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霸主-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返回丰华的路上,林振华又向朱铁军请了个假,申请在潭州下车停留一天。朱铁军听说他是去拜访湘平省轻工厅的何海峰处长,便爽快地批了假。朱铁军对那位科班出身的何处长印象不错,再说大家都是一个系统的,林振华去走动走动也有好处。

    林振华在潭州下了火车,先在火车站签了票,这意味着他第二天可以用这张票坐同一车次的火车回丰华,当然,座位是没有的,不过林振华并不在乎这个。

    签完票,林振华到车站的公用电话亭给何海峰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自己到了潭州。何海峰有些觉得意外,不过非常高兴,他让林振华在车站等着,说自己马上就来。

    说是马上,其实也耽搁了大半个钟头的时间。林振华按何海峰的交代,站在站前广场等着,闲极无聊地望着火车站大楼顶上立着的一支巨大冲天椒,不由得想起了何海峰跟他说过的一段闲话:

    当年,潭州建火车站的新楼时,设计者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空气,在楼顶上设计了一支火炬的雕塑。谁知,这支火炬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在火炬雕塑建成之后,有阶级斗争意识敏感的革命群众发现,这支火炬的火焰居然是朝向西方的,这不是**裸的崇洋媚西吗?于是乎,一番口诛笔伐便直奔省设计院而来。

    省设计院大惊失sè,连忙道歉,并迅速地更改了雕塑,使火焰朝向了东方。刚刚修改完,革命群众又发现了破绽,火焰朝东,意味着西风压倒东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政治错误吗?

    于是再改,火焰既不向西,也不向东,而是指向北方。革命群众大怒:北方是běi jīng的所在,你们这是要火烧党zhōng yāng吗?其心可诛!

    在各个方向都无法让革命群众满足的条件下,省设计院的设计师们终于想出一个黑sè幽默的方案,那就是让火焰垂直向上。这一回,革命群众终于满意了,潭州人民也满意了,他们说,设计人员肯定是潭州本地人,嗜辣,所以在火车站顶上也设计了一支巨大的朝天椒。

    “嘀嘀……”一声吉普车的喇叭声打断了林振华的暇思。林振华回头一看,只见一辆běi jīng吉普停在他身后,车门一开,一个小姑娘笑靥如花地向他飞奔过来。

    “林哥哥!”

    “岚岚!”

    林振华蹲下身,何岚扑到他怀里,给了他一个小萝莉的拥抱。

    “来,岚岚,看哥哥给你买的洋娃娃,rì本产的。”林振华从背包里掏出一个足有半米长的洋娃娃递给何岚,这也是他特地让福特在香港买来的。林振华这一次在潭州停留,一多半的原因就是为了把这个洋娃娃送给何岚。

    “洋娃娃!”何岚一把把洋娃娃抱过去,搂在胸前,又是摸又是亲的。小姑娘没有不喜欢洋娃娃的,这个rì本产的洋娃娃比国产的又强出了许多倍,无论是做工还是材质,都透着rì本商品特有的jīng细,没有哪个小姑娘能够抵挡住它的诱惑。

    “岚岚,又拿哥哥什么东西了?”何海峰走过来,手抚着何岚的头,问道。

    何岚炫耀般地举起洋娃娃,对父亲说道:“爸爸,你看,林哥哥送我的洋娃娃!”

    “哟,好漂亮。”何海峰也被吸引住了,他回过头对林振华问道:“小林,这个洋娃娃是进口的吧,很贵吧?”

    林振华微微一笑:“只要岚岚喜欢就好。”

    “多少钱,我回头给你。”何海峰说道,作为轻工厅的干部,他见过的东西很多,知道像这样一个洋娃娃,起码也要上百块钱。

    林振华道:“何处长,我这是送给岚岚的,与你无关哦。”

    何海峰道:“你能帮岚岚买这个洋娃娃,我就很感谢你了。再让你出钱就不合适了。你一个月才30多块钱工资,这一个洋娃娃,保守估计,起码是100块钱吧?”

    林振华笑道:“老何,如果我说这个娃娃我没有出钱,你信不信?”

    “我信。”何海峰道,“你小林本来就是一个擅长于创造奇迹的人。不过,你得说说是什么情况,你不会说这是你用泥巴捏出来的吧?”

    “你记得那个美国人福特吗?”

    “当然记得。我请你去给他当翻译,结果你做得非常出sè,你们省厅那个谢处长,为这事谢了我很多回了,我可是沾你的光哦。”何海峰笑着答道。

    “我不但给福特做了翻译,而且还给斯皮舍尔公司提了几条产品改进意见,他们已经全盘接受了。”

    “真的?”何海峰惊讶地说道,“小林,想不到你的水平竟然已经达到能够给美国人提产品建议的地步了。”

    林振华道:“美国人也是人,咱们没理由比他们差。我给他们提完合理化建议之后,他们觉得非常感激,就问我想要什么。我想了半天,跟他们提了两个要求。”

    “什么要求?”

    “第一,替我在香港买一个最漂亮的洋娃娃,我要送给我的小妹妹。”

    何海峰哈哈笑起来:“原来这个娃娃是美国人送给你的,不过,相对于你的合理化建议来说,这个洋娃娃可就太便宜了。”

    林振华点点头道:“对呀,我提完这个要求之后,他们答应得非常爽快。我一想,就知道自己吃亏了,于是就提出了第二个要求。”

    “什么要求?”何海峰的好奇心被彻底钓起来了。

    “我要求他们向汉华机械厂赠送一台MK800机床。”

    何海峰被雷倒了:“你不会说,他们也同样答应了吧?”

    “是啊,他们答应了呀。”林振华装作傻乎乎的样子答道:“这不,我刚陪我们朱厂长从广州提货回来,设备已经运回汉华厂。”

    “你等会,让我想一下。”何海峰显然适应不了这么惊人的消息,“你是说,你给美国人提了一些产品建议,然后美国人就送了你一台数控机床作为报酬?”

    “还有一个洋娃娃。”何岚在旁边插话道,她人小鬼大,大人说什么,她可都听得懂。

    “对,还有一个洋娃娃。”何海峰补充道,他对这个女儿是很溺爱的。

    林振华道:“没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你别看我只是动了动嘴皮子,但对于他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送一台机床,对于他们来说,算不上什么。”

    “你没有违反政策吧?”何海峰担心地问道。

    “我能违反什么政策,不过在机床和洋娃娃之外,他们又送了我一些小东西,这个应当算不上什么受贿吧?从头到尾,国家只得了好处,没有受一点损失呀。”

    何海峰点点头:“小林,你做得非常对。让外商把本来打算给你的报酬,转化成给国家的馈赠,这样你个人即使再收一些小的酬劳,也在合理范围内了。如果是你自己拿了一万多美元的东西,肯定会引起非议的。”

    我没拿一万多,我拿了二十多万,林振华在心里得意地反驳道。他从背包里又拿出一个大纸袋,递给何海峰道:“老何,我一直蒙你关照,无以为谢。这里有些小礼品,也都是外商送的,我借花献佛,送给你和阿姨。”

    林振华管何海峰叫老何,但管何海峰的夫人就只能叫阿姨了,因为从年龄上算,他与何岚算是一代人。

    “我们就不要了。”何海峰连忙推托,“这个洋娃娃就值上百块钱了,既然你说是外商送的,我就不给你钱了。再拿别的东西,就真不合适了。”

    林振华硬把东西塞给了何海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几双进口的丝袜,一套rì本资生堂的护肤品,这是给阿姨的。给你的是一块卡西欧的多功能电子表,还有一个函数计算器,能算三角函数什么的,我想你用得着。”

    “这还不值钱啊?”何海峰苦着脸,“合人民币,这得好几百块钱了,我如果收了,可就是犯错误了。”

    “没事,你收着吧,未来如果我有事情要麻烦你,你多关照关照就行了。”林振华说道。

    何海峰道:“你如果没事情麻烦我,还无所谓。你如果真有事情要我关照,那我现在收你的礼品,就真是犯错误了。”

    林振华道:“你放心吧,老何,我有事求你,肯定也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情,绝对不是坏事,我的人品,你还不相信吗?”

    “希望你能让我放心吧。”何海峰接过大纸袋,叹着气说,“走吧,小林,你阿姨在家里准备了一桌家庭便宴招待你,你不会拒绝吧?”

    “当然不会拒绝!”林振华道,“有好吃的东西,我从来不会拒绝的。”

    “我也不会拒绝的。”何岚举起手,表示与林振华保持一致。

    ——————————————————————————

    凌晨一点多钟的时候更新了一章,准备当成今天的任务的。刚刚到首页一看,发现本书已经上了“签约作者新书榜”,虽然是上榜的最后一名,但也是极大的成绩了。

    特加更一章,以示庆祝,晚上还有一更。各位读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吧。

    还有,在其他地方看到有“推书”的情况,各位热心读者帮忙去给推荐一下,以便让更多的人来支持本书。

052 民间经济学家

    林振华在潭州住了一夜,何海峰帮他在招待所开了一个房间,并且抢着付了房费。林振华也没有拒绝,他送给何海峰的东西值几百块钱,这八毛钱的房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让何海峰掏这八毛钱,至少心里会舒服一点。

    送给何夫人的小礼品博得了女主人的欢心,这一套资生堂的护肤品,在rì本市场上要卖几万rì元,即使按牌价折算chéng rén民币,也要好几百块钱了。何家的生活虽然在当年的人家中算是中上水平,但对于这样高档的护肤品,也是只敢远观而不敢奢望的。

    不知是因为收了礼品而过意不去,还是对林振华创造的奇迹感兴趣,第二天,何海峰居然在单位告了个事假,专门陪着林振华在潭州城里瞎逛。中午的时候,两个人索xìng买了点熟食和啤洒,坐在潭江边上边吃边聊。

    林振华大略地把MK800的事情向何海峰说了一下,不过涉及到斯皮舍尔公司秘密的事情,他自然是不会泄露的。何海峰也是聪明人,基本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听了个仈jiǔ成,知道斯皮舍尔公司被林振华捏住了短处,所以才不得不开出大额的封口费。

    对于在此过程中个人所获得的好处,林振华也简单地向何海峰说了一番,当然,他把自己所获得的收益总额进行了大幅的折扣,同何海峰透露的金额,也就相当于他向妹妹小芳说的那个额度,2000美元的样子。饶是如此,何海峰也觉得震撼了。

    “小林,你的志向的确非常远大,可是,你想过没有,万一政策有些什么变化,你这样积累下来的财富,恐怕就会给你带来麻烦了。”何海峰提醒道。

    “老何,我觉得国家的政策是不可能再变回去的。门已经打开了,大家都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没有谁能够再欺骗百姓,说什么资本主义国家路有冻死鬼之类的。事实上,人家普通百姓的生活,比你这个处长还要奢侈得多。”

    何海峰点头道:“这一点我非常清楚。去年,我随着省经委的代表团去rì本和欧洲参观,感觉非常受刺激啊。人家一个普通工人的家里,都有大彩电、冰箱、空调,很多人家还有汽车。咱们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所以,我们国家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只有坚持开放政策,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够实现民富国强。”

    “这条路还很长啊,小林,你也许有机会看到结果,我估计是没希望了。”何海峰道。

    林振华道:“老何,其实,只要道路选对了,发展起来是非常快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史,也不过只有20年左右。rì本在战后也是一片废墟,从50年代开始崛起,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了,rì本人声称自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咱们中国人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没有理由会永远落后的。”

    “但愿如此吧。”何海峰道,“不过,有时候看到国内企业里的现状,还是让人觉得很悲观的。工人人浮于事,领导思想僵化,一家国营大厂的利润,还不如一个乡镇小厂子。今年我们湘平省有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政策xìng亏损,只能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真是丢人啊。”

    林振华道:“如果只是一家国营企业如此,我们可以说是领导的问题。可是大多数的国营企业都如此,那么恐怕就不是领导的问题了。难道国营企业的领导都笨,乡镇企业的领导都聪明吗?”

    何海峰道:“当然不是,我研究过这个问题的,其实很多国营企业的领导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其他方面,都非常有经验。问题的关键,在于国营企业不如乡镇企业灵活。乡镇企业里,可以自主给职工发奖金,干得好就多拿钱。而我们国营企业呢,干多干少一个样。领导也是如此,乡镇企业如果挣了钱,厂长就能拿高额的奖金。我们国企的厂长如果多拿一分钱也算贪污。长此以往,谁愿意干下去?”

    “那依着老何你的看法,该怎么做。”

    “依我的看法?”何海峰苦笑道,“小林,你不是想让我犯错误吧?”

    林振华一摊手:“老何,我可没带录音机,你说了什么,只有我听见,你能犯什么错?”

    何海峰道:“也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了,说给你听也是无妨。如果让我来说,我觉得很多小型企业完全可以承包给有能力的厂长,就像现在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企业的利润,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就是厂长和工人的。只要工人满意,厂长可以多拿钱。现在我们不是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吗?只要你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应当允许你富起来。”

    “老何,你有这样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向上级反映呢?”林振华叹道。

    何海峰道:“小林,有这种想法的人多了,真正在基层做过工作的人,都明白这点。可是,这种话谁敢乱说?这可是拆社会主义墙脚的事情,我如果说出去,别说公职还有没有,没准连人身zì yóu都得交出去了。”

    “是这样……”林振华多少明白了一些。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的。邓公有句话,叫作“摸着石头过河”,意思就是说没有可以参照的经验,只能边试边走。在改革开放30年中,神州大地曾经涌现出许多大腕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贡献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提出了关键的理论。不过,有一位经济学家曾经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所有经济理论,都不是经济学家发明的,而是基层的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反复试验出来的,经济学家唯一的贡献,只是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公之于众。

    何海峰就是这样的一个基层干部,他从来没有读过什么科斯的《企业的xìng质》,也没有读过什么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但他非常清楚中国的实践,非常清楚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弊病。他的思考,其实已经隐隐暗合了未来的政策走向,如果在当年有一个什么人发现他,把他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也许他也会成为中国改革中的所谓先知。

    林振华很想建议何海峰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投给党报,或者直送党zhōng yāng等等。但何海峰的后一番话提醒了他,让他知道,生活不是游戏,第一个声称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人,并没有登上荣耀的颁奖台,而是被绑上了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何海峰是有家有口的人,位置不错,而且大有前途,让他冒着失去这一切的风险去搞理论创新,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

    “老何,如果我要办一个私营企业,你支持吗?”林振华问道,这是他来潭州的另一个目的,他虽然目前还没考虑好如何创业,但他很想听听何海峰的意见。

    何海峰沉默了一会,说道:“小林,你的问题,我不敢回答。”

    “为什么?”

    “你的思想非常活跃,我怕我的想法过于保守了,会耽误你的决策。”

    “老何,没关系,我不是盲从的人。”

    “那好,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何海峰道,“小林,你很有才华,这次外商赠送数控机床的事情,能够让你在汉华机械厂获得一个空前的地位。我觉得,你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汉华机械厂虽然有种种问题,但它毕竟是一个国营中型企业,你如果能够利用好这家企业,发展的速度恐怕会快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赞成你离开汉华厂去单干。”

    “还有吗?”

    “还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单干也有单干的好处。给国营企业做事,不管做出了什么成绩,个人都很难得到回报。而如果单干,所有的收益都是你自己的。所以,我也拿不准主意。”

    林振华道:“我明白了,最后一个问题:老何,如果我有朝一rì真要单干,你能不能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帮我一把?”

    何海峰笑道:“只要不违反原则,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你。”

    “那我就提前谢过了。”

    “来,干了这杯啤酒,祝你成功。”

    ——————————————————

    今rì第三更,感谢各位读者的捧场。

    感谢凌长金、cn2541、星语星言、1202251981、米兰红枫、CAKVINLIU、砍人只要一刀、liuyang021212、老吴小吴、暗暗_啊啊、nnpostcard、有根有据5621、吾是水中鱼、檀香山的叶子、漂泊-天涯、CS2004、宅担当、lzc880210等各位网友的慷慨打赏。

    感谢所有读者投的推荐票、评价票以及发表的书评。

053 妹妹的电饭煲

    “哥,你给我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林芳华放学回到家,书包都没放下,便急匆匆地向林振华问道。

    头一天,出差去广州的几位领导和师傅就已经回来了,虽然他们保持着极度的低调,但汉华厂里还是传开了,说这次出差的人都得到了礼品,其中厂长得到的是一部收录机,其他人则是一台收音机。至于这个礼品的来源,则是众说纷纭,而且越传越离谱。

    一种说法是大家比较相信的,那就是礼品是外商送的。大家都知道,外国人是非常有钱的,据说人家家里都有十几二十部的收录机,用脏了就直接扔到楼下的垃圾堆里去,现在送一部给中国人,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接受外商的礼品是否合适,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受外商礼品方面的政策限制松动了许多。虽然有一个金额方面的规定,但到了基层,还有谁会去较真。只要你不出卖国家利益,收点礼品是不算错误的。退一步说,就算你出卖了国家利益,只要不被发现……

    另一种说法当然就是林振华编出来的那套,是关于大款朋友和见义勇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这次出差的人那里陆续传出来的,不过听到这个故事的人,多少有些将信将疑的意思。

    孔海江很会做人,他一回来,就主动地跑到林家,通知林芳华说她哥哥中途下车去了潭州,要迟一天才会回来。孔海江还意味深长地暗示道,她哥哥得到的礼品要比大家的都多。于是,林芳华一整天都在盼着哥哥赶紧回来,让她看看到底有什么新鲜玩艺。

    林振华没有随身携带那些从香港运来的东西,除了给何海峰一家的礼品之外,他把剩下的东西都交给兰武峰托运回来了。所以,当他在火车站下车之后,先是去了一趟兰武峰家,把自己的一部分东西取回来。

    林振华到兰武峰家的时候,兰武峰却不在,兰大妈告诉林振华,峰子从广州回来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兜售那些小商品去了。他每天早出晚归,不过看起来销售的效果不错,每天带出去一大帆布包,回来的时候包就变成瘪瘪的了。至于挣了多少钱,兰武峰从来也没有跟母亲说过,他说这是林哥的买卖,他只是帮忙而已,不管挣了多少钱,都是林哥的。

    兰武峰运回来的商品都堆在家里的里间屋,那间屋本来是兰大妈住的,现在她也只好搬到外屋来住了。不过,兰大妈对此并不抱怨,林振华帮了他们家这么多,她临时腾出一个房间给林振华放东西也是应该的。

    林振华和兰大妈聊了几句,又到屋里取了一些自己的东西,然后就回家了。他刚到家坐下没一会,就听到妹妹小芳进屋大喊大叫的声音。

    “哥,你带了些什么?哎呀,收录机耶,是不是跟朱霞家里那个是一样的?”林芳华一眼就看见了摆在桌上的一部大收录机,她把书包往床上一扔,一个鱼跃就扑向了那收录机。她说的朱霞,就是朱铁军的女儿,现在也在县中读第一,和林芳华关系还不错。

    林振华站在一旁,笑而不语。小芳按了半天,没按出声来,不由得焦急地喊起来:“哥,哥,这个东西怎么开啊。”

    “没通电呢,你怎么开?”林振华道。

    “那电线呢。”

    “在这呢。”林振华举着一条电源线,逗着妹妹。

    “讨厌,你快给我!”

    “不行!”

    “为什么?”

    “这部收录机是我自己用的,你想听歌,用你自己的去。”

    “什么?……你说我也有一部?”林芳华正待发怒,忽然听出了林振华的话外音,过去半年中,林振华总是这样对她说话,她现在已经形成脑子急转弯的能力了。

    “你看这是什么?”林振华从身后拿过一个只有新华字典大小的小玩艺,递给林芳华。

    “这是什么?”林芳华接过那个小玩艺,眼睛睁得老大,“难道这也是录音机?天啊,怎么会这么小?做工好jīng巧啊,像工艺品一样。”

    “这是rì本索尼公司去年才推出的小型录音机,型号TPS-L2,也叫作Walkman,也就是可以别在腰里,一边散步一边听的。目前全中国有几部我不知道,但我敢保证,在整个江南省,你所拥有的,是第一部!”林振华自豪地说道。

    “这是给我的?”小芳几乎不敢相信。

    “快试试吧。”林振华走上前,把Walkman的卡子卡在妹妹的衣服口袋里,然后插上耳机线,把头戴式耳机戴到了妹妹的头上。他轻轻揿下按键,一阵轻柔甜美的歌声瞬间就笼罩了小芳的身心: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哥……”林芳华只觉得一阵眩晕,那是幸福的感觉,她看看哥哥,眼泪忍不住吧嗒吧嗒地滴落下来。

    “怎么啦,你怎么啦?”林振华莫名其妙,这小丫头,好端端地听着歌,怎么就哭起来了。

    “哥……”林芳华一把抱住了哥哥,把头埋在他的胸前,“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

    “呃,好了好了,送你一部Walkman就把你感动成这样,改天我送你一辆宝马车,你岂不要晕过去?”林振华适应不了这种琼瑶式的柔情,连忙打岔。不过,看到妹妹高兴成这个样子,他还是很欣慰的。一个Walkman在rì本的售价33000rì元,大约合140美元,与当时人们的收入水平相比,绝对是天价了。千金买得妹妹一句“好哥哥”的称赞,也值了。

    “我就是高兴嘛。”林芳华擦掉眼泪,有些忸怩地说道,“哥,你怎么知道我喜欢邓丽君啊?”

    林振华道:“废话,你们这些小姑娘不就喜欢这个吗?不过,我可告诉你,这个东西不能带到学校去,要不让其他同学看到,非抢了你的不可。”

    “我不带,我就放到家里,睡觉以前听一会。”

    “还有,不能光听歌,我给你买了许国璋英语和英语900句,你给我好好地练练你的听力和口语。”

    “好的,我的管家婆哥哥。”林芳华渡过最初的感动,又恢复了那个顽劣小妹的形象。她小心翼翼地藏好了Walkman,然后开始张罗起来:“哥,你还没做饭吧,我去做饭。”

    “把米洗好以后,拿这个去煮。”林振华不知从什么地方又变出一个新鲜东西,这东西不到一尺高,呈圆柱状,底下有根引出来的电线,上面则是一个盖子,看着像是一个钢jīng锅的样子,但又比钢jīng锅要漂亮得多。

    “这是什么?”

    “这就是你说的会自动煮饭的锅。”林振华呵呵笑道。

    “我什么时候说过了?”林芳华想不起来了。

    “我刚回来那天,你跟我说,你们同学在2000年的理想就是拥有一个会自动煮饭的锅。早上把米放进去,中午就自动熟了,还热乎着呢。”

    “这个锅就是这样吗?”林芳华想起了自己的确跟哥哥说过此事,她好奇地盯着这个后世再普通不过的电饭煲,想不通它怎么能有这样神奇。

    “快去洗米,然后放水,水淹过米一个巴掌的高度就可以了。”林振华指导道。

    林芳华飞也似地去淘了米,然后放进电饭煲,又按林振华说的标准放了水,插上电源,按下开关,然后就趴在边上耐心地等待着。

    “你干嘛呢?”林振华又好气又好笑。

    “我等着看它是怎么样断电的。”

    “拜托,这得20分钟时间,你就这样盯着?”

    “那我先去洗菜,等要断电的时候你一定要叫我。”

    过了十几分钟,电饭煲开始冒出蒸气了,米饭的香味飘溢出来。林振华告诉小芳,再煮一会就要跳闸了。于是,小芳再也不肯离开了,死死地盯着这个电饭煲,想看看什么叫作跳闸。

    “啪!”一声轻响,开关弹了起来,“煮饭”的指示灯熄灭了,边上一个写着“保温”二字的指示灯亮了起来。这个电饭煲是香港产的,上面的标识都是汉字,所以林芳华能够看得懂。

    “真神,真的跳闸了!”林芳华欢叫起来,伸手就要去揭开锅盖。

    “等会!”林振华拦住了她,“刚跳闸,不要开锅,让它再焖一会,这样饭会更香一些。”

    晚上,兄妹俩吃上了用电饭煲做出来的米饭,林芳华连声叫着好吃。他们过去用铁锅煮饭,火候往往很难把握,有时候生了,有时候焦了,哪有电饭煲蒸出来的饭那样火候恰到好处。

    “哥,咱们现在有了录音机,还有了电饭煲,是不是像外国人家里一样了?”林芳华向哥哥请教道。

    “切,这才哪到哪呀。”林振华不屑地说,“人家外国人家里,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小汽车,这都是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