在座的人几乎都愣了,尽管大家都知道,这绝对不是庞劲东在妄自菲薄。

    蒋耀隆支吾了几声,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最后只是尴尬的笑了笑,一个字都没说。

    庞劲东端起同样冷透了的花茶喝了一口,然后继续说:“庞劲东一个人是蠢货,这有可能!但是果敢共和军几千号弟兄全是蠢货吗?”

    这句话给沈佩绂的反驳找到了一个契机,立即补充说:“这几千号弟兄都是在沙场上滚过的,其中有很多还是和md政府军打了几十年仗的!全面开战意味着什么,不用蒋秘书长说,我们也能知道!”

    蒋耀隆用不易察觉的幅度点了点头,问:“你们想说明什么?”

    “我想说的是,开明了十几二十年之后,md政府又糊涂起来了!”庞劲东冷冷一笑:“他们一定要歼灭所有异己势力!”

第五十五章 特区秘书长

    庞劲东的这些话引起共鸣,众人纷纷点头。

    其实,庞劲东并不是很了解该国形式,还是到了长箐山以后,根据别人的描述才有了分析。

    而这个分析正中了所有人的心病。

    庞劲东的目光飞快掠过,将每一个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继续说道:“如果大家对哲学有些了解,我们不妨打这样一个比方:此前md政府做的事情只是量变,也就是那些小动作,而量变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发展为质变,也就是全面开战。md政府为了能够达到这种质变做了许多事情,例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