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枭在唐-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怀唐将目光转向手里的袋子。

袋子为李怀唐设计,材料为棉布,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有五个“套位”装弹,中层有棉花垫隔防震防摔,本来落地不会导致内装的五只瓶子破碎,只是韩二郎的大脚板犀利无比,五只瓶子碎了四只。

李怀唐取出剩下的火油弹交给胡一箭安置好,被油浸染的袋子用火一把烧掉。

胡一箭接过瓶子,兴奋道:“上将军,加上这批瓶子,一共6000个。地窖里的火油还剩一半有余,我们再搞他个一批?”

“足够了,再多只会浪费运力。”

李怀唐笑道。

得益于一人三骑,他麾下的三百亲兵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如果真要出征,可以从容带上这6000个火油弹。不过,再多的话,就会挤掉其余物资,如箭矢,粮食和淡水等的位置。

第670章坏坏的的鸟儿真大

秋风送爽,原野一望无际,尽带丰收喜悦色。蓝天之下,鹰击长空,展示矫健。

随着尖锐的口哨声响起,苍鹰盘旋而下,落在吹哨人的肩膀上。

肉干从吹哨人手里抛出,正好被苍鹰的勾喙刁住,三两下吞下肚子。

又一个手势,苍鹰展翅,扑腾升向天空,而后俯冲,落在草丛里,双爪快如闪电,抓起一只野兔。

“哇,好厉害!”

苍鹰的表演赢得了一群女粉丝的尖叫。

在李怀唐身边,群美环绕,大多数双手互相紧握置于胸前,脸色涨红,眼眸闪亮正放射光芒。其中以小汾娘与小魔女的叫声最尖锐。

“李郎,李郎,妾身要,妾身要你的鸟,先让妾身要玩一次你的鸟!”

杨玉环激动忘乎所以,与玲珑双姝小魔女等抢着与“白玉爪”有个约会。

猎物被扔到众人面前,“白玉爪”收翅膀,停在李怀唐的肩膀上。

“李郎,快让鸟儿到妾身的肩膀上,让它听妾身的。”

☆、曳落河 (26)

李怀唐笑道:“没问题,美人小心侍候喽。”

说完,将垫肩放在杨美人肩膀上,示意“白玉爪”跳过去。

“白玉爪”还真听话,轻巧一跳,完成短距迁移。

“好硬啊,它的爪子。”杨玉环的肩膀歪了歪,有意识挺直身子矫正,却不知胸器撩人,“妾身要喂鸟儿,李郎快来帮忙。”

李怀唐盯着近在咫尺的两座诱人“山丘”,忍不住荡笑:“呵呵,昨夜尚未饱吗?”

“啊!李郎胡说什么呢?”

杨玉环终于明白语误所在,满脸羞红。

幸好,有小汾娘在。“哇!坏坏的鸟儿真大!快给汾娘摸摸。”

小汾娘羡慕至极,伸手抚摸着“白玉爪”的羽毛。

“鸟儿乖乖,还认得汾娘吗?来,汾娘喂饱你,”肉条不停地被小汾娘扔向苍鹰的嘴边,“嘻嘻,坏坏的鸟儿真乖!”

美人们忍不住窃笑,李怀唐满脸黑线。

早在史国乞史城之时,小汾娘已见过“白玉爪”。阔别八年,她的记忆仍在,甚至包括李飞鹰,都在她的脑海里,尽管有点模糊。当李飞鹰奉命带着他的海冬青从扶余城赶来,出现在府邸门前,小汾娘第一眼就想起了这对奇怪组合的身份。

李飞鹰一直安静侍立在旁边,见到主帅尴尬,终于忍不住出声打岔:“玉夫人小心,手不要太靠近白玉爪的嘴边。”

“哦,”杨玉环点点头,又问:“怎么指挥鸟,嗯,它飞起来?”

“这个,还是上将军说吧。”

李飞鹰很识趣,管住了嘴巴。

李怀唐顺势借力,手把手教美人儿“玩鸟”……

半天功夫,美人们才轮流过足了瘾头,李怀唐还好,可怜的“鸟儿”却累得无力冲天。

裴若兮心疼,拿着汗巾为爱郎擦汗。“李郎,紫紫姐她在旅顺港可好?有捎带口讯否?”

飞鹰奉命渡海过来,苏紫紫肯定知道,理应让他带来家信。

李怀唐摇头,东北望,一脸的惆怅。

“紫紫姐很坚强,或许,她不愿意让李郎忧心。”裴若兮柔声安慰道。

“嗯,我答应过她的,一年为期,最多两年,必与她团聚。她一定是在坚信中等待。度日如年……”

李怀唐说不下去了,默然。

“李郎!”裴若兮动情拥抱,俏脸贴在爱郎的胸膛,轻轻说道,“等随陛下打完突厥人,我们回家,回宁远城好吗?”

“嗯,回家,回我们的家,无须看任何人的脸色。”

☆、曳落河 (27)

李怀唐紧拥怀里的娇妻。是时候一家大小团聚了,宁远城还有他的两位妻子,两个儿子。李隆基废太子一案提醒了他,多花点时间陪伴家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如果长期在外,只顾着争权夺利,难免与自己的骨肉生疏寡情,从而关系上下级化,最终破裂导致人间惨剧的上演。

秋风中,李怀唐在与娇妻们享受着远征前的温馨甜蜜……

与此同时,洛阳城上东门门外,群臣送别安禄山。

朝臣相送安禄山乃圣旨,体现着厚重的皇恩。尽管荣耀至斯,安禄山难得保持着低调谦恭,给大臣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安胡儿并非骄横跋扈之辈!

“诸位留步,安禄山粗鄙之人,承蒙陛下看得起,始有今日。请代为转告陛下,安禄山回去整军,誓死追随陛下圣驾扫除突厥叛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内阁之首李林甫代表同僚回答:“安使君忠勇,有安使君伴驾,我等安心。望使君牢记以大局为重,务必照应陛下周全。”

开元二十三年夏,东突厥内乱,毗伽可汗被实力派梅录啜毒杀,其子继位,名伊然可汗。新君上位,威望难以服众,伊然可汗的两位叔叔趁机收揽部众,逼迫伊然可汗分别立他们为左右杀,掌控了整个东突厥,其中左杀劳斯与契丹人眉来眼去,以使者哥舒拉被害为由极力反对向唐称臣,并杀死奉大唐为尊的新可汗。

伊然之弟登利仓惶逃至洛阳求援。由是与李隆基干柴遇烈火,一点即燃。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李隆基拍案而起,怒不可竭提出御驾亲征,誓灭反唐者。

皇帝的想法吓坏了众大臣,御驾亲征可不是随便说说,兹事体大,甚至可以说事关国家兴亡,然而,大臣们的苦苦跪求哀劝均无效果。李隆基吃了秤砣,铁了心。随着李林甫一派与安禄山的表态支持,御驾亲征得以强行通过。

结果虽然与预期吻合,李怀唐还是难免感到吃惊。事态发展之快,超乎想像。

随着幽州随风,以及随后潜伏在突厥内部的阿塔接踵而来的密报,李怀唐嗅到了一丝阴谋气息,突厥内乱的背后有安禄山的魔爪,唆使梅录啜下毒,蛊惑左杀劳斯反唐的似乎均与阿史那氶庆有关,而阿史那氶庆是安禄山的心腹部将。

如果真是安禄山所为,那么一定离不开毒秀士高尚的策划,以高尚的能力,难道祸乱东突厥仅为讨好皇帝而已?

李怀唐越想越多,越想越乱,理不出一个头绪。没有时间供他思考,老皇帝意气风发,迫不及待点将备战,李怀唐不幸在其中,以皇帝的顾问身份随驾,只能带少量亲兵前往。

☆、曳落河 (28)

阴谋乎?从李隆基当时的表情来看,李怀唐有此感,老皇帝恐怕是等不及了,欲行借刀杀人之计。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备战充分,飞鹰带着“白玉爪”及时赶到,而且,亲兵们还装备了大量的“杀手锏”,对付千军万马不成问题。

安禄山出城了,李怀唐回城了,两条消息先后送到老皇帝面前。

小李他出城干啥?

密探答曰:左牵黄,右擎苍,怀抱美人,不亦乐乎。

出征在即还有心思走马鹰犬携美游猎?

李隆基想冷笑却笑不出,心中的烦躁更多一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至今日,他终于明白,要美人就得放弃贤名,要贤名,那就忘掉美人。

按李林甫的献策,宜借出征之机尽早除掉李怀唐,避免养虎为患。

加害功之臣非李隆基所愿,但是,三十六计使尽,仍然无法得到梦寐以求的美人,还处处碰壁落尽颜面,简直不识抬举,他不由恼羞成怒。杀意虽起,却在明灭间难以定夺,毕竟影响极大,牵连甚广。

到目前为止,对于是否采纳李林甫的借刀杀人计,李隆基尚在左右摇摆中,令李怀唐随驾充作顾问更多是出于害怕他趁洛阳空虚携带美人逃跑的担忧,或多或少也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意味。

鱼啊,熊掌啊,美人啊……

午后,李隆基召集所有将帅以及重臣询问备战细节。

此次出征,兵部尚书王珙被钦点为帅,副帅,屈居于李隆基之下,另调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为副帅辅佐。

在皇帝面前,王珙满嘴全国山河一片红,形势大好,数个代表,几个先进,天花乱坠,总之,最高领导出马,众望所归,胜捷轻而易举信手拈来。

报告令李隆基相当满意,唯有崔希逸不知道河蟹为何物,流露出忧心忡忡的神色,实话实说。

“臣观之御林军军纪不佳战斗力不高,带有怯战情绪者为数不少……”

讨伐突厥人的大军由三部分组成,从幽州,朔方各调五万将士组成左右两翼,李隆基亲率关洛的八万御林军居中。

然而,大唐腹地承平岁久,关洛地区的御林军绝大部份将士未曾受过战火的历练和考验,不识刀兵。加上驻地所在繁华,天天被暖风熏,军纪松弛,意志疲弱。

崔希逸所言太实在,毫不顾及到领导的脸面,最后居然以“豆腐兵”作为总结。

“啪!”

李隆基满脸黑线,手掌与龙椅狠狠地亲密接触。时至今日居然还有人劝他知难而退,虽然很委婉,却依旧触动他的龙鳞。

侍中裴耀卿见势赶紧救火,“陛下息怒。崔副总管所言恐有过其实,但并非一无是处,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曳落河 (29)

李隆基吞下怒气,没好气问道:“既然存在问题,诸位有何办法解决?”

这还不简单?

王珙等人争相献策,中心围绕着一个赏字。

崔希逸摇头,认为王珙的建议纯属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作用不大,单靠赏赐无法持续提高战斗意志。

有难题,找顾问啊!

王珙不服气,将担子撂给了李怀唐,丫的不是啥顾问么,自诩作战经验丰富,总不能学徐庶进曹营吧?张嘴只吃干饭。

焦点不约而同集中到了李怀唐的身上。

只见这位小李同志施施然禀告:“请陛下阅兵。”

阅兵?!

新概念,很潮。众人眼睛发亮,然后抚须颌首。

第671章精锐

皇帝的生日很热闹,数万北伐大军为其庆贺,以别开生面的刀兵致礼仪式为其助威。

李隆基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创意和手段,选择在八月十五天长节阅兵,事半功倍。能参加最高领导人的生日会沾染皇气,何其荣幸!何愁将士们不嗷嗷大叫奋勇杀敌?

秋风中,洛阳城西,旌旗飘展,刀枪林立,铠甲鲜明,威严之气感染天地,震撼人心。

来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合计八万人马演绎着气势恢宏,数万人排列成的密集方阵让来打酱油的市民们啧啧称赞。

在皇城西门与城外的数万人之间,第一支横行通过的是威武的神武军代表,由五百精锐双骑组成,这些从边军轮换下来的精锐杀气凛凛,令行禁止,动作整齐划一。

五百骑经过城门正中央时,唐刀高举,集体爆发:大唐必胜!陛下威武!

吼叫嘹亮惊天动地如出一人,观者为之动容振奋。

“怎样?朕的亲卫堪战否?”

城墙之上,李隆基洋洋自得。

问题引发重臣们成片的恭维和赞叹,李怀唐立于众人之间,只笑不语。

好戏在后头。是马是骡,拉出来遛遛就知道。这一遛,高下强弱立判。

北伐的三支部队全部是皇帝直辖的亲卫,以神武骑的战斗力最强悍;其次为龙武军,龙武军由万骑改编而成,因为乌知义麾下数千名参加过渤海战役的将士的加盟而引人瞩目;最次的乃羽林军,这支部队人数最多,高达三万余,皆为关中地区的父子兵,志在吃皇粮,从他们的集结速度,排列阵型以及气势的表现上就可看出他们平时缺乏训练,拿把刀吓唬平民还行,真正到战场上,李怀唐自信一千骑即可对付他们。

☆、曳落河 (30)

李怀唐不明白老皇帝为啥要带这样的“豆腐军”出征。兵贵精不贵多,军神李靖用万人破突厥,其弟子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也不过数万人,而且,此次的作战对象是马背上民族,羽林军非骑军,作用有限,还得消耗大量的粮食资源,得不偿失。

或许皇帝讲究排场,人多力量大嘛,不经打也能起到壮胆的作用。

李怀唐正想着,羽林军的代表们果然响应他的猜测,关键时刻掉链子。

百人步射,十不中五,同样,长枪刺垛仅仅勉强及格。

老皇帝的面子布满了黑线。羽林军新任主将陈玄礼满头大汗……

神武军的出场多少挽回了脸面,百骑骑射和劈杀均精准有效,赢得全场喝彩。经过千锤百炼的大唐边军精锐不是吃素的。

光彩重新跑到李隆基的老脸上。

“王忠嗣不愧是朕的周亚夫啊!”

高兴之下,李隆基给予神武军殿前将军王忠嗣很高的评价。周亚夫,西汉大将,文帝,景帝以其为肱骨栋梁,治军严谨,只可惜功高震主,兼且性格耿直桀骜不驯死于景帝之手。李隆基以王忠嗣媲美周亚夫,只想说明小王同志的能耐,疏忽了周亚夫的下场。

历史上,王忠嗣与周亚夫的经历极其相似,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最后,王忠嗣也逃不过成为帝皇家玩弄权术的牺牲品的命运。

王忠嗣这几年战功赫赫,升迁飞快,李隆基有心亲征时,暗中将他调回洛阳神武军,并擢升为殿前将军,负责练兵。

王忠嗣治军有方,用人唯才,先后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如在安西混过,战绩傲人的来瑱等人,以及来自贫民无背景以左青龙为代表的的老兵等,同时在他以身作则的带领下,神武军的骄兵悍将以及混吃的纨绔们很快糅合一起,或许整体作战能力尚有待提高,但是,论军纪这一项,确实无可挑剔。

“陛下的神武骑真利害,不知较之宁远铁骑如何?”

久观觉得兴趣索然的杨贵妃忽然神来一问,媚眼瞥向李怀唐。或许问者无意,听者有心,都起了攀比之意。

“膘骑大将军可否露一手?”

李隆基人老心不老,好胜心强烈。

想低调都不行。李怀唐苦笑。

陛下既有口谕,岂能不遵?

当人们以为李怀唐将亲自去传令亲兵演示时,只见他向城头上的仪仗兵要来了牛角号。

在众人的惊疑中,雄壮的号角声响起,节奏时急时缓,长短结合。

“啊?!快看,宁远铁骑!”

有人指向远处。密集的军阵当中,一支骑兵应声剥离而出。

☆、曳落河 (31)

神了!无须口口相传,闻号行动,果断且准确。

三百骑宁远骑士扬尘奔驰,队形紧凑默契,畅顺如行云流水,气势犹胜千骑卷平岗。

整个表演过程如神武骑精锐的重复,张弓搭箭齐射,收弓拔刀砍劈,一气呵成,从容不迫,极富效率,训练有素体现在一举一动之间。

精锐无匹!

即使是不懂兵事的杨贵妃,李林甫之流也不得不承认。单是传令接令这一项,宁远铁骑冠绝天下。

其余的细节上,相对于神武骑的百人,宁远铁骑三倍于他们,引弓发射次数较之多了一轮,准确度相差无几。别小看一轮羽箭,有时候,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别。

李隆基不由为之一凛,宁远铁骑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难怪能横扫西域诸强!

还有一点,李隆基看在了眼里,这三百骑都装备了锋利无比的汉刀。在宁远送来的贡品中就有一把汉刀,造型精美削铁如泥,今天他还特意佩戴在腰间。

“宁远铁骑都配汉刀?”

李隆基的心七上八下,如果答案肯定,真难以想像如何与数万这样的骑军作战。

是的。李怀唐童心大起,恶作剧式点头。

事实是,即使有了天竺特产乌兹钢的供给,汉刀的产量也只能装备到骑军部队以及步军军官。

点头取得了效果,李隆基脸色为之一变。

许多人,如李林甫王珙等的反应是,小李款爷!要知道,汉刀贼贵!

李隆基的反应是惊愕。还让人活吗?清一色的汉刀!

他做过比较,在对砍中,唐刀远逊色于汉刀,差距明显,基本上断成两截,而汉刀丝毫无损。战场上,近身搏斗兵器折断只能等死,而胜负更多时候需要通过肉搏战决定,尤其是以速度见长的骑兵。

如果与宁远发生冲突?……

李隆基头皮发麻。即使他能获胜,最终付出的代价肯定超出可承受范围。

作为宁远的主人,李怀唐忠心有加,可问题是过去与现在不代表未来,斗转星移,人会随着形势而变化,万一哪天他觊觎大唐怎么办?即使他继续老实本份,那他的继承人呢?

他的决心忽然坚定,李林甫说得对,不可养虎为患,必须除掉李怀唐!

让李怀唐死在洛阳无法掩盖天下人之口,也无法安抚宁远铁骑,更无法向杨玉环交代。此一时彼一时,如果李怀唐英勇战死沙场,这就与他无怨了。老李他还会给烈士颁发勋章加官进爵,嗯,当然,还会接收他的娇妻美妾,哦,不,应该是照料,玉环美人儿,朕来了,哇嘿咻……

第672章一应俱全

☆、曳落河 (32)

秋高马肥征战时。

定律深入人心。天长节的第二天,大军北上,王忠嗣率五千骑为先锋出发,次日,轮到其余神武骑将士,第三日才是中军,作为顾问,李怀唐随驾行动。

在洛阳军民们的记忆里,上次京畿大军出战是爷一辈的经历,今天,光荣落到了他们身上。一名子弟兵牵涉数位,甚至十数位亲人,送别场面之恢宏比起前两天的阅兵仪式有过之而不及,洛阳城城东因此而人头涌涌,万人空巷。

李怀唐的亲人就有十数位之多。莺莺燕燕全来了,数个月大的小娘被母亲裴若兮抱着,也来饯行。

“往昔只道李郎征伐沙场英豪,竟不知背后还有黯然神伤之离别。”

美人渺渺拥抱爱郎哽咽着吞吐幽怨。

留给她的时间不多,旁边等候倾诉衷肠的姐妹还有十来个。

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不及一个深吻。旁若无人的激吻引人瞩目。

轮到玲珑双姝,这俩美人拒绝了爱郎的吻。

“呀呀,小心妾身的肚子。”

两美人大惊小怪,各捂着自己的肚腹,腰杆挺直,与七八个月的孕妇神态无疑。

紧张不无道理,今日所修成的正果,玲珑双姝整整奋战了七年时间。

商珑低头抚摸着小腹,带着母爱温情,很认真说道:“宝宝,与父亲大人道别,等父亲凯旋,你就可以出来见大英雄了。”

也忒夸张了吧?不才有身孕两个月吗?

以杨玉环为首的酸美人不服气地翻白眼。

说李怀唐的命中率低,偏偏一次激情能让玲珑双姝同时珠胎暗结。玲珑双姝的得意与杨玉环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年多,她受尽爱郎的痛爱,雨露沾得最多,却让玲珑双姝截和了。

“妾身也要为李郎生个宝宝!好不好?”

杨玉环霸道地占据了爱郎的怀抱,酥胸紧贴磨蹭,诱惑无限。

“好,好,好!等夫郎凯旋回来,夜夜专宠,满意否?”对于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感觉,李怀唐体会日深,每每与杨美人儿颠鸾倒凤总欲罢不能,恨不得通宵鏖战。

厚此薄彼,其余的美人不乐意了。

“李郎!”“李郎”……

娇嗔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李怀唐挠头讪笑,“呵呵,都有份,团体赛,团体赛。”

大妇裴若兮抱着来到人间才数月的小娘站到了他身边。

“缘儿,来,唤声父亲大人。”

裴美人逗弄着可爱的女儿。名字是她取的,意为缘份,纪念她与爱郎的相识与相爱经历。

李怀唐疼惜地接过女儿,嘴巴凑近亲热一番。

☆、曳落河 (33)

“我的缘儿快快成长,长大了,父亲为你选个如意夫郎!”

裴若兮瞪眼,好气又好笑,“李郎胡说什么呀?缘儿还未满周岁!”

“就是!缘缘不理坏坏,他是个大坏蛋!”

小汾娘钻了过来,冲李怀唐做鬼脸。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李怀唐回赠个佯怒。

“哼,汾娘已经长大了!”小娘不服气。

确实不算小,将近十五,蜜桃成熟时。

李怀唐这才发现光阴似箭,不由感叹:“是啊,再过两年,汾娘就要嫁人了!”

“我,我,我才不嫁人!”

“呵呵,汾娘也会害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李怀唐的话尚未说完,只听汾娘嘟着嘴巴:“嘘嘘,嘘嘘!”

干什么?

众人疑惑。古灵精怪的小汾娘又出啥招?

哎呀!随之是小缘儿“哇!”的一声。

李怀唐皱眉苦笑,望着手臂上委屈的小小娘。

水帘滴滴答答从他的手臂上落下,大珠小珠落玉盘。

美人们难得咯咯直笑……

一家子享受着离别前短暂的温馨。

距离李怀唐与妻女话别之地不远处,一人匆匆跑来,在他身后,跟着一支庞大的骆驼队。

“上将军,妹夫,骆驼,”来人气喘吁吁,满嘴胡言乱语,不知所云。

只有李怀唐听明白了。

大舅子商祺给他送骆驼来了,整整三百头。

骆驼的运力惊人,李怀唐印象深刻,此次出征,携带物资不少,正好阴山地区水丰草美,无须为牲畜的粮草发愁,所以,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骆驼。他的亲兵队一人三骑,两匹战马与一匹驮马,只好拜托商祺想办法筹备。

商祺不负期望,及时弄来他所需的三百头骆驼。

胡一箭等亲兵大喜,接过骆驼,迅速将打包捆绑好的物资装上驼背,解放马匹。

物资包罗万象,从烈酒药品、保暖睡袋、菜干果脯茶叶到各类箭矢、短矛、后备武器、以及秘密武器――火油弹。

另外,商祺还给了李怀唐一个惊喜。

三百多张手弩,人手一张尚有富余。

“嘿!好家伙。”李怀唐兴趣盎然,取出其中一张手弩,拉弦装箭试了试,状态良好。

大唐出品,必属精品。

“好,全新的,哪弄来的?”

“买来的!”商祺得意异常。

原来,大军出征,各路神仙嗅到了发财机会,军品武器在黑市大行其道,比如这批手弩,据说来自无须出征,驻守长安的骁卫军,被商祺遇上,大手一挥揽下送来给他的妹夫。

☆、曳落河 (34)

商祺心情极好,还有几个月,他就可升级为名副其实的宁远国舅,还双重的。此次妹夫出征,他特在意,不但竭尽全力完成骆驼任务,还锦上添花。

宁远铁骑本身配备不少手弩,只是离巢征战两年,损坏了不少,基本上,随李怀唐入京的亲兵都没有装备。商祺这笔买卖干得漂亮,有如及时雨。

手弩被分发下去,人手一张,挂于马鞍侧。至于手弩的弩箭,唐军军中多的是,只消一个申请,甚至只须与老关系崔希逸说一声,领他数千枝不成问题。

“坏坏,汾娘也要!”

小汾娘盯上了手弩。正好多出几张,李怀唐大方送给她当作礼物,其余的如好动的小魔女与安洛儿也得到了一张。

道别短暂,随着鼓声与号角声喧嚣擂动,御驾启程,将士们不得不迈开出征的步伐。

李怀唐咬牙狠心骑上战马环视一圈,叮嘱道:“夫郎不在家,你们保护好自己。”

此时的美人们个个哭成泪人,依依不舍。现场莫不如此,父母送儿郎,妻子别夫郎,一片悲泣。

眼泪阻止不了离别,情感唤不停亲人的步伐,大军终究还是北上。

第673章三百骑当援军

李隆基以下数万人浩浩荡荡,渡黄河一路向北,行至太原,本想在祖祠前搞个盛大仪式,向先祖借点勇武,不料,王忠嗣传回急报,左贤王部先发制人,袭取云中,并继续南下,敌人势大且有所防备神武军战之不胜,无奈后撤要求增援。

中军以步军武骑居多,骑军聊聊,只有乌知义的龙武(文!)军有数千骑兵,但是如果将他(人1)们全部派出去,李隆基又担心(书!)自身的安全,毕竟胡骑(屋1)来去如风,路途上遇到敌人,甚至受袭击也未必不可能。

崔希逸建议让李怀唐本部先行支援。

李怀唐本部少而精,一人四骑战力强悍,能日夜兼程,与普遍喊累叫苦的龙武军与羽林军将士有天壤之别,大任非他们莫属。

然而,反对者众。

“分兵乃兵家之大忌,何况杯水车薪,徒劳无益。”王珙不屑,嗤之以鼻。他军事才能平庸,却处处打压同为副帅的崔希逸。

貌似很有道理,李怀唐一共才三百余人,在十数万大军面前,宛如沧海一粟,去与不去并无区别。众人都这么想的,纷纷点头附应。

“陛下容禀!臣以为,无须与敌对抗,膘骑大将军屡败强胡,威名赫赫,突厥人闻报必然心存顾忌,一旦犹豫,等他们再反应过来,我们的主力已然赶到战场。”

崔希逸在河西与吐蕃人对垒数年,经验与能力都得到了历练,言行举止之间尽显儒将风范,心理战术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曳落河 (35)

这也行?将领们瞪眼。

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崔希逸表现淡定自若胸有成竹。

“膘骑大将军敢否?”

让顾问出战,李隆基觉得面子挂不下,不过,他也没否定,先看看李怀唐什么态度。

李怀唐一直沉默寡言低头研究脚丫,客观上,他赞同崔希逸,主观上,他又不愿意接这吃力不讨好的累活。

好歹崔希逸是他与杨玉环的媒人,皇帝问起,只好抬头,不经意间触碰到老崔投来的求助目光,最后还是心软了。

“但凭陛下差遣,刀山火海义不容辞!”

回答充满信心。

考虑再三,李隆基接受了崔希逸的建议。死马当活马医吧,成功固然皆大欢喜,是他战术得当运筹帷幄之功,失败则由李怀唐负责,怨他没能贯彻执行领导的意志。

说动就动,干脆利索,从受命到出发,李怀唐本部没有丝毫的停顿间隔,等李隆基关心向崔希逸询问准备情况时,才得知一个时辰前,也就是命令下达不久,李怀唐已绝尘而去,惊得他无言以对。

太原北百余里,出西陉关(雁门关),山野之间,一眼望去触目皆是茂密的杂草,灌木丛和岩石。

远离路径的一片山麓平原上,惊鸟乱飞,草丛在晃动,时不时传出妇人有气无力的低泣求饶声,伴随之是恣意的狞笑。

“嘿,老二,铁棒都磨成针了,还没干完?该到我了。”

草丛里,一胡人不耐烦地催促着,所用语言貌似突厥,又不是突厥语。

“滚,老子才开始!”

机械的挺动在继续,夹杂着疯狂。

“奶奶的,喝了好几天北风,啥收获都没,就这娘们,你别弄死了,否则我们四个与你没完。”

“老大,干完这娘们,我们回去吧,太冷了,受不住啊。”

另一眼巴巴在排队等候的胡人提出建议。

老大回答:“现在回去左贤王还不砍掉我们的脑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