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辉煌三国-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大事已然议毕,诸卿若无进言,便可散去……”

    刘晔见议事已到尾声,最紧要之事已经落定,对于其余诸多大小事务。他却能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

    一时间并无人进言,就在此时,众人以为应会结束议会之时

    禀州牧大人,有驿报传来二位大人将所携民众暂且安置于沛国后,已带着五千军士到达郯县西门外!”

    一位小校急匆匆入内,单膝跪下行礼大声如此禀报道。

    泰与子清可谓是劳苦功高。今诸公且随吾一道出城迎接罢!”

    听闻田畴与赵明总算安全返回,刘晔也是心中一喜,立时便起身如此说道。

    众人对于这两位很早归于刘晔,并使洛阳一地固若金汤,缓缓恢复了一些都城旧有容貌的刘晔心腹也是极为好奇的。随刘晔一起出城迎接,以示亲近,这并非是什么难堪之事,比于前时刘晔作出出城相迎吕布时他们中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这次便显得极整齐,众人一齐道:“谨从明公之命……”

    刘晔的召集所有州府中有资格之人议事的时间是在早上,颇有些朝廷朝议风貌。而他出城迎接某人或某个队伍,这却是第三次。

    最先是破掉袁术挑衅大军的赵云;然后便是名声极大,难以一言定论地温侯吕布;却不知此次过后,刘晔会否再来一次出城相迎?时晔之一念,便长留于洛阳,尽心尽力下现今都未能娶妻成家。是受晔之牵累。吾心甚感怀疚,今你二人总算平安归来。便先安驻于郯县,待得合适时机,便先成家而后吾再委你们重任。如何?”

    留军士于洛阳,实际上的作用并不大,这也是当时刘晔并未极其成熟,也未清楚地分析到“迎天子”虽然是必须要走之路,但却非是先迎接,而后来能够成为幽州牧,并且顺利入主徐州之事,也非是他当时所能保证。

    故而他自然认为正是这是着无甚大用的留人之事了。

    “主公不必自疚,畴与子清却是经过这近四年时光,通过处理诸多事务,已能够为主公守于一郡之地而敢保其不失!非前时只知理论,空谈而不明实际所能比,此皆为主公留用之事而来也!”

    刚出道时的田畴,也颇有些认为自身才学过人,必能胜任大用,所以很有些心高,能够以傲骨挺立于天子以及刘晔身前,得到他们的先后赏识。但真正实践之时,他才现治政之道中需得用心揣摩之处并不少,这才渐渐虚心地将刘晔离开前所交待需得注意关键之处仔细回想,并渐用渐用于实际,这才有后来的处事游刃有余……

    所以,对于刘晔的这番话,他当然并不认为自己成家晚些对比于亲自历练会更加重要。

    “我所可惜,惟未能伴随于大哥左右,亲见大哥扫平公孙瓒,再败曹操,最终为幽、徐二州百姓谋得平安之幸事!至于成家之事,今能归来,便由得大哥安排便是!”

    当然,赵明是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的想法,对于自己终身大事他也看得很淡。“好男儿志在四方”,如果说以前地赵明只想跟在刘晔身边作一位听其指令,冲锋陷阵的将军,那么现在经过了洛阳四年历练的赵明,他便也有着自领一军,独自主事作为主将的愿望,与此相比,成家之事也如田畴一般,并非极为重要……

    “来来来!喝过接风酒,便留副将于城外立营。你二人却需得随我回城,再以宴席好生待遇!”

    既然二人自己都是一般想法,刘晔当然也不会纠缠于此事耿耿于怀,便如此洒脱说道。

    以刘晔地身份,他出城之事,自然也带动了不少百姓的跟随拥护,这等人山人海场面虽然会让归来的田畴与赵明两个感到激动,却也会让气氛处于一种极为紧张地情势当中,所以无论哪次亲迎。刘晔都会在一刻内便完成所有过程,然后教其入城相待。

    而在刘晔说完这话,田畴与赵明分明接过接风酒一饮而尽之时,四周的眼光同样落于他们身上。其中有一道,特别的不同……只言依着常例稍作休整后的田畴与赵明两人,便带着少数几个亲卫面见于刘晔。以详述全部过程。

    “主公早前便有预料于洛阳将生大变,我等与杨奉将军矛盾将因粮食之事而激化,终至无法缓和地步。可惜属下却妄自认为,若能使得对方施行军屯之法,则可免去此等纠葛,实在是愧对于主公!”

    主要决定此事的是田畴,当然也就是由他详说悔过之意。无论他们是怎样熟悉刘晔地宽宏大量,依着规矩,这等话却是需得讲过地。

    “此时并无外人在场,我之性情如何你们也能够清楚,当然不会在此事上怪罪你等!”

    由于顾及到两人颜面以及为宽二人之心。为他们作些开导,故而刘晔只带着胡六和郭淮在书房中会见于二人。对于他们入内还带着一名看似年纪约在十五六岁的亲卫,刘晔认为这是他们有些东西却是需得亲卫代劳,故而也未往心里去。接下来,他便进入正题而缓缓开解道:

    “确如先时吾派使孙乾回报之问,汝等留于洛阳,保持天子之*使任何心思各异的诸侯能够名义上扶天子,实际上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只待幽、徐二州大事稳定,吾已有足够自信能面对一切挑战之时再去迎奉天子,最终得兴汉室。若事情真能依此展,确实可以减少诸多变数,或许便可使得天下一统过程加快许多……”

    最后一句刘晔用了“或许”。原因也很简单

    大小诸侯军阀混战之时。由于需得抢地盘以及钱粮,征兵员充实实力。故而百姓在这个时候是最为苦难的,人口锐减除去疾病原因,因战而闹饥荒,或战死百姓就是人口下降最快的时候!

    汉灵帝时候,大汉依旧有五千六百万人口,但十年过后,因为黄巾之乱以及各地军阀割据混战,现今大汉所余人口,只怕至多不过三千万!

    几乎减少一半,这是何等惊人度?!

    实际上,若是稳定的两方或三方诸侯相争,能使得除去交战之地地大部份百姓得到安全休养生息机会,若不遇上大规模的瘟疫以及旱水灾害,仅是连续地战争,依着比例算下,人口并不会减少太多!而寻机求得决战,最终可以直接击破对方势力,对于天下一统的进程而言,是极为有效的!

    对于下现今天下大小军阀诸侯共有几十处,就是混战便使得百姓或直接或间接受害,人口锐减情况。先征服于各地,使得天下成为统一势力之争便显得极为重要!

    刘晔选择的与曹操联盟,并约以共分河北、河南,以及关中西凉之地,就是出于这个考虑。而看似这个协议最终得利极大的是曹操,但精明之人稍作思索探查便会清楚知晓一点

    除了半部并州之地外,若是击败了袁绍,刘晔便完全据有了袁绍地冀州以及青州地盘!若得这两处,则幽、徐二州可联成一片,有太行山脉之利隔断于并州,再有黄河之险可以守备,最后在徐州布以轻骑可以迅支援,刘晔便处于进可攻,退可守地形势当中。

    而盟议中曹操将得到地许多地盘:豫州本就是他若有决心,可以轻松据得,洛阳只是小地,经过刘晔再行迁民之事,已只有五万余百姓在此,关中以及西凉更是马腾、韩遂以及李催、郭汜地十数万大军所占据。

    他的地盘是需要去亲自打下来。而非与刘晔联合共攻于袁绍之地,究竟是谁吃亏一些,想必很多人到此时已有明确答案了吧?

    刘晔与曹操的盟议,便是在他想着尽早使得北方大部份地区结束争战,使百姓能在他的治下早些休养生息,以及实际得利上将地盘连成一片这些考虑下所作出地。

    刘晔的这些想法,曹操便算是再精明,也不可能完全吃透。当然,曹操如此精明之人。也不会作亏本的买卖,只以短时利益而言二州现今人口逃于外极多,袁绍治下总共也仅有两百五十万左右百姓,这还得算上并州以及部份有户籍可查的黑山黄巾……

    如若再经大战,这个数字极有可能再降,最终若是仅余百万之数,也并不奇怪。如此一算。自然是刘晔在既得利益上,是亏得很多的。

    而曹操拿下豫州以及半部并州,这都算极为轻松之事,再将混战不休地西凉军阀们收拾掉,有盟议在手,在他未能扫平此处时,却也能得到刘晔的支持。这般算计下来,曹操又怎有不应之理?

    别人想像不到地,正是刘晔一直以来摆在明面上的与民生息政策,当有一个适当的大环境时,最终能为刘晔带来什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是春秋末时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中的典故,那么究竟在三国时代,正常情况下的人口增长度又是怎样的呢?

    除去医疗问题造成地婴孩死亡,若政府未行鼓励支持生育政策,总人口将以每年千分之三度增长。若能由政府支持,再完善医疗制度,人口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一并非是难事!

    这些数字。都是刘晔经过实际地数字比较所计算得出,若他能得到袁绍冀、青二州,再将辽东公孙度平复,则治下人口将达到将近七百万地庞大数字,以如此之多的人口基数,再有屯田制地保证粮食这最为重要的,可以用来施行任何政策的基础物资。

    到那时再给刘晔五到十年时间。辅以适宜政策。他将拥有何等实力,只需稍作计算便可知晓。何况这个优势更会因为粮食地充足保障长久实行下去而愈来愈明显!

    再将问题回到现今刘晔与田畴、赵明的谈话上来。他的这些详细考虑、长远谋划自然只是心中有数,却不能操之过急,缓缓而行,掌控好分寸即可。

    而对于刘协这位皇帝的需求,在刘晔有这等极其实用,欲以绝对实力也扫平**谋略面前,也是降低到了最小。当然,这是指实际方面,若能迎奉天子,对于政治上有理有据,可以名正言顺的结果,也是刘晔所需要地,只是轻重缓急而已。

    “那主公认为,现今洛阳已空余朝廷势力后,最终又会迎来如何变化?主公却又想在何时迎奉天子?”

    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或许”,自然不足以让听出了部份刘晔话中味道的田畴完全领会,他关心的还是因为自己的错漏与刘晔的想法所冲突,而在实际已证明他错了之后,刘晔的正确想法是如何地。

    “洛阳之事可以算得杨奉一干人自取灭亡,不知变通!枉自牵累于天子……不需太久,其地必无可用之粮,未有民众耕作,就是抢也无处可行!吾现时两州皆处于四面受敌情况,与河北之雄袁绍也日见矛盾明显,待其若击破公孙瓒,则吾与其势力两处相接,他再难扩充地盘下,定会与吾争战!此是为关键之时,暂不迎天子,便是为不让现在便使得矛盾激化,在吾未作周全准备之时,便得与袁绍争战!”

    详细解释个中理由,刘晔这是第二次,但为了让自己心腹能够完全领会意思,同时也可让未曾亲听过的郭淮更明白一些,刘晔还是不厌其烦的详细解说道:

    “吾不迎天子,自有人会看得洛阳如此尴尬局势而迎之!袁绍目光短浅,又属于多疑性子,必然不能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反应而迎天子,那么最终能迎,惟兖州曹操而已!曹操为人。经过多方观察,吾已算得知之甚详,其人才谋了得,属于极为难得之雄才,而其性格多变善疑,城府极深,随着一步步权力加大,其个人野心也渐渐滋长,如若说前时讨董之时其尚有兴扶汉室之心。到得现时,只怕全是如何扫平天下地霸主心思!”

    “早前南阳许劭便有言评价曹操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现今当逢乱世,前时能臣之路因朝廷因素未能走通的他,当然会选择奸雄之途!其若迎天子,因其实力并不算极强,现今总计约有四万余士兵。无论是袁绍还是南面的袁术、刘表,只怕都不会将其视为心腹大患。利用天子名号他可行事极为顺利,而正因此,反而天子在其野心未露,未得到明显的可扫荡天下优势之时,必会受到良好待遇!而见曹操如此行事便利自然又会先于我引得袁绍之妒,现迎天子之好处。其当然会将矛头直接对上曹操,袁曹争战之时,吾便可从中谋略,先与曹操合而击破只知破坏,不知与民生息地袁绍。分其冀、青之地,然后稍等两州稳固,便可将择机迎天子之事提上议程!这时,方才是兴扶汉室之最佳时机,汝等可听得明白了?”

    这一番长篇大论使得郭淮、田畴与赵明三个先后连连点头,各自回味其中深意,而田畴与赵明这才现刘晔不仅在远离洛阳千里之外地徐州便已将其地将会生何种变故预料得清清楚楚。更是将天子之事结合一起,使得最终能从中得利,而非纠缠于一时好处。

    如此精妙之想法自然让田畴与赵明二人有如醍醐灌顶,立时知晓自己原先所料却与刘晔所谋差距之大,根本无法计算……

    就在二人抱拳作礼,准备恭敬地道出自己心悦诚服之意时,一个声音从他们身后传了出来…

    “皇叔所言有理。朕今日方知父皇有言若能得皇叔一半本事。则大汉江山可以长久稳固矣不假,侄儿受教了!”

    不是那位一直好奇的看着刘晔。并仔细听双方对答地亲卫又是谁?只是这话语……

    “皇叔清你来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刘晔突然逢得如此变故,就算他涵养功夫如何了得,依旧立即面色大变,看着同样面色精彩的田畴与赵明二人大声喝问道。

    上,不是说好了先留于徐州,亲自体验好大哥有尽为兴扶汉室之心,然后再择机表露身份么?怎么初次见面,皇上就……”

    赵明尴尬地对刘晔挤出一个笑容,从前面刘晔分析,他已经知道自己与田畴可算又是“多此一举”,不敢直接回答刘晔之话,却是先与田畴一道对着那名“亲兵”行了大礼,然后才如此说道。

    “天子?皇上??”

    看着那强装一脸淡定,实际上听闻“自己”将来命途后,对于料事如神地刘晔平添几分敬畏的“亲兵”,理智告诉了刘晔,他这次又要头痛了

    这假装亲兵的,竟然就是现在应当在洛阳的献帝刘协!

    刘协到得徐州以后将如何安排,刘晔的计划又将作如何变动,这都是可以稍后缓议之事,现在摆在刘晔面前的就只是一个难办之极的问题

    他从来到三国时代后,大礼参拜的人也仅是刘虞这岳父而已,其余行大礼便皆是在祭祀之时,现今他高坐于主案之后,皇帝颇有些紧张地立身于中堂貌似一位等候落的犯人一般,刘晔他究竟是该立即下堂对着刘协行参拜之礼,还是不行,先让其下去休息,让自己整理思绪,想出最合适的应对办法,然后再去拜见,最后作出安置?

    第一印像是极为重要的,刘晔当然明白这点,而且对于刘协,将来他需要倚重的地方也是不少,这种情况下先给其留下一个知情后竟然不尊主上的印像,自然是极为不妙的。

    刘晔很快想通了这点,立时便转过念头来,下到主案,并将郭淮一起带上,来到中堂中便行参拜大礼,口中说道:“微臣未知天子来此,轻慢礼仪,还望皇上恕罪!”

    郭淮也随着刘晔行了大礼,这等场合轮不上他说话,他自然也就默然行礼后,然后便在刘协示意后随着刘晔起身。

    “皇叔劳苦功高,也不知朕有此行事,当然不会怪罪,以后便听得皇叔安排便是……“

    刘协也颇为尴尬地说道。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一章 帝皇亲兵

    “皇上有明君之风,惜无施展之机!想今时便算得无此洛阳变乱,孤穷于一隅,终至于碌碌无为!放眼天下,能扶汉几人?刘繇,刘表,刘璋虽同为汉室宗亲且牧守一方,但却各有短处,只知守土不知进取,只怕亦无多少心思助皇上重兴于汉室。有吾主刘晔,虽年纪未满三十,却能据二州之地,拥数十数万兵甲,只从其出道先后便跟随于他的赵子清所言便可知晓其兴扶于汉室之心稳固如昔,若不选择于他,方今世上,又有何人能当此值得皇上信任之重臣?”

    这是当初田畴劝谏于刘协,并很快打动其心的话。

    道理非常简单,能在此告些等汉室失势,诸侯可以选择争霸天下之时,能有兴扶汉室意思的,也仅可能是汉室宗亲而已。

    除此以外,其余诸侯未必没有打着奉迎天子旗号,而持“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

    “皇上可听臣一语,若亲观臣大哥刘子扬品性以及对待天子态度,而吾等皆保密之,能行则可心安,不行则可由臣等兵马护回,于此节上臣等受皇上恩惠,必然会忠心护卫皇上周全!”

    赵明没有说如果刘晔没有兴扶汉室心思,他与田畴会如何具体选择,就是因为凭着他对刘晔的了解,认为其必然走得就是他所想像的那条道路,没有可能是另一条!对于田畴与赵明二人,刘协能亲自面见数次,便已是极为了解他们的品性,故而加上赵明这句有了退路之语。再加上那个可以鱼目混珠。金蝉脱壳的计策,他当然有了明确的选择!

    看似轻率,实际上刘协别无选择,便如田畴所言除了刘晔,他又能选择谁??

    所以,这才有了田畴与赵明两人将与刘协长得极为相似地一位士兵送入宫中,由着刘协地亲信内侍训练其礼仪举止,近一年时间乃有所成。再加上巧妙的掩饰并不相同的声音,这才有众人皆不疑于坐于龙椅上的确是换了人……

    至于这个以草民换天子,坐上只属于帝位象征的龙椅,这于礼法极为不容的问题,相比于已经颇有些走投无物,不知前路何方的刘协自己来说,只是一个小问题而已。

    在未想到如何处理刘协的问题前,刘晔并不想与这位年仅十六岁地天子多说什么,从见礼过后便叫亲兵来。由着赵明掩饰带领将其先送于城中一处清静庄园内,而留下田畴便与他细说这天子之事的个中究竟。

    事情既然已经生,如何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得坏事变好事。或将影响减小到最低,这是刘晔的处事风格。

    听田畴细讲过往之事,这时间用得并不少,就在赵明去而复返之后,田畴方才讲到最后部份。

    “大哥!其实听你分析之语,我便想着回去后便与子泰商量。还是委屈下皇上,让他回于洛阳,只需得再忍过一些日子,便能等到大哥奉迎机会。可惜……”

    从听明白了刘晔的谋划开始,赵明与田畴便知道他们这一次可算是极大的破坏了刘晔的布署,而刘协听闻这些以他为主心所的计划以后,确定了刘晔本就是兴扶汉室之心。只是时机所限不得表明后。他并不想多受些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最终他没有考虑太多,直接便选择了与刘晔挑明,便是为了借机能够拉拢住刘晔,就算必须得受过这一遭罪,也能够从刘晔这里得到合适建议。

    算盘人人会打,田畴与赵明有他们地打算,本来是想让刘协只是走个过场,以客观角度认识下刘晔的为人,无论满意与否,都可以立即折返于洛阳继续作他的皇帝。

    可刘协自己也是有着打算的,而他亦非是甘愿受人摆布地性子,面对确定可以倚为靠山的刘晔,他并未选择无动无衷,这在并不了解他这个性格的田畴与赵明看来,当然是方寸大乱,不知其究竟是无心还是有意了。

    “通信不便,难以将机密之事尽述于纸上,这一点需得以后我来亲自制定一项加密措施,可定下数套应变解密方法,汝等大将心腹,无论是镇边亦或是领军出征,吾皆可放心下达机密命令,如此方能保证万无一失!”

    对于研究出一种密码形式的信报,用以传递机密,这个事情刘晔之前是有过考虑的,只是因为现今他的地盘并不大,而且每月皆有一次定时地军政议会,出征之时也多由得他选说明战略意图以及需得注意之处,这种费心费力的密码信报自然就有着它的局限性,实用度不高,刘晔也并未打算现时就着手此事。

    可此次洛阳之事便算给他敲响了一次警钟,这并非现代那般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命令顷刻间传于各部将领耳中情况,若当初洛阳的田畴与赵明能够得到他的详细布局,何来这种“多此一举”之事?

    “子清不必太过内疚,吾早闻天子有聪慧之名,他更非那等人云亦云之辈,会自主作出选择,并不算意外,何况这件事未必便是一件无甚用处的坏事……”

    对于应否责怪于田畴与赵明二人,刘晔也是有打算地,论功行赏,该罚地要罚,该赏的同样要赏。就在这两刻左右地时间内,脑筋开动的他也渐渐理清了一丝头绪,对于这件突之事已算是有了一点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的想法。

    若最终对他有利,那么田畴与赵明二人除了该罚他们自作主张,罔顾于命令之外,也会再给他们建得大功的奖赏,个中差别以及其所代表意义,不言而寓。

    “主公若是不能将此事化为有利,可否使天子重归洛阳。依原计划而行事?”

    无论这件事情到了刘晔这里。会否最终成了好事,田畴都明白他与赵明这等自作主张之事给刘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若人人如此,只怕刘晔也不需要干别的事,终日只想着如何收拾局面……

    这也是就算刘晔责罚,田畴也并无怨言地原因了。

    自作主张之风气不可长,而也不能墨守于陈规,束手束脚。刘晔不可能亲自在战争或政局第一线,各种临事机变却也需得因地制宜,在这种时候,有十足地把握下“自作主张”反而是一件好事,这也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准确解释是有所不受,而非全部不受,妄自称大,全凭自己心意行事!

    “天子换人之事,朝中大臣有谁知晓?”

    即使想到了一些苗头。但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完全总结出一套适合现今的计略,这还是有些为难刘晔了,凡事作两手准备,刘晔便也顺着田畴的意思问道。

    “只有太尉扬彪知晓此事。如此大事想瞒过所有人,无大臣配合却是不能成功,而杨太尉刚开始并不同意,只是到得后来由定心后的天子亲自劝说,这才使其勉强答应。未知主公有此问,却是?”

    田畴只从刘晔的问话立时又想到了许多方面。他也直觉地现只怕刘晔口中又会出现让他再度尴尬的话语。

    果然

    “无论如何相似,无论如何训练,短短一月内,一个人的气质都不可能被另一个人全数学了去,何况是天子这等受过诸多磨难,却自强不息地这股极为特殊气质?朝廷中若再无法安静待下去,那么摆在百官面前的问题就是投于何处诸侯!想比于一位有着自己思想。很多时候都极有主见的天子。现今这位只知惟惟诺诺的假天子只怕更合得他们心意!无论是将来就投于何方诸侯,要劝其作出让步都是极为简单之事。既然经过这十余天。洛阳依旧未传出何等变故之事,可见颇有些眼光的朝廷百官,已有绝大多数看穿此节默许了这种变化……”

    后面的话语就算刘晔不说,田畴与赵明也能分别猜到一些,“出来容易归家难”,这一点只怕是刘协也不能预料到的!比于一位睿智的君主,失势后又有不小影响力的朝廷,当其上主事官吏认为这个朝廷再无可挽救之时,一位能听话地傀儡只怕会更受“欢迎”一些。

    明白了刘晔话中意思的田畴与赵明二人,再见刘晔依旧是皱眉苦思后,也就再没有进言的想法,只是陪着一起联想,看看这等不能宣之于众的隐秘之事,他们两个始作俑能否为刘晔作出一些提示。

    “没想到这次却又是为大哥带来了麻烦,我与子泰经过兖州时便曾遇上曹孟德亲自领着数千精兵准备开赴洛阳之事,而现今洛阳存粮应很快完尽,只怕最终得利地还是他曹操了!”

    赵明对于曹操为何会客气的同意他们“借道”这一点并未想太多,这次见自己又算是为刘晔添了麻烦,再想到极有可能曹操会兴高采烈地去迎接那个傀儡天子,顿时感到心中一阵不舒服,立时嘟囔道。

    “天子,曹操,得利?”

    听闻赵明抱怨的言语,刘晔猛然眼前一亮,先前那丝抓不住的灵感立时浮现心头,他喃喃将这三个字眼复述一遍,片刻后朗声大笑道:“哈哈!子清果真乃吾福音也,得汝提示,吾已尽知其中关键,此次事件,并非坏事!”

    “果真(当真)?”

    赵明与田畴同时喜动颜色地惊问道。

    “当然!”

    想通关节的刘晔心情可谓极好,一扫前时颇有些突逢变故踌躇难定的郁郁,微笑着说道:“先时倒是我纠结于天子难以安排之事上,未曾想过若天子不能归洛,这最终天下大势又会如何变化了!”

    “若天子不归,则洛阳因食粮问题,必然会被曹操趁机而入,说服朝中百官。再由他们进言于皇帝。让其同意迁都于许县而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至于杨奉则不会被曹操所喜,也无投靠可能,其坐于洛阳终因粮草问题分崩离析为期不远。最终洛阳一带依旧会由曹操掌握,而天子也被其所得,由此一来,我先前布局便可依旧起作用,先招得袁绍之忌,依旧是曹操。而我与其先约以盟议击破袁绍地盘计划,也可顺利实际!”

    “只需委屈天子这段时间内便隐姓埋名,若其愿意,尽可以城中过着安稳日子,只待择机吾则直袭许县,将天子名正言顺地扶持上位便可!”

    其实,对于刘协的处理,刘晔私心里并不想让他只是这般混吃混喝。若其真有雄心壮志,知道能屈能伸。那么投身于刘晔身边,接受实际战争的磨练,再加上刘晔时不时地提点对于年纪极轻地刘协来说,便算是刘晔将来打下天下。也可以将受自己思想影响极深的刘协真正扶上位,若不成,刘晔宁愿背上挟天子,专权的骂名,也不会将初定之国地命运,由给一个不能确定地因素。

    但这个话。刘晔是不能明说的。原因很简单,无论亲疏还是臣属,刘晔都不应该如此“薄待”于刘协,这只是次要,最重要地是,用劝说和自主动的求取,这两之间差别可谓千里之遥。若是后。刘晔便算是苛求于严格,刘协若是明事理。当然不会往心里去了。同样地一件事情,如果方法不同,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相差极大的。

    “主公(大哥)英明!”

    只从点滴提示就能想到这许多后事,这已是能人所不能,田畴与赵明当然是心悦诚服,作礼极为恭敬地拜道。

    “不需如此多礼,只是这等计较也终是猜测而已,与最终结果未必便能完全如一!现今既然已议论完毕,接着便是对于你二人的安排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